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1.gif)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2.gif)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3.gif)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4.gif)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课件【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be80d0d25c20d97e65caba422651b3f7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导言分析: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没有带来永久和平孕育战争(强权政治、带来一定的和平)战争与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20世纪世界现代史开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殖民体系瓦解大战爆发之初……他们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形成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他们本以为是单纯的军事较量,却变成了倾注全部国力的长期消耗的总体战……——徐蓝《国际史视野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战争在收获的季节来到欧洲……年轻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兴高采烈……哲学家罗素评论说,英国人一般是赞成战争的,法国作家阿兰-福尼尔指出:“战争是美好的、正义的和伟大的。”当欧洲国家政府正式宣战后,首都的人们在街头跳舞。当先遣队奔赴前线的时候,人们向士兵投以鲜花,希望他们很快凯旋归来。——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新课导入
“修昔底德陷阱”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发展已经在工业文明的扩展中启动,但是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程度不高,世界体系的早期形态还延续着传统的帝国式政治结构,欧洲之外的大部分地区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处于整个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当新的大国崛起,想要不断壮大自身力量并压倒对方,且没有新的政治理念引领时,往往通过直接占领领土或对其他地区进行政治和经济控制来实现扩大本国支配地位和影响,最终导致帝国主义战争的发生。这一情况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课标要求核心概念重难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的背景。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第一次世界大战、帝国主义、同盟国、协约国、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通过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原因。时空观念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及日德兰海战的概况。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识记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内容,分析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家国情怀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认识全人类反对战争、追求和平的愿望。教学目标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性质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影响
3.一战在欧洲的三条战线及决定性战场4.一战中,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的意义或者特点5.一战中,中、美参战的时间、中国参战的形式及意图6.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会议、条约、内容、评价7.国际联盟的性质、宗旨、原则、实质8.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时空坐标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前)工厂制度(中小企业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企业(垄断组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世界形势: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
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图(1914)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背景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对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末的一次演说
英法德美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2.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1913—1914年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背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19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列强加强抢夺殖民地,对世界的瓜分进入白热化阶段,它们加紧扩军备战、制造危机,使国际形势日益紧张。当这种争夺最终不能用谈判来解决时,列强就会兵戎相见,1898年美西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争、1904-1905年日俄战争这三次重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不仅标志着帝国主义时代的开始(帝国主义的形成),也预示着全球性武装冲突的即将到来。1898年美西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争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背景一战前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形成与表现实质地位或影响英德矛盾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②后起而强大的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的乃至在世界的领导地位。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帝国主义之间最主要的矛盾法德矛盾①普法战争后,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②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争夺欧洲大陆霸权和北非殖民地欧洲大陆的主要矛盾德俄矛盾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俄奥矛盾矛盾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争夺巴尔干地区欧洲“火药桶”3.两大集团形成: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巴尔干问题材料2德皇威廉二世说:“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国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支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
德皇威廉二世啃地球材料1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4.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泛滥极端民族主义:宣传“民族优越论”,鼓吹本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宣称对外扩张是民族利益所在;煽动民众的仇恨情绪,鼓噪用武力“自卫”,动员民众支持战争。其基本特征是反理性、反和平、反民主、反自由。军国主义:是指把国家置于军事控制之下,实行军事独裁,强迫人民接受军事训练,向人民灌输侵略思想,使政治、经济、文化等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反动政策。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背景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一)背景
遇刺前的斐迪南大公夫妇
萨拉热窝事件5.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为了震慑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奥匈帝国决定于1914年6月28日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斐迪南大公夫妇则是这次演习的总检察官。演习以塞尔维亚作为假想敌,这在斯拉夫人眼中是赤裸裸的羞辱,引起了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的极大愤怒,他们组织了暗杀小组。6月28日,当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接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开枪射杀了费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全面爆发: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日、美、中等33国先后参战地区性战争欧洲战争世界大战(1)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产生,主要资本主义大国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掀起了新的瓜分世界的狂潮。(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根本原因)(3)20世纪初,欧洲形成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竞相扩军备战,国际局势日益紧张。(4)欧洲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盛行。(5)“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小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一、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二)性质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上册)》性质: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一、帝国争霸·秩序失衡:帝国主义与世界大战的酝酿(二)性质一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思考:为什么说一战是帝国主义之战?从战争的定义看,帝国主义战争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战争。从战争的起因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殖民地而发动的,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从战争的进程看,帝国主义为了实现自己的战争目的进行了长期残酷的争夺,体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侵略性质。从战争的结果看,战胜国对战败国进行了瓜分或掠夺,巴黎和会便是战胜国之间的分赃会议。西线:英法比——德(1914年和1916年重点)东线:俄——德奥(1915年重点)萨拉热窝南线:奥——俄、塞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二)三大阶段马恩河战役时间:1914.9国家:德VS法计划:施里芬计划——1905年制定,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3—4个月结束战争。结果:德国战败,“速决战”计划破产,陷入两线作战。1、第一阶段:1914“决定法国命运的时刻即将来到,大家必须记住,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赢得的阵地,宁可战死在脚下的阵地上,也不后退一步。”
——法国霞飞将军1914年日本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9月2日至9月7日,日军完成了在龙口地区的登陆。10日到平度,12日抵即墨,13日达胶州。至10月6日,日军进占济南车站,占领了胶济铁路全线。11月10日,占领青岛。“二十一条”(二)三大阶段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1915年,德军把主攻方向转向东线,企图首先打败俄国,以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1915年,意大利在英法拉拢下,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纵观1915年战局,德奥军队在东线和南线取胜,但未能摆脱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境。东线南线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决战之年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阶段:1915-1916(二)三大阶段凡尔登战役时间:1916.2.21—12国家:德VS法结果:双方军队死亡超过25万人,50多万人受伤,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标志着德国军事进攻的能力已从顶峰跌落,战争主动权逐渐转到协约国手里。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阶段:1915-1916(二)三大阶段时间:1916.6.24—11国家:德VS英法结果:一战中规模最大和最惨烈的战役。因其残酷性被称之为“索姆河地狱”。索姆河战役索姆河战役中的包扎所日德兰海战
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发生了一战中最大的一次海战——日德兰海战。英国出动了约1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100艘军舰。战斗结果,英国损失14艘,德国损失11艘,英国损失的吨位数几乎是德国的2倍。英国的损失虽然大于德国,但仍掌握着制海权。英国大舰队继续控制北海水面,德国公海舰队仍被封锁在港内。此后,双方的活动更加小心,北海水域内的战斗基本停止,双方开始把注意力集中转向潜艇战和反潜艇战。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二阶段:1915-1916(二)三大阶段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三阶段:1917-1918(二)三大阶段时间:1917结果:美国的参战改变了双方力量对比,改善了协约国集团的经济实力,胜利的天平倒向了协约国一方;在美国影响下,中国、巴西等对德宣战,协约国阵营进一步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大战开始时,美国宣布中立。……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大做生意,仅向协约国就提供了约200亿美元的物资和贷款。……当时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为参与战后分赃和争夺霸权,此时参战正是好时机。于是便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攻击了美国商船为理由,在维护公海航行自由的旗帜下,于2月3日宣布对德断交,4月6日对德宣战。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三阶段:1917-1918(二)三大阶段时间:1917形式与目的: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战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结果: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为最终解决山东问题做了铺垫。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一战与中国相关的史实1.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2.改变帝国主义侵华局面,日本几乎独霸中国3.美日争夺中国,府院之争4.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学习转向苏俄。5.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爆发。二、第一次世界大战2、第三阶段:1917-1918(二)三大阶段时间:1918俄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一战德国投降时间:1918.11.11福煦车厢签约情景(车厢由法国专门运来,当年普法战争结束时,两国在此签约)二、第一次世界大战阶段战线重大战役或事件影响第一阶段(1914年)第二阶段(1915年—1916年)第三阶段(1917年—1918年)马恩河战役标志着德国“速决战”破产,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西线1915年1916年西线东线德奥取得胜利未能摆脱两线作战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1917年,美国、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1918年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战争;1918年11月11日德国投降,战争结束第一次大规模战役影响
一、给世界人民带来无尽的灾难。一战历时四年多,把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二、战争催生了新世界1.资本主义力量对比新变化:(英法)欧洲受到严重削弱;摧毁德、奥匈、俄国、土耳其四大帝国;美日崛起。2.新社会制度出现:十月革命,苏俄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战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出现高涨的新局面,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成为社会主义的尝试。
3.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涨:欧洲出现了一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的新局面,中国的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沉重打击了西方的殖民统治。
4.国际格局新变化: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战后形成凡—华体系,出现新国际组织---国联三、战争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1.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飞机进入实用阶段、汽车取代马车、缺乏原料国家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等等2.促使政府机构改变职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职能加强3.改变的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平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4.客观上提高了妇女地位:活动范围扩大,社会作用增强、普选权影响阵亡者的墓地遍布欧洲大陆
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
----[美]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美国获得百年难逢的发财良机。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使它不能像过去那样执世界之牛耳。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在战争中被德军占领了10个省,工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受到的削弱比英法更甚,并且陷入经济困境。
——《世界经济史》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国际秩序
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格局
是指在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1-6月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它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博学多才,工于辞令,手拿十四点原则,人称“百灵鸟”。主张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企图攫取战后世界霸权。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老谋深算、精明干练、语言犀利。被称为“狐狸”。主张削弱德国,剥夺其殖民地,让其支付战争赔款,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维护欧洲均势。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外号“老虎”。主张最大限度削弱德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索取尽可能多的赔款以重建欧洲大陆霸权。意大利总理奥兰多,对与意大利利益有关的问题谈起来滔滔不绝,对其他的问题少开尊口。被称为“无足轻重的伙伴”。日本代表牧野伸显,对涉及东亚问题争吵不休,毫不相让,对欧洲事务漠不关心。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要求合法占领原德国太平洋诸岛和中国山东的权利。中国代表顾维钧——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使节,据理力争,态度坚决。主张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实质: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1919华盛顿会议1921-1922对德《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签订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建立“国联”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限制美、英、日等国海军军备;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军备竞赛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客观上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一战后以英法为主导的帝国主义战胜国通过召开巴黎和会对德、奥、匈、保和土五个战败国缔结和约而确定的战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在宰割中国、抑制英日的基础上,确立了美国主导的在亚太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在宰割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暂时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的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一战前的欧洲国家地图一战后的欧洲国家地图一战前后欧洲国家地图的变化三、为利分赃·秩序重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内容——凡尔赛体系①概况:巴黎和会时间:1919.1.18-1919.6.28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代表:27个参会国。巴黎和会三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影响:
签订以《凡尔赛条约》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三大问题:如何处理德国、中国山东问题、建立国际联盟②内容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责任,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移交日本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建立国际联盟三、为利分赃·秩序重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内容——华盛顿体系①概况:华盛顿会议时间:1921.11.12-1922.2.6地点:美国华盛顿代表: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政府的代表团共9个参会国目的:
解决《凡尔赛合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以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结果:签订《四国条约》、《五国条约》、
《九国公约》3.国际联盟建立构成盟约及其评价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提出。1920.1盟约正式生效,国联成立,总部日内瓦国联大会、行政院、秘书处(全体一致原则)。1919年23个后增加到42个,英法操纵,苏俄和战败国被排除在外,美国受孤立主义影响未加入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威尔逊发表“十四点和平纲领”日内瓦万国宫(国联总部)地位:实质:原则: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全体一致”原则维护西方大国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开创了国际合作的形式,为后来的国际组织提供了经验教训。首倡者及意图:美国,企图利用国联,称霸世界英法操纵下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不能真正维护世界和平。评价:三、为利分赃·秩序重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美国总统威尔逊首先提出十四点原则。①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②抵制并消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③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与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受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④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十四点原则是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操纵会议进程,反对美国旨在建立世界霸权的纲领,且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不参加国际联盟,这标志着“十四点”的失败。(百科)①概况(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美苏没有参加,德国俄国被排除在外,权威性严重削弱。2、内容——国际联盟三、为利分赃·秩序重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实质:英法将国联作为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制度”(尚不能自立的殖民地)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责任而亦乐于接受之先进国,该国即以受任统治之资格为联盟施行此项保佐。
国际化地解决殖民地统治问题,在国际联盟监督下、按国际法貌似公正地解决列强纠纷以避免更大国际冲突的形式,取代了过去由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私下瓜分、直接兼并殖民地的形式。
对殖民地——“才离狼窝,又入虎口”。
列宁尖锐地指出:委任统治制度是委托帝国主义对殖民地实行“盗窃和抢劫的权利”。①概况(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内容——国际联盟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和约对战败国的宰割、掠夺极为苛刻⑵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原因:
主要矛盾:分赃不均,各国的目的未能满足英美矛盾、英法矛盾、美日矛盾⑶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原因:“委任统治”实质是维护殖民统治(导致民族运动高涨)⑷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仇视苏联)4、对凡尔赛体系的评价1.积极作用:①协调国际关系,推动一战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②通过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发展。2.消极作用:①隐含四大矛盾,为新的世界大战埋下了隐患。
三、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列宁说:“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法国的联军统帅福煦则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尔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贪婪地将德国踩在地下并将内脏吞食殆尽。②建立在宰割战败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基础上,具有反动性和非正义性。三、为利分赃·秩序重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2、对殖民体系给全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二)一战的影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意识觉醒。
1、对世界3、对国际格局美国的参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4、对思想观念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5、对国际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露和霜》(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人教鄂教版
- 探究透镜成像规律说课
- Unit 1 A new start 第6课时 Reading for writing (2)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0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Module 6 Unit1 I'll draw the pictures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四年级下册
- 短视频制作中的视觉元素运用
- Unit 8 The earth-our only home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英语上册同步教学设计(冀教版2024)河北专版
- Module 2 Unit 1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英语九年级上册
- 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背景
- 留学生活中的文化适应与职业发展
- 不领证的夫妻离婚协议书
- 铝型材企业组织架构及部门职能
- 华为BEM战略解码体系完整版
- Python商务数据分析与实战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利用“自然笔记”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获奖科研报告
- 焓湿图的应用实例
- 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一模理综化学试题附参考答案
- 《是谁觉醒了中国》
- 23-张方红-IVF的治疗流程及护理
- 初一经典、励志主题班会PPT(共63张PPT)
- 儿童血尿的诊断思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