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国道穿越应急预案_第1页
7国道穿越应急预案_第2页
7国道穿越应急预案_第3页
7国道穿越应急预案_第4页
7国道穿越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自然气输气管道XX段改线工程C标段XX国道段XXX国道穿越应急预案编制:审核:批准:XX石油勘探局工程建设总公司XXXX项目部XXXX年XX月XX日书目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3二、工程概况及自然、地质条件 31、工程概况 32、地质状况 43、自然状况及气候条件 44、场地地震效应 45河床及岸坡稳定性评价 4三、施工中的平安防护重点 5四、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 5五、应急打算 61、成立应急抢险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62、求助单位 6六、应急响应 6七、应急措施 71、基坑坍塌滑坡 7(1)、预防措施 7(2)、应急措施 82、支护桩侧向位移 8(1)、平安预防措施 8(2)应急措施 83、基坑坑底隆起 9(1)、平安预防措施 9(2)、应急措施 94、涌砂涌水 9(1、)平安预防措施 9(2)、应急措施 95、路面沉降、塌陷 9(1)、平安预防措施 9(2)、应急措施 10八、复原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 10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XX路XXX国道为交通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其平安运行非常重要,一旦出现工程事故,后果严峻,因此在管道穿越时应做好应急打算,高度重视,在方案上严密牢靠,在措施上严格保证。坚持“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爱护人员平安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高效协调的原则。保证全部应急资源处于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安排有序的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援救,有效的避开造成损失,实现紧急状况下应急行动快速、有序、高效;将危急和损失降低到最小。二、工程概况及自然、地质条件1、工程概况XX自然气管道(以下简称“XXX”)是XX省天XX公司投资兴建的第2条全省输气管网的主动脉,由东向西经过XX、XX、XX、XX、XX五地市,设计输量35×108m3/a,设计压力6.3MPa,干线管径为φ813mm。管道建成投产后,由于XX市城区的发展和扩大,新增的桥梁匝道、地铁轻轨、桥墩等对XXX线的平安运行产生较大影响。为保证XXX线及东外环路的运行平安,同时满意地方规划须要,对XXX线部分地段进行改线。XX江、XX国道穿越位于XX区XX镇东外环路与XX路交叉路口旁边,管道穿越处地貌单元为海积平原区。穿越处河道基本顺直,两岸人口相对稠密,水、路交织。因此确定采纳定向钻穿越、顶管穿越相结合的穿越方式。本次穿越范围为XX路轨道段,管线穿越两端桩号为NC02G-NC04G号桩,包括NC02G-NC03G定向钻穿越和NC03G-NC04G顶管穿越。其中定向钻穿越包含2条管道:φ813×14.3L450LSAW加强级三层PE防腐直缝埋弧焊钢管、硅管套管Φ114×6mm。拟采纳同孔回拖。定向钻入土角10°,入土点为(X=104596.60,Y=614700.31),出土角7°,出土点为(X=103989.13,Y=614421.09),定向钻穿越长度为675m,管道焊接长度549m。顶管穿越采纳泥水平衡顶管法,穿越管道为φ813×14.3L450LSAW直缝埋弧焊钢管并进行加强级三层PE防腐,顶管穿越长度入土点为(X=104008.02,Y=614506.139),出土点为(X=104113.54,Y=614453.94),套管长度为116m,水泥套管规格为DRCPIII1500×2000。2、地质状况依据野外钻探资料,管道穿越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揭露岩性为黏土、淤泥质土和黏性土混砂土组成,现将各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①层:素填土,杂色,主要由碎石、砂砾及黏性土组成,结构松散,主要分布于场地北侧。第②层:黏土,黄色,含有铁锰质氧化物,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可塑,向下渐渐变软,上部夹有耕植土,该层分布较普遍,在洞桥江河道内缺失该层。层厚0.80~2.20m,层底埋深为1.30~2.30m,层底标高-0.18~0.97m。第③2层:淤泥质黏土,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局部夹少量的粉砂团块,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高干强度,高韧性,流塑。该层分布较普遍,仅洞桥江河道下缺失。层厚1.80~11.50m,层底埋深为4.00~13.30m,层底标高-9.17~-1.98m。第③3层:淤泥,灰色,含少量贝壳碎屑,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高,韧性高,该层主要在场地北侧宁穿路、洞桥江处有揭露,其中洞桥江河道内表层1m含较多碎石、砂砾及玻璃碎屑等。层厚7.00~12.00m,层底埋深为10.80~16.50m,层底标高-14.33~-10.13m。第④1层:粉质黏土混粉砂,灰色,含少量腐植物,混约30%的粉砂,粉砂呈团块状,石英长石质,夹少量贝壳碎片;切面粗糙,流塑。该层分布普遍,在洞桥江穿越北部厚度较小,层厚1.50~2.50m,其余各处厚度较大,未揭穿。第④3层:粉质黏土,灰色,含少量贝壳碎片、粉砂团块,切面光滑,无摇震反应,中等干强度,中等韧性,软塑。该层在洞桥江穿越北部有揭露,未揭穿。3、自然状况及气候条件XX江穿越位于温带,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分明,寒冷期不长,多年平均温度16.30C,年平均降雨量1400mm,山区1500~1800mm,平原1300~1400mm,最大2334.1mm,最小880.1mm,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雨季节和8-9月的台风季节,冬季雨量较小。4、场地地震效应依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元为海积平原,平面分布上地层岩性比较匀称,存在较厚的软土,该建筑场地抗震地段划分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土的类型为懦弱土。该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该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可取为0.65s。5河床及岸坡稳定性评价XX江整体上穿越地段两侧地形起伏不大,穿越段河道的两侧为农田。河道较弯曲,为人工修砌岸堤,采纳浆砌片石护岸,稳定性较好。水流枯水期与丰水期水量改变不大,平常状态下水流缓慢,以淤积作用为主,河流河床地层岩性主要为河流淤积土。依据勘察资料显示,丰水期河流最大冲刷深度按2m考虑。三、施工中的平安防护重点依据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困难的地质状况,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困难、不利条件,经多方探讨和分析,确定本项目的突发事务、风险和紧急状况有:地面沉降、塌陷事故、交通事故、违规违章作业、平安防护措施缺陷,基坑发生坍塌滑坡。四、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依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状况,仔细的组织对危急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状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学问教化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实力,削减突发事务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打算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危急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危急源及环境因素辩识、评价编制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建抢险队、救援车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应急学问教化培训定期评审实施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修订未发生发生 应急打算和响应工作程序图五、应急打算1、成立应急抢险小组、明确责任分工杭甬改线工程穿越施工应急抢险小组的组成: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抢险队:现场施工机组人员杭甬改线工程穿越施工应急抢险小组的职责:(1)组长:项目经理,负责全面协调管理工作,指挥项目应急预案的启动实施、向上级单位请示上级部门应急预案。(2)副组长:生产经理,负责小组人员分工协调,在组长不在现场的状况下行使组长的权利。(3)组织执行组长、副组长抢险工作指示,并刚好向组长、副组长反馈现场状况。(4)抢险队:执行现场抢险作业。2、求助单位发生险情时应第一时间与相关部门取得联系,主要有:宁波市郢州区路政中队、交警中队、消防部门、医院。六、应急响应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发生不行预料的须要紧急处理的事故时,现场级组长应快速上报应急抢险领导小组,应急抢险领导小组组长快速组织人员、车辆、设备、物质投入抢险。并业主、监理汇报。发生紧急事故发生紧急事故人员伤亡应急抢险小组执行抢险方案物资、设备到位进行抢险抢险结束、复原生产措施,进行总结上报业主、监理现场急救、送往医院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图(1)紧急事故发生后,现场做好警戒和疏散工作,隔离危急区域,爱护现场。又现场级组长指挥抢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拨打110、119、120求救电话,并在2分钟内向应急抢险领导小组通报,说明事故现场的地点,严峻状况和人员伤亡状况。(2)应急抢险小组组长接到险情电话后马上发出投入抢险力气的指令,并吩咐其他机组人员停工待命,作为抢险后备力气随时打算投入到抢险工作中。由组长30分钟内以向业主、监理报告。七、应急措施1、基坑坍塌滑坡(1)、预防措施①严格按设计文件和技术交底施工、严格限制基坑开挖坡度。②假如遇到特别状况,须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爱护。③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纳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开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④坡顶严禁积累荷载,⑤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排水沟;分层开挖,层间设台阶,每层开挖边坡坡率依据地质状况按规定放坡,必要时坡面喷射砼保证稳定。⑥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总结。(2)、应急措施①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从平安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的人员进行疏散。②通知相关管线单位,依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③会同相关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④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平安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⑤尽量削减动载、进行坡顶卸载。⑥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2、支护桩侧向位移(1)、平安预防措施①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开挖边架设钢支撑,支撑连接处要牢靠,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设计深度,确保支撑体系稳定。②施工时严格限制钢支撑各支点的竖向标高及横向位置,确保钢支撑轴力方向与轴线方向一样。③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视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当支撑轴力超过警戒值时,马上停止开挖,分析缘由,制定对策。④开挖期间加强监测频率,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仔细的分析。⑤支撑施工要严格按设计要求架设。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运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2)应急措施①出现险情时,现场人员马上从平安通道有序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②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进行坑底加固,如采纳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提高被动区的抗力,同时对四周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假如发觉有支撑松弛,应马上实行加固措施。③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马上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假如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马上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四周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假如发觉有支撑松弛,应马上加垫木楔,防止失稳现象扩散。3、基坑坑底隆起(1)、平安预防措施①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仔细的分析。②地基加固、周边设降水井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③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④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详查,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进行注浆封堵处理。(2)、应急措施①马上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②发觉坑底隆起迹象,应马上停止开挖,并应马上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③回填注浆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