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_第1页
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_第2页
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_第3页
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_第4页
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anatomyofthefemalereproductivesystem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页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页阴道vagina(1)位置:真骨盆下部中央,上端包绕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前壁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贴近直肠。功效:经血、胎儿排出通道,性交器官形态:上宽下窄,前短后长阴道穹窿(vaginalfornix)子宫直肠陷凹(ractouterinepouch)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页阴道vagina(2)组织结构:阴道壁由粘膜、肌层、纤维组织膜组成横纹皱襞外敷弹力纤维,伸展力大富有静脉丛,易出血或形成血肿。阴道粘膜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无腺体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页子宫uterus(1)位于骨盆腔中央,肌肉为主空腔器官,前邻膀胱,后邻直肠功效:产生月经、孕育胚胎、胎儿场所,分娩时收缩排出胎儿及从属物。大小:长7-8cm宽4-5cm厚2-3cm重量:50g左右容量:5ml左右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页子宫uterus(2)

子宫体子宫底子宫角子宫腔(uterinecavity)

子宫峡部(isthmusuteri)

解剖学内口(anatomicalinternalos)

组织学内口(histologicalinternalos)子宫颈(cervixuteri)子宫颈管(endocervicalcanal)

宫颈阴道上部(supravaginalcervix)

宫颈阴道部(vaginalcervix)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页子宫组织结构(宫体)粘膜层(子宫内膜)(endometrium)无内膜下层组织功效层(致密层和海绵层):表面2/3含有腺体、血管、间质对性激素敏感,发生周期性改变,月经时脱落基底层:对卵巢激素不敏感,无周期性改变,月经期不脱落

月经后,粘膜由基底层向宫腔方向再生肌层(myometrium)大量平滑肌组织,肌层血管浆膜层(serosallayer)腹膜脏层膀胱子宫陷凹—膀胱子宫返折腹膜直肠子宫陷凹(cul-de-sacofDouglas)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7页子宫组织结构(2)宫颈

组成——结缔组织(主要)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粘膜——单层高柱状上皮细胞宫颈阴道部——复层鳞状上皮覆盖宫颈外口鳞柱交界(移行带区)-----宫颈癌好发部位宫颈外口直径、子宫颈管

大小、宫颈粘膜、宫颈粘液

量以及生物生理学特征

都有周期性改变

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8页子宫韧带ligament子宫圆韧带(roundligament)子宫阔韧带(broadligament)输卵管伞端无腹膜骨盆漏斗韧带(infundibulo-pelvicligament)卵巢固有韧带(properligamentofovery)输卵管系膜卵巢系膜宫旁组织子宫主韧带(cardinalligament)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ligament)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9页输卵管(fallopiantubeoroviduct

)子宫部(间质部)(interstitialportion)狭窄而短长约1cm输卵管子宫口直径0.1cm

峡部(isthmicportion)壁厚腔细长约2~3cm壶腹部(ampulla)管腔较宽大长约5~8cm漏斗(伞部)(fimbria)开口于腹腔,“拾卵”作用

其中最长一个突起——卵巢伞(引导卵子)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0页输卵管(fallopiantubeoroviduct)浆膜层

腹膜一部分平滑肌层常有节律性收缩,能引发输卵管由远端向近端蠕动粘膜层

单层柱状上皮: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

沿输卵管长轴形成许多纵行粘膜皱襞,适于卵停留、吸收营养和受精输卵管受卵巢激素调控,生理功效极复杂,对拾卵、精子获能、受精、受精卵分裂、成熟、运输都有主要作用。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1页卵巢(ovary)(1)功效:生殖功效——产生和排出卵细胞内分泌功效——分泌性激素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2页卵巢(ovary)(2)大小:4cm*3cm*1cm重量:5-6克位置:输卵管后下方

内—卵巢固有韧带外—骨盆漏斗韧带卵巢门——血管神经由此出入卵巢表面无腹膜生发上皮—卵巢白膜—卵巢组织(皮质髓质)

皮质:数以万计始基卵泡和发育程度不一样囊状卵泡髓质:无卵泡,与卵巢门相连,含有疏松结缔组织及丰富血管神经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3页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4页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5页生殖器血管淋巴及神经(动脉)髂内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卵巢动脉——腹主动脉分出(左侧可来自左肾动脉)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上支(粗)—宫体支-宫底支-卵巢支-输卵管支下支(细)—宫颈-阴道支阴道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营养阴道中下段、膀胱顶、膀胱颈阴部内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终支营养阴道下段和外阴部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6页生殖器血管淋巴及神经

(静脉和淋巴)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形成静脉丛相互吻合淋巴:丰富淋巴沿对应血管排列外生殖器淋巴: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Cloquet’snode)盆腔淋巴:髂淋巴组——髂内、髂外、髂总骶前淋巴组——位于骶骨前面腰淋巴组——位于腹主动脉旁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7页生殖器血管淋巴及神经(神经)外生殖器:主要为来自骶丛阴部神经支配内生殖器:主要由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支配子宫平滑肌有自律活动,完全切除其神经后仍能有节律性收缩,还能完成份娩活动(硬膜外麻醉下无痛分娩解剖生理学基础)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8页邻近器官尿道(urethra)短直,开口外阴,易感染膀胱(urinarybladder)子宫前方空腔器官膀胱三角区输尿管(ureter)腰段——骨盆段——膀胱段直肠(rectum)前为子宫、阴道,后为骶骨阑尾(appendixvermiformis)其位置、长短、粗细改变较大,感染时可累及盆腔、右附件,应注意判别诊疗。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19页盆底解剖新概念——三腔室概念前盆腔(anteriorcompartment):

阴道前壁、膀胱、尿道中盆腔(middlecompartment):阴道顶部、子宫后盆腔(posteriorcompartment):

阴道后壁、直肠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0页盆底解剖新概念——

阴道支持结构三个水平理论Level1:宫骶韧带-子宫主韧带复合体

为子宫、阴道上1/3支持结构Level2:耻骨宫颈筋膜、两侧盆筋膜腱弓、直肠阴道筋膜、肛提肌

支持膀胱、阴道上2/3和直肠Level3:耻骨宫颈筋膜和直肠阴道筋膜远端与会阴体相融合

形成尿道远端支持结构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1页盆底解剖新概念——吊床假说尿道位于盆腔内筋膜和阴道前壁组成支持结构(“吊床”)之上这层支持结构稳定性又依赖于经过侧方连接于盆腔筋膜腱弓和肛提肌伴随肛提肌收缩和放松可使尿道上升或下降尿自禁——经过耻尾肌和尿道横纹括约肌收缩以及“吊床”功效激活——尿道管腔关闭压力性尿失禁(SUI)——“吊床”功效缺点,可产生近端尿道高活动性以及阴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这一理论将治疗SUI重点从提升尿道转至加强其支持结构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2页女性生殖系统生理Physiologyofthefemalereproductivesystem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3页妇女一生各阶段新生儿期(neonatalperiod)儿童期(childhood)青春期(adolescenceorpuberty)性成熟期(sexualmaturity)围绝经期(peri-menopause)

绝经前期premenopause

绝经期menopause

绝经后期post-menopause老年期(senility)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4页卵巢功效及其周期性改变卵巢功效:

生殖功效——产生卵子并排卵内分泌功效——分泌女性激素卵巢周期性改变——卵巢周期

(ovariancycle)

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形态和功效发生周期性改变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5页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下丘脑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Gn

卵泡刺激素(FSH)

(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

黄体生成素(LH)

(luteininghormone)卵巢—卵巢激素

雌激素E孕激素P雄激素T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6页生殖细胞发生胚胎5-28周原始生殖细胞胚胎11-12周卵原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出生------------------------青春期完成减数分裂(I)性成熟期排卵

减数分裂(I)静止于前期双线期有丝分裂次级卵母细胞受精减数分裂(II)

孕卵女性胎儿期已奠定生殖功效基础原始生殖细胞卵原细胞:处于减数分裂前生殖细胞初级卵母细胞:中止于第一次减数分裂期次级卵母细胞:青春期后每次排卵前第一次减数分裂再次恢复单倍体卵子:排卵,精细胞穿透进入卵细胞后,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第二次减数分裂,形成二倍体受精卵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7页卵泡是卵巢基本功效单位也是卵细胞贮备唯一形式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8页卵泡发育和成熟原始卵泡(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状卵泡

成熟卵泡(排卵前卵泡)女性一生中普通只有400-500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约占总数0.1%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29页始基卵泡

primordialfollicle单层梭状颗粒细胞前体初级卵母细胞始基卵泡能够在卵巢内处于休眠状态数十年从始基卵泡至窦前卵泡约需9个月以上时间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0页窦前卵泡

preantralfollicle卵母细胞增大,透明带形成初级卵泡:单层立方颗粒细胞次级卵泡:复层立方颗粒细胞,卵泡增大颗粒细胞内出现FSH、E2、T受体,具备对三种激素反应性卵泡外膜、卵泡内膜不依赖FSH,卵泡发育迟缓组成卵泡池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1页窦状卵泡(窦卵泡)antralfollicle卵泡液、卵泡腔、卵丘依赖FSHFSH→E2增加→对FSH敏感→优势卵泡在FSH刺激下,颗粒细胞内又出现了LH、PG、PRL受体,具备对其反应性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2页排卵前卵泡(成熟卵泡)

preovulatoryfollicle(

maturefollicle)卵泡外膜卵泡内膜颗粒细胞卵泡腔卵泡液卵丘放射冠透明带卵细胞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3页排卵ovulation卵细胞及其包绕它卵丘颗粒细胞一起排出过程E2峰→正反馈→GnRH大量释放

→LH/FSH峰(排卵峰)LH峰是即将排卵可靠指标,出现于排卵前36小时LH峰使卵母细胞重新开启减数分裂过程,初级卵母细胞成熟为次级卵母细胞LH峰使排卵前卵泡黄素化,产生少许孕酮LH/FSH排卵峰与孕酮协同作用纤溶媒、蛋白酶、前列腺素在月经周期中期,下次月经前14天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4页黄体形成corpusluteum卵泡排卵→血体→黄体→成熟黄体→白体卵泡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LH峰作用——颗粒黄体细胞、卵泡膜黄体细胞成熟黄体(排卵后7-8天)——黄体体积和功效达高峰黄体功效——生成与分泌P及E29-10天开始退化,黄体寿命14-16天如妊娠,成为妊娠黄体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5页黄体萎缩——白体corpusalbicans黄体产生E、P、抑制素对下丘脑-垂体产生负反馈作用,抑制FSH及LH产生,黄体准期退化机制不明,可能与其分泌雌激素溶黄体作用相关,并经过前列腺素和内皮素-1介导黄体退化后下一轮卵泡才会生长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6页卵泡池卵巢中有3×106个始基卵泡不停发育,不停成熟或闭锁卵泡发育分为8级,卵泡各个级别主要由卵泡大小和颗粒细胞数所决定从始基卵泡到窦前卵泡阶段约需9个月以上,从窦前卵泡到成熟卵泡共需85日普通认为卵泡在这段增加时期大部分时间内(约300天)是以促性腺激素非依赖方式生长,促性腺激素影响成熟过程中最终50天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7页募集recruitment前一月经周期黄体开始瓦解,E2、P下降,FSH升高当FSH水平及其生物活性增高,超出一定阈值后,卵巢内有一组窦状卵泡群进入“生长发育轨道”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8页选择selectionFSH升高,卵泡连续发育在被募集发育卵泡群中,对FSH最敏感(阈值最低)卵泡发育为优势卵泡(dominantfollicle),并分泌大量E2E2升高,FSH下降,抑制其它卵泡发育,其余卵泡逐步退化闭锁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39页优势化需10天发育至成熟卵泡优势化卵泡FSHLH受体增多芳香化酶活性强,血管内皮因子增加能够在FSH下降情况下继续发育优势卵泡分泌E2占育龄妇女体内E2总生成量95%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0页闭锁未在适当时期发育至适当阶段未被募集卵泡选择后FSH下降优势卵泡产生抑制素抑制其它卵泡发育多数卵泡发育到不一样阶段经过细胞凋亡机制自行退化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1页人类卵巢生命周期原始卵泡窦前卵泡早期窦状卵泡排卵成熟卵泡闭锁卵泡早期黄体成熟黄体白体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2页性激素分泌周期性改变雌激素:排卵前第一高峰排卵后7~8日第二高峰雌激素有E2

、E1、E3,E2生物活性最强,E3是E2

、E1降解产物孕激素:卵泡期卵泡不分泌孕酮排卵后7~8日分泌孕酮达高峰雄激素:女性雄激素主要来自肾上腺,少许起源于卵巢,包含T和A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3页女性激素产生排卵前:卵泡膜细胞——雌激素排卵后:黄体细胞——孕激素和雌激素卵巢门细胞——少许雄激素(睾酮)肾上腺皮质——少许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4页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过程胆固醇是甾体激素生成基本原料由胆固醇合成孕烯醇酮是合成甾体激素前体物质孕烯醇酮合成雄烯二酮有△4△5两条路径雌激素合成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

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5页两种细胞两种促性腺激素学说卵泡膜细胞上有LH受体,LH与LH受体结合后可使细胞内胆固醇形成睾酮和雄烯二酮颗粒细胞上有FSH受体,FSH与FSH受体结合后可激活芳香化酶活性,将睾酮和雄烯二酮分别转化为雌二醇和雌酮卵巢内各种细胞依据各自所具酶系统差异决定其合成不一样激素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6页类固醇激素基本化学结构性激素基本结构与胆固醇相同,故为一个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孕激素含21个碳原子——孕烷衍生物如孕酮雄激素含19个碳原子——雄烷衍生物如睾酮雌激素含18个碳原子——雌烷衍生物如雌二醇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7页类固醇激素代谢和转运主要在肝脏降解¾由肾排出,另1/4经胆道-肠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仅小部分有粪便排出E2、T、P在血中大部分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或白蛋白结合,游离部分仅占1-3%SHBG对性激素生理活性起缓冲作用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8页雌孕激素生理作用(1)

雌激素孕激素促进卵泡发育,从原始卵泡到成熟卵泡都是必需。使卵巢积储胆固醇。促进子宫发育,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肥大,血运增加,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敏感性.使子宫内膜出现增生期改变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49页雌孕激素生理作用(2)

雌激素孕激素子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呈羊齿状结晶.促进输卵管发育肌层发育及上皮分泌活动,并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振幅.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并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外阴发育,脂肪沉积、丰满,色素从容.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分泌降低,性状变粘稠,呈椭圆体.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振幅,调整孕卵运行。加紧阴道上皮细胞脱落.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0页雌孕激素生理作用(3)

雌激素孕激素乳房腺管增生,脂肪积聚,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它第二性征发育.促进水钠潴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对垂体及下丘脑正负反馈调整作用,使垂体GnRH受体增加.在雌激素作用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促进蛋白分解,促进水钠排泄.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兴奋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5°C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1页月经临床表现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18岁月经周期:两次月经第一天之间间隔25~35天连续时间和经血量:3~6天

>80ml为病理状态经血特点:暗红色,不凝固或有小凝血块月经期症状:乳房胀痛下腹酸胀腹泻等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2页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

卵巢周期使女性生殖器发生一系列周期性改变,尤以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最为显著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3页子宫内膜组织学改变子宫内膜功效层受卵巢激素改变调整含有周期性增殖、分泌、脱落基底层在月经后再生修复子宫内膜创面,重新形成子宫内膜功效层增殖期——分泌期——月经期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4页子宫内膜组织学改变(1)增生期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增生早期5-7天中期8-10天晚期11-14天薄→厚3-5㎜腺上皮细胞低柱状→高柱状腺体稀散→增生腺管直狭→弯曲分泌期宫内膜继续增厚腺体增大早期15-19天中期20-23天晚期24-28天继续增厚5-6㎜甚达10㎜腺上皮细胞含糖元小泡有糖元等分泌物溢出腺体更增生弯曲腺腔扩大分泌量增多月经期1-4天内膜坏死脱落由新内膜修复1-2㎜腺细胞腺体缩小变性糖元分泌降低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5页子宫内膜周期性改变(2)增生期增生→致密间质水肿核分裂象显著小动脉生长→增生管壁薄直→螺旋状弯曲分泌期稀疏水肿间质细胞肥大核分裂象降低继续增生弯曲更显著管腔更扩张月经期水肿消退白细胞浸润连续痉挛内膜下血肿内膜坏死剥脱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6页子宫内膜生物化学改变甾体激素受体:排卵前雌激素受体量最高,排卵后显著降低。排卵时孕激素受体量达高峰。蛋白激素受体:基质金属蛋白酶、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系统与月经关系酸性粘多糖(AMPS):内膜间质基础物质PGE2PGF2ąPGI2白三烯、内皮素-1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7页生殖器其它部位周期性改变阴道粘膜周期性改变

排卵前:底层细胞增生,逐步演变为中层与表层细胞,阴道上皮增厚;细胞内富有糖原。

排卵后:表层细胞脱落阴道上段较阴道下段更显著

临床上借助阴道脱落细胞改变了解体内雌激素水平和有没有排卵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8页生殖器其它部位周期性改变宫颈粘液周期性改变

排卵前:粘液分泌量不停增加,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度长,羊齿植物叶状结晶。

排卵后:粘液分泌量逐步降低,拉丝度差,结晶逐步含糊,代之以排列成行椭圆体。临床上依据宫颈粘液检验可了解卵巢功效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59页生殖器其它部位周期性改变输卵管周期性改变

雌激素作用:上皮纤毛细胞生长,非纤毛细胞分泌增加。

孕激素作用:与雌激素间有许多制约作用。雌、孕激素协同作用确保受精卵在输卵管内正常运行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0页月经周期调整——HPOA

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axis丘脑下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催乳激素抑制激素PIH脑下垂体前叶卵泡刺激素FSH

黄体生成素LH

催乳激素PRL卵巢雌激素E

孕激素P

雄激素A(睾酮T)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1页下丘脑产生激素下丘脑是HPOA开启中心,GnRH经过垂体门脉系统作用于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分泌细胞,产生FSH和LH下丘脑弓状核神经细胞分泌GnRH——十肽激素脉冲式释放——调整LH/FSH比值分泌受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激素反馈调整来自更高神经中枢神经递质也影响GnRH分泌:中枢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可刺激GnRH分泌

5-羟色胺与ß-内啡肽可抑制GnRH分泌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2页脑垂体(垂体前叶)生殖激素FSH作用

①促使卵巢内窦卵泡群募集,是卵泡发育最主要激素②使颗粒细胞增生和细胞内芳香化酶活化③与雌激素协同诱导颗粒细胞生成LH受体,为排卵及黄素化做准备LH作用①排卵前促使卵母细胞最终成熟及排卵。②促使黄体形成并维持其功效,促进雌孕激素及抑制素A合成及分泌③在卵泡期刺激卵泡膜细胞合成雄激素,为E2合成提供底物PRL——含有促进乳汁合成功效催乳激素抑制因子PIF(下丘脑释放多巴胺)抑制PRL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刺激PRL分泌

当GnRH分泌受抑制——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PRL水平升高

甲减患者出现泌乳现象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3页卵巢激素反馈作用反馈调整包含长反馈——卵巢激素对下丘脑短反馈——垂体激素对下丘脑超短反馈——GnRH本身负反馈调整小剂量雌激素对下丘脑产生负反馈,抑制GnRH分泌,降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大剂量雌激素即可产生正反馈又可产生负反馈作用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4页月经周期调整机制卵泡期: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期改变;优势卵泡逐步发育成熟;雌激素分泌达高峰并连续48小时;正反馈作用,LH/FSH排卵峰出现,成熟卵泡排卵。黄体期:子宫内膜转变为分泌期;黄体形成并逐步发育成熟;孕激素分泌达高峰;负反馈作用,LH和FSH分泌降低,黄体萎缩;雌孕激素分泌降低,子宫内膜失去性激素支持剥脱,月经来潮。孕激素、雌激素和抑制素A降低解除对下丘脑、垂体负反馈抑制,FSH分泌增加,卵泡开始发育,下一个月经周期又重新开始。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5页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6页其它内分泌腺肾上腺:少许雄激素和极微量雌、孕激素雄激素过多,抑制GnRH,并反抗雌激素作用甲状腺:性腺发育成熟、维持正常月经和生殖功效甲状腺功效低下——女性生殖器官畸形、月经过少、闭经、不孕、自然流产等甲状腺功效亢进——月经过多、月经过少、月经稀发、闭经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7页其它内分泌腺前列腺素对下丘脑-垂体功效影响:诱发释放GnRH、LH功效对卵巢功效影响:促使卵泡发育、卵巢激素分泌、诱发排卵、黄体维持、黄体溶解对月经影响:PGF2ạ促进子宫收缩,PGE2抑制子宫收缩对妊娠分娩影响:

PGF2ạPGE2都可促进子宫收缩,PGE2促宫颈成熟对输卵管作用:参加卵子运输避孕和抗早孕:催经止孕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8页雌激素生理功效在一个卵巢周期内,伴随卵泡发育E2产量逐步增加

早卵泡期E2平均为40pg/ml排卵前达高峰约为300-400pg/ml黄体中期约为200-300pg/ml与孕酮共同作用子宫内膜接纳受精卵为维持女性生殖功效需要有周期性高水平雌激素和孕激素新版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第69页孕激素生理功效在育龄期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中期血浓度<1ng/ml

晚卵泡期至围排卵期1-3ng/ml

黄体中期>10ng/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