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浙江省温州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测试题(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0题)1.人们通常认为北方人开朗、豪放,南方人含蓄、细腻,这属于()

A.首因效应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近因效应

2.学生在解决任务的时候,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场独立型

3.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句话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

4.与近现代社会相比,古代社会更重视教育的()

A.文化功能B.人口功能C.政治功能D.经济功能

5.听课时思维开小差,听到大家的掌声才回过神来,这是注意的()

A.转移B.分散C.稳定D.广度

6.社会对教育事业的需求程度最终取决于()

A.生产力水平B.社会制度C.文化背景D.科技水平

7.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学制是()

A.癸卯学制B.癸寅学制C.壬寅学制D.壬戌学制

8.诵读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可在头脑中形成北国风光的情景。脑中浮现出相关形象的过程是()

A.创造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9.学生对于新问题不经过逐步分析,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方式是()

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

10.教师上课时,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这是()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稳定性

二、填空题(10题)11.终身不忘体现了记忆的____品质

12.1879年,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____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13.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品质是____和草率决定

14.人的感知、思维、记忆、想象等方面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关键期,这表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

15.根据课外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将课外活动分为群众性活动、____和个人活动三类

16.不可陵节而施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____

17.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____

18.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形成习惯、观念等属于____

19.思维的基本过程是____

20.根据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征去分析一名犯错误的学生,这是思维的____过程

三、名词解释(5题)21.教育成本

22.学生

23.受教育权

24.讲授法

25.学校办学水平评价

四、论述题(5题)26.试述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27.试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和联系

28.试述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法。

29.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0.结合实际从多角度论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2题)31.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启发性教学原则?

32.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六、简答题(1题)3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有哪些?

参考答案

1.B

2.AA冲动型认知方式的学生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思考,有时问题还未弄清楚就开始解答

3.A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意为:人的本性的改变比江山的变迁还要难,形容人的本性难以改变。这正是人格稳定性的体现

4.CC无论中国古代社会还是西方古代社会,对于教育功能的认识均具有浓烈的政治伦理色彩

5.BB听课开小差,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上课任务,是注意的分散。而注意的转移则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强调的是目的性和主动性

6.A

7.CC1902年,中国首次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壬寅学制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学制

8.CC再造想象是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符号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9.D

10.C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上,教师上课一边讲授、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的动向,属于注意的分配。

11.持久性

12.冯特

13.优柔寡断

14.不平衡性或不均衡性

15.小组活动

16.循序渐进

17.自我实现的需要

18.无意识记

19.分析与综合

20.具体化

21.教育成本是指培养一个学生本身平均所消耗掉的全部教育资源。

22.学生具有人的本质属性,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的人,又有自身的本质属性,即是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是有发展需要的人,是教育的对象。

23.受教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指个体享有的某种不可剥夺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我国,受教育权是中国公民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24.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方法。讲授法可分为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25.学校办学水平评价指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专业的教学评价机构,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运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技术,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条件、管理工作、办学效益等方面水平进行的总体或单项的价值评判

26.教学过程的教育性规律也称为知、情、意相统一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有赖于其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掌握。首先,科学的世界观和先进的思想都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作基础;其次,知识学习的本身是艰苦的劳动,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正如赫尔巴特说的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他认为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学习活动是一项十分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学习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较高的思想觉悟。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引导他们将个人的学习与社会发展、祖国前途联系起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保证。(3)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种是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一种是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因为教学的教育性必须要经过教师给学生施加积极影响,必须通过启发、激励,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积极的态度时,教学的教育性才能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27.(1)联系: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2)区别:①从目的来看,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而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经验。②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而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③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则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导去获取直接经验。④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28.(1)概念:叙事研究是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基础的,教育研究中的叙事研究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教学事件、教师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和分析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生活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在狭义上,教育叙事指的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叙事研究的目的绝不仅仅在于解释,更重要的是寻找故事背后的意义。(2)类型:①从叙述的主体来分,可以分为教师叙事研究和对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叙事的研究。②从叙述的目的来分,可分为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和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③从叙述的内容来分,可分为自传叙事、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3)特点:①关注实践者的经验。②叙事以“故事”为研究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③叙事研究所报告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④不论叙述者是否同时也是研究者,叙事研究都需要进行理论的提升。(4)做法:①叙事材料的收集。②叙述事件的确定。③叙述过程的展开。④叙事研究报告的写作。⑤叙事研究的评价。(5)优缺点:①叙事研究的优点是易于操作,接近日常生活与思维方式,能创造性地再现事件场景和过程,具有人文气息,易于理解,引人深思。②叙事研究的缺点是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容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难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29.(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和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5)个体的情绪和动机。(6)个体因素(能力、气质、性格等)差异

30.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①从教师与学生的社会角色规定的意义上看,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受授者。②学生在教学中主体性的实现,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③对学生的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②教师和学生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人格上的影响

31.在教学过程中,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启发式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王老师在教学中遇到学生的提问时应运用启发性的教学原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来探讨秦牧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通过教师的讲解为学生解惑,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32.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的规律,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②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案例中的班主任只是对写情书的男生严厉批评,没有重视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违背了上述德育过程的规律。(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