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论文_第1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论文_第2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论文_第3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论文_第4页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摘要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越来越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此次研究,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和

文献的查阅的方法,凭借丰富多样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可启发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

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获取化学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一、前言

本次研究利用高中化学的实际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多样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让课堂焕发出活力,同时也极强地提高了课堂的整体

质量和效益。[1]

首先这是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化学教学中,一个有难度但又足以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

思考。”再次对学生的学习动力的激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且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也产生重大的影响,让学生对化学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有了

[2]更深刻的体会,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

国外关于情境问题的研究,要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说起,后来随着人类学和教[3]

育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情境认知理论逐渐受到注意,并逐步得到。紧接着,西方建构主义风靡一时,主要说法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主动地利用工具,

通过彼此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目前,这一方式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中尤为盛行,遂即有不少关于科学探究方面的书籍、文章和案例纷纷出现,建构主义在西方教育的盛行,

[4-6]被誉为当代心里学的一场革命。

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对问题情境展开研究,情境教学在高中教学的应用,比较落伍,其理论比较零碎,缺乏系统性。何长赓的《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对创

[7]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进行了初步尝试、总结。随着研究的不断开展,广

12

大教育工作者进而总结出了问题情境创设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对问题情境创设的原则和创设方法进行了阐述,主要采用文献法,归

纳总结,案例分析法,通过整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并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进而体现出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作用。最后通过对于研究的归纳总结,可以得到研究的结果

与收获,以达到研究的目的。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内涵

1.问题情境含义

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学生需要通过努力克服(或寻找达到目标的途径),且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任务),即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要摆

[8]脱这种处境,就必须拟以前未曾有过、新的活动策略,亦完成创造性活动。

2.分类

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认识水平与教材特点来创设问题情境,故由低到高开划分为:1)单向诱导情境

(这是最低层次的问题情境,一般呈现为:传统的练习或练习题。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主导”整个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地向既定目标迈进,直到成功把问题解决。虽然能使学生的知识得以巩固,但不大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性。

(2)问题解决情境

此情境表现为:将某些化学问题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开展学习、探求知识、寻求办法,从而顺利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实际问题,极大地促进了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的提高。(3)问题发现情境

不是单调的,而是丰富的;不是明确的,而是迷惑的。主要目的:改变学生总是围绕教师和教材的传统观念,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进而打破思维定势,发展创新思

维,提高创新能力。3.理论基础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设法使学生进入兴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这种态度就会带来疲

[9]倦”。所以,通过最佳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将问题情境贯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22

(1)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此理论认为学生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主要为接受式学习,更利于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

法和原则,将最佳的问题情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的学习转为有意义学习。学生通过改造和重组已有的学习经验,完成对新知识的“适应”过程,

便对知识实现了有效迁移。(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者运用自己的经验去积极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理解,则学习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理解过程。

此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导者,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和主动发现。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要素构成,通过“同化”和“顺应”能完成对新知识的

意义建构。所以教师要通过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和支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4.原则

1)真实性原则(问题情境创设要符合真实性原则,便决定了学习方式不仅要具有有效性,还要满足

所学知识在其他情境中可以得以再应用的可能性,当然也影响着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

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将创设的问题具体化。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出现的真实问题、具体问题,创设出最佳的问题情境,将问题融入到知识产

生或应用的真实情境中。(2)科学性原则

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科学性。首先要求教师要了解问题的价值和意义,掌握问题的解决对于社会生产或科技发展的作用,然后进行深入研究,找到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具

体知识点。还要求教师在整合问题和具体知识时候,要做到自然融合,避免“生拉硬拽”,通过情境创设把问题问到“关键点”上,并突出教材的重难点及关键知识。

(3)开放性原则

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应具有灵活性,引导学生畅所欲言,独立解决。所以在教学中可设计一些条件和明确,但答案并不唯一的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同时,

32

将知识点作为中心,启发学生创新解决问题,主动寻找与此相关的尽可能多的知识点,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发展。

(4)启发性原则

在激发学生认知需要的情境中,有效学习才会进行。创设问题情境时,最好能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从而才能使他们的思考欲

望,得到很好的激发;对他们的学习动力,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在教材内容全面、科学的分析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找到“结合点”,才能

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5.方法

1)利用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以其独特、鲜活的实验现象为学生的化学学

习提供了鲜活的感性认识材料。教师通过实验来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动力,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学生在学习“盐类水解”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如下试剂展开实验:

将紫色石蕊溶液逐滴加入到氯化铵溶液、氯化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得到实验结果:溶液颜色分别变为红色、紫色和蓝色。面对这样的实验事实,学生便会产生强烈

的思维冲突,“为什么溶液的酸碱性会不一样呢?”教师适时引出探究的问题-盐类水解,并引导学生从盐电离出的离子是否打破水的电离平衡去分析原因。

教师将化学问题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努力就能顺利地解决实际化学问题。

(2)利用旧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都具有一定的逻辑结构,联系密切,这为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埋下伏笔。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应首先确定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画出知识网络图,然后围绕新旧

知识间的联系,创设出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案例】学生在学习燃烧的相关知识时,引导其展开对初中化学燃烧的相关概念的

回顾,学生通过回顾和讨论,可能会得到“燃烧一定有氧气的参加”的结论;而后教师可让学生观察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现象,进而提出“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但通过

相关燃烧实验的观察后,学生便会形成正确的认知。通过联系新旧知识点,不仅可使之前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对新知识的学习又埋下了

42

伏笔,让学生对所接受的知识点印象更加深刻,使自己知识结构体系更加完善。3)由热点新闻来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时事新闻来设计问题情境,主动向学生讲述实例,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

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会使课堂效益增色不少。【案例】学生在学习“食品添加剂”时,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问题情境:随着地沟

油的泛滥,香精也被添加到食品中。但食品添加剂的用量要受严格管控,若超出正常用量,私自添加用量,便是一种违法行为。此时,教师可提问:食品添加剂能否食用?食

品添加剂的合理食用的用量范围是多少?孕妇能否食用此类食品?处于这样真实的问题情境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解决实

际的生活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化学的主动性,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观。

(4)利用化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很多学生喜欢听故事,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了解生动有趣的故事,还可以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案例】在“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关内容中,教师可利用如下故事展开教学:很

久之前,有一位贵族夫人,名叫格林,在幼年时期掉了一颗牙。为了显示她的尊贵,便装了一颗假牙。从此以后,奇怪的事情便发生了。这为夫人整天感到萎靡不振,四处求

医,但病情也未见好转。后来化学家便给她开了一个处方-换掉装的假牙,夫人的病情得以好转。

学生通过猜想、分析、讨论,得出上述环境及物质能构成“原电池”,并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不仅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还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找到理论和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结合点”,提高学习效率。

6.总结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对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平日的教学实际中,通过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不断地作出教学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教学效率,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52

[[[1]陈炳伟: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及缺失归因[J].教育科学研究,2005,6(3):55-57.

2]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9-81.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中学化学新课标资源库化学卷[M].北京:北京

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101-102.[[[[[4]范杰:化学实验论[M].太原:山西科学出版社,2001,66-67.

5]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景的创设[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