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锦集6篇学校语文教案篇1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依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挨次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美奇怪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钱塘江大潮壮美奇怪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丽。
1.课前发动同学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图文并茂、声乐结合)
第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直奔“潮”,整体感知
1.释题知“观潮”。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这儿的“潮”,就是指钱塘江大潮。“观潮”,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吧?
2.人文理“观潮”。
(1)导入。是啊,钱塘江大潮是我国的一大自然景观,一个旅游胜地。今日,就让我们随着一同走近它,触摸它、欣赏它、感觉它!
(2)读文。请大家快速地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到文中的一句话,是详细告知“我们观潮”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这么一个句子。(其次自然段的其次句)
句子: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现潮最好的地方。这里的“这一天”和“这里”分别指的是什么?你能联系上下文改一改,自己试着说一说吗?(农历八月十八,海宁市的盐官镇)
自古以来堪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今日“我们”这些人亲眼目睹了,毕竟是否与“据说”的全都呢?请同学们仔细地读一读课文,想一想问题。
(二)品尝“奇”,感觉奇观
你认为“天下奇观”奇在哪里呢?
1.边默读课文边用“”划出最能感受到大潮的“奇怪”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体会。(小组沟通、汇报)
2.重点品读“潮来时”的“奇”:壮丽、奇怪。
(1)点拨:句l:“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似乎闷雷滚动。”句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感悟形象:此时此刻,你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眼看潮水来了,带给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适时引导同学联系“闷雷滚动、一条白线”的情景谈感悟。(奇:声音、形4k)
(2)精读第4自然段,立体赏“奇观”。
范读,朗读感受:这时,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提高同学咬文嚼字品评“奇”。
潮水的长。你懂“横贯”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告知大家,好吗?
潮头的高。想象一下“白浪形成白色城墙”这样的场面。
潮水的气概猛、声音响。“齐头并进、浩浩荡荡”,你能想象得出那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吗?再加上“山崩地裂”的声音,那时的潮水又该是一种怎样的气概呢?这三句话能调换挨次吗?为什么?(由远及近,点拨“移”字的精妙)
观赏课件:同学们都谈得挺不错的,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到来的这一刻是不是与大家刚才想的一样呢?那就请大家一起凝神欣赏这惊心动魄、壮美奇怪的一刻吧!+品读回味:观赏了潮水来临之际的壮丽,令我们不得不佩服的遣词造句之功夫,我想大家会读得更好了,是吗?
对话追问:假如你站在大潮面前,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呢?(启发同学与课文、、大自然对话)
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钱塘扛大潮的理解和感悟读出来吗?
配乐朗读:“潮来时”的三、四自然段。(语速由缓到急,语调由安静到昂扬,顿挫有力)更奇的还在后头!请往下读。
3.自主品读“潮去后”的“奇”。
(1)读了之后,你觉得更“奇”的体现在哪些情景里,哪个词语里?
(2)适时点拨感悟:“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义及其景象。
(3)“恢复”一词能去掉吗?为什么?(引发同学联系前文)
4.品读“潮来前”的“奇”。
(1)过渡:的确,钱塘江大潮还未消失时,江面是很安静的。当然,平常的钱塘
江就挺美的,也能看到大潮。只不过,在“观潮日”这一天,我们所看到的大潮更令人神往与期盼,于是在江潮来之前,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翘首相盼。
(2)引读:带着这种心情读好句子。(舒缓而又神奇、希望的语气)
深悟“奇”,回归整体
激情;刚才我们仿佛追随一起身临其境地去欣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美、它的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回味“观潮”中的这美、这壮、这奇吧!
学校语文教案篇2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熟悉“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体会小感动,紧急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重点:识字
学习难点:书写美观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
四、学习预备: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指名说一说)
2概括介绍邓的生平。
3揭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采纳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现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我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我会想些什么?怎样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其次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巩固13个生字,会写其余5个字。
2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提高对计算机的爱好,能想想自己肩负的责任。
二、学习重点:朗读
学习难点:识字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为主
四、学习预备:田字格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复习课文
1指名朗读课文,自由选择读的内容,同学评议
2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想法?
(二)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计算机展览馆紧急怦怦的握手笑语普及兴奋绚烂
A同学自读
B读词语中的生字,同桌沟通识字方法
2巩固生字词
A卡片抽读,开火车轮番读
B给生字组词。
C开火车读诞生字,并组词
(三)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四)积累运用
读课后词语,并选择词语说话。
教学反思:
学校语文教案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读课文,引导同学了解农谚的产生和其乐观的现实意义,从中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2、引导同学搜集农谚,关注生活,感悟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3、熟悉四个生字。
教学重点:感悟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了解农谚的产生和其乐观的现实意义,从中领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教学预备:搜集农谚。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古柳的诗歌《亲近农谚》,引出课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指名朗读课文,看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小组检查朗读,沟通质疑。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议。
2、读完课问你了解到什么?
四、细读课文,感悟文章结构,领悟劳动人民的才智。
1、请8名同学到台前,分别替代8个自然段。
2、引导同学争论八名同学可以结为几组?为什么?
一组:(1)
二组:(2——7)
三组:(8)
明确组长,引导同学把握各层次的主要意思。
3、农夫在长期得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了阅历,创作了农谚,折射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才智。
4、熟记农谚,写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五、拓展延长
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同学相互沟通学习。
六、作业:背诵农谚。
板书设计:
30、农谚漫谈
农业生产
劳动人民揭示天气聪慧才智
预报天气
收成好坏
学校语文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漂亮富裕的地方,培育同学喜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详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映照燃烧立刻一碧如洗赞美脸庞挺立喧闹非凡
2、听写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
二、学习课文
1、围绕听写的句子提问:北大荒的秋天美在哪儿?
2、听录音朗读2—5自然段,在你认为美的地方作上记号。
3、组织沟通北大荒秋天的美。
天空:
(1)理解词语“一碧如洗”、“流云”等。
(2)读“银灰”、“橘黄”、“血红”等词,照样子换个词语读一读。
(3)读长句,进行换词换句练习。
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瞬间变成一道_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一道_____,就像____________。
小河:
(1)理解“清亮见底”,找出与“清亮”相关的词语。
(2)结合所找词语读比方句,知道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躺”在句中的作用。
(3)把握语气,自读“小河”部分。
原野:
(1)理解“喧闹非凡”,说说生活中哪些场景也可以用这个词。
(2)原野上是怎样喧闹非凡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写法。
(3)找一找:生活在这里的人是用哪句话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的?熟悉“大豆摇铃千里金”。
(4)想想说说: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会捧出什么宝贝来?
4、小结:跟着的文字,我们看到了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小河、原野,这时候你最想说什么?
三、拓展阅读
1、小黑板出示20xx年4月8日《人民政协报》上的《“北大仓”可能变成“北大荒”》的资料。
2、读一读,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课后作业
选一选,写一写:
1、课间的操场上喧闹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日的大街上喧闹非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诵读古诗,学会认读古诗中的五个生字。
2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能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基本懂得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出诗句所描绘的情境,体会诗句中蕴涵的童趣。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唐朝的众多诗人当中,有一位叫胡令能的诗人特殊富有传奇颜色。胡令能原本是个加工镜子和铁器的工匠。有一天,在睡觉的时候,他梦见一个神仙把他的肚子剖开,放了本书在里面,醒来以后,他就变得很会作诗了。而在他的诗中,咱们今日要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是最为出名的。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自主识字。
1听老师读这首诗,留意听清字音。
2请大家各自试着读一读,在拼音的关心下把字音读准。
3和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读音,一起想方法记住这五个生字。
4集体认读生字,给大家说说你的识记好方法。
5各自练读古诗,练好了就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自主学习,读中感悟。
1熟读诗句,假如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做上记号。提出问题。
2联系解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纶:钓鱼用的丝线。
垂纶:钓鱼。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映:遮住
借问:向人打听。应:理睬。
3探究与争辩:
招手一词历来有两种理解,一种意见认为,招手指摆手,意思是:呀,别过来,别吓跑了我的小鱼儿!另一种意见认为,招手就是招手,意思是:嘘,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数百年来,很多专家、学者争辩不休,至今没有定论。你赞同哪一种意见呢?
4朗读背诵古诗
只用了短短四句话二十八个字把一位垂钓孩子的外貌、姿态、环境、神情勾画得生动传神,跃然纸上。让我们把自己当作这个垂钓的孩子,带上动作来朗诵这首诗吧!
四、拓展积累
学校语文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青花》是学校语文S版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叙述了“以青花为业,以青花为荣”的父子俩的感人故事,赞美了青花瓷艺人执著的创新精神;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白中国青花世代相传、不断进展的缘由,那就是一代又一代像文中父子那样的瓷器艺人,在为中国青花的进展与创新悄悄地奉献着。
同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了肯定的了解。基于这些,本节课旨在让同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研读文本,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对青花瓷艺人追求完善、创新精神的赞美之情;了解中国青花的历史和成就,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内涵的熟悉。
重点:了解文中的儿子在“修复——复制——自制”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苦动和曲折的心路历程。
本课难点是:理解“修复和复制都不是青花的归宿”的含义和对青花瓷艺人执著创新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我运用媒体让同学通过视、听感知青花瓷,关心同学理解青花乃“人间珍宝”。
2、品读缘由体会父亲的悄悄企盼
我先用媒体展现一个空白表格,关心同学梳理文章主要内容。尔后让同学观看视频,感悟父亲对儿子所寄予的厚望,激发同学对重点内容的探寻爱好。
3、研读经过感悟儿子苦觅配方的心路历程
在这环节中,我用媒体展现问题,示范朗读,引导同学感受儿子修复青花瓷瓶的艰辛。在教学儿子寻找配方的第三阶段内容时,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并再次借用媒体关心同学理解重点词语“纷至沓来”。整个寻找过程,我以表格带领同学轻松走进文本,用媒体展现各个环节,突出重点。
4、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在最终环节,我有意识地让同学从观赏舞蹈《青花》视频片断中去联系生活谈谈对“追求完善,执著创新”的理解。意在引领同学从文本中跳出来,步入生活,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懂得只有时刻保持创新精神,人生才有更辉煌的成就,从而达到对文本情感理解的升华。
三、教学反思
(1)有效落实了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整个教学过程,我注意了同学语感培育。如:在学习“儿子”困难查找青花创作配方的语段时,我进行了配乐范读,引导同学对全文重点语段反复朗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几分包合同范本
- 农村耕地流转合同范本
- 产品免责合同范本
- 仓储临时合同范本
- 化妆产品合同范本
- 信息验收合同范例
- 书法装裱售卖合同范本
- 农村集体资源招租合同范本
- 免除追偿工伤合同范本
- 兄弟篮球合同范本
- 2024年-ITSS新标准培训学习材料
- 第2课《让美德照亮幸福人生》第2框《做守家庭美德的好成员》-【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课件
- (正式版)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装置固定水喷雾和水(泡沫)喷淋灭火系统技术标准
- 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一模)(附答案)
- 前庭功能锻炼科普知识讲座
- 供应链战略布局与区域拓展案例
- 上海话培训课件
- 注塑车间绩效考核方案
-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练习26篇(含答案)
-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课件
- 高中数学选择性必修3 教材习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