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Ⅰ.基础知识梳理——填空第26课新中国的诞生及向社会主义过渡(7年)1.新中国的成立1)筹建: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届政协在北平召开,通过了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大会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3)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三座大山长期压迫和剥削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③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开启了的历史新纪元。2.巩固人民政权的举措及其意义:①举措土地改革、稳定物价(进行了“之战”和“米棉之战”)、剿匪镇反、(1950年10月)(经五次战役,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意义巩固了人民政权,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转变、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3.新中国奉行外交方针(结束近代屈辱外交)1)具体表现:①“”、“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条外交方针。②195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20C4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迎来一次建交高潮)。①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了会议,(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起了积极的作用。②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即亚非会议又叫万隆会议中国提出并坚持“”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③先后与苏联等许多欧洲、亚洲的国家建交。4.(探索B1)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努力)1)经济:①1953年,通过了“一化三改”的过渡时期总路线。②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农业合作化运动、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社会主义改造变各种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标志着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③(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落后面貌。2)政治:1954年9月,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②大会通过了一部类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和两大原则),③确立了一)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有中国特色的三大基本民主政治制度一起构成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3)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第27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探索B2适合中国国情社~22年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1)成功探索:(1)1956年,在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指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制定了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的任务(背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工业化建设奠定初步基础;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经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2)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它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3)双百方针:1956年,毛泽东提出“”即言论自由的“双百”方针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2)失误:①“总路线”1958年②“大跃进”运动1958~1960年和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三者皆因“左”倾错误引起,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也是造成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克服困难的措施:为了克服困难1961年1月,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初,召开了总结经验的七千人会议;都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目标。2.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①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背景:面对“文革”国民经济一团糟的危局。举措:全面整顿目的: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实质: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结果:a.成效显著,为新时期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作了酝酿和准备。3.伟大的建设成就:1)工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2)工业三线建设(1964~1978年)14年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工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3)国防科技-两弹一星:成功地爆炸了核弹-原子弹1964年和1967年,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1964年和人造卫星1970年。4)打开外交新局面(又一次迎来建交高潮)①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或重返联合国。②1972年,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③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Ⅱ.同步训练(选择题8分钟;材料题7分钟)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组成人员的情况。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新发展阶段B.民主党派已成为执政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建立D.新政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下列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中,体现此精神的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3.中国代表团参加会议的目的"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补充发言中提出的方针是()A.求同存异B.亚非合作C.平等互利D.团结反霸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B.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维护了中国政局的长期稳定D.适合中国的国情,从未被修改5.某地区的民谣说:"出工听钟响,干活问队长。"这种现象出现于()A.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C."大跃进"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6.下面是我国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大跃进"运动导致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八字方针"的提出促使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D.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7.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C.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D.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8.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年增长了4.6%。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C.邓小平进行大力整顿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高涨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本大题共1小题,12分)2019年,共和国将迎来70周年华诞。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一次是由国民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一次是由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到抗日战争的兴起。材料二(地图)材料三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已使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宣告结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并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代替那封建买办法西斯专政的国民党反动统治。——选自“共同纲领”序言请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国民大革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