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地铁1、2号线换乘站室内环境设计——特色文化在地铁换乘空间设计中的应用TheInteriorDesignofDalianUndergroundStation——TheapplicationofcultureinthedesignofMetrotransferspace-PAGEII--PAGEI-摘要地铁作为交通快捷工具在城市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地铁的室内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对地铁的快捷性与安全性的提高,更加追求于更多样化的地铁室内环境的设计要求。文化特色应运而生,对于地铁设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现阶段国内地铁设计普遍存在文化特色不足、形式美观不强烈等问题,摆脱不了传统的公共空间形象,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与体系。为了能更大的促进国内地铁设计的进步,应该在设计上更多的融入富有个性化和人文文化的元素,将这种特色赋予设计新的内涵。中国禅文化蕴含东方古典美学的传统,追求朴实本真的精神境界以及自然和谐的审美情趣。本文立足于文化形式在地铁车站艺术设计的研究,以大连中山广场站为研究对象,整体把握地铁换乘空间的多样化形式。依据地域与文化的融合,将东方禅文化与木材等元素巧妙的运用到地铁设计中,创造了一个具有独特意境的文化特色空间。指导方法试从文化在地铁换乘空间设计元素的应用、文化的感知心理在地铁换乘空间设计元素的应用、光影色彩地铁换乘空间设计元素的应用等诸多角度分析,来探讨特色性设计的一般方法。操作方法从调查问卷、实地考察、现状调研、实例论证、图表结合、综合分析等步骤论述地铁换乘空间特色文化的具体操作步骤。
关键词:地铁;室内空间;设计;禅文化;大连-PAGEIV-TheInteriorDesignofDalianUndergroundStation——TheapplicationofcultureinthedesignofMetrotransferspaceAbstractAsaquicktransport,theMetroplaysanimportantroleinurbanlife.Withthegrowthofeconomicandtheimprovementoflivingstandards,people’requirementonthecolorofMetrotransferspaceisgettinghigherandhigher.PeoplenolongersimplysatisfiedwiththeimprovementoftheMetro'srapidityandsafety,andmorepursuethedesignofmorediversifiedMetroindoorenvironment.Culturearisesatthehistoricmoment,hasplayedakeyroleforMetrodesign.AtpresentdomesticMetrodesignwidespreadproblemssuchaslackofculturalcharacteristics,beautifulformisnotstrong,can'tgetawayfromthetraditionalpublicspaceimage,notformtheirownstyleandsystem.InordertobemoretopromotetheprogressofdomesticMetrodesign,inthedesignshouldbemoreintotherichpersonalizedandthehumanitiescultureelements,toaddnewmeaningtodesignthecharacteristics.TheChineseZenculturecontainsthetraditionoforientalclassicalaesthetics,thepursuitofthespiritualrealmofthesimpleandtruespiritualrealmandtheaesthetictasteofnaturalharmony.ThispaperisbasedontheresearchoftheculturalformintheMetrostationdesign,takingthestationofZhongShanSquareStationinDalianastheobjectofstudy,andtheoverallgraspofthediversifiedformsoftheMetrotransferspace.Accordingtothefusionofregionalandculture,theOrientalZencultureandwoodandotherelementsofthecleveruseoftheMetrodesign,creatingauniqueartisticconceptionoftheculturalspace.Theguidingmethodsanalysistheapplicationofculture,perceptionofculture,cultureharmonicstructureandformcontrastandlightinthedesignofMetrotransferspace.TheoperationmethodsestablishtheoverallpositioningofthecultureofMetrotransferspace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fieldinvestigationandtheinvestigationofpresentsituation,discussestheconcreteoperationstepsofMetrotransferspaceculturethroughexampledemonstration,chartedcomprehensiveanalysis.KeyWords:Culture;TheChineseZenculture;Metrotransferspa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1绪论 11.1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课题研究的背景 11.3课题研究的意义 11.4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21.4.1课题研究的内容 21.4.2课题研究的方法 22课题研究的应用现状 32.1特色文化的概念 32.2特色文化设计在国内外地铁的发展现状 42.2.1地铁文化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42.2.2地铁文化在国外的发展现状 63特色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概念 83.1特色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原则 83.1.1以人为本原则 83.1.2突出地域个性原则 93.1.3继承与创新原则 93.1.4可持续发展原则 103.2文化性地铁站的艺术空间设计要点 113.2.1材质设计 113.2.2色彩设计 123.2.3光照设计 133.2.4绿化设计 134大连地铁换乘空间的文化应用研究 144.1大连地铁1、2号线的线路概况 144.2大连地铁1、2号线换乘空间的文化分析 144.2.1禅文化与地铁站 144.2.2禅文化的概念 144.3禅文化在大连地铁换乘空间主要营造元素的运用 154.3.1常用植物 154.3.2艺术石 154.3.3其他小品 154.4禅文化在大连地铁换乘空间主要材质元素的运用 154.4.1各种原木 154.4.2青石、青砖及青瓦 154.4.3花岗岩、文化石、细沙及其他 16结论 17参考文献 18附录A附录内容名称 20致谢 24PAGE2–PAGE11–1绪论1.1课题研究的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大连特定环境下的文化理论,探索适合大连地铁换乘空间的整体文化倾向,对于大连地铁换乘空间文化的运用,尽量做到形态、材质、地域性的一体化,能够展现大连的特色。构建一套适合大连地铁换乘空间中文化的科学理论范畴。此课题是针对时下国内城市地铁换乘空间的相关理论匮乏,地铁建设领域对地铁换乘空间的文化不够重视提出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不仅能够为大连地铁换乘空间文化设计的实施找到新的理论视角,而且能够对大连城市地铁的发展提供现实指导意义,甚至对全国的城市地铁发展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2课题研究的背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城市道路交通的压力越来越大。城市地铁以它准时、便捷、快速、安全、承载量大等优势,成为缓解城市道路压力、减少城市污染、改善城市市容的重要交通工具。中国迎来了地铁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地铁建设发展的较为迅速,而地铁空间的文化性设计却得不到相应的重视,其发展严重滞后。如今人们往往把地铁空间当成一个简单的满足使用的公共空间,根本没有意识到地铁的文化性对于我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导致地铁空间普遍存在特色、形式不明确等问题。因而,提高地铁换乘空间设计的文化性、地域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也是提高城市文明的重要任务。文化的建设可以帮助人们对地铁空间环境有一个整体而系统的认识,从而提高地铁空间的使用效率,提升城市的文明形象。1.3课题研究的意义从理论意义上讲:梳理了特定环境下的文化理论知识以及地铁换乘空间的应用研究,完善了知识结构,加强了对地铁换乘空间文化设计整体的理解。扩大了文化的研究范畴。从新的角度对文化做明确的阐述,针对文化设计的简洁、直观、有效等特点所传达出的情感进行研究,对换乘空间如何更科学、更理性的传达讯息具有启示作用。从现实意义上讲:保护城市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对特色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出现文化趋同现象。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逐渐衰退、消失,城市文化出现特色危机等现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保护特色文化刻不容缓。地铁站作为一种独特的城市建筑,也应该具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特点。提高地铁车站空间的整体质量。城市设计日益为建筑学科所重视,地铁车站是地铁设计的点睛之笔,代表城市形象。车站空间即为城市空间的延伸,即为城市设计的一部分。本文研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地铁车站的整体形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1.4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1.4.1课题研究的内容文化如何科学、规范的辅助地铁换乘空间中的设计要素,能够使它们所承载的信息得到最快捷有效的传达,不仅让乘客感受到愉悦,并且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是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1.4.2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论文的研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国内已建地铁城市进行实地调研与考察并结合自己切身参与的设计管理项目进行综合分析与创作。确定了主题定位与表达在地铁车站文化性设计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在写作的同时借助大连轨道交通的实际项目进行理论上的试验并分析操作上的可行性。本课题的具体研究工作方法如下:①资料收集——理论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与归纳。在论文写作前期,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的主要问题,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其中包括与文化和地铁相关书籍和文献的查询,并对其按类别进行整理与归纳。通过分析资料,了解国内外换乘空间的研究背景、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探索大连地铁换乘空间文化设计的理论框架、总体原则、具体操作方法等,为课题的深入奠定基础。②实地调研——主要包括对已建地铁城市的实地调研,如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在总结各自设计优劣的同时,作为对本课题的研究依据。③提出间题——根据目前国内外地铁室内空间的设计现状,并结合当代建设城市地铁的特殊需求,寻找到此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及迫切性。④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对大连地铁换乘空间的文化设计总结,归纳出文化在地铁换乘空间设计中的实施经验和方法,为以后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⑤得出成果——结合实际项目操作,总结出一套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在目前城市地铁空间开发的设计理念上给予一定的考量和参照。
2课题研究的应用现状2.1特色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巨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具有延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历史连续性的基础。文化是有其特色的地域性的,中国城市生长于特定的地域中,或者说处于不同的地域文化的哺育之中。愈来愈多考古发掘成果证明,历史久远的中华文化实际上是多种部落的镶嵌,亦可称“亚文化”的镶嵌,如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等,不同的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下,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哺育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组合出色彩斑斓的中国文化空间的万花筒式图景。而设计的特色文化性,是指设计上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以及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地域文化性反映在建筑设计上则产生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反映在地铁车站上则产生了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流派。在当代设计理论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地域性”和“文化性”,其实简单地说这两者本身就是统一的概念,本不需要将它割裂开来分析又分析。一句话,地域差异只谈文化差异。在特定的地域气候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文化是多元化的,是符合当时当地民族特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必然形成特定地域的特定文化,这样的结果就会产生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在生活方式、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上是不尽相同的,建筑文化也是普遍遵循这个规律的。2.2特色文化设计在国内外地铁的发展现状2.2.1地铁文化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南京地铁车站的艺术设计①玄武门站——地铁车站内艺术设计作品《水月玄武》设于站厅层墙面,采用壁面设计形式。作品通过水波涟漪,月圆月缺,配以窗花残荷,将玄武湖自然之景形象地呈现出来。画面静中孕动,清冷典雅。在材料运用上,作者借用传统漆工艺,用堆漆磨显的手法,表现出班驳的肌理效果,充分体现了传统视觉元素与现代构成技术的融合。观赏者驻足画前,如临其境,于静谧中获取闲适的生活气息。如图2.1所示。图2.1南京玄武门站②鼓楼站——车站空间以“六朝古都”为主题,六枚铜铸朱红金印镶嵌在石墙中,印章汲取了中国古代龙虎肖形印之精华,画龙点睛地表现了南京的古都特点。石墙上南京六朝时的称谓、建都年代等文字层层相叠、笔画交错,形象地表现了南京历史与文化的积淀。整幅作品以现代的手法来表现传统的元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如图2.2所示。图2.2南京鼓楼站③珠江路站——壁画《民国叙事》安装在站厅层南北售票亭之间,乘客从站台层经主通道梯出站便能看见此画。该艺术设计作品选取民国时期的百姓生活和建筑为表现主题,以老照片的再现手法,表现了民国时期的繁华和悠悠往事;主题画面以青铜铸造,用构成的方式,装饰性的语言再现了民国建筑的凝重与气度,形成了立体的青铜浮雕与平面的丝网印刷图形相结合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在回忆民国历史和民国文化的瞬间,真切地感受到她的魅力。如图2.3所示。图2.3南京珠江路站杭州地铁车站的艺术设计①武林广场站——名为《阳光·葵园》的作品由春、夏、秋、冬四季的向日葵组成,每一个季节的主色调都不相同。通过红太阳和向日葵的某种暗合,实现历史文脉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如图2.4、2.5所示。图2.4杭州武林广场站图2.5杭州武林广场站②凤起路站——名为《坊巷生活》。以“老杭州”的街巷为背景,将形态各异的当代人物作为画面主体。黑白色的背景和人物,彩色的雨伞和风筝,传统和时尚就这样被串联起来。图2.6杭州凤起路站2.2.2地铁文化在国外的发展现状(1)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的艺术设计斯德哥尔摩地铁独辟蹊径,开创了车站空间艺术设计的新思路,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进入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地铁站,你会感到很冷,有种进入地狱的感觉的地铁。然而这里不是地狱,而是真正的艺术天堂。当年地铁建成时,人们构思着如何去装饰每个地铁站,后来决定让一百多位艺术家分别用自己的风格和艺术构思来装点每一个站台,于是,使之变成了一个世界最长的艺术长廊。在一百多个地铁站内,你可以欣赏到各种风格的壁画、雕塑以及其它各式各样的艺术表现手法。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没有吊顶,装修简单,站内空间较开阔,在拱顶和墙上分布着许多花纹和动植物图案,加上裸露的岩石和瀑布,给人以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这种装修方法,简单古朴典雅,贴近大自然,为车站增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如图2.7所示。信息来源:来自百度图片信息来源:来自百度图片图2.7斯德哥尔摩地铁车站(2)莫斯科地铁车站的艺术设计1935年,莫斯科第一条城铁线通车。莫斯科车站受人瞩目的最重要原因,是它建设的时代背景:斯大林在1927年俄共第十五届大会上获得压倒性胜利后,所展开的极权统治时代,以及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构成主义前卫艺术被视为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反映,以致受到残酷的打击与严格的禁止,从此“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成为苏联建筑创作的最高知道原则。随着山权威所引发的复古风潮,莫斯科车站空间艺术设计可说是准确地呈现斯大林的古典主题、巨大的空间尺度、豪华的装饰、纪念性与庄严性的气氛……在铁幕风起云涌的大时代里,俨然是“权力美学”最极致、也最具体的地域文化的表现。在奇特的时空背景下,奇特的艺术形态与奇特的人物,却前无古人地借由莫斯科城铁,造就出公共建筑的“权力美学”:地铁车站一方面散发着权力的高傲,另一方面又谦卑地提供公共服务。莫斯科地铁,在黑暗的地底下闪闪发亮,展现了20世纪独一无二的苏联“权力美学”。如图2.8、2.9所示。图2.8莫斯科地铁车站图2.9莫斯科地铁车站
3特色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领域的相关概念3.1特色文化在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领域的应用原则地铁空间特色的探寻,从城市生活的角度上,应促成现代社会生活与空间实体形成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从心理和行为角度上,应塑造有识别性的形象,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文化要求和认知要求;从经济角度上,塑造有个性的形象,满足城市地铁空间艺术设计的时代认同;同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途径和模式,减少不正常的和干扰。3.1.1以人为本的原则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不只是要满足基本的交通功能需求,还包含了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需求等。能否创造良好的交通空间,为使用者提供优质服务,要从使用者的生理、行为要求作为基础,同时考虑不同人群的使用要求,为其提供便利。以人文本的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1)提供舒适的生理环境:地铁车站空间设计除了有效的防雨、风和气流外,生理上的舒适还包括有效的日光防护或引入,以及维持适当的光照条件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同时,人们在地铁空间中的听觉环境和嗅觉环境都要有所考虑。(2)创造舒适的心理环境:舒适不仅体现在生理上,心理舒适也是必须重视的。“以人为本”不仅在设计上要体贴入微,考虑使用者的生理要求和生活习惯,还要体现处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长期处于或经常进入令人产生消极心理的地下环境,就会引起情绪低落、烦躁,甚至引起心理疾病,为了避免这些症状的发生和发展,地铁车站空间除了只是提供人们的候车区域,还应尽量创造宜人的空间氛围。最后,人们心理上的舒适依赖于安全感(既有一定的迹象表明地铁员工的抽象存在)和没有拥挤的愉快印象。为了帮助乘客对自己所在车站内的连续活动有所把握,必须让他们感到他们位于一个友好的、舒适的系统中。(3)对人们的不同需要的关怀:当然车站的舒适的概念亦包括旅客的需求和要求的增加,还包括这种需求和要求的多样。如伦敦地铁有很多细节的考虑,如站台的椅子上不设靠背。原因是如果椅子有靠背,乘客坐在那里候车的时候会觉得很安心,可能把随身带的物品搁在椅子上,走的时候容易遗忘,而不设靠背是让人牢牢地把手提包挎在自己的身上。(4)无障碍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无障碍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甚至成为衡量一种建筑、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标准。但是不能为了体现文明程度、现代化标准而建设无障碍环境,而是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无微不至。无障碍环境的建设要考虑的群体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幼儿、伤病人以及携带重物者。要真正了解这些群体的需要,从其需要出发,做到真正以人为本。3.1.2突出地域个性的原则现代城市中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特色,除地域等自然因素形成城市特色外,随着城市设计学科的研究与发展,让城市赋予新的内涵。城市的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应突出城市自身的形象特征,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地形和气候,城市居民有不同的观念,不同的生活习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谚语巧妙地点名了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可以说,正是复杂多变的环境孕育了体态各异、性格迥然的人类,在地铁车站设计时应充分体现城市的这种个性。地域个性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的型态。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占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它负载着一个地域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地域的生活方式,拢聚着一个地域自我认同的凝聚力。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更是以风俗之异将中国化分为秦地、魏地、周地、陈地、赵地、燕地、齐地、鲁地、宋地、卫地、楚地、吴地、粤地等13个风俗区。这13个风俗区有着各自的地域个性,独特的文化特征。地铁车站空间艺术设计联系着地域主要的交通方式。因此它可以反映初地域独特的个性、面貌和文化内涵,展现出地域的气质和个性,体现出市民的精神素养和独特的地域文化,同时还显示地域的综合水平。所以,地铁车站作为一个城市形象有力、精彩的概括,在艺术设计与建设中尤其要注重个性化的原则。3.1.3继承与创新原则尊重历史、继承历史遗产的同时应考虑与将其现代化相结合,我们不能把全球化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历史性对立起来或孤立起来,而应当看到两者共生、互补、交融的过程,是不断的再创造再前进过程。一个设计师对地域元素的应用应该是再诊释与再创造,在这个意义上,设计是既古又新。我们生活在具有伟大文化遗产的国家,也生活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在接受和理解历史的同时,更要关注当今时代的特色。我们对待地铁车站空间的艺术设计不能简单模仿、抄袭,从传统中运用元素,更不能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其本质,这样是不符合时代的,是停步不前的。创新就是变,就是易,就是生,就是生生不息,在爱德华.德.波诺看来,创新就是不同,就是突破原有模式。我们可以在现代结构和材料技术的建筑内部空间基础上,用传统的表现手法和本土的形式符号对地铁空间进行艺术设计,使地铁内部空间具有明显的传统风格,又不失现代感,从而继承与创新民族风格和地域文化的空间形象。在中国地铁车站设计中,由于没有传统交通建筑空间形式的延续,在内部空间处理上,也可以借鉴此种作法,进行古典构件的变形装饰。中国古典建筑有许多典型的样式与图案,例如在车站柱子的处理上,可以在柱头处,进行斗拱的装饰变形;在地面及四壁的装饰中,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传统图案变形;在车站天棚处,采用古典建筑内部空间雕梁画栋的木构架穿插式的装饰变形;以及在内部空间割断或楼梯维护部分采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特有花墙透空隔断,隔而不绝的原林风格。这一系列的作法均会产生中华民族传统的联想记忆。3.1.4可持续发展原则每一座兴建地铁的城市都不会只规划一条线路,每一条线路的建设和运营并不是孤立的,它与未来的线路是同一系统的不同部分。现在做一条线路的车站空间艺术设计时就要通盘考虑,不能等新的线路建好了,发现与旧的线路空间艺术设计不能统一协调,或者发生冲突。如1号线的标志色定位黄色,就要适当加强改色的体现,很多重点部位就不能随便用色,否则将来新的线路车站建成后易产生用色混乱。增强地铁室内空间的弹性应变能力,创造“开放型”地铁车站空间环境。“‘开放性’是一切有机体在生态圈中得以与环境协调联系、交流的基础,同时也是有机体在环境变化时保持生机和活力得以进化的结构特性。”开放性就是在面临条件变化时具有灵活性、可变性、适应性和可增长的体系。地下建筑空间一旦建成,则改变了地层结构,将长久地保存着,而不像地面建筑那样易于拆除和改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逆性。首先地铁车站的规划建设就必须注重“开放性”,进行内部艺术设计时要考虑可能的变化与发展,使其具有多功能适应性、灵活性以及易于发展的可扩展性,从而使车站的使用功能具有与其实体结构的耐久性相适应的持久生命力。3.3文化性地铁站的艺术空间设计要点3.3.1材质设计室内空间环境的整体形象,是材料、结构和空间共同体现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象。应用富含地域文化特性的材料围合成的室内空间环境,具有满足使用功能合审美需求以及文化底蕴的三重功能,是室内艺术空间体现地域文化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设计的又一切入点。(1)材料的选用材料的体现要源于光线,材料吸收和折射光线,把自然光引入并延伸进入建筑的深处,或捕捉在材料凹凸不平的表面,形成美丽的视觉画面,是材料围合成了丰富的室内空间。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是地铁车站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设计师来说,材料的正确选择、应用、搭配是一个好的设计存在的前提。材料的选择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最后综合各方面因素做出最合适的组合。本文针对地铁车站内部与乘客接触的表面用材的选择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考虑:①材料的综合性室内材料要实用、耐久,能经受摩擦、潮湿、洗刷等作用,能抵抗一定程度的冲击,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地铁车站材料的选用,要充分考虑材料的耐久性,地铁车站人流大,材料磨损大,更换不便,破损的材料也会影响乘客情绪,无形中削弱对地铁有效管理的信赖感。同时,地铁车站是公共空间,材料的选用一定要考虑安全性,如防火、防霉、地面防滑、墙面防撞、防擦等。不同地域,不同种类的材料,可以使同类型的空间环境表现出迥然不同的形式与特色美。例如同是纪念性建筑,希腊神庙与中国的木结构庙宇,是凝重与轻巧的对比;埃及石砌金字塔的凝重、沉闷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轻巧、剔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朝鲜平壤地铁车站的坚固、庄严与里斯本地铁车站的鲜艳、抽象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渡边诚设计的东京地铁大江户线“饭田桥站”是当代数字建筑的经典作品,其中“凤凰”的造型以不锈钢管、透明与不透明的强化玻璃所构成,这种建材所建造的地铁车站,让人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如图4.1所示。而巴黎“皇太子妃门站”将铸铁与毛玻璃这两种建材,建构成地铁出入口遮棚的主体,给人一种具有延续历史,又能挑战历史的想象空间。如图4.2所示。材质的设计是体现室内空间主题的一个重要手段。信息来源:来自百度图片信息来源:来自百度图片图4.1东京饭田桥站图4.2巴黎皇太子妃门站②材料的经济性设计者最直接的负责对象是投资者,离开了甲方的预算任意选择材料最终面临的必然是失败的命运。虽然材料的价格档次并不是最后装修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但是材料的优劣必然会对美观性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材料的选择既要考虑到一次性投资的多少,也要考虑到日后的维修费用。③材料的装饰性在构成室内空间环境的众多因素中,材料的装饰性对室内环境的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材料的色彩、质地和肌理、平面构成。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材料所具有的装饰性也不同。3.3.2色彩设计室内环境色彩可分为背景色彩、主体色彩、点缀色彩三个主要部分。(1)背景色彩。常指室内空间固有得顶面、墙面、地面等的大面积色彩建筑。根据色彩面积的原理,这部分色彩宜采用低彩度的沉静色彩,如采用某种倾向于灰调子的较微妙的颜色使它能发挥其作为背景色的衬托作用,但是由于地铁车站的室内地下空间,人们穿梭于其内,其车站空间的背景色不宜太灰,容易使乘客感觉进入了黑黝黝的“老鼠”空间。(2)主体色彩。在地铁车站室内空间中,主体色彩一般指柱面、灯具、家具等中等面积的色彩。实际上是构成室内环境的最重要部分,也是构成各种色调的最基本的因素。(3)点缀色彩。是指室内空间中最易于变化的小面积色彩,如标志、广告、绿化、扶梯、垃圾桶等辅助设施。往往采用比较醒目的色彩,能引起乘客的注意。了解这三方面的关系,能更好地把握地铁车站的室内设计,同时,地铁车站的室内色彩设计,还要考虑到地铁车站空间形态、尺度、方位;人的心理、观念、意识形态的特点及材料技术的限制。特别注意地下空间内部激发因素少,人位于地下易产生的恐惧、烦闷的心理特点及地铁车站满足快速观赏要求的特点。根据视觉美学规律与环境心理学原理,注意均衡与突破,主从与比例,营造层次和空间。3.3.3光照设计建筑出于光显出它存在的意义。对于地铁车站室内空间如何营造出令人舒适的,并符合经济要求的适宜的光环境,从两方面进行论述:(1)自然采光地铁车站内引入天然广线,除空间的功能要求外,还受到建筑物的大小、埋深及场地地形的影响。除出入口有限的采光(如出入口距车站内部较远或出入口通过转折通道进入内部的话,则无采光效果),地铁车站只能因地制宜,利用所在地地面的广场、人行道进行采光。自然采光像人工照明一样,总是及其彻底的研究主题。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自然采光,其优势众所周知,尤其在地下空间其所起到的调节心理的作用更加放大了,甚至使人感觉没有出于地下。如果条件有限,即使只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引入自然光的一角,也让人有没有完全的与地面隔绝之感。(2)人工采光地铁车站的自然采光是很受限制的,运用范围不是很广。所以内部空间主要依靠人工照明。通过地铁中的照明形成一个能满足视觉效能要求,增强车站的识别性,并通过照明使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到空间扩大、明亮,又能给予人以心理上和艺术上的感受的视觉环境。当然也要考虑节能和降低运行费用。3.3.4绿化设计将绿化引入地下空间,在消除人们对地下与地上空间的视觉心理差异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表现于:其一,增加地下空间的地面感,减少不良心理反应;其二,改善地下空间生态环境并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心理需求;其三,改善空气质量、吸收噪音、消除疲劳等;其四,有助于地下空间与地面或外部空间自然引渡、空间限定与分隔等。地下空间绿化主要由:植物,指适应地下生长,耐阴,适于温室环境生长,易于培植维护管理的亚热带植物;装饰小品及水体山石组成。对于地铁车站空间,应因地制宜布置。对于小型车站,由于空间、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限制,一般只用盆栽类植物。而对于大型交通车站,可以布置较大型植物。同时对于植物,应补充照明,采用仿日光的全光谱光线并模仿日昼交替高效照明系统,有可能的话将自然光线引入地下。也可在较高的空间采取真假混置,在人能够到的地方用真的,高处用假的,以减少成本,并达到良好效果。
4大连地铁换乘空间的文化应用研究4.1大连地铁1、2号线的线路概况大连地铁一号线——全长28.34公里,贯穿市区南北。一号线设站22座:姚家站、大连北站站、华北路站、华南北站、华南广场站、千山路站、松江路站、东纬路站、春柳站、香工街站、中长街站、兴工街站、西安路站、富国街站、会展中心站、星海广场站、星海公园站、黑石礁站、学苑广场站、凌水站、七贤岭站、河口站。大连地铁一号线设三座换乘车站:西安路站(换乘地铁2号线,地下三层双岛重叠平行换乘),河口站(换乘快轨8号线,双岛四线平行换乘),大连北站站(换乘地铁2、5号线)。大连地铁一号线所有车站均同时具备地下过街通道的功能。大连地铁二号线——地铁2号线为贯穿西部南北和南部东西方向的骨干线,北起哈大客运专线的南关岭站,东至海之韵公园,线路长度35.4公里。途经南关岭客运站北规划路、后革街、张前路、红旗路、黄河路、五一路、中山路、人民路、规划东港路。主要经过南关岭综合交通枢纽、体育中心、后革居住区、中革居住区、前革居住区、辛寨子居住区、红旗镇居住区、马栏广场文化商业点、西安路商业街、中山广场、青泥洼桥、港湾广场、东港区、海之韵公园等客流集散点。4.2大连地铁1、2号线换乘空间的文化分析4.2.1禅文化与地铁站国内的艺术设计存在盲目追崇国外设计风格的现象,对国内本土设计风格缺乏关注,也就是缺乏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后,发现目前关于宗教包括禅宗意境与室内地铁意境关系的专业性研究略显偏弱,大部分只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被提及,并未进行系统分析。选择宗教文化中的禅文化作为论文研究课题,比较有意义。4.2.2禅文化的概念追根溯源,中国的禅宗起源于印度佛教的禅学。随着汉末佛教由丝绸之路和海上通道传入中土,并逐渐被接受,印度的禅学在融合了中国本土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为兴盛的道家思想,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流派一一禅宗。也可以这么说,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禅,在梵语中是沉思的意思。禅宗是在感性中通过人的自身感悟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脱,并主张通过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和个体的直觉体验。禅学推崇的是“梵我合一”的境界,即人在宇宙中,宇宙也在人的心中。在禅看来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并不仅仅是彼此参与的关系。内心的直觉体验更是达到这一境界的关键,这是因为宇宙万物皆由心生。中国的禅宗在印度佛教“梵我合一”的世界观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套自觉的解脱方法,即通过自我直接观察、沉思冥想从而瞬间顿悟达到所谓的物我交融的境界。同时,禅宗文化还推崇人们以追求自我精神的解脱为核心并且适意人生哲学以及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禅宗提倡“以心传心,兼不立文字”,故禅者在谈禅论道时要依靠自心的觉悟在平和清静的本心中寻觅万物的真谛。4.3禅文化在大连地铁换乘空间主要营造元素的运用4.3.1常用植物“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树一菩提”,这些都是佛教文化在普通植物上的表现,佛理中的高尚品质都通过平凡的植物传递给人们,使人们从园林景观中体会禅的意境,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万物归一。禅境景观在植物的运用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选用的树种必须与当地气候相适宜;②与营造主题相统一;③与佛教文化具有相关性。4.3.2艺术石艺术石,源于五六十年前的美国,流行到韩国、西班牙等国家,九十年代引入中国大陆。刚开始是用在室内装饰,后来普遍用在室外装饰,室内少量用到。石头是一个很重要的景观元素。大部分的石头被用来单纯点缀和美化环境,取其形体而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而另外一部分石头则被用来象征和比喻,代表不同的佛教人物。艺术石在设计中运用及其广泛。4.3.3其他小品除了上面提到的小品,其他的小品,如景墙、景灯、柱和体闲座椅等,它们都是现代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营造中不仅自身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外,还要注意其本身造型与历史文化、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小品造型变化繁多,材料丰富多样。在禅境设计中这些小品同样被视作画龙点睛的一笔被广泛运用。4.4禅文化在大连地铁换乘空间主要材质元素的运用4.4.1各种原木木材因为便于取得和容易加工,所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建筑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于树木的树干部分,它有着很好的力学性质。木材是大自然的结晶,有着其他人工材料不能比拟的自然之美。我国传统的皇家和寺庙建筑中的木材表面多被彩绘和红油漆所遮盖,只有居民中的木材多以自然的色泽和质感示人。原木自然的纹理、天然的色泽、幽香的气味,无时无刻不让人感受到一种自然的美,人们处在木的包围中,身心安详,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4.4.2青石、青砖及青瓦(1)青石——主要有浅灰色厚层鲡状岩和厚层鲡状岩夹中豹皮灰岩组成,面呈青灰色,所以称青石。在禅境景观中,青石所固有的纹理可以让观赏者产生无限的联想,在宗教意义上浮想联翩。青砖——是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的主要材料,至今也被大家广泛应用,所以它也起到了一定的传承历史的作用。青砖色泽淡雅、形色规整,给人以素雅、沉稳、古朴、宁静的美感。在现代设计中,我们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与处理手法,让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艺术神韵。运用到禅境设计中是再好不过的了。青瓦——也是我国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主要材料,特别平民化和普遍化。它也能用现代的手法组合出更多的形式来,其弧形的形体组合更容易在几何形为主的现代设计构成中形成一些独特、另类的设计情趣来。4.4.3花岗岩、文化石、细沙及其他(1)花岗岩——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分布广泛品种繁多,在颜色变化上也是极其丰富的,纹样多变。我国现阶段的建筑装饰及室外装饰工程中经常用到,如芝麻白、中国黑、樱花红、英国棕、蓝钻等。许多经常经受风吹雨打或需要长期保存的地方或物品都是由花岗岩制成的。像是台北“中正纪念堂”的牌子和北京天安门前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及著名的埃及金字塔都是花岗岩做的,也从一方面证明了花岗岩过了千年仍历久不衰的特性。(2)文化石——本身并不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但它表面肌理自然质朴,具有自然的形态。文化石是人们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心态的自然体现,这种心态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文化石分为人造和天然两种,人造文化石是采用硅钙、石膏等材料精制而成,并模仿天然文化石的纹理,具有色彩丰富、便于安装的特点;天然文化石来自自然界的石材矿床,是其中板岩、砂岩、石英石经过加工而成的一种装饰材料。文化石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它的色泽、纹路都保持了自然界最原始的风貌,再加上适当的颜色搭配,石材的内涵和艺术性便跃然其上。结论好的地铁建设除了要安全、快捷、高效之外,还离不开好的设计。在地铁建设中能“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文化、不同风格进行设计,才是中国地铁设计走上国际的出路。特色文化性的设计,需要要围绕整个设计理念,达到更加准确的传达文化、定位和发展方向的效果。参考到大连地铁的设计,运用禅意的特色文化。让我们体会得到当下的生活已在不经意之间被我们复杂化了,多余而繁盛的设计常常会掩盖生活本身的使用需要。凸显出人的精神空无。所以,对于真正理解生活本质的现代人来说,更倡导内心与外物合一的简素美学主张。人们对空间设计的追求已不再单单是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追求。采用直取禅境设计的本质,表达出空灵之美,给人以遐想,使人从表面的艺术形态和繁杂的现在生活中超脱出来,品味富有东方色彩的幽玄之美,从而远离都市的喧嚣,在乘坐地铁时,让生活回归质朴、舒适和宁静。总而言之,我们在设计不同事物的同时,要去探索构成事物的各个要素,探索其中的奥秘,才能做好整个设计。
参考文献[1]童林旭.地下建筑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2-36[2]米什金著,姜世明译.下一轮伟大的全球化【M】.中信出版社,2007[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533[4〕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533[5]吴良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总序(一)—论中国建筑文化的研究与创造【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6]皮特斯.作为杂合的全球化【M】.见:梁展选编,全球化话语.上海三联书店,2000[7]杨子葆.世界经典城铁建筑【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8〕诸智勇.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9]俞孔坚,石颖,郭选昌.设计源于解读地域、历史和生活【J】.建筑学报,2003[10]高大伟,秦雷.颐和园的保护内容、在中关村科学城规划中的作用及其总体规划目标建议【J】.中国原林,2006[11]杨冰.地铁建筑室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2]马达利.以人为本的设计:波捷特公司的设计作品【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13]刘晓宏.创新设计方法及运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4]朱大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绿色生态建筑对策【J】,地下空间,6/2003,[15]曾坚、杨威.多元拓展与互融共生一广义性与建筑的创作新手法探析【J】,建筑学报2003年第6期[16]刘树老.室内设计系统的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5[17]郭谦.室内装饰材料与施工【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18]崔唯.城市环境色彩规划与设计【M】.中国建筑_仁业出版社.2006[19]覃力、严建伟、王兴田.国外交通建筑【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0]程军民.浅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发展【J】《甘肃科技》[21]翁剑青.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取向【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2]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23]王峰.环境视觉设计【M】.中国建工出版社.2005[24]王文卿.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5]陈永昌.现代城市地铁空间艺术【J】.室内设计,1/2005[26]姜竹青.巴黎的地铁环境艺术【J】.美术设计,2/1997[27]漩束显.关于地铁整合建设之探讨【J】.地下空间.3/1999[28]陈易.欧美地铁车站内部环境设计【J】.时代建筑.4/2000[29]于美成.21世纪钟声敲响之际—新时期壁画创作的回顾与思考【J】.美术研究.2/2001附录A附录内容名称地铁站室内空间环境调查问卷本问卷属于教育部课题“地铁站空间样态与城市文化发展研究”的一部分,您可以通过填写该问卷表达您对地铁站室内空间的看法和建议。本问卷为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供暖服务续约协议
- 2024年度建筑材料研发与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城市废弃物处理设施租赁合同
- 2024创意拓展训练服务合同
- 2024年廉洁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度安徽省某县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合同
- 2024年度企业级云存储服务合同
- 2024大型活动场地土方平整合同
- 2024年度果皮箱批量采购合同
- 2024年度国际教育培训项目合作合同
- GB/T 27021.1-2017合格评定管理体系审核认证机构要求第1部分:要求
- GB/T 22796-2021床上用品
- 中国联通LAN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 中间表模式接口相关-住院与his-adt方案
- 临床PCR检验的室内质控方法课件
-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优质课课件
- 作文讲评-“忘不了……”课件
- 深基坑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日宪法知识科普宣教PPT教学课件
- 血液透析营养管理课件
- 神经内科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