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1页
2023年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2页
2023年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3页
2023年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4页
2023年上海版高中地理系统复习知识点梳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复习

第一篇宇宙和地球

专题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天体系统

1>宇宙的范围:150亿光年

2、宇宙的特点:不断运动的物质世界

3、宇宙的组成:天体,弥漫物质

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天体举例重要特点

恒星太阳球体、自己发光、H、He等火热气体组成

星云猎户座云雾状、气体尘埃组成,m和V大,P小

行星地球球体,绕恒星运营,质量比恒星小

卫星月球球体,绕行星运营,质量比行星小

彗星哈雷彗星云雾状,绕恒星运营,质量小

流星体尘粒和不规则固体小块,运动不规则

4、天体系统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二:太阳系

1、太阳系的基本构成:恒星(中心天体)、大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

恒星(中心天体):太阳

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质量小,密度大中心有铁核)

木星,土星:巨行星(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

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

最大:木星

最多卫星:土星

矮行星:谷神星、冥王星、卡戎、2023UB313(齐娜)

2、太阳系的运动:运动速度:250千米/秒,周期:2.5亿年

八颗行星绕日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近圆性

3、太阳

(1)基本特点

组成成分:氢和氮

(2)太阳的外部结构

位置层厚度颜色亮度温度大气浓度太阳活动

薄一厚亮一暗低一高浓重一稀薄

由光球500肉眼观测明亮6000K稀薄太阳黑子

内KM到的颜色

色球几千千米玫瑰色光球的千四五千K稀薄烬斑

分之一至几万K日珥

日冕至几个太银白色暗几百万K更为稀薄太阳风

阳半径以

(3)太阳活动

重要标志:黑子和耀斑

周期:2023

太阳活动的对地影响:气候变化(降水、气温)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

太阳风在极地形成极光

三、地球宇宙环境的意义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日地距离:1.5亿千米(一个天文单位)

地球体积与质量适中

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运动周期适中

专题2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的表层环境与运动

1、薄弱的引力

体积小

质量小

没牛

薄弱的引力

2、月球地貌

平原、盆地

高原、11【地

环形山

3、月球的运动

公转与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27.32天(恒星月)

二、月相

月相——因日地月三者位置不同而产生的。

月相:新月,上娥眉月,上弦月,上凸月,满月,下凸月,下弦月,下娥眉月

朔望月: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所经历的时间29.53天。

月相农历形状日地月位置月升中天月落

新月初一不可见日地月一线,月球61218

(朔)居中

上弦月初七、半圆月日地月直角,月球12180

初八面朝西在太阳东

满月圆月日地月一线,地球1806

(望)居中

廿

下弦月、半圆月日地月直角,月0612

廿

面朝东球在太阳西

三、日食与月食

日食

月相:新月

某地出现日全食也必然出现日偏食

某地出现日环食也必然出现日偏食

月食

月相:满月

某地出现月全食也必然出现月偏食

四、潮汐作用及其意义

1、潮汐的形成

引潮力=实际引力-平均引力

地球表层某点的实际引力与平均引力存在差值,形成引潮力。

2、大潮和小潮

在新月或满月时,海面涨落的潮差最大,称为大潮。

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海面涨落的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大潮:初一(朔)、十五(望)

小潮:初七、初八(上弦月)、廿二、廿三(下弦月)

3、潮汐作用的影响和意义

潮汐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加剧海岸侵蚀;

2、顶托河水入海;

3、影响海岸生物。

人类运用潮汐:

1、进行捕鱼、晒盐等生产活动;

2、滩涂水产养殖;

2、运用动力资源进行发电;

3、发展港口。

专题3人类对太空的探索

一、太空探索的历程

1957年,原苏联用火箭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人类由此进入了太空时代。

1961年,原苏联的“东方1号”载着加加林在太空中飞行了108分钟,人类第一次载人

航天飞行成功。同年,美国启动了“阿波罗计划”。

1969年,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

1981年,美国生产的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由此进入到规模较大、

飞行时间较长的空间探索与实验阶段。

二、太空探索的意义

宇宙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重要有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环境资源等

专题4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基本情况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逆;南极:顺。

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360°)

太阳日:24小时(360°599

自转速度:角速度-一单位时间内扫过的角度

南北极点为0,其他地点为15°〃卜时。

线速度-一单位时间内扫过的弧长

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至0o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产生地方时

(3)地球自转偏向力

在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偏向,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

使物体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使物体向左偏转。在赤道上运动的物体,无偏

向。

(4)导致地球形变

中间略鼓,两极稍扁。梨形地球。

二、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概况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回归年365天5时48分46秒

速度:近日点快(1月初)

远日点慢(7月初)

黄赤交角: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23°26'

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北回归线23°26'N

南回归线23°26'S

春分(3.21)夏至(6.22湫分(9.23)冬至(12.22)

2、四季的形成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往返移

动,引起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的强度)和昼夜长短(太阳辐射的时长)的年变化,使得

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热量在时间上分派存在不均,从而形成了寒暑交替的季节变化。

(1)太阳辐射的强度

用正午太阳高度来衡量太阳照射的强度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太阳直射时,太阳高度角最大达90°。

太阳直射必发生在正午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极值: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2)太阳辐射的时长

用昼夜长短来衡量太阳辐射的时长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赤道终年昼夜平分。

2、春分、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3、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有极昼现象;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板块运动

一、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板块构造学说:

1.世界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大洋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

度洋板块。

2.板块运动的条件:前提:岩石圈可以在软流层上“滑动”。

动力:地幔物质的对流。

3.板块运动的结果:碰撞一陆洋一靠近大陆一侧一岛弧(琉球群岛)

'海岸山脉(落基山脉)

、靠近海洋一侧一海沟(马里亚纳海沟)

、陆陆f巨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张裂一裂谷(东非大裂谷)

、海洋(红海、大西洋)

二、地震与火山

1、地震

地震是从地下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开始的。通常把地下发生断裂、错动引起地震的地

方叫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叫震中。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地

震发生时,能量从震源处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其中的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表。

震级与地震烈度

(1)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震级相差一级,能量释放相差30倍。

(2)地震烈度:地震破坏的强烈限度。

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有关;

等震线:地震烈度相同点的连线。

2、火山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受强大的压力作用、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的现

象,是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结果。

(1)火山的类型: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2)火山评价:

弊:破坏植被、农田、建筑物、导致伤亡;火山灰扩散到大气中影响气候。

利:肥沃的火山灰土和硫磺等有用矿物;成为旅游景点。

3、地震与火山的分布

(1)地震的分布:板块碰撞地带

重要分布在①环太平洋地震带80%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火山的分布:板块俯冲带

重要分布在①环太平洋火山带60%

②地中海---喜马拉雅一一-印度尼西亚火山带

③红海一东非火山带、洋底火山带

专题6岩石与矿物

一、岩石

1、岩石:造岩矿物按一定规律形成的集合体。

岩石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型。

岩石成因鉴别特性典型岩石典型景观分布

侵入岩侵入地壳颗粒较粗花岗岩华山、黄山、衡山、

冷凝结晶普陀山

喷出岩喷出地表颗粒细小玄武岩火山、洋底、德干高

多细孔原

迅速冷却

风层理构造砾,砂,粉砂张家界

搬保存化石

沉页岩,泥岩景德镇

沉积岩固

石灰岩太湖石

煤,化石山西

高温高压密度大,颗粒片麻岩大理岩石泰山

定向排列,英岩片岩

片理结构。

变质岩

2、岩石间的转换

风岩浆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3、常见的变质岩:

石灰岩一大理岩,石英砂岩一石英岩,页岩一片岩、板岩等。

二、矿物

矿物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矿物是地壳中一种或多种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产物。

在地壳中已发现90多种化学元素,含量排前8位的是氧、硅、铝、铁、钙、钠、钾、

镁。地壳中的元素绝大多数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特别是含量非常丰富的氧、硅、铝、铁等

元素。

重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长石、辉石等。

大量可运用矿物富集在一起形成有开采价值的矿产。

专题7地貌

一、重要地貌类型

1、流水地貌

由流水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侵蚀搬运堆积

①河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谷深切而狭窄

②河流中游:流水减缓河谷宽阔形成曲流

曲流又称河曲,形如蛇行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是河床遭受侧蚀的结果,河流的

凹岸不断遭受侵蚀,而泥沙在凸岸不断堆积.导致河流越来越弯曲。

③河流下游:河床平缓堆积作用强盛,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

2、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①喀斯特地貌形成条件:水(酸性水)与石灰岩(可溶性岩石CaCO3)气候不能过冷

②分布:石灰岩地区.我国西南(滇、贵)

③喀斯特地貌类型:地表:石芽(石林);溶蚀盆地;落水洞;孤峰(峰林)

地下: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湖)

④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喀斯特地貌一方面发育的是石芽、溶蚀洼地和落水洞,接着形成洞

穴和地下河。随着地面溶蚀加剧,溶洞和地下河崩塌,导致地面塌陷,形成溶蚀盆地

和峰林。随着盆地逐渐扩大,峰林消失,最后仅残存孤峰。

⑤喀斯特地貌基本评价:优点: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缺陷:易漏水、坍塌,影响基本建设;土壤不保水、肥力低。

3、海岸地貌

海岸地带受风浪、海水、潮汐、生物、气候、入海河流等因素共同影响形成的地貌。

海岸地貌涉及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①海岸地貌

类型: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

分布:杭州湾以南,山东和辽东半岛

②海积地貌

类型:沙滩、沙洲、沙堤

分布:杭州湾以北

4、风成地貌

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其中风力对地面侵蚀作用形成的

地貌,称为风蚀地貌。沙尘经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的地貌,称为风积地貌

①风蚀地貌

类型: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分布:干旱和沙漠地区

②类型:沙漠、沙丘、黄土

5、黄土地貌

①黄土地貌的形成因素:西北荒漠粉沙物质通过风力搬运和堆积形成黄土高原,受流水

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

②黄土地貌的类型:城、梁、郎

黄土城: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黄土梁:长条形的黄土高地

黄土卵:一种孤立的黄土丘,平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呈圆穹形。

③黄土地貌分布:广泛分布于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我国黄土高原最为典型。

④黄土地貌的优缺陷

优点:黄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土壤空隙中保持一定液态水量的性能

)好,富含矿物,有利农作物生长。

缺陷:黄土易遭流水侵蚀,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冲走的黄土在河底沉积、淤塞河道,导致

洪灾。

⑤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需要综合治理。

在黄土地区如何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

严禁树木滥砍滥伐;建造梯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土地资源。

6、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内力作用: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产生的。

内力作用使得地球表面凹凸不平

外力作用:在太阳和重力影响下,大气、水和生物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外力作用使地球表面趋于平缓

二、等高线地形图

①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线。

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达地表起伏的地图。

②等高线表达地表起伏

地形名称判读特性图说明

山峰中间高四周低①示坡线向外

盆地洼地中间低四周高②示坡线向内

山脊向低处凸③分水岭平缓

山谷向高处凸④多溪流坡陡

⑤/////////

鞍部山峰间的低地

//////

陡崖等高线重叠⑥有水成瀑布

①②③

④⑤⑥

五种基本地形区的等高线特性:

基本地形区海拔等高线特性

平原W200m稀疏

W500m相对高度V20

丘陵较疏,弯曲处和缓

0m

山地>50Om相对高度>200m密集、多弯曲

高原>500m中央稀疏,边沿密集

//////////////////III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

等高线密集——陡坡;稀疏——缓坡。

专题8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一、大气组成重要作用

N2蛋白质的基本成分,助有机体生长

02生物呼吸;重要氧化剂

干洁空气

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03吸取紫外线

水汽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尘埃凝结核——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的特点:

①厚度变化规律:夏厚冬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度(kin)引力小,空气质点散逸

800

200

80

60

40

20

0

-100-50050100温度(°C)

②温度变化规律:一6.5°C/1000m

③天气现象显著:集中了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和杂质。

(水汽和固体尘埃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其中固体尘埃起凝结核作用)

三、大气对地球生命的保护

大气圈是地球坚实的“防弹衣”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遮阳伞”:大气的吸取、反射和散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温被”:大气的吸取作用

大气的保温作用

适度的大气压也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本条件

专题9行星风系

一、气压与风

①气压:单位面积上承受垂直空气柱的重量。

单位:百帕(MPa)

标准大气压:1013百帕,相称于760mm水银柱的高度。

热力环流一一地面间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基本的形式。

②风的形成过程:

1.风是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流

2.水平气流(风)总是从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3.气压值的大小随高度上升而减小

4.高空的气压高低性质与地面相反

5.高空的水平气流方向与地面相反

③等压线

等压线可以描述某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的水平气压场。

等压线是封闭的曲线

二、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1.单圈环流前提: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的自转

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

3.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因素:随着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气压带宽度:10个纬度移动范围:5个纬度

4.大气环流的意义:调节全球水热分布

/重要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纬度增高、气温减少

5.气候基本要素一气温一次要因素:海拔高度:海拔越高、温度越低

\、次要因素:沿海地区受洋流影响: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重要因素:气压带:高压干旱、低压多雨

降水一次要因素:海陆位置与风带:海风增湿、陆风干燥

、次要因素: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

三、行星风系与气候

气压带、风带影响下的重要气候

形成因素相应气候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副热带高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旱

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亚寒带针叶林寒冷湿润

极地高气压带极地气候寒冷干燥

风带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温暖湿润

西风带冬:温和多雨

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副热带高气压带夏:炎热干旱

信风带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干季

赤道低气压带湿季

专题10季风

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季风哪里最典型的地方:东亚、南亚

一、季风的基本特点

1、东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

表现: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2、南亚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表现: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季节气压中心:大陆气压中心:海洋盛行风向

冬季亚洲高压阿留申低压偏北风

东亚季风

夏季印度低压夏威夷高压偏南风

旱季亚洲高压赤道低压东北风

南亚季风东南信风偏转为南季风

雨季西南风

西

二、季风与气候

季风气候重要分布在亚洲

因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温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寒冷干燥

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高温多雨冬:低温少雨

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三、评价季风气候

1.夏季风影响下:

有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是中国大陆重要的水汽来源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水稻生产区:东北平原

不利:降水量过于集中,易导致洪涝,导致水资源浪费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

2.冬季风影响下:

寒冷干燥,导致低温冻害

冬季风强一寒潮

7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三圈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

影响大气环流的因素一地转偏向力-一-一/I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一I

f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校也泡候,寒带冰廨定候)

像带苔原乞与

1型翅_亚寒的针叶林名候

温带温带季

温带

海洋帙风宓候

大陆性

地中海亚热带

王候

名候季风

北回—

热带沙澳乞僮热带季

热带稀树草原风七候

热带雨林名候

专题11台风、寒潮、梅雨

比较内容气旋反气旋

中心气压低高

气流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流动中心向四周流动

气流垂直运动上升运动下沉运动

旋转方向北逆南顺南逆北顺

天气特点阴雨晴朗

典型例子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冬季的寒潮

锋:冷暖气团相遇所形成的狭长过渡地带。

锋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

冷锋:冷空气向暖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暖锋:暧空气向冷空气方向移动的锋

准静止锋:锋面移动缓慢或长时间在一个地方摆动.呈准价上状态的锋。

冷锋暖锋

过境时大风、降温、雨雪时间短,降水少连续性降水;时间长,降水多

过境后气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气温和湿度上升,气压下降,天气

晴转晴

实例寒潮(南下)春秋季江淮、东北;夏季黄河流域

一、台风

1、台风的性质:强热带气旋

天气特性:狂风、暴雨、巨浪、海潮

2、台风的形成条件

北纬5-20度之间的热带洋面:海水温度高,蒸发旺盛。

3、台风对我国影响的时间和途径

发源:菲律宾以东洋面

时间:每年7〜9月份

影响范围:我国东南沿海

4、台风的利与弊

①带来大量降水。

②严重威胁航运安全,能摧毁地面建筑、道路、庄稼等。

采用的措施:加固堤防、船只进港、疏散居民等

二、寒潮

1、寒潮的性质

冷源:反气旋(蒙古、西伯利亚地区)

南下过程:冷锋

2、寒潮的影响范围和时间

范围: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以外

时间:秋末至初春24小时内日最低气

降温温

3、寒潮带来的天气:雨雪、大风、霜冻、沙尘暴标准1>=1<=5℃

0℃

4、寒潮的界定标准2>=7℃V=-6℃

5、寒潮的利与弊

①导致河港封冻、交通中断、牲畜和农作物冻伤

②消灭害虫,帮助小麦过冬,有助于盐业制卤等

三、梅雨

1、梅雨的性质

准静止锋

2、梅雨的影响范围和时间

范围:我国江淮地区

时间:6月中旬至7月上旬

3、梅雨形成的因素

来自海上的暖湿气流(动力:副热带高气压)在江淮一带与北方冷空气“势均力敌”,徘徊不

去。

4、梅雨的影响

梅雨过后,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进入伏旱。

梅雨云系提供了丰富的降水,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

专题12人类活动与气候

一、全球变暖

1、因素之一: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氟利昂等温室气体的数

量不断增大。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大量吸取地表释放的长波辐射,又以长波辐射形式反射回

地表,使地表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2、评价全球变暖:弊>>利

•中高纬度,气候变暖,适合农业发展;

•改善世界人口分布的面貌;

•海平面上升,危及沿海城市、港口;

•冰盖断裂,冰山移动,威胁航行;

•寒带地区的生物种类减少;

•疾病爆发和虫害增多;

3、遏制全球变暖:

①开发替代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②植树造林

③加强全球合作

二、酸雨

PHW5.6的降水的大气降水

1、因素:燃料燃烧排放SO2和NOX等酸性气体。

2、分布:

世界分布:西欧,北美和东亚。

我国分布: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3、影响

导致森林枯死、土壤酸化、淡水生物死亡:还腐蚀建筑物和暴露在室外的文物古迹等

4、酸雨的控制

酸雨控制的主线途径是减少酸性物质向大气的排放。

三、臭氧洞

臭氧层绝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离地表20~30千米的范围内。

1、臭氧层作用:保温作用

防护作用

2、臭氧减少的重要因素:大量使用氟利昂

3、臭氧减少的危害

•会使平流层温度分布和对流层热量情况发生变化,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

害。

•会严重损害人类的健康,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减少生物量,甚至导致一些生物物

种的灭绝。

•会促使城市污染气体——二氧化氮的分解,产生一氧化氮和臭氧,形成光学烟雾。

加快橡胶制品的老化,使染料褪色,缩短纺织品和塑料制品的寿命

四、城市热岛和雨岛

1、“热岛效应”——城市中的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工业活财

运车尾名

生物呼吸

用热容值小

2、城市雨岛:市区雨量比郊区多

①因素尘埃

热岛的热力作用

②对策:加强绿化

增长水域面积

减少人为热量排放量

产生因素分布导致危害

全球变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

暖温室气体排放增长。///地淹没;世界干湿状况的变化。

//

酸雨燃烧矿物燃料,排放S西欧、北美、东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

02和NOX等酸性亚,中国长江西酸化,危害植被;腐蚀建筑

气体。南、青臧高原以物;危及人体健康。

东地区

臭氧洞使用制冷剂导致氟利南极、北极、青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生

昂排放藏高原的冬季长;出现光化学烟雾

城市热热量和废气烟尘多;城市下垫/1111/加剧大气污染;影响人体健

岛城市面粗糙,通风条件差;缺少绿/////康。

雨岛地。

专题13—14水循环与水资源

一、水圈的构成

狭义水资源: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占淡水总储量的0.3%,占全球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

二、水循环

1.环节: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2.分类: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类型经历的环节

海上内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海陆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陆地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一(地表径流)

三、水资源的分布

1、衡量指标:数年平均径流总量=降水量一蒸发量

2、世界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丰富地区严重缺少地区

非洲北部、南部和东北部,澳大利

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诸群岛和刚果

分布亚中西部,西亚,中亚,北美西南

盆地

部,

特性热带雨林气候区为主沙漠、高山、高原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旱高原山

因素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丰富

地气候影响,降水稀少

水资源总量按国别排序: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印度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河水补给类型:降水、冰川积雪融水、地下水等。

蝴防*潮踊(劝*秋)

I/456789101112(月)12345618910111酬123456789101112(1)

补给类型冰川融水降水积雪融水-降水

汛期夏季夏秋春-夏

径流变化因素气温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春汛一气温夏汛一夏季风降水

分布地区西北东南东北

时间分布:

季节变化:东部季风区一夏季风降水一夏秋多、冬春少

西北内陆区一冰川积雪融水一夏多冬少

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

四、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危机的因素:

自然因素:1、气侯干旱2、能直接运用水资源少3、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因素:1、用水量增长2、运用率低,浪费严重3、水质污染严重

专题15海洋

一、洋流

海水常年沿一定方向作大规模流动称为洋流。

1、分类

按海水温度分类:暖流:低纬流向高纬

寒流:高纬流向低纬

按成因分:风海流

补偿流:垂直补偿流:涌升流、沉降流

水平补偿流

密度流

行星风系是风海流的重要动力

2、洋流分布规律

北半球洋流呈“8”字形,南半球以赤道为轴对称。

规律一:

中低纬度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北顺南逆;东寒西暖。

规律二:

北印度洋洋流随季风变化,夏顺冬逆。

3、洋流的意义

(1)往高纬输送热量,减小温差。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形成渔场。

秘鲁渔场(秘鲁寒流一涌升流)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千岛寒流)

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渔场(东格陵兰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3)古代航海的重要动力。

(4)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既稀释污染,又扩大污染。

影响举例

洋高低纬间热量输送与交换高低纬的温差减小

沿

对气候暖流:增温增湿温带海洋性气候

理寒流:降温减湿澳大利亚西岸的荒漠

境北海道、北海、

寒暖流交汇处

的海洋生物纽芬兰等渔场

涌升流秘鲁渔场

海洋航运顺、逆水,高纬不冻港摩尔曼斯克

海洋环境加快净化,扩大污染

归纳: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ElNino”(圣婴)原为秘鲁渔民称呼圣诞节期间在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的海水升温现象。

现泛指东部太平洋水温上升引起的气候异常现象。

周期:4~7年

2、厄尔尼诺现象产生的因素和导致的结果

东南信风减弱

I

南赤道暖流减弱一西太平洋沿岸海水降温一下沉气流,出现旱灾引起森林大火

I

秘鲁寒流减弱,南太平洋东岸海水升温一上升气流,出现暴雨洪涝

I

涌升流减少,鱼食减少一鱼死亡,渔民欠收一以捕鱼为食的海鸟死亡

3、拉尼娜现象

与ElNin。现象相反,在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出现大范围的比常年低得多的显著下降称为L

aNina(拉尼娜)现象。

三、海洋石油资源开发

海底的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矿物资源,重要分布在大陆架。

全世界海底油气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波斯湾、墨西哥湾、北海、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东

南近海、北冰洋大陆架、几内亚湾沿岸和我国近海

四、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海洋空间:海面、海底、海洋水体、海岸地带

2、开发运用:交通运送、生产、通讯、储藏、旅游

海洋空间运用:交通运送:海港码头、船舶、开凿隧道等

生产空间:海上电站、工业人工岛等

通信和电力输送空间:海底电缆、光缆

储藏空间:海底货场、海底仓库等

文化娱乐设施空间:海洋公园、海滨浴场等

五、海洋权益

浩瀚的海洋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要表现为:

交通价值、资源价值、军事价值

海洋的政治地理空间可划分为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公海

领海:与海岸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海域。沿海国对领海拥有所有主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

专属经济区:从领海基线起宽约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海域。在专属经济区

内,沿海国家对海域的自然资源享有专属权以及其管辖权,而其他国家则享有

海上航行、飞行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公海: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广大海域。任何国家对公海都不拥有主权。沿海国和内陆国都有海

上航行、飞行、捕捞和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第五篇人口

专题16、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过程:

人口增长涉及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移):(迁入人口-迁出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增长率:(机械变动人口+自然变动人口)/总人口*1000%。

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人口发展的一般历程:

工业化之前:人口低增长阶段

特性: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规模很小,增长缓慢

工业化初期:人口高增长阶段

特性:高出生率、死亡率急剧下降、自然增长率上升、人口规模迅速过大,

增长加速

工业化中后期:人口增长率下降阶段

特性:出生率快速下降、死亡率缓慢下降、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

扩大速度趋缓

后工业化时期:低增长阶段

特性: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老年人口比重增长,死亡率有

所回升(老龄化的直接表现)

•人口构成:

人口构成涉及人口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职业构成和文化构成等方面。

人口年龄构成重要指少年儿童(0~14岁)、劳动人口人5~64岁)和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

的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例。

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即指某一人口中男性对女性的比例,通常

以每100个女性相应的男性数来表达,正常情况下,人口出生的性别比约为103Mo

7o

•人口金字塔:

是一种可以形象、直观地同时表达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的图形。

分类:增长型(发展中国家)、稳定型和缩减型(发达国家)

增长型:底座宽敞,塔顶窄小,少年儿童和青年比重大,人口高增长

稳定型:除塔顶人口逐步缩减外,其余各年龄段的数值相近

缩减型:底座收缩,少年按儿童比重下降,人口规模趋向缩减

•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与负增长:

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等于或大于7%

直接表现:死亡率回升、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规模不再扩大或趋于萎缩

人口严重老龄化:等于或大于10%

直接影响(社会问题):劳动力短缺、青壮年承担加重:、社会需求不旺、社会赡养费用

上升、财政压力增大

政策:鼓励生育、推迟退休、接纳外来移民

迪是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多于少年儿童人口的国家。

欧洲是目前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限度最高的洲,人口增长率负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压力:

直接表现: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

社会问题:加大了就业、资源、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的压力O

韭洲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大洲,也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婴儿死亡率最高、平均预期寿命

最短的大洲I。

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重要是:

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人口老龄化日

趋严重;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问题

专题17、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

人口分布与迁移从世界范围来看重要有三种趋势:向平原集中:向沿海集中:向城市第中。

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

•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东部(人口增长缓慢)

•世界人口稀疏地区:

亚洲北部与北美北部(寒带)、亚洲中部(高原高山)、非洲北部与大洋洲(沙漠和干旱草

原)、南美洲北部(热带雨林地区)

,人口分布条件: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资源

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快、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

其他条件:历史

我国人口分布:以黑河一一腾冲伍府一线(胡焕庸线)

特点:东部多,西部少

平原盆地地区多,高原山地地区少

湿润地区多,干旱地区少

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

交通发达地区多,交通闭塞地区少

•人口迁移:

重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

劳务迁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向发达国家转移

难民迁移:自然灾害、战争

智力迁移:发展中国家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国家的迁移、欠发达地区的科技人才向发达地

区的迁移

资源开发吸引的移民

大型基础设施所引起的人口迁移:三峡水库的建设

美国硅谷中50%以上的软件工程师是曳度A、犹太人和华人。

迁入:美国、德国、加拿大和西欧

迁出:中国、墨西哥、印度和菲律宾

专题18、人口素质

,人口素质:

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口总体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综

合特性。

第六篇城市

专题19、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

涉及城市土地运用空间结构和城市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城市的基本特性:

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城市土地运用的空间结构:

重要类型: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

•上海的中央商务区:

浦西的外滩、北外滩和浦东的陆家嘴

•城市功能分区:

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文教区和风景区。

商业区:上海的南京路、豫园、北京的王府井

居住区:曹杨、鞍山、控江

工业区:漕泾化工区、闵行重工业区、安亭汽车工业区

文教区:上海五角场地区和松江大学城

风景区:余山国家旅游渡假区、青浦淀山湖一一朱家角旅游区

•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

受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影响。

专题20、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城市体系:

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

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

巴黎、布鲁塞尔、香港、苏黎世、法兰克福、多伦多、新加坡

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上海

跨省区的区域中心城市:

华南的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