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实验教科书简介一、《标准》简介(一)《标准》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五、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二)《标准》提出的化学课程改革新理念①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②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③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④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三)《标准》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所采用的词语有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低到高从低到高从低到高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从低到高从低到高从低到高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四)《标准》的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二、过程与方法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五)内容标准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一级主题二级主题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地球周围的空气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二、教科书简介1.“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目录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课题2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水的组成 课题2分子和原子 课题3水的净化 课题4爱护水资源 拓展性课题最轻的气体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 课题2元素 课题3离子 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2燃料和热量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拓展性课题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附录Ⅰ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药品取用规则 附录Ⅱ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Ⅲ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 元素周期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设计思想和特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以下简称教科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教科书共分上、下两册,该组织了由多方人士参加的研究和编写队伍,其中包括著名化学家、大学教授、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人员和特级教师,以及专职教材编写人员等。在比较深入地研究了近年来美、英、俄等国及我国内地和香港、台湾等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特点的基础上,召开了多次专题研讨会,确定了该教科书的设计思想和特点。该教科书已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并已于同年秋季起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大连等地试用。一、教科书的设计思想1、教科书的编写应注意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宗旨和目标,着眼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科学素养。2、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把促使全体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使学生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教科书设计的出发点,把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学习,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科书设计的重点,全面、辩证地反映学生发展、社会需求以及学科内在规律三要素对教科书设计的整体要求,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导下,合理构建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3、改革教科书的呈现方式,使教科书编写体现学生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特点,精心创设开展活动和科学探究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以获得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体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4、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体现化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化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意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精神教育。5、教科书实行弹性设计,除遵照课程标准精心编入必学内容外,还编入拓展性课题等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学,以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6、注意图文并茂,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语言力求生动、简明,版面设计新颖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实行系列化教材设计,使文字教材与音像教材、网络教材等密切结合,使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建立开放式的教科书体系,帮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学习化学。二、教科书改革的重点在教科书编写时,编写组将内容的选取、体系和结构的构建,以及呈现方式作为教科书改革的重点。1、内容的选取教科书内容的选取,关键是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确定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注意以这些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作为教科书体系和结构构建的基础,并采用最佳的呈现方式保证这些内容和概念的落实。经过认真研究,我们确立了以下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初步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学习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空气的成分空气氧气的性质及其制法保护空气水的组成水水的净化和水资源保护溶液的组成及用途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的价值溶质的质量分数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金属铁、铜、铝等重要性质和用途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重要的化合物,如CO2(g)H2O(l)NaCl(s)氧化物、酸、碱、盐化合物合成材料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物质与能源有关的物质
物质构成的奥秘原子物质构成的奥秘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离子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如金刚石、石墨、C60等不同种元素组成不同种物质如HCl、Fe2O3化学式(包括分子式)物质组成的表示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有新物质生成(宏观)化学变化的特征旧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实质)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化学变化的分类物质的化学变化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变化的表示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一步分析这些重点内容,并根据初中化学课程的宗旨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初步了解(1)化学的本质和价值,(2)化学的发展历史,(3)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则可进一步确定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考虑到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由此初步拟定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学反应和能量等作为初中化学的核心概念。2、体系和结构的构建在分析了建国50余年以来,我国化学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在采用学科中心还是社会中心时轮翻上台、交替出现的不正常的“钟摆现象”后,实验教科书在体系结构构建时,采用融合的方式,吸收了学科中心和社会中心体系结构各自的优点,力求使学生在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本质和价值;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科书结构采用单元——课题式、上下两册共编入了12个单元和一个结束语——寄语同学们。这些单元是:走进化学世界,我们周围的空气,自然界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燃料及其利用,金属和金属材料,溶液、酸和碱,盐化肥,化学与生活。每个单元都有几个相关的课题组成,例如:“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由3个课题组成: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这些课题主题突出,内容组织灵活多变、生动活泼,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课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实验、讨论、课堂练习、化学·技术·社会、资料、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习题、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栏目,对观察、实验、操作、探究、讨论、调查等提出指导性建议,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3、呈现方式教科书呈现方式的改革,重点是把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编写,使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其内容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陈述,而是知识和学习方法呈现的结合体。教科书注意精心设计一定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既使教科书展示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同时又传授了知识。其次,强化了教科书的对话功能,注意学生的亲身感受和贴近学生的生活,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展示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并乐于参与学习。三、教科书的特点该教科书具有以下特点:1、教科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教科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科书体系、结构的构建,注意融合学科课题与社会课题的相关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验出发,首先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并编入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和水等内容,使学生能从切身感受中体验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化学学习价值观。教科书不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而是更多地以学生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为基础,采用化学理论与化学事实相结合的编写方法,将知识的学习与过程、方法、价值观等培养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教科书注意突出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对于一些非重点概念,如“相对原子质量”“化合价”等,不再下严格的定义,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的说法。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探究的力度,精心创设活动与探究的情境以及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采用体验学习和探究学习。教科书强化了其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功能,注意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情境的创设,精心编入了一定量的“活动与探究”内容。例如,在第一单元中就编入了“观察与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等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细心的观察和正确的描述,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意义和乐趣。在随后的各单元中,根据内容编写了相关的探究性实验、研究和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学到知识,而且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3、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科书注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编入了与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实际联系密切的内容,如空气和水、燃烧和灭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属材料和金属资源保护、常见的酸和碱、化学与生活等。在具体内容中编入了如何防止空气和水体污染、如何灭火、如何节约矿物资源、如何使燃料充分燃烧、如何防护钢铁锈蚀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使学生通过化学学习,能初步解决一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实际问题。又如,教科书中编入了“化学·技术·社会”、“调查与研究”等内容,使化学原理与生活、社会实际、最新科技成果联系起来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之间密切关系的了解。4、加强实验,淡化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界限,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使实验简单化、微型化和生活化。教科书注意通过实验来反映化学原理和事实,淡化了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的界限,提倡学生多做实验,把实验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整个化学学习之中。考虑到我国目前初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教科书注意编入了一些仪器简单、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并体现环境保护精神的实验。例如,编入了粉尘爆炸实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溶液的酸碱性对头发的影响等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行、现象明显、说服力强,充分体现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这一特点。5、改革习题,使习题分层次,既注意对习题“量”的控制又注意对习题“质的”突破。应该说,习题是反映课程内容和要求的一面镜子,它能全面体现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为此,教科书中的习题注意分层次,既编入了一定量的反映重点内容和核心概念的习题,也编入了一定量的联系实际及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作用的开放性习题,并力求使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例如,教科书中编入了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灭火的方法,以及要求学生根据家中使用燃料的情况确定燃气报警器安装的位置等习题,较好体现了教科书习题的功能。6、实行弹性设计,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促使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教科书中编入了不少“资料”和“化学·技术·社会”等内容,并编有“拓展性课题”内容,如最轻的气体、物质的分类等,以供学习兴趣爱好不同、学习水平不同、学制不同以及学校条件不同的学生选用。7、大量增加图画,加大以图代文和利用图画、资料等创设学习情境的力度;语言生动活泼,简明扼要。作为传播学习信息的一种重要媒体,图画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表达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教科书中那些实物照片和富有情趣的拟人画等,其真实、直观、亲切、深刻,往往比写得再好的文字更具有说服力,起到了文字所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例如,教科书中编入的世界一些国家的人均水量以及我国各地区人均水量的比较图,对一些地区缺水的警告会起到强烈的震撼作用;钠与氯气反应形成氯化钠的示意图,以及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示意图等,轻松幽默,却深刻地反映了其中的化学原理。核心概念元素教材的编写,是通过外国人不认识中文元素名称,道尔顿的元素符号,氧元素符号表示什么,超级市场的商品排列有序,以及元素周期表等一组图呈现出来的,既减少了大量枯燥的叙述文字,又较全面形象地反映了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涵义。此外,每个单元都有表明本单元内容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内涵深刻,赏心悦目,对展示各主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教科书加强了与学生的对话功能,叙述语言亲切、生动、简明、得体,教学互动性强。8、版面设计新颖活泼,美观实用。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教科书充分利用每一版面,做到版面图文并茂,布局合理。正式使用时还同时供应彩色和黑白两种版本。9、整体设计,系列配套。2“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分析·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体系·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特点·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特点·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习题设计由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而成的。一、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的编写以全面落实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为根本宗旨,确保实验教科书的编写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真正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个根本宗旨之下,实验教科书明确了以下指导思想:·将生活素材、社会与环境问题,化学科学的核心主题和重要内容,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科学方法与探究有机融合并贯穿于教科书的始终。·无论是实验教科书的整体框架,还是具体的某个章、节的体系,都力图体现从学生身边的物质和现象开始研究,最终又回到对自然、环境与社会中的物质和现象的积极关注。·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着力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的有机整合和全面落实。二、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体系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上教版实验教科书打破了传统上按照学科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方式,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思想,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包括认识上的经验和生活上的经验)、社会生活的实际、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选取最基本的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最需要的化学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在这个年龄段最需要形成或初步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构成教科书的9章30节5个附录。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附录三: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四: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5℃);附录五:元素周期表。上册无附录四。附录一:中学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中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附录二:学生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附录三:相对原子质量表;附录四: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5℃);附录五:元素周期表。上册无附录四。全书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作为暗线贯穿始终。按照“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设计思路,以探究“身边的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为依托,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基本的化学概念,逐步认识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其中,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为线索,物质主题与生活主题相结合;概念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穿插编排,既有相对集中,又有分散渗透;实验融入活动与探究内容当中,淡化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的界限。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作为初中化学学习的绪言,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以大量的实例介绍化学学科所研究的对象、范围和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化学这门新接触到的学科;通过大量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学生易于接受的事实和一些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活、生产等领域中的运用,提示学生用化学的眼光重新看待周围的现象,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化学研究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从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等学生(也是人类)身边最熟悉的物质开始,引导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之上,从化学的角度对这些物质及相关的现象进行重新探索,并介绍了空气和水这两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的污染状况,帮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一章中涉及到3种重要的反应类型: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则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在这一章里,学生一方面要认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微粒,初步建立“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的观点;另一方面也要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理解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时,本章的主要内容还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等化学符号及其应用。第4章“燃烧燃料”以燃烧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起点,全面介绍了其中包含的化学原理: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爆炸、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并扩展到燃料的燃烧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问题。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和“如何表示化学变化”也是这一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第5章“金属和矿物”在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重要的化学用语后,选择金属、金属矿物和石灰石作为内容载体,要求学生运用化学符号系统对化学变化进行全面描述。本章涉及到金属的性质、金属的锈蚀、金属的冶炼、石灰石的检验、石灰的烧制等内容,同时还讨论了合金、金属的防锈以及废弃金属的回收与利用等内容。这一章涉及到的主要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第6章“溶解现象”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生动事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探究物质的溶解性、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以及影响物质溶解的主要因素;了解水溶液的某些性质;学习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变化与行为的初步认识。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小型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习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认识酸、碱、盐是什么样的物质,有哪些重要性质;探究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了解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以及怎样安全、正确地使用酸、碱、盐。该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重要的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酸、碱、盐作为学习内容,删减了传统教科书中过于学科化的繁难内容。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物”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作为载体,重点介绍了淀粉、葡萄糖、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有机物的性质及其对生命的重要作用。与教科书中第4章第三节中的“化石燃料”和第9章第三节中的“合成材料”等一同构成初中化学学习阶段学生对有机世界的初步认识。第9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作为实验教科书的尾章,与第1章形成呼应,从能源、环境、材料三个方面阐述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引导学生在一年化学学习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认识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激发学生树立为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而努力学习化学、研究化学、应用化学的远大志向。三、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特点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在内容上的重要特色之一是STS内容占有相当的份量。编写者在第1章和第9章集中介绍了STS内容。通常的教科书容易将STS内容简单地定位为理论联系实际,或者在编写的过程中存在“科普化”的倾向,而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在扭转这两个误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编写者精心设计了丰富的学习情景和探究活动,使得相关的STS内容与化学学科知识有机结合,从而使整章内容有知识可讲,有实验可做,学生学的时候觉得有趣,学了之后觉得有用。除了集中体现之外,STS思想还渗透在元素化合物和概念理论内容的编写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无论是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还是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兴趣来看,元素化合物内容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基础知识。它在帮助学生形成核心概念、基本观念,运用这些概念、观念解决问题以及理解化学与生活、社会、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元素化合物的研究也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根据这些特点,元素化合物内容贯穿于实验教科书的始终,并在第2、5、7、8章中相对集中。在编写上,实验教科书突破了以往教科书以物质为中心,以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用途为框架的倾向,强调从真实的生活情景和自然现象出发,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丰富的活动和探究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他们从化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周围的物质、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过程。初中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理解物质变化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实验教科书中,设置了“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专章,确立了“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等节的内容,帮助初中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建立核心观念。实验教科书对于概念原理部分的编写打破以往教材和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定义中心”模式,不再强调学生对某些具体概念定义的死记硬背,而是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核心的化学观念,重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真正理解和应用。四、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与以往初中化学教科书相比,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在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上有相当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以图片、导言和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在整体上仍然采取“章—节”的布局方式,但对于如何引入每一章(或节)的学习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章的首页专门设计了一个章图,这些章图蕴含了该章主要的学习内容或学习情境,以其悠远的意境引发了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期待。同时各章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一段亲切而简洁的导言,并提出了3-6个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在帮助学生大致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节的标题上都配有一幅与本节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背景图片,各节也都使用生动活泼的引言,立足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生活经验,或者介绍本节要学习的内容与自然、人类或社会的关系(有的节也同时利用了图片进行说明),或者开门见山地(有的节是通过某些栏目)提出所要探究的主题。这些引言在建构学习情境、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以栏目为支架组织和呈现教科书内容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的栏目设置大大突破了以往教科书中“演示实验”、“阅读材料”、“练习题”等常规栏目,在“节”这一层次下设置了“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拓展视野”等栏目,在“章”这一层次下设置了“整理与归纳”、“本章作业”等栏目,呈现出多样化和现代化的特点。除了作为支架组织和呈现内容之外,栏目的名称还可看作是探究过程中的一些环节,也可以看作是一些学习方式或方法,因此在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方面也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这里要特别说明的是,“你已经知道什么”是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栏目。它一般安排在每一节的引言之后,开始学习本节内容之前,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或回答一些问题,呈现的方式有简答、填表、列举等。这些问题有的用于帮助学生回忆和整理已有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准备;有的提示学生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和事物从化学的角度重新进行思考。所以问题是开放性的,问题的答案可能在学生开始学习之前就可以得到,可能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才能真正完善,还有的问题甚至没有相对统一的答案。编写者在设置这个栏目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第一,初中化学的许多内容,比如空气、O2、CO2、元素、燃烧、金属、锈蚀、石灰石等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质、名词或现象,有些内容如空气、金属等还是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中学习过的内容,这些都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相关内容教学的有利基础。应该说,教师在教学中已经很好地利用了这些条件,但是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意识到这些。设置“你已经知道什么”这个栏目,就是希望能够对学生有一个提示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在进入相关主题学习的时候,能够回忆、搜索自己脑海中的已有知识,并将这些知识与周围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第二,有研究表明,在正式的化学课程学习之前,初三学生对于一些与化学相关的已知或未知的事物、现象和概念存在不同程度的前概念认识。这些认识有的是肤浅的,通过简单的有针对性地教学就可以很容易转化为科学认识;有些是根深蒂固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真正转变这些认识。但是不论是哪种情况,首先都要了解学生对某个具体问题存在哪些想法,基于这些考虑,在实验教科书中设置了“你已经知道什么”这个栏目。“你已经知道什么”栏目在教科书中的数量并不很多,但它传达了这样一种导向:期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师使用教科书时,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一些类似的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有意识地将这种学习和思维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这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联想与启示”栏目或者安排在探讨新问题之前,要求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联想,提出新的探究问题;或者安排在探究得出结论之后,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现象,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图6-15展示了“联想与启示”栏目在第2章第三节的“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部分的开始和结束部分的设计(见教材上册第38页和第43页)。这个栏目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对于学生在知识之间建立网络状的联系具有独特价值。“交流与讨论”栏目或者安排在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和结论之后,或者安排在学生学习新内容之前,要求学生围绕某一问题进行充分讨论,而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可讨论性,它的答案多种多样,不同学生的思考可以互为补充,答案并不是最重要的,不同学生的看法的汇总可能是这个问题的完整答案,也可能只是其完整答案的一部分,重要的是学生要形成一定的迁移能力,要有交流、合作的意识,要能够准确地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同伴,同时能够倾听和辩证地接受同伴的想法。“拓展视野”栏目一般出现在某一学习主题结束之后,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一些与基本知识相关的拓展内容,如“金属的冶炼方法”是对正文中介绍的铁的冶炼方法的延伸,而“几种合金”是对合金的一般性质的拓展(具体化)等;展示一些社会、生活、自然中的化学现象,如“铝的‘自我保护’”、“乳化作用”、“花的颜色”等;如介绍一些相关的生产过程或技术,如“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石油的开采”、“无土栽培”、“常用化肥的简易鉴别”、“如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等;介绍一些化学家和化学科学发展的史实,如“空气成分的研究”、“人类对原子的认识”、“元素周期表”、“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科学家认识酸碱的历程”、“侯德榜”等。“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栏目将在本专题第八部分中介绍,“练习与实践”、“归纳与整理”和“本章作业”栏目将在本专题第九部分中介绍。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的主体内容以这些栏目为支架展开,淡化了传统教科书中平铺直叙和说教的色彩,使得语言生动活泼,简明扼要,充满启发性,具有很强的对话功能,充分体现了学生与教科书、教师与教科书、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互动性,给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提供了很大空间。3、采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呈现大量信息作为传播信息的一种重要载体,图片在实验教科书中的地位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点缀”,而是与文字一样成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约有300幅(组有的时候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教科书中将若干幅图片组合成一组图片,如在说明“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时,利用了“机动车排放废气”、“工厂排放废气”、“沙尘”、“燃烧排放烟气”等四幅图片,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图片,图片的形式多样,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的用于展示化学实验仪器、装置,说明实验操作过程和方法;有的用于显现化学实验现象、自然界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场景;有的用于呈现化学学科和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有的用于模拟物质内部结构的示意图;有的用于生动形象地解释学习的重点、难点;有的用于模有的时候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教科书中将若干幅图片组合成一组图片,如在说明“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时,利用了“机动车排放废气”、“工厂排放废气”、“沙尘”、“燃烧排放烟气”等四幅图片,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大量精美的图片一方面对学生的视觉造成强大的冲击,同时,对图片的兴趣又吸引着学生去阅读教科书中他们原以为“没有什么意思”的文字。另一方面,图片以其独有的真实、直观等特点传达了一些文字所难以表达的信息。比如实验教科书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中提到解决淡水资源紧缺的问题,如果用文字来阐述,很可能内容非常庞杂,难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所涉及的内容也会大大超出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编写者巧妙地运用一组图片(见图6-16,教材上册第15页)来说明这个问题,小小的几幅图片,既表现了土地缺水的程度和对水的渴望,同时也说明了缓解这一需求的主要途径。图片与文字相互配合,言简意赅,效果非常好。此外,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还有不少类似漫画的场景对话,这些对话从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出发,抓住学习内容的关键之处,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整体上看,这些图片情景交融,形象生动,直观全面地展示了化学中的美,使教科书的人文性、艺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得到了充分体现,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领悟更多的化学道理。实验教科书编写风格上的这些特点,为教科书的版面设计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实验教科书在版式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几何形状、不规则线条、按钮等装饰图案,使得整个版式新颖活泼、简洁美观,倍受学生欢迎。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在落实初中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方面,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从编写方式、风格、具体内容、习题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1、从编写方式、风格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应该说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都是兴致盎然的,但是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部分学生的兴趣会逐渐衰减。针对这一现实情况,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在编写方式和风格上努力创新: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精美形象的图片,丰富多样的栏目,新颖大方的版式,无一不在吸引着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2、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全方位的熏陶比如,实验教科书的第1章,虽然只是一个绪言,但是编写者却不惜笔墨,运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化学为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了解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正确认识物质和变化、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这些观点,在后续章节的相关内容中不断出现并螺旋式上升。例如其中的“保护环境”这个话题,第2章中提到空气污染、水污染及其带来的危害以及防止空气污染和保护水资源的措施;第4章中提到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第5章中提到废弃金属带来的环境问题;第9章则从更综合的视角重新探讨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问题。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一话题进行阐述,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全面认识,从而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转化为实际行动。再比如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虽然在实验教科书中着墨不多,但却渗透在教科书的始终,如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的成就,现代的钢铁产业、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张青莲教授在原子量测定方面的成就,侯德榜在制碱业的贡献,我国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资源和其他矿物资源,我国海域蕴藏的“可燃冰”的发现,我国政府为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做出的努力,等等。化学史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着力开发了这一内容载体的教育价值,教科书中涉及到的化学史内容主要有“空气成分的发现过程”、“人类对‘原子’的认识”、“汤姆生和卢瑟福对原子结构的探索”、“门捷列夫发现周期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科学家认识酸和碱的过程”、“化学家侯德榜”,等等。3、通过习题系统见本专题第八部分,这里主要指的是该教科书的习题系统中的后两部分。见本专题第八部分,这里主要指的是该教科书的习题系统中的后两部分。在各章的“整理归纳”栏目中基本都有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线索,提示学生及时反思各个学习阶段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收获。例如:·你知道防止污染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吗?你准备为保护环境做哪些具体的事情?(第2章)·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意识到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3章)·你对中国化石燃料的分布、储量等情况有何了解?你所在地区使用的民用燃料有哪些?(第4章)·作为一个公民,你是否体会到“珍惜资源,节约材料”的重要性?(第5章)·举例说明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用你知道的事实说明溶液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第6章)·结合当地实际,谈谈使用化肥的利与弊,提出合理使用化肥的建议。(第7章)·天然存在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举例谈谈你对这些物质的了解。(第8章)·学完本章;你对“化学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做出重大贡献,化学必将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有什么新的认识?(第9章)在“练习与实践”和“本章作业”中,也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习题,例如:·……,收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和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认为水可能变成油吗?·通过调查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废金属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危害?·……,我们如何解决人类所面临的能源短缺问题?·调查酸雨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各种危害及损失,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六、“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我国以往的初中化学教科书无论在内容主体上还是在组织方式上,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关注远远不够。通常人们认为有关过程与方法的内容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不可言传的,很难用文字来呈现,只能蕴含在教科书的内容之中,要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来分析和挖掘。但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很难挖掘出这些内涵,长期以来造成了化学教育忽视对学生科学方法培养的现状。不可否认,“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只有在学生亲身的实践中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但是作为教学重要资源的教科书在这一方面是大有所为的。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在这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活动和探究作为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要载体上教版实验教科书没有单纯地将“过程与方法”作为一种“知识”来讲解,而是通过“活动与探究”来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要素),但是编写者并没有着意以科学探究的环节(要素)设计各种活动与探究,因为这些环节(要素)在具体的某一活动中并不总是以线性的方式展开。针对不同的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编写者设计了完整程度和可探究性有大有小的探究活动,教师在使用教科书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条件,对这些探究活动进行重新组织,围绕某个或某些环节具体展开。2、在栏目设置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育编写者从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入手构建实验教科书的栏目,每一个栏目就是探究活动的一个环节(或要素),如“你已经知道什么”、“观察与思考”、“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拓展视野”、“整理与归纳”、“本章作业”等。这些栏目的设置使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呈现出一定的结构化特色,在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方法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所设置的栏目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3、采用“方法框”介绍一些重要的科学探究知识对于一些重要的科学探究的知识,上教版实验教科书随相关内容在适宜的地方出现,通过排版技术采用“方法框”的形式突出呈现。教科书中涉及的科学探究知识主要有观察、化学实验、化学实验中的观察、比较、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气体的收集方法、过滤装置的要求、定量研究等重要内容。图6-17展示了教科书中出现的部分“方法框”。七、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特点从总体上看,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化学实验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没有明确区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我国传统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中一般将实验明确设计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这种分类有其优点,但由于学生实验基本是演示实验的组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先在教室里把实验过程及其所负载的知识讲清楚之后,学生才到实验室来重复和模仿教师的演示实验,观察那些他们已经看到过的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纪律和实验步骤,学生没有机会真正地体会化学实验带给他们的乐趣,一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还经历了许多消极的情感体验,使得他们对化学实验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那种期待和跃跃欲试的渴望。其实,化学实验活动对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合力,学生对于他们未曾经历过的化学实验抱有很高的期望,这应该成为化学教科书编制和教学实践改革的突破口。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的编写过程中,编写者力图在教科书层面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恢复实验本身具有的丰富功能和价值,将化学实验作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化学物质和变化、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过程和有效手段,整合目前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期望以此作为改变以往实验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局面的一个基础条件。基于以上认识,在实验教科书中实验内容主要通过所设置的相关栏目体现。从总体上来看,“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全部内容、“观察与思考”栏目中的大部分内容和“练习与实践”栏目中的一部分内容都是与化学实验和其他动手活动有关的。一般来说,“练习与实践”中的化学实验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部分实验在家中即可完成),“观察与思考”和“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由教师演示还是由学生亲自操作,与实验本身的特点以及教师如何组织这些内容的教学密切相关。2、实验功能多样化以往的初中化学教科书主要关注实验在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方面的功能(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充分关注了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功能)。而上教版实验教科书除了关注实验的上述功能之外,还充分关注了如何通过实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对于实验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功能上更多的还是寄希望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不同栏目中的实验功能不尽相同,从内容上看,“活动与探究”栏目中涉及的实验都是围绕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或者难点来设计的,这些内容无论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方法教育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倍加关注的。但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强求教师把这个栏目中所有的实验都作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实验教科书活动与探究内容的呈现和组织只是一种导向,它提供给教师的信息是“这些内容也可以这样来组织”,所以教师也完全可以对教科书进行再创造,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但从总体上看,希望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而在“观察与思考”栏目中涉及到的化学实验,要么现象比较容易观察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无需在课堂上让所有学生都亲自操作(如实验教科书上册第115页“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要么实验仪器比较复杂(如实验教科书上册第45页“电解水”实验),要么有一定的危险性(如实验教科书上册第91页“面粉爆炸”实验)。设计这些实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引发学生的思考,主要用于教师演示。但是为了特定的教学目的,这个栏目中的有些实验在教学中也可以被开发成探究活动,如第1章中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见图6-18,教材上册第4页),由于处在实验教科书的开始部分,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这门新的学科,教师将其开发成一个探究活动,既有利于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也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探究活动。“练习与实践”栏目中的实验,可以认为是实验习题,也可以认为是一些家庭小实验,主要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主要实验有:碱面与白醋反应产生CO2气体使蜡烛熄灭;过滤;证明人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比吸人空气中的CO2的含量高;证明水中含有O2;证明普通纸张中含有碳元素等。3、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实验内容比传统教科书丰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这与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STS相一致。比如通过“检验汽水中的CO2”的实验让学生学习“CO2能溶于水”这一知识点,同时学生也了解了生产碳酸饮料的基本原理。4、实验仪器简便易行,药品常见易得实验教科书不强调必须使用标准的实验仪器和化学药品,而是本着“因地制宜”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外国旅客在华支付体验实证研究报告2024.6
- 《骨科大手术静脉血》课件
- 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管理
- 机场跑道扩建爆破施工合同模板
- 建筑防松鼠害安全施工合同
- 建筑工程师聘用合同
- 医药合同纠纷处理选择题
- 核电工程大清包施工合同
- 会议室装潢合同
- 景区摄影器材租赁店合同
- 赛力斯招聘在线测评题
- 2024秋五年级英语上册期末专项突破阅读三回答问题人教PEP
- 4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教学设计
- 行政管理学(山东联盟)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曲阜师范大学
- 03“探界者”钟扬(同步教案)-2024-2025学年中职高二语文新教材同步教学讲堂(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安徽省2022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 唐代二十四节气诗研究》范文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专题7.7平行线中的四大经典模型同步练习(学生版+解析)
- 2024年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背诵专用知识点
- 电机扭矩与丝杆推力关系(自动计算)
- AQ 1066-2008 煤层瓦斯含量井下直接测定方法(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