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述 1一、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 1(一)项目来源 1(二)编制目的 1(三)方案适用年限 2(四)矿区范围 2(五)矿山概况 5二、矿山自然概况 6(一)气象 6(二)水文 6(三)地形地貌 7(四)植被 9(五)土壤 10(六)矿区社会经济概况 11三、区域地质背景 13(一)区域地层 13(二)区域构造 13(三)区域地壳稳定性 16(四)区域水文地质 16(五)工程地质 22(六)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 22四、土地资源 23五、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 25(一)开采历史 25(二)生产现状 26(三)四邻关系 27六、编制依据 29(一)前期编制工作情况 29(二)编制依据 32七、矿产品需求现状及预测 371、国内外煤炭市场现状 372、河南省煤炭资源及煤矿现状 393、煤炭市场预测分析 403、煤炭价格现状与预测 41第二章矿产资源概况 43一、矿区总体概况 43(一)矿区范围、面积和煤炭资源量 43(二)矿区井田与勘查区划分 43(三)矿区规划规模与均衡生产年限 43(四)煤的洗选加工,综合利用和煤炭转化方向 43(五)矿区运输 44(六)矿区辅助设施、行政公共设施和居住区 45(七)矿区供电和信息网、给排水 45(八)矿区地面总布置与防洪排涝,矿区用地 47(九)环境与水土保持 47(十)经济分析与评价 47(十一)本方案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48二、本项目资源概况 48(一)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48(二)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71(三)资源储量估算 94(四)对地质报告的评述 99第三章主要建设方案的确定 101一、开采方案 101(一)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的确定 101(二)确定可采储量 102(三)矿床的开采方式 131(四)开拓运输方案及场址选择 135二、防治水方案 1371、矿井开拓开采所采取的安全保证措施 1372、采掘工程所采取的防治水措施 1373、井下探放水措施 141第四章矿床开采 150一、生产采区特征 150(一)生产采区特征 150(二)煤层分组和开采顺序 150(三)采区巷道布置 151(四)回采工作面布置 151(五)掘进工作面布置 151(六)采区生产、辅助系统 151二、生产规模的验证及论证 152(一)回采工作面参数 152(二)工作面采出率指标 152(三)生产能力验证 152(四)生产能力确定 153三、采煤方法及工艺 154(一)采区煤层开采条件 154(二)采煤方法选择 154(三)采煤工艺选择 154(四)回采率 156四、共(伴)生矿产 156(一)煤层气 156(二)稀有元素 157五、“三下”采煤及村庄搬迁规划 157第五章选矿及尾矿设施 159一、选矿方案 159(一)煤质可选性及评价 159(二)根据选矿试验研究成果及评价资料提出推荐的选矿方案 162(三)尾矿排放及其危害性评价 162(四)选矿回收率 162二、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163(一)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163(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168(三)尾矿的综合利用 168(四)矿井水生活污水的综合利用 168(五)土地资源的节约与综合利用 169第六章矿山安全设施及措施 171一、主要安全因素分析及措施 171(一)矿井瓦斯灾害防治 171(二)矿井火灾防治 172(三)矿井粉尘防治 177(四)矿井热害及冲击地压灾害防治 181(五)矿山救护 184二、配套的安全措施 184(一)紧急避险系统 185(二)压风自救系统 188(三)供水施救系统 188(四)通信联络系统 189(五)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189(六)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189第七章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评估 190一、评估范围与级别 190(一)评估范围 190(二)评估级别 190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现状 194(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履行情况 194(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分析 195(三)矿区土地损毁现状分析 201三、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预测分析 203(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预测分析 203(二)矿山土地损毁预测分析 209四、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与土地损毁综合分析 210(一)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综合分区 210(二)土地损毁情况汇总 211五、矿山地质治理与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215(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分区 215(二)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217六、复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及权属关系 223(一)复垦区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223(二)复垦区土地权属情况 224(三)基本农田和水利交通设施等情况 226第八章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27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可行性分析 227(一)技术可行性分析 227(二)经济可行性分析 227(三)生态环境协调性分析 227二、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分析 228(一)土地复垦适宜性分析 228(二)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245(三)土地复垦质量要求 248第九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 252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 252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54(一)地质灾害预防工程措施 254(二)含水层及水土污染保护措施 254(三)地形地貌景观保护措施 254(四)主要工程量 255三、地质灾害防治 255(一)工程设计 255(二)主要工程量 260四、含水层破坏防治 261五、地形地貌景观修复与生态恢复 261六、水土环境污染修复 261七、矿区土地复垦 261(一)土地复垦预防工程措施 261(二)目标任务 262(二)工程设计及工程量测算 263(三)主要工程量 272八、地质环境与土地复垦监测 273(一)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273(二)矿山土地复垦监测措施工程设计 275九、管理维护 2761、耕地、农村道路管护 2762、林地管护 2763、管护工程量 278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量统计汇总 278(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量汇总 278(二)矿山土地复垦工程量汇总 279第十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总体部署 280一、总体工作部署 280二、分期、分区实施方案 280(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阶段实施计划 280(二)土地复垦阶段实施计划 281三、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282(一)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282(二)土地复垦近期年度工作安排 285第十一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292一、经费估算原则与依据 292(一)估算原则 292(二)估算依据 292(三)估算方法 292(四)费用构成 293二、工程量测算结果 302(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总工程量 302(二)矿山土地复垦总工程量 302三、投资结果估算 304(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投资估算结果 304(二)矿山土地复垦工程投资估算结果 310(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与土地复垦工程预算附表 319(四)总费用汇总 345四、经济可行性分析 345五、经费预提方案与年度使用计划 347(一)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程经费年度使用计划 347(二)土地复垦工程经费年度使用计划 350(三)经费预提方案 357第十二章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实施的保护措施 359一、组织保障措施 359二、技术保障措施 359三、资金保障措施 3601、资金来源 3602、资金保障措施 3603、复垦治理费用调整 361四、监管保障措施 361五、公众参与 3611、公众参与的目的 3612、公众参与的原则 3613、方案编制期间公众参与 3614、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3645、复垦工程竣工验收阶段的公众参与 364六、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64第十三章矿山经济可行性分析 365一、矿山生产经营情况 365二、矿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65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 366一、结论 3661、方案确定的矿区范围和开采标高 3662、方案确定的矿产资源利用情况、生产规模、服务年限 3663、方案确定的开拓方案、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367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责任范围 3675、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目标任务 3686、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措施 3687、工程量、投资估算及预提、使用方案 3688、保障措施 3689、土地权属调整 368二、建议 369附表2: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附表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报告表;附件4:原开发利用方案评审备案表及审查意见;附件8: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备案证明及评审意见书;附件9:2020年度矿山企业动用矿产资源储量及下年度申报计划备案表;附件10: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评审备案表;然资源主管部门关于矿区占地类型的证明文件;附件12:村委会意见;附件13:公众参与资料;附件14:矿井水利用协议;附件15:矿山救护协议;附件16:矸石山治理及煤矸石综合利用协议书;附件17:土地使用证;8:检测报告;附图3:矿区开拓系统总平面布置图;: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附图6:二1煤层资源储量及煤柱损失量计算图;附图9: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现状图;附图10: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附图1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测图;附图12:矿区土地损毁预测图;附图13:矿区土地复垦规划图;附图14:矿山地质保护与土地复垦工程布置图及分区、分期工程布置图;1第一章概述一、编制目的、范围及矿山概况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隶属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该矿依据1956年3月中南煤田地质局127队提交的《鹿淇勘探区地质普查报告》于1958年6月开始建井,1960年5月投产开采二1煤层。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8年2月核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采矿证有效期:煤,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限采二1煤,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开采标高0m至-800m,矿区面积为7.9955km2。由于八矿新副井工业广场已经建成,变电所和水仓已超出井田边界,八矿深部井田需调整边界。为第八煤矿采矿证变更范围要求,根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0]61号),需要编写“三合一方案”。2020年9月22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对“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进行了批复(豫矿权审20410320号),矿区范围由56个拐点圈定,矿区面积8.4245km2。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1月提交《河南省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含扩区)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由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编制。由于矿采矿证变更范围,且以往矿山编制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已过5年适用期,根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编制评审有关工作的通知》(豫自然资发[2020]61号),需要编写“三合一方案”,因此2021年7月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委托河南卓越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含扩区)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二)编制目的1、为了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关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义务。2、为了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有效地保护和治理。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调查与资料分析,论证评估矿山在开采、闭坑两个阶段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设2计防范地质灾害发生和治理地质环境问题的工程措施,估算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经费并明确经费来源。3、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复垦条例》中,关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做好土地复垦工作的规定。4、为了最大限度的集约节约土地,有效缓解人地矛盾。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明确采矿权人在获得资源开发利用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对损毁土地的复垦义务。5、为了保护耕地,因地制宜,优先用于农业。针对不同场地的损毁类型、地类、程度及生态适宜性,科学确定其土地复垦方向,原则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建则建”。6、为后期延续采矿证提供依据;7、为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提供依据;8、为矿山企业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治理义务提供依据;9、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提供依据。(三)方案适用年限根据矿山开采方案,矿山剩余生产服务年限为14.53年。矿山开采结束后,塌陷稳定期2年,复垦治理期1年,管护期3年。因此,本方案服务年限20.53年。根据项目进度,本方案服务年限为2021年12月至2042年5月,方案适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适用年限均为5年)。到期后根据矿山实际变化情况进行修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义务人应在本方案的总体指导和参考下,在制定阶段性实施方案时,对具体问题进行修订,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变更、采矿许可证延续应修订本方案。若在本方案服务期限内矿业权发生变更,则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责任与义务将随之转移。(四)矿区范围鹤煤八矿位于鹤壁市境内,矿区距鹤壁市直线距离为20km,北东离安阳市直线距离为26km,北东东与汤阴县直线距离为14km,南与淇县直线距离为30km;行政隶属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本矿北部与鹤壁煤电六矿为邻,南部与鹤壁煤电十矿为邻。矿井位于鹤壁市老区东南部,矿区距鹤壁市直线距离为20km,3行政隶属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地理坐标(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东经114°10′56″~114°12′42″,北纬35°50′17″~35°52′58″。月申请变更矿区范围,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对“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进行了批复(豫矿权审20410320号),确定新的矿区面积为:8.4245km2(842.45hm2),开采标高为:0.0000至-800.0000,矿区范围由56个拐表1-1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序号2000国家大地坐标序号2000国家大地坐标XYXY129230331432533634735836937383940414243444546472048214922502351245225532654275528564扩界后范围扩界后范围扩扩界区范围图1-1矿区范围拐点位置示意图5(五)矿山概况矿山采矿权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矿山名称: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项目位置:鹤壁市山城区;经济类型:国有企业;项目类型:生产项目;开采矿种:煤;开采方式:地下开采;生产规模:60×104t/a;剩余生产服务年限:14.53a;矿井设计可采储量:1220.36×104t;矿区面积:8.4245km2。2、矿区位置及交通图1-2矿区位置图矿井及附近公路、铁路发达,交通十分方便。区内有矿区铁路专用线连接京6广铁路和汤鹤线,向南距京广铁路鹤壁站约16km,向北距汤鹤线约12km。汤鹤线向东和京广铁路接轨。本区沿大(赉店)-白(连坡)公路分别距107国道、(北)京-珠(海)高速公路16km和18km,沿汤(阴)-鹤(壁)公路分别距107国道、(北)京-珠(海)高速公路13km和15km,交通十分便利。交通位置图详见图1-2。二、矿山自然概况本区属北暖温带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夏热冬冷,四季分明。据鹤壁市气象站1958~2021年观测资料统计:气温:最高气温42.3°C(1967年6月4日),最低气温-15.5°C(1967年1月15日);年平均最高气温15.3°C(1961年),年平均最低气温13.1°C(1964年),平均气温14.5°C。湿度:年平均绝对湿度为12.24毫巴,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2%。降雨量:年最大降水量为1394.1mm,年最小降水量为266.6mm,年平均降水量为649.55mm;6、7、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月份最大降雨量为821mm(2021年7月),最大日降雨量为713.3mm(2021年7月22日)。蒸发量:最大蒸发量2695.0mm(1965年),最小蒸发量1637.4mm(1990年),年平均蒸发量2091.97mm;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风向和风速:每年八月至翌年二月多刮北风,最大风速23m/s,每年三月至七月多刮南风,最大风速14m/s。最大冻土深度30cm。(二)水文本区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卫河水系的淇河、汤河、寺湾河从本区中间或附近经过。其中,淇河发源于太行山深处,近东西向由林县流入鹤壁市境内,在本区南侧折向东南流入淇县,是淇县和浚县和分界河流,于浚县淇门注入卫河。流经矿区南部的河流为淇河,这段河床宽处超过100m,坡降约0.3%,水流平缓,局部出现有小的河漫滩。淇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县太行山区,流经河南省林县、鹤壁市、淇县、浚县归于卫河,全长约150km,卫河流入海7河后入渤海。因此本区乃属海河流域、卫河水系之一部分。据观测资料,淇河在本区枯期最小流量为2.4~3.7m3∕s;汛期最大流量达2572m3∕s。除淇河外,井田内的一些冲沟在雨季成泄洪通道流入淇河,枯季多干涸无水,仅个别低洼处成为积水塘。矿区所处区域水系详见图1-3。图1-3矿区所处区域水系图(三)地形地貌在大的地貌单元上,本区(鹤壁市山城区)处于太行山与华北平原之间的过渡带。矿区内地貌类型属太行山区之前缘丘陵地貌的一部分,为碎屑岩丘陵地貌。本区总体属低缓丘陵地带,地势总体南高北低,西高东低,最高标高+198m(黄桥西北),最低标高+125m(大尚庄东),相对高差73m。井田南部和东部分布着起伏较小的低缓丘陵,丘陵顶部多由新近系粘土或砾石组成,丘岗之间发育第四系冲沟坳地和平坦地带。8区域上,八矿处于丘陵洼地地带,其西部为低山区,东部为平原区。矿区地势总体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最高标高+193.3m(东边界附近),最低标高+126.4m(矿区东北汤河),相对高差66.9m,属低缓丘陵地貌。丘陵顶部多为新近系粘土或砾石组成,地面坡度5°-10°,北部地形平坦。矿区内冲沟较发育,东南部发育陡坎,坎高1-3m。在矿区铁路两侧分布连片的芦苇沼泽地。矿区局部地貌见照片1-1、1-2、1-3、1-4级图1-4区域地形地貌图。照片1-1矿区地形地貌照片1-3矿区地形地貌照片1-2矿区地形地貌照片1-4矿区地形地貌9图1-4矿区所处区域地貌图(四)植被矿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古代多为森林所覆盖,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自然植被已荡然无存,主要为草甸、灌木丛以及人工林、农田群落所覆盖,植物资源贫乏。矿区植被组成以温带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兼有西北、华中区系成分,外来植物也占相当数量。植被优势种或常见种所属的科是杨柳科、蔷薇科、菊科、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种类主要有毛白杨、侧柏、旱柳、法国梧桐、黄楝、石榴、柿、酸枣、苹果、桃、雪松、光叶海桐、女贞、狗牙根、白羊草、益母草、冬凌草等。农业植被主要是旱作一年二熟麦杂制,主产小麦、玉米、谷子、豆类及各种蔬菜。项目区林草覆盖率为17.2%。经现场踏勘并咨询鹤壁市林业和农业部门技术人员,项目区未见珍稀濒危和保护植物种类。项目区典型植被见照片1-5和照片1-6。照片1-5矿区农作物植被照片1-6矿区灌草植被(五)土壤项目区属北方褐土区,土壤种类繁多。区域内分布有褐土、潮土、棕壤、砂礓黑土、水稻土、风砂土、沼泽土等7个土类。项目区主要分为13个亚类,29个土属,62个土种,主要土种为褐土、潮土、棕壤,详见图1-5。褐土:此类土壤分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耕作熟化程度较高,具有深厚的土层,土体中部具有明显的粘化层,中至微碱性。潮土:是一种半水成非地带性土壤,母质为河流沉积物。颜色多呈灰黄色,土质疏松,地下水丰富,且有夜潮现象,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棕壤:此类土壤表上层多有明显枯枝落叶与薄腐殖质,心土层有明显粘粒积聚,质地粘重,表层向下渐呈酸性。水稻土:耕层松软,具备氧化还原层,含水量大,昼夜温差较小,属冷性土,供肥能力较强多为高产土壤。型剖面图2矿区土壤土体深厚,在地形平缓处土壤表层砂土含量较高,多为中壤,耕作层厚度在0.5m左右,熟化程度较高,团粒结构好;在土体40~60cm型剖面图2等或者偏下水平。表土表土层0.50m层1.10m底土层0.60m剖面图1典型剖面图3图1-5矿区典型土壤剖面(六)矿区社会经济概况1、鹤壁市社会经济概况鹤壁市为河南省地级市,现辖3区(山城区、鹤山区、淇滨区)2县(淇县、浚县)和经济技术开发区,25个乡镇。2017年末全市164.96万人,城镇人口为95.2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8.8%。总面积2299km2。鹤壁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纵贯南北,范辉高速公路、壶台公路横穿东西,鹤壁正在成为豫北“十”字交通的中心。目前,鹤壁市已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煤炭基地、火力发电基地、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基地、金属镁生产加工基地、优质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基地、优质小麦生产基地。鹤壁市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属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矿产资源具有地域组合良好、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已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煤炭、瓦斯气、水泥灰岩、白云岩、石英砂岩、耐火粘土等30多种。煤炭探明储量16亿吨,金属镁的主要原料白云岩约10亿吨,水泥灰岩矿床储量为50亿吨。鹤壁市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棉花、油料,属黄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2、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社会经济概况鹤壁市山城区鹿楼乡位于鹤壁老市区周围,西傍鸡冠山峰,东依京广铁路。全乡辖24个行政村,31个自然村,总人口4.2万人,总面积4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000亩。境内公路如网,邮电通讯发达。鹤浚铁路、鹤浚公路,壶台线公路,大白线公路穿境而过,东南均与107国道相通。历史悠久,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以来,乡党委、政府坚持“依托城市,发展工业;面向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依靠政策,发挥优势,强力实施科教兴乡,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促进地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现已形成煤炭、建材、建筑、运输、机械、化工、食品、轻纺、电子等十多个生产体系,实现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是鹤壁市经济强乡和文明乡镇之一。2018年,鹿楼乡全年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18.68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8.7%;工业增加值达到11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万元。2019年,全乡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52.97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亿元,年均增长8%;工业增加值达到12.16亿,年均增长1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98亿元,年均增长17.1%;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39万元,年均增长6.9%。2020年,鹿楼乡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31.08万元,增长10.7%;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43亿元,年均增长9%;工业增加值达到13.38亿,年均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9亿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1.50万元,年均增长8%。矿区内主要涉及2个村庄,涉及人数4852人。根据当地统计资料,矿井所在地主要农作物为小麦、玉米及红薯,产量分别为357kg/亩、360kg/亩、1900kg/亩。矿区所涉及的故县村、西扒厂村社会经济详见表1-2。表1-2行政村经济状况统计表类别故县村西扒厂村合计备注户数人数43525004852人均耕地(亩)0.21耕地面积(亩)718三、区域地质背景根据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区划,安鹤煤田属华北地层区太行山小区。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太古界登封群,下元古界嵩山群,上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与前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以及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太古界与元古界多出露于煤田南的淇县境内,寒武系与奥陶系主要出露于煤田西及西南部山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在煤田均有赋存,三叠系仅隐伏于煤田北深部,新生界广泛覆盖在其它地层之上。(二)区域构造根据河南省构造区划,鹤壁煤田属华北板块板内区太行构造区北部的太行断隆内,鹤壁煤田总体构造形态为地层走向北北西、倾向北东东、倾角5~35°的单斜构造,地层波状起伏形成背斜和向斜,发育断层,伴有岩浆活动。按展布方向区域构造分为东西向、南北向、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1)东西向构造:主要分布在鹤壁市南,由北向南分为施家沟、上峪、西形盆3个构造带,构造带具等间距分布和南强北弱的特点;断层和褶曲均发育,平面上延伸方向90~110º,多呈波状,具有多期活动特点。(2)南北向构造:主要分布于鹤壁市以北,构造线方向N5~10ºW,以大型褶曲为主,如六矿背、向斜。(3)北东向构造:较发育且成组出现,可分为大湖带和龙山带,每带宽约6km,由近10条断层和一组同斜褶皱组成。同斜褶皱均有两向两背,在南部背斜被同组同向的断层破坏;断层落差较大,常形成矿区或矿区的自然边界,对矿区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4)北北东向构造:在北部的龙宫和南部的西形盆比较发育,方向为N5~30ºE,由东部的青羊口断裂及其西部低级别断裂、褶曲构成。(5)北西向构造:比较微弱,以小型褶皱为主,局部伴有小型断层。如九矿向斜、秦家岭背、向斜等。图1-6河南省安鹤煤田构造纲要简图(三)区域地壳稳定性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8306—2015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对应的基本烈度为Ⅷ度,其地震设防烈度应按Ⅷ度,详见图1-7和表1-3。根据华北地区地震目录记载,近600年来波及本区烈度达Ⅳ级以上者20多次。表1-3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g<0.050.0≥0.4地震基本烈度值ⅥⅦⅦⅧⅧ≥Ⅸ图1-7河南省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四)区域水文地质本区位于太行山隆起带与华北平原沉降带之间的过渡地段,其西部为太行山中低山,东部为华北平原,地势总体为西南高东北低。根据本区所处的位置、地下水流向、地质构造、岩性组合等特征,总体属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该岩溶水系统北起大闾寨—马投涧一线地表分水岭、南至封门口断层,西起漕旺水—盘石头—施家沟—石碑头地下分水岭、东至青羊口断层,面积约615km2,其中灰岩裸露面积415km2。西部太行山区奥陶、寒武系石灰岩呈裸露或半裸露型,沟壑纵横,裂隙岩溶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入和补部运移。由此可见,地质构造对区域地下水的运移、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山前广泛分布的冲、洪积砾石层和沿河流两岸分布的砂砾层,能直接接受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在西部还可接受奥陶系灰岩地下水的补给,在地形适宜的地段可见季节性泉水出露。本区处于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的排泄区内,属于强富水区,区域水文地质详见图1-8。图1-8区域水文地质图(1)区域含、隔水层按含水层岩性、空隙性质及地层组合,区域范围内含水岩组自下而上有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石炭系上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二叠系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和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据安~鹤煤田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内的部分抽水试验资料,分述如下:奥陶系、寒武系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厚400~800m,为中厚层状泥晶灰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补给条件好;许家沟泉群多年平均流量5040m3/h;钻孔漏失量3.8~12.0m3/h,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466~13.331L/s·m,水位标高+134.46~+139.95m;供水井抽水单位涌水量2.315~13.33L/s·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和HCO3-Ca•Mg,矿化度0.297~0.573g/L,PH值7.4~8.2;据安-鹤矿区在许家沟岩溶水系统内的矿井资料,在断层影响下,本含水岩组层中的岩溶裂隙水进入矿井,水量2584~13507m3/h,该含水岩组为含水极丰富的含水层,且极不均一。石炭系上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由石炭系太原组砂泥岩碎屑类夹8~10层石灰岩组成,为含、隔水层互层式,厚72.18~162.06m,平均115.72m。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有2~4层石灰岩(L7~L10),其中L8灰岩稳定,分布广,厚0.10~9.44m,一般3~5m,但泥质含量高,岩溶裂隙发育较差,不利于大气降水渗入补给。据钻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0327~0.074L/s.m,渗透系数为0.0044~54.374m/d,水位标高+93.81~+225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和HCO3-K+Na水,矿化度0.45~1.23g/L,PH值为6.5~9.37。据安—鹤矿区在许家沟岩溶水系统内的煤矿资料,在断层发育地段,太原组上段岩溶裂隙水突水量150~1210m3/h,表明该段岩溶裂隙发育不均一,富水程度也不均一,总体上该含水层含水性中等,但局部含水丰富。下段:发育有L1~L4薄~中厚层状石灰岩,厚2.24~11.05m;其中L2稳定,厚2.24~6.50m,平均5.61m。岩溶裂隙发育。钻孔单位涌水量为0.0041~1.5L/s·m,水位标高+128.67~+157.60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SO4-Ca和HCO3-Ca•Mg水,矿化度0.34~2.24g/L,PH值6.5~9.37。据安-鹤矿区在许家沟泉岩20溶水系统内的煤矿资料,太原组下段的矿井涌水量209.4~478.8m3/h,由此可见,该段岩溶裂隙发育,总体上含水中等,但极不均一。碎屑岩孔隙裂隙含水岩组:由二叠系、三叠系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含水层之间有厚度不等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无断裂构造的情况下,各含水层之间发生水力联系的可能性小。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53~0.511L/s·m,渗透系数0.0012~2.351m/d,水位标高+106.32~+170m,水化学类型为HCO3-Na•Ca、HCO3•SO4-Ca•Mg和HCO3-K+Na水,矿化度0.454~2.138g/L,PH值6.5~8.4,反映二1煤层顶板含水层裂隙发育较差,但局部地段较好,总体上地下水迳流迟缓。从岩性组合看,该含水岩组中所夹的隔水层较厚,含水层含水弱至中等,总体上呈弱富水特征。新生界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由冲、洪积及冰碛砾石(层)构成,分选性差,常被粘土、粘土夹砾石层分隔,多呈透镜体状。受基岩风化面及断裂构造控制,含水层厚度2.00~154.10m,一般25.00m。含水层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补给,水量、水位受季节性降水及地形制约,无统一的地下水位。大口径单井涌水量20~170m3/h,一般50~90m3/h;钻孔冲洗液漏失量为0~1.00m3/h,钻孔单位涌水量0.02~11.481L/s·m,渗透系数0.97~6.56m/d,水位埋深0.5~53.00m,标高+8.50~+246.40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HCO3•SO4.Cl-Ca、HCO3•SO4-Ca、HCO3•SO4-Ca•Na、HCO3•SO4-Ca•Mg水,矿化度0.25~0.98g/L,PH值7.1~7.5。局部地段含水较强,因埋藏浅对浅部开采二1煤层影响较大但对深部开采一般无直接影响。(2)区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许家沟岩溶水系统的水文边界:北起大闾寨—马投涧一线地表分水岭;南至封门口断层;西起漕旺水—盘石头—施家沟—石碑头地下分水岭;东至青羊口断层。面积约615km2,其中碳酸盐岩裸露面积415km2。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太行山区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呈裸露或半裸露型,沟壑纵横,裂隙岩溶发育,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渗入和补给。据以往资料,许家沟泉的多年平均流量为5040m3/h。在自然条件下,根据水均衡原理,许家沟泉岩溶裂隙水系统的补给量亦为5040m3/h;但事实上,21仍有少量的岩溶裂隙水向深部径流排泄,因此许家沟泉岩溶水系统的补给量大于5040m3/h。地下水在西部山区接受补给后由西向东迳流。在迳流过程中若遇北西、北北东向阻水断裂,部分地下水则以泉的形式排出地表,如许家沟泉群,部分改变流向后继续向深部运移。由此可见,地质构造对区域地下水的运移、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自然条件下,许家沟泉是岩溶水系统中的主要排泄形式,其次是向深部的径流排泄。现状条件下,泉水仍为许家沟岩溶裂隙水的主要排泄形式,其次为矿井的排泄和向深部的径流排泄。(3)含水层富水性特征地下水类型以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为主,含水层岩性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其富水性受水文、地貌、构造控制,富水性分布较不均匀。受气象因素和开采的影响,2009年枯水期,许家沟泉流量锐减,大部分泉已断流。该含水岩组富水性以降深15m时单井涌水量进行分区。强富水区(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³/d)主要分布在大湖—许家沟,呈近南北向展布。该富水带南北长8km,东西宽一般2~4km。岩溶地下水埋深一般小于200m,单井涌水量大于3000m³/d。构成了许家沟泉域岩溶发育带和岩溶地下水迳流带。富水区(单井涌水量1000~3000m³/d)主要分布于大湖—九矿及小滹沱一带。大湖—九矿一带单井涌水量1130~1651m³/d,构成了许家沟泉域岩溶发育带和岩溶地下水迳流带。中等富水区(单井涌水量500~1000m³/d)主要分布于鹤壁集—鹿楼两侧,分布面积较大,有裸露型、埋藏型。岩溶发育程度较弱,局部较强。单井涌水量一般为小于1000m³/d。弱富水区(单井出水量小于500m³/d)分布于洪峪—土门村一带,在地貌上处于裸露的丘陵区,受岩溶裂隙发育的影响,单井涌水量一般为小于500m³/d。22(五)工程地质矿井开采二1煤层,矿井开拓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式开拓,矿井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采煤方法、综采放顶煤采煤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根据以往对二1煤层顶板岩石力学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顶板泥岩、砂质泥岩的自然抗压强度45.20~55.75MPa,属半坚硬~坚硬具有弱软化性的岩石。从岩性的力学指标分析,二1煤层顶板总体上岩体质量差,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在开采二1煤层的时,顶板可能发生软化、冒落现象。二1煤层底板泥岩、砂质泥岩的自然抗压强度48.22~49.72MPa,属半坚硬~坚硬具有弱软化性的岩石。二1煤层直接顶板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局部有厚0.10m炭质泥岩伪顶;个别地段为中粒砂岩。二l煤层的直接底板以泥岩和砂质泥岩为主,细粒砂岩和炭质泥岩次之。二1煤层底板岩石力学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底板泥岩、砂质泥岩的自然抗压强度48.22~49.72MPa,属半坚硬~坚硬具有弱软化性的岩石。总的来讲,二1煤层上各类顶板均较完整,易于管理,属Ⅱ类顶板,现鹤煤八矿的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二1煤层底板强度低,总体应属I类底板。(六)矿山及周边人类工程活动情况八矿为生产矿山,1958年建井,至今已有数十年的开采历史,已形成采空区3.264km2,由于煤层埋藏较浅,采空后很快形成了地面塌陷,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八矿矿区周边有鹿楼乡小庄桥煤矿,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煤矿,柴厂煤矿、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十煤矿和鹤壁同发联办煤矿。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塌陷,使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对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2、矿区周边其他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农业活动、居民住宅建设和交通建设工程。23(1)农业活动矿区内有耕地504.32hm2,多种植农作物和经济作物。农业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2)居民住宅建设矿区内有故县和西扒厂村2个村庄,村庄部分面积位于以往采空区内,采动影响已基本稳定,已进行补偿或异地搬迁。未来还有一部分村庄需要搬迁。人类日常生活活动较密集,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大。(3)交通建设工程区内有S221省道沿南北向从中部穿过,长度约4.7km,矿山的运输活动会对当地的道路造成破坏,影响地质环境。现状条件下,这些人类工程活动对矿区地质环境影响强烈。四、土地资源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矿区总面积842.45hm2,在采矿的过程中不根据鹤壁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鹤壁市土地利用现状图(I50G003003、003004、004003、004004)(2019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项目实地踏勘情况,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确定项目区内土地类型为耕地(均为基本农田)、园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项目区内耕地面积为504.32hm2,占项目区面积的59.86%。其中:水浇地面积为465.95hm2,旱地38.37hm2。分布于有水源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份能正常灌溉的地段,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豆类等,由于有灌溉条件,产量较高,粮食产量平均6750kg/hm2;旱地面积为38.37hm2,由于缺乏灌溉条件,完全依赖于自然气候。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等,产量不太稳定,平均3750~6750kg/hm2。耕地土层厚度100cm以上,剖面特征如下:0-25cm:耕作层,褐色,壤土,屑粒状结构,疏松,湿,根系多。2425-45cm:犁底层,棕褐色,粉砂质壤土,碎块状结构,稍紧,湿,根中量。45-100cm:淀积层,棕褐色,粉砂质壤土,块状结构,紧实,潮湿,有中量丝状碳酸钙新生体,根少。项目区内园地面积分布较少,面积为6.72hm2,占项目区总面积的0.80%。主要是果园,零星分布在项目区范围内。主要是有林地,零星分布在项目区范围内。郁闭度在0.2以下。林地的树种主要有毛白杨、侧柏、旱柳、柿等落叶阔叶树种,基本为人工种植,分布于项目区内的村旁、宅旁、路旁等。4、交通运输用地项目区内交通运输用地面积较少,主要是铁路用地和公路用地,其次为农村为28.61hm2,占矿区总面积的3.40%,呈线状分布于项目区内。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矿区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48.88hm2,占矿区总面积的5.81%,其中河流hm94%。其中设施农用地10.7、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矿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26.55hm2,占矿区总面积的15.02%。其中建制矿区总面积的0.09%。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数据,见表1-4。25表1-4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单位:hm2一级地类二级地类面积(hm2)(%)01耕地012水浇地465.9555.31013旱地38.374.5502021果园67208003林地031有林地73.568.73033其他林地3.760.45010交通运输用地铁路用地4.58公路用地3.03农村道路0120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河流水面2.430.29坑塘水面内陆滩涂34.85012其它土地设施农用地0.22裸地398347302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1建制镇27.53.26203村庄78.839.36204采矿用地944231205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780.09合计8424510000五、矿山开采历史及生产现状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隶属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该矿依据1956年3月中南煤田地质局127队提交的《鹿淇勘探区地质普查报告》,由武煤层,称鹿楼小井。后与张庄矿合并名为张庄矿。1969年7月16日张庄矿分为八矿(鹿楼矿)和七矿(张庄矿)。1970年元月八矿开始扩建,扩建规模为年产60万吨,于1974年投产。2001年之前走向长壁倾斜分层开采,2001年之后采用一次采全高放顶煤开采方法。-195m以上为一水平,-195~-400m为二水平,-400~-800m为第三水平。开采煤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2006年4月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八矿更换采矿证,新采矿证批准八矿矿区面积7.9954km2,批准开采深度为0~-800m。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18年2月核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4100002018021120145914),面积7.9955km2,开采深度为标高0m~-800m,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生产规模60万吨/年,有效期为2018年2月27日至2026年4月24日。经济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采矿种为煤,采用地下开采方式,限采二1煤,矿区面积为7.9955km2。由于八矿新副井工程已经落底,工业广场26已经建成,变电所和水仓已超出井田边界,为满足生产需求,八矿深部井田需调整边界,2020年9月22日,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对“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划定矿区范围申请进行了批复(豫矿权审20410320号),调整后的面积8.4245km2。(二)生产现状矿井开拓采用立井、斜井混合式开拓,开采方式为走向长壁分层和炮采放顶煤采煤法。开采深度为标高0m~-800m,生产规模60万吨/年,矿区范围分为一、二、三共3个水平,一水平标高为-195m,二水平标高为-400m,三水平标高为-655m,目前一、二水平开采已结束,三水平正在开采。三水平共分为五个采区,2021-2023年采区接替计划顺序为分别为31采区、32采区、33采区。三个水平各建有水仓和泵房,同时采区也建有采区水仓,安装了水泵和排水管路,采用分区方式排水。目前矿井有三个工业场地,共布置6个井筒。三个工业场地分别为主井工业场地、桐家庄风井场地和中央风井场地。主井工业场地布置在井田的西北部,该场地内布置有主斜井(大皮带斜井)、浅部副立井(原主立井)和广场回风立井(原副立井)。桐家庄风井场地布置在井田的西部,该场地内布置有桐家庄轨道斜井和桐家庄进风斜井。中央风井场地布置在井田中部,该场地内布置有中央回风立井。皮带斜井(井口标高+154.828m,井底标高-213.000m)、主井(井口标高+154.43m,井底标高-5.214m)、副井(井口标高+155.359m,井底标高+12.500m)、桐家庄进风井(井口标高+164.400m,井底标高-185.00m)、南窑进风井(井口标高+177.340m,井底标高-32.30m)、新风井(井口标高+148.200m,井底标高-256.60m)。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矿井运输主要是皮带斜井;工作面及下顺槽运输设备为40T型刮板运输机;上山运输设备:XKT2×2.5×1.2E、ZGM-2000/1020、JK-2/20A型绞车提升1吨矿车;大巷运输设备:XK-8/600、XK8-6/110-KBT、CDXT-5型电机车吨矿车。工作面安装有ZF6400/19/32型液压支架、MG300/730-WD型采煤机、前后部槽为SGZ-764/250刮板输送机、下端头安装ZFT25000/19/35端头支架、两巷27超前支护段采用ZTC2×4800超前支架支护顶板。目前-400m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标高以上已回采结束,-400m至-580m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标高正在回采,-580以下深部为开拓延深工程。采空区:据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八煤矿地测科实际调查提供资料,目前为止主要形成了12采区采空区、13采区采空区、14采区采空区、22采区采空区、23采区采空区、30采区采空区、31采区采空区、32采区采空区,14081工作面存在采空区积水,积水量93714.1m3。(三)四邻关系鹤煤八矿位于安鹤煤田的南部,与八矿毗邻的生产矿井共有2对,其北部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煤矿,其南部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十煤矿。鹤煤八矿周边关系示意图详见图1-9。图1-9鹤煤八矿周边关系示意图鹤煤八矿位于安鹤煤田的南部,八矿周边有鹤安同发煤矿、柴厂煤矿和鹿楼煤矿共3个小煤窑,均已关闭填井,其中鹿楼煤矿位于鹤煤八矿煤田西北部,无积水;鹤安同发煤矿位于八矿井田西部,无积水;柴厂煤矿位于鹤煤八矿井田南部,该小煤窑与八矿之间有矿界断层和防水煤柱。与八矿毗邻的生产矿井共有2对,其北部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煤矿,其南部为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十煤矿。其具体情况分别为:(1)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煤矿本矿1957年由武汉煤矿设计院提出初步设计,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开采二叠系山西组二1煤层。1958年7月,由鹤壁矿务局建井处开工建设,281964年3月正式投产。1967年开始进行水采改扩建,预定井型为120万吨/年, 1968年5月开始水采,1980年初,水采下马,水采全部改为旱采后,核定井型为75万吨/年,实际产量80万吨/年。1985年,原煤炭部煤矿规划设计院提交了《六矿改扩建初步设计》,1988年4月资金到位并开始改扩建工程,1995年竣工,改扩建后井型为120万吨/年,2009年核定生产能力130万吨/年。矿井为立、斜井,分水平(标高-150m以浅为一水平,标高-150m至-450m之间为二水平,标高-450m至-800m之间为三水平)沿煤层底板送运输大巷开拓全矿井,整个矿井为双翼多采区下山开采。采煤方法主要为走向长壁式全垮落法,回采工艺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顶板管理方式为全部垮落法。该矿二1煤层伪顶为炭质泥岩,黄褐色或淡灰色泥岩,易破碎;直接顶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属中等稳定顶板,老顶为S10砂岩;伪底为松软的炭质泥岩,老底为S9砂岩。根据《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六煤矿生产地质报告》,鹤壁六矿现状开采133.4~268.3m3/h,最大涌水量为493m3/h,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类型。鹤煤六矿煤层最大瓦斯含量17.98m3/t,最大煤层瓦斯压力为1.65MPa,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该报告综合评定鹤煤六矿瓦斯地质类型为极复杂类型。煤尘爆炸性和煤层自燃:该煤矿二1煤煤尘具有爆炸性,二1煤自燃发火期为92-150天,自燃倾向等级为Ⅲ类,属不易自燃煤层。(2)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十煤矿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第十煤矿,是根据河南煤田地质三队1981年8月提交的《冷泉井田煤矿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1989年7月武汉煤炭设计院设计,1994年12月建井,2000年底试生产,2002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入生产。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2006核定生产能力60万吨/年,为中型煤矿。矿井设计服务年限为51.1年。07年度年工业总产值15782.7万元,年末资产合计35184.03万元。冷泉小井位于冷泉村西约2km处,为现开拓区的浅部,于1986年开始建井,1991年底投产,设计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但协议不一定是合同
- 合伙造林协议合同
- 阳江复印机租赁协议合同
- 合同协议字体模板
- 怎样写退出合同协议
- 烧虾子合同协议
- 外委合同解除协议
- 软件招商合同协议书范本
- 转让房租合同协议书范本
- 集装箱施工合同协议范本
- 医疗设备维保服务项目总体实施方案
- 湛江房屋租赁合同书范本
- 2025下半年江苏盐城响水县部分事业单位招聘77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0-3岁婴幼儿常见疾病与伤害防护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杭州师范大学
- 博士科研计划书模板
- 医疗设备仪器培训
- GB/T 44570-2024塑料制品聚碳酸酯板材
- 仪态礼仪完整版本
- 项目精细化管理督导巡视评分表及评分标准
-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