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核心素养目标】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一等奖创新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目标

1.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彭、拟”等14个字,会写“拟定、参谋”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概括课文两部分的内容。

3.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语言应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思维能力: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进一步强化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快速读、精读等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

审美创造:通过适当联想,走进人物的心灵,体会人物的痛苦。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研究伟人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难点: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资料,说出对“青山处处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到毛主席丧子之后极度悲伤的心情以及常人难有的情怀。

语言应用:学习作者抓住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表达方法。

思维能力:品读文中表现毛泽东悲痛的神态、动作、心里描写的关键词句,感受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常人的爱子情怀和作为伟人的博大胸怀。

审美创造: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

课时重难点

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请大家回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毛泽东听闻这个噩耗极度悲痛,艰难抉择之后,作出将儿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

二、互动课堂

1.教师引导:当毛主席见到由朝鲜前线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电报后,他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因为他的爱子岸英牺牲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场上了。

2.圈画句子,把握情感

教师提问:现在请你默读第一部分,用红笔勾划出能体现毛主席悲痛的句子,想一想这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思考后,请作批注,写下你的真实感受。

预设1:我认为体现毛主席悲痛的句子是: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这句话描写了毛主席得知噩耗后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毛主席无法接受失去儿子的现实,心中悲痛万分,难以言表。

预设2:我认为体现毛主席悲痛的句子是: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其中,“岸英!岸英!”是语言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对岸英的深情呼唤;“按”是动作描写,写出了毛主席强忍着内心的痛苦;“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是神态描写,表现了毛主席对儿子岸英的深切思念。

教师小结:很好,同学们抓住了描写人物的动物、语言和神态,细细品味出毛主席内心的悲痛。

3.从课文第二部分中找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说说艰难抉择时毛主席有怎样的表现。

同学们在文中勾画相关语句并交流。

1)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动作描写)

“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写出了毛主席听到儿子牺牲的消息后无比悲痛的心情。

“热了几次”说明毛主席不思饮食,从侧面反映了他内心的痛苦。

2)“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①主席对儿子深深的思念,他多么想再见儿子一面。

②从“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内心的巨大悲痛。

③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看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④补充资料:毛岸英出生后,他随父母到过上海、广州、武汉,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随母亲及两个弟弟回长沙县东乡板仓隐蔽。1930年,杨开慧被湖南军阀逮捕时,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随后,他被保释出狱,翌年被外祖母、舅妈带到上海交给毛泽民。

毛岸英的成长经历

毛岸英兄弟三人被送到地下党主办的大同幼稚园后,后幼稚园的孩子们被迫疏散。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董健吾领回家中,因1933年中共中央迁往江西瑞金,党的经济资助中断。董的原配妻子在生活困难时,对两兄弟的态度变坏。据毛岸英讲,兄弟俩曾一度过着流浪生活。后来,董健吾将他们找回,与地下党接上关系,于1936年托东北军将领李杜将两兄弟送往欧洲,随后到莫斯科入国际儿童院。

4.教师引导:好!现在请你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想一想这是一个怎样的决定?他不想接回儿子的遗骨吗?你从文章中哪几句话看出来了?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志愿军司令部来电: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

朝鲜方面来电:岸英同志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要求把岸英安葬在朝鲜。

1)面对艰难抉择的毛泽东心情怎样?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站了、仰起头、望着”这是动作描写

“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神态描写

通过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毛主席面对艰难抉择时的复杂心情。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语言描写)

说明毛主席强忍丧子之痛,做出了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

毛岸英应该和其他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句意: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倒无须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土地又有何妨。

体现了毛主席豁达无私、以国家的大局为重的博大胸襟。

5.讨论交流

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

(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动作描写)

毛主席仍沉浸在悲痛的思念之中,而且不想因为自己感染到他人。

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3)想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主席是怎样度过的?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我想到了毛主席因思念儿子而辗转反侧,彻夜难眠,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我感受到毛主席作为慈父对儿子无限的爱与眷恋,也感受到他强烈的失子之痛。

三、补充资料,感受伟人胸怀

教师引导:同学们,经过刚才的交流与讨论,我们知晓了毛主席作的这个决定是悲痛的、艰难的,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呀!这跟本课发生的时代背景——抗美援朝有关。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介绍抗美援朝的有关情况,以更好地理解毛主席的这一抉择。

教师提问:现在请你结合背景资料和课文第一部分中的电报内容及课文其它相关内容,来谈一谈毛主席为何要作出把爱子安葬在朝鲜的决定呢?

预设1:我觉得这样战争是保家卫国的战争,岸英的死是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把岸英安葬在朝鲜,因为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

预设2:我觉得毛主席很伟大,他想到了岸英,也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如果岸英因为是领袖的儿子,从而遗骨可以回国安葬,那么如何向那些志愿军烈士交代呢?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又该如何完成呢?

教师小结:是呀!毛主席虽然满怀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情,但他同时还想到了千千万万的志愿军烈士,想到自己作为领袖不能稿特殊,想到毛岸英的牺牲是为朝鲜人民作贡献,毛岸英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所以最终选择了让爱子和志愿军烈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旨

教师引导:其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无数英雄儿女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请你查找资料,结合这些人物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预设1:马革裹尸,就是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作战、死于疆场。这句话就是说,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那么死后尸身是否要归葬家乡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预设2:我想结合毛岸英的故事来理解。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是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死得伟大。毛主席最终作出得决定,让他安葬在朝鲜,正是这句话的内涵。

预设3:课下我查阅了不少资料,我们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如奔腾的黄河一样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如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为国舍身燃烈焰;黄继光为国舍身挡子弹等,他们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我们不能忘记他们。

教师小结:是呀!“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得多么豁达,抗美援朝战争中有成千上万的英雄儿女,不怕牺牲,不畏强敌,他们为国捐躯,和毛岸英一样,他们即使安葬在异国他乡,精神也永远和人民同在。

五、作业自选:(任选其一)

1.学完了课文,我们对于毛主席这一伟人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