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_第1页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_第2页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_第3页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_第4页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袍哥:1940年代川西乡村的暴力与秩序读书笔记模板01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目录分析内容摘要精彩摘录作者介绍目录0305020406思维导图年代川西袍哥民国乡村影响力社会角落袍哥家庭社团川西乡村关系雷氏网络附录佃户表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内容摘要内容摘要袍哥是1949年之前活跃于长江中上游的秘密社会组织,其影响力与青帮、洪门不相上下。当其最盛时,川省约有70%成年男子加入,影响力及于各个角落,在川军、湘军中影响巨大,也是清末革命中的重要力量。本书从一桩1939年的杀人案和一本尘封七十多年的报告出发,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细致入微地考察了袍哥组织及民国基层社会的权力运作,审视了袍哥成员及其家庭在动荡的大时代下个人命运的沉浮,揭开具有神秘色彩的袍哥世界的“日常”面目,呈现出一幅饱满、立体、生动的民国川西社会图景。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看完全书,附录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一篇更吸引人,短短几十页不仅有这个女孩对袍哥家庭的记录、报告,也包含了细腻的思索和情感,隔了半个世纪读起来依然形象且有温度。“袍哥”——《诗经》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言其相爱与兄弟同袍泽之意。人们终究是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雷也好,张也罢……记录是对过往唯一的意义。有怎样的国家就有怎样的国民,有怎样的国民就有怎样的国家;国家和国民相互成就。在大二的课上听说的王笛老师和他的袍哥研究,后面陆陆续续**了一堆历史学的**里面偶尔会推送王老师的讲座信息,于是乎稍微有了一点点了解。不过王老师对于袍哥这一独特的社会群体的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他可以帮我们透视七十到一百年前,农村社会的社会控制情况。第一次读这种非性别主题的长篇学术读物,给了我一些启发。一个家庭的代表性被严重夸大了。虽然并不尽善尽美,但也能让人有所收获。历史研究,尤其是微观史学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真实历史”与“文本历史”之间的巨大差距。老领导不只一次的建议我,少一点“袍哥”文化,说起“袍戈”,在我心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这是兄弟们一起创业的写照。精彩摘录精彩摘录中国的事情最令人悲哀之处在于,就算有天大的事情发生,时间总是很快把一切抹平,人们只要看不到表面的创伤,便自欺欺人地相信一切如常,天下太平。生活的流动性,人口结构的复杂性,同籍会馆的互助功能,都加剧了人们与宗法关系的疏远,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的依靠远比宗族纽带更为重要。这为袍哥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袍哥《海底》、“汉留”以及对自己组织之起源的说法,可以看作是霍布斯鲍姆(awm)所指出的“被发明的传统”的一个过程。他们利用“一整套通常由已被公开或私下接受的规则所控制的实践活动,具有一种仪式或象征特性,试图通过重复来灌输一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而且必然暗含与过去的连续性。事实上,只要有可能,它们通常就试图与某一适当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过去建立连续性”。这种“被发明的传统”成为他们政治斗争的工具,也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凝聚力。同居住模式一样,两个区域的自然村落结构也迥异。聚居的和商品化程度较低的华北村庄,有较紧密的村民关系,而村庄之间却比较孤立和内向;分散的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川西平原村庄(严格地讲,不能称为“村庄”,称“乡村”可能更恰当些),乡民关系则较松散,而乡际关系却较密切。袍哥从一个反清的秘密组织,演变成在四川分布最为广泛的公开活动的社会团体,经历了一个复杂和漫长的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应该是一个转折点,民国时期虽然政府仍然明令禁止,但并没有真正采取严酷的镇压措施。目录分析第一章杀死亲生女第三章袍哥的网络第二章川西的乡村第一部分暴力团伙第五章佃户“舵把子”第四章调查的开始第一部分暴力团伙第七章神秘的语言第六章精神的世界第二部分地方秩序第九章仪式与规范第八章在茶馆“讲理”第二部分地方秩序第十章女人的命运第十二章雷家的末路第十一章权势的衰弱第三部分大势已去第十三章讲故事的人第十六章袍哥的覆没第十五章何处是“望镇”?第四部分寻找真相第十八章历史的记忆第十七章叙事与文本第五部分事件重构附录1袍哥等级名称表附录3沈宝媛:《一个农村社团家庭》附录2雷氏家庭关系图附录作者介绍同名作者介绍王笛,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澳门大学讲席教授。曾任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英文学术季刊《中国历史前沿》(FHC)共同主编、中国留美历史学会会长等。作品曾获美国城市史研究学会最佳著作奖、首届吕梁文学奖、中国会党史研究会优秀学术著作奖等。主要**中国社会史、城市史、新文化史、日常生活史和微观史的研究。代表著作有《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