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净化工艺课程设计本科论文_第1页
水质净化工艺课程设计本科论文_第2页
水质净化工艺课程设计本科论文_第3页
水质净化工艺课程设计本科论文_第4页
水质净化工艺课程设计本科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质净化工艺设计》大作业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年级班别xx级x班学号学生姓名成绩100时间2015.12.08目录任务书 1TOC\h\z\t"节标题,2,条标题,3,章标题,1"第一章 给水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工艺 《水质净化工艺设计》大作业任务书在完成《水质净化工艺设计》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掌握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的新工艺设计计算,对于构筑物的设计达到或接近施工图设计。为此,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下设计内容:1.完成给水处理之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的工艺设计计算和构筑物施工图设计。2.完成污水处理之生化处理的新工艺设计计算和构筑物的施工图设计。要求编写计算书和绘制A3的设计图纸。设计图纸按施工图的深度完成。以A4大小装订。给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资料分别如下:给水处理厂:1.水厂净产水量为20.5万m3/d。2.水源为河水,原水水质如下所示:编号项目单位分析结果备注1耗氧量(CODMn法)O2mg/l82水温℃最高30,最低53色度<15度4嗅和味无异常臭和味5浑浊度NTU6pH7.07总硬度mg/L(以CaCO3计)1258碳酸盐硬度mg/L(以CaCO3计)959非碳酸盐硬度mg/L(以CaCO3计)3010总固体mg/L20011细菌总数个/mL>110012大肠菌群个/L800其它化学和毒理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3.河水洪水位标高73.20米,枯水位标高65.70米,常年平均水位标高68.20米。4.气象资料:年平均气温22℃,最冷月平均温度4℃,最热月平均温度34℃,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1℃。常年风向东南。5.地质资料:净水厂地区高程以下0~3米为粘质砂土,3~6米为砂石堆积层,再下层为红砂岩。地基允许承载力为2.5~4公斤/厘米。6.厂区地形平坦,平均高程为70.00米。污水处理厂设计资料:1.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0.5万m3/d。2.城市污水的水质如下表所示:(除pH外,其余项目单位为mg/L)项目BOD5CODCrSSTNNH4+-NTP(以P计)pH15030020035253.56~93.污水处理厂出厂水水质应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确定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如下:BOD5≤10mg/L,COD≤50mg/L,SS≤10mg/L,NH3-N≤5mg/L,PO43--P≤0.50mg/L。4.污水处理厂厂区地形拟为平坦地形,标高为75.00米。5.全年平均气温21.8℃,最冷平均月气温9.7℃,最热月平均气温32.6℃,最高温度38.7℃,最低温度0.0℃。6.夏季主风向:东南风。给水深度处理—臭氧活性炭工艺水处理流程示意图: 臭氧设计计算设计要点:气水接触时间一般采用水力停留时间大于5~10min。接触反应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取4~5.5m。池体尺寸设计计算:(1)池体体积池体体积()水力停留时间(min),此处取t=10min。水流量()(2)池体有效面积扩散器以上水深,5~7m,此处取。(3)池宽B取12m,则池长采用三个接触反应室,第一室接触反应时间=6min,第二室接触反应时间为=2min,第三室接触反应时间为=2min。其中:第一室池长第二室池长第三室池长臭氧化气布气系统设计计算(4)每小时投配总臭氧量水中所需臭氧投加量,第一格为0.6,第二格为0.4,第三格为0.2。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5)水中所需投加的臭氧化气流量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Y发生器所产臭氧化气浓度(),一般在10~20范围内,此处取15。(6)水中所需投加的发生器工作状态下(t=20°C,P=0.08MPa)的臭氧化气流量第一室:第二室:第三室:(7)微孔扩散元件数第一室:取510个第二室:取340个第三室:取170个每只扩散元件的总表面积,微孔扩散板(d为扩散板直径,产品提供为0.2m)气体扩散速度(m/h),依微孔材料及其微孔孔径和扩散气泡直径而定,此处使用WTD3型微孔钛板。则微孔孔径为R=30,系数a=0.19,b=0.066,气泡直径取2mm,则气体扩散速度所需臭氧发生器工作压力H的计算(1)塔内水柱高为=5m布水元件水头损失查资料,=0.2kPa=0.02m(2)臭氧化气输送管道水头损失臭氧化气采用DN25管道输送,总长95m,输送管道的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按=0.45m考虑。臭氧尾气处理采用型号BHF3-DOCAT240的臭氧尾气破坏器,利用热分解原理将臭氧分解。活性碳滤池的设计计算此处生物活性碳滤池采用V型滤池池型平面尺寸计算(1)每组滤池所需面积Q滤池设计流量()n滤池分组数(组),设计中取n=2。v设计滤速(m/h),一般采用8~20m/h。设计中取12m/h。(2)单格滤池面积N每组滤池分格数(格),设计中取N=4。一般规定V型滤池的长宽比为2:1~4:1,滤池长度一般不宜小于11m;滤池中央气水、分配槽将滤池宽度分成两半,每一半的宽度不宜超过4m。设计中采用其长宽比为2.5:1,即取L=14.83m,B=6m。则:(3)单格滤池的实际面积B单格池宽(m)L单格池长(m)(4)正常过滤时实际滤速一组滤池的设计流量()一格冲洗时其他3滤格的滤速进水系统设计计算(1)进水总渠净宽H1进水总渠内水深,设计取1m.进水总渠内流速(m/s),一般采用0.6~1.0m/s,设计取0.8m/s.(2)手动闸孔断面面积滤池表面扫洗强度(,一般为1.7~2.0(,设计取1.8(进孔流速,m/s,一般为0.4~1.0m/s设计取0.8m/s.(3)手动阀阀口处水头损失(4)气动隔膜阀断面面积考虑单格冲洗时,则(5)气动隔膜阀阀口处水头损失(6)进水堰堰上水头m薄壁堰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2~0.50.此处取0.45b堰宽(m),设计取4m.(7)V型进水槽槽内水深Q2进入V型滤水槽的流量()设计中每格滤池设两个V型进水槽,V型进水槽内流速,一般采用0.6~1.0,设计取0.8.V型槽夹角,=50°~55°,设计取52°.(8)V型槽扫洗小孔表面扫洗流量--表面扫洗水强度,此处采用2.0小孔总面积孔口流量系数,取值0.62.小孔直径小孔数目(个),取每个V型槽上扫洗小孔数目45个,则=90个.验算小孔流速反冲洗系统设计计算(1)气水分配渠(按反冲洗水流量计算)反冲洗水流量反冲洗强度,一般采用4~6,此处取5气水分配渠内水深气水分配渠中水的流速,一般采用0.8~1.5m/s,设计取0.8m/s.B2气水分配渠宽度,设计取0.5m.(2)配水方孔面积和间距配水方孔总面积:配水方孔流速,一般采用0.5m/s.方孔个数:取90个单个方孔的面积,设计取=0.10*0.10m2在气水分配渠两侧分别布置45个配水方孔,孔口间距0.4m.(3)布气圆孔的间距和面积布气圆孔的数目及间距和配水方孔相同,采用直径为60mm的圆孔,其单孔面积为0.0028mm2,所有圆孔面积的和为90*0.0028=0.252m2.(4)空气反冲洗时所需空气流量空气冲洗强度,一般取13~17,设计采用15。空气通过圆孔的流速为1.332/0.252=5.286m/s。(5)底部配水系统底部配水系统采用QS型长柄滤头,材质为ABS工程塑料,数量为55只/m2,滤头安装在混凝土滤板上,滤板搁置在梁上。滤头长28.5cm;滤帽上有缝隙36条;滤柄上部有2mm气孔,下部有长65mm、宽1mm条缝。滤板、滤梁均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滤板制成正方形。滤梁的宽度为10cm,高度和长度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设计中滤板下清水区的高度取H3=0.88m。过滤系统设计计算滤料选用活性碳滤料,粒径0.5~3mm,不均匀系数K60=1.5~2,固定床滤池碳层厚度一般为1.0-2.5m,设计中取滤层厚度H4=2m。滤层上面水深一般采用1.5~2m,设计中取滤层上水深H5=1.5m。承托层采用分层级配,共五层,其粒径级配排列由下至上为8-16mm,厚为50mm;4-8mm,厚为50mm;2-4mm,厚为50mm;4-8mm,厚为50mm;8-16mm,厚为50mm。排水系统设计计算排水渠终点水深排水渠流速,一般采用1.5m/s,设计取1.8m/s。设计中取排水渠和气水分配渠等宽。排水渠起点水深排水渠临界水深排水渠起点水深:排水渠底坡,=8.2%排水渠长度,设计取排水渠长度同滤池长度,即14.83m。按照要求,排水槽堰顶应高出滤料0.5,则中间渠总高为滤板下清水区的高度+滤板厚+承托层厚+滤料层厚+0.5,即0.88+0.10+0.25+2.00+0.5=3.73m。滤池总高度滤板下清水区的高度;活性碳滤层厚度;滤层上水深;滤板厚度,设计中取0.12m;承托层厚度,设计中取0.25m;超高,设计中取0.3m。污水处理之生化处理——A-A-O工艺A-A-O工艺设计根据规范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本次工艺设计可以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首先根据要求进行判断:BOD5/TN=150/35=4.28>4,BOD5/TP=150/3.5=42.8>17,符合要求。由于本次设计中进水水质含磷量并不高,故综合考虑下,不采用改良型A-A-O工艺(加强对磷的处理)。设计参数水力停留时间根据规范,水力停留时间宜为7~14h,本设计取t=8h。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一般取取2000~4000mg/L,本设计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取Xv=3000mg/L。回流污泥浓度Xr=106/SVI×r=106/100×1.2=12000mg/LXr—回流污泥浓度(mg/L);SVI—污泥指数,一般采用100;r—系数,一般采用r=1.2。污泥回流比Xv=[R/(1+R)]×Xr,即3000=[R/(1+R)]×9000,解得R=0.50R—污泥回流比;Xr’—回流污泥浓度(mg/L),Xr’=fXr=0.75×12000=9000TN去除率e=[(S1-S2)/S1]×100%e—TN去除率(%);S1—进水TN浓度;S2—出水TN浓度,其中S2取15mg/L则e=(35-15)/35*100%=57.1%。内回流倍数R内=e/(1-e)=0.571/(1-0.571)=1.33,设计中取R内为140%平面尺寸计算总有效容积V=Qt=205000×8/24=68333m³V—总有效容积(m3);Q—进水流量(m3/d),按平均流量计;t—水力停留时间(d)。厌氧、缺氧、好氧各段内水力停留时间的比值为1:1:3,则每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厌氧池内水力停留时间t1=1.6h;缺氧池内水力停留时间t2=1.6h;好氧池内水力停留时间t3=4.8h。平面尺寸曝气池总面积A=V/h=68333/7.5=9111.07m2,式中,A—曝气池总面积(m2);h—曝气池有效水深(m)。设计中取h=7.5m。每组曝气池面积(曝气池座数N=2)A1=A/N=9111.07/2=4555.53m2,式中,A1—每座曝气池表面积(m2);N—曝气池个数,设计中取N=2。每组曝气池共设5廊道,第1廊道为厌氧段,第2廊道为缺氧段,后3个廊道为好氧段,每廊道宽取10m,则每廊道长:L=A1/bn=4555.53/(5×10)=91.11m,式中,L—曝气池每廊道长(m);b—每廊道宽度(m);设计中取b=10mn—廊道数。设计中取n=5。进出水系统曝气池进水设计反应池进水设计流量Q1=QKz=205000×1.45/3600/24=3.44m³/s,其中Kz取1.45回流污泥渠道设计流量QR=RQ=0.5×2.37=1.185m³/s污水最大流量Qs=Q1=3.44m³/s初沉池的来水通过DN1200mm的管道送入厌氧—缺氧—好氧曝气池首端的进水渠道,管道内的水流速度为1.52m/s。在进水渠道内,水流分别流向两侧,从厌氧段进入,进水渠道宽度为2m,渠道内水深为1.0m,则渠道内的最大水流速度为:V1=Qs/(Nb1h1)=3.44/(2×2×1)=0.86m/s式中,V1—渠道内最大水流速度(m/s);b1—进水渠道宽度(m);设计中取b1=2.0mh1—进水渠道有效水深(m),设计中取h1=1.0m。反应池采用潜孔进水,孔口面积F=Qs/Nv2=3.44/(2*1)=1.72m2,式中,F——每座反应池所需孔口面积(m2);v2——孔口流速(m/s),一般采用0.2~1.5m/s。设计中v2取1.0m/s。设每个孔口尺寸为0.6*0.6m,则孔口数:n=F/f=1.72/(0.6*0.6)≈5个。式中,n—每座曝气池所需孔口数(个);f—每个孔口的面积(m2)。曝气池的出水设计厌氧—缺氧—好氧池的出水采用矩形薄壁堰,跌落出水,堰上水头:式中,H——堰上水头(m);Q——每座反应池出水量(m3/s),Q=Qs+QR=3.44+1.185=4.625m³/s;m——流量系数,一般采用0.4~0.5;本设计取m=0.4;b——堰宽(m),与反应池宽度相等。本设计中取b=10.0m。厌氧—缺氧—好氧池的最大出水流量为4.625m3/s,出水管采用DN2000,送往二沉池,管道内的流速为1.46m/s。其他管道设计污泥回流管在本设计中,污泥回流比为0.5,从二沉池回流过来的污泥通过两根DN500的回流管道分别进入首端两侧的厌氧段,管内污泥流速为0.9m/s。硝化液回流管硝化液回流比为200%,从二沉池出水回至缺氧段首端,硝化液回流管道管径为DN1000mm,管内流速为1.1m/s。剩余污泥量剩余污泥量W=aQ平Sr-bVXv+LrQ平×50%式中,W—剩余污泥量(kg/d);a—污泥产率系数,一般采用0.5~0.7;本设计取a=0.6b—污泥自身氧化系数(d-1),一般采用0.05~0.1;本设计取b=0.05Q平—平均日污水流量(m3/d);Lr—反应池去除的SS浓度(kg/m3),Lr=200-10=190mg/L=0.19kg/m3;Sr—反应池去除BOD5浓度(kg/m3),Sr=150-10=140mg/L=0.14kg/m3。则有:W=0.6×205000×0.14-0.05×68333×3+0.19×205000×50%=17220-10250+19475=26445kg/d曝气系统设计计算1平均时需氧量=1204KgO2/h其中,——活性污泥微生物每代谢1kgBOD所需要的氧量,本设计取0.5;——每kg活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