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 鲁教1_第1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 鲁教1_第2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 鲁教1_第3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 鲁教1_第4页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第二节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习题 鲁教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8-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2.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表现。3.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一、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2.整体性3.整体性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保持协调一致。(2)环境要素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二、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运动1.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1)作用①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②联系各圈层的桥梁和纽带。(2)大气圈和水圈之间的能量交换:①动能转换与传输海洋输送热能给大气大气将动能传输给海洋②势能的传输与交换2.地球圈层间的物质运动(1)作用:与能量交换一样,是地理环境发展演化的原因,也是圈层间相互联系的纽带.(2)体现: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④其他形式的物质运动:地理环境中的水循环,碳循环等物质运动,往往跨越圈层界限,它既是圈层相互联系的纽带,也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体现。知识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问题探究]结合下图,共同探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问题。探究1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导致该问题产生的核心自然环境要素是什么?提示: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水土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产生水土流失的最关键原因是植被破坏。探究2说明图示中自然环境的变化过程。提示:随着地表植被的不断减少,降水的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对地表的侵蚀作用不断增强,流水侵蚀地貌不断发育,土壤肥力不断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探究3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展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间发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将下图中有关内容填写完整.提示:黄土高原的土质疏松、降水季节变化大、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演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体演化过程如下:[总结深化]1.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气候、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要素组成,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有机整体.自然界中各要素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主要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壳物质循环三大过程完成。如下面四幅图所示:(1)水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该物质循环过程以水文为要素为中心,水文条件以河流因素为主,对地形、土壤、气候、生物的影响如下所示:河流多河流少地形多流水侵蚀、沉积地貌少流水侵蚀、沉积地貌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大土壤水分含量小气候空气湿润空气干燥生物植被覆盖好植被覆盖差(2)生物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该物质循环过程以生物要素为中心,其中的植被状况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地形、土壤、气候、水文的影响如下:植被覆盖好植被覆盖差地形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肥力好有机质含量少,肥力差气候空气湿润空气干燥水文含沙量低,水量稳定含沙量大,水量变化大(3)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该物质循环过程以地壳运动为中心,其中地形条件的影响最为显著.地形条件会影响河流的流向、流速和水能资源分布;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降水及气候类型方面。2.案例分析-—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地理环境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①案例1:秘鲁沿岸地区的环境特征。太平洋东部秘鲁沿岸海区,因秘鲁寒流和上升补偿流,把下层的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形成了著名的秘鲁渔场;受寒流影响,秘鲁沿海地区降水稀少,荒漠带延伸较长,植被、地貌也都呈现出干旱的特征。②案例2:撒哈拉沙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①案例1: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及其对当地的影响。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逆流增强→秘鲁沿岸的荒漠地区多暴雨;秘鲁寒流减弱→秘鲁渔场鱼类死亡→经济受影响。②案例2: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危害。(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①案例1:厄尔尼诺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厄尔尼诺大约每隔2~7年发生一次。在其发生的年份,世界许多地区都会出现气候异常,甚至发生自然灾害。②案例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黄河下游地区的影响。[拓展延伸]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的应用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生物要素最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目前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有许多都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生物要素受破坏而造成的,如水土流失、沙尘暴、物种减少等;水也比较容易受人类活动干扰,如过度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等;这些变化都会导致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时候,一定要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事先做好分析和研究工作.[对点演练]读下图,完成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1.A2。C第1题,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第2题,P环节是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夏季高温多雨,有机质易分解,形成贫瘠的红壤.3.读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将字母与所代表的化学式、化学元素或化学物质名称连线。(2)图中B的形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M只有成为________才能被植物吸收。(3)从A~M整个作用过程都是化学元素的________过程。A、B与C、D、E、H转换的结果,改造了________圈。F作用的结果,改造了________圈。解析:本题以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为例,考查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图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生物的生长发育要依赖于环境为它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又通过新陈代谢把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之中。答案:(1)A—②,B—①,E—④,G—③(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水溶液(3)迁移大气水下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甲大漠胡杨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1.A2.C第1题,大漠胡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雪域高原,冻土广布是指青藏高原,乙图是我国东北地区;海南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土壤淋溶性强,较贫瘠;黄山地处湿润地区,风力侵蚀不强,流水侵蚀强。第2题,甲地根系发达原因是气候干旱;乙地叶成针状的原因是气温较低;丙地气温高,因此四季常绿;丁地林木生长慢.下图为陆地环境主要构成要素的相互关联图。读图回答3~4题。3.松花江和珠江水文特征(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不同,关键是图中哪个箭头所起的作用()A.①B.②C.③D.④4.能表示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形成的箭头是()A.⑤B.⑥C.⑦D.⑧解析:3.A4。B第3题,松花江和珠江所在地区由于气候的不同,降水量和气温不同,导致它们的径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不同。第4题,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四个空格中填出适当的分子式或化学元素符号。(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使自然界中原有的__________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改变了________圈、________圈和岩石圈。(3)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________合成________,同时把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__贮藏在有机体中。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________,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__,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________。解析: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内。同时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