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黄金密训卷二_第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黄金密训卷二_第2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黄金密训卷二_第3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黄金密训卷二_第4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黄金密训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题库)黄金密训卷二[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江南博哥).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育不会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故本题选A。[单选题]2.荀子说:“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强调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是教育使他们这样的。这反映了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单选题]3.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A.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B.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C.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D.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次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果,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发展程度,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根本标准和依据。[单选题]4.清朝末年,清政府推行“废科举,兴学校”的举措,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建立现代学制。由张百熙起草,国家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现代学制是()。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190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以日本学制为蓝本,只颁布而没有实行。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推行了“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主要继承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1922年,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全国教育联合会制定并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单选题]5.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而对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这样的课程评价称为()。A.背景评价B.过程评价C.成果评价D.输入评价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输入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决策者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手段,从而评价各种可供选择的课程计划。背景评价即要确定课程计划实施机构的背景,明确评价对象及其需要,明确满足需要的机会,诊断需要的基本问题,判断目标是否已反映了这些需要。过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描述实际过程来确定或预测课程计划本身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如何修正课程计划的有效信息。成果评价即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它要收集与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把它们与目标及背景.输入和过程方面的信息联系起来,并对它们的价值和优点做出解释。[单选题]6.李老师关心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如何能通过自己的授课提高学生的成绩,这说明李老师处于()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学生阶段C.关注生存阶段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题干描述的情况符合关注情境阶段的特征。[单选题]7.人们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A.连续性B.创造性C.示范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根本在于他们的活动并无固定的规范.程序.方法可以套用。因此,“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单选题]8.宋老师发现了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描述,继而形成了解决计划,随后搜集数据和材料以分析计划的有效性,最后把结果应用于处理后续课堂中出现的类似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属于()。A.观察法B.行动研究法C.调查法D.实验法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行动研究法是指教师在现实教育教学情境中自主进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决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实际问题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拟定研究计划.实施行动研究.进行总结评价四个环节。题干中,宋老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和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科学研究方法。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并对取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而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教育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影响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条件和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单选题]9.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种情感是()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责任感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问题得到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和幸福。题干中“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体现的就是理智感。[单选题]10.小寒想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竞赛,却又担心竞赛会影响其他学科学习。小寒的这种心理状态是()。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趋避冲突也称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产生的内部动机冲突。题干中,小寒一方面想参加数学竞赛,另一方面又担心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这种心理状态属于趋避冲突。双趋冲突也称接近一接近型冲突,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双避冲突也称回避一回避型冲突,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多重趋避冲突是指人们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都对人们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排斥力时,人们需要进行多种选择,审慎地权衡利弊时产生的冲突。[单选题]11.下列能力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A.绘画能力B.数学能力C.观察能力D.管理能力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按能力的构造,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在不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共同能力,是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也称为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抽象概括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等。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数学能力、文学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管理能力、绘画能力、数学能力等。[单选题]12.人大脑中出现的学习时如何记忆,解决问题时如何明确思维方向等属于()。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感性知识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策略性知识是个体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去学习、记忆、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是关于如何学习和如何思维的知识。题干所述的知识是关于如何记忆和如何思维的知识,属于策略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方法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对具有感性特征的具体而有形的信息的言语概括。[单选题]13.小寒上课时总与同学交头接耳,老师多次批评无效便开始责骂小寒,导致小寒出现厌学情况。老师违反了哪项德育原则?()A.因材施教原则B.知行统一原则C.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相结合原则D.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题干中,老师批评小寒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无效后开始责骂小寒,这说明他没有做到尊重学生,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单选题]14.乔乔最近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并患有脚气病,可能是缺乏()。A.维生素DB.维生素CC.维生素AD.维生素B1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维生素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物的总称。若维生素摄入量不足,会影响人体正常的代谢和生理功能,严重者会发生维生素缺乏症。缺乏维生素B1,易导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严重可引起脚气病等。根据题干中乔乔所表现的症状可知乔乔可能缺乏维生素B1。缺乏维生素D,儿童会患佝偻病.软骨病,头部常多汗。缺乏维生素C,可引起维生素C缺乏症(原称“坏血病”),表现为骨质和牙质疏松,伤口不易愈合,牙床出血等。缺乏维生素A,易导致皮肤粗糙,眼睛干涩,夜盲症等。[单选题]15.教师在班级管理中了解学生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书面材料分析法C.谈话法D.调查法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有观察法.谈话法.调查法等,观察法是班主任工作中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是班主任在自然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其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观察材料直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单选题]16.李老师是三年级数学老师,在教授《测量》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后测量教室里桌椅.讲台的长.宽.高等数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A.实物演示法B.社会实践法C.情境教学法D.实习作业法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实习作业法是指学生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单选题]17.李老师在语文课上讲到战斗英雄董存瑞时,从历史事实出发,高度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同学们受到了感染。李老师的教学主要体现了哪一种教学原则?()A.因材施教原则B.启发性原则C.直观性原则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题干中,李老师不仅讲解语文知识,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体现了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单选题]18.教师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A.设计教学法B.道尔顿制C.班级授课制D.个别教学制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尔顿制是美国教育家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其特点有:教师上课不再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因此,本题选B。[单选题]19.杨老师在运用自己编制的试卷组织测验时发现,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得分没有拉开差距,这说明杨老师的试卷()。A.难度比较高,产生了天花板效应B.难度比较低,产生了地板效应C.区分度比较低D.试卷的信度很低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区分度是指测验对考生的不同水平能够区分的程度,即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难度太高出现“地板效应”,即大家的分数都很低;难度太低出现“天花板效应”,即大家的分数都很高。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题干中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得分没有拉开差距,说明杨老师的试卷区分度比较低。[单选题]20.刘老师在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评价时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这体现了()。A.评价主体的多元性B.评价内容的全面性C.评价功能的发展性D.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课程评价改革的发展趋势包括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教师等都属于教育评价主体,不同的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不同。题干中,刘老师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结合起来,体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问答题]1.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参考答案: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方向,预定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指示教育不仅有“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而且还包括现实教育实际问题解决的具体路径。正因为教育目的的导向作用,教育活动才有所依循,避免其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上的失误。(2)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教育目的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教育目的本身包含对学生成长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时,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种激励。(3)教育目的的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因为一种能够实现的教育目的,总是含有多层次的系列目标,这使得它对教育活动不仅具有宏观的衡量标准,而且还具有微观的衡量标准,依据这些标准能够对教育活动的方向和质量等做出判断,评价教育活动的得与失。要确保教育目的的实现,就应该注意依据教育目的不断分析评价教育过程的发展状况和结果,适时做出恰当判断。[问答题]2.简述小学生注意发展的规律。参考答案:(1)无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有意注意,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2)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3)小学生注意的品质逐渐提高;(4)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问答题]3.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参考答案:布鲁纳是发现学习的创始者,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A.动机原则:学生具有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互惠内驱力B.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C.程序原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陈述一个问题或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转化或迁移。D.强化原则:教学规定适合的强化时间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③提倡发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假设,进行验证,自己发现要学习的概念.规则等知识。[问答题]4.材料: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问题:(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参考答案:(1)陈老师展现了自己的教育机智,突破预定计划,“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因势利导,尊重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杨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传统的“教师中心”的理念,把知识.学科放在中心地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2)面对这种情况,我会这么处理:一要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抓住学生被“蝴蝶”深深吸引这一现象,以此作为教学活动的材料。二要时刻谨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需要。遇到偶然事件,应当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因势利导,把事件转变成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活教材,引导学生看.听.说.写;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全面.有条理地观察事物。总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既要有所预设性,也要重视课程的生成性,更多地关注学生而非学科内容,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问答题]5.材料:著名作家三毛上学时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测验的题都选自课后练习题,于是她就在测验前狠下一番工夫背这些题,结果一连考了6个100分。数学老师感到很奇怪,就决定在自修课上临时考她,结果三毛考得一塌糊涂。愤怒的老师马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在全班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拿来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三毛在回忆中说:“我情愿老师打我一顿,但他给我的却是自己一生都没有受过的屈辱,这件事的后遗症三天后才显现出来。那天早晨上学,我走到走廊上,见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就昏倒了,并且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早上一想到要去上学,便害怕得立刻昏倒,失去知觉。”问题:请运用德育的原则对该老师的行为进行评价。如果你是三毛的老师,你会怎么做?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教师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2)①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材料中的教师对三毛进行讽刺挖苦以及“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的做法,并没有做到尊重信任学生。②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的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应看到学生积极进步的一面,并对此进行鼓励,而不应只看到学生不好的一面。(3)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首先我会肯定三毛的进步,对其进行鼓励;其次,我会针对她的缺点以及学习上的困惑对其进行指导。[问答题]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下面要求作答。跨越海峡的生命桥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阳光洒满了美丽的杭州市,桂树还没有开花,晨风中已经飘来甜丝丝的香气。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一位青年躺在病床上,等候着他来抽取骨髓。就在昨天,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也许,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永远不会见面,这并不重要,因为两岸同胞的心是连在一起的。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试对上文进行文本解读。(2)如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难点。(3)试为本课设计三组课堂提问,并简要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本文是一篇记叙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台湾青年为小钱捐献骨髓,两岸医生不辞奔波、辛劳,搭建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最终成功救治小钱的事件。文章通过平实但饱含深情的语言赞扬了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可贵品质,医护人员奔波劳苦.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以及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认读凋、苞、袭、怀、旷、暂、躯、胞这8个生字,会写峡、桂、移、湾、彼、袭、余、怀、旷、暂、胞、脉这12个字,理解跨越、海峡、凋零、骨髓、辗转、袭击、摇晃、突如其来、奔波等词语的含义,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小组合作阅读的方式,掌握骨髓移植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提高分工合作、交流讨论、思考探索和语言表达的能力。③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台湾青年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可贵品质,医护人员奔波劳苦.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以及海峡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增强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深切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文章隐藏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不惧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课堂提问:①课堂提问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题目写这篇课文?下面同学们要带着问题去阅读我们即将学习的文章。【设计意图】文章题目是本文中心思想的高度凝练,理解题目的含义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深意。②课堂提问二:请同学们说一说文章中让你深受感动的话。【设计意图】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的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教学难点仍然是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因此可以通过对文章关键词句的分析来引导学生理解中心思想,突破教学难点。③课堂提问三:假如一年后,健康的小钱来到了台湾,见到了为他捐献骨髓.给他第二次生命的年轻人,他们会说什么?【设计意图】意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迁移应用和语言表达的综合能力。[问答题]7.根据四年级教材《口算除法》,写一篇教学设计。参考答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的数.几百几十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4.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算方法。二.导入以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进行导入。出示两种类型题:第一.口算:72÷8=42÷7=88÷8=第二.估算:83÷4≈62÷2≈78÷4≈师:请你说一说你在计算除法时,想的是哪种运算?生:计算除法时,想的是乘法。师:我们在进行估算时采用了什么方法?生:四舍五入的方法。师: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学校举行元旦晚会,准备购买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多少个班级?让学生列出式子:80÷20,之后引导学生观察这与我们之前学过的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不同,从而引出今天要讲的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三.探究新知1.口算除法(整十数除整十数)。师:那么这道题应该怎么解呢?请试着找到答案并说一说你的方法。生1:根据之前所学的知识:计算除法时我们想乘法。所以80÷20我们可以这样想:(4)个20是80,所以80÷20=(4)。生2:我是这样想的:8÷2=4,所以80÷20=4。师:第一种方法想必大家都能理解,我们再算除法时要想乘法。那么第二种方法谁能解释一下。生3:我想借助于小棒图来给大家解释一下:80÷20可以有两种理解:(1)把80根小棒每20根分为一份,可以分4份。80÷20=4。(2)把8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也就是8捆。所以可以说:把8捆小棒每2捆分为一份,可以分4份。8÷2=4。因此,80÷20和8÷2的答案相同都是4。师:解释得这么清楚想必大家都理解了。那么当我们在口算整十数除整十数时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将其转化成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生:是。2.估算学生根据先前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进行解答,然后归纳同样可以采取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计算。3.口算除法(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计算然后说出自己的算法。四.巩固练习第一关:看谁算得又快又准。60÷30=120÷40=240÷80=180÷30=450÷90=280÷40=143÷20≈632÷70≈363÷40≈第二关:学校准备外出春游,四年级有179人,每辆车限坐30人,大概需要几辆车?第三关: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使它成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算式。()÷()=3()÷()=5五.课堂小结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建构体系。讨论本节课收获。[问答题]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以下要求作答。(1)小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哪些有效的方式进行巩固练习?(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材料,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知呈现环节和巩固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小学教学巩固练习环节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竞赛.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活动,在整个教学环节可以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解释如下:分组讨论的依据是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这个环节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展开小组讨论,尝试将所学习的句型进行创作,融合到对话当中再向全班进行展示。竞赛活动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竞赛中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英语最重要的是要应用到实际的语境当中,所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会锻炼其听说实践能力。进行到巩固环节时整个教学时间已经过了大半,通过游戏的设置会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语言能力。(2)TeachingAims:Knowledgeaim:Studentscanunderstandthemeaningofthedialoguewiththehelpofteacherandthepictures.Abilityaim:Studentscanusethesentencestructurestocommunicatewithothersinrealsituation.Theyalsocananswerandintroducetherelationshipwiththeirrelativesandtheirjobs.Emotionalaim:Studentscancaremoreabouttheirrelativesandknowmoreabouttheirclassmates.(3)新知呈现环节:Presentation①AtthistimeIwillplayPPTaboutSarah'sfamily.ThenIwillaskaquestion:DoyouseeSarah'suncle?What'shisjob?DuringthistimeIwillguidethestudentstofindtherelatedpeopleandthepictures,andtellthem:He'safootballplayer.NextIwillshowsomepicturesofdifferentjobsandaskthestudents:Look.IsthisSarah'suncle?No?Why?Theywillgivemetheanswer:Sarah'suncleisafootballplayer.Heisnotateacher.AndthenIwillusethesamemethodtoexplainthemeaningoffootballplayer.②WiththehelpofthePowerPointIwillshowthemthreefamilies'pictures,askthestudentstoexpresstheir

opinionsorguessbyusing:\"Sarah,isthisyour...?\"Iwillwritedowntheiropinionsbesidethepictures.③Iwillplaythetapeforthemforthefirsttime,andaskthemtoguess:Whoisshe/he?ThenIwillplaythe

tapeforthesecondtime,andletthestudentspaymoreattentiontothelastfewsentences:\"Isthisyourbabybrother?No,it'sme.\"AndIwillaskthemaquestion:Who'sthebaby?Theycangivetheanswerquickly:It'sSarah.④Iwillaskthemaquestion:What'sSarah'suncle's/aunt'sjob?Andaskthemtoreadafterme.Thenlead

themtoanswerthequestionbyusing:He's/She'sa...Theycanknowthemeaningandthepronunciationof\"nurse\"bylookingatthepicturesandmyexplanation.【设计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问题,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新知识点。巩固练习环节:ConsolidationActivityone:listenandanswerIwillplaythetapeforthemof\"Let'stalk\"sectionandaskthemtoanswerthequestion:What'sSarah's

uncle's/aunt'sjob?IsthisSarah'sbabybrother?Whoisthebabyinthephoto?Askstudentstolistenandreadafterit.【设计意图】听录音跟读,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单词的标准发音,并能够有效地纠正错误发音。Activitytwo:introduction(Pairwork)Askthestudenttotakeouttheirownfamilypictureswhicharepreparedbeforetheclass.Thenaskthemtointroducetheirfamilymemberstotheotherand,telltheirrelationshipandtheirjobs.【设计意图】介绍家庭成员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互相了解,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问答题]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照下面要求作答。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2)如指导低学段小学生学唱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歌曲《娃哈哈》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它以小孩子的语言和富有新疆特色的节奏为我们描绘了祖国美丽的河山与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词义简单,节奏明快,一段体的形式使小孩更容易将旋律记住。(2)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维吾尔族热情欢快的音乐风格,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其他少数民族的包容的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聆听和演唱的过程中,能够把握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感受歌曲中朝气蓬勃.欢快的气氛。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信.完整地演唱《娃哈哈》,学习两个舞蹈动作——翻手腕.托帽手。(3)导入环节一.组织教学:播放新疆音乐,学生随音乐边做动作边走进教室。二.体验新疆民族风情师:老师今天想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到了之后看看谁能告诉大家那个地方是哪里?(播放新疆民族风情的视频)你们真棒!对!是新疆。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居住着56个民族中的维吾尔族人民,最有代表性的土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你们都能记住。他们的舞蹈非常好看,音乐也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吧。三.播放歌曲《娃哈哈》,教师展示舞蹈动作。四.揭示课题师:新疆的舞蹈非常美,而且这首歌曲也非常好听,谁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娃哈哈》)【设计意图】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环节播放新疆音乐,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融入到新疆音乐的氛因中,在音乐的氛围中观看新疆的民族风情,顺势引导学生边听歌曲《娃哈哈》边看老师表演舞蹈,小学生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好奇.好动.好模仿,很容易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问答题]1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下面要求作答。动作方法:持球五指自然指张开,双手拇指相对成八字,持球于胸前,两肘自然下垂,两脚左右或前后开立,两膝微屈。投篮时两脚蹬地,上肢随脚蹬地向前上方伸展,双手用力均匀,手腕外翻,使球从拇指、食指、中指指端投上,身体随球自然伸展。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重点、难点。(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三种“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练习方法并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面投篮的姿势和出手动作;教学难点:掌握发力顺序,全身协调用力。(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95%的学生掌握原地双手胸前投篮的技术要领,并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练习等多种方法,增强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原地双手胸前投篮学习,学生能培养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3)练习方法一:教师组织四列横队,让学生跟随口令进行原地徒手的模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