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7课 第二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7课 第二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7课 第二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7课 第二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第二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1.下表是美国广播剧《白宫厨房》和《明天》的梗概。据此可知,两部广播剧(

)创作时间梗概《白宫厨房》1941年以参议员格雷为代表的一派主张与德国和平共处,把法西斯侵略战争看作商业机会;以总统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牺牲一点国家利益,换取一个没有仇恨的安全世界。国会最后通过了总统的主张。《明天》1944年杰克从北非战场刚回到家。其父就说“既然美国已经坐在驾驶员的位子上,我们就必须要掌控一切,把分支机构开到世界的角角落落!”杰免反对这种思想,愤怒出走。A.主张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B.显示出美国社会不同阶层的严重对立C.宣扬美国的霸权主义思想 D.反映出作者对美国所面临形势的思考2.1939年,美国大约有40家飞机制造商,可生产5865架飞机。到1942年,美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军用飞机制造国,在此期间,美国共生产了9.8万架轰炸机,近10万架战斗机等。此外,美国还生产了不少用于侦察、运输、通信和特种用途的飞机。这说明(

)A.美国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B.美国航空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C.美国忽视民航业的发展 D.战争推动了美国航空制造业发展3.下表反映了1937—1938年,欧洲国家农业国和工业国之间的关税税率变化情况。据下表可知,当时(

)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19371938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19371938匈牙利31.8%42.6%德国27%82.5%保加利亚75%90%法国19.1%53%西班牙62.7%75.5%意大利24%66%罗马尼亚48.5%55%捷克斯洛伐克36.3%84%——摘编自《世界经济史》图A.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经济力量悬殊较大 B.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转嫁危机的盛行C.农业国的关税增长幅度普遍高于工业国 D.高关税政策有利于解决大量的滞销商品4.1942年1月,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宣言强调各签字国政府彼此合作,不与敌人单独停战或媾和。各国政府保证以其全部资源、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轴心国三个成员及其参战的追随者。这标志着(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C.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5.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的胜利,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A.强调交战各国战后的社会变化 B.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C.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D.表明二战冲击了旧有的国际秩序6.凯恩斯认为:“应该有这样一个体系,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资源的家伙变得有用。”这一观点在全球经济合作领域得以实现,开始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世界银行的建立及运行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 D.联合国的建立7.联合国国徽(见图):从地球的北极方向勾勒世界地图的形象,经纬线由8条直线和5个同心圆组成,由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其中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

)A.是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是当时帝国主义妥协的产物 D.是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舞台8.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时间事件1931年9月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抗B.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世界大战C.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D.世界政治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亚洲欧洲两个中心9.下图是16世纪以来中、美、英、日四国国家实力变迁示意图(竖轴为国家实力对比)其中③国在20世纪中期以后国家实力上升的原因是(

)A.民主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B.政治大国地位确立C.在美苏争霸中居优势地位 D.欧洲逐渐走向联合10.二战期间,罗斯福认为:日本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失去作为一个东方大国的资格,唯一真正的东方大国就是中国了……因而,如果要确保远东稳定的话,任何安排都得以中国为中心来进行。这一论断说明(

)A.中美同盟关系的确立 B.反法西斯同盟名存实亡C.中苏间关系已经破裂 D.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11.1944年8月15日,英、美为了援助华沙起义军,希望向华沙空投武器后能在苏联机场降落,遭到苏联拒绝,英美遂向苏联施压,引起了苏联的不满和反击。这一现象说明A.美苏两国处于冷战状态 B.波兰成为大国争夺对象C.反法西斯同盟出现裂痕 D.大国关系决定战争结果1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电工系与阿伯丁弹道实验室协作,为陆军计算炮击表,但机械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远远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于是,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方案应运而生,并得到军方的支持,最终获得成功。该事例说明A.战争深刻影响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 B.科学技术发展促使战争的规模扩大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 D.科技发展的程度决定了战争的胜败13.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举行会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的协议。该事件A.标志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B.促使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C.导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灭亡 D.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14.1947年9月,在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大会上发表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简称“宣言”)明确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宣言号召世界反帝民主阵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可见,这一宣言A.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了指导 B.成为欧洲一体化运动兴起的借口C.表明美苏两国同盟关系岌岌可危 D.表达了对世界反殖民斗争的支持15.下面是1940年和1950年美国、德国占世界经济的比例示意图。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A.北约组织的成立 B.德国加入欧洲煤钢联营C.马歇尔计划实施 D.战争影响了经济的发展16.1942年初,美国便考虑开辟第二战场,但直到1944年苏联在东线连连大捷,已经逼近中欧,这时美国才说服英国一起开辟第二战场,这说明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主要原因是A.担心德国单独和苏联讲和 B.东西夹击加快德国投降C.加快与苏联争夺欧洲的步伐 D.执行德黑兰会议的决定17.阅读材料,回到问题材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期盼已久的国际形势大变动来临了,由于远东战场的存在,蒋介石坚信美国援华抗日政策会更加积极,所以蒋介石便趁机向美国借款5亿美元。蒋介石在借款的要求里表示,这笔贷款不可以附带任何条件并且贷款解决的不仅是中国的军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问题。正如他所强调,“所拟借之款全在友邦表示对我信任,所以不能有任何之条件及事先讨论用途与办法,”否则,“恐失盟邦互助之感情。”对于中国这一贷款请求,美国认为在现在局势下,支持中国继续抗日是必要的。但是对于毫无条件的借款以及中国并没有拿出具体借款方案和不让日后美国干涉借款用途表现的并不那么情愿。中美之间经过几番讨论,最后美国决定贷款给国民党。毫无限制的五亿借款在中美外交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与此同时也看出了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摘编自李丽军《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初探》(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对华援助的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下列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和富兰克林·罗斯福演说的内容节选。演说一“作为一个人,(我)时刻准备着在一场公正的调停中发挥作用,并以朋友而不是党徒的身份谈论关于和平与和解的建议。”“美国不仅必须在名义上而且在事实上保持中立。”演说二“目前德国对付海上贸易的潜艇战其实是以人类为敌。这是针对所有国家的战争。……我们绝对不应感情用事。我们的动机既非为复仇也不是为了耀武扬威,而仅仅是为维护权利,维护人权……这样我们将为世界最终和平,为世界各国人民包括德国人民的解放而战,为大大小小各国的权利和世界各地人们选择自己的生活与服从权威的方式的特权而战。”演说三“昨天对夏威夷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演说四“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故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吾国为本身之最大利益以及为和平与人道计,对于此种责任,不能畏缩,不应畏缩,且在事实上亦未畏缩。”注:以上演说一、二属于威尔逊,演说三、四属于罗斯福。——摘编自陈飞《影响世界最强音——美国总统演讲全集》、查明建等《富兰克林·罗斯福经典演讲词赏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美国外交政策自拟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D【详解】根据材料“1941年,以总统为代表的一派主张牺牲一点国家利益,换取一个没有仇恨的安全世界;1944年,既然美国已经坐在驾驶员的位子上,我们就必须要掌控一切”及所学可知,二战期间,美国对法西斯的态度由作出一定让步到全面参与反法西斯战争的转变,为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政治做准备,体现了作者对国际形势变化的思考,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美国社会不同阶层严重对立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宣扬美国霸权主义思想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9-1942年,随着二战的扩大,美国大力发展军事航空业,并取得巨大成就,D项正确;产业结构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仅根据军事航空业的发展不能得出产业结构的优化,排除A项;美国是航空业起步最早的国家之一,排除B项;虽然材料没有述及民用航空业的发展,但这不代表美国就忽视民用航空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3.B【详解】根据表中数据信息可知,农业国和工业国都提高了关税,实行贸易保护,根据材料“1937—1938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国家受到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转嫁危机,B项正确;表中数据表明,不管是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税率还是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税率较之前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这不能反映出工业国与农业国间的经济力量对比,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部分国家提高关税,“普遍”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提高关税是为了限制他国对本国进行商品输出,并不能促进本国产品输出,不能解决大量的滞销商品,排除D项。故选B项。4.B【详解】根据所学,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A项;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排除C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订,于1948年开始临时适用,排除D项。故选B项。5.D【详解】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场胜利迅速将‘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说明二战沉重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冲击了旧有国际关系格局,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旧有国际秩序的冲击,不是二战后各国的社会变化,排除A项;材料并未否定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掠夺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对整个帝主义受到冲击的看法,并不是只针对欧洲,因此不能得出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根据材料“它把地方性银行的原则扩大到国际领域……如果一个家伙想让自己的资源闲置,这些资源将并不因此撤出流通,而是对另一个准备使用这些资源的家伙变得有用”可知,材料内容与国际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关,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开始把各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促进全球经济合作,A项正确;世界银行的使命是与贫困作斗争,提高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缔约方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促进自由贸易,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7.B【详解】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象征着联合国的根本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反映了五大洲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强烈愿望,B项正确;A项无法体现两根橄榄枝的象征意义,排除A项;两根橄榄枝衬托着地球无法体现帝国主义妥协,排除C项;联合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并非只是第三世界伸张正义的舞台,排除D项。故选B项。8.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揭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序幕后,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华战争,德国突袭波兰、入侵苏联和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等,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世界大战,B项正确;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激起世界人民的强烈反抗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英法绥靖政策对法西斯国家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世界政治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亚洲欧洲两个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9.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分别是指中国、英国、日本和美国,据此分析,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考虑,逐渐改削弱日本为扶持日本,推动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2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实力上升的原因是民主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A项正确;20世纪中期以后日本并未确立政治大国的地位,排除B项;日本在美苏争霸中没有居于优势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欧洲走向联合”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0.D【详解】根据材料,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认为,中国应当在战后远东政治格局中占据中心地位,结合所学,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这是罗斯福在考虑战后秩序时重视中国的主要原因,D项正确;材料主要是罗斯福对战后远东国际秩序的设想,仅凭此不能得出中美结成同盟,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罗斯福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可,“反法西斯同盟名存实亡”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二战期间美、苏、中是战时同盟,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导致中苏关系破裂,且材料不涉及中苏关系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1.C【详解】根据材料,美英希望能在苏联机场降落,遭到苏联拒绝,英美向苏联施压又引起苏联的不满和反击,体现了美英和苏联之间的矛盾,体现了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同盟的裂痕,C正确;这一时期,冷战还未开始,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英和苏联争夺波兰,B错误;战争的结果是由交战双方的实力等因素决定的,D项表述错误。故选C。12.C【详解】材料反映了二战期间,机械计算机不能适应战争的需求,推动了美国电子计算机的研制,结合所学可知,电子计算的发明与应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所以材料说明了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到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故排除A;材料不能体现战争规模扩大,故排除B;材料没有论证科技与战争胜败的关系,故排除D。13.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故D项正确;1933年,希特勒上台执政,纳粹党掌握了德国的国家政权,这标志着德国法西斯统治的建立和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故排除A、B两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4.D【详解】根据“号召世界反帝民主阵营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同盟者”,结合所学可知,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地区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这一宣言表现了对世界反殖民斗争的支持,故选D;1947年中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这一宣言不可能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提供指导,排除A;这一宣言与欧洲一体化兴起没有因果关系,排除B;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开始,美苏两国同盟关系已经破裂,排除C。【点睛】15.D【详解】由材料可得,1940年为二战之初,1950年为二战后。观察图表可得,美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增大,德国占世界经济比重大幅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初,德国凭借着众多经济政策及社会基础建设的实施,经济高速发展,但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在二战中巨大的军费开支及战争对工业体系的破坏,使得德国经济迅速萧条;相反,美国在二战的军火生意中获取了巨大利益,成为二战后世界第一资本主义强国,故D正确;A项,北约建立于1949年,是由美国带头,西欧的多个国家参与的一个军事联盟组织,目的是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军事抗衡,不是美、德两国经济变动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B项,联邦德国加入欧洲煤钢联营是在1951年,时间与题目不符,故B项错误;C项,马歇尔计划是美国于1947年提出对战后欧洲进行经济援助、战后重建的一项计划,对西欧经济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不是美、德两国经济变动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

16.C【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二战中对开辟第二战场并没有太大兴趣,但当苏联逼近中欧时,美国与英国才急于开辟第二战场,主要是与苏联争夺欧洲,C正确;综合以上分析,ABD项都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17.(1)原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二战中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蒋介石政府的积极争取。(2)影响:增加了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促进了中美之间的合作,有力支援了中国抗战;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减轻了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压力;推动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答出四点即可)【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期盼已久的国际形势大变动来临了,由于远东战场的存在,蒋介石坚信美国援华抗日政策会更加积极”可得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根据材料“毫无限制的五亿借款在中美外交史上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与此同时也看出了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可得出二战中中国战场的重要地位;根据材料内容可得知蒋介石政府的积极争取也是美国对华援助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期间的美国对华援助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也有关系。(2)影响:根据材料“这笔贷款不可以附带任何条件并且贷款解决的不仅是中国的军费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经济问题”可得出增加了中国的军事和经济力量;根据材料“恐失盟邦互助之感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促进了中美之间的合作,有力支援了中国抗战;根据材料“与此同时也看出了中国战区的战略价值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可得出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对华援助在增加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军事压力,进而推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18.论题:美国外交政策随时势发展进行调整,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阐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美国宣布中立,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往来,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随着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开展,美国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美国宣布对德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孤立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