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史志》2005年第一期(创刊号)_第1页
《平湖史志》2005年第一期(创刊号)_第2页
《平湖史志》2005年第一期(创刊号)_第3页
《平湖史志》2005年第一期(创刊号)_第4页
《平湖史志》2005年第一期(创刊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湖史志》2005年第一期(创刊号)一、开卷有言二、特载市委副书记王鸣霞在全市第二轮修志暨《平湖年鉴(2004卷)》发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三、党史专题平湖的土地制度改革--—--—-—--——--——--—-—---—-—-市国土资源局()平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情况—-—-———-—--—--市粮食局()平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市卫生局()平湖的计划生育工作(1949—1978)--—--——-市计划生育局()四、平湖人物上海工人运动的先驱--张佐臣——-———-—----—----——---谭抗美()陆维钊与其书画艺术-—————-—-——--————--——-—-—--------—-—-章祖安()五、史海钩沉陈云同志到平湖视察前后----——---———--——-—--—--—-丁惠才()“金平湖”由来-—-———------—----———--—--—-—-——-——-—----蒋苍苍()历史古镇——乍浦--——--—-—---——-——----—-—-———-——-—--——蒋荫威()六、志鉴探索现代志书体系构想--—----—-—--—-—--—----—---—-—----——-王林()年鉴的基本理论及条目撰写—--—--——————-———————-—-—---郭杰光()七、史志动态利用优势抓教育,树立党员新形象—--—————-—-()平湖年鉴、市志编纂业务培训班相继举行-—---——--—()新埭镇镇志编纂工作做到“三个早”--———--—---——---陆爱斌()简讯五则八、编者语开卷有言翻开《平湖史志》,想必你对平湖历史感兴趣。知道昨天,才会懂得今天。近年,平湖人对东湖变化感慨万千。说这一泓清波追溯1800年前,可是个南北12里、东西6里的浩淼湖泊.也正是它吞噬了古海盐县治,至使其日后三徙到今武原.历史又经千年翻动后,此地“土脉坟起,陷者渐平,故名平湖"。这东湖西连京杭大运河,北通太湖接黄浦,是平湖生命之河流.早在6000多年前,平湖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自575年前(明宣德五年)平湖才从古海盐划出而建县,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里,虽是和风细雨江南,但不乏柔肠侠骨汉子。南渡王孙赵孟坚,“当年介弟犹坚拒,座上那堪受浊污”;面坊师傅王四,挺身护城挡清兵,为民捐身躯;“五四”青年张庭济,出列爱国学生四代表,勇往美国公使馆评理;革命战争年代里,平湖英烈更是铁骨铮铮、可歌可泣。这里,东邻上海,南濒杭州湾,历史上曾多次遭遇外敌入侵。几百年来,平湖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抗战。明代抗倭“沈庄大捷”,近代抗英乍浦之战,68年前白沙湾抗日反登陆战,充分展现了我民御侮卫国的民族正气.这里,民风淳朴,人文毓秀.东湖鹦鹉洲上报本塔,前年修葺塔身时于塔刹内发现巨幅经卷,据考证为明代郑和遗物;214年前,《红楼梦》最早从乍浦走向世界;公元2004年,平湖籍文化名人李叔同纪念馆在这里建成,其孙女亲临剪彩,纪念馆造型犹似一朵出水芙蓉,亭亭玉立于东湖中。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更有勤劳而善于创新的平湖人民,昔日以鱼米之乡赢得“金平湖",今天更以打造现代光机电产业基地为品牌立足长三角。这几年,随着平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其市区面积也扩大了,今天的东湖已被城市揽进了怀里。你若登临“九峰一览楼”,定然令你心旷神怡.极目南天,九峰遥拱青烟点。那九峰山下乍浦海边,昔日孙中山先生设想的东方大港今天已成现实,明天更有杭州湾大桥一线穿南北.俯瞰东湖,三泖环流碧水长.今天的东湖,人们美称“小西湖”,平湖人正以“亲水城市”的理念,用心做着建设江南水乡文化名城的文章。待你下得楼来,可进“南村书堆”临窗一坐,在这里品茗、观景、说史,正可谓惬意之事,不妨作为一桩休闲新时尚来推广?当然,每逢说到历史沉重处,庄严之感定会油然而生.但说史的前提先必读史,要了解平湖的历史,请读《平湖史志》。市委副书记王鸣霞在全市第二轮修志暨《平湖年鉴(2004卷)》发行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纲)(2004年12月29日)同志们:《平湖年鉴(2004卷)》今天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我市出版发行的第8卷地方综合年鉴。2004卷《平湖年鉴》与以往发行的7卷年鉴相比,结构更合理,文字更精炼,篇幅更得当,印制更精美。这是广大编撰人员和关心支持年鉴出版的单位及个人辛勤耕耘、共同努力的结果。《平湖年鉴》创刊于1997年。7年多来,《平湖年鉴》忠实地记录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进程和人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奋斗历程,并为各级各部门科学决策和开展工作提供了最基本、最翔实的综合资料,也为海内外认识平湖、了解平湖、研究平湖提供了载体和窗口,为推动我市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多年来辛勤耕耘在年鉴编撰战线上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平湖年鉴》编辑、出版和发行工作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今天我们召开这个会议,除了2004卷《平湖年鉴》的出版发行,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进一步推动第二轮市志修编工作.我们在今年5月份召开过一次全市史志工作会议,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平湖市志(1990—2005)篇目(草案)》已经完成,刚才蒋苍苍同志作了简要介绍,“两办”将在最近予以印发,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下面,我就《平湖年鉴》的编辑、出版发行和第二轮市志修编工作讲四点意见。首先,要认识好。就是要充分认识《平湖市志》及《平湖年鉴》编辑和出版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古人说:“乱世筑墙,盛世修志”。史志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存史、教化、资治"。从“存史”的功能来说,这次我们修编的《平湖市志》续志,主要是记载1990年至2005年这16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正是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的重要时期。《平湖年鉴》则是每年一卷,记录每一年的重大事项和历史进程,这是基础.因此,用志书形式真实记录时代风云,是我们的光荣责任。从“教化"的功能来说,市志、年鉴所记录的内容,是一种具有重要史料意义的信息载体,可以教育今人、启迪后人,所谓“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资治"的功能来说,编辑出版市志、年鉴是一项尊重历史、服务现实、惠及明天的重要工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为执行者提供经验。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史志的这些基本功能还在不断得到拓展和延伸,在宣传平湖、招商引资等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要利用好.既然市志和年鉴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们就要利用好、发挥好。市志、年鉴作为史书无疑具有较好的收藏价值.但收藏是为了利用,如果将它束之高阁,任其尘封,那么我们的付出就徒劳无益了。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充分发挥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市志、年鉴都是工具书,是经验汇总,对各行各业,特别是对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同志来讲,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助于大家了解上级精神,借鉴先进经验,指导现实工作。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它们所具有的功能和作用,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第三,要推介好。今天,我们各镇、街道的分管领导、办公室主任和市级机关各部门的负责同志都来了,新闻单位也来了,回去以后我们要把年鉴、市志宣传好、推介好,特别是已经出版的《平湖年鉴(2004卷)》更要宣传好、推介好.新闻单位,除了报道出版的消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向读者介绍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它对于我们的工作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也可以采访报道各界人士对此书的评价,请他们发表意见。第四,要编撰好。《平湖年鉴》(2004卷)顺利出版,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任务将更为艰巨和繁重,按照工作计划,除了要继续编好《平湖年鉴》(2005卷)外,还要做好续志修编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十分光荣而严肃的工作,要讲究质量,一丝不苟,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实践证明,编史修志工作开展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对编史修志工作的领导,工作要有布置、有落实。要确定政治理论水平较高、文字水平较好、责任心较强的同志担任编撰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主要领导了解全局、掌握全局,要亲自过问、提出意见。具体工作的同志一定要尽职尽责.要把市志和年鉴的编撰过程变成学习理论的过程,变成总结经验的过程,变成展示成果、提高水平的过程.同时要注重全面性、真实性、特色性,凡重要的信息资料都应尽收,不要遗漏,尽量提高史志的编撰质量.史志办要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史志办作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所在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充分发挥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创造性开展工作。同志们,希望下一步的编史修志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平湖市志》续志和《平湖年鉴(2005卷)》编写得更好,使之成为众多志书中的精品之作。编者按:本栏目将陆续刊出建国后平湖市地方党史资料专题文稿。这些文稿是由市有关部门组织专人征集编纂的.由于整个征编工作时间仓促,又加征编人员思想理论准备不足,所以无论在内容上、评析上、布局上、文字上都会有一定的瑕疵,敬请读者、特别是专题史实的亲历者提出补充、修改意见,以使专题资料更准确、更丰富、更具可读性,以提高即将汇编出版的《平湖市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集》的质量.平湖的土地制度改革平湖市国土资源局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在封建制度下,通过土地买卖、掠夺和兼并,绝大部分土地集中在地主特别是官僚大地主手中。土地改革前,平湖县人均土地2.35亩。其中,占总人口3.45%的地主占地却多达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4.19%,人均占有43.24亩(邢成志、陆企书、葛辅成、刘馨德、莫颂陶5户大地主共占地31088.97亩,户均6217.7亩);富农(包括大佃农)人口占2.96%,占有土地为总面积的5.06%,人均4。02亩;中农人口占38.46%,土地占总面积的22.75%,人均1.39亩;贫、雇农人口占50.93%,土地仅占总面积的16。81%,人均0。77亩。封建的土地制度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是造成农村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因此,开展土地制度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敲响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丧钟.一、平湖的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6月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新解放区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于是,一场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新解放区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平湖县的土地改革,是在1949年5月平湖解放以后,由中共平湖县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平湖部队在发动群众,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和地方武装,开展剿匪反霸、减租减息、镇压反革命破坏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从1950年10月建立县土地改革委员会开始到次年的秋天进行总结复查结束,整个土改运动大体经历三个阶段。(一)准备工作阶段1949年9月召开的中共浙江省委第一次代表会议上,提出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土地改革的准备工作.1950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土改准备工作的计划》。同月,中共嘉兴地区第二次党代会根据省委的计划,决定在秋收前做好土改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省、地委的部署下,平湖的土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建立县土改委员会。根据土地改革法及省政府指示精神,1950年10月中旬,中共平湖县委成立了县土改委员会,县委书记戴奎兼任主任。负责制订土改实施计划,指导和处理有关土改各项事宜.为了保证土改计划的正确实施,挑选了一批经过培训,在思想上拥护土改、政治上纯洁、工作上积极负责的乡村干部,同时抽调县政府各部门干部(脱离原有工作岗位)组建土改工作队。调查研究.根据省委关于《为准备土改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指示》,平湖县委成立了政策研究室,各项与土改相关内容的调查次第展开。县委书记戴奎带领华东革命大学学生31人、浙江干部学校学生10人及机关干部3人,深入黄山区调查研究。在亭子桥、林家埭、虎啸桥3个基点上访贫问苦,就农村的土地关系和地主剥削等农村政治经济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调查,写出了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平湖县胜利乡永佃权的调查,还被编入了华东军政委员会编的《浙江省农村调查》。建立农民协会。《土改法》规定:省、县、区、乡各级农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农民协会委员会,为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1950年初平湖县在上一年10月建立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式建立县、区、乡、村各级农民协会委员会。在建农民协会过程中,十分强调队伍的阶级成份,十分强调领导班子的纯洁性,严防地主富农及其代理人混入农会、充当农会的领导成员,使领导权真正掌握在有觉悟的贫雇农手里。划乡建政,整顿组织。1950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发出《关于划乡建乡工作指示》,文件指出:为了给实行土地改革做好组织上的准备,为更好地领导生产建设,各级政权范围必须划小。县委根据省委的指示,由点到面,做好划乡建政工作,将全县原有的4个区、19个乡镇划分为43个乡(镇)、1个直属镇。在划乡建政中,召开乡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乡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正副乡长.代表和乡人民政府委员中,雇农贫农占三分之二,中农占三分之一.同时划好行政村,整顿健全村级组织,清洗混入村组织的阶级异己分子,调整不称职的村干部。整理土地。根据省人民政府1950年6月发布的《整理土地暂行办法》,平湖县委依据原有的田粮赋册、图照材料,组织力量进行核对和丈量,归户造册.查清了大量隐瞒的土地,为土地改革和贯彻农业税合理负担,提供正确的土地数据。同时,要求居住在外乡外县的本县地主,祠堂、庙宇、寺院、教堂、义庄、学校所有土地的管理人和其他一切公地管理人,在农村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小量土地出租者限期到各自乡政府报到登记,如实申报土地人口的真实情况.培训干部。根据省委关于凡参加土改的干部和工作队员,均须接受培训的指示,平湖县委组织了两期乡村干部培训.在培训班上,学习省委6月9日发出的《关于执行华东局整党指示与土地改革方案》,整顿思想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不良作风;学习土改文件,明白土改的目的、意义,土改政策和方法步骤.还认真组织学习华东军政委员会在1950年7月颁布的《关于干部在进行土地改革工作时的八项纪律》,其内容有不得违反土地改革法令、不得包庇地主、不得贪污果实接受贿赂、不得使用各种肉刑和变相肉刑、不得阳奉阴违、不得虚报情况等,要求干部严格执行。全县共培训乡村干部283人。通过培训提高了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政策水平,为完成土改任务奠定了基础。建立县人民法庭及其分庭。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1950年7月20日公布的人民法庭组织通则,为保障土地改革政策的正确实施,运用司法程序,惩治危害人民与国家利益,阴谋暴乱破坏社会治安的恶霸、土匪、特务、反革命分子,及违抗土地改革法令的罪犯,以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确保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于11月6日成立了平湖县人民法庭。庭长由县委书记戴奎兼任,张守邦任审判长,公安局副局长张启先任副审判长;下设5个区分庭,由区委书记或区长兼任庭长,具体办理在土地改革中划分阶级成份的争执与其它有关土地改革的案件。典型试验。根据省委的部署,1950年10月,平湖县委为取得土地改革经验,确定城郊区为试验区,胜利乡为基点,曹兑、前进2个乡为辅点,组织3个土改工作队,分别奔赴上述3个乡,提前进行土地改革典型实验;同时,中共嘉兴地委土改队第三大队奔赴黄山区在全区开展土地改革工作。在干部配备上,则以经过整风的干部抽出一部集中使用,在各乡则将干部划为若干小组(根据行政村多少),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工作,由县委下去同志直接领导。在典型试验中,采取谨慎小心的方针,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达到孤立瓦解地主阶级的目的.如胜利乡有个地主企图收买积极分子朱老虎,结果被严辞拒绝.他对地主说,我不能因为你给我一石米,就不管大家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三港乡向恶霸地主邹玉其开展了面对面的说理斗争,参加群众包括外乡在内有6000多人.《浙江日报》在1951年1月,先后发表了《平湖县三港乡如何正确领导群众向恶霸地主邹玉其进行控诉说理》的报道和《从三港乡控诉说理大会中告诉了我们什么?》的社论.在将地主阶级的威风打下去后,开展了划分阶级成份和没收分配工作。试点工作在11月中旬相继结束,为全面展开土改摸索了路子,积累了实践经验。在作好各方面准备的基础上,1950年10月26日平湖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全面部署土改工作。县委书记戴奎在会上作了《为完成平湖土地改革任务而奋斗》的报告,县长方建烈作了《八个月来工作概况及今后半年的工作任务》的报告。会议指出,全县经过了减租、剿匪反霸、生产度荒、兴修水利、划乡建政,土匪基本肃清,社会秩序稳定,区乡人民政府和村行政委员会普遍建立,废除了旧的保甲制度,从县到区、乡、村,层层建立农民协会、青年团、妇女会等群众组织,这一切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政策上为土地改革创造了条件,作好了准备。会后一场有步骤有秩序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平湖大地上全面展开了。(二)全面展开阶段在全面展开土地改革中,县委采取各项措施切实加强对土改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分区负责:由齐克非率领原城郊区3个土改队和从黄山区抽调来的19人到新埭区,并兼任新埭区分委书记;由王仁轩率领原黄山区的地委5个土改队110人到新仓区,并兼任新仓区分委书记;由张守邦负责城郊区土改工作,并兼任城郊区分委书记。力量由原城郊区3个土改队留下的部分工作人员和抽调来的50个积极分子组成.县里下去的土改工作队与新埭、新仓、城郊各区原有土改干部及指定抽调的积极分子共组成13个土改工作队,深入全县乡村开展土改工作(土改全面展开以后工作队曾有相应调整和增加).放手发动群众,树立贫雇农优势。县委接受土改试点时发动群众不够的教训,认真贯彻华东局提出的“有领导地放手发动群众,全面大胆开展运动”的方针。土地改革是一场激烈的阶级斗争,地主阶级是不可能不战而胜的,他们不会甘心放弃对农民的剥削,他们肯定会采取各种手段,违抗与破坏土地改革运动.据平湖县委1951年11月17日的《土改总结及今后工作报告》分析排队,在土改运动中,地主阶级或明或暗,直接或间接对抗破坏土改的花样有12种之多:1、不交田契。有的带着田契由农村逃到城市,有的谎称田契已遗失.2、不承认地主。有的把自己降为小土地出租者,有的降为富农,企图逃避没收。3、收买干部。利用金钱美女、请客、贿赂等手段,腐蚀干部。4、威胁干部,造谣恐吓。说什么美国兵就来了、蒋介石就来了,你们不要分田,分了田将来也靠不住,今天你贫雇农当道,将来天下还是国民党的。城郊区胜利乡有个妇女积极分子分到了恶霸地主的一只牛、两间房子,在土改工作队离开后,恶霸地主就威胁她说,“蒋介石要来了、美国兵要来了,共产党在朝鲜打得不好,土改分了田和牛是靠不住的”,这位积极分子就把牛退还给恶霸地主,把分到的两间好房子又调了两间草棚。5、分散转移财产。将多余粮食运往他处,公开对抗没收多余粮食的政策。如新埭镇就有徐姓地主,将土地、房屋低价出卖。6、挑拨贫雇农与中农之间的关系,破坏村干部团结,制造宗派斗争。7、逃避风头,在群众运动的高潮中,他们即偷偷避开,待稍微平缓后再回来。8、转移斗争目标,将自己土地分散在数家农户名下,企图既减小斗争目标又保住其土地。9、假开明,假进步,假低头,明服暗不服,口服心不服。10、布置狗腿子篡夺村政权。11、企图组织暴动,串联布置请愿,扰乱革命秩序.12、利用宗教迷信团体进行破坏活动。在新埭区的泖口乡、丁桥乡、南厍乡、石桥乡、溪漾乡五个乡均发现一贯道的破坏活动。他们造谣惑众,制造恐怖。说什么“分田者有罪”、“天刮黑风人死一半,参加一贯道者免死”、“参加农会者国民党来要杀头,参加一贯道即不杀”等等。运动中,各工作队通过访贫问苦,培养积极分子,与地主阶级开展面对面的控诉说理斗争。控诉斗争地主大会,一般以乡为单位召开。全县土改中共召开斗争地主大会156次,斗争地主132人,参加控诉斗争地主大会的农民有109543人,全县平均每户有2人次参加了斗争大会,上台控诉地主罪行的有2113人。通过控诉斗争,农民群众扬眉吐气,阶级觉悟普遍得到了提高。例如胜利乡有个姓潘的中农说:“过去地主收租米,过了霜降租米没交每亩要加二升;过了冬至不交,地主又要加租;过了年没有交,地主就派警察来捉人吃官司,不但吃官司,还要拿什么出差费.共产党来了,租米不交了,还没收地主的田,分给我们.我们拥护土改、拥护共产党。"姓居的一个贫农到处宣传说:“共产党来了帮助我们农民分田,谁要破坏土改我们就向他开火。”还有的妇女代表说,现在共产党来了,女客(妇女)也能参加会议,也能同男客(男人)一样分田,我们拥护土改.同时在动员教育中结合整理村组织,扩大农会会员,培养了大批贫雇农积极分子作为土改骨干.在充分发动群众,土地改革掀起高潮以后,历史上有点劣迹的人也纷纷起来检举揭发地主、恶霸和反革命分子的罪行以将功赎罪。如,平湖有名的大恶霸干凯军企图取道上海逃往香港,就是经知情者检举后在上海车站逮捕归案的。整顿健全基层组织。首先整顿好农民协会。采取以教育为主的方针,通过发动群众整顿组织,清除不良分子、不坚定分子,纯洁了组织。同时注意在运动中发现、培养、提拔积极分子。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做好保卫工作。县委认真贯彻省政府1950年8月26日发布的《惩治不法地主条例》,及时揭露和打击匪特、反革命分子和恶霸地主破坏捣乱的阴谋活动。10月10日党中央《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下达以后,县委总结检查了前一阶段镇压反革命宽大无边的偏向,将土改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相结合,全面贯彻“首恶者必办,胁从者不问,立功者受奖”的政策,发动群众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对那些有破坏活动的不法地主,违法犯罪的乡、保长,恶霸、土匪、反革命分子,根据其罪行大小,由人民法庭依法审判。全县经人民法庭依法审判的不法地主14人,其中判处死刑的1人;依法审判违法犯罪的乡保长、恶霸、土匪、反革命分子23人,其中判处死刑的17人,如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匪首谢友胜、恶霸干凯军、汉奸周鹏飞等等.镇压了这批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南霸天”、“北霸天”,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反动统治势力,树立起了贫雇中农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使农村地主失去了他们原来的靠山,他们再也不敢在农民面前耍威风,只得低头认罪,服从改造,保证了土地改革和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坚持执行土改总路线、加强农民协会建设。县委在领导土改运动中十分重视贯彻执行党中央确定的“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对于贫雇农在提高他们阶级觉悟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充实基层组织的领导班子,使得农民协会的领导核心中有觉悟、懂政策的贫雇农积极分子占优势。对于中农,首先使他们明白土改的目的意义,站到贫雇农一边,拥护土改政策。在基层组织的领导成员中,规定有三分之一的中农积极分子充当,使中农同贫雇农一样分享土改果实。对于富农,贯彻保存富农经济,保护富农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和其他一切财产的政策.在划阶级、定成份时,严格掌握劳动与不劳动的界线,在政治上中立富农,孤立地主阶级。对地主根据不同表现,区别对待.对于恶霸地主、有破坏行为的不法地主,由人民法庭依法予以审判;对于没有破坏罪行而有民愤的地主,由群众揭发斗争,控诉其剥削罪行;对于一般地主,在其承认是地主成份,愿意服从土改法令后,不再进行政治上的清算和斗争;对于在土改中能执行法令,并现身说法说服一般地主不抗拒土改的地主,划成份时划为开明士绅,取得人民权利。当时有的干部、群众对安排开明绅士徐清扬担任县土改委委员不理解、有意见,县委认真做好了政策教育工作。土改运动结合农业生产进行.土改开始时,宣传土改的基本目的就是要消灭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宣传保存富农经济政策,使富农及富裕中农都能安心生产;土改进行中,实行当季作物谁种谁收的原则,以利于当前生产;土地的分配,力争在春耕大忙前结束,以利于当年生产;土改结束后,宣传贯彻华东军政委员会颁布的发展农业生产十大政策,在农村形成生产发家,劳动致富光荣的风气,组织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所有这些措施既保证了土地改革的顺利开展,又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从全县开展土改运动的情况看,每一个乡的土地改革都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土改工作队到乡后,首先召开乡村干部及农民积极分子会议,总结过去该乡的工作成绩和存在的一些缺点,表扬了在领导农民群众进行剿匪反霸和秋征、春耕生产中的好人好事,并检查了过去工作中存在的“强迫命令”,“村干自私”等问题。然后,进行关于土改的宣传教育,学习土改法等有关文件,阐明为什么要进行土改?摆出过去农民起早摸黑做牛做马还那么穷,而地主不劳动反而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的事实,来揭露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罪恶本质,说明土地改革的正义性,启发村干部及农民积极分子的阶级觉悟,树立开展土地改革的决心和信心。然后,制定土改工作计划,宣布土改开始。土改工作队人员下去后同当地乡农会干部一并组成农会,以乡农会面目与农民打交道,召开村农民大会,广泛宣传土改的目的意义,土改的总路线,土改的政策法令等。并深入农户家庭访贫问苦。每到一地,表明态度,说明来意,宣传政策,以消除群众顾虑(如贫雇农怕地主不让分,怕改不好,中农怕分出田、怕平均,富农怕保护富农政策靠不住等)。启发贫雇农的阶级觉悟,并且通过他们扎根串联,发展壮大贫雇农的积极分子队伍。组织苦主控诉地主的罪行,使大多数农民明白贫困的原因。打破了部分贫雇农存在的“穷是命里决定"的宿命论观点。并解除了中农的顾虑,也使干部受到教育。从而为贫雇中农从不敢要田怕分田到积极起来要田分田,营造了农村土地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但在群众发动起来以后,又出现了一些极“左”行为,一些地方发生对地主体罚的情况,一些地方在发动群众与地主进行面对面斗争时,出现“逢斗必打"的场面,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打死地主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县委一经发现,及时检查,坚决纠正。保证了群众运动有序健康进行。在宣传动员过程中,组织专门力量,通过区乡干部及农民积极分子召开小型调查会及个别谈话的办法,了解情况,搜集整理土地清册,核实各户人口、土地,进行登记造册,为下一阶段工作作准备.2、划分阶级成份一般通过召开农会、贫雇中农会及积极分子会、妇女会、青年团员小组会,学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划分农村阶级成份的决定》,明确划阶级的目的、意义和政策等,弄清劳动和不劳动的界限,以及地主和富农的界限,地主和小土地出租者的界限等。在划阶级过程中,主要是分清敌我,划清阶级界限。先划地主,再划富农及其他阶级。在评定地主、富农以及其他未参加农民协会的人员时,本人也到会参加评定,并允许其申辩。在评定地主、富农后,通过农代会会议,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民主评定农民内部的阶级成份.农民内部的阶级划分,以村为单位进行。首先划分村干积极分子的成份,一般是村干各选择几个典型户,根据成份规定标准,首先划好,然后在农代会上划,让大家看着学,学会以后,再分别到各小组去划,采取自报公议,小组通过为定案。这样做既可以发挥群众力量,又不致有其他贻误。在划中农以下成份时,要求不要斤斤计较,多少有点出入也没有关系,这是自己内部的问题。在划阶级中,坚持实事求是态度,严格区别敌我界限。划定后,张榜公布,有不同意见的,可在公布后15天内,向人民法庭提出申诉,由人民法庭依法判决执行。3、没收、征收、分配依据土地改革法的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和多余的房屋、粮食,命令地主交出所有的田契、借据、租簿等。征收富农的带有封建剥削的出租土地,保护其自耕和雇工耕种的土地及其它一切财产。征收祠堂、庙宇、学校、团体以及工商业者在农村中的土地.通过召开农代会,宣传没收、征收范围,宣布没收纪律。提出六要四不要:要土地、要耕畜、要农具、要多余粮食、要房屋家具、要契约,不要浮财、不要扫地出门、不要乱打乱捕乱罚乱杀、不要动地主工商业。阐明为什么要没收田底权(平湖地主占有田底、农民占有田面).对田底田面的处理采取先折后分的办法,在折合田底田面时,均以1937年抗战前价格为准,抗战前以三折一(三亩田地主田底占二亩,农民田面占一亩),抗战后则以当时买卖价格为准,加以折合。在农代会上,产生乡村没收保管委员会,下设没收组、登记组。没收和征收的计算方法是,算出全村使用土地总数、人口总数(包括非农业人口在内)及每人平均土地数;算出全乡的土地总数、人口总数及平均数,再确定村与村的调整数,以及留公田数;全村土地加上外村调来土地(或减去调出土地)再减去留下的公田,得出本村土改田亩数,除以本村人口数,就是本村的可分土地平均数;统计全村土地的分配数,包括各阶层抽动的田及地主的自田和田底权和富农可以征收的田,再加上公田、学田、留田等。制定没收、征收方案,然后公布,交群众讨论,修正后再讨论,一般三榜定案。在分配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对原耕农民以适当照顾,即“原耕农民租入的土地有田面权者,在抽动时应给原耕者保留相当于当地田面权价格的土地”。如何将没收征收的土地、财产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农民,提出了六个口号:农民团结互让、干部大公无私、分配公平合理、结果群众满意、目的有利生产、方法民主协商.在分田时,好的、坏的、远的、近的要调剂好,多一点也不抽、少一点也不补,防止绝对平均主义。强调“天下农民是一家”、“劳动光荣”等。在分配土地时,先分中农是为了照顾原耕农,一般的是先分无地少地农民;方法,以行政村为单位进行分田,同时进行了村与村之间的一些调剂,如,胜利乡对原耕农按全乡人口平均二亩二分留田,分田户按照平均每人二亩分田,单身和无劳力、鳏、寡、孤、独有的按照三亩或者四亩留田分田.在分配中,依靠群众和积极分子,领导群众进行自报公议、民主协商、乡农会通过,张榜公布.最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取得大多数群众同意,张榜定案,并号召得田户,以插红旗为标记,公告周知。4、庆功总结在各乡各村土地分配完毕后,以村为单位召开群众大会,焚烧田契,庆祝土改胜利。最后乡召开农民代表庆祝土改胜利大会。总结土改工作,号召大家加强团结,防止地主、匪特、坏分子破坏,巩固土改成果;注意把广大群众通过土地改革激发起来的积极性引导到生产建设上来,搞好秋收冬种,顺利完成秋征任务。(三)总结复查阶段在全省土地分配基本完成时,省委、省政府对检查土改工作作了专门部署。省委还根据华东局指示制订了检查结束土改的五条标准:⑴农民发动起来了,敢于控诉地主阶级罪恶,敢于向地主阶级进行斗争,敢于分配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并有勇气保卫自己翻身的利益;⑵地主封建势力已被打倒,该杀者杀了,该斗争者斗争了,该管制者已管制起来了,一般地主低头守法,不敢反抗;⑶农民绝大多数组织起来了,基层组织合乎标准,领导成份中贫雇农占三分之二,中农及其他劳动人民占三分之一,树立了以贫雇农为核心的领导,主要领导骨干立场坚定,斗争坚决;⑷使农民敢于解除地主阶级的武装,并武装了自己,民兵已经组织起来,并能担负起保卫农村革命秩序的任务;(5)农民生产情绪显著提高.省人民政府还专门下达了《关于颁发土地房屋所有证的指示》,强调指出颁发土地证,是完成土地改革的一个重大步骤.嘉兴地委部署了检查结束土改的工作,指出检查土改,发放土地所有证,是整个土改的一个重要阶段,不能把仅仅完成土地分配就认为是土改结束,可以松口气了。要对照土改的目的要求,进一步充分发动群众,彻底摧毁封建统治势力,消灭“夹生饭",在此基础上,端正政策,健全农村基层组织,巩固土改成果,动员群众发展生产。平湖县委,根据华东局和省委提出的检查土改的标准及嘉兴地委的指示精神,在1951年4月20日召开了3天土改检查组和各区农会干部会议,对开展土改运动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分析,并作出了《关于深入检查土改进一步发动群众工作的指示》。县委经过认真分析排队,将全县43个乡(镇)分为三种地区:土改比较彻底,领导成份纯洁,发动群众比较充分,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已进行了镇压,农村封建势力已摧毁,土改中遗留的问题较少的为第一种,全县有15个乡,占全县乡镇的36%;虽然封建恶霸地主在经济上已被打倒,但群众发动不够充分,反革命分子还未彻底进行镇压,部份村组织不纯的为第二种,全县有17个乡,占全县乡镇的40%;群众尚未发动起来,反革命分子未得到镇压,村组织成份不纯,形成“夹生饭”的为第三种,全县有10个乡,占全县乡镇的24%。县委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巩固扩大土改胜利成果。对一、二类型的乡,县委抽调一批在土改中立场稳定工作积极的村干部及积极分子组成土改检查组,采取自上而下深入检查与自下而上检查相结合,以发动群众自下而上检查为主的方法进行.首先,教育乡村干部对照结束土改的五条标准,自觉检查土改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召开各种群众组织的会议,检查有没有未惩办的恶霸、不法地主,地主有无反攻复辟行为;有无漏划、错划阶级成份而未纠正的;没收、征收和分配中有没有问题;干部有无包庇地主,多分斗争果实等。根据群众检查出来的问题,实事求是地加以纠正和解决.对乡、保长错划为地主者,要去掉“地主"帽子,经济上不作偿还;对富农错划为地主者,一种是政治上有罪恶的,去掉“地主”帽子,其他不处理,另一种政治上没有罪恶的,去掉“地主”帽子,经济上按当地情况予以偿还;对中农错划为地主者,原物原件坚决退还.在土改中村干部贪污果实,原则上应全部追回,但实在拿不出者,弄清是非,向群众检讨适当处理。最后,整理和建立基层各种组织,对成份不纯的村干部坚决扫除出去,掀起生产建设高潮。对第三类型的乡、村,由县委派出工作组,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土改复查工作,达到彻底摧毁封建地主统治势力,树立农民的政治优势,完成土改的各项任务。县委土改检查组,在检查中发现有的乡、村农民群众翻身不彻底,贫雇农尚未能够当家作主,封建势力仍旧存在,混入基层组织的土匪、保长、其它不良分子控制了个别落后的村.黄山区林埭乡、周家圩乡,土改后村组织严重不纯,县委特地发出通报,以引起其他地方注意.有的地方在划分阶级成分上主观随意,以感想代替政策。大桥、牛桥、黄姑三个乡,以田亩多少为标准,平均每人2.5亩以下为贫农、2.5亩以上为中农、4亩以上为富农或是看人家好坏作为标准,对划地主不是看劳动不劳动,而是光看租米多少来定。建新乡马水村有一户金姓的中农家庭,男主人逝世,遗下妻子及3个女儿,缺乏劳力,无法耕种,只得将6亩土地出租,维持生计,群众在划阶级成份中将其划为中农,后被工作队队长任意提高为富农。有的乡村干部包庇地主、特务、土匪。渡船乡王家村民兵连长包庇谢姓匪特,将谢藏在自己家中18天,他还转移林家埭戴姓大地主应没收的家俱,将这些家俱匿藏在自己家里。王家村生产委员代地主收米,王家村沈姓的村代表,勾结、私通谢姓匪特之妻,为她代种田地,并把没收来的东西归还给谢家等。有的在没收及分配中存在偏差:南新村、新庙小集镇上把小土地出租者经营工商业的,不管小贩小商,一律没收,侵犯小土地出租者利益;有的只没收地主坏东西及旧房屋,没收时让地主自愿拿出来,拿什么就什么。在分配上,有的村没收土地不以乡为单位计算人口与土地的平均数,而以村为单位计算;有的不掌握分配原则,缺乏民主协商,团结互让,有的干部多占多分。针对以上几种情况,县委强调必须进一步地发动群众,达到树立农民群众优势,巩固已得的成果.在方法上,首先组织干部积极分子学习对照检查土改的五条标准,摆出存在问题,克服干部积极分子的自满麻痹思想.然后依靠他们向群众宣传贯彻,用通俗语言反复向群众宣传检查土改的五大标准,发动群众讨论“翻身彻底不彻底”“牢靠不牢靠”,检查土改中的具体问题.经过宣传发动,调查摸底,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组织整顿,对政治成份不纯、作风不正派的村干部或会员、民兵,进行调整.纠正漏划和错划的阶级成份。在没收分配上根据缺多多分,缺少少分,不缺不分的原则进行补课。最后,召开控诉斗争漏划的地主大会,订立爱国公约,开展生产运动.全县在秋收前,结合当前生产和抗美援朝运动,完成了土改结束复查工作.通过土改复查,全县共查出漏划地主71户、富农187户,重新没收、征收土地1194亩、房屋723间、粮食18.14吨、耕牛249头、农具和家具6328件;纠正错划地主242户、富农132户,退还土地102。2亩、房屋48间、耕牛23头、粮食17.37吨、农具和家具244件.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颁发土地房屋所有证的指示,平湖县人民政府首先在城郊区福臻乡开展颁发土地房屋所有证试验基点工作,从法律上确认农民的土地(房屋)所有权。然后在全县推行.在秋后,以乡为单位,召开庆祝土改胜利大会,总结土地改革的胜利的经验,表彰好人好事,贯彻华东军政委员会颁布的发展农业生产十大政策,宣传生产发家、劳动致富光荣,组织开展爱国增产竞赛运动。二、土地改革的成果平湖县的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10月开始谨慎小心典型试验到大胆前进全面展开,前后经过了四个月的时间至1951年2月20日止,全县4个区42个乡土改工作初步结束。后又通过复查和颁证工作,于秋收前圆满完成土改任务。经过土地改革,在政治上摧毁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树立起农民的政治优势,农民真正当家作主,成了农村的主人.农民的政治觉悟、组织程度提高,爱国热情高涨。在农村中,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送子送夫赴朝参战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全县有一万五千多名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有一千多名被光荣批准入伍。男女老少积极参加农会等各种群众组织,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1950年冬全县办起冬学108所,学员6404人.其他读报、唱歌、打篮球、演戏曲十分活跃,到处呈现一派翻身农民的欢乐景象。经过土地改革,消灭了几千年来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改中,全县共没收、征收土地287489亩、耕牛915头、农具9158件、粮食549.4吨、房屋3884间、家具16058件。雇农户均分得土地5。93亩、贫农6.19亩,雇农户均分得耕牛0.42头、贫农0.27头,雇农户均分得农具1。49件、贫农1.09件,雇农户均分得粮食1.22担、贫农0。56担,雇农户均分得房屋2.04间、贫农1。53间,雇农户均分得家具2.11件、贫农1.78件。土改后,各阶层占有土地的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贫农、雇农占有土地的比重从土改前的16.81%上升到49.63%,地主、富农从59.25%下降到6。31%.真正实现了中国农民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详见附表)。平湖农村各阶级土改前后土地占有情况变化表户数人口土改前土改后户数占总户数%人数占总人口数%亩数占总面积%人均亩数占总面积%人均合计53384100。00223879100.00525224100。002。35523418100.002。34地主12012.2564022.8627685352.7143.24105492。021。65半地主式富农2270.4213140.5977651.485。9123000。441。75富农10952.0563962.86254874。853.98198133。783。10大佃农410。082160.1010890.215.043910.071.81中农1870535.048611238.4611947322.751.3921706741。472.52贫农2661849。8710613447.418662116.490.8223992645。842.26雇农30055。6378813。5216890。320。21198193。792.51小土地出租者4990。9313950.6250890。973.6516630。321.19其它19933.7380293.589240.180。1162911.200。78公田2340.0455991.07经过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土改后的农民,经营自己的土地,积极性大为提高,他们兴修水利,增积土杂肥,增养家畜家禽,添置耕牛农船,并学习使用先进农业技术,当年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粮食及大豆亩产达到了135公斤,与1949年相比增长了23.70%,农业总产值达到了2488万元,与1949年相比增长了21。78%。在生产实践中,为克服一些农户缺劳力、缺耕畜、缺大型农具的困难,一些地方开展了盘工互助的活动.1951年春,新仓乡秦沙村杨宝根等9户农民组织了全县第一个互助组,他们依靠互助的力量,克服困难,获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全组103.35亩水稻,亩产达到271.5公斤,比上年增产3.2成。经过土地改革培养了大批干部和积极分子。全县各级党组织从经过土地改革锻炼的干部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选拔了一批优秀分子担任乡村基层干部。这些经过土改锻炼的干部和积极分子,成为农村各级组织的骨干。其中担任乡政府委员725人、乡农会和妇代会委员1017人、村长和村农会主任1591人。成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农村干部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平湖的土地改革运动之所以能顺利进展胜利完成,首先是因为土地改革本身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完全正义的事业。正必压邪,这是历史的必然。第二是党中央针对新区土改所制订的“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适合新解放区的实际情况,而平湖县委又能注意结合平湖原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处理田底田面权等带有平湖地方特色的问题.正确的路线政策一结合实际就一定能显现其巨大的威力。第三是正确地估量社会各阶级、阶层对土改的态度,贯彻正确的阶级路线,形成以贫雇农为核心阶级队伍,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广大农民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团结大多数,打击一小撮。第四是在工作步骤方法上,做到先调查研究,制订计划,再抓好试点,摸索经验,全面展开后又不断掌握进展情况,及时指导。对运动中出现的右的或“左"的苗头性偏向,及时予以拨正。战术上注意细微末节,保证了战略目标的迅速实现.(执笔:顾阿三)平湖市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情况平湖市粮食局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从1953年12月份起在平湖实行,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决定从本年起,粮食取消统购,改为合同定购,从而结束了持续时间长达32年的粮食统购历史。1992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宣布:从1993年1月1日起全省城乡取消粮食统销和放开粮食价格,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至此,持续近四十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完成其历史使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缘由平湖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境内河道交织成网,是粮棉油畜综合性产区。粮食、油料历来自给有余,在唐宋间已是粮油集散地,明清更加发展,二十世纪初,又以经营网点密,行情快,生意活为特色,特别是米业、油酱、棉布等业更为兴旺,被誉为“小上海”。然而在国民党政府的强征暴敛之下,平湖粮赋负担沉重,粮价一日数涨,人民生活日趋贫困.解放初期,新中国面临国民党统治时期留下来的烂摊子:工厂倒闭、农村凋敝、投机猖獗、通货膨胀、物资短缺、市场混乱。国家财政经济十分困难,粮食供需矛盾更是十分尖锐。粮食市场上国营粮食企业刚刚组建,收购网点和人员都较少,在市场上收购的粮食不多。私营粮商因其点多面广(至1950年10月城关有米行、店、厂106家)、业务熟练,在粮食市场占居优势地位。由于粮油市场仍控制在私营粮商手里,粮食市场价格完全由私商操纵,粮食价格不稳,新米上市时,他们压价收购,青黄不接时,则抬高粮价。1949年6月后,由于受到大城市以粮食为龙头的涨风影响,平湖粮价波动剧烈。是年秋,粮商收购中白尖进价为每石(75公斤)17万元(旧人民币,1万等于新人民币1元,下同)左右,到1950年1月零售价涨到24.30万元,上涨43%。2月份后虽然有回落,但到6月份城乡缺粮时,每石又涨到21.66万元。为扭转粮食购销的被动局面,平抑粮价,保障民食,1950年6月中国粮食公司嘉兴分公司平湖办事处建立后,即从外地调进大批粮食,挂牌营业,批零兼营。米摊批购一石起批,零售按公司挂牌不准抬价。农村委托供销社代销。仅6月份一个月,即供应大米300万公斤、面粉495包,粮价基本平抑。其时一些私营粮商为牟取利益,与国营公司争夺市场,他们一方面从上海运进客尖,低于国营公司牌价,投放市场,吸引米摊和农民。同时又向国营公司套购“九二粳”,碾成上白粳贩运上海,从中取利。个别私营米厂中的老板盗卖国家代加工粮食,使国家蒙受损失,扰乱了粮食市场和国家的粮食购销计划。1953年,我国实行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城镇、工矿区各方面用粮急剧增加,农民的口粮和畜禽的饲料用粮也逐步增多,市场对商品粮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当时的农村还处于小农经济阶段,生产规模小,商品率低,商品粮生产的发展赶不上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粮食供求矛盾突出;加之自由市场的存在,农村余粮户贮粮观望,等待粮价上涨,不愿出售粮食;投机商大肆套购国家粮食,使国家的粮食收支难以平衡。在这种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资匮乏,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为了保证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所需的粮食,稳定粮价,消灭粮食投机,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中共中央于1953年10月16日作出《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决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1月23日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简称粮食统购统销)。其基本内容为:对农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简称统购);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户实行粮食计划供应(简称统销);实行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严禁私商自由经营粮食;实行在中央统一管理下,由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管理粮食。从此,声势浩大的粮食统购统销工作,在全国(除西藏、台湾外)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使我国粮食的流通与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粮食统购粮食统购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关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建设和保证人民生活,三十多年来的粮食统购政策作了多次调整。平湖整个粮食统购政策的实行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统购初期(粮食统购政策的推行)(1953——1954年)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统购统销的决策后,中共平湖县委、县人民政府遵照中共中央“全党动手,全力以赴"的指示,在省委和嘉兴地委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平湖县粮食统购统销办公室。1953年12月4日,县委召开全县乡镇代表会议,专门部署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宣传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会后县委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在此基础上,发动群众,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摸清粮食产量。根据上级下达的统购指标,逐级分配到乡,乡框算到村到户,最后确定每户的征购数量并张榜公布,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粮食入库。当年因冬春久雨,国营粮食部门组织70台磅秤突击收购.1953年度入库粮食71583吨,其中公粮22284吨,统购49299吨,完成嘉兴地委下达指标72160吨的99.2%,加上年度内春粮大豆数共征购原粮85585吨,完成年度任务79000吨的108。3%。1954年,中央提出“根据需要与可能,适当增加征收,尽量争取多购,正确组织供应,保证合理需要,适当增加库存”的粮食工作方针.为正确贯彻执行上述方针,县成立了粮食征购委员会,由县长兼任主任委员,财粮、银行、交通、粮食局负责人为委员,各区乡也成立了粮食征购组织。同时确定8个重点乡,组织大批干部下农村,继续大张旗鼓地宣传总路线,发动群众,由点到面地开展对农田的分等划丘,确定标准田,实割实秤,掌握产量情况,然后以1953年的统购任务为基础,发动群众“定中间,评两头”,解决定产不合理,任务畸轻畸重的倾向。10月份省人民政府颁发《浙江省1954年计划收购暂行实施办法》。对于有关粮食产量、农户留粮,以及应购应销指标的计算标准等,作出了政策性规定:根据农户实产的粮食减去应交的公粮数和“三留粮”(口粮、种子、饲料),其剩下的即为余粮。依照分级累进的统购比例,辅以民主评议,按户拟定粮食统购任务。按照“多余多购、少余少购、不余不购”的原则,计算各农户统购数量。其分级累进统购比例如下:余粮数公斤25公斤以下25。5-125公斤125.5-500公斤500。5-1000公斤1000.5—1500公斤1500公斤以上统购比例%免购统购80%以下统购80—90%统购90—94%统购94%-96%统购96-98%平湖县是年确定的农户留粮标准是:口粮为大小人均225公斤(原粮)左右;种子粮为每亩20公斤;饲料为肉猪每头25公斤、母猪每头60公斤、牛每头15公斤.这一年,征购粮食72365吨,其中公粮25381吨,完成统购任务63510吨的114%。统购头二年,虽然年年超额完成统购任务,而且一年比一年超得多,但由于思想上重任务,轻政策和重购轻销,因而出现了大进大出,多购多销的不良倾向.(二)统购中期(粮食统购政策的改进和完善)(1955——1978年)统购统销初期,由于缺乏必要的具体实施办法,部分地方分配统购任务欠科学合理,加上工作中出现的不良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使粮食统购统销实施办法臻于完善,稳定农民情绪,鼓励生产,增产粮食,1955年3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迅速布置粮食购销工作,安定农民生活情绪的紧急指示》,决定在全国对粮食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政策(简称三定).随后几年里又相继实行“粮食包干”、“一定三年”和“一定五年",使粮食统购政策的实行日趋改进和完善。(1)粮食“三定”(1955—-1957年)1955年3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迅速向全体农民宣传粮食的“定产、定购、定销”》社论。同年6月14日至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粮食会议,会议按照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三定要定到户,两定(定产、定购)到户后三年不变,一定(定销)到户后一年不变”的指示,讨论了实施办法。8月5日国务院第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8月25日发布命令施行。平湖县对农村粮食全面实行“定产、定购、定销”政策的具体做法是:“定产”:根据土地等级,以原来查田定产为基础,结合前二年的实际情况,评定单位面积常年产量。评定后,正常年景三年不变。“定购":各农户的定购指标,按照核定的产量,减去口粮、种子、饲料(简称“三留粮”)、2%—4%机动粮和应交公粮后,粮食有余为余粮户,不余不缺为自给户。统购任务确定后,正常年景三年不变。如遇一般灾荒,以丰补歉,严重灾歉年酌情减免。为保证灾区的粮食供应,必要时得向丰产地区适当增购一部分余粮,但增购数量不超过增产数的40%.“定销”:定产不足应留口粮、种子、饲料的农户为缺粮户,其不足部分国家给予定销,定销数量一年评定一次,根据先吃自产粮后吃国家粮的原则,由国家按季分月发给票证,凭票买粮。农村的留粮标准:口粮一般为产粮区人均245公斤左右,经济作物区240公斤左右,再按人口劳力强弱情况具体评定到户;种子留粮水稻3.5~4公斤,其他作物留种3.5~10公斤;饲料留粮一般是肉猪每只15公斤,公母猪每只50~75公斤,牛每头25公斤。“三定”到户工作,采取内外结合,分批进行,在农村宣传粮食“三定”政策,解除农民“统购无底、增产无益”的思想错觉。评好粮食产量,计算分户方案,公布到户。通过“三定”,达到“定产实际、留粮合理、群众满意",提高了农民增加生产和交售粮食的积极性。1955年平湖县“三定”指标为:粮食定产128427吨,定购65825吨(其中农业税现粮23046吨,统购42779吨),定销3772吨。是年国家实际征购粮食74565吨,农村定销9850吨,与下达的定购、定销指标相比多购了2662吨。1956年,鉴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给做好粮食统购统销工作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省人民政府于11月作出了以农业社为单位进行粮食统购统销的规定.贯彻“先公后私”原则,正确处理国家、农业社、社员三者之间的粮食分配关系。社员间粮食余缺由农业社在分配时调剂平衡,购销相抵,统一计算征购任务。这一年征购粮食74655吨(其中农业税现粮24171吨),占总产量的65.4%.1957年根据撤区并乡后的行政区域进行了“三定"业务资料的归并,并对各农业社的“三定”指标进一步作了检查,划清余粮社、缺粮社和自给社的界限(购大于销为余粮社、购销持平为自给社、销大于购或只销不购为缺粮社)。归并后全县农业生产社264个,其中余粮社188个,自给社30个,缺粮社46个。粮食定产量126039吨,定征购64640吨(其中统购40220吨),定销4028吨.1955~1957年由于实行粮食“三定”政策,改变了1954年度在秋后计算农民余粮的做法,使农民对应交售的余粮先心中有数,消除了疑虑,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2)粮食包干(1958年~1964年)实行粮食“三定”政策,国家与农民在粮食问题上建立了协定关系.由于这一协定到1958年3月底(1957年粮食年度末)已经期满,中央为了调动地方积极性,改革粮食管理体制,改中央集中管理为“购销差额管理,调拨包干”,即分级包干,差额调拨办法.4月14日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下达1958~1962年粮食包干指标的通知》。粮食包干的主要办法是:省和各县的粮食购销任务实行包干,确定包干指标,宣布五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减产不减免。在此期间,人口增减、牲畜多少以及因改制面积扩大需增加留种,国家均不予调整包干任务.经过协商,全县征购包干指标为60240吨,比三定征购指标少4400吨,定销包干4840吨,比三定指标增加812吨。县对粮食包干及时作了部署,将粮食征购包干指标逐级分到各区乡,由区乡政府和粮食部门具体落实到农业社。包干任务落实以后,农业社和广大社员明确了“要想多吃粮,就得多产粮”的道理。党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更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农业生产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1958~1959两年全县增产幅度较大,1958年全县粮食亩产342公斤,比1957年总产增加24755吨;1959年亩产335公斤,总产量比1957年增加了21690吨,两年总产量分别比1957年增长21。7%和19。01%,粮食产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是此前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两年。但在这期间党内出现了“左”的错误,在改变“一穷二白”的迫切心情支配下,急于求成,片面追求国民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特别是在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农村粮食工作偏面追求高估产、高指标,导致粮食“高征购”的错误,增产多,增购也多.原宣布征购任务一定五年不变,成了年年变,增产不增购成了增得越多购得更多。1958、1959两年国家实际征购粮食分别为88815吨、93555吨,分别超过包干数28575吨、33315吨,增购量大大超过了实际产量的增长数。特别是1959年的总产量比1958年减少3065吨,征购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比1958年增加4740吨,造成1959年农村留粮普遍偏紧,后虽经返销一部分,农村实际口粮水平,仍只有165.5公斤,低于以往年份的平均水平。1960年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五风”严重泛滥,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生产下降,1960年粮食产量比1959年减少11.6%,净减产15715吨。在这期间,有些同志针对在粮食问题上提出了不同看法和意见,讲了真话,而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造成不敢讲真话,不敢真实反映情况,加之农村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粮食浪费大,粮食发生严重困难.同时粮食征购任务的逐年增加,购了过头粮,致使农民口粮严重不足,农村出现了饿病逃荒饿死人等现象。1961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1962年9月23日党中央发出《关于粮食工作的决定》,提出在落实征购任务时,要注重核实产量,坚持实事求是,妥善安排好粮食分配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间的关系,绝对不购过头粮,扭转了增产增购无底和征购以后又退库返销的做法。《决定》还提出:为了进一步加强国家关于粮食管理集中统一、分级管理制度,改变现行的分级包干、差额调拨的办法,实行对粮食的统一征购、统一销售、统一调拨的办法(加上统一储存后称为粮食“四统一”)。中央的一系列文件和工作会议精神在平湖贯彻后,纠正了“共产风”,停办了食堂,粮食征购挖过头的情况开始纠正,农村形势趋向好转。1961年—1964年期间,为了鼓励生产队完成粮食征购任务,对统购粮采取支付运费、退糠还饼、工业品奖售和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等经济措施,从而保护和激发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持续增长.1961年总产为134905吨,比60年增12。39%。1962年粮食总产达156845吨,比1961年增长16.26%,而国家征购则比上年减少3030吨,下降4。37%;1963年总产量达到175500吨,比上年增产11.89%;1964年粮食总产又上升到188705吨,比1963年增长7.52%.国家征购粮基本保持在1961年水平。国家征购占总产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1961年占51。4%、1962年占42.3%、1963年占40.6%、1964年占40。3%。社员用粮水平也得到明显改善。这几年里由于县委、县人委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结合实际,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产量有了提高,农民负担相应减轻,农村得以休养生息.(3)“一定三年"和“一定五年”(1965~1978年)1965年是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最后一年,全县粮食形势已经有所好转,粮食生产逐年增长,10月份根据中共中央批转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关于稳定农民粮食负担,下苦功夫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的意见》,实行粮食征购“一定三年”。规定从1965年开始,对生产队的粮食征购任务保持相对稳定,三年定一次,一定管三年,三年内不再变动(1965~1967年),同时调整农村粮食购销指标。调整的依据是:人口按当年的实有人口,产量按前三年的平均计算,农民留粮按老三定标准,并留出种子、饲料。口粮水平人均超过250公斤的增加统购任务;低于225公斤的,减少统购任务.调整后的征购任务,称为国家粮食征购基数,一定三年不变。国家对生产队在完成征购基数后,继续出售给国家的粮食,给予超购加价奖励,生产队如因灾减产,完不成国家征购基数任务,和留出种子、饲料后,人均口粮达不到“老三定”(原粮240公斤左右)水平的,国家予以减免当年征购基数任务,做到不购过头粮。与此同时开展粮食的议购议销业务。1965年,平湖县国家征购粮食70820吨,其中超、议购7305吨,征购数量占总产量37%,农村口粮水平人均266.5公斤。1965~1967的三年中,粮食产量稳步递增,平均亩产分别为468公斤、512公斤、539公斤,总产量分别达到189610吨、205080吨、223830吨.国家征购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农村社员口粮水平持续稳定在275~280公斤左右.一定三年的粮食征购政策,到1967年界满,但由于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全省粮食“一定三年”政策及任务在执行期间因“文化大革命”的开展而受到严重干扰,中央和省未能顾及研究调整措施,所以延续执行到1970年.1971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继续实行征购任务一定五年的通知》,调整农民粮食负担,要求切实做到“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绝对不可以购过头粮”,避免在同一基本核算单位内(除品种调剂外),出现又购又销现象。这年,省、地革命委员会,对平湖县一定三年的征购基数作了调整,调整后的征购基数为79580吨,其中平价76050吨,比前6年平均征购实绩78669吨增加911吨,为1。16%。据此,平湖县委根据各公社的粮食增产幅度,贯彻国家征购适当增加,集体储备逐年增多,社员生活有所改善的原则,对个别负担过轻过重的生产队,通过逐级协商,适当调整了征购基数,落实到生产队,并宣布正常年景下调整后的征购基数一定五年不变。(实际上一直执行到1978年)。落实调整后的征购基数为79760吨,超过上级下达基数180吨,作为超购加价任务。自1971年至1977年的七年中,国家实际征购粮食占总产量比例均在33%左右,社员口粮也达到或超过老三定加15%的水平。1978年全县粮食产量又一次突破历史记录,总产量达到292050吨,国家征购入库83690吨,占总产量比例28。65%,社员人均口粮达到324公斤。在执行“一定三年”和“一定五年”粮食征购政策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十年,农村经济深受其害。但这期间,平湖县粮食生产仍有所发展,究其原因:一是“文革"前三年中贯彻落实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打下的基础;二是当时片面强调“以粮为纲”,挤掉了经济作物和副业生产,形成粮食生产的畸形发展;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和基层干部职工坚守农业生产和工作岗位,故粮食局势仍比较稳定。(三)统购后期(粮食统购政策的改革、向市场化过度)(1979~1984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粮食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功和一系列鼓励农业生产政策的实施,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化大力气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使农业休养生息,1979年和1981年对原定的粮食征购基数进行了两次调整。在1982年兴起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按照“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和经济作物,更把农业生产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这期间粮食购销政策和流通体制作了不少调整和改革,使其逐步从统购统销向议购议销市场化过渡.(1)调减征购任务(1979~1981年)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严格的统购统销政策逐渐有所放松。为使农民更好地得到休养生息,进一步减轻粮农负担,按照上级指示,从1979年起,全面调减了粮食征购任务。调减的内容包括征购基数任务、原征购任务内的加价粮食任务,以及因土地被征用或其他原因而减少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等三个方面。根据上述原则,平湖县的征购基数从1978年79580吨调整为75465吨,调减4115吨。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从1979年夏粮上市起,粮食的统购价提高20%,基数以外的超购粮加价幅度从原来按统购价加价30%,改为按提价后的新统购价再加50%。是年平湖县的粮食生产又获大丰收,总产量达到325920吨,创当时历史最高记录,国家征购入库原粮102784吨(其中任务内68592吨),占总量的31.5%。并在这年恢复开放粮食集市贸易。1980年平湖县春、早、秋粮三季因灾歉收,尤其是早稻因久雨而普遍减产,全年总产量回落到247985吨,国家征购入库下降到62759吨,国家实际征购数占总产量的25。3%,农村平均口粮水平保持273公斤。1981年4月,国务院作出决定:为了增加粮农的经济收入,对提供商品粮多的稻谷产区进一步调减粮食征购基数,将调减下来的基数任务转作加价收购任务。核定平湖县征购基数为58500吨,调减16965吨,县在落实调减基数时除按生产队负担比例减少平价基数外,其调减数作为超购加价任务一并落实到生产队。1981年国家征购74120吨,占总产量的28.5%,其中超购加价18150吨,使全县农村增加经济收入246万元。(2)实行征购、销售、调拨包干一定三年(1982~1984年)1982年1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粮食征购、销售、调拨包干一定三年的通知》。同年6月1日,中共浙江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批转《全省粮食工作会议纪要》,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实行粮食征购、销售、调拨一定三年政策。平湖在贯彻落实包干政策时:按1981年末实有人口和1982年农业生产计划面积为基数,计算出留粮水平和包干任务,并规定在完成包干任务后根据实际可能再收购部份加价粮。任务落实后,一定三年不变,生产队(户)完成征购和加价超购任务后,有权自行处理多余粮食.平湖县1982~1984年年包干征购任务82500吨,实际落实到队83500吨,基数58500吨不变,基数外作为加价任务。1982年11月,县人民政府将粮食统购任务通知书发到生产队,并规定晚粳谷比例应占全年征购任务的20%,以保证粳米供应的需要。出售的早稻谷超过比例的作入库未结,待以后结算任务时作加价超购处理.1983年平湖县农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激发了粮农的生产积极性.征购粮食94620吨(其中超购加价30070吨),比1982年增加4893吨,1984年平湖粮食每亩产量876公斤,总产量达到364108吨,单产、总产均双创当时历史最高记录,征购入库121064吨,比1983年增加26444吨。1982—1984三年,平湖实际征购粮食分别完成一定三年包干任务的108。7%、114.7%、146。7%。为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1985年1月1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