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选录)_第1页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选录)_第2页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选录)_第3页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选录)_第4页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选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移民史大事年表(选录)说明:1、本表起于约公元前21世纪,止于1949年。2、本表所列,限于移民史实或与此密切相关的内容。3、古地名受次出现时,一般均注明今地。县级或以下地名注其驻地或所在地,府、州、郡或以上地名一般仅注治所。4、分裂时期或当年不止一个年号时,仅注与内容有关的政权纪年或年号。5、限于篇幅,所记移民过程、迁入和迁出地等往往从略,详情请阅相应的正文。185年东汉灵帝中平二年黄巾起义后,关中人大批外迁,南出武关(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南),北徙壶关(在今山西长治县东南)。192年初平三年董卓被杀,董氏余党攻入长安,以后又相互攻击,造成大量死亡和外逃,以至关中无复人迹。数十万人东迁至今江苏徐州一带投奔徐州刺史陶谦,数万户进入四川投奔益州牧刘焉,一部分南出武关,经南阳,迁入荆州。孙策渡长江南下,经营江东,江淮间不少人随之南迁。193年初平四年投奔陶谦的难民大部分被曹操屠杀。204年建安九年曹操攻下袁氏所据阴安(今河南南安县西南),迁其民于河南(今河南中部)。301年永康二年、永宁元年“八王之乱”使洛阳、长安、今河南和相邻的河北、陕西、山东、山西部分地区沦为战场,大量人口逃亡。聚集在荆州(治今湖北荆州市江陵)的流人有10余万户,部分来自中原。部分系由巴蜀而来。625年武德八年扬州治所从丹杨(今南京市)移到江北(今扬州市),居民随同迁移。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开始招募内地汉人迁入今河套垦种。664年唐麟德元年在昆明之弄栋川(今云南姚安县北)置姚州都督府,每年募兵500人前往镇守,前后达80余年,许多人留居于此。669年总章二年漳州(今属福建)境内“蛮夷”起事,光州固始人陈政奉命率将士113员、府兵3600人前往平乱,其兄弟后又率58姓军校前来支援,陈氏子弟及部下以后定居漳州一带。688年垂拱四年越王贞起兵失败,因受牵连而连坐者六七百人,籍没者5000口,全部流放丰州。704年武周长安四年因境内逃户众多,合州增置铜梁县(今属四川)。733年开元二十一年福州长史唐循忠在今福建西南部搜寻到躲避赋役的外地百姓3000余户,以之置汀州(治今长汀县)737年开元二十五年隋州山区多逃户,因以建唐城县(在今湖北枣阳市东)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福州经略使唐循忠在漳、汀、福三州交界处招谕诸州逃人1000余户,因以建尤溪县(今属福建)。742年唐天宝元年自高宗以来山东旧士族多迁往京畿地区,玄宗时达到高峰,多迁入河南府、京兆府及降州(治今山西新降县)、郑州、相州(治今河南安阳市)、汝州(今属河南)等地。鄂州蒲圻县梓洞中会聚2000余户逃户,因以建唐年县(今湖北崇阳县)。751年天宝十载唐军与南诏发生大规模战争,数年间损失15万军队,多数沦为战俘。姚州的汉人被南诏迁到本国腹地。752年天宝十一载宣州泾县境多逃户,因之设太平县(在今安徽黄山市境内)755年天宝十四载十一月,范阳、卢龙节度使安禄山反唐。叛军迅速南进,途中不时掠夺人口。为避战乱,沿途人民开始向南方及北方河东等地迁移,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北方人民南迁浪潮开始。757年至德二载渝州的江津、万寿、巴三线交界处外地逃户甚多,因以置壁山县(今属四川)。759年唐乾元二年叛军在相州大败唐军,洛阳士民散奔山谷,官吏南奔襄阳,洛阳成为空城因江南饥荒而衢州(今属浙江)一带丰收,北方和江南饥民1万余户涌入衢州。760年唐上元元年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刺史刘展升任淮南三道节度使,率亲属和宋州兵7000人赴广陵。不久举兵反,败后军士多散落在淮南和江南。875年唐僖宗乾符二年王仙芝、黄巢分别起义,参加者甚多,中原大乱,许多人不得不逃亡南方以及河东避乱,北方人口南迁进入高潮时期。878年乾符五年王仙芝率众号称30万人,陷江陵。旋在黄梅(今属湖北)大败,王仙芝死,余众败散。黄巢自号冲天大将军,驱河南、山南之民10余万,进入淮南,继又进军江南和岭南。在征战过程中,许多人因被俘、投降、受伤、掉队等原因流落南方。因战乱波及到江南平原,一些北方移民和南方人民迁入福建等山区避难,仅某一日便有平民和僧侣5000人迁入福建。885年唐光启元年正月,王绪、王潮率光州(治今河南潢川县)人约二三万人,经江西进入福建。886年光启二年淮西将领黄皓在湖南被杀,所部散失在湖南一带。901年唐天复元年黄巢败后其从子黄浩仍活动在长江南北,本年率众700人企图占据湖南,不久失败,所部多定居湖南。939年后晋天福四年王审知少子夺取王位,闽国内乱,原闽王亲军逃往吴越国。闽后期内乱,人民逃往吴越甚多。1043年庆历三年江西人黄捉鬼兄弟在湖南南部被镇压,5000余部众相当部分是江西移民。1045年庆历五年平定广西侬智高之乱。此后,在桂林、□州(治今南宁市)、宜州和钦州常年屯驻宋军1.3万人,连家属约达4万人。1050年皇佑二年因闽、蜀地少人多,仁宗下诏福建和四川四路转运司,允许人民外迁。1055年宋至和二年河东招募民户4000户,屯垦代州(治今山西代县)和宁化军(治山西今县境)荒地1082年元丰五年因外来人口迁入,珠江口外的香山岛本年主客户达5838户,因以建香山县。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正月,金军攻至黄河北岸,宋徽宗率亲信南下江淮暂避,开封居民开始南下避乱,一些南迁者留居不返,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北方人口南迁开始。1130年宋建炎四年二月,程昌寓率蔡州(治今河南汝南县)军民数千人迁入鼎州(治今湖南常德市)1176年宋淳熙三年很多来自江西、江东等路的农民携家前往荆南府、安、复、鄂诸州(均在今湖北省),以及常德府和澧州(均在今湖南洞庭湖西岸)等地,请细荒田。1357年至正十七年徐寿辉农民军将领明玉珍率兵1万余入四川。此后,又将约20万军人调入四川。与家属合计,明氏移民的数量大约为40万。移民主要迁自湖广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市)和德安府(治今湖北安陆氏)。1358年元至正十八年宋龙凤四年十二月,朱元璋迁宁越七县(今浙江地)富民子弟往应天府(治今南京市)。1365年元至正二十五年宋龙凤十一年十月,朱元璋迁泰州张士诚部降民5129人于湖广潭州(治今湖南长沙市)和辰州(治今湖南沅陵县)卫所。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宋龙凤十二年三月,朱元璋迁高邮张士诚部降民2212人于湖广丐阳州(治湖北仙桃市)和辰州卫所。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迁苏州富民于濠州耕种。十二月,朱元璋迁浙江方国珍部属官于濠州卫所。1369年洪武二年九月,迁湖广黄州民于和州(今安徽和县)十二月,迁河北口外元降民于山东东昌(今山东聊城)、临清(今山东临清市)。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十月,迁陕西西安卫所官军15220人于四川泸州、赤水(今四川叙永县南)等地。至洪武后期,迁入四川的民籍移民约为80万人。移民多来自湖北黄州府(治今湖北黄冈市)。在黄州府人民外迁四川的同时,大量江西移民也在向黄州府迁入。约至此时,迁入湖北黄州府的江西移民氏族约占当时当地氏族总数的70%,迁入的民籍人口约为30万人。迁入武昌府(治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的江西民籍移民约为12.2万人。迁入德安府(治今湖北安陆市)的民籍移民约9.1万人。迁入汉阳、丐阳等地的江西民籍移民约为10.7万人。迁入荆州府(治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的江西民籍约为16万人。迁入襄阳府(治今湖北襄樊市)的民籍移民约为1万人。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四月,迁杭、湖、温、台、苏、松诸府民无田者于淮河以南滁州(今安徽滁县市)、和州等处。估计洪武年间迁入和州滁州地区的民籍移民约1.7万。至此时,迁入安庆府(治今安徽安庆市)的江西饶州、九江等府籍移民约为27万,徽州府(治今安徽歙县)籍移民约2万,从全国其他地区迁入的移民约2万。另外,迁往池州府(治今安徽贵池县)的江西饶州、九江等府籍移民约6.5万,徽州府移民籍约0.3万。迁往庐州府(治今安徽合肥市)的江西饶州等府籍移民约6.4万,徽州府籍的移民数量大致相同,宁国府(治今安徽宣城市)和应天籍的移民各约4万,另有5万左右的移民从北方迁入。九月,迁山西贫民于北平大名(治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广平(治今河北永年县东南)两府及山东东昌府。十一月,迁山系沁州(治今山西沁县)居民116户于河南鄣德、卫辉(治今河南卫辉市)、归德和山东临请、东昌。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二月,迁崇明县民无田者2700户于长江北岸之通州(治今江苏南通市)地区。至此,今江苏南部及附近区域农民约23万、江西饶州府、徽州府农民及商人约23万迁于扬州府各县。今苏南及附近区域农民约10万及江西饶州府、徽州府农民及商人约10万迁于淮安府(治今江苏淮安市)各县。山西农民约3.6万人迁于徐州府(治今江苏徐州市)。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二月,迁崇明县民无田者500余户于昆山县。1397年洪武三十年三月,迁江西丁多人民及无产者于湖南常德、武陵等十县(含长沙府属县),至此时,估计迁入长沙府的民籍移民大约21.9万,迁入常德府的移民大约2.6万。至此,从江西迁入岳州府的氏族大约占当时该区氏族总数的35%,移民人口约占当时总人口的10%,约为1.1万人。迁入郴州及永州(治今湖南零陵市)、衡州(治今湖南衡阳市)两府的江西籍移民人口占18.3%,估计民籍移民总数约为15.2万人。迁入宝庆府(治今湖南邵阳市)的移民氏族占当地汉族氏族总数的近60%。估计迁入的民籍移民人口约为9.4万人。迁入靖州(治今湖南靖县)和辰州两地的江西籍移民氏族人口占当地人口总数的25%,估计民籍移民总数约为15.4万。1403年明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洪武时期迁入的山西移民落籍裕州(今河南方城县)1404年永乐二年九月,迁山西太原、平阳、泽州、潞州、疗州、沁州、汾州民户1万户于北京州县。迁山西洪洞民约500户于顺德府(治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广宗县,是年迁入顺德府诸县的山西移民大约为6万人。迁山西长子、屯留、襄垣、黎城等县民约550户于真定府柏乡县。迁山西高平、长子诸县民户400余户于真定府南宫县。迁山西洪洞民户车、武二大姓,陈、张、翟、郭、穆等蒙元后裔及宋、白、苏、安、梅、杨等姓入真定府新河县。迁山西洪洞等县民户于真定府晋县。迁山西洪洞、襄垣、黎城民户于大名府诸县。大名、广平两府的陕西移民大多是洪武移民在“靖难之役”中逃回原籍后的再迁入。十月,迁山西洪洞民户于山东莱州潍县(今山东潍坊市)。1405年永乐三年九月,迁山西民1万户于北京州县。十一月,迁江西各地有丁无田及丁多田少之家3700余户于九江、南康(治今江西星子县)两地,一年后逃亡。江西给事中朱肇昌因浮夸移民人数而受到惩处。事后,政府组织移民迁入,估计不足1万人。1409年永乐七年六月,迁山东青州安丘等县民之无业者800户于真定府枣强县。1411年永乐八年十二月,迁各地罪囚于福建邵武补充当地疫死之1.2万户。1428年宣德三年河南南阳一带聚集的流民不下10余万口。这所谓“流民”实际上是洪武年间自发迁入而未在当地入籍的山西移民。1436-1449年明英宗正统元年-十四年原居住于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处黄河故道上的20余万流民,因河溢横流,多转徙于荆襄地区。河南、山西、山东、四川等省的流民约10余万人流入陕南汉中地区。1573-1620年明穆宗万历元年-四十八年福建流民迁入浙江常山、开化等县开垦种植。1628-1644年明毅宗崇祯元年-十七年大批来自福建汀州的种靛客民在浙江遂昌县山区活动。1631年崇祯四年迁入江西上犹县的福建、广东移民“叛乱”。崇祯十七年复乱。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万历年间开始迁入的福建汀州移民在浙江汤溪县(今金华市地)起义。1643年崇祯十七年至此时,约有几十万来自福建汀州一带的流民聚集于江西宜春、分宜、萍乡北部及万载县的丘陵山区租山种麻。1670年康熙九年陕西移民已迁入四川成都招集移民入四川,宽其徭赋;募民入蜀者,得升官。1671年康熙十年川湖总督蔡毓荣提出放宽招民授官的标准和延长垦荒起科的年限,将原定的招民700名升官改为300名即升,又将起科年限由三年延长到五年,并宣布各省贫民携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由此而展开。1703年康熙四十年湖南平江县令伍士琪招广东、福建民于平江东南山区开垦,立名广福兴,编第二十里,雍正七年入籍。1734年雍正十二年广东、福建两省几乎每年都有成批百姓“挈伴入川”。1735年雍正十三年江西奉新知县编棚民保甲。立归德乡安置棚民。1736-1795年清高宗乾隆元年-六十年粤东地区的客家移民迁入广东廉州府和海南岛。1736年大批湖北移民迁入陕西褒城县。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湖北、安徽两省移民迁入陕西镇安县。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湖北、安徽两省移民迁入陕西山阳县。河南、江西、安徽等地大批贫民迁入山系安州(治今陕西安康市)。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至是年,川东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95万人,川中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215万人,川西地区接纳的移民约为312万人。四川合计接纳移民(包括后裔)共达623万人,占是年四川总人口的62%。其中迁自湖南的移民约为158万人,迁自湖北的移民约为150万人,迁自“湖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