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0604_第1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0604_第2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0604_第3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0604_第4页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060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隆县接龙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PAGEPAGE1重庆市渝西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1前言1.1预案编制目的为切实规范和加强对接龙水利工程大坝的安全管理,提高水库管理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降低水库风险,在水库大坝发生突发安全事件时避免或减少影响范围内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保当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预案。1.2预案编制依据1.2.1本预案主要编制依据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5)《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7)《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8)《重庆市水库(水电站)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试行)》;(9)《水库防汛抢险应急预案编制大纲》(10)《重庆市防汛抗旱条列》。1.2.2相关设计资料(1)《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重庆市涪陵区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2002年8月)。(2)《关于武隆县接龙水库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03年6月)。(3)《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分期实施方案设计报告》(重庆市涪陵区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2005年8月)。(4)《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重大设计变更报告》(重庆市涪陵区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2009年8月)。(5)《关于武隆县接龙水库工程(一期)初步设计变更报告的批复》(重庆市水利局、重庆市发展计划委员会2010年6月)。(6)《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011年12月)。1.3工作原则通过本预案的编制,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不断提高防汛应急管理水平,编制坚持以下工作原则:(1)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以防为主、防抢结合的原则;(2)实行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级负责、快速反映、部门联动的原则;(3)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4)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1.4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接龙水利工程遭遇突发事件时,影响区域的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防汛抢险应急处置工作。水库遭遇的突发事件主要有:超标准洪水、工程损毁、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库区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战争或恐怖事件等。

2工程概况2.1流域概况2.1.1流域自然地理武隆县位于重庆市东部乌江中下游段,东靠彭水,南依贵州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西南连南川,西北邻涪陵,北接丰都。接龙水利工程所在的印溪沟位于重庆市武隆县东北部的接龙乡,与丰都县仅一山之隔。印溪沟属乌江右岸三级支流,在两河口处有一支流为罗家沟,印溪沟在两河口以前的河段呈南北走向,而在有支流汇入的两河口以后河流从北流向南,印溪沟呈明显的“几”字形。印溪沟干流河长为12.1km,于接龙乡盖坪村田坝消落为地下水。印溪沟全流域面积为39.3km2,自然落差550m,河床平均比降45.4‰。流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四周高中间低,分水岭海拔高程1430—1820m,山脉走向与构造线一致,属中山高位侵蚀槽谷。接龙水库位于印溪河中游杨柳坝子—渔泉河段内,库段河床最低高程1042m,相对高差388—778m,当正常蓄水位1092.5m时,廻水至高笋塘和杨柳坝子附近,回水长度1.60—3.70km,总库容为1110万m3。坝址以上集雨面积为18.6km2,坝址以上河段长为8.65km,河段的平均比降为43.63‰。工程控制流域内的海拔高程在1042~1820m之间,该地区的植被条件好,多以成片的森林为主,森林覆盖率可达95%以上,并且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轻微。庙垭口水库属接龙水利工程的配套借水工程,将庙垭口水库的水用二者之间的隧洞将水引至接龙水库,以解决接龙水库来水量的不足,和接龙水库组成接龙水利系统工程。该水库位于武隆县东北部的鱼鳞溪上,与接龙水利工程所在的印溪沟仅一山之隔。鱼鳞溪是一条典型的山区型河流,整个河流走向从北至南,当流到同心时,鱼鳞溪注入地下,从地面消失。庙垭口借水工程的设计流域为18km2,设计流域内的河流长度为8.5km,设计流域内河段的平均比降为145.88‰。整个鱼鳞溪流域植被条件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人类活动少,水土流失轻微。2.1.2流域水文气象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表现为:冬寒、春早、夏热、秋阴,气温较低,湿度大,雨量充沛,阴雨天多,晴天少,无霜期长,受大陆性季风影响显著,灾害性天气频繁。流域内气候主要受太平洋副高压和西风带气流的交替影响,在春季我国北方的青藏高压逐渐减弱并西撤,西风势力减退,而太平洋副高压日渐加强并向西北延伸,由于东南季风逐渐加强,给流域带来暖湿气流,致使流域内降雨开始增多,在夏季5、6月份,东南季风对流域降雨影响达到高峰,此时暴雨大且频繁,盛夏7、8月时,太平洋副高压控制本流域,常出现高温连晴天气,形成伏旱。在秋季,太平洋副高压逐渐南移,西风环流逐渐加强,在南北气流结合部位常形成连绵秋雨,使流域内雨量增多,形成第二个雨季。接龙水利工程所在流域是暴雨中心地带,降水充沛,据邻近4.3km的接龙雨量站实测年降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660.8mm。最大年降水量为2240.9mm(出现在1975年),最小年降水量1042.5mm(出现在1988年),但是年内降水不均,4~10月雨水多强度大(大暴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5%,11月~次年3月的年降水量仅占年降水量的15%,一次降水持续时间一般多为5-8天。本流域无实测地面气候资料,根据本流域相近的武隆气象站实测37年气象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3.1mm,年最大降水量为1397.5mm,年最小降水量为746.7mm;历年年最大24小时降水均值84.4mm,年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为181.7mm,年最小24小时降水量为37.5mm,降水量充沛,但年内分配不均造成旱象频繁。伏旱>20天以上出现率占年总量数的70%以上,伏旱最长天数80天(1992年);多年平均气温17.1ºC,极端最高气温41.7ºC,极端最低气温-3.5ºC;多年平均绝对湿度37.0%,最小绝对湿度2.2%,多年平均湿度79.0%;最小相对湿度12%;多年平均风速1.6m/s,最大瞬时风速31.0m/s,风向东北风。2.1.3流域内水利工程建设情况目前印溪沟流域有已成接龙中型水库。接龙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8.6km2,大坝正常蓄水位1092.50m,总库容1110万m3,调节库容788万m3,属年调节水库。水库设计灌溉面积70372亩;场镇供水解决沿途7个场镇人口9700人的饮水;农村人畜饮水解决灌区内农业人口2.8万人、大牲畜2.6万头、小牲畜14.9万头及山羊基地4万头山羊的饮用水。水库建有配套电站,一座为坝后式电站(两河电站)装机2×200kw,位于坝后250m处河床的左岸;一座为总干渠跌水电站(茶洋电站)装机2×4000+1×2000kw鱼鳞溪上有庙垭口小型水库,为接龙水利工程配套借水工程,通过隧洞将引水至接龙水库,以解决接龙水库来水量不足的问题。庙垭口水库坝址控制流域面积18km2,正常蓄水位1098.60m,总库容83.6万m3。2.2工程基本情况2.2.1工程概况接龙水库枢纽工程位于武隆县接龙乡两河村印溪沟河段中游,距武隆县城约110km,距接龙乡13km。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6km2,总库容1110万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场镇供水、农村人畜饮水、发电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接龙水库、庙垭口水库(借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及电站工程组成。接龙水库位于接龙乡两河村,由钢筋混凝面板堆石坝、溢洪道、取水建筑物组成;庙垭口水库(借水工程)大坝位于庙垭口,由混凝土重力坝、取水口和借水隧洞组成,大坝拦截、抬高鱼鳞溪径流后,库水经右岸借水隧洞流入接龙水库,庙垭口借水水库总库容83.6万m3;两河电站位于放水隧洞与总干渠衔接部位,尾水经总干渠输送至茶洋电站前池。(1)接龙水库主体工程概况1)大坝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轴线长267.50m(至溢洪道中墩,至溢洪道边墩259.837m),坝顶宽8.0m,坝顶高程1098.00m,防浪墙顶高程1099.20m,坝顶以上防浪墙高1.20m,最低建基面高程1036.50m,最大坝高61.00m,最大坝底宽度177.75m,上游坝坡坡比1:1.4,下游坝坡坡比1:1.3。大坝面板为等厚面板,厚度为0.5m,趾板厚0.5m,双向配筋,面板及趾板混凝土标号C25W8F100。大坝坝体从上游往下游依次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垫层区、过渡层区、主堆石区、次堆石区、主堆石排水区、干砌块石护坡。2)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边,由引渠段、控制段、渐变段、泄槽段、隧洞段、挑流鼻坎段、护坦组成。控制段堰顶型式为无闸宽顶堰,堰顶高程1092.50m,溢流净宽10.00m,中墩宽1.00m,校核洪水位时,最大下泄流量141.00m3/s;泄槽段由前段进口11.00m宽经收缩为4.00m,后段由开敞式进入隧洞段;隧洞段长47.00m,隧洞为无压城门洞型,净空为4.00×3.66m,圆弧中心角120°;隧洞出口设挑流消能工,鼻坎坎顶高程1077.50m,圆弧半径15.00m3)取水建筑物取水建筑物放水塔位于大坝左坝肩,距坝上游50.0m。放水塔高40.5m,宽8.00m,底板高程1059.00m,每4.8m高差设一取水口,尺寸2.0m×2.0m,共7孔,各孔孔口底缘高程分别为1059.00m,1063.80m,1068.60m,1073.40m,1078.20m,1083.00m,1087.80m,各孔由放置在放水塔顶部的启闭设备调度运用,放水塔顶部检查平台高程1098.50m,启闭机平台高程1103.30m。放水塔后接压力隧洞,隧洞断面为圆形,直径2.0m,隧洞长229.93m,设计流量Q=3.8m(2)庙垭口水库(借水工程)主体工程概况1)大坝该工程坝型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长度105.0m,坝顶高程1101.80m,最大坝高26.80m,上游坝面在1085.00m高程以上为铅直面,以下坡比1:0.25,左岸页岩坝段下游面坡比1:0.8,灰岩段下游面坡比1:0.65。坝内布置1层帷幕灌浆、排水廊道。坝顶河床段设30m的溢流坝段,溢流堰顶高程1098.60m,溢流面坡比1:0.7,底流消能。坝内放空管进口中心高程1092.87m,管径Ф500mm,壁厚6mm,总长32m,放空管后设一型号为Z45T-2.5闸阀实施冲砂、放空。2)借水建筑物借水建筑物位于大坝右岸,包括进水塔和借水隧洞。取水口进水塔为矩形塔式,底板高程1093.53m,采用平面钢闸门控制水流,闸孔尺寸为1.9m×2.25m;借水隧洞为城门洞型无压隧洞,尺寸1.9m×2.20-3.90m,直墙高度为1.76-3.46m,顶部曲面半径1.1m2.2.2泄流曲线、库容曲线等主要技术参数(1)接龙水库1)泄流曲线:泄流曲线采用2011年蓄水安全鉴定报告(以下简称《安鉴》)成果。表2.2-1接龙水库大坝溢洪道泄流曲线表水库水位(m)1092.51093.01094.01095.591096.01096.89设计下泄流量(m3/s)05.428.283.4100.6141.02)水库库容曲线:水库水位一库容关系曲线采用2011年《安鉴》成果。表2.2-2接龙水库水位库容曲线表水库水位(m)1064.01091.51092.01092.51093.01095.591096.89库容(万m3)133881900921941105011103)各种频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及洪量:各种频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及洪量采用《安鉴》成果。表2.2-3接龙水库调洪计算成果表项目死水位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5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000年一遇)水位(m)1064.001092.501095.591096.89库容(万m3)13392110501110最大泄量(m3/s)--83.4141.0(2)庙垭口水库1)泄流曲线:泄流曲线采用2011年蓄水安全鉴定报告成果。表2.2-4庙垭口水库大坝溢洪道泄流曲线表水库水位(m)1098.61099.11099.61100.11100.61101.1原设计下泄流量(m3/s)021.059.5109.3168.3235.32)水库库容曲线: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曲线采用2011年《安鉴》成果。表2.2-5庙垭口水库水位-库容曲线表水位(m)1080.31090109511001105111011121114库容(万m3)07.762672.42134271.223344063)各种频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及洪量:各种频率设计洪水的洪峰流量及洪量采用2011年《安鉴》成果。表2.2-6庙垭口水库调洪计算成果表项目死水位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2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100年一遇)水位(m)1095.131098.601100.541101.01库容(万m3)39.482.078.3683.62最大泄量(m3/s)--160.0223.02.2.2历次重大改建、扩建、加固等基本情况接龙水利工程属近年新建水库,运行时间较短,未经历重大改建、扩建、加固情况。2.2.3大坝安全鉴定情况2.2.4大坝当前存在主要防洪安全问题工程存在的主要防洪安全问题是因超标洪水导致的灾害,接龙水库及庙垭口水库下游主要防护对象分别为接龙乡内的两河村、接龙村。由于河道河面窄,两岸陡峭,少滩地,长期以来当地居民选择离河道较远较高的地方居住,现阶段基本无临河住户。2.3水文2.3.1流域暴雨洪水特性接龙水利工程所处流域地处暴雨中心地带,每年4月下旬开始进入汛期,暴雨次数多、雨量大、历时长,易造成灾害性天气。大暴雨多集中在六、七、八这三月,10月以后,副高南移,雨量减弱。接龙水库所处的印溪沟及庙垭口水库所处鱼鳞溪均属山溪性河流,其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发生时间与暴雨一致。每年4月下旬开始进入汛期,洪水多集中在六、七、八这三月,10月以后,副高南移,雨量减弱,难以形成大洪水。因流域地处山区,且河谷深切,岸坡陡峭,河道较短,河床比降大,洪水汇流时间短,河槽调蓄能力小,水流湍急,暴雨洪水迅疾,河水陡涨陡落明显,一次洪水多呈尖瘦形单峰过程,洪水历时多在22小时左右,具有山区洪水的特性。(1)接龙水库设计洪水成果根据2011年10月编制的《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枢纽工程蓄水安全鉴定报告》,并经本次复核,接龙水库设计洪水过程见下表2.3-1及图2-1表2.3-1接龙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洪水频率(P=0.1%)洪水频率(P=2%)时间(h)流量(m3/s)时间(h)流量(m3/s)00000.6312.50.667.810.8625.10.9015.61.1550.11.1931.21.411001.4662.51.811501.8893.72.302002.391252.852382.961483.462513.581564.032384.181484.692004.871255.671505.8893.77.111007.3862.59.4550.19.8031.212.0925.112.5415.614.8612.515.417.8122.17022.990图2-1接龙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2)庙垭口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庙垭口水库的洪水过程线计算同接龙水库的方法,采用《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提供的概化洪水过程线模型计算而得,本次经过重新复核,成果与《安鉴》一致,庙垭口水库设计洪水成果见下表2.3-2及图2-2。表2.3-2庙垭口借水工程计洪水过程线表洪水频率(P=0.1%)洪水频率(P=2%)时间(h)流量(m3/s)时间(h)流量(m3/s)00000.4911.90.508.680.6723.20.6816.90.90460.9033.41.1091.61.1166.31.411371.4299.21.791831.811322.212172.231572.682282.711653.132173.161573.651833.681324.411374.4599.25.5291.65.5766.37.34467.4033.49.3923.29.4816.911.5411.911.648.6817.22017.380图2-2庙垭口水库设计洪水过程线2.3.2水文测站分布该流域无相应的水文气象站,水库建成后在接龙水库大坝枢纽位置设置一个预报控制中心站,在接龙水库大坝位置、印溪沟尾、庙垭口水库大坝位置、鱼鳞溪尾各建立一个自动遥测雨量站,在两个水库的坝前及库尾各建一个水位观测站及其它配套设施。2.3.3水库报汛方式及洪水预报方案接龙水利工程流域新建有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报汛方式由水库管理处与武隆县防汛指挥部实行电话报汛和利用网络向市水文局报汛,在汛期除每日定时报告外,凡一次降雨量达20mm以上(含20mm)时,必须实时报告。汛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每班两人值守,水库目前水库尚未开展洪水预报工作,建议水库管理单位尽快编制洪水预报方案和开展实时预报工作,为洪水调度服务。2.4工程安全监测2.4.1水库安全监测设施及分布主坝布设了表面变形、混凝土面板板间及周边缝监测,并在坝脚设立渗流量监测量水堰一座。其中表面变形观测在水库设置变形标点19个、工作基点3个和水准基点3个。渗流量监测采用量水堰法观测。混凝土面板监测分为板间缝和周边缝观测,其中接缝观测分为板间缝和周边缝观测,板间缝观测共设测点20个,采用单向测缝计观测;周边缝观测共在混凝土面板周边缝设6个测点,采用三向测缝计观测。在主河槽大坝断面面板布置梁式倾斜仪一组,共18台梁式倾斜仪,用于监测面板变形。2.4.2水库监测情况分析目前水库工情测报系统基本安装完成,各监测设施因新进安装并未进行观测。前期大坝下游坡面6个变形点进行了施工期观测,进行了控制点引测和基值确定,并对施工期观测数据进行了平差计算处理,观测方法正确,结果可信,满足土石坝工程施工期一般变化规律。2013年3月水库下闸蓄水后,发现坝上100m左右库区有一较大渗漏点,故大坝并未进行蓄水,也无蓄水后大坝工情监测资料。建议后期尽快开展大坝运行性态及环境量监测,为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服务。2.5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接龙水利工程防洪调度方式以及水库调度权限按照批准的《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执行。2.6历史灾害及抢险情况接龙水利工程尚未进行竣工验收,未经历重大改建、扩建、加固情况。接龙水库在2013年3月下闸蓄水后,发现坝上100m左右库区有一较大渗漏点,后期对渗漏点进行了处理,大坝施工至今未发生过较大的施工失误;未发生过影响工程及下游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的洪水灾害;未发生地震及地质灾害。2.7上下游影响范围概况接龙水利工程上游为库区,无重要交通干线,无重要设施及工矿企业等。接龙水利工程下游影响区域为接龙乡境内的两河村及接龙村及水库坝后电站,其中两村淹没面积1600亩,受影响区域共169人,以及河道岸坡附近4条乡村公路、4座桥梁等。

3突发事件分析3.1重大工程险情分析3.1.1重大险情主要因素和危险源水库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重大险情的诱因主要包括工程性因素、不可抗力及人为破坏三方面。(1)工程性因素:由于设计缺陷、施工中遗留安全隐患、运行维护失当等原因造成大坝重大安全隐患。从查阅设计资料、变更资料及蓄水安全鉴定资料来看,未发现影响大坝安全的设计及施工质量隐患;但因工程设计变更中取消了放空管,水库检修放水功能通过放水塔完成,存在运行维护中放水塔闸门启闭失灵的可能性。(2)不可抗力:遭遇超标准洪水、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原因造成洪水翻坝、坝体失稳、结构破环等重大险情。遭遇超标准洪水的概率小于1‰;该工程地区不属于地震高发区,发生Ⅵ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库区内未发现有害地质灾害。(3)人为破环:遭遇战争、恐怖袭击或犯罪分子人为破坏等原因造成水库大坝受创或损毁。目前国际及国内形势相对稳定,战争、恐怖袭击、犯罪分子人为破环等威胁大坝安全事件出现的概率极低,但仍需提高警惕,做好防范措施。3.1.2重大险情种类接龙水利工程挡水建筑物:发生严重的大坝渗水、裂缝、滑坡等危及大坝安全,可能导致溃坝的险情。水库放水建筑物:紧急泄洪时放水设施无法打开或堵塞;启闭设备失灵等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因工程设计变更中取消了放空管,放水功能通过放水塔完成,如大坝存在险情或需进行检修,存在放水塔闸门启闭失灵的可能性。3.1本工程可能出现的重大险情主要有:放水塔闸门失灵、大坝渗水、裂缝、滑坡和溃坝。(1)放水塔闸门失灵:机械损坏、动力电源断路等均可能造成闸门无法正常开启或闭合。当水库出现工程险情或进行检修时,无法快速放空水库,造成大坝险情加剧甚至溃坝。水库管理人员应做好放水塔闸门的运行维护,入主汛时应增加检查频次,确保闸门启闭正常。(2)根据水库运行情况实地调查及管理人员日常观测成果,大坝坝基、坝体、坝肩有少量渗漏现象,但不会危及大坝安全。(3)根据现场调查,坝体未发现明显裂缝,不影响大坝安全运行。(4)滑坡:由于库区库岸稳定,未发现滑动体存在。坝基、坝体均未发现滑动体的存在。(5)遭遇超标准洪水、洪水翻坝地震、人为破坏均可能出现溃坝。当大坝溃坝时,流量极大,将对洪水淹没区内的人和物造成空前的破坏,将淹没坝后(板桥)电站及两河村、接龙村部分居民点及乡村道路等,对此区域居民生产生活造成破坏。3.2溃坝分析3.2.1溃坝主要因素接龙水利工程可能导致水库溃坝的主要因素为:超标准洪水、工程隐患、地震灾害、地质灾害、上游大体积漂移物的撞击事件、人为破坏、恐怖袭击或战争等。3.2根据接龙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有如下几点:放水塔闸门失灵、超标准洪水、库区山体滑坡或崩塌、基本烈度超过Ⅵ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人为破坏、恐怖袭击或战争等。(1)超标准洪水:接龙水利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8.6km2,总库容为1110万m3,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标准为1000年一遇。出现超标准洪水的概率低于1‰。借水工程庙垭口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8km2,总库容83.6万m3,主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出现超标准洪水的概率低于1%。(2)库区山体滑坡或崩塌:水库库岸主要为岩质库岸,岸坡覆盖层较薄,且基岩出露县域较多。库区出露地层岩性为志留系下统罗惹坪组(S1lr)粉砂岩及页岩。岩层倾向下游,库区无断层,仅在岩体中发育节理风化裂隙,岸坡稳定性较好出现山体滑坡或崩塌可能性小。(3)地震:由于大坝设防地震烈度为Ⅵ度,根据历史记载,工程县出现烈度超过Ⅵ度的地震的可能性极小。(4)基岩位移:大坝基础采取深嵌,固结灌浆。坝基坝肩大部份开挖深入弱风化中下部,开挖溢流坝段建基面后,发现有几条裂隙,坝基右下角有一条断层破碎带,经鉴定后无软弱夹层和层面夹泥裂隙基本闭合等结论,采用用钢筋加固并进行固结灌浆,坝基与左、右岸坡开挖后均用砼及时地进行了封闭。基本上保证了大坝建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发生基岩位移偏大的可能性较小。(5)超极限位移:当特大暴雨、库县山体滑坡、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坝体位移超过极限时,大坝即将溃坝,从目前运行状况看,出现的机率极低。放水塔闸门失灵:主要指机械损坏和动力电源断路,机械损坏主要表现在传动设备失灵;动力电源断路表现在空气开关失效、高压线路树木接地断路;由于放水塔平时需向用水对象放水,闸门处于开启状态,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性较低。人为破坏:表现出在社会犯罪分子对坝体及其附属设施的破坏,从目前而言,可能性较低,但仍需做好防范措施。恐怖袭击:出现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较低,仍需保持警惕。战争:由于当前国际局势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因而捍卫民族团结、主权完整的正义战争依然存在,但可能性极低。3.2.3溃坝洪水计算接龙水库坝型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借水工程庙垭口水库坝型为砼重力坝。其中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溃坝形式主要为逐步溃决,砼重力坝属刚性坝,溃坝形式主要为全面溃决,故本次两水库溃坝分别考虑逐步溃决及全面溃坝两种方式进行分析。接龙水库大坝长267.5m,坝顶宽8.0m,坝顶高程1098m,最大坝高61.5m,总库容1110万m3;庙垭口水库大长105.0m,坝顶高程1101.80m,最大坝高26.80m,总库容83.6万m3;(1)水库校核洪水位时大坝溃坝决口宽度估算根据《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中的规定,溃口形状按梯形断面考虑,参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陆吉康经验公式进行计算,最终溃口宽度经验公式:式中:b为最终溃口的平均宽度(m);H0为溃坝前上游水深(水库溃决时刻水位-坝址断面平均底高程)(m),接龙水库校核水深为53.69m;W为水库有效下泄库容(m3),取溃决水位时的相应库容;K为修正系数,对于漫顶造成的溃决K=1。经计算,接龙水库溃口平均宽度b=69.05m;庙垭口水库溃口平均宽度按照全溃考虑,溃口形状按梯形断面计,溃口宽度为67m。(2)水库溃坝时的坝址最大流量估算均质土坝的坝址溃决最大流量采用肖克列奇经验公式进行计算,砼重力坝坝址溃坝最大流量采用里特尔(Rittter)经验公式进行计算,式中:其中:Qmax为坝址最大流量(m3/s);B为坝顶长度;b为最终溃口的平均宽度(m);H0为溃坝前上游水深(m),接龙水库校核水深53.69,庙垭口水库校核水深为24.01m;g为重力加速度(9.8m/s2经计算,接龙水库溃坝最大流量Qmax=35350m3/s;庙垭口水库溃坝最大流量Qmax=8181m3/s。(3)溃坝流量演进1)溃坝下游流量的计算溃坝坝址处最大流量向下游演进至坝址L(m)流程时的最大流量,可采用下式估算:式中:QLM为溃坝最大流量演进至距坝址为L处时,在该处出现的最大流量(m3/s);W为水库溃坝时的库容(m3);QM为坝址处的溃坝最大流量(m3/s);L为距坝址的距离(m);v为河道洪水期断面平均最大流速,在有资料的地区v可采用历史上的最大值,如无资料,一般山区可采用3.0~5.0m/s,丘陵区可采用2.0~3.0m/s,平原区可采用1.0~2.0m/s;K为经验系数,山区K=1.1~1.5,丘陵区k=1.0,平原区k=0.8~0.9。接龙水库所处河流印溪沟及庙垭口水库所河流鱼鳞溪具有山区河道典型特征,vK取6.11。2)洪水演进到各断面的最高水位的计算按河段从上游到下游推求各断面的淹没高程,根据1:10000航测图,切出大断面,可以确定各河段的断面洪水位与断面面积、断面湿周、水面宽度与水力半径的关系。溃坝洪水到达下游各断面的最高水位计算公式为:式中:Q为各断面相应洪水位求出的流量(m3/s);n为糙率,临江河河床由淤泥、砂砾石组成,床面较平整,两侧岸以土壁为主夹杂部分石壁,长有杂草,形状较整齐,河道综合糙率根据河段实际情况结合考虑丘陵河流综合糙率特性,并参照其它同类河道糙率取值,本次计算中两河道下游糙率参数选用0.038;A为相应洪水位的过水面积(m2);R为水力半径,R=A/X(m);J为河段水力坡度,为上、下游水位差除以河段长度:。采用试算法,设断面水位高程,使通过大断面计算的流量与洪水演进的计算流量相同,则该断面水位高程即为溃坝洪水到达该断面的最高水位,即淹没高程。3)溃坝洪水传播时间的计算溃坝洪水比一般洪水的传播要快得多,其波速在坝址附近最大,距坝址愈远,波速削减愈快。黄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所根据实验求得溃坝最大流量到达时间计算公式如下:式中:t为最大流量到达时间;K为系数,等于0.8~1.2,;hM为最大流量时的平均水深,可根据各断面的淹没高程求得。各断面的溃坝洪水水力计算表见表3.2-1、表3.2-2。表3.2-1接龙水库大坝溃坝水力计算成果表控制断面距坝址的距离L(km)0.41.332.243.0544.755.2最大溃坝演进流量(m3/s)2925220877163091365011459101709527传播时间(min)8.0淹没高程(m)1053.11026.5952.4897.6858.9821.2820.9图3-1接龙水库大坝溃坝洪水传播时间分布图表3.2-2庙垭口水库大坝溃坝水力计算成果表控制断面距坝址的距离L(km)0.553.6最大溃坝演进流量(m3/s)42062107144912541209传播时间(min)1.04.98.911.912.4淹没高程(m)1083.71064.41057.61050.91050.9图3-2庙垭口水库大坝溃坝洪水传播时间分布图说明:接龙水库坝址下游4.75km盖坪村田坝处有一大落水溶洞,周围地形较高,洪水无其他宣泄口,全部经溶洞转入地下暗河;庙垭口水库坝址下游3.45km渗孔坝处也有一落水溶洞,地形条件与盖坪村田坝处溶洞相似,洪水由此转入地下暗河,该范围内无重要建筑,故两水库溃坝洪水均推演至溶洞入口附近结束。3.2.4溃坝影响分析接龙水库及庙垭口水库发生溃坝时,由于流量极大,分别为35350m3/s,8181m3/s)将对洪水淹没区内的人和物造成重大破坏,将淹没接龙乡两河村及接龙村部分区域,淹没面积1600亩,受影响人口169人。具体见下表3.2-3至表3.2-6。表3.2-3接龙水库溃坝影响区域内淹没指标统计表(大坝下游)乡镇指标户/人口

(户/人)大牲畜

(头)耕地淹没面积

(亩)作物1(亩)作物2(亩)…小计武隆县接龙乡两河村34/139120100600合计表3.2-4庙垭口水库溃坝影响区域内淹没指标统计表(大坝下游)乡镇指标户/人口

(户/人)大牲畜

(头)耕地淹没面积

(亩)作物1(亩)作物2(亩)…小计武隆县接龙乡接龙村6/30505001000合计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防洪抢险应急预案PAGEPAGE20重庆市渝西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表3.2-5接龙水库溃坝影响区域内淹没指标统计表(大坝下游)所在地工矿企业公路桥梁通信光缆石油管道文物军事设施其他企业名称主营业务年产值路名公路等级路面宽度长度桥名桥面宽度桥孔数跨度(米)(米)古树古迹其他(万元)(米)(米)(米)(米)(颗)武隆县接龙乡——————2条四5.510003座517——————————合计表3.2-6庙垭口水库溃坝影响区域内淹没指标统计表(大坝下游)所在地工矿企业公路桥梁通信光缆石油管道文物军事设施其他企业名称主营业务年产值路名公路等级路面宽度长度桥名桥面宽度桥孔数跨度(米)(米)古树古迹其他(万元)(米)(米)(米)(米)(颗)武隆县接龙乡——————2条四7.512001515—————————合计重庆市武隆县接龙水利工程防洪抢险应急预案PAGE69重庆市渝西水利电力建筑勘测设计院编制4险情监测与报告4.1险情监测和巡查4.1.1险情监测和巡查主要部位在日常工作中,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要对库区雨情、水情和大坝重点部位、设施等进行巡查监测,观测检查频率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特殊情况下进行加密观测巡查。工程具体监测巡查项目、部位和内容如下:接龙水库:(1)坝体1)坝体是否有较大的位移。2)坝体下游渗流出逸处有无流土现象。3)坝体护坡有无损坏情况。4)上下游坝面有无裂缝,裂缝渗漏水情况。(2)泄水建筑物1)溢洪道边墙、底板的混凝土有无裂缝、变形、剥蚀。2)消能设施有无磨损冲蚀和淤积情况。3)水流流态。(3)放水塔1)放水塔塔身有无裂缝情况。2)放水塔混凝土有无破损、溶蚀、水流侵蚀现象。3)放水闸门及启闭机的运行情况。(5)近坝区岸坡1)地下水露头及绕坝渗流情况。2)岸坡有无冲刷、塌陷、裂缝及滑移迹象。(6)闸门及金属结构主要检查内容1)闸门(包括门槽、门支座、止水及平压阀、通气孔等)工作情况。2)启闭设施启闭工作情况。3)金属结构防腐及锈蚀情况。4)电气控制设备、正常动力和备用电源工作情况。庙垭口水库:(1)坝体1)坝体是否有错动或较大的位移。2)伸缩缝开合情况和止水的工作状况。3)上下游坝面及廊道壁上有无裂缝,裂缝渗漏水情况。4)混凝土有无破损。5)混凝土有无溶蚀、水流侵蚀或冻融现象。6)坝体排水孔的工作状态,渗漏水的漏水量和水质有无显著变化。(2)坝基和坝肩1)基础岩体有无挤压、错动、松动和鼓出。2)坝体与基岩(或岸坡)结合处有无错动、开裂、脱离及渗水等情况。3)两岸坝肩现有无裂缝、滑坡、溶蚀及绕渗等情况。4)基础排水的工作状况、渗漏水的漏水量及浑浊度有无变化。(3)泄水建筑物1)溢流坝段的中墩、边墙、溢流面等处有无裂缝和损伤。2)消能设施有无磨损冲蚀和淤积情况。3)下游河床和岸坡的冲刷和淤积情况。4)水流流态。(4)放水设施1)放水管闸阀启闭情况2)闸阀防腐及锈蚀情况(5)近坝区岸坡1)地下水露头及绕坝渗流情况。2)岸坡有无冲刷、塌陷、裂缝及滑移迹象。(6)闸门及金属结构主要检查内容1)闸门(包括门槽、门支座、止水及平压阀、通气孔等)工作情况。2)启闭设施启闭工作情况。3)金属结构防腐及锈蚀情况。4)电气控制设备、正常动力和备用电源工作情况。4.1.2险情监测(1)库岸未设计监测点的滑坡体的安全巡视及下游河道行洪能力检查主要依靠每年开展的汛前、汛后安全检查,或春、秋季安全检查,在特别条件下(如地震后、持续暴雨、其它地质灾害后等)应安排专人进行巡视。巡视检查的内容及要求严格执行国家《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94)监测规程。检查发现的问题应按要求及时进行上报并整改。其中庙垭口水库并未设置工情监测点,故该水库险情监测主要以人工巡视为主。(2)坝址边坡日常监测工作按接龙水利工程制定的相关大坝监测规程要求执行:1)当接龙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达5年一遇~10年一遇洪水,即水库坝前水位有时短暂超过正常高水位1092.5m,监测大坝等加测1次/天,大坝巡视增加2次/天;庙垭口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达5年一遇~10年一遇,即水库坝前水位有时短暂超过正常高水位1098.6m时,大坝巡视检查增加2次/天。2)当接龙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达10年一遇~50年一遇洪水,即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正常高水位1092.5m,逼近设计洪水位1095.59m,监测大坝等加测2次/天,大坝巡视增加4次/天;庙垭口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达10年一遇~20年一遇,即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正常高水位1098.6m,逼近设计洪水位1100.54m时,大坝巡视检查增加4次/天。3)当接龙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达50年一遇~1000年一遇洪水,即水库坝前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1095.59m,逼近校核洪水位1096.89m,监测大坝等加测4次/天,大坝巡视增加8次/天;庙垭口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达20年一遇~100年一遇,即水库坝前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1100.54m,逼近校核洪水位1101.01m时,大坝巡视检查增加8次/天。4)当接龙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达1000年一遇以上洪水,即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校核洪水位1096.89m,水位持续上涨,人工加测大坝水平垂直位移点12次/天;自动化监测大坝12次/天,大坝巡视检查增加24次/天;庙垭口水库入库洪水流量超过100年一遇,即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校核洪水位1101.01m,水位持续上涨时,大坝巡视检查增加24次/天。5)当坝区发生六度或以上地震时,应利用监测系统对所有监测项目进行加密观测,观测周期一般不少于1次/天。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还应加密巡视检查。加密观测和巡视检查视情况一般持续到余震基本结束时。6)当坝区发生局部暴雨后,应对所有高边坡、滑坡体监测项目加测一次,巡视检查一遍。7)当坝区发生持续强降雨时,应尽可能的增加对高边坡、滑坡体的巡视检查。8)对所有加密观测项目的资料应在观测完后立即进行计算、校核,对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初步判断建筑物的运行安全与否。对无法立即进行判断的问题应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上级反映,及时组织进行观测资料的整理分析。4.1.3监测、巡查人员组成及监测、巡查结果的处理程序(1)监测、巡查人员组成重庆武隆县渝翔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机构设置比较完善,相关人员如下:办公室办公室安全科生产建设科主任:谭彭长:马令科长:张杰总经理:李岩松电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为确保接龙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水库管理处进一步完善工作机构,并明确责任如下:水库设立防洪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水库的防洪抢险工作。由接龙水利工程枢纽所在地接龙乡乡长任组长,水库负责人任副组长,接龙乡相关部门领导及水库管理处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防洪领导小组相关责任人见下表4-1。表4-1水库防洪领导小组相关责任人通讯联络表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移动电话办公电话1邓安全接龙乡人民政府乡长136382274332陈云峰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本水库管理负责2)监测、巡查结果处理程序1)工程险情监测、巡查人员应把检查情况做好记录。2)水库运行情况正常时,应定时向水库防洪领导小组进行汇报。3)发现险情立即报告水库防洪领导小组,防洪领导小组应立即对上报情况进行复核后,写出险情情况及处理意见,上报县防汛指挥部、市防汛指挥部和总公司,并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防止险情发展。4.2险情上报与通报(1)大坝运行正常时,应定时向防洪领导小组汇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报告防洪领导小组。防洪领导小组应定时向武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报告大坝运行工况。(2)当发生洪涝灾害和突发事件时,各相关部门应立即向防洪领导小组汇报,防洪领导小组立即向县防汛指挥部、市防汛指挥部和总公司口头汇报;并在2h内有详细书面报告。(3)灾情书面报告应注明灾情时间、地点、气候情况、受灾原因、灾害范围及灾害损失情况的初步统计。(4)在进行灾情书面报告的同时,应及时汇报消除灾害影响,恢复正常运行的方案及采取的措施,包括人力、物力、抢险时间、所耗费用等。(5)在进行灾情书面报告时,有条件的应附受灾情况照片或录像。(6)防洪领导小组在接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调度命令后,应立即通知下属各职能部门;并及时将调度情况、时间等通知近坝区附近的有关防汛单位,作好记录。(7)当水库将要泄洪时,必须提前通知武隆县防办及下游村镇防汛责任人,武隆县防洪办接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相关政府和单位防汛负责人,并随后每小时整点对防办通报水库泄洪情况。联络方式如下:水库主管部门:重庆市渝翔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责任人:李岩松(总经理)联系电话77725888水行政主管部门:武隆县水务局责任人:吕劲松(局长)联系电话645010994.3水库防汛值班制度根据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水库防汛值班制度如下:(1)正常防汛值班时间:为每年的汛期(5~9月份)。如遇特殊汛情,根据需要可延长防汛值班时间。(2)防汛值班的基本要求:24小时值班无间断,确保防汛工作内外联系的畅通。各位值班人员的手机24小时开启,水库防洪值班电话、传真随时有人接听。(3)实行分级防汛值班:1)防洪领导小组主要成员的值班:明文公布各位成员的手机号码,要求手机24小时开启,特别是组长、副组长的手机,应当保证通讯畅通,以便随时掌握汛情,科学合理的下达防洪命令。2)防洪领导小组下属职能部门人员的值班:日常防汛值班由当值值班员负责,24小时不间断,确保通讯畅通。负责与当地县防汛办的联系,负责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运行监视,负责本站雨情、水情和工情的收集、上报以及泄洪操作等日常防汛工作。较大降雨和泄洪期间,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及时到现场,加强防汛值班。(4)值班人员的主要任务1)掌握实时汛情。水情:实时雨情、水情。工情:水库的大坝、溢洪道、取水塔等水工建筑物等工程的运行维护和安全监测情况,特别是当雨情、水情达到某一数值时(降雨30mm及其以上),更应密切关注工情,督促加大对防洪工程的安全监测、安全检查的力度。2)按时请示、传达报告。按照报告制度,对于重大汛情及灾情要及时向防洪领导小组和县防洪办汇报。对需要釆取的防洪措施要及时请示批准执行。对授权传达的指挥调度命令意见,要及时准确传达。3)熟悉水库的防汛基本资料和年度防洪方案、调度计划等。对所发生的各类型洪水要根据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4)掌握防洪工程设施发生的险情和消缺处理情况,以备査阅并归档保存。5)对发生的重大汛情要整理好值班记录,以备查阅并归档保存。6)严格执行汛期水情交接班制度,认真履行水情交接班手续和记录。

5险情抢护5.1抢险调度5.1.1抢险调度方案接龙水利工程主要包括主体工程接龙水库及借水工程庙垭口水库,导致接龙水利工程工程可能出现险情的主要因素为放水塔闸门失灵、超标准洪水、地质灾害、地震灾害、战争或恐怖事件等。接龙水利工程抢险调度方案如下:(1)当放水塔闸门失灵,应及时进行检修,此状况主要可能引起水库大坝工程安全出现隐患时不能及时放空库容,检修不便,若出现此情况,建议采用多个抽水泵由库内向下游抽水,以尽快排空库容。(2)当遭遇超标准洪水,库水位迅速上涨,应立即开启一切放水设施以最快的速度腾空库容,确保安全度汛;当以上措施仍不能安全泄洪,水位继续上涨,应立即启动防洪抢险应急预案。(3)当发生超过Ⅵ级以上的地震或严重地质灾害,造成坝体出现裂缝,坝肩山体错动失稳的重大险情时,抢险调度措施主要是开启一切泄洪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腾空库容,直至将水库水位降到死水位以下;截断坝区公共交通。(4)其他原因如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造成大坝主要功能损坏可能危及大坝安全的险情时,立即采取一切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腾空库容,直至将水库水位降到死水位以下;截断坝区公共交通。联系人: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总经理:李岩松电话777258885.1.2抢险调度方案的操作规程发生重大险情时,应急指挥部成员必须靠前指挥并视具体情况随时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各项应急事宜,制定应急抢险措施,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指挥部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做好各自工作,宣布应急抢险进入临战状态,在应急抢险中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努力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5.1.3调度权限及执行部门(1)当库水位在旱警水位和正常水位之间波动时,由水库管理处负责调度。(2)当库水位低于旱警水位时由水库管理处上报武隆县防洪办审批,报重庆市防洪办备案;当库水位超过正常水位时,由水库管理处请示县防洪办审批,由县防洪办下达指令并明确下泄流量。(3)当库水位达校核水位以上,同时水位继续上涨时,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应急预案的启动方式启动应急预案,由县人民政府向社会发布预案启动公告,同时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备案。5.2抢险措施及应急预案5.2.1工程抢险措施针对接龙水利工程工程基本情况及自然地理位置,主要是“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原则,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水库大坝出现严重渗漏、放水设施、溢洪道损坏等)和抢险调度方案,制定较为详细的抢险应急方案。因接龙水库与庙垭口水库坝型不同,分别为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砼重力坝,发生险情时抢险措施有所不同,故分别描述。(1)接龙水库1)流土:采用砂石、块石、土袋、土工织物、梢料、钢纤等物资根据反滤铺盖法、无滤反压法、透水压渗台法等方法处理。2)渗水:出现渗漏时用土工布、编织袋、草袋、麻袋、砂石、钢材等物资采用临水截渗防漏、背水导渗减压处理;出现漏洞时用棉被、土工膜、草捆、麻袋、泥土、砂石等物资采用软帘盖堵、软楔堵塞、抛填粘土前戗法处理;出现泄水建筑物与与土坝结合部位渗漏时,用土工膜、土工布、编织袋、草袋、麻袋、砂石、钢材等物采用临水截渗、背水导渗法处理。3)裂缝:出现非滑坡性裂缝时,用塑料膜、石灰、沙壤土等采用塑料膜覆盖、开挖回填等方法处理;出现泄水建筑物裂缝时,用水泥、沥青麻丝、沙子等采用环氧砂浆堵漏、防水快砂浆堵漏法处理。4)滑坡:出现大规模滑坡时,用土工膜、土工布、编织袋、砂、石、土等采用塑料膜覆盖、抛石固脚阻滑、临水截渗、背水导渗、上部减载等方法处理。5)决口:出现决口时,用石笼、块石、柳捆、土等采用平堵、立堵、混合堵等方法处理。(2)庙垭口水库1)坝体渗漏:处理方案以自坝顶至淤积层以上对漏水缝进行处理,新建缝面止水体系。止水体系由缝内化学灌浆和缝面柔性防渗止水模块构成。缝内化学灌浆选用LW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填充结构缝上游面与结构缝止水之间的横缝缝腔及水平缝缝面,利用LW材料遇水膨胀的特性封闭可能的缝内漏水通道,LW固结体具有弹性的特点可适应结构缝伸缩变化;缝面柔性防渗止水模块选用SR止水材料与SR防渗盖片,在上游横缝表面形成一道表面柔性止水。具体处理方案为:在横缝表面进行骑缝切槽、钻骑缝灌浆孔,埋设灌浆管、临时封闭,封闭完成后压水检查,压水检查完成后进行化学灌浆,灌注LW水溶性聚氨酯灌浆材料,让化学材料充填封闭漏水缝面;灌浆结束后对缝骑槽重新进行清理,嵌填SR止水材料并对缝面粘贴SR防渗模块,稳妥固定后完成整个结构缝表面止水体系建立。2)绕坝渗漏:对于混凝土与岩石间接触带渗漏,可采用接触灌浆处理。3)输、泄水建筑物裂缝:当输、泄水建筑物出现裂缝时,采用环氧砂浆堵漏、防水快沙浆堵漏。所需抢险物料为环氧树脂、二丁脂、乙二胺、水玻璃、水泥、沥青麻丝、砂子等物资。4)放水闸门或放水闸阀破坏:当放水闸门或放水闸阀遭到破坏时,采用钢筋网堵口、钢筋混凝土管封堵。所需抢险物料:蓬布、灰渣、钢筋、混凝土、草袋、麻袋等物资。5.2.2水库大坝抢险应急方案当接龙水利工程坝前水位持续上升,大坝出现严重渗漏、溢洪道损毁严重等情况影响大坝安全时,根据险情制定抢险方案并组织实施,极力控制险情,确保大坝安全。必要时需尽可能此采取措施增大泄洪流量,降低水位或控制水位不再上涨。同时,要求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立即报告县防办,要求下游群众做好撤离准备。5.3应急转移5.3.1水库下游应急撤离方案确定受威胁区域人员及财产转移安置任务当水库险情难以控制,即将溃坝时,受威胁区域内的人员及财产转移任务由接龙乡、两河村、接龙村人民政府负总责,成立由民政、农业、交通、公安、卫生、物资、商业、粮食等部门组成县应急转移指挥部,并根据制定的转移路线,全面负责群众转移、安置、救灾、抚恤等工作。制定应急转移方案(1)受威胁区的转移方案由接龙乡乡长负责实施;(2)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迅速、安全、有序”、“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幼病人员、后其他人员”的原则;被转移人员要服从命令。双河村及接龙村部分居民点可以通过乡村公路往就近岸坡高处交通便利的临时安置点转移,确保人流及物资畅通。确定人员转移警报发布条件、形式、权限及送达方式(1)转移警报发布条件1)遭遇超标准洪水,确认将发生洪水漫顶时;2)遭遇超设防标准地震或战争恐怖袭击等造成坝体发生结构性破坏,无法抢护,或对渗漏等险情抢护失败、无能力遏止漏水扩大时;(2)转移警报发布形式撤离警报利用有线、无线、声传、送达等多种方法。(3)转移警报发权限由县防汛应急抢险指挥部统一发布。(4)转移警报送达方式采用广播、电话、手机或鸣笛等手段进行预警,撤离预见期较短时,水库防汛应急抢险指挥部可采用分阶段分区域发布方法,实施部分提前撤离。确定组织和实施受威胁区域人员和财产转移、安置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水库下游转移路线见表5.3-1、表5.3-2。表5.3-1接龙水库下游转移路线表指标乡镇(人/户)大牲畜

(头)转移线路负责人联系电话武隆县接龙乡两河村139/34120沿盖坪、两河公路向就近居民安置点转移邓安计表5.3-2庙垭口水库下游转移路线表指标乡镇(人/户)大牲畜

(头)转移线路负责人联系电话武隆县接龙乡接龙村30/650沿山丘公路向就近居民安置点转移邓安计应急转移人员安置方式为:投亲靠友、借住公房、调运帐篷、搭建临时房屋。群众转移、财产撤离的负责人员由接龙乡乡长负责指定。接龙乡乡长邓安全联系电话人员和财产转移后的警戒措施,由县公安局具体负责,人员和财产转移后,防止撤离的人员回流;阻止过路人员误入危险区,打击扰乱撤离工作的破坏活动,保卫撤离区财产的安全;同时负责抢险期间枢纽工程建筑物、财产等的安全保卫工作;抢险现场的警戒、安全保卫、非防汛的车辆和人员的进入等,此部分由县公安局局长负责调度指挥。负责人:陈耀武联系电话77712986。5.3.2水库库区抢险应急方案由于接龙水利工程库区为山区,岸坡较陡,库区范围内无居民居住,无需编制应急方案。5.4水库防汛抢险应急处置流程图详见“附图1接龙水利工程防汛抢险应急处置流程图”。

6《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结束6.1《应急预案》启动与结束条件6.11、直接启动当水库大坝遭遇如下情况:1)遭遇超标准洪水。2)地震或地质灾害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3)工程出现重大险情,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4)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他原因造成大坝溃决或即将溃决。5)库区水质污染,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安全及生产生活或严重破坏生态环境。2、会商启动1)工程出现严重险情,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2)监测资料明显异常,对大坝安全不利。3)水情预报可能有超标准洪水。4)地震或地质灾害有可能造成大坝溃决。5)战争、恐怖事件、人为破坏等其他原因可能造成大坝溃决。6)库区水质污染,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6.1.2预案启动程序(1)直接启动1)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将水库大坝危急情况等突发事件的信息立即报告武隆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2)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接到大坝即将溃决等突发事件的信息报告后,在30分钟内签发启动预案的指令,宣布进入紧急应急期,做出相应工作部署,同时,县应急指挥部应迅速带领指挥调度组、参谋组、后勤组成员进驻事发地,全程跟踪水情、工情、灾情,并随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市防汛指挥部、市水利局。3)县人民政府随之启动预案,组织抢险队伍进入事发现场,安全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查险巡查和加固防守,及时控制险情。(2)会商启动1)当水库大坝出现可能导致大坝溃决等突发事件时,水库管理单位应在10min内向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报告。2)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根据险情报告,召集相关部门与专家组会商决定是否启动预案。3)当会商决定启动预案时,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应在1小时内签发启动预案的指令,宣布进入紧急应急期,做出相应工作部署,并将情况上报市政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水务局。4)武隆县人民政府随之启动预案,组织抢险队伍进入事发现场,按照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的要求进行应急调度,安全转移危险地区群众,组织强化查险巡查和加固防守,及时控制险情。6.1.3预案启动的决策机构预案启动的决策机构为武隆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6.1.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宣布《应急预案》结束。(1)水库大坝险情得到有效控制。(2)水库大坝溃坝后应急救援、救灾工作完成。警报解除时,由接龙水利工程防汛指挥部受权广播、电视部门及水库管理处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向社会宣布解除警报。6.2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启动由于水库下游无场镇工况等重要建筑物,接龙水库及庙垭口水库下泄洪水影响范围较小,不足5km,洪水由溶洞转入地下,因此工程预警级别按照设计及校核洪水标准进行。根据水库大坝出现的危及工程安全险情的危害程度,接龙水利工程预警级别分为4级,即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6.2.Ⅳ级(蓝色预警),表现为一般洪水,接龙水库坝前水位有时短暂超过正常高水位1092.5m;庙垭口水库坝前水位有时短暂超过正常高水位1098.6m。发生Ⅳ级险情后,水库管理单位向县防办、水库防汛指挥部报告,由防汛抢险专家组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Ⅳ级时,并经水库防汛指挥部批准后启动Ⅳ级响应行动。(1)水库防汛指挥部派防汛抢险专家组赴抢险现场进行技术指导。(2)水库防汛值班室人员24小时值班,坚守岗位,渝翔公司各部门在接到抢险命令后,立即进入状态,尽职尽责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并做好增援其它部门的准备,具体如下:①运行调度人员24小时密切注视水情、雨量变化,确保水库按上级批准的度汛方案运行。②水库工程管理科组织观测人员按4.1要求对水工建筑物进行加密监测(也可临时增加观测任务),收集资料并分析研究。③水库工程管理科加强对大坝、机电设备的巡视检查,保障用电不中断及抢险电源的可靠性。④水库管理处派人员加强工程管理范围内(特别是大坝、上坝公路、边坡两岸)的安全巡逻。(3)出现工程险情,但不至于垮坝时在征得专家、县防办及水库防汛指挥部同意后,应果断降低水库水位,以确保工程安全。放空前按相关程序通知下游。(4)近坝库区滑坡体有不稳定迹象时:①立即在周围设置安全警戒区域,在防汛指挥部通告滑坡体稳定前,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该区域。②水库管理处加强对滑坡体的监测。③防汛指挥部立即组织专家对险情进行分析,当确定要加固或清除时,必须立即执行。④如果滑坡对大坝安全产生威胁时,应立即上报县防办、水库防汛指挥部,请求降低库水位运行。(5)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地方政府组织转移受困群众,妥善安排灾民生活。(6)水库防汛指挥部命令水库常备队到达出险现场根据险情进行抢险,根据险情需要可调用水库防汛抢险队或后备队(人员见7.2章节)。(7)水库管理处负责收集和汇总雨情、水情、工情及险情信息,在2小时内向县防办、水库防汛指挥部报告(或根据需要加密频次)。(8)结合汛情发展和工程出险情况,请求武隆县防办给予抗洪力量、物质方面的支持。6.2.Ⅲ级(黄色预警),表现为较大洪水,接龙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正常高水位1092.5m,逼近设计洪水位1095.59m;庙垭口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正常高水位1098.6m,逼近设计洪水位1100.54m。发生Ⅲ级险情后,水库管理处向县防办、水库防汛指挥部报告,由防汛抢险专家组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Ⅲ级时,水库防汛指挥部主持召开应急抢险工作会议,作出相应工作部署,经批准后启动Ⅲ级响应行动。Ⅲ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Ⅳ级响应行动中的有关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1)水库防汛指挥部命令水库常备队到达出险现场根据险情进行抢险。如险情可能危及下游沿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当地政府组织下游群众转移工作。险情应及时发布,让下游群众有尽量长的时间转移。(2)抢险常备队人员应及时将抢险物资运至抢险现场。(3)发现有滑坡可能时,应尽快通知滑坡体可能破坏地带的人员、财产转移。(4)收集水文、气象部门实时汛情,密切注视汛情发展趋势,收集和汇总灾情,在1小时内向防汛指挥部报告,在1.5小时内向县防办报告(或根据需要加密频次)。6.2.Ⅱ级(橙色预警),表现为大洪水,接龙水库坝前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1095.6m,逼近校核洪水位1096.89m;庙垭口水库坝前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1100.54m,逼近校核洪水位1101.01m。发生Ⅱ级险情后,水库管理处向县防办、水库防汛指挥部报告,由防汛抢险专家组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Ⅱ级时,水库防汛指挥部主持召开应急抢险工作会议,作出相应工作部署,经批准后启动Ⅱ级响应行动,同时将情况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政府。Ⅱ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Ⅲ级响应行动中的有关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1)由水库防汛指挥部将工作部署下达给水库管理处和有关单位,并立即派督导组、专家组赴抢险现场加强技术指导并请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派出抢险专家组进行技术指导。(2)在20分钟内向防汛指挥部报告水情、雨量和大坝的有关信息,在30分钟内向县防办报告有关信息。(3)水库防汛指挥部带领有关人员亲临现场,指挥抢险,通知可能淹没范围内各级政府做好群众转移工作。(4)淹没范围内的有关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人要按照防汛责任制分工要求,亲临一线指挥。(5)水库防汛指挥部命令水库常备队和抢险队,在45分钟内达到水库指定位置抢险,视险情需要,按调动程序调用部队。(6)物资、交通部门接水库防汛指挥部指令后,要立即组织、紧急调运抢险物资,满足抢护重大险情的需要;交通部门还要做好群众安全转移的运输工作。(7)电力、通讯部门要千方百计确保供电和通讯联络畅通,按预定应急保障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为防汛抢险服务。(8)卫生防疫部门接指令后,要立即组织医疗队和防疫队赴灾区巡回医疗,现场做好抢险人员、灾区群众的医疗、卫生防疫工作。(9)公安部门要组织力量做好抢险第一线及群众转移、安置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持治安保卫秩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实行紧急交通管制,开设应急“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抢险工作的顺利开展。(10)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派记者深入抢险第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并经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批准后,发布险情信息。民政部门要组织确保转移群众的生活供应,发动社会力量对灾区群众实施捐助救助活动。(11)抢险期间征用或调用的物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造成损失或者无法归还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或作其它处理。6.2.Ⅰ级(红色预警),表现为特大洪水,接龙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校核洪水位1096.89m,庙垭口水库坝前水位超过校核洪水位1101.01m,甚至出现漫顶;大坝出现溃坝的险情;地震或可预见的战争。发生Ⅰ级险情后,水库管理处向县防办、水库防汛指挥部报告,由防汛抢险专家组核实,确定险情等级为Ⅰ级时,水库防汛指挥部主持召开应急抢险工作会议,作出相应工作部署,经批准后启动Ⅰ级响应行动,同时将情况上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市政府。Ⅰ级响应行动,除采取Ⅱ级响应行动中的有关措施外,增加以下措施:(1)水库防汛指挥部命令所有常备队、抢险队、预备队在30分钟内到达水库指定位置,并请求调动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参与抢险。(2)保护生命线工程,对次生灾害源采取紧急防护措施,以保护无法转移的物资,防治次生灾害造成损失。(3)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及时发布有关信息,稳定民心,使抢险救灾工作及时有序。(4)坝址区发生6度及以上地震:①防汛指挥部立即通过各种通讯方式(手机、固定电话、海事卫星电话等)向地方政府发出警报。②立即组织灾害评估小组,如有必要需逐步降低库水位运行,其它设备尽可能停止运行。③在地震警报未解除前,水库管理处应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组织人员有序的往应急避难场所转移。④水库管理处应切实做好抗灾救灾物资供应;做好救灾车辆调配工作;做好受伤职工、家属的抢救医疗工作;检查、监测饮用水源、食物的卫生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5)可预见发生的战争:①运行人员立即按上级命令放空水库,停止一切机电设备运行。人员撤离至安全地带待命。②水库重要资料及财产由防汛值班室安排专门人员有序地进行安全转移。6.Ⅰ、Ⅱ、Ⅲ级预警信息由县政府发布、调整和解除;Ⅳ级预警信息由乡(镇)政府发布、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包括预警级别、出险水库的地点、出险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可通过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组织人员逐户通知以及当地制定的其它手段等方式进行。(1)预警预防准备1)思想准备。加强宣传,增强群众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2)组织准备。建立健全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水库安全行政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以“平战结合”原则组建水库抢险队伍并做好培训演练、管理等工作。3)预案准备。编制适用于本水库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编制水库大坝下游可能受波及的生产企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4)工程准备。加强水库的监测网络和预警措施,保证通讯、道路的畅通,确保雨情、水情、工情、灾情信息和指挥调度指令的及时传递以及抢险物资的运送。特殊情况经防汛主管机关批准采取泄水蓄洪运行方式运行。5)资金准备。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水库大坝实际情况妥善安排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应急专项资金。6)物资准备。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储备必需的抢险物资。7)撤离准备。由当地政府及水库管理单位制订水库出险后下游群众及财产的疏散、转移方案。如果出现超标准洪水重大突发事件,危及大坝的安全时,向社会发布紧急状态应采取以下预警措施:一是利用宣传媒体通过有线广播和电视台来发布;二是采用流动宣传车沿着水库下游村寨进行广播;三是组成预警小组采用话筒深入到村社进行宣传。抗洪抢险人员按照水库应急方案立即到位上岗,全力投入抗洪抢险,尽最大能力确保大坝的安全,减少洪水的危害,把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预警处置进入预警后,武隆县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水文、气象等监测和工程巡查,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发展情况;调集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落实;转移、撤离或者疏散下游群众和重要财产;指令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启动预案的准备。(3)预警信息的调整和解除条件当险情完全排除后,经县防汛抢险应急指挥部会商后同意,即可采用广播、电视、通信网络等公共媒体来发布解除信息。6.3响应结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证、水库安全隐患得到控制或消除后,应急响应宣布结束。水库防汛指挥部应协助当地进一步做好损毁设施、设备的修复,恢复受灾群众的正常生活秩序。

7保障措施7.1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7.1.1防汛指挥部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成立接龙水利工程大坝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接龙水利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指挥长:贾建国(武隆县县长)副指挥长:吕劲松(武隆县水务局局长)成员:县行政办公室、县水务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气象局、县电信局、县文广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规划建设局、县工商联、县教育局、县农林局、县环保局、县安监局、接龙乡、重庆市渝翔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综合协调组、抢险救灾组、物资供应组、群众疏散转移组,后勤保障组、治安保卫组和宣传组。各小组的职务分工和工作方式如下:(1)综合协调组:由县党政办公室组成负责协调各组之间的联系,及时掌握险情情况,传达县领导的指示,发布消息,上报情况,收集险情信息。(2)抢险救灾组:由县水务局牵头,水库管理处、交通、公安、规划建设、农林、环保、电信、卫生等部门组成,负责抢险救灾工作。(3)群众疏散转移组:由接龙乡政府组成,负责各自辖县的群众转移。(4)物资供应组:由县工商联牵头,商业、卫生、司法、公安等部门组成,负责受灾遇险人员抢救、卫生防疫,对灾民的安置和救济等工作。(5)后勤保障组:由县民政局牵头,交通、安监、卫生等部门组成,负责应急过程中的后勤保障。(6)治安保卫组:由县公安分局负责转移过程以及安置县的治安保卫工作。(7)宣传组:由县党宣传部负责组织、宣传抢险救灾知识、报道抢险救灾的现场情况。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地点在县水务局,由吕劲松同志负责日常工作,联系电话员之间主要通过有线及无线电话联系。表7.1-1接龙水利工程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通讯联络表序号姓名工作单位职务手机办公电话1贾建国武隆县政府县2吕劲松武隆县水务局局3程建平重庆市渝翔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4李岩松重庆市渝翔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5陈云峰重庆市渝翔水资源开发公司接龙水库负责表7.1-2接龙水利工程大坝突发事件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人表序号工作单位姓名职务手机办公电话1武隆县政府贾建国县长13908257198777222642武隆县水务局吕劲松局长13594503088645010993武隆县教育局肖朝旭主任13896579333777291234武隆县公安局陈耀武局长13908372138777129865武隆县农林局郑世荣局长136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