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_第1页
(历史)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_第2页
(历史)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_第3页
(历史)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_第4页
(历史)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广雅中学2008-2009学年高三级9月月考历史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④有利于强化皇权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B.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事权和司法权C.元朝时设枢密院和宣政院,分别管理军事和宗教事务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3.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基本上其运作模式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那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透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A.秦汉三公制B.隋唐三省制C.宋代二府三司制D.明清内阁制4.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实质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机构相互制约,强化君主专制D.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5.《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马尾海战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6.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主要是指太平天国A.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B.对西方列强侵略缺乏警觉C.不能充分依靠人民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7.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8.“共争青岛归来,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以上这幅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保路运动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9.在周恩来诞辰110周年之际,为缅怀周总理光辉的一生,老师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见下表)。根据老师所列周总理的主要事迹:①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②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③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④参加重庆谈判,同学们自上而下填写表格“主要事迹”一栏,正确的填写顺序是A.①②④③B.③②④①C.④③①②D.③②①④10.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先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②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④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1.“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A.和平统一祖国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国两制”原则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12.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有: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A.①②③④B.③C.①③D.①③④13.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其助手基辛格说:“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接纳的时间比我们预料的要来得快。”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东欧国家支持中国B.欧洲国家日益走向联合C.美国霸权地位江河日下D.第三世界国家蓬勃兴起D.中国的对外政策变化是由国家实力变化决定的14.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15.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下列各项不能体现其观点的是A.陪审法官由选举方式产生B.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选举产生C.公民大会向全体居民开放D.向参加域邦活动的公民发津贴16.“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苏格拉底之死》)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B.雅典民主使雅典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C.雅典民主创造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17.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18.《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美中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①都颁布于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②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③都是各自国家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④都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军国主义色彩B.专制主义色彩C.民族主义色彩D.民主主义色彩20.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C.已黎公社如果有统一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就能够获得成功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21.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22.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23.斯塔夫基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表述:经过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C.二战后来自苏联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24.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不包括A.苏联综合国力的增强B.欧洲共同体的成立和发展C.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25.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中,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相互竞争,相互制约B.求同存异,共同发展C.联合斗争、利益一致D.平等互利、力量均衡第二部分非选择题(75分)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4分,第30题11分,第31题16分,共75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柏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材料三: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无论能力大小,人人都享有法律所保障的普遍平等,并在成绩卓著时得享功名,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无论何人,只要为祖国效力,都可以不受阻碍地从默默无闻到步步荣升。——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回答问题:(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3分)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4分)(2)伯里克利所言“家境贫寒不成其为障碍”的依据是什么?(2分)(3)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和伯里克利各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摘自《谏逐客书》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及得用,刑分子虔,欺魏将。……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摘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丧社稷。”——摘自《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三个材料中哪一个对商鞅变法完全持肯定态度?(1分)(2)你认为材料一中哪句话最不符合当时历史事实?为什么(3分)(3)材料二中作者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错在哪里?(4分)(4)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2分)28.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遂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北魏均田制的实质。(1分)(2)你认为均田制能抑制“富强者并兼山泽”吗?为什么?(3分)(3)请根据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3分)(4)简要评议孝文帝均田法令的影响。(4分)29.阅读以下材料:(14分)材料一:(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昔之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则青苗之令行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司马光)言青苗之弊曰:“平民举钱出息,尚能蚕食下户,况县官督责之惑乎!”惠卿曰:“青苗法,愿则与之,不愿固不强。”光曰:“愚民知取债之利,不知还债之害,非独县官不强,富民也不强也。”帝(神宗)曰“陕西行之既久,民不以为病。”光曰:“臣陕西人也,见其病,未见其利。”——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青苗钱虽曰不得过二加息,而一岁凡两放两收,则其息已加四;有司又约中熟为介,令民偿必以钱,则所定之价,又必逾于市价,而民之偿息,且十加五六,则并非安石之初法矣,此所以病民也。——【清】赵翼《廿二史札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兼并之家”、“豪民”主要指哪些人?(2分)(2)据材料一指出青苗法主要对谁有利?(1分)(3)在材料二中,司马光认为“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有什么问题,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什么?(4分)(4)材料三中赵翼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7分)30.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摘录27.他们宣传说,当钱币扔在钱柜里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自己感觉到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材料二:加尔文《基督教原理》摘录(1)救恩对于某一些人是白白赐予,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无由达到的,这一件事很显然的是由于神的旨意。(2)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却是将救恩赐予某些人。(3)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路德怎样的主张和要求?(4分)(2)材料二反映了加尔文怎样的主张?(4分)(3)材料一、二的主张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3分)31.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综观穆罕默德,阿里的一生,应该说他是埃及近代史上一位杰出人物,他比其前辈确实提供了不少新的东西,建立了许多功勋,因此马克思赞誉他为“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代替讲究的头巾的人”。历史学家普遍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是19世纪的伟大统治者之一”,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材料二:“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真正的独立需要有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穆罕默德·阿里请回答:(1)为什么说穆罕默德·阿里是“近代埃及的奠基者”?(10分)(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穆罕默德·阿里在治国方面有什么有益思想值得今天借鉴?他的思想有什么局限?(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二、非选择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1分,第29题14分,第30题11分,第31题16分,共75分)26.(13分):(1)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废除“六一汉”制度,废除了奴隶的债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3分)影响: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扩大了各阶层的政治权力。(4分)(2)对国家政权机构的民主化改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为政治民主化开辟了道路。(2分)(3)两人正是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克里斯梯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2分)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分)27.(10分)(1)材料一完全支持商鞅变法。(1分)(2)“民以殷盛”。(1分)变法后,对老百姓来说负担仍比较重。(2分)(3)认为商鞅为人“刻薄人也”,其“变法”为“挟持浮说,非其质矣”,指责变法。(2分)仅从其品德方面评价,没有认识到其历史进步性。(2分)(4)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重农抑商(2分)。28.(11分)(1)北魏均田制的实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1分)(2)不能抑制兼并。(1分)因为均田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而且官僚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所以土地兼并必然还会发展起来。(2分)(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