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MJS小册子增版201357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MJS小册子增版201357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MJS小册子增版201357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MJS小册子增版201357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MJS小册子增版20135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生理学和本体感觉12本体感觉是在中枢的总控制下,视觉、大脑、小脑、各级神经、肌肉、肌腱、韧带、骨骼,以及各种激素、酶等参与下的运动控制能力的自身的深感觉。本体感觉不仅仅指平衡能力,比如患者喝水的动作是位置感觉、运动感觉与负重感觉的综合运动控制的本体感觉,就与平衡无关。本体感觉的管理系统3本体感觉通过三个级别进行管理:一级管理是指条件反射运动(模式运动)管理,是最低级的管理;二级管理是指小脑+前庭,是中级管理;三级管理是指视觉+中枢神经系统,是高级管理。视觉与本体感觉4视觉是本体感觉第三级管理的一部分。没有视觉的参与,本体感觉输入会很慢。盲人运动学习的进步慢于健全人,正是这个原因。因为视觉反馈的重要性,TecnoBody的产品在设计时都强调了大视野反馈和尽量直观的反馈。三级感觉管理示意图5关节位置感觉(JPS)

一级管理

肌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管理小脑

前庭三级管理CNS(中枢)的综合信息收集与处理

视觉反馈

有感觉就有感觉缺失,MJS和PK254/252就是为评定和训练以上这些具体感觉缺失而设计的。关节位置感觉、肌肉运动感觉在

MJS403/MJS614中的示意图6关节位置感觉肌肉运动感觉举例说明感觉缺失后哪些事做不了7如果运动感觉缺失了,上肢控制不好喝水、吃饭、开门动作的速度等;下肢步行时就控制不好步速、步频、摆动/支撑相的时间等。所以必须评定与训练运动感觉。如果位置感觉缺失了,上肢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的动作都会不正常,如脱衣脱裤、开门等会位置不准;下肢步行时就控制不了步幅、廓清、离地角度、着地角度、膝关节角度等;上下肢的关节活动度都会控制缺失。所以必须评定与训练位置感觉。如果负重感觉缺失,上肢的穿衣、吃饭、拿东西都会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下肢的左右/前后重心转移都会变得困难或不可能,也就难于步行或站立。所以必须评定与训练负重感觉。本体感觉传输速度8本体感觉运动的信号传输分三个速度:一级管理的神经感觉传输速度为20-30毫秒(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管理的神经感觉传输速度为50毫秒(小脑+前庭)。三级管理的神经感觉传输速度最慢,为100毫秒(中枢+视觉)。132举例9当一个人踝关节突然外翻时(崴脚了)。危险信号传入脊髓,脊髓收到信号并通过神经条件反射地给出反馈,让肌肉、肌键、韧带收紧(以经验值收紧,这个经验值——前馈经验值,需要平时训练,实际上就是诊疗中的本体感觉输入的目的);这个传输速度是20-30毫秒。前馈值(又称“预判值”)是经过无数次的练习积累获得的,对运动控制非常重要,尤其对运动员重要。当脊髓将部分信息直接反馈给远端的足踝部的同时,还有一部分信息被传入前庭和小脑,前庭和小脑通过神经反馈给身体各部位,给出髋策略:姿势调整和代偿运动命令,以保持不跌倒。这个传输速度是50毫秒。10还有一部分信息通过脊髓、前庭和小脑,但并没有停留而直达中枢,中枢收到信息后起动视觉和给出更全面的非模式姿势控制命令——髋策略:包括跨出踉踉跄跄但没有跌倒的几步,再调整到稳步行走或站立。这个信息传输速度是100毫秒。人在跑步中如果崴脚了,更容易跌倒,是因为一、二、三级本体感觉运动传输时间不够,信息还没有传递完,人已经跌倒了。举例11什么样的患者应该使用MJS进行评定和训练?裸眼观察到患者有运动感觉和位置感觉缺失的,都应先做评定和训练。神经损伤、肌肉/肌腱/韧带损伤、骨损伤都有可能导致以上的躯体感觉的缺失和退步。评定的目的,一是为了知道损伤程度;二是为了知道前面的治疗和训练是否有效;三是为了知道患者最终达到了什么样的量化程度。如何选用MJS训练模式?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分为三个阶段:1.患者不能运动,治疗师可协助,进行被动训练;2.患者可以运动,但活动范围受限,进行助力训练;3.患者可以主动运动,范围不受限,可进行抗阻训练。对于神经损伤患者,被动运动训练很重要。本体感受器在哪里12本体感受器1肌梭神经元——运动感觉2高尔基小体——肌腱两端——负重感觉3帕奇尼小体——韧带关节两端——位置感觉4.凡蒂帕奇尼小体——压力感觉(同位置感觉)运动感觉13肌梭神经元感受器感觉肢体的运动速度,称为运动感觉肌肉通过屈伸感知和调控运动速度

肌梭神经元的位置14负重感觉15高尔基小体在肌腱的两端感知和调节肢体的负重变化,所以叫负重感觉高尔基小体帕奇尼小体16位于皮肤、内脏壁、肌腱、关节囊以及肠系膜根部等处,能感受压、触、牵拉以及振动感觉的感受器。感知肢体与关节的位置移动。环层小体(帕奇尼小体)麦斯纳氏小体克劳泽氏终末球鲁菲尼氏小体(皮下神经终末)神经游离末梢神经腱梭本体感受器17本体感觉可分为三个管理等级。一级: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二级:前庭的平衡感觉和小脑的运动协调感觉;三级:视觉和中枢综合感知与调控运动的感觉。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运动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级、二级缺失;神经损伤病人的本体感觉缺失主要是一、二、三级共同缺失。根据运动再学习的固有规律:感觉输入(外力协助)→本体感觉输入(无外力协助)→运动模式固定→多次或超量标准重复运动→在大脑皮质建立运动功能区→运动功能再获得!我们可以得知:没有本体感觉输入,就没有运动功能再获得。这也是运动员肌肉、韧带、肌腱长好了,但运动功能没有完全恢复的原因。因为本体感受器还没有恢复!对于运动员或患者,病理未恢复前或手术前就进行本体感觉训练是目前国际先进的理念。18脑溢、脑梗等中风患者不能以最小能量消耗的运动去喝水、穿衣、步行,实际上是本体感觉由三级到一级的缺失。经过评定,就知道是哪一级管理的具体哪一项缺失了,哪一项缺失了,就训练哪一项。训练顺序:神经损伤病人一般是由近端到远端,骨损伤、运动损伤一般是什么感觉缺失就练什么感觉。本体感觉有先天差异运动员选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体感觉分级量化评定的必要性本体感觉有废用性缺失的特性19基于以上理论就有了以下设备的研发和推广下面将主要介绍MJS(上肢多关节复合运动控制评定与训练系统)的评定与训练方法及技巧下肢与躯干本体感觉评定与训练的PK254/PK252的介绍资料已出在另一个小册子中。

20核心肌群与躯干的位置感觉、运动感觉、负重感觉的评定与训练躯干平衡仪21躯干平衡仪就是为了评定和训练核心肌群的运动感觉、位置感觉。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腹横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这一区域。所有的动作力量都来自这个身体中心。如果核心肌群没锻炼好,其他部位再怎么锻炼,整个人看起来还是姿势不正、弯腰驼背。借助训练核心肌群的局部运动,除了可以减少脂肪囤积,也可以加强核心肌群的肌耐力,帮助核心肌群更有力地支撑上半身,达到改善姿势的目的。22谢谢!请继续阅读MJS的使用方法与技巧MJS40323MJS614+EMG+MOTION24Motion传感器EMG25肌肉运动作业疗法游戏患者资料管理对上肢的本体感觉和运动控制能力进行评估痛点标记和痛域的设定,训练方案的设计与选择26评估训练时,同步反馈肢体运动的角度,包括手臂和腕部,以及握手状态时的握力。评估方案设定与力的控制27评估方案根据临床需要,分为:前屈-后伸运动,3个等级外展运动,1个等级圆周运动,3个等级内-外旋运动,1个等级也可以在康复描迹管理中自己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评定方案。力的控制28力量的选择:1-2级肌力:减重或助力3级肌力:空档,无外力参与4级肌力:抗阻力29方向及数值设置FI:提供水平内收-外展动力F2:提供垂直前屈-后伸动力F3:提供内-外旋动力对于左右臂,面板上也有明显的指示,容易操作,不会混乱。Light-G功能(前屈-后伸)专用按钮。内收-外展和内-外旋仍需要使用仿生臂上的按钮或治疗师帮助操作才得获得助力或阻力。30等级1等级2,单一测试等级3,单一测试前屈-后伸评估:结果:稳定指数值→评估运动感觉缺失水平痛点坐标(x,y)→准确标定疼痛位置角度范围max,min→评估位置感觉缺失水平45°外展测试90°外展测试31外展运动评估:受试者尽最大努力做外展运动,可测试0-180°不同前屈位时的外展角度,并可记录痛点。及时的视角反馈有激励作用。结果:痛点位置→准确标定疼痛位置角度范围→评估位置感觉缺失水平32受试者尽最大努力沿轨迹方向运动。不同颜色表示不同的运动方式,所以前后测试,各种颜色所对应的运动的缺失度,方便比较。结果:稳定指数值→评估运动感觉缺失水平痛点位置→准确标定疼痛位置圆周运动评估:33内-外旋评估:肘关节固定,做内-外旋运动。结果:痛点角度角度范围→评估位置感觉缺失水平肘关节固定的内-外旋评估34肘关节固定的内-外旋评估35独立的评估模块内-外旋+旋前-旋后N值意义N=0:训练模式N=1:评估模式(预评估)N>1:康复模式(正式评估)可设定范围进行训练痛点标记36上肢运动时,标记痛点。可由患者另一侧手自我标定,也可由治疗师操作标定。很合适用于工伤鉴定。37根据需要,设置上-下-左-右的范围,设置关节位置点。根据标记的痛点,设置训练范围,进行无痛训练。本体感觉输入的最佳方式是:训练3分钟-休息1分钟-训练3分钟-休息1分钟……一次训练总体15-20分钟为宜对于早期康复,进行前屈-后伸训练时,须将外展锁死,保证安全。平面视角与图形平面视角与图形38同步反馈解剖学图形图表训练方案的选择39系统有36个训练方案可供选择自定义训练方案40治疗师可以自定义新的训练方案,并取个名字。肌肉运动同步反馈41实时反馈每个动作的肌肉运动情况,便于判断训练过程中哪块肌肉在参与,显示颜色。并可指导针对性训练。设置运动区域、关节位置点设置运动方向患者资料管理42存储基本信息存储评估、训练结果结果比较结果回放前臂和上臂的长度设置值是相同的,记录为伸缩杆数值。结果比较43从轨迹图上,直观地比较前后评估/训练的结果。如果在某种特定条件或环境下评定了,为了前后比较的科学性、客观性,应在NOTE中记录下比较的助力值、阻力值,甚至座位坐标或坐姿等。游戏44使训练更有趣味性!45飞行游戏,可训练患者的认知能力、运动感觉、位置感觉,以及肌力训练。共12个场景,难易级别可选,大大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作业疗法46比游戏更有趣,增加了患者的主动性和训练的积极性,增强了训练的目标性和趣味性!可设置难易级别和关节活动范围,同步反馈上肢的运动角度。TMA系统47TMA=tecnobodymotionanalysis运动分析MJS614系统自带1个可脱机使用,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