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_第1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_第2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_第3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_第4页
(名师整理)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浮力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材解读本节综合运用了以前所学的大量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建立在“密度”“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液体内部压强”等基础上,是力学知识的大综合,所以本节内容很重要,学生学习有较大困难。本节又是本章的核心,对全章内容的顺利展开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师生应共同设计好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探究出物理规律,一方面降低浮力知识点的难度,另一方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学生知识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会用公式进行浮力的计算。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过程与方法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探究意识,发展科学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加对物理学的亲近感,保持对物理和生活的兴趣。2.增强交流与合作的意识。3.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勇于、乐于参与科学探究。重难点处理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建立。建议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便于对知识进行理解、总结归纳。在上节课经探究已得知的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到得出阿基米德原理需要经历一个思索、推导的过程,教师要适时做好引导,使学生真正理解阿基米德原理。难点: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对公式进行推导后就会涉及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物体的体积、排开液体的体积等物理量的计算,这些物理量之间相互转化计算,需要对阿基米德原理熟练掌握。学法点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应注意以下过程和方法:(1)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要控制好水量,溢水杯中水要装满,若是水太少,则物体排开的液体不能全部流入小桶内,导致实验误差较大。(2)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计算:要让学生充分认识、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的公式及其推导公式,明了公式中涉及哪些物理量;分析题目时,首先要明确题目中哪些是已知物理量,哪些是待求物理量等。合作探究探究课题: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实验分析:教材中选用的实验方式具有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优点,还可以对本实验进行一些改进。实验改进:(1)把演示实验改为并进式学生实验。(2)用塑料袋(自重远小于弹簧测力计的感量)代替小桶,简化实验过程以减小实验误差,强化F浮与G排水的大小比较。(3)通过多次实验,以获得不同条件下F浮与G排水的数值,为运用比较归纳法得出一般规律提供必要的素材。教学反思在浮力知识的应用解题中,有多种解题方法,而因学生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不明确,会乱用公式,甚至无从入手。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让学生明确求解浮力的方法,可分为:称重法、阿基米德原理法、平衡法、压力差法等,对每一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或应用该方法所需要的已知条件进行归纳。在学生明确各种方法的特点时,再精选题目让学生分析题中的已知条件,从而去选用合适的方法。当然只要条件允许,有时一题可能有多种解法。通过方法的讲解与习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教学过程教师札记【新课引入】采用素材一中的导入方式二【故事导入】。【新课推进】一、阿基米德的灵感情景设问:指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空易拉罐提出问题:易拉罐浮在水面上,用什么办法能把它浸入水中呢?学生做法:用手把空易拉罐向下慢慢压入水桶中,如图所示。交流设问:(1)你的手有什么感觉?(2)易拉罐受到的重力变化了吗?受到的浮力变化了吗?(3)水面高度有什么变化?(4)这些都说明了什么问题?引导:通过实验发现将易拉罐压入水中时,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排开的水越来越多。说明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多少有关系。设问: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多少是否存在定量的关系呢?引导:根据上一节课我们知道,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受到的浮力就越大。现在根据阿基米德的故事,如果我们用“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取代“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来陈述这个结论,可以得到: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它所受的浮力就越大。进一步引导:把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称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是不是和排开液体的质量有一定的联系呢?(m排=ρ液V排)排开液体的质量是不是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一定的联系呢?(m排g=G排),浮力的大小会不会和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一定的关系呢?明确引导:由于物体的体积与密度的乘积等于物体的质量,可以进一步推想,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也密切相关。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那就由大家来验证吧!二、浮力的大小教师引导:由前面的实验我们知道,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越大(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也就是说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是有关的,它们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说明:教师引导由学生操作,利于学生体验浮力的存在,以及按压程度不同感受到的浮力不同。步步引导、层层过渡。

教学过程教师札记引导: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所受浮力的大小可以用什么测出?(弹簧测力计)进一步引导:物体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溢水杯和弹簧测力计测出。导语: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导语:用到的器材有弹簧测力计、石块、烧杯、小桶、水。设问:如何测出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呢?溢水杯中的水应为多少?先测空桶的重力呢,还是先测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呢?教师引导得出答案。引导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桶和石块所受的重力G。(2)将溢水杯中注满水,把石块浸入溢水杯中,让排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同时用小桶收集石块排开的水。(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水的总重力G总,则排开水的重力G排=G总-G桶。(4)根据F浮=G-F算出浮力,与G排比较大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石块重G/N小桶重G桶/N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小桶和水总重G总/N浮力的大小F浮/N排开水所受重力G排/N引导:通过比较F浮和G排得出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F浮),浮力的大小等于被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这个结论叫做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教师提醒: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说明:①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G排。②物体浸在液体中有两种可能:全部浸入,V排=V物;部分浸入,V排<V物。如图所示:③由F浮=G排及G排=m排g可得F浮=G排=m排g。④由F浮=m排g及m排=ρ液V排可得F浮=ρ液V排g。设计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得出采取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水的重力”两个物理量分开测量的方法是为了简化实验步骤,将实验难点分散。可播放视频《三维动画——阿基米德原理》或《阿基米德原理探究》(见光盘视频资源)。也可播放视频《阿基米德原理(石块木块)》或《探究浮力的大小(塑料袋)》(见光盘视频资源)。教学过程教师札记⑤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G排气。⑥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且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全部进入液体后的深度无关。三、应用导语:下面,我们来看一个问题:如图所示是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你认为__________鱼的说法是正确的,因为____________。学生讨论作答,教师归纳解析:因为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大鱼排开水的体积大,所以,大鱼排开水的重力大,因此大鱼受到的浮力大。导语:再看一道实际应用题。2010年5月28日清晨,美国男子乔纳森用一大簇氦气球绑在椅子上将自己送上天空(如图所示),(1)若整个装置的总体积为100m3,空气的密度为1.29kg/m3,则整个装置受到空气的浮力为____________N。(g取10N/kg)(2)乔纳森为了降落,剪断了几个气球的绳子,则整个装置所受的浮力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1)1290(2)变小[解析](1)整个装置受到空气的浮力为:F浮=ρ空气V排g=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