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2_第1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2_第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2_第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2_第4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演示文稿现在是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优选)第二次世界大战现在是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占世界人口80%的17亿人,直接或间接地卷入了战争的旋涡;先后参战的国家多达61个,其中在40个国家的领土和有关海域展开了军事行动。轴心国阵营有德、意、日、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奥地利、泰国和芬兰(1941年6月25日对苏宣战,但未对英美宣战)等9个国家,参加反法西斯同盟的国家总计52个。另有23个国家和地区虽未参战,但因遭受法西斯国家侵略或成为盟军据点而实际上成为双方的战场,总共卷入大战的有84个国家和地区。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三大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作战地区面积达2200万平方公里。参战军队达1.1亿人,直接军费支出1.352万亿美元(或为1.117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收入总和的60—70%。经济损失达4万亿美元,死亡人数为5600余万(军事人员为2210万,平民为3430万;或约在9000万人以上),占交战国人口的3%。现在是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二战前的形势具有以下新特点:

①出现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②出现了各国共产党及第三国际(共产国际)③出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强大的民族解放运动。④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帝国主义进入了一个经济危机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现在是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

从根本上讲,一战与二战起因基本上相同,都是帝国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造成的,是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与老牌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具体来讲,这场战争的原因分为远因和近因两个方面:现在是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远因:①德、意、日三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这三个国家的封建主义和传统的军国主义因素很浓。②这次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分赃造成的结果。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着新的战争。

现在是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1919年6月28日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根据条约,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1/10的居民,3/4以上的铁矿,1/3的煤和2/5以上的铸铁,1/3的钢,1/7的播种面积。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协约国作为战利品加以瓜分。条约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禁止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拥有10万陆军维持治安。不准建立空军,不准制造飞机、坦克、大炮、军舰、导弹。莱茵河右岸50公里为非军事区。条约还规定德国要付给战胜国大约1320亿金马克的巨额战争赔款,并要求在30年内偿清。此外,德国还要承担协约国占领军的军费。现在是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日本在太平洋上的要求也没有得到满足。

华盛顿会议加深了日美之间的矛盾,为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埋下了祸根。所以,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着新的战争。

现在是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近因:

①这场战争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引起的。②英、法、美等国推行怂恿法西斯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③在某种程度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摆脱了两线作战的担忧,为德国在西线发动战争,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也促使了战争的爆发。

现在是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点和性质由于时代的不同,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有以下新的特点:

⑴在帝国主义集团中出现了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法西斯国家更富有侵略性。原因:①这些国家是建立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对外侵略的经济基础更加雄厚;②大都有军国主义传统;③军队通过政变攫取政权,实行军人统治;④这些国家经济上强大,政治地位低下,殖民地狭小或没有殖民地。但他们后来者居上,要争得与自己经济实力相当的政治地位、殖民地和市场,必然要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发生矛盾。

现在是1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⑵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以苏联为中心,共产党和各国人民为主要力量的强大阵营。

⑶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逐渐爆发、逐步扩大的。

⑷总的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战略相持阶段,但不排除在亚太地区出现了相持阶段。现在是1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⑴认为二战开始是非正义的,苏联参战以后变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⑵认为二战从始至终都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⑶认为战争开始阶段,有正义性,也有非正义性,但正义性是占主导地位,后来完全成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现在是1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⑷认为二战至始止终存在着两面性。⑸分段说。现在是1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期二战开始的时间

⑴认为二战开始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

⑵认为二战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⑶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⑷有些美国学者把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时间)太平洋战争爆发作为二战的开始,

⑸认为二战没有起点。

现在是1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⑹认为二战有两个爆发点: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东方的爆发点是1931年“9·18事变”;西方的爆发点是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⑺要研究二战的起点,必须先弄清三个概念:中国的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现在是1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分期:5个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7月7日-1939年9月1日,从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到德国发动全面战争,称为“战争的序幕阶段”。第二阶段:1939年9月1日-1941年6月22日,从德国进攻波兰到苏德战争爆发。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阶段。第三阶段:1941年6月22日-1943年初,从苏德战争爆发到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称为战略防御阶段。第四阶段:1943年初-1944年6月,从斯大林格勒会战胜利到第二战场的开辟,称为战略反攻阶段。第五阶段:1944年6月-1945年8月,从第二战场开辟到日本投降,称为夺取最后胜利阶段。现在是1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现在是1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二节二战的全面爆发与德国称雄欧洲一、德国的开战决策二、德国进攻波兰1、德波战争2、波兰败亡的原因军事上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不足;所处的国际环境与外交政策;内部的民族与宗教矛盾;经济实力不济现在是1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三.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1939年9月17日,进攻波兰的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地区;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历时3个多月,最终芬兰战败求和;1939年9月28日、10月5日和10月10日,苏联分别与波罗的海三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规定苏联在三国境内有驻军、建造军港和空军基地的权利;1940年6月30日,苏军开进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

现在是1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卡廷事件(惨案)1939年9月1月,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驻守波兰东部地区的波兰军警及官员约25万人被俘。

1943年4月13日,纳粹德国宣布在卡廷森林发现被苏联杀害的万具波兰军人尸体。苏联对此矢口否认,指责德国嫁祸于人,并同要求查明真相的波兰在伦敦的流亡政府断交。

现在是2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1943年9月,苏军收复斯摩棱斯克地区,组织反调查,一口咬定屠杀系德国侵略者所为。

二战结束后,在纽伦堡审判时,苏联要求法庭认可苏联的调查结论,但未获得同意。于是,卡廷事件成为历史上难解之谜,成为波苏关系中的“历史空白点”。1992年,戈尔巴乔夫向叶利钦交权,特地移交了卡廷森林惨案秘密档案,后转交波方。叶利钦的特使、国家档案馆馆长鲁道尔夫·皮霍亚前往华沙,完成了这一使命。10月14日举行的转交仪式。现在是2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一份是斯大林等人签署的1940年3月5日联共(布)中央的决定;第二份是1940年3月5日贝利亚给斯大林的报告。

贝利亚的报告详细说明了自1939年9月17日苏联出兵波兰后,被苏联关押在三个大战俘营以及其他营地和监狱中的波军被俘军官及其他人员的人数、军阶、职业和政治态度。报告说他们是苏维埃“不共戴天的敌人”,因此建议按“特别程序”审理,处以极刑——枪决。据此,联共(布)政治局当日通过决定,授权内务人民委员会对报告中所列25700人执行枪决。

第三份文件是1959年3月3日克格勃头目谢列平给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的报告。报告核实卡廷惨案中被枪杀的总人数为21857人。现在是2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在贝利亚给斯大林的1940年3月5日的文件备忘录中,提议处死波兰军官。现在是2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二战时期德国利用卡廷大屠杀在法国的宣传海报。文字为:“如果苏联赢得战争……卡廷将无处不在!”

1993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华沙参拜Powązki公墓纪念碑并悼念遇难者BorisYeltsin现在是24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对东方战线的评价对东方战线的评价不同,苏联声称,东方战线是反法西斯的“东方钢铁长城”。实际上东方战线在抵御德国入侵方面的作用很有限,它的消极作用更大一些。它暴露了苏联的利己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倾向,严重伤害了西邻小国的民族感情。此外,它还损害了苏联的国际形象,苏芬战争爆发以后,苏联被开除盟籍。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芬兰、罗马尼亚、匈牙利与德国结盟,积极反苏。

现在是25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四、德国进攻北欧、西欧和法国败降1、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2、张伯伦下台与丘吉尔组阁3、德国入侵荷兰和法国五、不列颠之战六、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建立和德国入侵巴尔干与北非现在是26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埃里希·冯·曼施坦因(ErichvonManstein,1887年11月24日-1973年6月10日)是一名终身从军的职业军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脱颖而出,成为纳粹德国国防军(Wehrmacht)中最负盛名的指挥官之一。尽管他从未成为纳粹党的一员,他却被授予了陆军元帅的军衔。冯·曼施坦因的构想最终成为制订征服法国的“镰刀收割”计划的依据。现在是27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WinstonLeonardSpencerChurchill,温斯顿·丘吉尔

1874年11月30日—1965年1月24日),英国政治家、演说家及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1940-1945年及1951-1955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带领英国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被公认为世界上掌握单词词汇量最多的人(5万多)。现在是28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三节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一、苏德战争的爆发二、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三、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四、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租借法案2.《大西洋宪章》3.《联合国家宣言》现在是29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第四节战争的根本转折一、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二、盟军在北非的胜利和意大利的投降三、太平洋战局的变化四、开罗宣言与德黑兰会议现在是30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五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诺曼底登陆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二、苏军的十次打击三、雅尔塔会议四、攻克柏林五、波茨坦会议和《波茨坦公告》六、日本投降七、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现在是31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基本线索三次突袭三次转折战役三次登陆战役四次会议三国法西斯投降

两大对立军事同盟323343现在是32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1939年9月1日,德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德国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1941年6月22日,德突袭苏联,苏德战场成为主战场之一,二战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三次突袭现在是33页\一共有40页\编辑于星期二德突袭波兰现在是34页\一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