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建材行业分析报告报告摘要:水泥是建筑工业三大基本材料之一,运用广,用量大,素有“建筑工业的粮食”之称。在我国宏观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固定投资增长乏力,导致水泥建材行业今年来持续下滑,2015年产品需求,产品价格以及行业利润等指标全面下跌,均创下近年来新低。产能指标严峻过剩,潜在产能还在不断释放,行业乱象亟待整治。结合我国水泥发展历程及现状,笔者对接下来的水泥建材行业的发展前景有如下推断:(1)受宏观经济影响,水泥需求接着下行,但下降幅度收窄(2)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任务,“去产能”将成为近期主旋律(3)更环保,更节能,科技创新才是行业将来出路(4)水泥企业联合重组步伐将加快(5)走出国门,共享海外新市场
一、 水泥建材行业概述 21.1水泥的定义 21.2水泥分类 41.3水泥基本生产工艺 41.4水泥性能评价 5二、中国水泥建材行业的历史沿革 62.1建国初的复原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 62.2“大跃进”的起落和经济调整阶段(1958~1965) 62.3“文革”曲折前进阶段(1966~1978年) 72.4在十字路口前进(1979~1984) 72.5水泥工业蓬勃发展阶段(1985~1995) 82.6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部署阶段(1996~2000) 82.7新型干法高速发展阶段(2001~2009) 92.8产能过剩日益严峻(2009~2015) 9三、行业现状 113.1水泥需求萎缩,产量增速大幅下降 113.2水泥价格持续下跌 133.3效益全面下滑,行业步入艰难期 143.4出口量总体平稳,结构有所变更 153.5供需:供需冲突进一步恶化 163.6集中度提升慢 16四、水泥建材行业发展前景 174.1水泥需求接着下行,但下降幅度收窄 174.2“去产能”将成为近期主旋律 174.3科技创新是行业将来出路 184.4联合重组步伐将加快 184.5走出国门,共享国外市场 19水泥建材行业概述1.1水泥的定义水泥是一种粉状材料,它和水拌和后,经水化反应由稀变稠,最终形成坚硬的水泥石。水泥水化过程中还可以将砂、石等散粒材料胶结成整体而形成各种水泥制品。水泥不仅可以在空气中硬化,并且可以在潮湿环境,甚至在水中硬化,所以水泥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的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水泥和钢材、木材一样,是最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大量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农业、交通、海港和国防建设等工程。同时用水泥制品代替钢、木材料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技术经济上的优越性。生料:由石灰质原料、粘土质原料、少量校正原料(有时加入适量矿化剂、晶种等,立窑生产时可加入确定量煤)按比例协作,粉磨到确定细度的物料,称为生料。熟料:凡由主要含CaO(氧化钙)、SiO2、Al2O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协作磨成细粉(生料)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均称为硅酸盐水泥熟料——即国际上通称的波特兰水泥熟料,简称熟料。依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中国把水泥归入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国统局代码30)中的水泥、石灰和石膏的制造(C301),其统计4级码为C3011。1.2水泥分类表SEQ表\*ARABIC1水泥分类按用途及性能通用水泥(一般土木建筑工程通常采纳的水泥)硅酸盐水泥即波特兰水泥(P.I和P.II)一般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复合硅酸盐水泥(P.C)专用水泥(特地用途的水泥)G级油井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磷铝酸盐水泥和磷酸盐水泥按主要水硬性物质硅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铁铝酸盐氟铝酸盐磷酸盐水以火山灰或潜在水硬性材料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1.3水泥基本生产工艺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石灰质原料和粘土质原料。石灰质原料(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凝灰岩等)供应CaO(氧化钙),粘土质原料(如粘土、黄土等)供应SiO2(二氧化硅)、Al2O3(三氧化二铝)及少量Fe2O3(三氧化二铁)。此外,还经常加入少量矿化剂(如萤石等),以改善煅烧条件。生产时先把几种原料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在球磨机中磨成生料,然后将制得的生料在回转窑或立窑内经1350—1450℃高温煅烧,再把烧好的熟料和适当的石膏及混合材料混合,在球磨机中磨细,就得到水泥。由此,水泥生产过程可概括为“两磨一烧”,其工艺流程如上图所示。图SEQ图SEQ图\*ARABIC1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石灰石粘土铁矿粉石膏生料熟料水泥成品按比例混合磨细煅烧1350~1450℃磨细1.4水泥性能评价表SEQ表\*ARABIC2水泥主要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指标含义密度和积累密度密度和矿物组成、储存时间、条件及熟料煅烧程度有关。计算时通常采纳3.10g/cm3。积累密度通常采纳1300kg/m3。细度水泥颗粒粗细的程度。水泥越细,凝聚硬化速度越快,强度越高,收缩增大,活性降低。提高细度要增加能耗,降低设备生产率,增加成本。标准稠度用水量指水泥净浆达到标准稠度时所须要的水量。一般在21%~28%之间,主要和水泥的细度及其矿物成分有关凝聚时间分为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初凝:从水泥加水拌和起到水泥浆起先失去塑性所需时间;终凝:从水泥加水拌合起到水泥浆完全失去可塑性,并起先具有强度的时间。体积安定性水泥凝聚硬化过程中,体积变更是否匀称适当的性质称为水泥体积安定性强度单位面积上所能承受的最大外力水化热在水化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亦称为水泥的水化热不溶物水泥经酸和碱处理后,不能被溶解的残余物烧失量水泥经高温灼烧处理后的质量损失率碱含量其碱含量过高,骨料又具有确定的活性时,会在潮湿环境或有水环境中发生有害的碱集料反应。
二、中国水泥建材行业的历史沿革新中国成立65年以来,我国水泥工业经验了跟随、追逐、超越引领及产能严峻过剩四个阶段,实现了大发展。特殊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来,水泥工业发展犹为迅猛。回顾我国水泥工业65年发展历史,大体经验了八个发展阶段。2.1建国初的复原和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7)1949年,我国只有35家水泥厂,年产水泥66万吨。通过3年修复设备、复原生产,到1952年年底,全国水泥工业得到了全面复原,水泥产量达到286万吨。1953年,我国步入了第一个五年安排。“一五”期间,水泥工业各项指标均提前和超额完成,新增水泥生产实力235.9万吨,保证了国家基本建设的须要。1957年我国水泥产量达686万吨,比1952年增长了140%。“一五”期间,中心政府对包括水泥工业在内的重工业高度重视,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改扩建和新建了一批重点水泥企业,为新中国水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2“大跃进”的起落和经济调整阶段(1958~1965)
“二五”时期,前期投资建设的一批水泥厂接连建成投产,1959~1960年又有6个水泥厂接连建成,水泥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这一阶段,从丹麦和西德进口了5套设备,分别安装在四川峨嵋和河北邯郸。在引进的同时,设计部门和机械制造部门奋勉图强、自食其力,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阅历的基础上,开发研制了国产水泥制造设备,确定以“华新型窑”和“小屯型窑”作为我国发展的主导窑型。
1961年,水泥行业起先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溢、提高”的方针,对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压缩,停建、缓建了一批项目,其中包括:永安、西卓子山、开远、山东,以及邯郸、英德、柳州等水泥厂,湘乡、山铝水泥厂也放慢了建设速度。经过调整,1963年经济起先复苏,停建的水泥厂接连复建,到1965年,水泥工业起先全面好转,当年水泥产量达到1634万吨。2.3“文革”曲折前进阶段(1966~1978年)
“文革”时期,随着各地大办农田水利建设,我国又掀起了大办地方水泥的高潮。从1970年起地方水泥每年以平均21.8%的速度递增。1973年地方水泥产量首次超过了统配水泥,到1978年地方水泥达到4253.3万吨,占全国水泥总产量的65.2%,地方水泥厂也由1970年的875家增加到3400多家。在国家统配水泥供应不足的状况下,地方水泥的发展为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拨乱反正,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当时,市场供需冲突特别突出,国家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急需水泥。党中心、国务院领导多次开会、过问,并做了一系列批示。针对全国水泥工业的问题,1978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关于加速发展水泥工业的报告》,追加了对水泥工业基本建设投资。1979年,五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成立建筑材料工业部。建材工业部内设水泥局,随后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成立建筑材料工业局,加强了对建材工业包括水泥工业发展的领导。2.4在十字路口前进(1979~1984)1979年,在国家外汇特别惊慌的状况下,国务院还是确定购买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建设冀东水泥厂、宁国水泥厂和江苏淮海水泥厂。这3个引进项目,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首批引进的成套项目,为逐步提高我国水泥工业技术水平奠定了基础。
1984年,国家建材局在制定《建材工业技术政策要点》中明确提出,水泥工业要发展预分解窑新型干法,一般状况下不再扩建和新建湿法和老的干法生产线。自此,结束了长期以来水泥界的“干湿”之争,指明白中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
这一阶段,水泥行业的管理体制得到了复原和健全,科研队伍逐步起先合拢,技术力气得到加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政策得到落实,水泥新标准和产品质量规范起先实施,为下一步水泥工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5水泥工业蓬勃发展阶段(1985~1995)1985年,国务院转发国家建材局的《建材工业发展纲要》。《纲要》以改革的思维,领先冲破条块分割和部门界限,在全国掀起了各行各业投资办建材的热潮,“大家办建材”的方针得到了国务院的确定。这一方针在当时对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促进生产发展,缓解供需冲突发挥了重要作用,快速扭转了水泥等主要建材产品长期供不应求的被动局面。1985~1995年是我国水泥工业蓬勃发展期,11年间纯增长水泥产量达32996万吨,平均每年纯增加约3000万吨。1995年全国水泥产量达47591万吨,完全满意了市场需求,从今告辞了长达45年之久水泥供不应求的历史。这一阶段,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水泥供求关系冲突特别突出,但国家缺乏资金投入,在此状况下,地方水泥异军突起,各行各业、各级政府、民间集资办水泥厂的主动性空前高涨,立窑得到爆发性的发展,中心投资只是围绕确保国家重点工程所需水泥,建设了为数不多的一些大中型水泥厂。1995年立窑水泥产量达到38491万吨,占水泥总产量的82%,成为了我国水泥工业数量的主体。立窑水泥是在我国特定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和发展壮大的,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2.6水泥工业结构调整部署阶段(1996~2000)1996年,中国水泥工业进入了结构调整部署阶段。确定了“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国内水泥长期供不应求,直到1995年起先逆转。但市场急需的旋窑水泥仍旧短缺,水泥总产量中立窑水泥占82%,结构性冲突特别突出。这一阶段,水泥行业在“上大改小”和“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指引下,为全行业结构大调整作出了部署;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投资大大降低,由原来的吨投资1000~1200元降低到400元左右,从而为新世纪水泥工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7新型干法高速发展阶段(2001~2009)
2001年,依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撤销了国家建材局等9个工业口委管国家局,重组了中国建材工业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建材行业的管理体制实现了新的转变。重组后的建材协会、水泥协会,成为企业、行业、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并在加强行业自律、爱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允竞争秩序、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帮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主动作用。2004年,铜陵海螺万吨生产线一次点火胜利,这是国内第一条万吨线,随后海螺水泥相继又建成投产了3条万吨级水泥生产线。这不仅是海螺人的傲慢,也是全中国水泥人的傲慢,它在中国水泥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一阶段,中国水泥装备技术进入了自主创新,并拥有国际先进技术的自主学问产权的时代。中国水泥探讨设计、装备制造和工程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异军突起,以先进的技术水平、成本优势、牢靠的质量、优质的服务和工期限制实力形成了很强的全球竞争优势,进入国际水泥工程高端市场,占据了40%左右的市场份额。新型干法高速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国水泥年产量从2000年的5.97亿吨提高到2008年的14亿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总产能的比重从2000年的不足12%提高到2008年的62%,新型干法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十一五”期间,国家政策力度加大,落后工艺快速淘汰,淘汰的水泥落后产能超过2亿吨,每年淘汰都在5000万吨以上;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我国日产5000吨、日产10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成套装备出口和水泥项目工程总承包已具备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产生了良好的效益;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成长,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中国水泥已经进入大企业集团主导的时代。
(材料来源:雷前治、张建新2009年10月发表的纪念文章《甲子沧桑书巨变盛世水泥铸辉煌》。
2.8产能过剩日益严峻(2009~2015)为应对金融危机,政府出台4万亿投资刺激安排,2008年和2009年,水泥行业投资额快速增加,两年水泥行业分别完成投资1051.5亿元、1700.7亿元,增幅高达60.8%、61.8%。面对一年新增上百条水泥生产线的状况,2009年初就出现水泥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苗头。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批转发改委等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看法》,即国发38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严格限制新增水泥产能,对2009年9月30日前尚未开工水泥项目一律暂停建设,并进行一次仔细清理。但事实上,水泥产能盲目扩张的势头并没有刹住车,新增生产线越建越多。数据显示,在38号文发布后到2012年底新建的生产线中,比38号文出台时核定的418条在建生产线多建了205条,多增熟料产能近3亿吨。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新建了623条生产线,新增熟料产能7.07亿吨。2015年对水泥行业发展而言是非同寻常一年,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在我国经济处于调整期和宏观经济增长接着下行的背景下,水泥需求呈现了24年来首次大幅负增长,全年预料水泥产量23.5亿吨,比2014年削减1.3亿吨水泥,全年需求同比增速下滑预料超过5%。对于产能过剩的水泥建材行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去产能过剩将成为接下来行业的主旋律。
三、行业现状2015年我国水泥行业出现经济效益严峻下滑局面,行业持续2014年下行走势,水泥的需求总量较去年削减约1.3亿吨,水泥产能过剩加剧导致的市场恶性竞争,水泥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各企业盈利水平严峻下滑。区域市场竞争强度加剧,出现了大量的停产和半停产企业,企业经营陷入逆境。行业在过去依靠需求高增长的发展过来的所积累冲突和问题,在2015年充分暴露和放大。2016年水泥市场接着处于艰难时期,去产能过剩还将成为许久的话题。3.1水泥需求萎缩,产量增速大幅下降图二:全国水泥行业历年产量和增速资料来源:数字水泥网,国家统计局作为“十二五”收官之年,在我国经济处于调整期和宏观经济增长接着下行的背景下,水泥需求呈现了24年来首次大幅负增长,全年预料水泥产量23.5亿吨,比2014年削减1.3亿吨水泥。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就地区来说,2015年全国六大片区水泥需求都出现了急剧萎缩,尤其是东北片区下滑严峻,产能利用率骤降至65.21%。而就两年来看,华北水泥市场需求萎缩最为严峻。图四: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累计产量和增速资料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同时,全年全国水泥需求同比增速下滑超过5%,需求萎缩的主要缘由是我国经济结构正在处于转型期,过去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接着发生着变更。2015年水泥需求下游行业中房地产和基建整体表现乏力,尤其是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断崖式下滑,从2014年增长10.3%直线下降到2015年11月份的1.3%,下降幅度超过9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降幅已经连续2年接近10个百分点的降幅。这是导致了水泥需求快速削减的干脆缘由。基建投资虽然照旧维持在18%左右的高位,但起到的更多是支撑现有水泥需求总量的作用。从区域来看,除西南地区略有增长外,其余地区水泥产量全部下降,东北和华北下滑幅度最大,分别达到了15.2%和14.85%,西北也下降了7%。水泥产量权重最大的华东和中南分别下降了5.24%和2.08%。3.2水泥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全国水泥市场价格呈持续下跌态势,恶意价格战和违规竞争此起彼伏,大部分企业销售价格仅能维持在现金成本,有的已亏现金流。据数字水泥监测数据显示,截止12月底,全国水泥市场平均成交价为249元/吨(全品种含税落地价,下同),企业平均出厂价为195元/吨,同比下跌均在20%左右。分地区来看,西南地区价格下滑最为明显,价格下降90元,跌幅达26%,其次为华东中南分别下降76、65元,跌幅分别为22%和18%。图五:分区域水泥价格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3.3效益全面下滑,行业步入艰难期
依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我国水泥行业累计实现收入8897亿元,同比下降9.4%,行业亏损企业额达到历史新高的210亿元,比2014年增长128%。行业盈亏企业相抵后实现利润330亿元,比2014年大幅下滑57%,整体亏损面34%,31个省份中10个省出现全行业亏损,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3%,是2001年以来最低的一年。行业通过阶段性停产、限产举措,仍旧无法变更供需严峻失调的市场局面,水泥行业已步入最艰难时期。图六:全国水泥收入(亿元)资料来源:中国水泥图七:水泥行业利资料来源:中国水泥网
从区域来看,六大地区利润呈现无差别化的全面大幅下滑走势,其中华北全行业亏损,东北、西北和西南下滑幅度超过90%,我国两大利润区华东和中南地区也分别下滑接近50%。从利润率来看,华北地区创历史新低为-5.7%,连续3年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是目前区域效益最差区域。东北、西北和西南表现接近,利润率不到1%,形势堪忧。华东和中南地区利润率好于全国平均,保持在5%左右的水平。3.4出口量总体平稳,结构有所变更
2015年我国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数量为1,575万吨,同比增长13.3%。其中出口量的结构有所变更,水泥熟料产品比重提升,主要缘由是国内煤炭价格的下降使得熟料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图八:2015年我国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数量分析资料来源:wind资讯3.5供需:供需冲突进一步恶化
在需求进一步下滑的背景下,供应端产能照旧在持续增长,2015年行业水泥熟料运转率进一步下降到67%左右的历史低水平,产能过剩冲突照旧特别突出,供应端新增水泥产能照旧在持续增长,据中国水泥协会初步统计,2015年全国新增投产水泥熟料生产线共有31条,合计年度新增熟料产能4712万吨,比2014年削减2319万吨。已经连续三年新增产能呈递减走势。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累计1764条(注:去除部分2015年已拆除生产线),设计熟料产能达18.1亿吨,实际年熟料产能达到20亿吨。累计产能比上年增长2%。水泥熟料年实际产能富余量超过6亿吨。3.6集中度提升慢
在需求和效益双下的背景下,企业兼并重组更加谨慎,并购大潮未在2015年大规模出现,2014年前10家熟料集中度约在52%,2015年预料在此基础上提升3到4个百分点。但随着加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和国企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后期集中度有望持续提升。
四、水泥建材行业发展前景整体看来,在投资增速持续回落的背景下,2016年水泥市场需求将照旧弱势运行,水泥行业供过于求的现状难以明显好转、水泥价格难有大幅反弹,企业盈利状况难言乐观。4.1水泥需求接着下行,但下降幅度收窄在2015年底,召开的中心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16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更加注意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动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敏捷适度。同时,多家探讨机构对2016年经济增长作出了预料,央行预料GDP增速为6.8%,社科院预料GDP增速6.6%~6.8%,摩根大通预料2016年GDP将降至6.6%,惠誉预料降至6.3%,多个探讨机构对2016年整体增长预料结果都有下调预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因此,2016年各类宏观经济指标将进一步回落是也许率事务,经济结构将进一步转型,增长模式将朝着创新和科技方向转变。预料2016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也是近期最艰难的一年。固定投资增速将接着回落,我国投资自2003年起先连续十年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直到2013年才首次降到20%以下,2014、2015年连续回落幅度加大,2015年已经回落至10.2%(预料值),“新常态下”这一回落趋势将会持续。从水泥需求结构来看,下游房地产行业接着去库存,房地产投资不出意料将接着回落,增速将呈现多年来首次负增长,但下滑幅度将收窄。基建投资增速将维持18%的水平,因此2016年水泥需求将接着探底,增速将从2015年下降5%基础上接着下降3%左右,下降幅度有所收窄。4.2“去产能”将成为近期主旋律供应侧改革加速行业去产能、国企改革推动本次政府报告中,八大重点工作中特地提出“加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其中对水泥建材行业影响主要有二:首先是国企改革层面由去年的“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变为“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详细政策内容及2月25日“十项改革试点”方案来看,后续央企重组、混合全部制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各方面的改革动作均有望加速。其次明确提出去产能,尽管水泥建材行业并未如钢铁、煤炭被明确点名提及,但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逆境。并且近期重庆、广东等省出台供应侧改革方案中对于去产能均明确提及了水泥建材行业。中心提出着力加强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对于水泥建材行业而言,将主要体现在“停新增,去产能”,行业在市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时期,引入了大量的投资,使得产能大幅提高,2012年以后,产能过剩冲突逐年加大,到2015年行业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仅为67%左右,较上一年下降幅度达5个百分点。在整体需求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行业发展重点将立足于产能结构优化,劣势企业将逐步退出,但退出过程不会短期快速完成,在市场及政府的推动下将分区域优先对重点地区(过剩最为严峻、效益低)进行产能清出。4.3科技创新是行业将来出路纵观水泥企业的发展史,不难看出,每一次大的科技创新都给水泥企业带来了重大机遇,增加了水泥企业的盈利实力和发展动力。预分解窑煅烧技术大幅度降低了吨熟料热耗,节约了大量的能源,降低了水泥企业的运行成本;再比如作为水泥生产“两磨一烧”的生料粉磨和水泥粉磨,随着立式磨和辊压机的广泛运用,单位产品电耗大幅下降,水泥生产过程的生料和水泥粉磨电耗,折合到水泥成品,吨水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西厢记》读书心得样本(5篇)
- 课题申报参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 2025版工业换热站设备检修及改造合同3篇
- 2025版押金房屋买卖合同:智能家居系统定制版合同2篇
- 2025年度个人虚拟现实体验服务合同范本2篇
- 2024运输工程居间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仓储物流园区租赁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行社脱团游客应急处理与责任免除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赛事车辆临时驾驶员用工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能温室大棚建设及维护服务合同3篇
- 医学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专题课件
- 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创新与实践路径
-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湖北省知名中小学教联体联盟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 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解析
- 燃气行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 气胸病人的护理幻灯片
- 《地下建筑结构》第二版(朱合华)中文(2)课件
- JB T 7946.1-2017铸造铝合金金相
- 包装过程质量控制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