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重点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A.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 B.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C.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 D.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2.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图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体现了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 B.统治阶层与市井民众的共处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3.《旧唐书.崔融传》中记载:“天下诸津(指码头),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材料反映的景况是()A.海外交通发达 B.商品交流繁盛 C.中外交往密切 D.社会风气开放4.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
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5.两宋词坛的风格虽有豪放与婉约之分,但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的许多词作中均流露出较为浓厚的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 B.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政治黑暗导致民不聊生 D.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6.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A.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B.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大幅提高
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 D.发展假日经济的需求空间巨大7.如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读书摘要
《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A.注重理论创新 B.注重经验总结 C.注重实验分析 D.全面领先世界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A.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9.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在一次不平等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有官员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了。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地载于条约,那就可以省除争执。而且新的税比旧日的自主关税还要略微高一点。”据此可知,这些官员()A.试图遏制英国侵略势力 B.仍以天朝上国自居
C.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 D.国家主权意识缺失10.阅读如图所示《英国输华商品价值总量》曲线图(单位:英镑),导致19世纪50年代出现转折点的根本原因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 B.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抵制作用
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民族工业的兴起11.某历史教师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先后做了如下设计,对设计说明不合适的是()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一版第二版鸦片战争(1840—1842年)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戊戌变法(1898年)鸦片战争(1840—1842年)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戊戌变法(1898年)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年)A.第一版更注重将民族危机和近代化探索分别归类复习
B.第一版更揭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
C.第二版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D.第二版突出了历史事件的时序性12.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辛丑条约》的签订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13.《辛丑条约》载明:“清廷允许张贴严禁仇外之上谕于各府厅州县,其设立或加入仇外之会党者,即行正法。布告惩办仇外之官吏,停止害虐外人城镇之考试。”这反映列强企图()A.划分势力范围 B.增设通商口岸 C.废除科举制度 D.进行心理征服14.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梁启超感叹道:“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清政府进行“新政”改革 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
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15.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唤醒民众
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16.“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军阀混战不休 B.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
C.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D.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17.表格为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些活动。由此可知,这些活动()阶级派别宣传思想实践活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百日维新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B.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C.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D.推进君主立宪走向民主共和的步伐18.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礼服。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装是裙子。这一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A.重视服饰身份象征 B.强制推行服装统一 C.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D.全面学习西方文化1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D.反对专制统治20.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根据如图示意图可得出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A.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都推翻了封建制度
C.都推动了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 D.都是民族解放运动21.如图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两次重要的历史事件,下列对这两次事件看法正确的是()A.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B.都是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图1事件为图2事件做了政治准备
D.图2事件促进图1事件宣传的转变22.胡适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提倡()A.民主科学 B.兼容并包 C.白话文 D.文学革命23.红色旅游是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宣传标语和路线设计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下列红色旅游的主题设计不符合史实的一项()A.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五四风暴的中心城市
B.南昌——人民军旗升起的地方,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C.井冈山——城市包围农村道路的起点,燎原星火从这里蔓延
D.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敌后抗战的总后方24.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A.反帝反封建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25.如图为《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绘画作品。该图以人民的视角,描绘了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召开的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该会议()
A.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C.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建党建军原则
D.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26.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经历了“城市——农村——城市”的发展历程。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位于图中()
A.①和④之间 B.③和⑤之间 C.③和⑥之间 D.②和⑤之间27.如表为不同史籍对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台儿庄战役()记述出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李宗仁回忆录》“在战役中……中国军民奋起还击,……在手执大刀、手榴弹的情况下,也能创造战机与强大的日军作战,并能打败优势的日本侵略者。”《历史不能忘记》A.中国军民作战英勇 B.是抗战的第一场战役
C.中国抗战取得了新突破 D.是抗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28.如图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A.铁蹄践踏,生灵涂炭 B.民族危机,英勇奋战
C.走上前线,支援抗战 D.同仇敌忾,共赴国难29.据记载,到1948年底,在山东解放区,有2000多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A.打土豪、分田地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0.1947年8月7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命令: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战胜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胜利到达大别山区,这次胜利进军()A.开辟了晋翼鲁豫根据地 B.开辟了陕甘宁解放区
C.严重威胁了南京和武汉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孙中山《对外宣言书》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三)》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辛亥革命后,服饰纷呈,西装东装、汉服满服,应有尽有。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力推行“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法令,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也发生改变。在教育方面,平民教育、美感教育、科学教育等各种教育思潮此起彼伏,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摘编自冉婦《辛亥革命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模式探析》(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的不足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的理由。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1)材料一是哪一战争形势图?此后签订的条约中开放的最南端的通商口岸是哪个城市?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摘自部编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2)材料二中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其中哪项内容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材料三“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回顾戊戌重温历史》(3)材料三将“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材料四正当人们欢欣鼓舞地迎接20世纪到来之际,清政府却是“带着首都被敌人攻占的耻辱”,收到了一份“西方人送来的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4)材料四中清政府收到“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份“礼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后果。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所经历的一切,再清楚不过地印证了外力介入的作用,只不过仅有外力的作用还不够。抗战期间,在毛泽东等精明且决断力极强的共产党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全国党员发展到121万,中共领导的军队发展到127万人,拥有除陕甘宁以外的大小18个抗日根据地,敌后战场地位逐渐提升,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摘编自章开沅《中国近现代史》材料二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在军队和人民团结一致,指挥员和战斗员团结一致的基础上,人民解放军建立了自己的强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这是我们战胜敌人的重大因素。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外力介入”指的是什么?简要概括“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力量”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认为人民解放战争终将取胜的主要因素。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戴爱平杨飞《“红色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变迁史》如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在各地的“红色首府”。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道路决定命运”为题,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
(要求:任举两个“红色首府”,用相关史实予以论证并进行说明“道路决定命运”。观点正确,表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唐代长安城的规划体现了天子的绝对权威,城市建筑的条理和规整是国家法律和公共秩序的具体表现。宋代东京城的规划设计,土地如何使用是朝廷首先考虑的问题,开设有商铺的街道取代了之前有墙的城坊”说明唐代都城设计理念注重维护天子的绝对权威,宋代都城设计理念注重经济发展。故从唐到宋都城设计理念的变化体现了工商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宋代的都城设计理念不能体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追求,排除A;重文轻武与唐朝无关,排除B;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重农抑商的传统国策,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解析】《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公元640年(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该图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体现了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阎立本的绘画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的相关史实。
3.【答案】B【解析】由材料“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可知,这反映了盛唐时期经济的繁荣景象。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故选:B。
本题以“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还,昧旦永日”为切入点,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掌握盛唐社会现象及表现。
4.【答案】C【解析】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ABD。
故选:C。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宋词和元曲,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活字印刷术、宋词和元曲,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解析】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忧患意识”产生于两宋的现状,因为当时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导致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所以D项的表述符合题意。而A项是源于D项,排除,B、C项不合题干主旨。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宋词的相关史实。两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国家分裂,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宋词的相关史实。
6.【答案】A【解析】据“我国有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如除夕、中秋、国庆等,国家在一些传统节日还规定了法定假日天数。我国的节日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关键信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并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是节日文化的文化遗产价值,节日文化不仅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还突出反映了还突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和价值观。A符合题意。B强调的是物质文化生活,不符合题意,C礼仪性和娱乐性的完美结合指的是形式,不是文化遗产内涵,不符合题意,D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节日文化的相关史实。注意题干信息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
7.【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齐民要术》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生产技术”“《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可知,《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这三部著作的描述中均有“总结”二字,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经验总结,B项正确;读书摘要中三部著作没有提到理论创新,排除A项;读书摘要中只有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的主张,《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没有提到实验分析和遵循自然规律,排除C项;读书摘要中三部著作中都没有体现全面领先世界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齐民要术》《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共同特点的相关史实,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读书摘要的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的相关史实。
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获得市场和原料,发动对外战争,因此鸦片战争不可避免,C项正确;
手工工场兴起仅仅是工业革命的前奏,排除A项;
世界贸易总额骤减,不符合事实,排除B项;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朝官员不认为不平等条约中的关税协定是一种危害和耻辱,而认为该条约中的规定不但高于自主关税,还省却争执,没有认识到国家主权的丧失,因此题干材料中这些官员国家主权意识缺失,D项正确;ABC说法材料没体现,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不平等条约以及影响等知识,知道清政府国家主权意识缺失的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不平等条约以及影响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解析】根据《英国运到中国的高品价值总量》统计表并结合所学,英国运到中国的商品价值总量有升有降,上升的原因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协定关税条款,有利于英国商品的输入;由于中国根深蒂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影响了英国商品的输入,19世纪50年代出现转折点,英国运到中国的商品价值总量降低。B符合题意。ACD在题干图示中没有体现。
故选:B。
本题以《英国运到中国的商品价值总量》统计表切入,考查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本题考查了鸦片战争,关键要掌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考查了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图表的能力。
11.【答案】B【解析】从第一版的内容可以看出,既有侵华战争,又有近代中国的探索,因此是分类的,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从第一版的排序中并不能看出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列强侵华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打开中国的市场,从材料的内容并不能得出,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
从第二版的排序中可以看出,在第一次列强侵略后都有中国人民的探索,因此更凸显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从第二版的排序上看,是按时间来排序的,突出了时序性,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等知识,明确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等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等知识。
12.【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而这些通商口岸都是长江流域的城市,符合马汉在海权论中的提出的“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的观点,故A项正确;《辛丑条约》没有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故B项错误;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为了镇压黄河流域的义和团运动,故C项错误;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武力干涉,但革命的迅速发展使列强的这一企图化为泡影,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马关条约》。识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3.【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的各种反帝活动,没有涉及划分势力范围的内容,排除A项;
材料没有反映增设通商口岸的内容,排除B项;
材料描述的是对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城镇以停止科举考试五年的惩罚,不能说明废除科举制度,排除C项;
根据材料“清廷允许张贴严禁仇外之上谕于各府厅州县,其设立或加入仇外之会党者,即行正法。布告惩办仇外之官吏,停止害虐外人城镇之考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1年西方列强在《辛丑条约》中,明确要求清政府给予参加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城镇以停止科举考试五年的惩罚,反映了其意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斗志,对中国人民进行的心理征服,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影响,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以及影响。
14.【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可以看出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民众的民族意识觉醒,故B项正确。
A项是1901年,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题干材料不涉及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关键信息是“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本题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A【解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据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可知,这反映了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只有B项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关键是对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1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通过思想宣传和社会政治实践等一系列活动,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B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受洋务运动的影响,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活动,与民族资产阶级无关,同时也不是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的结果,排除A项;维新派和革命派的思想活动的目的是政治变革,不是文化运动,C项排除;维新派和革命派的目标不同,君主立宪在中国没有实现,D项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活动史实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活动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8.【答案】C【解析】“官员不分级别,都以西式大氅或燕尾服作为大礼服,裤为西式长裤。女子礼服,上装是对襟衫,下穿裙子。”这种社会现象最早出现于中华民国初期。题文规定的实质是南京临时政府大力推进社会平等。
本题考查近代生活的变迁。理解社会习俗的变化.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近代生活的变迁。
19.【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华民族抗争史的知识点。
【解答】
近代以来,为挽救民族危亡,救亡图存,以魏源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的理论。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掀起了辛亥革命。进步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故选:B。
20.【答案】A【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提示信息可知,图一是法国大革命;图二是辛亥革命。两者都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A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没有推翻封建制度,故B错误;法国大革命没有涉及社会生活走向近代化,故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不是民族解放运动,故排除D项。
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材料图示。
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大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解放了青年们的思想,启发青年们探索救国真理,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经过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潮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故图2事件促进图1事件宣传的转变。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的关系。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又进一步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22.【答案】D【解析】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写文章“不作无病之呻吟”“须言之有物”等主张。胡适是白话文的开山祖师。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曾提出“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主张提倡进行文学革命,D符合题意,ABC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情况、内容以及意义。
23.【答案】C【解析】A.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19年6月5日后,五四运动的中心城市由北京转移到上海。该主题设计符合史实。
B.1927年8月1日发动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该主题设计符合史实。
C.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率领队伍到达井冈山,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而不是城市包围农村道路的起点。该主题设计不符合史实。
D.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总后方,该主题设计符合史实。
故选:C。
本题考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创,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的背景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4.【答案】C【解析】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这说明二者的共同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列强……”“外争主权……”的含义都是反对帝国主义。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北伐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5.【答案】D【解析】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名称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A是指中共二大的内容,B是八七会议的内容,C是古田会议的内容。
故选:D。
本题考查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等相关史实。
26.【答案】C【解析】1927年,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失败后,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创建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提出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依据。以“农村”为工作重心位于图中③和⑥之间,选项C符合题意;ABD搭配错误,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的相关史实。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经历了“城市--农村--城市”的发展历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的相关史实。
27.【答案】C【解析】据题干中提到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在战役中……中国军民奋起还击,……在手执大刀、手榴弹的情况下,也能创造战机与强大的日军作战,并能打败优势的日本侵略者。”可见,台儿庄战役使中国抗战取得了新突破。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著名的徐州会战开始。在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图表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台儿庄战役的相关史实。
28.【答案】D【解析】图片反映了国民政府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少数民族的抗战以及海外华侨的抗战,体现了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同仇敌忾,共赴国难,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抗日战争。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抗日战争,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29.【答案】C【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故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实行耕者有其田。C是正确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放区一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30.【答案】C【解析】据“勇往直前,不要后方,不向后看,千里跃进大别山”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联系已学知识,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以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为依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31.【答案】【小题1】不敢公开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小题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功绩),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由于辛亥革命的巨大影响力,一时间国内民主空气非常浓厚,言论、出版、结社相对自由,办报成为时尚,民国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法规,规定要断发易服改风俗,传统的婚姻习俗和社交礼仪发生改变,教育逐渐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所以,辛亥革命不但是一次政治革命,也是一次文化革命。【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以及辛亥革命的积极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侧重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全面认识。
32.【答案】【小题1】鸦片战争;广州。【小题2】甲午中日战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羊茅对重金属镉的抗性机理研究》
- 《IL-27对hPMSCs的黏附、增殖、迁移及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 《低空经济标杆城市发展经验及潜力评估-广州》范文
- 《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建设问题研究》
- 《医疗健康产业动态跟踪及趋势洞察月报(2024年9月)》范文
- 2024年成都客运从业资格证下载app
- 2024年河北客运资格证考试题库
- 2024年台州客运从业资格证报名考试题目
- 2024年海东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资料
- 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原卷版)
-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验收表(总平面布置)
- 小学数学教师家长会ppt
- 君子自强不息课件
- 2022人教版高二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全四册课文原文及翻译(英汉对照)
- WDZANYJY23低压电力电缆技术规格书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医院管理医院应急调配机制
- (公开课)文言文断句-完整版课件
- 小学生性教育调查问卷
-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