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1页
2022年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2页
2022年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3页
2022年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4页
2022年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苍梧加快六堡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六堡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把六堡茶产业培育成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增长,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决定》的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及我县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XX市委、市政府打造“百亿茶产业”的重大决定,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产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为主题,大健康、大旅游产业为依托,紧紧抓住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扩基地、提品质、强品牌、优销售”,使六堡茶成为我县具有特色、永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以茶XX县区,以茶富民,加快我县六堡茶产业的振兴,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服务于广西和梧州的区域发展战略,服务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目标,服务于中国茶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总体目标

六堡茶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扩大六堡茶种植面积,改造低产茶园,提高六堡茶产量,保护和发展六堡茶原生品种,建设六堡茶标准化茶园,提升六堡茶质量管理水平,保护和传承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不断提高六堡茶品牌知名度和社会经济效益。以六堡镇建设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名镇为契机,将我县建设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科研、

1茶文化研究、茶产品研发、茶保健养生、制作技艺传承及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中国名茶之乡”、“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广西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旅游名镇”。

以六堡镇为建设中心,辐射全县各镇,每年新增茶园面积8000亩以上,每镇每年建设好一个标准化茶园,通过规模种植,进一步推动六堡茶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县六堡茶面积发展到10万亩,毛茶总产量达3000吨以上,六堡茶加工企业达50家以上,茶产业综合年产值超30亿元。同时,加快推进以茶园观光、度假休闲、茶文化展示、茶叶采制、保健养生茶产品等为主的茶旅游开发,加快茶产业从第

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调整完善六堡茶产业化指挥部,县主要领导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六堡茶产业发展局,从县茶业、农业、林业、财政、审计、食药监、交通、科技等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负责全县茶产业规划的指导、协调、管理及项目建设、验收等工作,出台具体的项目扶持措施、验收标准及奖励办法,确保六堡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服务能力。我县茶园多建在山区,基础设施较差,道路、滴灌、喷灌、耕作机械、修剪机械、采摘机械等现代设施应用率极低,需要完善这些方面的基础设施。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示范推广、检测检验、专业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管理手段落后,需要重视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培训,壮大人才队伍,加强服务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开展六堡茶品种品系及优良单株选育工作。六堡茶为我县原生当家品种,由于长期自然繁育,品种混杂,性状品质不一,产量不高,开展六堡品系选育,有利于六堡茶提纯复壮,加速开展六堡茶品种品系选育工作,同时将单株选育工程列入重点,加大财政投入。品系选育及单株选育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排。经费预算50万元/年。

(四)加强六堡茶技术协作。加强与国家茶叶研究所、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XX市茶叶研究院以及省外设茶专业高等院校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协作,进一步提高我县六堡茶在种植、加工、品牌建设和产品营销等方面的技术含量。技术协作服务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排。经费预算20万元/年。

(五)茶叶标准化体系及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产品的生产标准,建立完善我县六堡茶标准化体系,规范传统六堡茶的生产、加工和包装,逐步实现传统六堡茶产品标准化。加强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依托县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充实检测力量。县、镇建立监测网点,逐步完善茶叶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网络。做好对县、镇监管人员的专题培训,学习掌握茶叶基本知识,明确各类违规行为的处罚措施。重点检查经营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依法督促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和记录制度,严厉打击无证无照、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茶叶违法经营行为。配合工商、质监、农产品检验中心,做好茶叶质量的抽样检验工作,杜绝有质量问题的茶叶流入市场。经费预算25万元/年。

(六)低产茶园改造。采取改土、改树、改园、改善管理等措施,

3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争取到2020年完成我县50%以上低产茶园的改造,全面提高我县茶叶单位面积产量。

(七)完善配套政策。积极引导茶园使用权流转,适度向专业大户集中,利用林业用地开发茶园的,林业部门要优先为其办理林地占用手续。按照农机补贴政策,认真落实茶叶机械补助。深化土地流转机制改革,重点茶镇在集中规划用地时,优先考虑茶厂、茶园建设用地,并将茶厂建设用地纳入农业用地范畴。

(八)政策扶持,多元投入。制定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政策扶持制度,强化政策执行力度。以政府扶持为引导,鼓励金融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增强茶产业发展后劲。鼓励茶企收购茶农鲜叶,与茶农签订协议,形成合作。设立六堡茶产业政府补偿基金,制订企业信贷担保制度和企业贷款贴息办法。金融机构要增加信贷规模,加大支持力度,激发广大茶企业不断投入扩大再生产。

(九)鼓励企业创新发展。实施创新发展战略,鼓励茶企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对创新企业加强指导扶持,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市场化、产业化和规模化。

(十)加快六堡茶宣传工作力度。建设XX县区六堡茶宣传、电商等综合网站,做好六堡茶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等对外信息宣传平台。依托国内国际知名电商企业平台,打造XX县区镇、村、农户电商网络,不断提升六堡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份额。

(十一)对利用互联网发展六堡茶的电商、网店等涉茶项目予以扶持。鼓励六堡茶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扶持六堡茶企业、经销商到

4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及其他大城市营销宣传六堡茶。

四、项目奖励扶持

县财政每年安排680万元资金,对六堡茶产业化项目进行奖励扶持,具体是:

(一)六堡茶种苗繁育,扶持资金80万元。

六堡茶以六堡镇原生茶为原生品种。每年建设100亩以上原生种六堡茶苗圃基地,进行六堡茶种苗良种繁育,扦插繁育按每亩9000元给予补贴,有性繁育按每亩3000元补贴,以保证每年有1300万株以上的合格茶苗供给基地建设。

(二)标准化茶园基地建设,扶持资金200万元。

1、对相对集中连片300亩以上(含300亩)的新种标准化茶园,经验收合格后每亩给予2000元补贴;对相对集中连片100亩以上300亩以下(含100亩)的新种标准化茶园,经验收合格后每亩给予1000元补贴。

2、对小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达50亩以上100亩以下(含50亩)的新种茶园,按茶园种植规模和规范化程度进行检查验收,综合评比,对合格小规模茶园给予每亩700元补贴;对小规模相对集中连片种植达20亩以上50亩以下(含20亩)的新种茶园,按茶园种植规模和规范化程度进行检查验收,综合评比,对合格小规模茶园给予每亩400元补贴。

(三)茶青收购补助,经费50万元。

扶持企业(合作社)收购我县茶园种植的六堡茶青,对企业(合作社)用于收购我县六堡茶青的贷款进行全额贴息。企业(合作社)

5凭相关证明材料(贷款证明、与茶农签订收购协议、支付茶青款证明等)享受贴息。

(四)茶园土地流转,扶持资金50万元。

在六堡茶种植示范带规划范围,引导农户、林场依法依规、合理流转土地,为企业、种植户提供连片规模种植用地。对在规划区示范带内连片规模种植100亩以上的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补贴其三年土地租金,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

(五)毛茶加工厂建设,扶持资金30万元。

鼓励茶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茶园附近建设毛茶加工厂,并使用茶叶采收机、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先进的茶叶采收加工机械,以达到减少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的目的。

企业(合作社)新建的毛茶加工厂要全部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获得奖励补助:

1、企业(合作社)必须在县内建设有茶园;

2、毛茶加工厂建在茶园基地附近;

3、加工厂要购置有茶叶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等方面的机械;

4、加工厂占地面积不低于60平方米,建筑面积不少于150平方米,且达到sc认证水平。

奖励标准。毛茶加工厂建筑面积在150平方米至200平方米者一次性奖励2万元;毛茶加工厂建筑面积在201平方米以上者一次性奖励3万元。

(六)低产茶园改造示范,扶持资金20万元。

采取改土、改树、改园、改善管理等措施,对我县低产茶园进行改造,在原有茶园茶青产量的基础上提高10%以上。每年试点示范

61000亩,每亩补助200元。

(七)争创名牌奖励,扶持资金20万元。

为了提高六堡茶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鼓励我县六堡茶企业争创国家级、广XX县区级名牌产品。对当年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茶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奖励;获得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的茶企业给予一次性5万元奖励;对获得有机茶园认证的企业(合作社),给予一次性3万元奖励;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企业(合作社),给予一次性2万元奖励。

(八)加大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扶持资金15万元。

对荣获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我县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3万元;对荣获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六堡茶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

(九)搞活流通、开拓市场,扶持资金50万元。

对我县电商企业六堡茶产品年销售额达10万至1000万元的,按销售额的1%进行奖励。每年年终由企业、电子商户提出书面申请,提交销售证明材料,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该项经费50万元。

(十)参会参展补助,扶持资金60万元。

在六堡茶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扶持我县六堡茶企业和合作社开拓国内外市场。每年组织并支持六堡茶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国内外各种茶叶展览会、博览会和在外省常驻设点营销六堡茶,政府适当补贴其参会参展和公共宣传推介费用。

(十一)茶文化及网站建设维护,扶持经费25万元。

六堡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宣传文化部门要大力挖掘六堡茶历史

7文化,组织各地的文学家、摄影家、诗人等文艺界人士到六堡茶生产基地采风,拍摄宣传片,创作出更多的反映六堡茶文化的作品,进一步丰富六堡茶的文化内涵。同时,重视我县六堡茶网站、微信公众号及微网站建设及维护,通过互联网平台,让更多的网友认识六堡茶、爱上六堡茶。

(十二)产品包装形象提升,扶持经费10万元。

为提升六堡茶的市场竞争力,鼓励企业、商会、合作社等提升六堡茶产品包装形象,以缩小六堡茶与国内知名茶品牌的包装形象的差距,扩大六堡茶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加六堡茶市场占有率。每年组织行业协会或专家进行评比,对包装优秀产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十三)老茶树保护,扶持经费5万元。

为保护六堡茶珍贵原生资源,由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六堡茶老茶树标准。根据数量、价值、质量等因素,划分

一、

二、三个等级,依不同等级给予奖励。依法依规进行保护,对我县老茶树保护,每年给予一定经费扶持。

(十四)传统制作工艺创新研发,扶持经费5万元。

六堡茶传统加工工艺,属国家非遗传承保护项目,对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由创新企业或个人提交传承创新材料。相关部门组织行业协会或专家论证合格后,给予一定经费扶持。

(十五)培训参观学习经费30万元。

为提高六堡茶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水平,加大对六堡茶宣传和技术培训投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参观学习,对茶农和茶叶技术人员进行六堡茶标准化种植、加工新技术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

8提高我县六堡茶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农增收。同时组织我县茶叶工作相关人员到茶叶发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

(十六)办公经费30万元。为认真做好我县六堡茶产业化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多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县财政拨出专款,用于XX县区六堡茶产业发展局日常工作、下乡检查、项目验收等工作经费。

全县各茶叶生产企业、茶叶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大户每年6月底前向XX县区六堡茶产业发展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资料,由六堡茶产业化指挥部办公室进行立项备案、组织评审和检查验收。

第二篇。六堡茶是指原产于广西XX县区六堡乡的黑茶六堡茶是指原产于广西XX县区六堡乡的黑茶,后发展到广西二十余县。采摘一芽二三叶,经摊青、低温杀青、揉捻、沤堆、干燥制成。分特级、一至六级。有特殊的槟榔香气,存放越久品质越佳。主销广东、广西、港澳地区,外销东南亚。

六堡茶为历史名茶。属黑茶类。,因原产于XX市XX县区六堡乡而得名。其产制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多年前。清嘉庆年间就列为全国名茶。原产于XX县区六堡乡一带。为了便于存放,将六堡茶压制加工成圆柱形状。其汤色红浓明净似琥珀色,香气醇陈,滋味浓醇甘和,有槟樃味。该茶的特点是越陈越佳。

专家在权威性杂志发表的一段讲话。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茶中便可见到有许多金黄色“金花”,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催化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茶叶汤色变棕红,消除粗青味。

(一)自然环境

XX县区的六堡乡位于北回归线北侧,年平均气温21.2℃,年降雨1500毫米,无霜期33天。六堡乡属桂东大桂山脉的延伸地带,在境内从塘平到不倚,从四柳到高枧。从梧垌到合口这些村镇,峰峦耸立,海拔1000~1500米,坡度较大。茶叶多种植在山腰或峡谷,距村庄远达3~10公里。那里是个林区溪流纵横,山清水秀,日照短,终年云雾缭绕。历史上,六堡茶产区有恭州村茶、黑石村茶、罗笛村茶、蚕村茶等,以恭州村茶及黑石村茶品质最佳。据记载:村所产的茶,因其地处崇山峻岭,树木翳天,所植茶树得水分已足,且高山得雾独多,每天午后,太阳不能照射,则蒸发少,故其茶叶厚而大,昧浓而香,往往价格昂贵。其次为黑石村所产之茶。其山为黑石与坭所造成,溪涧之水长流,故茶树得水足,茶叶大而厚。除六堡外,XX县区的五堡乡狮寨,相邻的贺县沙田,以及岑溪。横县等20多个县均产六堡茶,邻近的广东罗定、肇庆等地也产六堡茶。六堡大部分为云班石沙岩。风化变成黄赤色沙土,含磷、铁质多,当地主产稻谷、木薯、红薯、木材、松脂、竹、竹纸及茶叶等。

(二)茶树品种

据当地茶农说。六堡茶在200多年前从湖南江华XX县区,通过广西贺县八步传入境内,品种属槠叶种。湖南茶树有槠叶种,在安化等地产的黑茶。其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大同小异,故较为可信。

六堡茶为灌术型中叶种,树势开展。分枝密,从芽色分有四种。即青苗茶占60%,紫芽茶占20%,大白叶茶占5%,米碎茶占15%。以青苗茶产量最高。品质也最好。

二年自然生长的茶树高200厘米,树幅80厘米,分枝密。节间3.6厘米。叶片半上斜着生;叶长8.3厘米,宽3.6厘米。叶形椭圆。叶色绿,叶面平滑或微隆,光泽中。叶缘微波,。

嫩芽梢淡绿色。有少量紫芽。茸毛少,发芽密,持嫩性较强;发芽密度702个/平方米,l芽3叶长6.2麒米,重0.46克,在3月中旬萌芽,4月初开采,属早芽种,萌芽终止期在10月中旬锯齿粗、深而稀,叶身平展稍内卷,叶质中,叶端钝尖;侧脉6~9对。

花冠直径3.9厘米,属中花种。花萼5~7片,绿色,无茸毛;花瓣6~7片,白色稍带绿,子房多茸毛。始花期在10月下旬,盛花期在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开花结果能力强。种子成熟期在10月下旬。茶果直径1.5~3.4厘米,果皮棕褐色,果实为肾形或球形;果柄长0.6~1.3厘米,果皮厚1.5~2毫米,果实l~3室,每室l粒种子。种子圆形,少数长形。黑褐色。直径i—1.5厘米。

叶片结构:叶厚294.8微米;上表皮厚26.8微米,下表皮厚13.4微米;栅栏组织二层,厚107.2微米。第一层细胞排列较紧密,第二层较疏松;海绵组织厚147.7微水,细胞结构较疏松,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例为0.73:l.春茶鲜叶含水浸出物42.65%。茶多酚28.77%,氨基酸总量3.12%。咖啡碱3.77%,儿茶素143.99毫克/克。

在60年代,六堡乡改为六保公社,当时办了公社茶场。引进了云南双凤大叶种,在当地产量较高,品质也好,适合加工六堡茶。在六堡,旧时种茶采用棋盘式丛栽,用种子直播,不修筑梯地,幼龄茶园间种木薯,一两年后退出间种。开始采茶。茶园不施肥,在夏秋之际中耕除草一次,公顷产225~375千克茶叶,1949年后,逐步推广梯级茶园,条裁密植,每公顷种茶达27000~33000株,开始施肥,修剪。合理采摘,茶叶产量提高。

(三)历史沿革

苍梧六堡茶,在清嘉庆年间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

《XX县区志》载。“茶产多贤乡六保,味厚。隔夜不变,产长行虾捅者名虾耳茶,色、香、味俱佳”。

六堡茶成品有制成块状的,也有制成砖状、金钱状的,如“四金钱”。还有散装的。其品质特点是:色泽黑褐光润,特耐冲泡,叶底红褐色。汤色红浓似琥珀,醇和甘爽,滑润可口。有槟榔味。越陈越好,港商常以“陈六堡”,“不计年”作商标。陈六堡茶含茶黄素0.13%,含茶红素18.7%。还有部分茶褐素,故呈琥珀色。陈六堡茶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助消化等功效,在闷热的天气里,喝六堡茶特别舒畅。

《广西特产志略》(1937年)载:“在苍梧之最大出品,且为特产者,首推六堡茶,就其六堡一区而言(五堡,四堡)俱有出茶,但不及六堡之多,每年出口者,产额在60万斤以上,在民国十

五、十六年问(1926~1927年),每担估价三十元左右。”

《广西通志稿》戴。“六堡茶在苍梧,茶叶出产之盛,以多贤乡之六堡及五堡为最,六堡尤为著名,畅销于穗、佛、港、澳等埠。”

《广西农业通讯》(1945年)载。“苍梧茶尚多,尤以六堡乡为最。六堡茶(又名垌茶),颇负盛名,其余所产品质亦佳,战前(抗日战争前)交通便利,所产茶除本县饮用外,全部销售港澳等地,自抗战后,交通阻塞,销售范围日形缩小,一般茶农生活无法维持。多弃茶而经营其他,于是茶叶衰落矣。六堡乡占全县面积之半,全县面积11455亩,年产茶5450担,抗日时外销日减,估计每年平均产茶1500担左右。现有面积7500亩。”

据苏海文在《中国茶讯》1951年第二卷第7期介绍。“旧时粤南在广西六堡乡合口街设庄收茶叶,计有“广元茶”,“广福泰”,“新记”,“三纪”,“永组”,“公盛”等茶庄六个,以后将六堡茶炊蒸在箩,由合口街用小铲装运至梨埠,在春夏水大时每铲装运四十担。秋冬水小时每铲只能装运二十担。由梨埠换大木船运至封开,再用电船装运广州,再出口港、澳。……除在穗港销售一部分外,其余大部分销南洋怡保及吉隆坡一带。五堡茶多销南洋大埠,价值平均要比六堡茶低10%~20%。它的消费对象,大部分为工人阶级,尤其是南洋一带的矿工,酷爱饮用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在历史上的年产量和销售量曾一度达到1500吨左右,抗日时期大幅度下降,仅为3950担(1975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所恢复,1953年产六堡茶450吨,比抗日时期增加1.28倍。横县也由抗日时期年产221吨恢复到400吨。

1954年以后,六堡茶由国家统一制定收购等级样茶和收购价格,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但是,六堡茶的收购价格比同等级的烘青茶收购价格低,所以有不少原产六堡茶的开始转产烘青茶,虽然烘青茶原料要求高一个级,但加工方法与六堡茶基本差不多,而六堡茶还多一个沤堆的工序,实际上用工也差不多。

六堡茶历史上和50年代初期,在香港市场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广西六堡茶减产,加工粗制滥造,传统风味消失,销量逐渐降低,终于为其他名茶所取代。1981年。云南销往香港普洱茶500吨,四川销往香港普洱茶650吨。广西六堡茶却由原来年销1500吨左右下降到444吨。同时,越南的贺江茶,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青茶也打入香港市场,现六堡茶年销往香港量为300~400吨,1983年,横县茶厂加工的六堡茶成品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经贸部荣誉证书。

四、采制技术

过去,六堡茶初制由农户手工操作,采摘标准1芽

3、

4、5叶。其初制方法是:“将叶采下后,放于沸腾的水中,使其叶软而柔即得,约五分钟置于箩中,用脚踩压,至茶叶卷缩为度,然后以火焙干,干燥后以蒸气蒸至柔后,乃置于箩内存放待售。”①1937年,《广西特产志略》载:“日间将茶摘取,放之于篮,入夜置釜中炒至极软,视茶内含粘液,略起胶时,即提取,乘其未冻,用器搓揉,搓之愈熟,则叶愈收缩而细小,再用微火焙干。转为黑色,成为茶叶。”

旧时茶商收购六堡茶分为细茶、元度、粗茶、行茶四个级,收后炊蒸在箩就运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六堡茶初制仍是由农户分散进行。成立了大队和公社以后,在六堡公社的不倚、四柳、高枧、梧垌等大队成立了茶叶初制厂,采用水利带动的揉捻机,将全大队大部分茶叶集中在大队茶厂加工。在60年代初期,六堡公社成立了初精合一的六堡茶厂,既收购鲜叶加工毛茶,又收购毛茶加工精茶,按国家规定:六堡茶毛茶分为

1、

2、

3、

4、

5、6(级外)、7级(粗茶),每级又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除六堡茶厂加工成品六堡茶外,其余的六堡茶都集中在梧州茶厂、横县茶厂、桂林茶厂加工。现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艺为: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

六堡茶的复制工艺为。过筛整形~拣梗拣片~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陈化。

现在六堡茶的初制工艺是:鲜叶原料多为l芽

3、4叶,白天采,晚上制。六堡茶杀青锅温160℃,每锅投叶2~2.5千克,杀青机每次投叶7.5千克,下锅后先闷炒后扬炒,然后闷扬结合,嫩叶多扬少闷,老叶多闷少扬。一般杀青5~6分钟,到芽叶柔软,茶梗折而不断,叶色转为暗绿为适度。摊凉后进行揉捻,有手揉和机揉两种,手揉一次可揉l~1.5千克,机揉依揉捻机的大小而定。

六堡茶揉捻以整形为主,细胞破损为辅,叶破损率在40%即可,揉时加压要适度,其过程大体如下:轻揉~轻压~稍重压~轻压~轻揉,揉后解块。一般1~2级茶揉40分钟,3级以下的茶揉45~50分钟。揉好之后,进行沤堆,即将揉好的茶坯放入箩内或堆放在竹笪上进行沤堆发酵。这是决定六堡茶色、香、味的关键工序。堆高3~5厘米,每箩装湿茶坯15千克左右,堆沤时间在15小时以上,茶堆温度一般在40℃左右为宜。如温度高过50℃,则会烧堆,因此在沤堆过程中要注意翻堆散热。沤堆时温度低,即用60'c左右的火温将茶坯烘至五至六成干再沤堆。经过沤堆发酵之后,茶条会轻散一些,因此要进行复揉5~6分钟。六堡茶烘干也分毛火和足火两次进行。传统的方法是用烘茶。h(烘笼),摊叶3.3厘米左右,最好是用松明火烘,烘温80~90℃,每隔5~6分钟翻拌一次,烘到六至七成干下焙摊凉半小时,即进行打足火,足火温度50~60℃,摊叶厚度6.6厘米,烘2~3小时,茶梗一折即断即可。

六堡茶精制,现在足先进行冷发酵,将毛茶增湿,含水量达12%。堆沤7~10天,以补初制发酵不足,当茶叶水分干到10%左右,即上蒸半小时,至叶全软为度,叶含水达到15%~16%。传统的制法是将茶炊蒸后堆置20~30天,这些沤堆的湿热作用。进一步促使茶叶内含物的变化。由于茶多酚非酶性氧化作用,继续使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其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

六堡茶的品质要陈,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一般以篓装堆,贮于阴凉的泥土库房,至来年运销,而形成六堡茶的特殊风格。因此,夏蒸加工后的成品六堡茶,必须经散发水分,降低叶温后,踩篓堆放在阴凉湿润的地方进行陈化,经过半年左右,汤色变得更红浓,滋味有清凉爽口感,且产生陈味,形成六堡茶红、浓、醇、陈的品质特点

五、名茶文化

广西六堡茶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龙母在苍梧帮助百姓抵抗灾害,造福黎民。死后龙母升仙,想要回到苍梧了解民间疾苦,便下凡到苍梧六堡镇黑石村,发现村里人过着非常困苦的生活。这里多山少田,人们种出的稻米,自己吃都不够,还要拿出一部分出山去换盐巴,真是太苦了,怎么办呢。龙母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没有用,就在一筹莫展时,她看到黑石山下的泉水清澈明亮,忍不住尝了一口,觉得清甜滋润,异常鲜美,而且连所有的劳累也一扫而空了,龙母娘娘想了一下,那么甜美的泉水如一定能灌溉出好的植物。于是,龙母呼唤农神让它在这里拨了些茶树种子,经过龙母悉心栽培,果然长成了一棵长势旺盛、叶绿芽美的茶树。于是,把这棵茶树告诉给当地的人们,只要把这棵茶树的叶牙拿去卖给山外的人,就等于把这里甜美的泉水分给了他们享受,就可以换取足够的粮食和盐巴了。龙母娘娘走后,这棵茶树很快就开花结果了,人们将种子散播开来,变成了漫山遍野的茶树林,遍布六堡镇。后被人们称为六堡茶。

在六堡茶的故乡。饮时是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入山泉水,明火煮沸后,稍置放,待微温饮用,倍感味甘醇香,有提抻、益脾消滞,生津解暑的功效,若加适量冬蜜搅匀饮之,可治痢疾。储存五年以上的陈六堡茶,可治小儿惊风等症。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喝时清凉祛暑。

近年来,随着传统侨销黑茶——云南普洱茶需求量和影响力的扩大,同属传统侨销黑茶的梧州六堡茶也为众多爱茶之人所推崇,其独有的风味品质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重新认识。六堡茶在XX市的销量逐年上升,喝六堡茶、谈论六堡茶、收藏六堡茶已成为饮茶爱好者追求的新时尚。并畅销于穗、港、澳等地,其品质素以“红、农、醇、陈”四绝而著称,。六堡茶色泽黑褐光润,汤色红浓明亮,滋味醇和爽口、略感甜滑,香气醇陈、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并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如果说对其它茶类人们追求的是“青春”的滋味,那么对六堡茶而言,它打动人的则是岁月的沧桑,那愈陈愈香的特质是其它茶类不具备的。

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具有消暑祛湿、明目清心、帮助消化的功效。既可饱食之后饮之助消化,亦可以空腹饮之清肠胃。在闷热的天气里,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倍感舒畅。科学试验和六堡茶爱好者品茗实践证明,六堡茶除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外,所含脂肪分解酵素高于其它茶类,故六堡茶具有更强的分解油腻、降低人体类脂肪化合物、胆固醇、三酸甘油脂的功效,长期饮用可以健胃养神、减肥健身。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六堡茶愈来愈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六堡茶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贮存时内含物质继续转化,使滋味变醇、汤色加深、陈香显露。用六堡散茶蒸制、压模,可制成“六堡饼茶”、“六堡砖茶”、“六堡沱茶”等,同样受到六堡茶收藏者的青睐。

推荐

第三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解如下:

一、XX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县人事局、县文体局

人:茶德根、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XX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

人:姜晓水

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

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后,以县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城建局

人:姜晓水、岳喜华

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

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平,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

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04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

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

人:姜晓水、李光华

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

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05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

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XX自己的文化品牌。

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XX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

责任单位:上街镇、河西镇

人:罗明栋、李树银

主要任务。(1)努力把XX纳入XX县区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XX县区的“卫星城”上。(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

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

时限要求。意见于2004年5月前出台,并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八、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

人:李光华

主要任务。(1)努力使石门关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纳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精品项目。(2)提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对石门关、博南古驿道风情一条街等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经营,推动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高档次,增加附加值。(2)规范景区内的餐饮娱乐业。(4)规范收费。

主要目标。全面提升XX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

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九、关于核桃生态旅游开发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林业局

人:李光华、梅绍鹏

主要任务及目标。依托XX核桃这一品牌,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河西镇光明村鸡茨坪核桃生态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核桃生态旅游景区,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发展。

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十、XX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

人:李华荣

主要任务。(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

主要目标。提高XX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

时限要求。2004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

十一、关于建设核桃文化广场的意见

责任单位:县城建局

人:***

主要任务。规范核桃文化,挖掘核桃文化内涵,打响XX核桃这一品牌,核桃建成核桃交易、民风民俗节会等为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主要目标:建成在全省内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

时限要求:2005年9月前完成

第四篇: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全面完成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按照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目标、任务分流、分级分口负责、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要求。实行相关部门、乡镇任务分级分部门负责、分类推进,限期完成。现将《漾濞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立项分解如下:

一、XX县文

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及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县人事局、县文体局责任人:茶德根、姜晓水主要任务:在当前“事改”工作的基础上,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管理、职工全员聘任制改革为核心,借鉴、引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定《XX县文化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实施意见》,通过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才结构合理、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主要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要求完成全县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时限要求:按“事改”期限如期完成各项工作。

二、关于基础文化管站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责任人:姜晓水主要任务:在巩固提高原有“两馆一站”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达标要求和方便群众、适应今后面向市场发展要求,研究制定目标尚未达标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在新形势下创新机制、加快建设、加强管理的实施意见。主要目标:从今年开始,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县“两馆一站”全部达标。时限要求:实施意见由县文体局于今年4月10日前提出,报县委、县政府领导审定后,以县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5月10日以前下发并开始实施。

三、关于漾濞县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城建局责任人:姜晓水、岳喜华主要任务:进一步完善灯光球场的改扩建及老礼堂等场所的改造方案及具体实施意见。主要目标:通过改造及扩建,要突出特色,提升灯光球场的硬件设施水平,使周围的场地与灯光球场融为一体,成为县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场所。时限要求:改扩建方案于2004年4月10日前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后开始实施。

四、关于规范“彝族打歌”演出管理的若干规定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主要任务及目标:规范“彝族打歌”的演出,挖掘“彝族打歌”的文化内涵,提高“彝族打歌”的文化品位,使“彝族打歌”表演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成为省内外知名文化品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由县文体局出台。

五、关于开展(组织)石门关歌会的意见责任单位:县文体局、县旅游局责任人:姜晓水、李光华主要任务及目标:充分挖掘全省各地、特别是在我州、我县境内的彝族民歌、山歌,形成彝族各支系民歌、山歌大融汇,丰富彝族民歌、山歌的内涵,最终形成一个自发的一年一度内涵丰富的民风民俗大聚会的节日,促进石门关旅游业的开发。时限要求:县文体局提出意见,县旅游局要做好有关场地的规划及建设方案,报县委、政府审定后,以县委办、政府办文件于2004年中下发并开始实施。第一届歌会要于2005年开始。

六、关于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快文娱演艺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主要任务:(1)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文化品牌,组织实施宣传漾濞的一本书、一首歌、一个舞蹈及表现漾濞整体形象的一张光碟的四个精品工程。(2)争取兴办全省乃至全国大型游乐项目和演艺项目。(3)整体策划一批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文化艺术节会展览,娱乐项目。主要目标: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四个一”工程,提升漾濞知名度,逐步构建XX自己的文化品牌。时限要求:与县庆20周年的相关规划同步进行。

七、关于把XX建成有西部地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的意见责任单位:上街镇、河西镇责任人:罗明栋、李树银主要任务:(1)努力把XX纳入XX县区的整体规划中,定位在XX县区的“卫星城”上。(2)城市建设规划中,要突出生态与民风民俗相融的文化设施建设,使生态和民风民俗成为城市的支撑和城市亮点。(3)有效整合辖区内的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重点项目。主要目标:大力加强生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相互交融的、最适宜于人居住的县份之一。时限要求:意见于2004年5月前出台,并于2004年下半年开始实施。

八、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责任单位:县旅游局责任人:李光华主要任务:(1)努力使石门关为主的风景名胜区纳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黄金线上精品项目。(2)提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源和技术,对石门关、博南古驿道风情一条街等风景区和名胜古迹进行全方位的开发和经营,推动旅游景区、景点的深度开发,做强做大旅游产业,提高档次,增加附加值。(2)规范景区内的餐饮娱乐业。(4)规范收费。主要目标:全面提升XX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推动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报县

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施。

九、关于核桃生态旅游开发的意见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林业局责任人:李光华、梅绍鹏主要任务及目标:依托XX核桃这一品牌,进一步规划建设好河西镇光明村鸡茨坪核桃生态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使其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核桃生态旅游景区,进一步促进核桃产业发展。时限要求:2004年3月底前报县政府审定后,分阶段实

施。

十、XX县宣传文化中心建设规划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人:李华荣主要任务:(1)积极与上级宣传部门争取、接洽,做好资金的争取等相关工作;(2)做好相应的建设方案及规划。主要目标:提高XX档次,使其成为文化建设的一个载体。时限要求:2004年3月前完成建设方案及规划。十

一、关于建设核桃文化广场的意见责任单位:县城建局责任人:***主要任务:规范核桃文化,挖掘核桃文化内涵,打响XX核桃这一品牌,核桃建成核桃交易、民风民俗节会等为一体,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主要目标:建成在全省内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广场时限要求:2005年9月前完成

第五篇:苍梧国有白南林场改革实施方案XX县区国有白南林场改革实施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发〔2015〕6号)、《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发〔2016〕12号)、《中共XX市委员会X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市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梧发〔2016〕24号)、《中共XX县区委员会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区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苍发〔2017〕9号)、《关于印发〈XX县区国有白南林场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苍编〔2017〕18号)精神,结合XX县区国有白南林场(原名称“XX县区国营白南林场”,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改名为“XX县区国有白南林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林场历史沿革和性质级别

XX县区国有白南林场(以下简称白南林场)于1954年建场,是县直正科级编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二)林场规模

白南林场土地总面积为2.2386万亩。

(三)机构、人员情况1.机构

目前,白南林场内设党政办公室、财务股、生产股等3个股室,以及冲座、阳爽、念水等3个管护站。

—1—2.人员

经XX县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2016年白南林场事业编制为42名。白南林场现实有职工106人(含2009年XX县区林业公司体制改革安置10人),其中在职在编职工38人、在职不在编职工6人、退休职工62人。

(四)林场森林资源情况

白南林场土地总面积2.2386万亩,其中林地面积2.2183万亩。有林地面积1.9843万亩,占林地面积的89.45%。商品林地面积1.996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90.00%;自治区级公益林地面积0.221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10.00%。活立木总蓄积14.3092万立方米,以杉木为主,其中成熟(过熟)用材林蓄积10.088万立方米,“十三五”编限每年采伐蓄积0.98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8.64%。

(五)资产情况

1.固定资产。通过第三方具备资质单位对白南林场2016年9月底以前的资产进行清查,白南林场固定资产总值为437.959万元。

2.林木资产。经初步评估测算,白南林场林木资产总值为1994.207万元。

(六)经营情况

白南林场的经济来源以木材生产销售收入为主,年均生产木材约5000立方米,2016年经济总收入413万元。白南林场没有财政拨款,经济比较困难。白南林场没有承办学校、医院和代管村镇等社会职能,没有其他经营性产业,可全力集中搞森林培—2—

育和资源管理。

(七)参加社会保险情况

白南林场参加社会保险的总人数为106人,参保率100%,在编职工参加XX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因经济困难,不能足额缴交。测算至2017年12月底,白南林场欠缴基本养老保险27.81万元,欠缴医疗保险113.48万元。

(八)其它

白南林场自建场以来,多次获全区国营林场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XX市优秀科技型企业、XX市先进党组织、全区林业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先后实施了多个林业科技项目并多次获奖。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XX市、XX县区国有林场改革的要求,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按照“五位一体”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围绕保生态、保民生两大目标,明确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职责,推动国有林场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以生态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效益为主转变为以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业体制机制,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原则

—3—1.坚持维护生态安全与国有林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以“培资源、保生态”为首要目标,以维护和提高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行最严格的国有林地和林木资源管理制度,确保国有森林资源不破坏、国有资产不流失,为坚守生态红线发挥骨干作用。

2.坚持依法保障职工权益与顺利推行改革相结合。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职工收入、社保、住房等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确保职工生产生活有保障,同步实现小康。

3.坚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与创新机制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正确处理好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局部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本着尊重历史,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妥善处置好职工自营经济林,通过改革切实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4.坚持政府负责与部门支持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部门协作、职工参与、稳步推进原则,确保国有林场改革有序开展,按时完成改革任务。

(三)改革目标

到2020年,实现以下目标:

1.森林生态功能显著提升。通过科学培育、依法保护等多措并举,使白南林场森林结构得到明显优化,森林质量明显提高,森林景观明显改善,生物群落更趋于稳定,森林碳汇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有效增强。白南林场公益林占林地面积的比重逐步提高,2017年达到40%以上,2020年达到50%以上。全场商业性年采伐量逐年下降,2017年比2016年下降5%以上,2020年比2016年下降15%以上。全场森林蓄积量显著提升,2020—4—

年比2016年增加2万立方米以上。

2.管理体制全面创新。完善管护机制,形成功能定位明确、人员精简高效、森林管护购买服务、资源监管实施的白南林场管理新体制和经营机制,确保编制核定到位,财政保障到位,实现资源监管高效率、林场发展可持续。

3.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将白南林场房屋、道路、供电、通讯、电视、饮水安全、管护站点用房、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纳入县级政府建设计划并实施,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到2020年林场管护房站点要实现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通电视)。2020年林区道路比2016年明显改善,争取新硬化林区道路13.6公里(含2017年已建9.6公里),新建林区道路16公里,维修林区道路40公里,铲修防火线50公里;2018年前实现每个管护站开通有线通讯电视网络。切实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拓宽职工就业渠道,富余职工得到妥善安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使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职工年人均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与全县人民同步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4.不断提升自我造血功能。通过森林抚育、加强管护、科技兴林等措施,提高现有商品林的单位产出率,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观光旅游,争建XX县区城近郊森林公园,加快建设六堡茶基地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财政贡献率,切实减轻县级财政负担。

(四)主体改革期限

2017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白南林场主体改革工作。

—5—

三、改革任务

(一)定性定编定经费

1.定性定级。坚持公益性改革方向,将白南林场主要功能明确定位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提供生态公益服务,把白南林场建设成为XX县区城近郊森林公园、县级重要的林业科研基地和六堡茶种植示范基地等。为了与主要功能定位相适应,将白南林场确定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为XX县区人民政府管理的财政全额拨款的相当正科级事业单位,业务上受XX县区林业局管理和指导。

2.定编。坚持因地制宜、高效精简、“因养林而养人”、“保持国有林场现有在职在编人员稳定”的原则,结合白南林场的实际情况,经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核定白南林场财政全额事业编制共38名,其中目标编制25名、动态编制13名。核定领导职数3名(其中场长1名、副场长2名),内设机构领导职数9名(其中党政办2名、其它内设机构各1名)。

改革后(任)聘用职工(通过任命和竞争上岗确定)使用目标编制,使用目标编制人员工资福利按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同类人员执行。

改革后安置为离岗退养人员、保留职工身份人员使用动态编制,使用动态编制人员其工资福利按《中共XX县区委员会XX县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县区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苍发〔2017〕9号)中的规定执行。

3.定经费。白南林场的经费由县级财政予以全额保障,所有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6—

(二)妥善安置职工

按照“内部消化为主,多渠道解决就业”和“以人为本,确保稳定”的原则,妥善安置白南林场职工。安置主要途径:

1.在编在职职工安置

(1)正式退休安置。2017年白南林场符合正式退休职工5人,对这5人按时办理退休手续。

(2)实行离岗退养。对截止2017年12月31日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含5年)或工龄已满30年的职工,可实行离岗退养。职工可根据自愿原则,个人提出申请离岗退养,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审批。离岗退养人员的年度考核相关事项按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有关规定执行;不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含绩效工资增量);工龄连续计算,参加正常调资;职工待遇标准按个人每年正常调整的档案工资的60%发放;按个人每年正常调整的档案工资申报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基数,单位和个人缴费比例按规定执行。离岗退养人员达到正式退休年龄时再办理正式退休手续。

(3)病退安置。白南林场职工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符合病退条件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审批。病退工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4)保留职工身份安置。职工工作年限满20年的,可保留职工身份。职工可根据自愿原则,个人提出申请保留职工身份,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由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审批。保留职工身份人员的年度考核相关事项按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有关规定执行;

—7—不发放机关事业工资;工龄连续计算,参加正常调资;按个人每年正常调整的档案工资申报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基数并按规定缴费,若职工个人不按规定、不按期缴纳社会保险、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的视为自动放弃保留职工身份。在保留职工身份期间,遇政策有新规定的按新规定执行。

2.编外人员安置

(1)白南林场改革后,由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安置林场聘用的编外人员从事林场相关工作,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各种社会保险,工资待遇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执行。职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可视白南林场实际情况执行。

(2)白南林场视实际情况,对聘用的编外人员合同期满后,林场依法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3.解除劳动关系安置

对白南林场在编职工愿意自谋职业的,经协商一致的可解除人事劳动关系,自谋职业,依法支付一次性经济补偿金。

4.改革后在编在职人员的岗位设置管理

改革后,白南林场要根据本场内设的机构人员配备的需要,按照竞争上岗的原则,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关于国有林场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54号)安排好在职在编职工。改革后(任)聘用职工的岗位设置管理,场领导由专业技术人员“一肩双挑”,各股室和管护站负责人、管理人员可由专业技术人员或工勤技能人员组成。

5.竞争上岗。结合白南林场在编在职职工的安置情况,以及—8—

内设机构人员配备的需要,按照竞争上岗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工作岗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规定,白南林场领导班子成员不参加竞争上岗。

(三)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1.全面落实社会保险参保政策。

白南林场应按分类改革后确定的单位性质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其中,对于符合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按现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政策规定,妥善处理好参保前原属编制内、现已退休的人员的退休待遇问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国家和自治区相应标准核定其基本养老金,并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列支,同时执行全区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

2.落实林场欠缴的社会保险费。

白南林场改革前应保未保人员按规定应补缴的社会保险费,以及改革前应缴未缴的社会保险费,在本次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时予以清欠。预计2017年底前白南林场需缴交社会保险费185.02万元(养老保险27.81万元、职业年金43.73万元、医疗保险113.48万元),优先利用中央、自治区、XX市级财政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补缴,不足部分由县财政兜底并于2017年10月前全部缴清。

(四)职工工资林林地及自营经济林林地处置

从1995年开始,白南林场由于经济效益差,生产经营无法正常开展,职工工资无法足额发放。根据国家林业改革政策有关规定,鼓励职工发展自营经济,分林地给职工承包经营,自筹资

—9—金投资造林,缴纳承包金。林场自营经济林政策始于1995年,到2007年结束,合同承包年限全部是50年,职工(含转手接受人,下同)自营经济林林地为5294.07亩(松杉用材林3708.63亩、桉树用材林642.98亩、八角经济林942.46亩)。同时,1999年国有林场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取消一线职工的固定工资,实行计件工资,白南林场分配了一定数量的八角林林地承包给生产一线职工作工资林(代替发放工资)。

本着“尊重历史,坚持生态优先、国有资产不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尽快回收国有林地”的原则,妥善处置职工工资林林地和职工自营经济林林地。具体处置办法如下:

1.职工工资林林地

对白南林场原分配给生产一线职工承包的八角林工资林林地,目前尚有75亩,白南林场从2018年1月起无偿收回。2018年完成回收职工工资林林地。

2.职工自营经济林林地

(1)自营经济林地营造松、杉用材林的,由职工继续承包经营至林木主伐年龄(松、杉主伐年龄按16年),白南林场安排采伐林木后无偿收回林地。2016年后至今白南林场回收林地340亩。2020年前回收40%林地,2025年前回收80%林地,2030年前回收100%林地。

(2)自营经济林地营造桉树用材林的,由职工继续承包经营至2019年12月31日,白南林场安排采伐林木后无偿收回林地,收回林地100%。

—10—

(3)自营经济林地营造八角经济林(含八角、玉桂混交林)的,最多可由职工继续承包经营至2025年12月31日,2026年1月1日后林场全部收回林地(含地上物),符合林木采伐条件的由白南林场安排采伐。但因对采伐八角林木控制非常严格,且八角生长情况复杂,若出现不符合林木采伐条件或白南林场因特殊原因而无法安排采伐八角林木的,白南林场则适当支付其造林和抚育成本后收回林地(含地上物),具体方案另行制定。2025年前收回100%林地。如区划为生态公益林的,公益林补偿金归林场所有。

(4)在职工未将自营经济林林地交回林场管理前,仍按白南林场与职工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的相关约定执行,但涉及相关合同条款需修改补充的应尽快修改补充,仍需缴交林地承包金(租金)。

(5)从2018年起,职工自营经济林林地的承包金(租金)提高至每年每亩50元。

按上述处置办法,可确保白南林场在2019年前累计回收国有643亩,2020年前累计回收国有林地2150亩,2025年前累计回收国有林地4600亩,2030年前累计回收国有林地5294.07亩。

(五)完善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监管机制。

县人民政府要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监管有效的森林资源产权制度,建立健全白南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监管制度。

1.严厉打击侵占国有林地行为,切实保障白南林场合法权益,保持白南林场林地范围和用途的长期稳定。

—11—

2.明晰白南林场林地林木权属,对林场尚未换(发)林权证的,县政府应依据白南林场提供的总体设计及经营范围图等有效凭证,依法核发新版林权证。对山林权属存在争议的要加大调处力度,积极稳妥解决争议问题,尽快确权发证。

3.实施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控制采伐量为核心的白南林场森林经营方案管理制度,要逐步减少商业性采伐。

4.建立健全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森林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湿地保护制度、林地保护制度、森林保护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等制度体系。对林地性质变更、采伐限额等强化多级联动监管。

5.建立制度化的监测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综合考核县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依据,要对白南林场场长进行林场森林资源离任审计。

6.建立健全白南林场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半专业化建设,提高森林火灾科学预防和扑救应急能力。

(六)完善林场公益林管护机制。

充分发挥白南林场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将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生态功能突出的商品林划为公益林。完善公益林管护机制,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增强白南林场生态功能。

(七)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县人民政府要将白南林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建设计划,按照支出责任和财务隶属关系,整合有关项目资金,加大对林场道路、供电、通讯、饮水安全、森林防火、管护站点用房、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白南林场道路按属性纳入相—12—

关公路网规划。落实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白南林场依法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并依法依规办理土地供应和登记手续。

(八)加强林场人才队伍建设。

引进白南林场发展急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要以转换用人机制为核心,深化林场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新型的人事劳动关系。适当提高林场林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改善人员结构。加强林场领导班子建设,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提高林场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九)白南林场今后发展规划

1.加强森林资源培育,2017年完成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3500亩。

2.2025年前建成XX县区城近郊森林公园1万亩。

3.建设六堡茶种植示范基地,2017—2021年每年建设200亩,建设总规模1000亩。

4.2018年完成建设良种杉速生丰产科技示范基地2000亩。培育良种杉大径材。

打造XX县区重要的林业科研基地。建设高脂松示范林500亩,其中:2017年300亩,2018—2020年200亩。实施格木人工林生长规律、木材特性及培育技术研究项目300亩,其中:2017年100亩、2018—2020年200亩。建设良种杉中心苗圃10亩。

四、改革成本、资金筹措及财政支持资金测算

—13—

(一)改革成本1.债务

经测算,预算至2017年底止,白南林场债务为育林金欠账7.10万元。

2.一次性改革成本

预算至2017年底止,白南林场一次性改革成本365.11万元(欠缴基本养老保险27.81万元、欠缴医疗保险113.48万元、欠缴职业年金43.73万元、欠缴退休职工生活性补贴为177.89万元、改革期间工作经费2.20万元)。

3.运行成本

经测算,预算至2017年底止,白南林场改革年均运行成本为403.18万元(其中:在编人员工资168.67万元、在编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含绩效工资增量)86.80万元、社会保险126.46万元、公用经费20.52万元、遗属抚恤金0.73万元)。

(二)当前应收款

白南林场自营经济林林地租金应收款12.22万元。

(三)改革成本解决渠道

白南林场改革成本通过争取国家、自治区、XX市级财政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以及县级财政资金和白南林场自筹资金来解决。

1.白南林场一次性改革成本365.11万元,拟由中央、自治区、XX市等各级国有林场改革财政补助资金,以及白南林场自筹资金XX县区级财政资金共同解决。解决办法:一是力争中央、自治区、XX市级财政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以及统筹县级资金,—14—

可解决欠缴基本养老保险、欠缴医疗保险、欠缴职业年金等一次性成本。二是用白南林场当前的职工自营经济林租金应收款;三是用2018—2020年职工自营经济林林地承包金(按每亩每年50元);五是用县级财政资金。

2.白南林场改革后年均运行成本403.18万元/年,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3.白南林场欠缴的育林金7.10万元,拟申请上级林业部门减免。

(四)林场改革后年均经济收入

1.改革后,白南林场木材销售收入、其它经营性收入、生态公益林补偿金、职工自营经济林林地的承包金(租金)和管理费等一切收入全部纳入县财政。

2.经测算,改革后白南林场年均经济收入为348.49万元),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为木材销售。

3.改革后,白南林场年均将得到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偿金约5.12万元。

4.白南林场职工自营经济林林地年均租金约20万元(按2017年底前回收340亩,2018年剩余约4100亩计算,但租金数额会随林地回收逐年减少)。

5.白南林场积极申请争取的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中央财政造林补贴、林木良种基地项目补贴、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补助等项目专项资金(2015-2016年年均约25万元),实行专款专用,不列入林场收入测算,用于各项目建设支出。

(五)改革后年均财政支持资金测算

—15—白南林场改革一次性成本由中央、自治区、XX市级财政的国有林场改革补助资金XX县区级财政资金、林场自筹资金承担解决后,白南林场改革年均需县级财政支持资金为29.57万元。

五、改革进度安排

(一)动员阶段(2017年2月底前)

1.成立机构。成立白南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林场改革工作。

2.宣传发动。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认真组织白南林场职工学习相关改革文件,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等形式向职工广泛宣传改革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改革政策和目标要求,使广大职工打消思想疑虑,增强改革信心。

3.调研清产。组织全面开展白南林场调查摸底、调研工作,广泛征求职工意见,以及林场资产清查工作,为编制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3月至10月)

1.编制方案(2017年3月底前)。结合本场实际情况,科学编制《XX县区国营白南林场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并广泛征求林场职工及相关部门意见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

2.改革方案报备(2017年4月前)。对《实施方案》进行充分研究论证后,按程序逐级上报。

3.实施阶段(2017年6月至10月前)。根据批复的《XX县区国营白南林场改革实施方案》,在县人民政府XX县区林业局领导下,全面组织实施白南林场改革的各项内容和任务。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7年10至12月)

—16—

1.全面自查(2017年10月底前)。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做好有关资料的整理和归档,报送自查报告。

2.配合上级核查验收(2017年12月底前)。积极配合县、市人民政府对林场改革结果核查。积极配合自治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验收。

(四)整改完善阶段(2017年12月底前)

根据自治区国有林场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反馈的意见,对白南林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