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_第1页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_第2页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_第3页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_第4页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读后感800字怎么写世说新语的读后感?

世说新语读后感《世说新语》讲的是刘道真尝为徒,扶风王骏以五百匹赎之,既而用为从事中郎。当时以为美事。刘道真,姓刘名宝,字道真,性格豁达,通经史,精音律,善长下棋,并且智勇双全,在扶风王司马骏府内担任从事中郎,后担任侍中、安北大将军,之后由于戎卫北境有功,赐爵为关内候。那里“徒”字意指服劳役的犯人,“既而”意指不久。这篇文章的意思是:刘宝曾是服劳役的犯人,司马骏花了五百匹布将他赎了出来,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当时人们将这件事传为美谈。我第一次读到这个故事时,并没什么感受,但当我读了5遍6遍乃至10遍时,就有了深刻的感受。我十分佩服司马骏的这种做法。首先,他能够不计刘宝以前犯过罪,任用刘宝,给刘宝用武之地,其次,司马骏花重金将刘宝赎了出来,能够说是对刘宝有恩,让刘宝死心塌地为自我做事。即便将来刘宝势力过分强大,也总会卖个人情。这件事传为美谈,又的民心。司马骏做这件事心思慎密,一举多得,我很佩服。他的这一做法也似乎效仿了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齐桓公最终成就了一番霸业,而司马骏也在宗室中变得最为俊望。生活中,我们也切不可因为他人曾有过什么过错或是做过什么不好的事而一向对他心存不满。平等待人,往往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同样,做错事的人也不能过分自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不改。我们应有的是用心向上、改正错误的态度。

世说新语,言语,读后感?

撸《世说新语》第二个大篇章的时候,也发现了不少有意思的典故,顺完发现这个篇章是关于人的反应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向吧,很大一部分是回怼,还有一部分解围,再就是拍马屁了,还是有点意思的~这篇更得晚了好多天,因为《言语》篇的数量是《德行》篇的两倍之多,看得我有点爆炸,有一部分算是囫囵吞枣看过去的,就先摘几个关于如何漂亮的回怼的故事吧~每次看回怼都很爽啊,因为现实生活中骂架或者被揶揄的时候,总是不能当场好好发挥,事后才会想,哎呀当初我应该这样那样做才对!下次一定要怎样怎样,结果下次还是一样怂哎~好啦,回到正题吧,第一个故事是关于孔融的,而且应该有不少朋友听说过这个故事~1、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是《言语》篇的第3则故事。说孔融十岁那年,他爹带他去洛阳拜访一位叫做李膺(字元礼)的人。李膺呢是当时的名士,特牛批,牛批到什么地步呢,《德行》篇里第四则故事就是关于他的,说是他风度翩翩,品行也好,还特有使命感,喜欢给人家定名分,排个高低啥的,关键是当时的人还特吃这一套,谁跑到他家受到他接待了就被认为是“登龙门”了,身价立马大涨。当时这位老兄家里只招呼两类人,一是才俊,二是和他沾点亲戚关系的人~背景呢大概就是这样子了。孔融和他爹估计也是想去蹭蹭,涨涨身价啥的,不过这爷俩不是什么大人物,要是按照平常套路,估计连门都进不去,但是孔融小朋友贼机灵,门卫问他是谁找谁干啥,孔小弟就说了,俺们呢是你们李大佬的亲戚。门卫一听连忙给通报啊~李大佬这时候正在家里接待一众宾客呢,听到有亲戚来拜,其实很纳闷,我哪来的这么一门亲戚?便招进来问,孔融小老弟特淡定,说什么你看啊,我们老祖宗孔子和您祖上李耳(就是老子)那可不就是亲戚嘛,老师+朋友,对吧?李膺老兄很服气,一众宾客更服气,我滴个乖乖,小娃娃才十岁就恁有见识,不得了不得了~这时候一人来了,这人叫陈炜,也是做官,听到孔融小弟的事情后特不屑,来了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啥意思呢?小时候聪明,大了谁知道呢~小孔融反应超快的:“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哎呀呀看来陈先生小时候挺厉害呀~潜台词就是现在不怎么样~下面贴个原文吧~《言语》第3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cu,四声)踖(ji,二声)。《德行》第4则: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2、何必在大这是《言语》篇第15则故事。主人公是我们的嵇康大大和一个叫做赵景真的小伙子。嵇康大大评价这位赵景真先生,说他眼睛黑白分明,有战国名将白起的风范,不过遗憾的是气量看着狭小。赵景真先生听完评价不大乐意,说:“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尺长的标杆能测天体运行精确度,一寸长的律管也可以测乐音高低,为什么一定要在于大,只要看见识如何就行了!尺表、寸管两句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可能有小伙伴会觉得嵇康先生作为魏晋名流,有名的“竹林七贤”之一,不该以貌取人的,其实不然,竹林七贤也各有缺点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抠逼王戎。还有就是,魏晋真的炒鸡看重人的长相气质的,外在形式特重要,内在再美好也比较难混,算是个看脸的时代吧~原文:《言语》第15则:嵇中散(即嵇康,因官中散大夫,故得名嵇中散)语赵景真(赵至,字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另外,对于白起和赵景真的描述:《三将叙》中是这样描述白起的:小头而面锐,瞳子黑白分明,视瞻不转。小头而面锐者,敢断决也;瞳子黑白分明者,见事明也;视瞻不转者,执志强也。可与持久,难于争锋。嵇绍《赵至叙》,说赵至长七尺三寸,洁白黑发,赤唇明目,髯须不多。3、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壁,不必采于昆仑之山……《言语》篇第22则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大概可以归结到“英雄不问出身”上。说是孙吴覆亡之后,一位叫做蔡洪的人跑到洛阳去谋出路,洛阳人就揶揄他,说虽说官府扩招,不论是出身底层,还是哪个山沟沟里出来的,只要是人才都有希望,但是你一个刚从亡国之地吴楚出来的人,能有啥本事,敢来应招?蔡洪是这样说的:“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夜光珠不一定只有孟津河才有,满把握的大壁也不一定只出在昆仑山上,再看看历来的名人,大禹出生在东夷,周文王出生在西羌,还有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把一些个顽固不化的殷商遗民赶到了洛阳,哟,这么说诸位不会是这些个老顽固的后代吧?其实这段最厉害的还击在于这句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前面几句都是正面描述,说大道理,后面就是在讽刺他们顽固不化了。原文:《言语》第22则:蔡洪赴洛,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4、千里莼羹,未下盐豉出自《言语》篇第26则故事。是说在乡下隐居多年的陆机去首都洛阳拜访驸马王济,王济可能觉得乡下来见识不大,摆了不少羊乳酪,好几斛,还顺带着问陆机“卿江东何以敌此?”就是你们江东有啥好吃的能和我们大帝都的羊乳酪媲美呀?陆机不卑不亢:“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我们老家千里湖产莼菜,做成汤羹都不用放豆豉调味的,贼鲜!其实这篇也可以不放在回怼里面,不带激烈的情绪的话,也可以看做一场正常的对话。另外,千里莼羹,未下盐豉后来成了家乡特色美食的代名词。原文:《言语》第26则: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5、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这是《言语》篇第27则故事。说西晋一小孩,他老爹得了疟疾,于是找人求药,主人家一听得了疟疾,就说了些酸话,都说你爹是个贤明君子,竟然也会得疟疾(这里说明一下,疟疾在那个时候不是什么好病,俗传这种病多疟鬼小,不病巨人,就是好人不会得疟疾,小人才容易被这种病感染),小孩子很淡定地回答:“来病君子,所以为疟。”正因为让君子生病,所以才叫做“虐”!这位小朋友还是很理智的,生病是人之常情,以疾病判断人的德行也是够可以的了,可见魏晋也不是什么神仙时代,社会还是那个社会,也有偏见,也会迷信,也会人云亦云~原文:《言语》第27则: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6、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出于《言语》篇第28则故事。说一个姓崔的人去拜见郡守,郡守就问他,你距离春秋那个齐国大夫崔杼有多少代啊?(说一下崔杼,这人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史记里记载,他去人家家里凭吊逝者的时候,见人家遗孀漂亮,就给娶了,后来娶的这位太太也不安分,和齐庄公私通,被崔杼给发现了,崔杼就杀了庄公,立了其他人,还给自己封了相,不过后来也被人给杀了,总之就是一堆龌龊事。)也就是说郡守这么个问法有点不怀好意的意味~于是这位崔姓小哥就抛了皮球回去:“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小可和崔杼之间隔的代数,和郡守大人距陈恒世系一样,哦对了,郡守姓陈~(再说陈恒,又叫田恒。田恒的故事要追溯到春秋时期,陈公子完因为内乱跑到齐国,改陈氏为田氏,这一族后来越来越强,到齐简公的时候,陈(田)家的后人田乞牛逼到专齐政的地步,后来田乞死掉了,田恒就登场了,他更牛批,杀了齐简公,立了其他人,做了齐相,独掌大权。)也就是说崔姓小哥的和陈郡守的上面多少代都干过一些个龌龊事,郡守你要往前挖坟我就陪您挖,其实这里可以看出崔小哥历史学得不错~原文:《言语》第28则: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问正熊:“君去崔杼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7、未闻孔雀是家禽这是《言语》篇第43则里的故事。说梁国杨家有个九岁的小儿子,特聪明。一次孔君平(孔子第26代孙)到他家见他爹,不过爹不在,小儿子就出来招呼,招待茶水水果啥的,其中这里边有一种水果是杨梅,孔先生心血来潮,就逗小孩,说小朋友,这杨梅也姓杨,是你家的果子~九岁的小孩子嘛,我们现在不少大人也会胡说八道逗小孩,但是杨家小朋友心智开化比较早,立马回复:“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也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这个故事告诉大人们一个道理,不要觉得小孩子好糊弄,就去逗人家,搞不好就会自讨没趣~原文:《言语》第43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8、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出于《言语》篇第46则故事。豫章太守谢鲲带着八岁的儿子谢尚来往送客见世面啥的,谢尚也贼聪明,各种场合表现谈吐都不错,然后大家就拍他马屁(当然也许只是想拍他太守爹的马屁),说小孩子年纪轻轻如此了得,就是一众人中的颜回(颜回可是孔老夫子最有名气的学生之一了)了呀~谢尚小朋友十分不客气:“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在座的并没有孔夫子,怎么就能识别出有颜回了?其实这也算是自谦的回答,但这个回答也挺得罪人的~原文:《言语》第46则: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9、君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这是《言语》篇第48则中的故事。高僧竺法深做客简文帝客座,刘惔(谢安的妻舅)就问他:“你一个出家人怎么会跑到高门大户富贵之家做客?”竺法深回答说:“你看着是大户人家,我可没觉得,在大户人家做客和去穷人家没什么区别。”不过也有人说提问者是一个叫做卞壸(kun,三声)的人。原文:《言语》第48则: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或云卞令。10、廉者不求,贪者不与这是《言语》篇第52则故事。说是高僧庾法畅拜访庾太尉,太尉看到他手里拿得的拂尘很不错,就比较纳闷,因为他不是头一次看到这个拂尘,他就觉得这么一拂尘竟然还没被人给要了去,实在难得,就问高僧,高僧回:“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就是说廉洁自爱的人一般都不会来要,贪婪想要的人我也不给,所以在的。写完发现这一条不像回怼,更像讲佛理~反正写也写完了,就放这儿吧~PS:解释一下麈(zhu,三声)字,这是一种像鹿的小兽,比鹿大一点,《山海经》里有很多类似的生物,类似的字,都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