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_第1页
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_第2页
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_第3页
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_第4页
文物与博物馆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申请表(备案专业适用)学校名称(盖章):西北大学学校主管部门:陕西省教育厅专业名称: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代码:060104所属学科门类及专业类:历史学 /历史学类学位授予门类:历史学修业年限: 4年申请时间: 2013年7月专业负责人:陈洪海联系电话育部制目 录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2.学校基本情况表3.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4.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6.教师基本情况表7.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8.其他办学条件情况表9.学校近三年新增专业情况表填表说明⒈本表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内专业(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除外) 。⒉申请表限用 A4纸张打印填报并按专业分别装订成册。⒊在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已有专业学科门类项目栏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对应的方框中画√。⒋本表由申请学校的校长签字报出。⒌申请学校须对本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科专业基本情况表专业代码 060104 专业名称 文物与博物馆学修业年限 4年 学位授予门类 历史学学校开始举办本现有本科专业二十世纪三十年代80科教育的年份(个)学校本年度公共艺术、生态学、金本校已设的相历史学1937年;其他拟增设的融数学、油气田开发地近本、专科专考古学1956年;专业名称质业及开设年份文物保护技术1989年拟首次招生时间五年内计划2014年,30人30人/年及招生数发展规模师范专业标识所在院系名称文化遗产学院(师范S、兼有J)同意推荐同意推荐高等学校专业设学校审批意见置评议专家组织(主任签字)(盖章)(校长签字)审议意见年月日年月日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形式审核意见(根据是否具备该专业办学条件、申请材料是否真实等(盖章)给出是否同意年月日备案的意见)⒉学校基本情况表学校名称邮政编码学校办学基本类型在校本科生总数已有专业学科门类专任教师总数(人)

西北大学学校地址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710069校园网址□部委院校√地方院校√公办□民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学□学院□独立学院13428人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44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440人专任教师中副教授及以上人,占53%767职称教师数及所占比例西北大学肇始于 1902 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仕学馆。 1912 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 年8月改称国立西北大学。 1937 年抗战爆发后,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等内迁来陕,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更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8月复称国立西北大学。学校简介和历史沿革300字以内,无需加页)

西北大学为国家“ 211工程”大学、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现有21个院(系)和研究生院,80个本科专业,1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目录内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39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8个目录内硕士授权二级学科,16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各1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7个并设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现有教职工2400余人,其中中科院院士2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5个,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2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7000余人,外国留学生余人。建国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10余万名,其中的绝大多数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经济学家的摇篮”“作家的摇篮”。学校是首批解放军后备军官培养试点院校之一。学校每年承担国家“ 973计划”、“攀登计划”、“863计划”、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百余项。 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等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陕西省最高科技成就奖等一系列重大科技奖励。注:专业平均年招生规模 =学校当年本科招生数÷学校现有本科专业总数增设专业的理由和基础(简述学校定位、人才需求、专业筹建等情况)(无需加页)拥有百年历史的西北大学是文理工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已经形成完善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我国历史悠久,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348处。根据国家有关文物政策的规定,这些国保单位都需要建立管理机构,因而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政府所设文物行政管理机构,也需要大量懂专业的管理干部。随着国家和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日益重视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会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人员比较缺乏,主要表现为专业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极少,具有专业背景的从业人员数量少,不能满足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需要;占有相当比例的从业人员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等。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和文物保护技术专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学科基础,在全国文物考古界具有较大的影响和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培养的学生就业形势良好,本科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在96%以上;就业单位遍及全国各省区,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我们曾经在1988年至2000年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大专班,1989年至1998年招收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成人大专班,积累了建设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基础和经验。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已形成结构基本合理的学科队伍,现有校内专职教学科研人员54人,校外兼职教授18人。校内专职人员中教授(研究员)21人,副教授11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总数的59.3%,50岁以下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占83.3%,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86.8%。其中陕西省三五人才2人,陕西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现有的考古学科是陕西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文物保护学科是陕西省重点学科,包括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学在内的文化遗产学科是陕西省特色学科。学院拥有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文化遗产保护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与考古学研究中心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砖石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研究基地、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等教学和科研平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凭借多年的办学经验,依靠专业优势,同时得到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文物局大力支持,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半坡遗址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汉阳陵博物苑、法门寺博物馆、乾陵博物馆等博物馆、汉长安城遗址等文博机构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学院内的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承担了大量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文化遗产研究项目,可以保证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完成。增设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基本要求、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主要课程设置、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和主要专业实验、教学计划等内容)(如需要可加页)一、培养目标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和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管理学等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实践锻炼,熟悉博物馆展陈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博物馆教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设计等文物与博物馆实际工作的各环节, 能在文物与博物馆部门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机构从事博物馆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的复合式应用型人才。二、基本要求(一)素质和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 人文社会学科的综合素质主要指系统学习和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 考古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 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内涵和外延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学生毕业时应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国内外的经验、教训,熟悉文物与博物馆工作的各环节,具有博物馆管理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的实际工作能力。(二)知识结构要求1.系统、扎实地掌握文物学、 博物馆学、考古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受到比较严格的科学研究和文物与博物馆工作实践的训练,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以及综合组织和管理的能力。2.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文物保护技术、艺术学、规划学和计算机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3.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信息的方法。4.具有一定的调查、整理、归纳、分析实际情况和问题的能力,撰写论文、调查研究报告和设计展陈方案、编制保护规划的能力。5.具有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方向和相关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 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有基本的了解; 知识面较广,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具有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能力。在文物与博物馆实际工作方面, 受到较为全面的各实际工作环节的实践训练。 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工作的心理素质,以及从事科学研究、管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三、修业期限全日制四年四、授予学位历史学五、主干学科(一)主干学科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技术、历史学等。(二)相关学科公共事业管理、视觉传达设计、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六、主要课程(一)学科平台课程博物馆学概论、文物保护导论、中国古代史、中国考古学通论、 文化遗产学概论、 世界古代史。(二)学科方向课程博物馆陈列设计、博物馆藏品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陶瓷、文化遗产法学、文化遗产社会学。(三)专业选修课程博物馆经营管理、外国博物馆概论、博物馆教育、中国古代玉器、中国艺术史、中外文化史、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经济学、文化遗产环境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旅游、近现代遗产与工业遗产、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建筑史、公共政策学、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中国民族史、民俗学、艺术史以及文化遗产学院和全校开设的其他选修课程。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基础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八、主要专业实践博物馆展陈设计、 博物馆藏品研究、博物馆宣传教育以及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理现状调查、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实习,是本专业的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该实践教学环节除在博物馆管理、遗产调查评估等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外,主要在第六学期实施,时间不少于12周。主要结合文物与博物馆相关机构的管理工作与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相关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博物馆日常管理运营、展品研究及展陈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文化遗产调查评估报告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的基本技能。九、学年论文与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三年级学生应完成学年论文,四年级学生在第八学期应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并通过答辩。毕业论文的选题内容应以文物与博物馆研究、 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为主; 毕业设计应为博物馆展陈设计或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十、教学计划本专业学生应修满:2736学时,152学分,其中:1.通修课程:1182学时53学分;2.学科平台课程:468学时26学分;3.学科方向课程:342学时19学分;4.通识课程:216学时12学分;5.专业选修课程:360学时20学分;6.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主要课程培养方案学时学分结构表类别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备注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54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3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54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1085军事理论与军事训练2366形势与政策21447大学生就业指导148通修8体育4144课程9大学英语2036010高等数学B(文科)47211计算机基础(文科)4901大学语文(文科)2362118通修课程小计5321文化遗产学概论2362文物保护导论236学科3中国考古学通论8144平台4博物馆学概论236课程5中国古代史81446世界古代史472学科平台课程小计 26 4681博物馆陈列设计2362博物馆藏品管理2363文物学概论236学科4文化遗产保护规划472方向5中国古代青铜器236课程6中国古代陶瓷2367文化遗产法学2368文化遗产社会学354学科方向课程小计19342通识全校通识课程12216课程1外国博物馆概论2362中国古代玉器2363中国艺术史2364博物馆教育236专业5文化遗产旅游236选修6近现代遗产236课程7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2368专业外语2369建筑史2361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2360

每类别至少选修2学分。可在全校范围内任意选修学分,共计学时。文化遗产学院供本专业选修课程科目19门。专业选修课程目录每年重新公布,可增补1和删除一些课非物质文化遗产2361程。学生可根据1学分要求自主世界遗产(双语)2362选择课程;13.选修课程最人文地理学2363小开班人数为115人。连续两景观(环境)设计2364年不开课程,则1从目录中删除。文化人类学23651中国民族史23661民俗学23671古文字23681文物鉴定基础23692文化遗产经济学35402文化遗产环境学35412遗产调查评估2362专业选修课程小计20360课程教学累计1532586101毕业论文(或设计)8周12实践2基础实习12周教学3学年论文1环节4劳动1实践教学环节小计 22合计 152总修152学分,其中通修课程 53学分,学科平台课程 26学分,学科方向课说明程19学分,通识课程 1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 2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 22学分。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之一性别男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第一学历本科姓陈洪海名1964.8行政职务院长最后学历博士出生年月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

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作与从事考古学和博物馆学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史前考古、博物馆学研究方向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4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部。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1项。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142万元,年均47万元。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24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15人次。序号成果名称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本人署名位次最具代1文化遗产专门人才“三陕西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特等第一表性的奖,2013教学科位一体”培养体系的探年研成果2《考古学概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第二简析齐家文化大何庄考古学研究,文物出版社2012第一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经费本人承担工作目前承1磨沟墓地人骨的化学科技支撑计201110-2012主持人担的主要教学2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及国家文物局201111-2045主持人科研项目其相关文物保护研究12113甘青地区史前墓葬埋国家社科基201012-2012主持人目前承序号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人数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时间担的主要教学1中国考古学通论本科生3036必修课10.3-10.7工作2博物馆学概论本科生3536选修课10.9-11.23西北史前考古研究生8120必修课10.9-11.2教学管理部门情况属实,同意推荐审核意见签章: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之二性别男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第一学历本科姓王建新规划中名出生年月1953.6行政职务最后学历本科心主任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1982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时间、学校、专业主要从事工作与研究方向

从事考古学和文化遗产学教学研究工作, 研究方向为中国西部民族考古、 秦汉考古、文化遗产管理、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6篇;出版专著(译著等)部。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2项。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492.5万元,年均164.17万元。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24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15人次。序号成果名称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本人署名位次最具代1文物虚拟修复和数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表性的教学科2新疆巴里坤东黑沟遗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第一研成果3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2008年国家文物局评审通过,第一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经费本人承担工作目前承1东天山地区早期游牧国家社科基2008—9万项目主持人担的主要教学2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财政部、国2008—65项目主持人科研项目保护详细规划家文物局大2011万3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财政部、国2009—360项目主持人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家文物局大万目前承序号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人数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时间担的主1秦汉考古本科生3036必修课10.3-10.7要教学2中国文化遗产本科生3536选修课10.9-11.2工作3文化遗产规划与管理研究生8120必修课10.9-11.2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同意推荐签章: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之三姓性别男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第一学历本科徐卫民名出生年月1960.1行政职务最后学历博士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获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第一学历和最后学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 获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所,毕业时间、学校、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作与从事文物学与中国古代史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文物学、中国古代史、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1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等)7部。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项。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项;其中:国家级项目项,省部级项目项。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8万元,年均2.7万元。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60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8人次。序号成果名称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本人署名位次最具代表性的1《秦汉都城与自然环科学出版社2011年独立教学科2《秦汉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独立研成果3《汉文化论略》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独立4《文景之治》西安出版社2009年独立5《十三朝》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独立目前承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经费本人承担工作担的主要教学1秦汉帝陵制度研究国家社科基2011-2014第一科研项目2秦汉长城研究教育部重大2010-2014第一序号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人数学时课程授课时间性质目前承担的主1中国古代史本科5080必修每年9-次年1月要教学工作2中国历史地理本科5040必修每年2--7月34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

情况属实,同意推荐签章: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之四姓性别男专业技术职务教授第一学历本科钱耀鹏名出生年月1962.9行政职务系主任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第一学历和最后学198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获学士学位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作与考古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史前考古、聚落考古等研究方向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8篇;出版专著(译著等)1部。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2项;其中:国家级项,省部级2项。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3项,省部级项目 1项。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112 万元,年均 37.33万元。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30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7人次。序号成果名称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本人署名位次最具代1《考古学概论》(国家级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主编表性的教学科2文化遗产类专业实验获陕西省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二研成果3文化遗产专门人才“三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013第三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经费本人承担工作目前承担的主1陕西淳化枣树沟脑遗址国家社科基金重2012-201680万首席专家发掘报告大招标项目要教学教育部“马工程”第二首席科研项2考古学概论2009-2013重点教材编写项专家目目3中国考古重大发现选讲国家级精品视频2012-2013主持公开课序号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人数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时间目前承担的主考古学概论本科生3540必修课每年9-121要教学工作2新石器时代考古本科生3540必修课每年9-123聚落考古学研究研究生1040选修课每年3-7教学管理部门审核意见情况属实,同意推荐签章: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之五性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第一学历 本科姓刘军民1972.名出生年月行政职务最后学历博士研究生10第一学历和最后学199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自然地理专业历毕业时间、学校、专业200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工作与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教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文化遗研究方向产保护与区域发展研究、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本人近三年的主要工作成就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10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1部。获教学科研成果奖共 1项;其中:国家级 项,省部级 1项。目前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共 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 项,省部级项目 3项。近三年拥有教学科研经费共 350万元,年均 175万元。近三年给本科生授课(理论教学)共序号 成果名称

31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设计共9人次。等级及签发单位、时间本人署名位最具代表性的1教学科研成果2目前承序号担的主要教学 1

试论文物遗址开发利用的经济可行性——以西安市大明宫御道广场建设为例试论西安近郊文物大遗址区的经济发展对策项目名称乾陵遗址保护总体规划

次生产力研究,2005.10 第一作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2第一作者项目来源起讫时间经费本人承担工作国家文物局2010201397万主持科研项2殷墟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12129万目国家文物局主持3中国大遗址保护管理模国家文物局2010-201318万主持式研究序号课程名称授课对象人学时课程性质授课时间目前承数担的主120362010.3~7要教学文化遗产概论本科生平台课工作2文化遗产管理专题硕士生936平台课2008.9~123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专题硕士生936选修课2010.3~7教学管理部情况属实,同意推荐门审核意见签章:需填写三至五人,每人一表。教师基本情况表序 性 年 专业技姓名号 别 龄 术职务1 陈洪海 男 49 教授

最后学历第一学历毕业学毕业学校、校、专业、专业、学位学位北京大学考 北京大学古专业本 考古专业、科、学士 博士

现从事专专职拟任课程/业兼职考古学、博物馆学专职博物馆学概论2 王建新 男 60 教授3 刘文瑞 男 56 教授4 王丽琴 女 51 教授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学士西北大学历史专业本科、学士西北大学化分析化学专业、学士

考古学、中国文化专职文化遗产遗产保护学管理管理学、文化遗产专职中国古代管理学史西北工业文化遗产文物保护专职大学材料保护科学导论学专业、博士5 赵丛苍 男 61 教授6 徐卫民 男 53 教授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本科陕西师范大学历史专业本科、学士

西北大学考古学、中国古代专职考古专业、科技考古玉器学硕士陕西师范中国古代中国古代专职大学历史史史专业、博士7段清波男49教授8张宏彦男59教授9冉万里男47教授1刘成男49副教授01陈靓女44副教授11雷钰女46副教授2141刘军民男副教授31魏女女48讲师41吴铮争女34讲师51张博男35讲师61庞睿女38讲师71周剑虹女37讲师8192

西北大学考西北大学考古学中国考古专职古专业本考古专业学通论科、学士博士西北大学考西北大学考古学中国考古专职古专业本考古专业、学通论科、学士硕士西北大学历日本同志考古学中国考古专职史专业本社大学文学通论科、学士学博士西北大学化文化遗产博物馆藏专职保护科学品管理学、考古专业、双学士吉林大学考吉林大学人类学、文化人类专职古专业本考古专业、考古学学科、学士博士西北大学历世界史世界古代专职西北大学史史专业本历史专业、科、学士博士西北大学自西北大学规划学、文化遗产专职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然地理专业政治经济学本科、学士学、博士西北大学考南京大学博物馆博物馆陈专职古专业本考古专业、学、文物列设计科、学士博士学西北大学自北京师范规划学、文化遗产专职然地理专业大学城市文化遗产社会学本科、学士规划专业、学西北大学历博士历史学、非物质文专职四川大学史专业本旅游管理文化遗产化遗产科、学士专业、博士学、西北大学考英国伦敦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专职古专业本大学文化学科、学士遗产学在西北大学文读博士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专职西北大学物保护技术文化遗产经济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管理专业、学士博士02122主要课程开设情况一览表课程课程课程序号课程名称类别授课教师授课学期总学时周学时*1文化遗产学概论平台362王建新第一学期2文物保护导论平台362王丽琴第一学期3中国考古学通论平台1448张宏彦、段清波、第二、三学期4博物馆学概论平台362陈洪海第一学期5中国古代史平台1448徐卫民第二、三学期6世界古代史平台724雷钰第二学期7博物馆陈列设计方向362魏女第三学期8博物馆藏品管理方向362刘成第三学期9文物学概论方向362魏女第三学期10中国古代青铜器方向362赵丛苍第四学期11中国古代陶瓷方向362陈洪海第四学期12外国博物馆概论专选362庞睿第四学期13中国古代玉器专选362赵丛苍第四学期14博物馆教育专选362段清波第三学期15文物鉴定基础专选362魏女第七学期16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方向724刘军民第五学期17文化遗产法学方向362吴铮争第四学期18文化遗产社会学方向543吴铮争第四学期19文化遗产旅游专选362张博第五学期20近现代遗产专选362张博第五学期21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专选362张博第五学期22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专选362周剑虹第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