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生长发育_第1页
第2章生长发育_第2页
第2章生长发育_第3页
第2章生长发育_第4页
第2章生长发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章生长发育

第一节儿科学的范围和特点儿科学是研究小儿时期生长发育、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第一章绪论目录一.儿科学的范围:内容:一切涉及小儿时期健康和卫生的问题性质:分为发育儿科学、预防儿科学和临床儿科学年龄:围产医学、新生儿学和青春医学等(从出生断脐到满14周岁的小儿)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青春期学龄期学龄前期幼儿期婴儿期新生儿期胎儿期目录1.胎儿期从受孕至分娩(280天,40周)

<2w------8w<

胚卵期胚胎期胎儿期

(易畸形)

生长快、受母体影响,加强孕期保健

早期(<12w):易畸形

中期(12-28w):骨骼生长快(1/2)

晚期(28w以后):体重增长快(2/3,2300g)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2.新生儿期

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

(围产期:妊28周至生后7天内)

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应注意保

暖、合理喂养、强调清洁卫生、消

毒隔离等护理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3.婴儿期

出生到未满1周岁,又称乳儿期

①体格发育最快、易发生营养缺乏和消化功能紊乱,合理喂养十分重要

②抵抗力差:6个月后来自母体的IgG抗体渐消失,6-7岁才达成人水平。应按时预防接种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4.幼儿期满1周岁至未满3周岁

大脑渐成熟,应开发智力、早期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对危险识别力差,防止意外,防止感染和消化紊乱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5.学龄前期满3周岁至6-7岁

体格↓、智能↑↑、求知欲及可塑性强,应加强学前期教育,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继续防止意外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6.学龄期6-7岁至12-14岁

除生殖系统外,其它接近成人水平,是体格和智力发育旺盛的时期。应加强教育、全面发展、防近视、防龋齿、防骨骼畸形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7.青春期

女孩从11-12岁至17-18岁

男孩从13-14岁至18-20岁。

生长↑↑、生殖系统↑↑应进行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注意营养和锻炼第二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思考题1.儿科服务的对象有哪些?2.儿科学有什么哪些特点?3.小儿年龄阶段划分为几个时期?各期界限如何划分?4.小儿不同年龄时期易发生哪些特点?护理要点是什么?第二章生长发育

生长:形态的增长,重量的增

加,量变

发育:功能的成熟,质变

生长和发育两者密切相关第二章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第二节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第三节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主要内容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一.生长发育规律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一般规律

①由上到下②由近到远③由粗到细④由简单到复杂⑤由低级到高级一.生长发育规律(二)连续性和阶段性小-快,两个高峰期:婴儿期(尤其前半年)和青春期一.生长发育规律

(三)不平衡性神经系统较早,先快后慢

生殖系统较晚,先慢后快淋巴系统发育先快后回缩一.生长发育规律(四)个体差异

由于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各有其自己的生长“轨迹”一.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遗传孕母情况疾病生活环境性别营养第二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第二节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头围胸围上臂围指距坐高体重身高体重体重是身体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体重是反映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临床计算补液量和给药量的重要依据体重正常参考值

出生3月1岁2岁

男3.3±0.4kg6kg9kg12kg女3.2±0.4kg

前半年平均每个月增加0.7kg后半年平均每个月增加0.3-0.4kg2-12岁: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体重估算公式

1-6个月小儿:体重(kg)=出生体重+月龄×0.77-12个月小儿:体重(kg)=6+月龄×0.252岁-青春期前儿童:体重(kg)=年龄×2+7(8)测量方法具体操作卧位测量坐位测量立位测量母抱测量体重测量方法:

空腹、排尿后测量裸体的重量,注意校正0点

新生儿及婴儿:用10kg磅秤、准确读数到10g,

儿童:用50kg拉杆秤准确读数到50g体重体重测量录像注意事项应在晨起空腹时将尿排出后进行每次测量应在同一磅秤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进行

身高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是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婴幼儿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3岁以后用立位测量,称为身高。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身高身高增长规律年龄越小增长越快红色为增长的部分正常参考值

出生时:50cm半岁时:65cm1岁时:75cm2岁时:85cm2岁-青春期:平均每年增长5-7.5cm身高(cm)=年龄×7+70

身高测量方法身高测量方法

3岁以下卧位测量,3岁以上站位测量

要求:枕部、肩胛部、臀部、脚跟四点在同一直线上

个体差异:

↓30%以上为异常,见于侏儒症、呆小病、生殖腺发育不全身高测量操作录像身高测量操作录像身高测量操作录像返回

临床上需要分别测量上、下部量以检查其比例关系,判断疾病更有意义身高从头顶至耻骨联合上缘从耻骨联合上缘至足底

60%50%

出生时1岁6岁12岁

40%50%上下部量测量操作录像上下部量测量操作录像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坐高代表头颅与脊柱的发育

出生时约67%2岁时60%6个月时64%6岁时55%1岁时62%14岁时53%此百分数显示了上、下身比例的改变,比坐高绝对值更有意义我国1995年9市地区儿童坐高与身高的统计显示坐高婴幼儿仰卧位测量顶臀长即为坐高具体操作3岁以上的小儿坐在坐高计凳上,骶部紧靠量板,挺身坐直测量测量方法坐高坐高测量操作录像坐高测量操作录像返回头围自眉弓上缘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是反映脑、颅骨发育的重要指标头围测量在2岁以下最有价值,头围过小提示脑发育不良过大提示可能为脑积水头围正常参考值新生儿3m1a2a5a15a34cm40cm46cm48cm50cm55cm

返回头围测量操作录像头围测量操作录像胸围

胸围是平乳头下缘绕胸一周的长度,取吸气和呼气的平均值胸围大小与营养和胸廓的发育密切相关

具体操作胸围测量方法胸围

出生时:胸围<头围,平均为32cm1岁左右:胸围=头围1岁以后:胸围>头围1岁至青春期前:胸围=头围(cm)+岁数-1正常参考值胸围测量操作录像胸围测量操作录像返回上臂围

上臂围是在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水平绕上臂一周的长度代表上臂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和皮肤的发育,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

上臂围

5岁以下小儿评估标准为:

>13.5cm为营养良好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上臂围测量操作录像上臂围测量操作录像返回7.指距

是两上肢向左右平伸时两中指间的距离。比身长稍短。如指距大于身长1-2cm,对诊断马凡综合征有参考价值二.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发育第二节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牙齿囟门多块颅骨交界处形成的间隙

前囟:两额骨与两顶骨交界处形成的菱形间隙。平软、大小约1.5-2cm,1-1.5岁时闭合

后囟:两顶骨与枕骨交界处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出生时部分婴儿已闭合或很小,一般于2-3月闭合

骨缝:3-4月闭合囟门具体操作囟门测量方法囟门囟门测量操作录像囟门测量操作录像

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

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脑肿瘤等;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

临床意义返回囟门囟门

前囟迟闭或过大:见于佝偻病、脑积水、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前囟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

前囟饱满:常提示颅内压增高,见于脑膜炎、脑炎、脑积水等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重度营养不良临床意义1岁内脊柱生长>四肢1岁后脊柱生长<四肢

三个自然弯曲:

2-3m颈椎前凸

6m胸椎后凸

1y腰椎前凸

6-7y为韧带固定脊柱正常小儿的骨化中心按年龄出现,并按年龄融合,了解骨化中心出现时间、数目及干骺部融合的情况,可测定骨龄。骨龄反映小儿成熟度,在临床判断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骨化中心1岁内检查膝部

1岁后检查腕部

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约为其岁数加1

骨龄超前,见于真性性早熟

骨龄落后,应考虑佝偻病、克汀病、生长激素缺乏骨化中心牙齿

乳牙萌出:生后4-8个月

出齐时间:2-2.5岁

乳牙数:共20只

2岁以内乳牙数≈月龄减4-6>10个月未出牙可能与先天性缺钙有关

换牙:

6岁左右萌出第一颗恒牙即第一磨牙然后乳牙按萌出顺序逐个脱落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17-30岁出齐乳牙萌出顺序目录牙齿①体格生长↑↑(身高增长值占最终身高的15%)

②性别差别

男孩较女孩慢2年,但增长值大于女孩(男孩9-10cm,女孩8-9cm)

③男孩骨龄15岁,女孩骨龄13岁,身高增长可达最终身高的95%

④呈现体型特点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发育生殖系统发育

青春期生长的年龄与第二性征出现顺序有很大个体差异

男婴出生时睾丸未降至阴囊为隐睾

性早熟指女孩8岁以前,男孩10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即青春期提前出现

女孩14岁以后,男孩16岁以后无第二性征出现,为性发育延迟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发育四.体格生长的评价㈠常用的评价指标

①均值离差法(正态)

X±1SD正常X+(1-2SD)生长良好

X-(1-2SD)生长差>X±2SD异常

X±1SD包括总体的68.3%,X±2SD包括总体的95.4%,X±3SD包括总体的99.7%。界值点:X±2SD正常常用的统计学表示方法

+2SD-2SD均值离差法P3rd

P50thP97th百分位法体格生长评价九市城区正常女童体格发育的衡量数字(1975年)

体重身高坐高

人数

X

SD

X

SD

XSD

初生20013.170.3650.01.8033.41.36

1月-19404.640.5455.52.3636.91.90

2月-19015.490.6958.42.5038.72.06

3月-19856.230.7560.92.4340.11.91四.体格生长的评价㈠常用的评价指标

②中位数百分位法(正态与非正态)

常用P3、P10、P25、P50、P75、P90、P97表示。P3-P97包括总体的94%,界值点:P3-P97正常常用的统计学表示方法

+2SD-2SD均值离差法P3rd

P50thP97th百分位法体格生长评价九市城区正常男童的体重百分位数(1975年)

百分位

年龄组

3102550759097

初生2.622.793.033.273.523.774.04

1月-3.754.174.534.975.405.806.29

2月-4.565.035.445.936.436.937.45

3月-5.295.766.186.677.227.698.24评价结果表示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法:

等级划分法三分法下(异常)中上(异常)五分法下(异常)中下中中上上(异常)p3rdp25th

p50thp75thp97th

-2SD-1SD1SD2SDX

等级划分法

等级六级五级三级

X-2s以下<P3下下下

X-(1s-2s)P3-25中下中下

X-1s中低

X

P25-75中(X±1s)中(X±2s)

X+1s中高

X+(1s-2s)

P75-97中上中上

X+2s以上

>P97上上上③指数法常用Kaup指数

[体重(kg)/身高(m2)],是确定成人肥胖最常用的指标。

将身高的平方设想为小儿体积,指数值表示一定体积的重量和机体组织的密度

<15----18<

消瘦正常肥胖四.体格生长的评价④相关法了解体型

将体重、身高、胸围、上臂围等多项指标综合起来,进行小儿体格发育的综合评价

⑴凡各项实测值在同性别相应年龄组人群按身高计算的体重或胸围的均值加减一个标准差范围内,评为匀称体型四.体格生长的评价⑵体重、胸围、上臂围的实测值均大于均值加1个标准差,或其中1或2项大于1个标准差,其余均在标准范围内,评为粗壮型体型

⑶体重、胸围、上臂围的实测值均小于均值减1个标准差,或其中1或2项小于1个标准范围,其余均在标准范围内,评为纤细型体型四.体格生长的评价⑤生长发育图评价法(纵向评价法)

是通过定期、连续的身高、体重的测量,以观察、分析身高、体重的增长情况和增长速度。更能准确地说明儿童的发育水平。

曲线位于上下两条曲线之间,且始终向上为正常

儿童的体重曲线只要是持续地与图中参考标准曲线平行,其体格生长就是正常。四.体格生长的评价生长曲线体格生长评价㈡体格生长评价的基本要求

1.测量用具及方法要准确、统一

2.定期纵向观察

评价小儿体格发育时,不能仅凭一次测量结果下结论,而应定期作体格测量,进行动态观察。

3.参考人群值

①现状标准

未作严格挑选,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一段时间的儿童体格发育水平四.体格生长的评价②理想标准

良好环境和生活条件下,并得到良好的卫生服务。制定的标准高于一般儿童水平如WHO推荐的儿童体格发育标准界值点问题P3-P97或X±2s四.体格生长的评价㈢体格生长评价内容

体格发育的评价包括体格的发育水平、生长速度及匀称程度三个方面

1.生长发育水平

横断面测量,包括所有单项指标。将某一年龄时所测得的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测量值与参照人群值比较,得到该儿童在同质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即为此儿童该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此年龄的生长发育水平。四.体格生长的评价2.生长速度

纵向观察,对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定期连续测量,获得的该项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长值,即为该项指标的生长速度。

每个儿童有自己稳定的生长轨道,更能真实了解生长状况,以正常、不增、下降、增长不足表示,生长速度正常的儿童生长基本正常四.体格生长的评价3.匀称性

对体格生长指标间关系的评价

⑴体型匀称度

W/H以匀称、不匀称表示

⑵身体匀称

坐高(顶臀长)/身高(长)以匀称不匀称表示四.体格生长的评价第三节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一、小儿神经心理发育二、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一.小儿神经心理发育一、神经系统发育二、感知发育三、运动发育四、语言发育五、神经反射的发育六、心理活动的发展

3岁脑细胞分化基本完成,8岁时与成人近似。出生后脑细胞数目不再增加。神经髓鞘的形成到4岁才完成。婴幼儿腰穿部位取4-5腰椎间隙㈠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第三节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㈡感知发育

1.视感知3个月出现头眼协调运动,4-5个月开始认识母亲,6个月认识熟人陌生人

2.听感知3个月有定向反应,6个月对母亲的语言有明显的反应,1岁能听懂自己的名字第三节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㈡感知发育

3.味觉及嗅觉完善、成熟

4.皮肤感觉

痛觉不敏感,触觉敏感、冷较热敏感痛、温度、触觉不能定位第三节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视觉感知录像视觉感知发育录像听觉感知录像听觉感知发育录像㈢运动的发育1.大运动发育

大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归纳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3m抬头较稳,8m坐稳,10m可扶走,11m会站,15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