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_第1页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_第2页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_第3页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_第4页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一、政法学院概况二、政法学院办院指导思想2.2教学中心地位突出三、师资队伍3.2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3.3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3.4主讲教师达标,教学水平好3.5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良好四、教学条件与利用4.1实验室管理体制健全实习基地建设成效显著4.3学院网站的建设五、专业建设与改革5.1专业结构与布局合理5.2培养方案设计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5.3.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5.4教材选评制度科学选用整体水平高5.5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提高5.6注重双语教学质量课程比例逐步提高5.7注重实习和实训增强两大课堂互动5.8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5.9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六、教学管理6.1管理队伍素质高科研成果见实效6.2教研成果丰富教改促进作用大6.3教学规章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实效明显6.4逐步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6.5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健全质量监控保障有力七、学风7.2学习风气浓郁学风建设成效显著7.3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明显增强八、教学效果8.1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8.2创新精神教育形式多样、效果明显8.3毕业论文选题基础应用相结合难度和分量适宜8.4.严格规范毕业论文严把教育质量关8.5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好、心理健康8.6体育丰富多彩学生身体健康8.7生源各专业差异明显基本能够满足招生要求8.8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用人单位评价良好8.9就业措施多样效果令人满意九、亮点工程9.1多学科交叉融合,优势互补,培养复合型的创新人才9.2两大课堂互动互融,培养广适性应用人才一、政法学院概况河北大学政法学院于2000年10月在原哲学系和法律系的基础上合并而成,成立之初,下设法律系、哲学系、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三个系,设有法学、哲学、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学与行政学五个本科专业。2006年,增设社会学系。原哲学系始建于1955年,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5年在河北省首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998年在此基础上,开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专接本)。原法律系,1980年成立,1981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本科生,是河北省最早创办的法学专业,1983年创办了河北省唯一的政治学专业。1998年开始招收法学专业专接本学生,2007年,法学专业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同时停招专接本学生。现在,刘志刚教授任政法学院院长、宇文宏教授任党委书记,由刘志刚教授、宇文宏教授、黄云明教授、李维意教授和孟庆瑜教授五人组成学院领导班子。政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教师8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人,占58%;教授2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1人,助教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在读博士10人,占38%。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5人,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政法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9人,在校博士生10人,硕士生694人。政法学院现有中国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民商法学、宪法和行政法学、诉讼法学、法理学、刑法学和经济法学六个法学类硕士学位授权点和一个法律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学和伦理学四个哲学类硕士学位授权点;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另外,还拥有一个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类)硕士授权点、一个政治学理论(政治学类)硕士学位授权点、一个行政管理学(管理类)硕士学位授权点。总计,现在学院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14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法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涉及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法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和马克思主义6个一级学科。政法学院现有图书20600种,51466册,外文图书800种,1075册,中文期刊104种,2989册,外文期刊490册。资料室面积200平米。法学专业设有法庭科学实验室、模拟法庭、河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在建设中。学院成立后,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版了大量具有比较高的学术价值的学术著作。三年来,出版学术著作52部,发表学术论文480余篇,承担国家、河北省课题以及河北省教育厅课题65项。获得各级奖励2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4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扎实的科研工作为我院的学科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政法学院领导班子历来非常重视教学工作,确立了本科教学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科生考研率在全校名列前茅。法学专业学生走向社会后,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政法学院在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之下,越办越好,基本建成一个师资力量强、课程设置均衡、教学效果好、科研潜力大、拥有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全面发展的学院。二、政法学院办院指导思想教学理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态度、基本观念和行动指南。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2.1学院的教育思想观念我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多学科交融互补的优势,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厚基础、强能力,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政治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复合型、广适型的高素质人才。在“十一五”期间,使我院形成特色鲜明、人才辈出、河北领先、国内知名的政法学院。2.2教学中心地位突出坚持以人为本,落实教学中心地位,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创新力和管理干部的组织力,群策群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经常研究讨论教学工作,班子成员均担负本科教学任务,工作在教学管理第一线,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学院根据全校教学工作安排,部署教育教学改革、学科专业调整、教学质量监控、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基本建设等工作。分管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督促落实学校教学工作的各项决定,协调解决教学运行和管理工作。学院领导、学院督导组、系领导一直坚持执行听课制度,深入课堂第一线,及时进行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一直坚持教学质量评估考核制度。正确处理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科研工作与社会服务的关系,始终把育人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学院舆论一贯关注教学,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突出教师在办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民主的学术氛围,在评优选先、出国进修、攻读学位、津贴福利等方面,向教学一线倾斜。将教学的经费投入置于优先地位。办学经费有稳定的来源,并坚持专款专用;逐步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购置力度;落实学生实验实习经费;确保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需要。以科研促教学,教师通过科学研究,提高了学术水平,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了教材建设,并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实践性课题,学生参与科研有效地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行政部门能够围绕育人开展工作,主动为教学、教师和学生成材服务,形成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良好风气。三、师资队伍政法学院自建立以来,一直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保证,牢固树立“人才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学院师资队伍的竞争力。目前,我院已形成了一支数量较充足、结构较合理、爱岗敬业、充满活力,具有强劲发展潜力的师资队伍。为保证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师资数量,学院领导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研究《河北大学师资队伍建设“十五”规划》、《关于教学系列接收毕业生的管理规定》、《关于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若干规定》、《外聘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并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办法,确保师资队伍数量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持续增长,满足教学的需要。学院积极做好学校要求的应届毕业生考核接收工作、兼职教授的聘任工作、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和退休教师的返聘工作。通过招聘、引进、兼职、返聘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规模适当的师资队伍,充分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政法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4人,其中教师86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0人,占58%;教授26人,副教授24人,讲师21人,助教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在读博士10人,占38%。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5人,中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政法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59人,在校博士生10人,硕士生694人。目前学院教师中有河北省省管专家1人(李振纲),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宫敬才),校级教学名师2人(刘志刚、甄树青)。目前,学院师资队伍整体的职务结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渐趋合理。3.2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态势良好职务结构多年来,学院采取积极鼓励新办专业教师参加职称评定、为引进的高级人才提供特殊待遇等方式不断改善学院师资队伍的职务结构。截止2007年9月,我院师资队伍中有教授27人,副教授22人,高级职称教师50人,占师资队伍的比例达到56%。年龄结构2004年以来,我院吸收了大量优秀应届毕业生参加到教师队伍中,学院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学院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使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中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目前,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54人,副教授以上职称45人,中青年教师占师资队伍的比例达到62%,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3.3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学院积极推进师资队伍学历结构的提高,2004年起我院接收和引进的教师全部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同时学院积极鼓励原有教师脱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在读博士10人,占教师总数的41%。3.4主讲教师达标,教学水平好主讲教师的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键。为此,依照学校规定,具有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通过岗前培训且取得合格证书才能担任主讲教师,同时把岗前培训达标作为教师定职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目前,学院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的教师比例达到81.8%。3.5教授、副教授上课情况良好学院认真贯彻执行《河北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有关规定》,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规定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要为本科学生讲授一门课程,连续两年不讲授本科课程的,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明确要求教授、副教授每学年至少承担36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副教授至少承担54学时的本科教学工作。2004年以来,学院领导多次在教学会议上强调,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授课,并在教师职务聘任中,将为本科生授课作为一项重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通过以上的政策和措施,我校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开课的比例逐年提高,教授、副教授均为本科生开课。近三年,我校60岁以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达到了98%。我院博士生导师李振纲教授长期为哲学专业本科生讲授《中国哲学史》,该课程2005年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我院根据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不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首先,学院积极做好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目前,我院已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2期,参加培训教师达到17人次,通过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亲身示范,使青年教师掌握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职业修养。其次,学院通过教学督导和听课制度,完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制。学院领导、系主任下到课堂,听取青年教师的课堂讲授,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同时学院还要求青年教师定期听取老教师的课堂讲授,以此来不断促进新老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使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再次,学院积极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学历,鼓励青年教师到国内和国外重点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跨国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目前,我院已有中青年教师6人次参加了跨国培训,一名教师到英国访学。最后,学院还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组织的课堂教学大奖赛、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大赛、优秀青年教师评选等活动,在2006年我校青年教师大奖赛活动中我院参赛的3名教师,一名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学院强调教师必须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搞好科学研究工作,努力通过科学研究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为此,学院鼓励教师多参加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学院规定参加学术会议归来后,必须开设讲座,向老师学生介绍会议情况;学院鼓励教师开展学术研究,凡是有重要学术论文和论著发表,鼓励教师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学院每年除了在年终对重要的科研成果进行特别奖励之外,对为学生开设讲座,介绍自己科研成果的教师,另外给予讲座津贴。四、教学条件与利用我院高度重视教学基本设施的建设,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用于办学条件的改善,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经过努力,我院现有实验室、实习基地、资料室等教学基本设施配备齐全,达到了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能够高质量地满足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4.1实验室管理体制健全,实习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法学专业设有法学实验室、模拟法庭和河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近三年来,学院法学专业的物证技术学、法医学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法学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本科生尽早接触高水平科研活动创造了条件。河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于1996年1月经河北省司法厅批准成立,是获得司法厅(2000年1月)首批颁发“司法鉴定许可证”的单位,是河北省高校面向社会服务的综合性司法鉴定机构。河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下设文书鉴定实验室、法医临床鉴定室、法医物证鉴定室、微量鉴定实验室。中心拥有色质联用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高效液相色谱仪、ICP光谱仪、有机元素分析仪、电化学分析系统、诱发电位仪等现代化大型实验、鉴定设备。可承担有毒物、爆炸物的种类、品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分析测定;也可用光谱法测定有机物质的成分。对视觉、听觉、神经系统操作可做出非常客观科学的鉴定,每年承担大量的民政部门、计生部门的伤残鉴定和劳动能力鉴定。该中心集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药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和政法学院理工技术专家、医学专家、法学家为一体,开展全方位的对外服务,也是我们司法鉴定中心的优势所在。中心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专业执业资格的专职和兼职司法鉴定人员13人,其中11人具有高级职称,1人具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中心的专、兼职鉴定人均是多年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资深专家、教授、省内各学科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均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司法鉴定中心的教师不仅承担着司法鉴定的任务,同时也是我院学生实践实习的重要场所。在完成学生课程实验的基础上,司法鉴定中心坚持定期对学生开放,为学生开展法学实践和实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2001年学校为学院建设了面积约300平方米的模拟法庭,学院非常重视开展模拟审判活动,强调民法、刑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等课程必须开展模拟审判活动,2005年,学校决定拨专项资金为学院重新建设模拟法庭,2007年4月建成,新的模拟法庭建成后,学院决定进一步加强模拟审判活动,同时,将实际法庭审判引入学院,邀请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和保定市各区人民法院将法庭开到学院,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的法庭审判观摩。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社会工作专业实验室也开始正式投入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学院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毕业实习,规定学生必须按专业要求严格参加实习,保证实习效果。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安排3个月的实习,为此,学院十分重视实习基地的建设,有计划地构建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近年来,我们在保定市中级人民法院、保定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建立了十几个长期固定的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在保定涿州市民政局和保定市北市区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建立了两个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基地,包括10几个具体的实习点。图书资料是文科专业学生课外学习最重要的学习条件,学院非常重视资料室的建设,每年都争取投入2-3万元的经费购买图书资料,多时达到5万多元(具体经费投入可参见附表),保证教学需要,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现代媒介信息的收集,购买了相当数量的电子图书如:《律师视点》100张,《大案要案影像实录》40张,2007年购买了北京大学制作的法学研究成果软件《法宝》,每年4万元。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图书需要,我们还开拓思路,增加获得图书的渠道,2006年,我们与高教出版社联系,在我院资料室进行了高教出版社图书专架长期展示活动,高教出版社免费提供展示的图书。经过我们的努力政法学院资料室建设基本满足了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用书。政法学院现有图书20600种,51466册,外文图书800种,1075册,中文期刊104种,2989册,外文期刊490册。资料室面积200平米,书架占用150平米,办公面积10平米,阅览面积40平米,阅览座位10个。4.3学院网站的建设为了顺应迅速发展的网络时代,让外界更多的了解政法学院,大力推进政法学院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加强学院内部管理,促进学院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规范学院内部信息资源的建设,使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朝着健康、有序、规范的方向发展,为此,政法学院于2003年7月成立了内部网页领导小组,组长李维意副书记,成员刘培培、辛欣、刘姗。政法学院内部网页于2003年6月建成,内部网页地址是。并于2004年进行了网页的第一次改版,完善了原有的静态网页,于2006年10月进行了网页的第二次改版,将原有的静态页面升级为动态页面。建立相应的上网制度,所有文字都要求有文字与电子两种形式,并设立专人负责,对于所有上网材料都要求加盖院内公章。政法学院内部网页设置栏目基本涵盖学院教学科研、学生工作、党委工作资料建设等工作的各个方面,在各主要栏目下设多种具体栏目,突出学院特色,有特点,实用性强。现在,网站运行初见成效,学院的广大教职工可通过网页彼此进行信息交流,非常受益。学院的教学经费有校、院两级投入。学校基本可以保证业务费、教学差旅费、体育维持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四项教学经费。我院一直努力开源节流,加大教学经费的投入,学校经费投入中,没有资料室的专项建设经费,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每年还是从学院创收的经费中抽出一部分来加强资料室建设。学校划拨的教学差旅费也不能完全满足教师参加学术活动的要求,每年学院要投入数万元,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五、专业建设与改革5.1专业结构与布局合理不断完善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于各门类专业人才的需要,根据学校关于学科专业布局的整体安排,有效整合学院的教育教学资源,经过学校和学院多年的重点建设,一个由哲学、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工作等四个本科专业为支撑的,传统学科与新建专业紧密结合,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布局基本形成,为培养适应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哲学素养、坚定政治立场、过硬法律专业能力和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完备的学科基础和充分的教育资源保障。传统学科实力雄厚,优势专业特色鲜明我院哲学专业是一个具有50余年发展历史的传统基础学科,始终走在我省哲学和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前列。尤其是进入“十五”规划发展以来,在保持本专业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学科建设又取得突破性进展。现拥有中国哲学博士点1个,中国哲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硕士学位点4个,省管专家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等。雄厚的学科基础、优秀的师资团队、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和良好的社会评价等,为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哲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水平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保障。我院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是1983年创办,199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的传统学科,现已发展成为拥有政治学原理和行政管理学两个硕士学位点为支撑的具有良好师资团队和研究基础的富有明显实力和活力的本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分布在河北、北京等不同行业,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我院法学专业是一个拥有较强实力和发展潜力的新型应用学科。自1981年招收本科生以来,秉承继承与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现已形成在河北省拥有明显学术优势和鲜明实践特色的法学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尤其是以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等6个硕士学位点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点为支撑的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开展,更是为不断提高法学专业的本科教学水平,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呈现鲜明实践特色,提供着全方位支持。社会工作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经过近6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优良师资团队、较高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的新兴专业。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于社会工作专门人才的大量需要,在国家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门人才教育的政策环境下,经过学校和学院的继续努力,社会工作专业必将发展成为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的社会工作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5.2培养方案设计科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不断完善各专业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长期以来,我院把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制定与落实作为教学改革与建设中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2003年,以《河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意见》为指导,修订了各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调整各类课程比例结构,精心安排课程设置,各专业课程结构趋于科学、合理。2006年,我院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新的培养方案在既有“应用型、研究型、复合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规格,各专业建成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又实现了不同专业之间相互支持和融通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大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我院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学院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规定,设计科学、可行的教学大纲与计划,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规范实验室使用和管理,制定法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管理办法。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发展趋势有更全面的了解,以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专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体系整体优化,各教学环节设置合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突出学校特色,有利于学生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综合训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个性发展。培养方案管理严格,执行情况良好设计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培养方案是基础和前提,而严格执行培养方案是根本和关键。学院从制度和措施上保证培养方案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相对稳定性,教学计划管理科学,运行规范,执行情况良好。为执行培养方案,学院不断加强制度创新和制度建设。在贯彻实施《关于实行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制度的暂行规定》、《课程质量标准及评估程序》,《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标准》《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课程建设立项管理及验收制度、课程负责人制、课程评估管理办法等,为执行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制度保障。在课程建设方面,实行学院和教学系两级管理。学院负责制定全院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质量标准;组织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立项、检查、验收、推荐和评估;监督、检查课程建设的实施情况,总结、推广课程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各教学系根据学院课程建设规划组织开展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教学大纲与教材的建设等具体工作;负责本系个专业课程建设的立项、检查、验收、推荐和评估。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河北大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管理办法》。学院依据本科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务处下达的教学任务,进行课程安排,根据教学计划严格落实各个教学环节;对确需进行调整的教学计划,学院坚持严格的审批程序和制度,由学院(部、中心)填报《教学计划执行调整申请表》,经严格的审批程序,批准后方可执行;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果,学院制订课程教学大纲,新编或修订过的教学大纲需经院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并报请教务处批准后执行;学院每学期进行教学检查时,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均是重点检查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过程中,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科技活动,2004-2007我院多个专业的学生在河北省“未来在我手中”创新创业系列竞赛和挑战杯大学生课余学术竞赛等活动中,获得了一、二、三等奖。5.3.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学院一直积极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主动适应法制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对人才规格和质量的需求,及时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以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程体系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更新为重点,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为动力,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提升课程内在质量,构建特色鲜明、实力显著,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一批能体现我院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全面提升课程质量,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的基础。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打造精品课程学院作好整体规划,统筹协调,优势互补,努力实现学院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和效能最大化;各专业学科按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各课程之间内容与结构的整合,进行课程重组,实现本学科、本专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发展、教学与研究并重、全面建设和重点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打造精品课程。2006年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学院狠抓了课程自身的基本建设,所有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逐步纳入了规范管理,具备有先进的教学大纲,有一套高质量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条件成熟的课程有多媒体课件;统一命题、教考分离、规范化考核的机制正逐步形成。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建立了课程评价体系,保证了课程建设的质量。学院加大了课程建设的力度,先后出台《关于实行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制度的暂行规定》、《课程质量标准及评估程序》,《课程建设质量评估标准》《重点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并有一定的经费保障。学院通过重点建设,已有5门课程列入校级优质课程建设;3门课程列入省级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这一批优质课程,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带动了更多课程的建设,又有一批课程已接近和达到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以教改项目为重点,全面推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学院大力支持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以立项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严格遵守《河北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管理办法》、《河北大学教学研究立项项目经费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保证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经过学院教师的联合攻关和共同努力,2004-2007年期间我院教师共主持、参与4项教改项目,(具体教改课题题目详见附件)发表教改、教研论文5篇。(具体教改论文题目详见附件)学院及时总结这些成果,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多次修订,将其固化到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力地推动了课程体系的建设与优化。5.4教材选评制度科学,选用整体水平高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院在教材选用上严格遵守《河北大学教材选用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在学院党政联席会和全院教学例会上,学院领导多次强调教材选用与评价制度。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政法学院在教材选用方面逐步形成了“优先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教材,鼓励引进反映学科前沿的外文原版教材,严禁选用低于本科培养层次的各类教材”的原则,确保高质量、有特色的优秀教材进入本科教学课堂。每个学年,学院要求任课教师在开课前根据课程大纲要求提出拟选用的教材,经系主任、主管教学院长、教务处逐级审核后方可使用,确保优秀教材应用到本科教学上。学院领导在全院教工大会上广泛征集任课教师对教材质量的意见,并组织各班辅导员收集学生对使用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教师、学生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了适应专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我院积极鼓励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学科、课程选用反映学科发展前沿水平的外文原版教材。2004年来,我院选用教材整体水平高,使用效果好,师生满意度较高。我院各专业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逐年提高,选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各级优秀获奖教材和各级规划教材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5.5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教学效果和质量明显提高积极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学院根据河北大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结合我院各学科的实际特点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院里制定相应制度与措施,如给予资金、设备、管理等多方面的认可和支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同时为保证提出及采用的教学方法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及教学手段的合理利用,加强相应的改革过程的指导、监督与监管;根据教学环节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研究讨论,及时进行交流,提出有益的建议,保证改革创新的顺利进行;建立起一定的评价体系,对所实施改革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效果显著的加以推广应用等。在改革中,学院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注重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质量;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书本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需要教学,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思想,大量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提倡师生、师师、生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如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观摩和集体讨论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等,努力创造启发式、开放式课堂模式,由此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优化课堂教学;鼓励各学科不断进行课程结构的调整,将相关课程嵌入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如积极运用双语教学或采用英文教材教学,并且在原有的双语教学课程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双语教学的课程门数,而教学方法及手段基础上的课程结构调整也使我院多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为学科及课程的发展提供更高平台;鼓励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内容、要求和特点,将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电子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通过积极的改革与创新,我院多门学科的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互动、教与研的互长、学与行的相互辅助等,有效地提高了授课效率及质量,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实际效果显著。我院有法学、哲学、社会学、行政学等多门学科,其中法学、社会工作等学科根据学科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如采用案例、现场模拟等实践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其中模拟法庭是法学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实践与实训的重要基地,也是我院实施的一个优势和特色教学方法。改革和完善考核方法,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我院将考试方法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在考试方法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实践。如课程考核体现命题应有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公正性,建立相应的命题、审题、阅卷制度;探索科学评判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体系,结合课程结业考核和过程性考核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了过程性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将以往以记忆为主的知识性考核转为知识考核和能力素质考核相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性质的不同,提倡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如除闭卷笔试外,还实行期终考试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笔试与口试、实践考查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鼓励积极采用论文、调研报告、辩论、竞赛、演讲等形式,做到了考试内容全面化、形式多样化;重视考核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意见反馈。科学、合理的考核,对教学可以起积极促进作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加强教学手段的改革,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采取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学院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几年来,我院大部分教师都积极的充分利用、挖掘教学资源,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根据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要求和特点,将传统板书教学与现代电子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更使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吸引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例如:(1)用和电子邮件答疑。到目前为止,所有教师都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号码,部分教师申请并向学生公开了自己的电子邮箱。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或邮件向老师提出问题、建议和意见。这种手段不仅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高效、快捷,而且使双方的交流环境更为宽松,发言更加从容。(2)多媒体课堂教学。为全面推广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我院教师经常进行专题讨论和交流,集思广益,提高整体课件制作水平。开始时我们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电子讲稿形式,以文字为主,后来各主干课程下大力气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内涵质量,在精简文字的基础上加大图片、动画等份量,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的良好作用。在努力开发有自身特色的课件的同时,积极引进其他院校开发制作的有关课件应用于教学活动。从近年的教学情况来看,多媒体教学有效地缓解了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与现有教学资源的矛盾;解决了教材内容容量增大与教学课时缩短的矛盾。我院有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还在学校的课件制作竞赛中获得奖励。(3)立体化精品教材的建设和精品课程的建设。目前,我院已建立了《中国哲学史》、《政治学》、《民法学》课程教学网站,将教学大纲、教案、多媒体课件、习题解答、自测题、模拟题、参考文献目录、讲课录相、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情况全部上网,供学生使用,且这几门课程都被评为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总之,本院教师积极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枯燥的教学内容,加强了直观教学和形象教学,使原本“黑板加粉笔”的单调教学变的更为直观、生动有趣,突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直接、更全面、更迅速地了解知识,有利地培养了其观察、想象、分析、推理能力。5.6注重双语教学质量,课程比例逐步提高政法学院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双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在修订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学院按照学校的规定,明确要求本院各专业在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中原则上应开设一门及以上的双语教学课程,其中法学专业经过一定时期的建设,双语授课课程比例要达到10%。学院领导多次在教学例会上传达学校关于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强调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使广大教师明确双语教学的建设目标、课程标准与实施内容。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院采取富有实效的措施推进双语教学建设的进程。首先,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双语教学所必需的语言技能和专业知识,截至2006年底,学院已有赵金龙、孙平、陈佳、张小燕等6位教师参加了公派出国和学校派往加拿大UNBC大学的进修培训。经过进修培训回国的教师组成了学院双语教学的骨干教师队伍,积极承担起了学院双语教学任务。其次,学院还加大了对双语教学的投入,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外语培训,选派教师参加双语教学方面的全国研讨会,组织教师进行关于双语教学的经验交流会。学院在教学改革立项中,优先考虑双语教学课程,以立项的形式资助双语课程,为双语教学课程的教学研究提供有力保障。经过不懈努力,学院的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双语课程数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课程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学院共开设双语课程12门,法学专业主干基础课程更多地采用了双语教学,双语课程比逐步提高。我院双语教学课程在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其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教师、学生的肯定,大部分课程深得学生的喜爱。我院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师外语熟练,教学经验丰富,大部分有着访学或留学经历,他们引导学生阅读原典原籍,介绍国外先进的专业知识,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了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外语熟练程度也明显提高。我院双语教学课程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5.7注重实习和实训,增强两大课堂互动我院的本科生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第8个学期进行,学生利用前三年的时间进行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然后让他们走出课堂,到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3个月的教学实习,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大学学习到职业生活的过渡。通过实习,广大同学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同时教学实习也为我院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2002年,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制定了《政法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法学专业毕业生实习方案》、《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实习方案》。明确了教学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安排教学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我院实习工作领导小组同志都要亲自到实习单位去拜访相关领导,看望实习学生,征求实习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学院对实习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要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二是要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机关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机关运行的基本规律、行政人的基本心态、行政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行政,增强适应能力。三是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1-2个专题的社会调研,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论文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年实习结束后,我们都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并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评定,实习优秀的学生给予大张旗鼓的表彰。每年召开一次实习总结大会,交流学生实习的经验和体会,并将优秀的实习报告集印成册。5.8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内容5.8.1规划实践教学的体系实践教学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并给予高度重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总结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计划中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统筹规划,着重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构建了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实践教学层面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普法宣传活动、军事训练活动等内容,主要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基本的工作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主要是开设了专业实验课程。如“法医鉴定”、“笔记鉴定”等。综合实践教学层面主要包括专业调研、学年论文、模拟法庭、庭审观摩等内容,重点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探索实践教学新方法,增强实践教学实效实践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法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工作,不断加大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全面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保证了学院各专业主要基础课实验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法学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需要到社会相关部门完成毕业实习,我院与十几家单位签订了长期的实习合作协议,在各单位内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等工作人员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较好地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我院于2006年1月专门召开了实践教学改革会议,探讨创建与政法类院校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一致通过了《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的实施意见》。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几年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研讨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校内外实习、社会实践改革与建设等问题,确定将“诊所式法律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和“针对性口才训练”作为今后实践教学改革的新方式,构建了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学生创业创新中心这一实践教学综合体系。同时,会议进一步转变了教育观念,明确了工作指导思想,确定了实践教学管理的主管领导,明确了工作负责制度,加强对实验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毕业论文(设计)、大学生科学研究、各类竞赛等各项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将模拟法庭和社会工作实验室作为学院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多方筹措资金,保证专款专用。学院还进一步明确了实践教学目标,改革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实习实训和实验室管理的新体制,全面修订实践实习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工作不断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5.9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了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从实践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内容,我院积极开展了整合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现以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质并正确地使用仪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百折不挠的工作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目前我院所开实验课两门,实验开出率达100%,所开实验项目均为综合性实验。大力推进实验室开放,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推进实验课程教学改革,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教学活动,我院在2005年逐步开展了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实验室开放旨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资源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科研的兴趣。它不仅是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1)教学计划内实验的开放。增设实验项目,将实验项目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从时空上向学生开放,由学生自由选择。(2)教学计划外实验的开放。实验的内容是教学计划外的、是对教学计划内实验的延续和提高的实验。实验室开放方式采取定时与预约相结合的方式,即实验室可以视实际情况确定固定时间实行开放。或实验者提前申请拟做实验项目和所需仪器设备及元器件,由实验室根据人数、内容和时间安排实验设备、器材和指导教师。六、教学管理6.1管理队伍素质高,科研成果见实效人员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学院十分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多年以来,经由学院广大教师的民主推荐、学院和学校党委的考核任用,现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年富力强、甘于奉献的本科教学管理队伍,满足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学院现有教学管理人员11人,其中包括院长、分管教学副院长各1名,教学秘书1人。在教学管理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人员5人,45.45%,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及以上学位人员3人,占27.27%;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10人,占90.91%。明确岗位职责,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学院一贯坚持把加强管理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根据《河北大学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规划》、《河北大学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等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制定了《政法学院教学管理岗位职责》明确规定了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各系主任、副主任、教学秘书的岗位职责,并以此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努力做到职责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落实到位。6.2教研成果丰富,教改促进作用大学院非常重视教学改革与实践,尤其是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研究。学院积极谋划、统筹协调、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研究。2004年以来,教学管理人员共有3项教改项目立项,2篇教研论文发表,内容涉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诸多方面。随着学校教学评建工作的不断推进,又有4项校内本科教学评建专项课题获准立项,内容涉及学校亮点工程建设,实践课程体系改革等多个方面。所有这些教研课题的研究完成必将有效推动学院教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6.3教学规章制度健全、执行严格、实效明显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始终是政法学院所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学院依据《河北大学教师教学行为规范》、《河北大学学籍管理规定》、《河北大学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河北大学考试管理条例》、《河北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实施方案》、《河北大学关于教学实习工作规定》和《河北大学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条例》等相关制度、规定,相继制定(修订)了学院的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其中主要包括:《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学管理细则》、《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师教学工作细则》、《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教师课堂讲授基本要求》、《河北大学政法学院课程考核办法》、《政法学院教学专家督导制度》、《河北大学政法学院听课规定》、《关于院系领导加强教学检查以及听课的规定》、《政法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学生评教)工作的规定》、《政法学院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的规定》、《政法学院撰写论文的规定》和《政法学院论文答辩规定》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为规范学院的各项教学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为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奠定了基础。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学院不仅高度重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同时更加注重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和落实。学院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到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不徇私情,一视同仁;学院把广大师生员工执行学校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情况纳入年终考核及评优、晋升等工作当中,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及学院相关规定的责任人,坚决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学院领导不仅严格按规章制度检查、督促学院广大教职员工的教学工作,而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学院领导均按学校及学院的有关规定经常深入课堂,了解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学院领导均担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他们认真备课,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学督导组成员按照“全面督导、突出重点、重在改进”的原则,不定期地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督导,深入课堂听课,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广大教师认真遵守学校及学院的各项规定。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效果显著学院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学院内各项教学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师生的自觉意识,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几年来,学院内无教学事故的发生;学生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毕业生考研率居全校前列;广大教师认真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学院的模拟法庭开办得有声有色,对学生辩论才能的指导坚持经常,在驻保高校学生辩论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都对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学院制度健全,执行有力,学院领导一视同仁、照章办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学院内已初步形成了遵章守纪、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良好院风,几年来,学院从未出现重大教学事故,各项教学工作均朝着健康、稳定、和谐、进步的积极方向发展。6.4逐步完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是本科教学的生命线。学院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工作,正在逐步制定和完善各主要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标准,正在逐步形成了一套标准完善、合理,体现学院办学水平的标准体系。根据《河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和评估办法》,结合政法学院本科教学情况,创制了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践教学等主要环节在内的质量标准。在教学大纲的编写方面,要求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安排,选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负责教学大纲的撰写工作,经过学科组系统论证后,由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并报教务处备案。对于教案的设计和撰写,则是在学院宏观指导下,充分尊重任课教师的个性化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环节,凡是进入本科教学计划的课程,应当有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安排、教学参考书介绍;教师应当准备书面或者电子教案;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符合《政法学院课堂教学基本规范和质量评价办法》要求;每门课程根据需要安排适当的教学讨论和期中作业;课程应该按照预定进度进行,原则上不得任意变更。在课程考核环节,把不断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逐步实行教考分离,严格执行期末考试命题细则,严格实行集中评卷,如期完成考核分析等作为质量评价标准。在实践教学环节,本科生应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论文指导教师应当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每个教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6人;确保毕业论文写作一人一题;毕业论文撰写和指导环节应当符合学校要求;实行指导教师毕业论文答辩回避制度;毕业实习应当遵循各专业的毕业实习大纲和计划,采取自主选择和集中安排的方式,实习完毕必须提交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6.5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健全,质量监控保障有力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及手段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有效的质量监控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首先,学院以“质量”为核心,狠抓监控制度的组织建设。我院教学质量监控组织由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院督导组、系主任、学科负责人等组成。院长负责宏观管理,主管院长直接负责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教学督导组是由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方面有突出成绩的离、退休教授和专家组成,通过他们收集的各种教学质量信息,以及对我院教学过程的全程随机监控,为我院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措施。我院还建立了听课制度,听课队伍由院领导、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干部等组成。作为一种监控制度,我们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每学期均开展听课及意见反馈,使质量监控工作落到实处。另外学生中由班长、学习委员、学生代表等组成评教小组,他们及时收集、汇总、反馈教学一线信息,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监控提供参考。加强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建立实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注重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分析,健全监控制度体系。一是采取同行专家及学生打分评价教师的方法。通过对评价信息的统计处理,可发现整个学院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薄弱环节,从而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宏观教学改革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二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信息,强化分析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正效应,注意将负效应降低到最低程度。为了将教学监控制度引向深化,我们在每学期末均形成教学质量评价报告,并充分利用教学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在全院教师中形成重视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发挥教学管理职能,建立监控反馈体系。我院非常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将听课、评课、教学抽查、教学评估验收等项工作,通过情况通报等方式及时反馈至相关人员并监控整改。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一个制度化、良性运转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动态过程,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监控制度发挥作用到位,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利用教学评价结果,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工作。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改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在利用教学评价结果时,一方面要将学生评价的结果反馈给教师,让教师根据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在今后加以改进;另一方面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老教师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利用老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七、学风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优秀的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责任心。我们政法学院一贯强调,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要注重教学研究,重视教学内容德充实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改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强学习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就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学院院风建设作专题辅导,引导全体党员和教职员工牢记党的宗旨和教育方针,热心为学校发展、学生成才和社会现代化服务,努力营造维护团结、顾全大局,热爱本职工作,讲究成效和贡献,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纪守法的良好院风。学院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师岗位职责的规定。组织全体教工观摩名家演讲《美满婚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加强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学院领导经常就学风、教风和作风等师德问题进行引导教育,批评不良行为,积极倡导全体教职员工严以律己,建设和谐院风。在2005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号召党员带头,作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模范。每年组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有比较完成的年终考核材料,其中包含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每学年详细统计教师的科研奖励和荣誉奖励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政法学院打造成了一支学术水准高,师风正派、师德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学校教学、科研、教书育人和文体活动各方面走在学校前列,多次获得省、校各级奖励。(具有获奖情况参见附件六。)7.2学习风气浓郁,学风建设成效显著学习风气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精神面貌的体现,也是学生在校学习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政法学院自2000年建院以来,充分发挥学科综合的优势,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倡导严谨治学、兼收并蓄、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以围绕着“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严明的学习纪律、明显的学习效果”,积极开展了学风建设。加强校规校纪的学习与宣传,提高学生贯彻落实校规校纪的执行能力,做自觉遵守校规校纪的模范。从新生入学开始,便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入学教育活动,通过校规校纪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通过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军事训练活动,强调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同时,安排参观校史展、博物馆、图书馆,进行爱校教育和专业教育。针对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等专业的不少学生,非第一志愿录取,普遍存在着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我们请老教师介绍专业发展史、学科前沿动态,组织新老生座谈会等,增强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如哲学专业的学生说:“学了哲学后悔一阵子,可不学哲学要后悔一辈子。”多数学生很快形成了对哲学专业的认同,多年来,哲学专业学生的考研率平均在50%左右,最高达70%。在学风建设方面,我院始终把学生考风、考纪教育作为一个突出的重点,把端正考风、考纪与学生诚信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的做法,一是在每次考试之前,安排政治辅导员对学生进行专题的考前教育活动,开展考风、考纪动员和案例宣讲会;二是召开全院大会,要求监考教师必须在考试开始之间认真宣读考试要求,反复强调考场纪律,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考场的清理工作,严防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做到教育在先,警告在前,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作弊动机;三是组织学生骨干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考试法》为主要内容的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广大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四是坚持学院领导、各系主任和院聘教学督导员巡场制度。通过严抓考风考纪,基本杜绝了考试作弊现象。7.3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严明的组织纪律性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条件。为此,我院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的宣传与教育。从新生入学开始,在为期一周的军训期间,安排政治辅导员组织学生学习《河北大学学生手册》的内容,请教官做专题报告,组织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强化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学生入学后,每学期组织“校风校纪知识竞赛”活动,并把学生的违纪情况纳入学生的综合测评,对于违纪学生,在评优评奖和发展入党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还组织学生骨干利用普法宣传日,开展校规校纪、消防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从而增强了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自觉性。2001-2002学年,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学生李青云、法学专业学生毛霞因考试作弊受到校纪处分,2003-2004学年,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江素斌因考试作弊受到校纪处分。对于这些学生,我们通过耐心的教育工作,使他们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积极地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之中。其中,李青云同学毕业时考取了南开大学研究生,江素斌同学考取了中国公安大学研究生。2004年以来,我院没有再发生过因考试作弊受到校规校纪处分的现象。7.4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7.4.1浓郁学术文化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力。为此,我们重点抓了系列学术报告活动。主要有“燕赵中国哲学论坛”、国内外重点大学“知名学者论坛”、校外公检法司部门的业务骨干论坛、校内的“博士教授论坛”等,2004年以来,我院聘请英国斯望西大学的戴维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江伟教授等国内外知名教授数十人来校做报告就达40多场,同时,利用我院博士和硕士学位点的优势,每年组织研究生导师为学生开设系列讲座,为学生介绍学术会议的情况和自己的科研成果,这些活动,使学生领略了学者的风采,了解了学术前沿的动态,激发了学习的热情。7.4.2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学生争优创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院制定和完善了学生评价和奖励机制。如多次修订和完善了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校内奖学金评定办法,国家奖学金评定办法,贫困补助发放办法、“三和时代”奖学金评定办法等,做到了公平、公正和公开,对学生确立良好的学习、生活态度起到了激励作用,对于评定的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持赞同和满意的态度。2001年党委书记宇文宏同志为哲学专业联系了“韩杰奖学金”,2004年院长刘志刚同志为法学专业学生联系了“三和时代律师事务所奖学金”,这些奖学金的设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为了做好优秀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员等的评选工作,我们细化了评定办法,保证了评选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7.5课外科技文化活动我院历来注重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建立起了相关的保障制度,辅之以必要的人、财、物投入,以开展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几年来,校级和院级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显著。学生会作为一支最重要的学生社团历来是锻炼学生队伍的重要舞台,政法学院学生会以一、二年级学生为基础,以三、四年级学生为骨干,每年学生会换届之后均要由团委各辅导员教师、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和经验丰富的高年级学生干部对新任学生干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提高其组织能力、领导能力,树立全局观和整体意识。同时,近年来我院还成立了政法学院艺术团、法学社、辩论队、演讲协会、DR协会等院级社团组织,为学生开展课余文化艺术活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一年一度的征文演讲大赛、话剧短剧节为学生全面展现才华提供了良机,模拟法庭、“青春中国”大型主题文艺晚会、公关礼仪大赛、“政法杯”新生辩论赛更是逐渐成为我校的精品特色学生活动。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院依托专业优势,以普法宣传、法制教育为实践重点,组织上百人次深入到农村基层、社区街道,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解答居民的法律困惑,为社会提供无偿的法律援助。我院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并被省、市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指导和苦心安排,一支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则是成绩的重要保障。院长刘志刚教授、法律系主任陈玉忠教授为模拟法庭的举办提供了大量的业务指导,并亲自为学生联系服装、道具事宜;副院长孟庆瑜教授指导的作品在“挑战杯”等学术科技竞赛中获奖,党委书记宇文宏教授、副院长黄云明教授、副书记李维意教授都非常热心于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作为校内指导辩论赛的著名教练多次被评为“河北大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宇文宏教授作为演讲与口才方面的专家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为学生演讲辩论活动担任评委,2005年被学生推荐为“感动河大的十大人物”之一。在近三年来的省级以上科技竞赛中,我院共有5项作品获奖,在2004年河北省“未来在我手中”创新创业竞赛中,我院获得二等奖三项,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上,我院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一项。2005年我院被校团委授予“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优秀组织奖”。我院李明宇同学和陈兰珍同学在2003年全省大学生“走向法治”电视演讲大赛中分获二等奖和优秀奖。由我院宇文宏书记、李维意副书记、黄云明副院长指导的学生演讲(新闻学院宋博)在2006年纪念长征75周年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07年全国大学生自立自强活动演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八、教学效果通过明确办学指导思想,优化队伍结构,改善教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风、学风及教学基本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强化了学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8.1学生基本理论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高等院校作为教育环节中的最重要载体,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我院十分重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学生的共同发展与个性成长,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8.1.1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基本素质政法学院包括法学、哲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和思想政治教育五个专业,分别属于五个一级学科,是同时包容学科最多的学院。为多学科融合、交叉、互补提供的便利条件。为了实现不同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我们在各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增加了不同学科的模块设计,如哲学专业、社会工作专业设置行政管理专业模块,社会工作专业设置哲学专业模块等,从而使学生在系统学习某一专业课程的同时又能够对本学院的其它学科专业的骨干课程进行比较系统的学习,进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基本理论素质。同时,我院利用多学科专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打通了一系列的优质课程。如在法学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增设了法律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等课程,在全院的各个学科专业普遍开设了秘书学、公文写作、演讲与口才等选修课程,学生们在不同的专业课程当中掌握了新的技能,拓宽了多学科视野。8.1.2构建第二课堂平台,实现两大课堂互动互补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我院每年定期举办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大赛;针对我院学生毕业后大量在司法、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司法审判、政策法规研究等工作这一就业特点,我院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书法比赛、辩论赛、征文演讲比赛等课余文化活动,围绕第一课堂开展第二课堂的文化活动,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第一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实现了两大课堂的互动互融。同时,我们还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优势,为学生进行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的讲座、求职择业技艺的培训等,提高了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这些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涌现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学生代表。如,2000级哲学的王卫博、2003级法学的刘家辉先后担任全国八大学生社团之一的河北大学武术协会主席,曾多次随我校代表团出访蒙古、韩国慰问演出。2004级法学的袁伟同学现任包括110个社团在内的河北大学社团联合会主席,2001级哲学的商艳青同学担任校团委副书记。三年来,我院本科生计算机全省等级考试通过率超过了98%;大学英语四级毕业时累计通过率超过了95%,六级累计通过率超过40%。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逐年提高,近三年平均通过率达98%。近年来,我院本科生考研率平均达到了20%,其中哲学专业考研率位居学校各学科专业前列,2004年,哲学专业99人考取61名,比率为61.6%;2005年,哲学专业51人考取26名,比率为50.9%;2006年,哲学专业39人考取19名,比率为48.7%,而且90%以上考取的是全国重点大学。8.2创新精神教育形式多样,效果明显8.2.1重视浓郁学院学术氛围,致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我校作为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试点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活动等的开展。过去,我院在这方面属于非常薄弱的空白领域。近年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创新是人才的根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任务,而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活动”等,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我院专门制定了“对省级以上大学生学术科技文化竞赛中获奖项目指导教师进行奖励的实施办法”,积极鼓励和引导广大专业教师参与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指导,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动员大会,以“政法学院学生论文大赛”为契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创业大赛活动,要求每个自然班要组织1-3项小组攻关课题,参与课题的申报。在我们的积极努力下,每年都能组织参与申报30-40项学术成果。2004年以来,我院学生荣获了5项省级“挑战杯”类和“创新创业类”奖励,实现了“零”的突破。2004年,在河北省“未来在我手中”创新创业系列竞赛中,我院学生李晓光、沈太霞、屈凯等课题组荣获了3项省级二等奖。2005年,在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余学术作品竞赛中,我院刘海波课题小级荣获省级一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