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22T103-2018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规程_第1页
DB5222T103-2018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规程_第2页
DB5222T103-2018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规程_第3页
DB5222T103-2018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规程_第4页
DB5222T103-2018社会居家养老服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03.080A12铜DB5206仁市地方标准DB/T103—2018铜仁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IDB5206/T103—2018 附录A(规范性附录)老年人基本信息登记表 14附录B(资料性附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日出入登记表 1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养老护理员服务对象意见反馈表 19附录E(资料性附录)服务对象质量投诉处理意见表 20F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清单 21G老服务标识示意图 22DB5206/T103—201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铜仁市民政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铜仁市民政局、东北师范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鸿、强彦希、帅永华、徐丽、喻刚、费树发、杨正军。本标准为首次发布。1DB5206/T103—2018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术语和定义、组织机构、基础设施、人员素质、服务内容、信息共享与沟通、服务管理、监督与投诉和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本标准适用于铜仁市行政区域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GB13495.1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GB1493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餐(饮)具GB15630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GB/T17242投诉处理指南GB/T29353养老机构基本规范GB/T33168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GB/T33169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MZ/T032养老机构安全管理MZ/T039老年人能力评估MZ/T064养老社会工作服务指南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老年人theaged60周岁及以上的公民。3.2自理老年人theselfcareelders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能够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3.3半自理老年人thesemi-selfcareelders具有一定的自我生活能力,需要借助辅具或他人的帮助完成日常行为的老年人。3.3.1介助老人thedevice–aided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2DB5206/T103—20183.3.2介护老人thenursing–cared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3.4失能老人nursing-caredelderly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完成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工具量表)有困难和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生活完全或部分不能自理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3.5居家老人长期护理服务elderlyLong-termhomecare为60周岁及以上部分或完全失能或失智的居家老人提供长期日常生活护理服务。3.6社区居家养老服务home-basedcareservices由政府主导,依托社区和社会力量,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保健、安全守护、文化体育、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法律援助和慈善救助等方面服务的一种社会养老服务形式的统称。3.7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home-basedcareservicesagency经合法登记注册后,部门备案,从事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或组织。简称服务机构。3.8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servicepersonalofhomelycarefortheaged具有相应从业资质并依法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专职或兼职人员。3.9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elderlyhomecarecenterincommunity以上门服务为主,兼顾日间照料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机构。3.10nsformedicalcareandpension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医疗需求、慢病管理、康复锻炼、健康体检及临终关怀服务中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养老机构。包括参与长期护理服务社会组织,专业护理服务机构、社区嵌入式小型微型连锁护理服务机构。3.11养老护理员thepatientcaregivers对家庭中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饮食照料的人员。3.12喘息服务respitecare指由养老护理员上门照料或是把老人接送到养老机构照看,既让家属喘口气,也让老人康复得更好的一种服务。3.13临终关怀hospitalcare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安息所等。临终关怀是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3DB5206/T103—2018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使临终病人的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3.14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integratedinformationplatformofcommunityhome-basedeldercareservice应在区(市、县)搭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专业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连接区(市、县)、街 (镇、社区)、居委会(村)形成三级服务网络,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上门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精神慰藉、商务服务、健康管理等服务。老年人足不出户、一个电话就可以在家享受便捷的养老服务。3.15志愿者volunteer自愿进行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获取任何利益、金钱、名利的活动者。具体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获取报酬,奉献个人时间和行动的人。3.16社会工作者socialworker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4组织机构4.1依法登记、注册、备案,合法运营。4.2应有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4.3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行应符合GB/T29353的规定。5基础设施5.1应配置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固定服务场所及设施,合理划分服务用房。其中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选址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5.2应有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场所应有防滑、防跌及安全辅助设施。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应符合GB15630的规定。5.3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的规定。消防安全标志应符合GB13495.1的规定。5.4工作环境整洁、卫生。6人员素质要求6.1通用要求6.1.1从业要求应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和有效证明;按国家规定,持证上岗。宜根据相关规定或合同约定购买责任事故保险。6.1.2仪表仪容统一着装,佩戴工牌;仪容仪表端庄、大方、整洁;语言文明、清晰。6.1.3人员配备4DB5206/T103—2018应合理配备满足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6.2管理人员6.2.1具有居家养老的基本业务知识。6.2.2应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6.2.3应有良好的组织、沟通与协调能力。6.2.4尊重老年人和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有较强的服务意识。6.2.5每年至少参加1次管理培训活动。6.3服务人员6.3.1应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身份证明、健康证明等资料。6.3.2应具备基本的法律、安全、卫生知识。6.3.3应不断提高相应的业务知识和岗位技能及专业技巧水平。6.3.4每年至少参加1次业务培训活动。6.4养老护理员6.4.1年龄在17岁以上,具有劳动能力,身体健康,初中以上文化程度。6.4.2应具备一定的心理护理知识,能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有条件应参加过国家养老护理员培训课程,或持有资格证书。6.4.3应勤奋好学、精益求精,不断提高陪护知识和专业技能。6.4.4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新上岗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7.1日间照料服务7.1.1基本要求7.1.1.1每个社区应设有日间照料中心,每个区县至少培育1家以一站式医养结合服务平台为依托的智慧健康养老社区和多个个人和家庭兴办小微养老机构和服务组织。7.1.1.2应具有相对独立、固定、专用的场所,设施设备配置应符合GB/T33169的规定。7.1.1.3应有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消防和通讯等基础设施。消防安全标志设置应符合GB15630的规定。7.1.1.4服务场所应有防滑、防跌及安全辅助设施并标注明显标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应符合GB/T10001.1的规定。7.1.1.5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应符合GB/T33168的规定。养老机构安全管理应符合MZ/T032的规定;养老机构管理应符合GB/T29353的要求。7.1.1.6如有条件,应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建立长期关系,针对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配合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应符合MZ/T064的相关要求。7.1.1.7建立老年人档案,建档率达100%。7.1.2一般要求7.1.2.1接待人员应如实、热情地向老年人及家属介绍中心的总体情况、服务项目及要求等。7.1.2.2应填写《老年人基本信息登记表》(见附录A),包含老年人及紧急联系人相关基本信息。填写老年人基本信息登记表后,在老年人或家属配合下,一般应在一星期之内开始提供服务。特殊服务要求另行商定。7.1.2.3《老年人信息登记表》应至少保留三年。如老年人基本信息发生变化,应及时变更。7.1.2.4应填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日出入登记表》(见附录B),至少包含老年人出入日间照料中心的时间、当日身体状况等信息。登记后,服务人员应给予适当指引服务。5DB5206/T103—20187.1.2.5当老年人之间出现争执、纠纷时,应给予适当调解,避免事态升级。7.1.2.6提供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摸排服务,对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专项基线调查。有条件,宜对50岁以上的失聪、失智、失能人员进行摸底登记,纳入服务范围。7.1.2.7应对老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健康评估,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每年定期组织老人体检,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变化,制定个案化服务计划7.1.2.8应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老年常见疾病的诊治建立联系,可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服务范围内开展临床医疗服务工作,对超出养老机构医疗单位诊治能力的疾病,应及时联系老人亲属,及时转院治疗。7.1.2.9养老护理员陪护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程序应符合GB/T17242的规定。7.1.2.10质量投诉处理意见表(附录E)。7.1.3服务流程7.1.3.1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通过热线电话、业务受理大厅、网上登记、传真等方式接收服务信息咨询与反馈。7.1.3.2根据服务需求编制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确定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设施及其他事项等。7.1.3.3应与服务对象签订服务协议(参见附录C),协议由签署各方各执一份,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按照服务协议提供相应服务。7.1.3.4服务人员在服务结束或服务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应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及时向服务机构反馈。7.1.3.5应收集服务对象意见反馈表(附录D),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7.1.4服务内容7.1.4.1基本服务7.1.4.1.1精神文化、休闲娱乐服务a)应为老年人提供远程教育、上网、阅览、绘画、书法等精神文化服务。b)开展文艺、棋牌、健身、游戏、观看影视等活动时,老年人如有需要,宜给予适当指导。7.1.4.1.2个人照顾服务a)日间照料中心应为老年人提供午间休息服务,合理安排休息位,休息期间应注意观察老年人身体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b)应对环境进行适当调整,使其适应老年人休息需要,例如调暗灯光,避免强对流风等。c)半自理老人如厕时,应给予适当协助。7.1.4.1.3膳食服务a)结合老年人生活、地域特点,为有就餐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膳食。尊重老年人民族宗教习惯,应提前公布食谱,提供营养合理膳食。b)应合理安排就餐位,提供餐巾纸,并放置在易于老年人取用的位置。c)餐具应符合GB14934的规定,就餐完毕应及时清理,并保证就餐环境清洁卫生。7.1.4.2适宜服务7.1.4.2.1个人照顾服务如有需要,可提供协助老年人按时用药、测量血压及测量体温等服务。7.1.4.2.2送餐服务a)如有需要,可提供送餐服务,送餐应做到保温、密闭。b)如提供食品加工服务,应保证制作过程安全、卫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6DB5206/T103—2018要求。7.1.4.2.3康复保健服务a)医疗协助服务:应遵照医嘱及时提醒和监督老年人按时服药,或陪同就医;协助开展医疗辅助性工作,应能正确测量血压、体温等。b)康复护理服务:提醒老年人正确执行医嘱,协助老年人正确使用康复、保健仪器及其他保健护c)康复辅助服务:被动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辅助运动的肢体功能性康复训练和保健性康d)大病康复服务养老机构内设的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收治老年人的场所,满足出院老年人在回归家庭、社区过渡期的临床护理康复需求,解决好重症、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继续养老服务问题。e)健康咨询、健康教育服务:通过电话、网络、会议报告或老年学校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预防保健、康复护理以及老年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咨询服务;服务人员应对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客观的认识自己的健康问题,掌握一些疾病防治和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生活习惯。7.1.4.2.4心理慰藉服务如有需要,可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服务,耐心倾听,与老年人进行有效的谈心讲解心理保健知识,调整老年人心理状态并予以心理支持。7.1.4.2.5交通接送服务如有需要,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往返于日间照料中心的交通接送服务,并保证安全接送。7.1.4.2.6法律援助服务如有需要,可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与权益维护服务。7.1.4.2.7慈善救助与志愿者服务如有需要,可为符合救助条件的老年人提供慈善救助和志愿者服务。7.1.4.2.8中医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应与中医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把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等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全面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7.1.4.2.9洗涤服务如有需要,可为老年人提供洗涤服务。7.1.4.2.10代办服务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代购物品、代领物品、代缴费用、代办证件、代邮物品等服务。7.1.4.2.11对半自理老人的护理服务a)居室卫生服务;b)个人卫生服务;c)饮食起居服务。7.1.4.2.12失能老年人居家长期照护服务a)个人生活照护;b)通过健康评估制定失能老人个人生活照护计划,按需服务。7.1.42.13助医照护服务观察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情况变化、协助老年人正确服用药品;协助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协助做好居室内感染的预防工作。a)通过健康评估制定老年人个人助医照护计划;b)对老年人异常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特殊心理变化、服务范围调整的记录应根据服务对象特点,7DB5206/T103—2018客观如实记录。7.1.4.2.14临终老人的护理服务如有需要,可为临终老人提供减轻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胃肠道逐渐减弱、肌张力丧失等症状带来的疼痛与不适服务。7.1.4.2.15喘息服务为长期需要照料老人的家庭提供短期替代性机构照护服务,减轻家属长期照料压力。7.2上门服务7.2.1基本要求7.2.1.1服务人员应遵守保密原则,对服务对象的隐私保密。7.2.1.2服务人员在进行上门服务的过程中,不得做与服务内容无关的事。7.2.1.3服务人员在工作时间一律佩戴工作证,着机构统一的工作服装,在规定时间内适当提前到达。7.2.1.4服务人员在与服务对象及其家人交流时应保持微笑,使用敬语。7.2.1.5服务人员在开展服务时应该在服务对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开展服务。7.2.1.6服务人员在服务时间内,要做好自身安全防范措施,同时不给服务对象家里留下安全隐患。7.2.1.7服务人员在当次服务内容完成后应告知服务对象本次服务结束并陪同服务对象或其家人环顾服务对象家中,确认财务避免产生纠纷。7.2.1.8服务人员在服务结束后,应主动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现场真实填写服务表的相关内容,并请服务对象在上面签名确认。7.2.1.9服务人员不得接受服务对象及其家人任何形式的馈赠。7.2.2具体要求7.2.2.1服务前准备7.2.2.1.1对服务对象基本状况进行了解。7.2.2.1.2通过电话与服务对象确认服务时间,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确定服务内容。7.2.2.1.3安排前往服务的人员。7.2.2.1.4服务人员应准备好服务所需的实际物资。7.2.2.2服务的过程7.2.2.2.1轻敲三下门,等待服务对象或其家人开门,做自我介绍,并说明来意(xx您好,我们是xxx,今天来是为您做xxx,希望您能为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说话应语气、语调、语速及不要触犯老年人及其家人的忌讳。7.2.2.2.2进门开展服务,应做到:a)与服务对象确认服务内容。并观察服务对象家庭状况,以便分析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应该避免哪些触犯服务对象或其家人的忌讳之处;b)开展服务时需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保持微笑,使用敬语;c)服务人员严格按照机构服务标准开展相应服务。7.2.2.2.3服务结束时,应做到:a)现场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了解服务对象对本次服务的满意度和不足之处,请服务对象提出意见与建议;b)征求服务对象的同意,在相关服务表上签字确认服务内容完毕;c)服务人员离开前请求服务对象检查相关财物,并将服务过程中所涉及的物品收拾整理带走。7.3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8DB5206/T103—2018务等;“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模式。7.4事故责任与保险服务可与国家合法保险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客户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服务,明确保障范围、保险期限和保费标准。7.5.1档案信息与内容老年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入住须知、申请入住登记表、县级或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证明、养老机构入住服务合同及补充协议、入住老人及赡养人有效证件的复印件、老人病史、过敏史、日常护理方案和老年人能力评估表(应符合MZ/T039的规定)。7.5.2档案管理7.5.2.1档案编号档案应予以编号,档案号不重复、不漏号。7.5.2.2登记a)入住档案登记按入住号建立入住登记表。内容包括:入住号、姓名、性别、年龄、入住日期、房间号、赡养人、与申请人关系、赡养人电话、体检证明、疾病诊断等。b)离院档案登记建立老人离院档案登记表。内容包括:入住号、姓名、性别、年龄、离院日期、离院原因等。7.5.2.3归档a)归档材料包括入住档案、离院档案、必要的护理记录。b)归档材料应真实、完整。7.5.2.4保管a)档案应由专人管理,保存期限为五年。b)借阅档案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8信息共享与沟通加强养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接入贵州省养老服务平台,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9服务管理9.1制度建设9.1.1应建立合同管理制度。9.1.2应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招录、培训、考核、奖惩、辞退等制度。9.1.3应有服务回访制度,并以适当方式将信息反馈给服务对象。9.1.4建立包含服务预案、服务记录、服务监督与考核等内容的质量监督体系,逐步实施服务信息化管9.1.5应有档案管理制度,应建立服务人员档案。9.1.6应有财务制度,各类开支项目清楚,凭证、账簿符合财务规定。社会救助、援助资金专款专用,9DB5206/T103—2018有详细使用记录。9.1.7应有防范服务风险的制度和措施,制定安全应急处理预案。9.2服务流程9.2.1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应通过有效途径接收服务信息咨询与反馈。9.2.2根据服务需求编制居家养老服务方案,确定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流程、服务设施及其他事项等。9.2.3签订服务协议,并按照服务协议提供相应服务。9.2.4在服务结束或遇到特殊情况时,服务人员应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及时向服务机构反馈服务的相关情况。9.3文件与档案管理9.3.1档案管理应符合城市社区档案管理办法相关要求。9.3.2应及时汇总、分类和归档服务及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书及资料。9.3.3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及老年人等信息的登记应真实、完整并及时更新。9.3.4档案保管应完整,不遗失。9.3.5档案由专人管理,建立档案保存和保密机制。10监督与投诉10.1服务机构应主动接受社会、上级组织和服务对象的监督,对外公布监督、投诉电话。10.2投诉处理应符合GB/T17242的规定。10.3投诉对象对服务机构及管理部门的调处结果不满意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申诉。11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11.1服务质量评价11.1.1评价主体a)管理机构对服务机构进行评价;b)服务机构自我评价;c)服务对象或监护人评价。11.1.2评价依据a)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b)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宗旨和目标;c)服务双方订立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协议。11.1.3评价方法11.1.3.1意见征询a)上门;b)电话;c)信件;d)网络等新媒体。11.1.3.2实地察看评估人员到老年人的居住场所进行现场考评。11.1.3.3检查考核DB5206/T103—2018a)定期考核b)随机抽查11.2服务质量持续改进11.2.1应建立服务质量信息记录、反馈制度,养老服务机构应根据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与建议,及时改进,不断提高服务质量。11.2.2应建立投诉处理流程规范,管理机构或服务机构受理投诉后,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间限制,对投诉妥善处理。11.2.3应建立服务质量信息通报公示制度,管理机构对服务质量出现问题、经指出拒不改正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进行通报公示,限期改正。11.2.4应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DB5206/T103—2018附录A(规范性附录)老年人基本信息登记表年月日姓名性別政治面貌照片出生日期联系电话家庭住址省(直辖市)市区(市、县)街(镇、社区)居(村)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身份证号老年证号老人类别□失能老人□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重大病老人□残疾老人□一级残疾□二级残疾□三级残疾□四级残疾□三无老人□低保特困老人□低保老人□失地补贴老人□优抚对象□伤残军人□因公牺牲家属□退伍家属□全国劳模□省级劳模□市级劳模□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其它(可以多选)基本收入经济来源□子女供养□家庭存款□救助金□退休金□无来源(可以多选)月收入□0~499元□500~999□1000~1999□2000~2999□3000~3999□4000以上附加信息健康状况起搏器的情况血糖□正常□偏高□偏低血型□A□B□AB□O□其他听力情况□良好□一般□很大声才能听见□听不见病史□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哮喘□高血压□高血脂症□脑血栓□风湿病□冠心病□糖尿病□癌症□其它过敏史常服药物居住情况与谁同住□独自居住□与配偶和住□与子女合住□其他自理能力□能自理□基本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亲属信息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与老人关系亲属一亲属二亲属三亲属四填表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接待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年____月____日DB5206/T103—2018附录B(资料性附录)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每日出入登记表年月日姓名进入照料中心时间离开照料中心时间当日身体状况是否有急性传染病迹象工作人员签字DB5206/T103—2018附录C(资料性附录)养老护理员协议服务对象(甲方):____________电话: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护理员(乙方):____________电话: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服务机构(丙方):____________电话:电话: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甲方)有雇用养老护理员护理员方面的需求,由服务机构(丙方)推介__________(乙方)愿意为甲方提供“养老护理员陪护”服务,并承诺为甲方提供专业、优质、安全的“养老护理员陪护”服务。为了明确三方权利和义务,经平等协商,特订立如下合同,三方共同遵守:C.1甲乙双方约定事项C.1.1服务期限: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起至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止,共计天。C.1.2服务费用:甲方应支付乙方服务费共计______元整人民币。支付的时间为服务期终止日: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C.1.3乙方工作时间:经双方协议,正常为甲方提供服务,甲方不得随意额外增加护理员的其他服务内容,保证护理员的体力充沛,精力旺盛,顺利完成病患客户的护理工作。C.1.4服务内容:C.1.4.1对服务对象的生活护理a)协助服务对象进行个人卫生清洁,b)能给病人盥洗c)能照料卧床病人便溺d)能为病人测体温e)能给卧床病人洗头、擦澡f)能给病人测量血压g)能给卧床病人做口腔护理h)能给病人做冷敷护理i)能给病人做热敷护理j)能给卧床病人做晨、晚间护理DB5206/T103—2018C.1.4.2饮食护理a)能为病人制作基本饮食b)能给卧床病人喂水、喂饭c)能为病人制作流食和半流食、软饭C.2甲乙丙三方的权利和义务C.2.1甲方的权利C.2.1.1甲方可在服务内容的工作范围内,安排乙方工作;C.2.1.2甲方有权要求乙方体检,并提供有效的健康证明。C.2.2甲方的义务C.2.2.1按时向乙方支付服务费;C.2.2.2配合乙方做好护理员工作,并提供合理的协助;C.2.2.3为乙方提供与甲方基本相同的食宿条件;C.2.3乙方的权利C.2.3.1甲方增加服务内容以外的工作,乙方有权要求拒绝或增加适当的报酬;C.2.3.2乙方有权拒绝甲方不合理的工作安排。C.2.4乙方的义务C.2.4.1严格按服务内容标准为甲方提供服务;C.2.4.2在工作时,乙方需爱护甲方的财物,如因乙方的原因,给甲方造成损失的,乙方应给予赔偿。C.2.4.3服务期结束后,如甲方在养老护理员陪护方面有疑问向乙方咨询时,乙方应予以解答。C.2.5丙方的权利C.2.5.1丙方在甲、乙以方达成共识后,签订此合同;C.2.5.2合同签订后,丙方提取相应管理费。C.2.6丙方的义务C.2.6.1严格按服务内容标准监督乙方服务质量;C.2.6.2如甲、乙双方发生分歧,丙方将尽快解决问题,达到甲方满意。C.3终止协议在合同期内,乙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甲方有权立即终止协议,并按工作天折算费用给乙方:C.3.1违反国家法律、法规;C.3.2不服从甲方合理工作安排的;C.3.3未经甲方同意,乙方擅自离岗;DB5206/T103—2018C.3.4被证明有偷盗行为的;C.3.5不能胜任相应工作的;C.3.6身体有病,不能继续从事养老护理员护理工作的。C.4在协议存续期内,甲方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有权立即终止协议,并要求甲方按工作天折算费用:C.4.1甲方的工作安排违反国家法律、法规;C.4.2甲方以任何理由对乙方实施搜身、扣押钱物、殴打谩骂、威逼等行为。C.5其他约定C.5.1签订协议之前,乙方要持有效证件(身份证、健康证、职业资格证);C.5.2由于乙方的违法行为或其他责任造成甲方损失的,由乙方承担相关责任,赔偿甲方损失。C.5.3乙方在服务期间(包括路途中),由于自身或第三方原因造成自身伤害的责任由乙方自行负责。C.5.4服务期结束后,如甲方在养老护理员护理方面有疑问向乙方咨询时,乙方应予以解答;C.5.5甲、乙方欲提前解除协议,需提前一周通知协议另一方及丙方。C.6因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的解决办法双方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应当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请求丙方调解,或向所属行政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C.7本协议自签字后生效。本协议一式三份,签订协议方各执一份。常住地址常住地址:联系电话:常住地址:联系电话:丙方(盖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