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蒙美昀_第1页
贺州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蒙美昀_第2页
贺州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蒙美昀_第3页
贺州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蒙美昀_第4页
贺州城镇体系发展战略-蒙美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贺州市城镇体系规划指导老师:周春山学生:蒙美昀学号:11303145

目录Contents14325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区位条件建制沿革发展条件土地资源产业政策建议城镇体系发展政策建议等级规模空间城镇体系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发展定位经济发展基础特征Contents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发展主要特征及问题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人口资源人口概况人口问题-森林资源矿藏资源资源条件水电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优势产业分析发展阶段研判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目录Contents14325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地理区位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湘、粤、桂三省区的结合部。贺州市位于北纬23°39′0″至25°09′0″,东经111°05′0″至112°03′0″

。东与广东清远市、肇庆市毗邻,西至柳州300公里;北至永州江华、江永100公里;西北至桂林市212公里,南至梧州市160公里。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贺州市广州市南宁市长沙市310km580km530km贺州市地理区位图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交通区位贺州市是湘、粤、桂三省区的交界地,历史上有“三省通衢”之称。

国道323线和207线贯穿全境。洛湛铁路、广州至贺州和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经过贺州。

距桂林170公里,距广州260公里。是湘、黔、桂旅游和货物出海的便捷通道。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贺州作为“桂粤湘三省区交汇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经高速公路2小时、快速铁路1小时即可抵达广州,使贺州融入珠三角2小时经济圈,实现当日可往返香港与澳门,形成通向西南、华南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的交通网络。可见,交通条件将是贺州城镇体系发展的重要机遇和发展条件。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经济区位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靠近沿海城镇带和其中一条主要城镇发展轴的战略交叉点大西南地区东进粤港澳和出海的重要通道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接纳海外及中国沿海经济辐射与转移产业的“桥头堡”。贺州市大西南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圈东盟经济圈贺州经济区位图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建制沿革名称面积人口政府驻地八步区3686平方千米66万八步街道平桂管理区2022平方公里41.5万西湾街道昭平县3273平方千米40万昭平镇钟山县1483平方千米42万钟山镇富川瑶族自治县1572平方千米30万富阳镇贺州市行政区划图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贺州历史底蕴深厚,迄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时期就在此设置贺县。三国时吴国黄武五年(公元226年)设置临贺县。隋朝改设贺州。民国至解放初期为平乐专署,1958年7月改设梧州专区。1997年2月,梧州地市行政区划调整,梧州地区更名贺州地区。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2002年,贺州市设立八步区,将原县级贺州市的行政区域和钟山县的西湾镇划归八步区管辖。贺州市辖原贺州地区的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昭平县和八步区。2007年4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平桂管理区,为贺州市政府派出机构,行使相当县级的政府管理职能,于9月19日正式挂牌成立。目前,贺州市辖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全市总面积11855平方公里。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资源环境基础1、土地资源紧缺——丘陵山地不易于开发,喀斯特地貌不利于耕作,存在土地供需矛盾

贺州市位于南岭山系,地貌以低、中丘陵山地为主,属典型的华南低山丘陵区。山地面积4062平方公里,平原面积1420平方公里,丘陵面积6373平方公里。且贺州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较低且土层较薄易被侵蚀,不利于耕作。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

2010年广西省各市人口密度比较地区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排名桂林市1340.1772玉林市809.07863北海市644.93214贵港市531.41815

南宁市412.1486梧州市381.06097钦州市294.0518来宾市241.94369贺州市199.203710防城港市191.343611河池市143.760712崇左市123.076913百色市95.2458114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资源环境基础2、森林资源充裕但利用率较低贺州市属亚热带低山丘陵区,山多田少,森林资源丰富,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非常有利于森林资源培育和林业产业的发展。贺州市有林面积69.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绿化程度达85.5%,森林蓄积量达250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绿化程度均远远高于全国、全区的平均水平。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森林覆盖率(%)排名梧州市74.401贺州市69.682桂林市64.973百色市62.264河池市61.645柳州市61.426玉林市58.187钦州市49.319来宾市46.3111南宁市43.0213北海市25.5114城市林业产值(亿元)全省排名南宁市18.761梧州市16.923河池市15.275玉林市13.647钦州市13.119来宾市9.0010防城港市8.7911贺州市8.5812贵港市8.4513北海市1.8814

2010年各市林业产值比较

2010年各市森林覆盖率比较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3、水电资源潜力大贺州市雨量充沛,水系发达,水力资源极为丰富,贺州市水能蕴藏量达72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0万千瓦。贺州市电力装机总容量33.78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3.2亿千瓦时,建成了广西地级市唯一的独立电网。1995年,贺州经国家验收率先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农村初级电气化的地区。廉价的电力为地方工业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资源环境基础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人均水资源量全省排名防城港市7939.891河池市7121.972桂林市6476.913贺州市6262.464来宾市4747.885柳州市4713.776梧州市4435.547百色市4061.678崇左市3908.979玉林市2063.5910排名小水电公司名称1重庆三峡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云南文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3四川岷江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4四川西昌电力股份有限公司5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6广东韶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汉江水利水电有限责任公司8福建闽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9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0广西桂东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4、矿藏资源丰富2013年贺州市现已探明的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非金属等60多种,储量大、品种优、易于开采加工。截至2007年末,贺州市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4种,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饰面石材开采和加工,有色金属的深加工,石灰岩的开采利用,铁矿和锰矿开采和加工,重钙粉体加工,这几项的产值约占贺州市矿业总产值的9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贺州市矿业产业总产值约50.4亿元。资源环境基础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然而,贺州市的矿产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利用不合理,缺乏统一规划,产业链条短,勘探滞后等问题。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5、旅游文化资源——

种类多,质量好,开发率低。种类多:贺州市旅游资源共有8大主类,29个亚类,114个基本类,分别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100%、93.55%,73.55%。资源环境基础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主

类亚

类基本类型全国贺州占全国%全国贺州占全国%地文景观55100.00371848.65水域风光6466.6715960.00生物景观44100.0011981.82天象与气候景观22100.008450.00遗址遗物22100.0012975.00建筑与设施77100.00494489.80旅游商品11100.0077100.00人文活动44100.00161487.50合计312993.5415511473.55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5、旅游文化资源——

种类多,质量好,开发率低。质量好: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开放经营的旅游景区(点)19个,其中包括5个国家AAAA级景区、1个国家AAA级景区。全市旅游总收入稳步增长,由2000年的1.3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7.71亿元,形成了以森林度假、自然生态、温泉疗养、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资源环境基础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起步阶段的问题:总体看,贺州市旅游资源开发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开发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①开发利用不足,旅游发展层次低②管理体制不完善,整合开发难度大③资金不足,设施建设不完善④宣传力度有限,旅游知名度小⑤旅游高层次人才缺乏,未能满足现代旅游业需求⑥新的旅游资源例如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方兴未艾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1、土地资源紧缺2、矿产资源较丰富但利用率较低3、水力资源潜力大4、森林资源充裕5、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彩资源环境基础贺州资源基础总结根据贺州市现有的资源环境,矿产资源可以作为发展第二产业的主要资源基础,充裕的森林资源和水资源可以作为发展第三产业的主要资源基础,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在未来为贺州市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活力。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目录Contents14325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经济条件分析(1)经济总体分析:①人均GDP依然较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1年到2010年,贺州市的GDP增加速度缓慢,到2010年,贺州市GDP为296.87亿元,而人均GDP为14589元/人,产值较低,人均GDP排名全省第12位。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人)排名防城港市372641南宁市263303桂林市227805崇左市187347钦州市164219百色市1610610玉林市1501111贺州市1458912河池市1299113贵港市12932142001年-2010年贺州市GDP变化情况2010年广西各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情况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经济条件分析(1)经济总体分析:②GDP增长速率较缓慢,发展潜力有待激发从2008-2010年广西各市GDP平均增长率的比较情况上看,贺州市的GDP平均增长率处于广西全省的最后一位。而纵向比较2001年到2010年贺州市与广西省的GDP增长速率,发现贺州市的增长率基本低于广西省的增长率,发展较缓慢。城市2008-2010年GDP平均增速(%)排名防城港市26.391梧州市22.092柳州市20.403钦州市20.194崇左市19.355南宁市19.016来宾市18.667玉林市18.498北海市18.209百色市18.1210贵港市17.3911桂林市14.1312河池市13.9013贺州市7.80142001年-2010年贺州市与广西省GDP增长率比较增长率广西各市2008-2010年GDP平均增长率情况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经济条件分析(1)经济总体分析:③

外商投资逐年增多城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万美元)排名南宁市707431北海市301772贺州市263483钦州市201884崇左市180345玉林市114456梧州市93257贵港市62468柳州市61249防城港市529610来宾市343511桂林市154312百色市35413河池市26514城市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万美元)排名南宁市317041桂林市154372防城港市141583梧州市126094北海市95965崇左市72576钦州市71277柳州市39098玉林市28349河池市182610百色市150211贺州市133112来宾市63713贵港市255142005年广西新签外商直接投资情况2010年广西新签外商直接投资情况从2005年到2010年,贺州市的外商投资情况逐年变好,其排名从2005年的第十二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三位。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经济条件分析贺州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产业结构方面仍处于工业主导阶段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3.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92.58

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196.3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34.97亿元,增长6.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1.8%、46.3%和31.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261元,增长7.9%。贺州市产业结构与广西和全国产业结构的比较

单位:%产业全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贺州市与广西比贺州市与全国比第一产业10.3518.8021.803.0011.45第二产业46.3043.5846.300-2.72第三产业43.4637.6231.90-5.72-14.56④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三产的增长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经济条件分析(1)经济总体分析:④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三产的增长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从2002年-2010年广西省与贺州市在三次产业的增长率方面的比较,发现由于贺州的产业增长波动幅度很大,发展不稳定。该问题的根源在于贺州市的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容易受到外界干扰。2002-2010年广西省与贺州市第一产业增长率比较2002-2010年广西省与贺州市第二产业增长率比较2002-2010年广西省与贺州市第三产业增长率比较发展不稳定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经济条件分析(1)经济总体分析:④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三产的增长波动幅度较大,发展不稳定2001年-2010年贺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中可以看到,贺州市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2001-2007年期间不断增加,而2008-2010年,稍有回落。2010年,贺州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但是与广西省和广东省的水平相比,其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还有待提高,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更是偏小。贺州市广西省广东省2001年-2010年贺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情况三产增长波动幅度较大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农业经济末期向工业初兴的转型阶段,从要素驱动向效率驱动过渡根据联合国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法,2012年,贺州市的工业净产值为593686万元,而工业净产值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19.998%,初步说明贺州市处于农业经济末期向工业初兴的转型阶段。按推动力划分,2012年,贺州市的人均GDP达到2351.36美元,根据区域竞争力发展阶段划分的判定方法,贺州市现处于要素驱动到效率驱动的过渡阶段。区域竞争力发展阶段的划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对工业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分析产业部门部门产值部门产值占GDP比例(%)区位商贺州市各部门产值占其GDP比重(%)贺州市(万元)广西省(亿元)贺州市广西省第一产业农业543856911.320.180.101.9218.32林业85816136.830.030.012.022.89牧业290689422.950.100.042.229.79渔业48636168.560.020.020.931.64农林牧渔服务业3083535.390.010.002.811.04第二产业采矿业74838244.190.030.030.992.52制造业8342933211.240.280.340.8428.1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4249405.030.050.041.235.20建筑业332306651.220.110.071.6411.19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81275480.170.030.050.552.7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43838145.530.010.020.971.48金融业80286384.530.030.040.672.70房地产业123619405.790.040.040.984.16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856058.510.000.010.470.292010年贺州市各产业部门在广西省的区位商及各部门产值占GDP的比重总产值情况根据贺州市各产业部门在广西省的区位商以及各部门产值占GDP的比重总产值情况可见,某些产业在贺州目前的产业发展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判断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分析产业部门部门产值部门产值占GDP比例(%)区位商贺州市各部门产值占其GDP比重(%)贺州市(万元)广西省(亿元)贺州市广西省第一产业农业543856911.320.180.101.9218.32

林业85816136.830.030.012.022.89牧业290689422.950.100.042.229.79农林牧渔服务业3083535.390.010.002.811.04第二产业制造业8342933211.240.280.340.8428.10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4249405.030.050.041.235.20建筑业332306651.220.110.071.6411.192010年贺州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情况丰富的自然资源为贺州市的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贺州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就是在对这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发展起来的。从表上可以判断,目前贺州市的支柱产业为:农业,牧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贺州市的优势产业为:农业、林业、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判断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分析而在制造业中,部门产值占GDP比重超过5%的产业如右表所示,概括起来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业,以及电力产业。工业部门部门产值占GDP比重(%)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2.18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9.79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73电力供应8.64常用有色金属冶炼6.57锡冶炼6.22支柱产业与优势产业的判断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农业农业牧业林业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冶炼、加工业牧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建筑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然而,贺州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均为资源密集型产业,严重依赖于本地资源,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较低。总体上看,目前贺州市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分别如下: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2010201120122013国际旅游收入(万元)28408410884820158482国内旅游收入(亿元)34.8750.6267.7796.05旅游总收入(万元)3771085472887259011018982国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7.537.516.645.74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92.4792.4993.3694.26产业分析2010-2013年贺州市旅游收入情况2013年广西主要城市的旅游总收入和排名潜力产业2013年,全年入境过夜游客30.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0.94亿美元,增长23.8%。接待国内旅客999.13万人次,增长27.6%,国内旅游收入96.05亿元,增长42.0%。旅游总收入101.89亿元,增长40.4%。①商贸旅游发展潜力大。旅游总收入(亿元)排名南宁市478.151柳州市185.923百色市123.35河池市113.47贺州市101.899崇左市80.0611钦州市61.9213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行业2012年2013年非金属矿采选业67.1%56.4%食品制造业8.6%7.9%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8.5%6.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8.9%7.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20.8%10.3%产业分析2012年和2013年贺州市增长较快的工业产业潜力产业2012年贺州市启动稀土、钨钛锡、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园建设,碳酸钙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列入自治区重点建设基地,碳酸钙产业成为贺州市第二个产值超50亿元产业。六大产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59.6%。实施“抓大壮小扶微”工程,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新增亿元企业17家,新增微型企业631户。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工业投资30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完成技改投资145.3亿元,增长45.3%。①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大,势头猛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分析各区产业分析各区产业类型较相似,同质化程度较高,特色不够鲜明区县面积(KM2)人口(万)GDP(亿元)产业特色八步区31024859.67中心城区所在:以矿产、农林、食品、商贸、电子、建材、旅游等为主平桂区20224150.89新型发展区:矿产、石材、食品加工、制药、建材、重钙粉体、旅游等为主富川县15732921瑶族自治县:以农副种植、水泥、电力等为主钟山县32734965.2贺州西门户:以物流、农副、矿产、服装等昭平县18853936生态型山区县:以水电、林业、茶叶、冶炼、服装等为主全市总计11855207232.76农林副矿电资源型产业贺州市区县经济发展现状与产业特色(2007年)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政策1.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6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听取广西工作汇报时指出,广西沿海发展应形成新的一极。北部湾由此而风生水起。200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标志着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成为国家区域开发战略。而贺州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结合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贺州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东部产业转移近年来东部地区由于土地、资源、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成本一路飚升,产业优势已经急剧减弱。特别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依靠低成本人力资源、低加工度、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比较效益越来越低。这些衰退性产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纺织服装、建材化工等行业。它们出于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需要,不得不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贺州的劳动力,工业用水、用电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相对低廉,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贺州的民营中小企业将拥有一定的优势。——贺州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贺州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阶段研判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根据罗斯托发展阶段论判断:贺州市处于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①产业结构在产业方面,逐渐进入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②产业发展农业产量的增长较快,已形成较好的农业基础;工业发展已从农业经济阶段逐渐转入工业初兴阶段金融业开始发展,并为新的投资提供资金;商业也随着交通运输业的改进而正在扩大,同时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商贸旅游业;人均实际收入正在逐步提高;③科技的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开始在工业生产和农业革命中发挥作用④政治与社会:有较好的区域政策环境和发展机遇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目录Contents14325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地区总人口常住人口全市八步区平桂管理区昭平县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223.1966.5542.8140.2242.3331.28195.4161.3539.2034.0735.1125.68

全市总人口和常住人口地区分布如下(单位:万人):

人口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2、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贺州市总人口为223.19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05.68万人相比,十年间共增加17.51万人,增长8.51%,年平均增长0.82%。1、贺州市的常住人口在广西省14个城市中排名第7。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人口问题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1、老龄化问题严重指标年龄结构类型划分标准全市年龄结构类型指标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2000年2010年0-14岁少年儿童人口比重(%)40以上30-4030以下29.3722.13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4以下4-77以上7.219.3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0~14岁少年儿童人口的老少比(%)15以下15-3030以上24.5542.32年龄中位数(岁)20以下20-3030以上27.2131.52①完全迈入老年型社会2010年全市已经完全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少比高达42.32%,比标准值高出12.3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老龄化加快,主要受人口流动因素影响,2010年全市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为38.93万人,占全市劳动年龄人口的32.7%,大部分为青壮年人口。②超过1/3的家庭户口中居住有老年人口贺州市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类型表年龄组2000年2010年2000到2010年10年间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常住人口(万人)占总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万人)占总常住人口比重(%)总常住人口196.55

195.41

-0.06不满周岁婴儿2.561.303.51.793.18学龄前儿童(1-6)16.378.3318.439.431.19小学适龄人口(7-12岁)28.4614.4815.698.03-5.78中学适龄人口(13-18岁)25.9313.1919.8110.14-2.66少年儿童人口(0-14岁)57.7129.3643.2422.13-2.85劳动年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110.556.22119.0560.920.75青年人口(16-39岁)77.9239.6475.1138.44-0.37中年人口(男40-59岁,女40-54岁)32.5816.5843.9422.493.04成年人口(15-59岁)118.1760.12126.8264.900.71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20.6710.5225.3512.972.06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14.177.2118.319.372.6高龄老年人口(80岁及以上)2.251.143.591.844.78③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幅下降,老年人口高龄化大幅增长贺州市历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表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人口问题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2、人口较少,劳动力紧缺贺州市的总人口数为223.19万人,低于广西省平均水平。与此同时,贺州市的社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其所占比例极低,目前社会上劳动力紧缺城市总人口(万人)社会从业人员数(人)社会从业人员比例(%)社会从业人员比例排名柳州市355.4437991510.691防城港市86.018910410.362南宁市686.846580089.583北海市161.751186547.344桂林市498.843159436.335崇左市234.771395795.956梧州市327.331559024.767来宾市249.821184844.748百色市382.631814604.749河池市399.191824434.5710玉林市671.232728894.0711贺州市223.19883353.9612钦州市379.111372103.6213贺州市历次人口普查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表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人口问题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3、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贺州市85.95%的人口只接受过初中或以下的教育,总体受教育程度低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贺州市的6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构成(%)小学初中高中(含中专)大专及以上广西省34.8542.6412.146.58贺州市40.3845.579.594.464、人口负担较重0-14岁人口比例15-59岁人口比例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广西省21.7165.1813.119.2439.5327.7311.80贺州市22.1364.9012.979.3740.4528.4212.03贺州市总抚养比较高,且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均较高,人口负担较重,未来发展需要考虑该人口因素。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市政基础设施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总体评价——系统结构不完善,服务水平尚待提高供水工程贺州市城镇供水事业发展较快,但基本各自为政,并没有形成区域性供水格局。贺江为广西省内主要干流,横越贺州,贺江贺州段的水质优良,多数断面监测水质在国家标准Ⅲ类以上,给贺州发展供水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基础。排水工程贺州城市排水设施初步形成了布局均匀的排水体系;市域各县区排水设施已基本形成,但排水系统零乱不配套,污水处理厂布置不合理,污水处理率低。电力工程不同负荷大小的电网结构不完善,布局不尽合理,通信工程1.通信设施发展不平衡,通信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其他区域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通信设施水平和服务能力较为落后。2.广电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有线电视网覆盖范围有待进一部扩大。3.邮政网点建设不完善,邮政网点分布不均衡,总量少,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偏低,农村地区邮政设施薄弱。城市化发展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一、城市化发展主要特征1、城市化正在步入加速发展阶段2012年,贺州市城镇化率达39%。根据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贺州市的城市化发展处于城市化发展初期阶段的末期,正在步入加速发展阶段,未来20年将是贺州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增长的时期。2、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城市化水平虽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最为密切,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2012年,贺州市按普查总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3471.62美元,处于工业化起飞阶段。2012年贺州市城市化水平为39%,除市区以外的市县城市化水平都未达到50%,与经济发展阶段基本一致。3、城市化地域差异不显著贺州市城市化发展水平并未存在显著的地域不平衡性。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化发展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二、城市化发展主要问题贺州市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1、土地问题——①新增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偏紧。②城区征地难2、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市化自下而上动力不足①贺州存在大量的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偏低3、地处偏僻,人才紧缺①贺州地理相对偏僻,经济欠发达,知名度小,高校、科研机构少,高新科技企业少,缺少吸引、集中、运用人才的平台。4、城镇规模小、职能较单一、专门化程度低、生产功能弱。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化发展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三、城市化发展动力机制1、促动贺州市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纵观贺州市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发现促动贺州市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丰富的矿藏资源引导的城市工业化贺州市城市化发展最初的动力来自于农业,之后发现了丰富的矿藏资源开始向工业化转型。(2)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工业行业的多样化引导的内生型城市化2、未来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因素(1)工业化加速与招商引资力度加强

未来20年是贺州市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贺州市在工业立市的指导思想下,将着力加强自身的造血能力,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是三位一体的过程,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必然带来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近年来,各县市投资环境日益优越,招商引资工作成果喜人。(2)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最新贺州“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发展战略将贺州打造成为区域级的交通枢纽。(3)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化发展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四、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1、城镇人口规模预测人口规模预测采用贺州市1981年-2007年16年的数据,通过logistic曲线模型预测、线性回300万。归模型预测和灰色预测模型预测进行人口预测,对三种预测模型的结果进行综合校正,分别确定2015年、2020年和2030年贺州市域总人口低中高三套预测方案。2015年的总人口为230万(低方案)、235万(中方案)和242万(高方案);2020年的总人口为247万(低方案)、255万(中方案)和264万(高方案);2030年总人口为270万(低方案)、285万(中方案)和300万(高方案)。贺州市总人口年均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贺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市化发展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优劣势及发展阶段判别资源环境基础地理位置特点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海口市区域分析三、城市化水平与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地区2007年201520202030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全市城市化水平24.826.1226.6827.4828.0528.9629.9830.6632.3634.07市域总人口(万人)218.4230235242247255264270285300市域城镇人口(万人)57.460.4561.7663.6064.9267.0269.3870.9674.9078.852、城市化水平预测根据之前得到的市域总人口预测结果对市域城镇人口和城市化水平进行计算,得到以下的结果。贺州市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示意图贺州市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统计表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目录Contents14325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区域发展综合分析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S(优势)区位条件优良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主导包括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在广西形成较强优势新型产业包括新材料产业、制药产业、商贸旅游业正在形成,势头较好W(劣势)土地资源存在供需矛盾,地形地貌不利于开发生态环境恶化加剧,石漠化面积扩大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工业化进程缓慢,未形成强有力的主导产业目前的支柱产业均为资源密集型产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人口较少,人口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紧缺基础设施水平落后,结构不完善,服务水平尚待提高O(机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逐渐形成,贺州接受产业转移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将辐射带动贺州市的发展对外交通逐步完善,与广西的其他城市、广东及湖南的联系更为方便T(威胁)桂东经济区内各中心城市区位条件相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产业重复度高,在接受接受粤、港、澳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时存在较大竞争关系贺州及其周边的广东边缘城市形成了一道产能“低洼”地带,在“珠三角”产业转移时形成障碍广西新兴工业城市多民族生态旅游名城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城市定位发展定位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重点广西层面——广西新兴工业城市1、坚定不移地实施

“工业立贺”发展战略,全力培育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2、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生态优势和闽粤港澳台客家文化亲缘等综合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东部产业向贺州加速转移,快速度、零距离向广东发达地区靠拢,快速度、零距离向广东先进生产力对接,走出一条具有贺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基础:1、政策基础——贺州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工业立贺,富民强市”发展战略。2、产业基础——贺州目前已有电力、林产、矿业、电子、新材料五大优势产业。3、其他优势——之前提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等。发展重点: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区域层面——桂粤湘区域性交通枢纽1、举全市之力攻破交通瓶颈,加快构建形成“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的大交通格局,以交通大发展促进经济大提速。2、实现市域1小时交通圈、2小时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和3小时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目标,成为区域性重要的交通通道、交流桥梁、合作平台。发展重点发展重点:发展基础:1、政策基础——最新贺州“五高三铁两江一机场”——桂梧高速、广贺高速、永贺高速、南贺高速、贺韶高速五条高速公路全面建成;洛湛铁路、贵广高速铁路、贵福铁路之柳韶铁路,贺江、桂江两江复航,机场的选址--羊头镇。贺州将形成“东靠西连,南北贯通”的交通大格局。2、区位优势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1、凸显贺州优越的生态资源、历史人文和民族特色,着力提升景区建设水平和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打响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生态特色品牌,把贺州打造成为集生态观光、养身休闲、历史考古、民俗考察、人文考究、文化交流、艺术采风于一体的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发展重点华南层面——华南生态旅游名城发展重点:发展基础:1、资源基础——贺州拥有已开发成熟投入运作的重点景区7个: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水、贺州石林、贺州温泉、紫云仙境、黄姚古镇、客家围屋;初步开发建设的景点13个:大桂山国家森林公园、碧水岩、秀水状元村、神仙湖、凤溪民俗村、白牛村、立新农场、十里画廊、里松温泉、贺街三家滩、大脑山茶园、红峡谷漂流、夏岛恒温湖;近期开发的景区(点)10个。2、历史人文旅游资源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1、以建设贺州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高标准高起点布局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构建并分步实现企业小循环、园区和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发展目标。2、最终建成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典范、科学发展的典范、后发崛起的典范。发展重点全国层面——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发展重点:广西贺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内部循环经济示意图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发展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多元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东融、西联、南拓、北优东融西联南拓北稳①东融——东承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加紧与肇庆市的合作,抓住粤桂、桂港合作的重大机遇,拉动区域的产业发展。②西联——西与桂林共同推进交通、旅游、产业、生态等领域合作,主动接受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辐射带动,促进桂贺一体化。同时利用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政策与西部地区互利发展。③南拓——南向拓展东盟的产业市场,加强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发展思路,加快产业转移与东盟的合作,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④北优——西北方向结合黄田火车站地区的建设,可利用政府正进行的对丘林山地地形的平整,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北部是贺州的老城区,用地条件比较紧张。同时受到山体的限制,同时占据贺州用水源头。城市建设以旧城改造优化为主。泛珠三角经济圈东盟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贺州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承接周边经济高地辐射,构建“一心四区三轴”发展结构一心:以贺州市中心城区为带领贺州市发展的核心;四区:以贺州市中心区、八步区、平桂管理区和钟山县为贺州市发展的核心区,同时围绕核心区分别形成以富川县为中心的辐射区,以昭平县为核心的辐射区和以新都为核心的辐射区。三轴:①以贵广铁路为依托形成市域发展主轴,承接来自珠三角的辐射带动;②以桂梧高速公路为依托形成南北向的市域发展次轴,主要承接来自西江经济带的辐射带动;③以柳州至韶关的铁路为依托形成东西向的市域发展次轴,强化与周边城市的合作;贵广发展轴永梧发展轴南清发展轴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贺州发展方向指引名称发展定位发展方向钟山县城市域副中心,钟山县中心,桂梧城镇发展轴的二级节点,交通枢纽和物资流通中心,以建材、冶金、石材、烟辅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争取在规划期内撤县设区。向东发展为主,向南和向北为辅。富川县城富川县域中心,以农副产品加工、卷烟材料、食品、建材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向东、向南发展为主。昭平县城昭平县域中心,以林化、造纸工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城市。向东北、向西发展为主。信都镇八步区南部中心,交通枢纽,两广边境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之一,以食品、农副产品加工和电力工业为主。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

市域重点城镇——根据不同片区的特点,以片区发展优势为依托,借助周边县城优势,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融合。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目录Contents14325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城镇体系等级等级等级名称城镇人口规模(万人)城镇个数城镇名称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65-701中心城区第二级市域副中心城市15-181钟山第三级县域中心8-123昭平、富阳、信都第四级重点镇3-514黄姚、走马、马江、望高、公会、羊头回龙、公安、珊瑚、莲山、麦岭、朝东、桂岭、大宁第五级一般镇≤227其他镇注:中心城区包括八步和西湾街道、黄田、鹅塘、莲塘、贺街四个镇区。1、现状城镇规模分级贺州市现状城镇规模可以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级,市域中心城市,城镇人口规模65-70万人,包括中心城区。第二级,人口规模15-18万之间的小城市1个,为市域副中心城市。第三级,人口规模8-12城镇3个,为县域城市。第四级,人口规模3-5万城镇14个,为重点镇,第五级,人口规模小于等于两万,为一般镇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一览表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镇职能结构2、现状城镇职能等级结构

根据贺州市各个镇的资源特点、经济结构、区位条件和劳动力就业分布状况等,对韶关市各镇进行分类。贺州市城镇体系职能结构具有如下特征:(1)工业为基础的低级中心地职能城镇数量最多(2)专门职能城镇初步发展,但职能规模小,职能强度较弱。(3)贺州市的城镇发展受山区自然条件的影响,城镇的商品流通功能较强,生产功能较弱。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一览表注:中心城区包括八步和西湾街道、黄田、鹅塘、莲塘、贺街四个镇区。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城镇空间结构3、现状城镇空间分布特点

贺州市城镇空间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①绝大部分城镇沿贺江、桂江及其支流两岸分布。如富阳镇、八步街道、贺街镇和信都镇分布于贺江沿岸;昭平镇、五将镇、马江镇沿桂江分布,等等。

②大部分城镇沿公路等交通干线分布,以交通路线为走廊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207国道、323国道,以及20031、20141、20161三条省道,沿线分布有县城及重点城镇。

③受自然地貌的影响,城镇也在平坝内集中。由姑婆山、金鸡山、大桂山盘垣形成八步、桂岭、里松、南乡、信都、公会六个山间小盆地,历来为人类活动聚居区,多为全市重点镇分布地。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企业化进程;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电力、农林矿产品加工、建材、电子、制药等优势产业;以物流商贸业、旅游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1、农业方面

①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由传统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型,重点在土地集约、技术集约、装备集约三个方面下工夫。②实施工农互动大力实施工农互动战略,加速推进“三化”进程,进一步做大做强电力、彩印包装、建材等工业支柱产业和农林资源、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资源型产业及东部发达地区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③推行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态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带动水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的规模发展,打响独具贺州地方特色的生态农业品牌。④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度假农业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渡假农业,同时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旅游服务水平。产业发展战略规划设计OR政策设计发展定位、重点及战略人口与城市化发展分析产业发展及发展阶段研判发展条件及环境分析城镇体系及政策建议贺州城镇

体系规划2、工业方面①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基于原有资源型工业,以提升技术能级、高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