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初三化学竞赛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赛试题及答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12O:Na:23Mg24Al27Cl:35.5K::Fe:Cu:Ba:一、下每题别1个或2个选符题,把符题的案标填答题相的格,小2分本题40分。.1803年道尔顿(英)提出原子学说,对化学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其主要点有:①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子微小的不分割的实心球体③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从现代观点来看,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②B.②③.②.①②③2.广场、体育场、飞机场用的明(称“人造小太阳)中充填的气体是()A.氮B.氖C..氩.不含氢、氧、碳三种元素的化合物可能属于()A.酸B.有机物C..盐4.有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乙与丙混合产生的沉淀不溶于甲,乙与丁混合产生的沉淀可溶于甲。则该溶液组是()AB

甲HClHNO

3

乙NaCO2AgNO3

2

丁MgSO42CD

HClHNO

3

Ba(OH)2Ca(OH)2

4K2CO3

MgCl2CuSO4.-18号素的原中,核电荷数之差为8的种原子()A电子层数一定相差.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等.都容易得(或失)电子,形阴(或阳)离子D.子相差8中子数也可能相差8.血红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8000,含的质量百分比为0.33%则平均每个血红蛋白分子中铁原子的个数是()A1B.C.3D..为b()A

aaB.D408329

.下列溶液中通入(或加入)括号中的物质,能使溶液的H值显增大的是()A饱和石灰水(二氧化碳)B.硫酸(氯化钡).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碳酸和消石灰)D.盐酸(水).分别向Na、(NH)、、NHCl四种溶液中加入下列一种试剂,便可将224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A盐酸B.氯化钙溶液.氧钠溶液D.氢氧钡溶液.在溶液中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硫酸铜的是()ACuH()BCuOH224.+Na22

D.CuCl+Na2411KClO和的合物中含a克加分解完全后KCl的质量是克,则3原混合物中KClO3和KCl的量比约是()

n2N50100200100200100100200n2N50100200100200100100200A1:1B2:1.1.64:1D1.5:在定条件下同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用100克量百分比浓度为30%硫酸溶液与过量的镁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一点而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所用的硫酸中加入适量的()A氢氧化钠B.水C硫酸钾溶液D碳酸钠溶液.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100毫量筒量取8.5升水B在台式天平的左右盘中各放一纸片,调平后,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并调整游码,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热试管前,用抹布将试管壁擦干,以防试管受热不匀而破裂D.看到氢气发生器中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开始产生较多气泡时,即可在气体导出管口点燃氢气.S1:)A

80100

×100%

B

S100

×100%C.

80S%D.100100

%某氧酸的化学式为HXO则X的同价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能()A.XOB.XO22.向100克克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溶液的值HCl和的质量分数,分别以它们为纵坐标,并以每次所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横坐标的下列函数图象。图像基本正确的是()pH14

Hcl%(质量)

NaCl%(质量)5.85

%

NaCl%(质量)7

1.

2.93%0

000(克)(克)(克(克)A...10混合物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有可能产生克二氧化碳的是()AK和MgCO2

B.NaCO和23

3.K和BaCO23

D.CO和K232.向量筒中注入水,仰视读数为毫升,倒出部分水后,俯视,读数为毫升,则倒出水的实际体积为()A-n毫升B.于)毫升.小于mn毫升D.大于、等于或小mn)毫升二、填空题,本题共33分。.按下列要求,写出质子数相同的两种不同的微粒的化学符号(1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种不同的分子;(3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两种不同的离子;(5一种离子和一种分子。.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其中氮为3价化镁与水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写出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克镁在空气中燃所生成的产物的总质量克><或等>;()知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的固体。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可知在这样的条件下,镁更易与空气中的化合,理由是生成物。

23.在一定条件下,初中化学教中学过的某些物质之间可实现下图所示的转变:据此写出A物的化学式、G、。24.20℃时,将一种可溶性盐与种不溶物组成的固态混合物克,入40克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15.6克固体。将此15.6克体再加到40克中,搅拌、溶解、过滤,最后还剩余5克固。在原混合物中,可溶性盐的百分含量为它在20℃时的溶解度是。25.CO和量OO和H:()混合气体首先通过,目的是;()由1)得到气体,继续过,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由(2)得到气体,依次过和,若变,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若变,证明原混合气体中有一氧化碳存在。26.要使含水的a

克氯化钠溶液中的含水量降为,应蒸发掉克水。27.核电荷数都小于18的ABC三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按ABC的序依次增大,C离与A、B原的电子数都相同,它们之间可以形成CB型AB型合物(其中C和A都最高价)则A素的名称是,B元素元素符号是;()种元素间两合结合,C化式是;的学式是)由这三种元素结合而成的化合物俗称。28.取8克有机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1克二化碳和9克水,则该有机物中一定有元素,其化学式为。服该有机物会使人中毒失明甚至死亡,这种有机物的化学名称是写此有机物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三、实验题,本题共18分。29.为了除去KCl溶中的少量MgCl和MgSO,NaSO液、HCl()溶液、CO溶液Ba(OH)溶液选择A、B、三种剂,按以下步骤实验:溶液

过滤过滤

较纯净的溶实验Ⅰ实Ⅱ实Ⅲ()、、三种试剂中的溶质化学式是、、。()的A和。()验Ⅱ中加B过的目的,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验Ⅲ中,要得到较为纯净的KCl溶液,所加试剂C应适量。在此实验中,当试剂加到的时候,就停止再加。30.已知硫化(亚(CuS末的颜色和氧化铜粉末相似且都不溶于水。在空气中煅烧硫铜和硫化亚都转化为氧化铜和二氧化硫根据上述性质设一个不用任何化学试剂,鉴别氧化铜、硫化铜、硫化亚铜三种粉末的简便化学实验方案,填写于

33下表中。实

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有关化学方程式()()()四、计算题,本题共9分。31.某固态混合物中含有m克若干克不溶于水的杂质,将此混合物加入n克水中,在10℃℃75℃时观察,充分溶解后的结果如下:温度(℃)104075未溶固体(克)26117582通过计算回答)、的值各为多少?2)℃所得溶液是否饱和?(3若要在n克水中恰好溶解克酸钾即饱和,则温度应控制在多少度

答案1.D2.C3.D4.5.D.78C9、1O.11.C12.13.C14.Dl5.16.17Al.21.(1)Na,十(2)HO·(3)HeH(4)Na,

(5)SO

22.MgN+O==3Mg(OH)↓2NH↑;小于20克O基本上是白色的,说明产物中MgO较多,而N较少23.Cu(OH)CO;O;;;Cu;Ca(OH).8%;克25.(1)固NaOH;除去CO和汽,排除对以下实验的干扰。(2)灼热的CuO;色CuO变红色。(3)无水硫酸铜;澄清石灰水;水硫酸铜;蓝色;石灰水;浑浊。26./.碳;O(2)NaO;CO(CO)(3)碱28.、、三种:OH(或CHO)甲醇:2CH0H+

2CO+4HO29.(1)Ba(OH);;HCl(2)为了除尽Mg和+Ba(OH)==Mg(0H)↓BaClMgSO+Ba(OH)==Mg(OH)↓BaSO↓(或+BaCl==MgCl+BaSO↓)(3)为了除去过量的:Ba;Ba(OH)+KCO==BaCO↓+2KOH(或BaCl+K2CO==BaCO↓+2KCl)(4)好无气泡放出或用酚酞检验红色刚刚褪去。克(2)在空气中分别煅烧三种①一种无明显变;②①为CuO②为CuS和Cu样品

两种产生刺激性气味之气2CuS3O

2Cu0+SO

体CuS2O

2CuO+SO

(3)分别称量CuS,CuS煅①一种比原样品轻①此为,2CuS~2CuO后固态产物的质量②一种与原样品质量相等

192160②此为CuS,CuS~2Cu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