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5/4临河三中陈静1——诗歌题材分类鉴赏高考专题复习二、分类解读
类型相关诗句思想情感手法一题画诗二干谒诗三寄赠诗四哲理诗五边塞征战诗写景抒情诗二、分类解读
类型相关诗句思想情感手法六山水田园诗七惜别送别诗八羁旅思乡诗九爱情闺怨诗十咏史怀古诗十一咏物言志诗十二即事(景)抒怀诗不识庐山真面目
—哲理诗学习目标1.了解哲理感悟类诗歌类型
2.掌握哲理感悟类诗歌的具体解题思路以及答题模板2023/5/4临河三中陈静6哲理感悟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标志:题目:“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字眼。《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古意赠梁肃补阙》《闺意献张水部》《献汉南樊尚书》《献刘济》《赠苏州韦郎中使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赠韦左丞丈》《赠翰林张四学士》《奉寄河南韦尹丈人》《上包祭酒
》《寄高三十五书记》《送颜推官游银夏谒韩大夫》5/4/2023临河三中陈静8风格类型①温婉含蓄②真诚恳切③自负豪迈④不卑不亢技巧:1.比喻。2.对比。3.双关。4.用典。5.借景抒情。题目标志:揭示友人的居住地、生活境况、年龄、身份及行文目的。。有酬、寄、和、赠、次韵、答、呈、上、献等字眼。(二)类型1、借景说理2、托物说理3、即事说理(三)内容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的感悟。(四)常见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借古喻今、比喻、对比等。(五)命题方式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3、诗句有什么寓意。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六)欣赏哲理古诗的步骤:字面解读(由表及里)-----哲理解读(由浅入深)-----隐含理趣:原意----(由此及彼)----新意1、借景说理
此类诗与写景抒情类诗歌不同,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往往是为了寄寓某种道理或为说理作铺垫的。例如:
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渠:代词,指方塘。
许:这样。)字面解读:半亩大的水塘像明镜一样,倒映在水中的天色和云彩不停地晃动。要问水塘为什么这样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哲理解读:(1)解读艺术形象:本诗乍看似乎“文不对题”,其实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本体借景说理喻体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清澈的方塘优美的文章源头活水生活体验比喻只有不断地从生活中吸取养料才能写出富有活力的动人心弦的好作品。比喻人的思想只有不断吐故纳新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才能与时俱进。(2)解读隐含理趣:
原意:
新意:字面解读:哲理解读:2、托物说理
这类诗通常是借助某个具体事物的特定形象和某种特点,来寄寓某种道理的。
例如: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对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注:此诗是他受排挤从朝中被贬到安徽滁州时所写。请解读三四句:笼中鸟——林中鸟
(对比)朝中排挤——放情山水才知道把它锁在金笼里,实在比不上让它在山林里自由啼鸣的悦耳动听。悟出:宇宙万物之美在于自由自在。3、即事说理
就是借助具体的事情,通过对这些事情的记叙、描述、议论,传达抽象而深刻的道理。如:
诫子弟何绍基
千里传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清朝诗人何绍基在京当官,一天收到来自家乡湖南的书信,说他家人为三尺屋地跟邻居争吵起来,要求他出面帮助打官司,诗人看信后只写了一首诗寄回,家人看了此诗后,就平息了一场风波。哲理解读:全诗喻理警世,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点滴小利,转眼即逝,何必为“三尺地”而败坏自己的品德!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苏轼)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理解下面每首诗各自所蕴含的哲理
本诗借欣赏庐山感受告诉我们,无论看待人、事或生活、社会,都应多角度、多侧面甚至换一个角色去观察、去体会,这样才会得出一个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这首诗借游春的愉悦启示人们:生活是美好的,只是你没有留心而已,只要你关注生活,只要你有好的情致,何愁没有明媚的春光?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叶绍翁)
本诗揭示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以及新生事物刚一露头,就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这一生活哲理。哲理:“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5、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泾溪》罗隐6、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水口行舟》朱熹)
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自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潜在的危险不易引起人们的警惕。要居安思危,时时保持危机感。风雨总是暂时的,青山绿树是永恒的,黑暗总会过去,风浪终会平静,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学习最主要的为了自己,也是靠自己。要趁着年轻多读书,时间不等人,没有人能够永远少年。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蔽月山房》(明)王守仁王阳明的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是(
)①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②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没有客观标准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歌新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只要坚定信念,就会有成功的一天。新事物具有强大生命力某一新的情况或消息被人预先知道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可因循守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是统一的对接高考【2020Ⅱ卷】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dànàn: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读题目:《读史》:读史的个人见解,偏重议论,关注其真知灼见读注释:常见三种:①诗人和写作背景;②偏僻字词句;③用典和诗人情感;首联: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建功立业辛苦奔忙,他们的人生事迹终究交付给了什么人记载?颔联:由于当时的情况不清而以讹传讹,加上后世众说纷纭更搅乱了事实,令人难辨真假。颈联:历史典籍中流传的并非都是精粹;绘画最难描画的是人的气质精神。尾联:寥寥篇章怎能写尽古代高人贤士的品格学问,千百年来,俗儒只会死守古书的糟粕。读诗句【疏通句意】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读选项【直觉】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dànàn: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首联: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客观题,突破关键,知其所以然!“行藏终欲付何人”,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在建功立名时,他们做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交付他人,任其摆布,任人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蒙昧,糊涂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第一问:前三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摧。在当时,高贤们就往往受到误解,而后来谬传纷纷,更易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事迹)失去了原来的真相。诗人慨叹:史书中糟粕与精华并存呀,丹青妙笔最难记载的就是真精神!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
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第二问:这首诗作者有感而发,昭示着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书本是前人经验、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②读书要善于鉴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②正确选择吸收他人的成果,充实自己,发展自己。15.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5/4/2023临河三中陈静27
魏了翁(1178年6月25日-1237年4月14日),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县(今属四川)人。南宋理学家、大臣。
魏了翁于庆元五年(1199年)中进士,授签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历任国子正、武学博士、试学士院,以阻开边之议忤韩侂胄,改秘书省正字,出知嘉定府。史弥远掌权时,力辞召命。后历知汉州、眉州、遂宁府、泸州府、潼川府等地。嘉定十五年(1222年),召为兵部郎中,累迁秘书监、起居舍人。宝庆元年(1225年),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1232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端平元年(1234年),召入朝任权礼部尚书兼直学士院,旋即以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之职督视江淮京湖军马,封临邛郡开国侯。嘉熙元年(1237年),魏了翁去世,年六十。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文靖"。
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推崇朱熹理学。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者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2022·新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人日:指农历的正月初七。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应提刑懋之:提刑,宋官名。简称提点刑狱、提刑、宪。掌稽考一路刑狱,审问囚徒,详覆案牍,凡狱讼长期拖延不决,资窃逃窜长久不能破案,都上报朝廷,加以弹劾,并监察官吏。应提刑懋之就是提刑官应懋之。【标题理解】作者正月初七日约友人应懋之同往南山探春,此词即作者为记述他们途中所见所闻而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译】处处是春色,人们还是苦苦执着要到南山去寻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译】村村箫鼓声起,家家笛声吹奏,人们在正月初七这天祈祷麦子和春蚕的丰收。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注】翁:父亲。扶掖:指用手搀扶别人的胳膊,此指孙子搀扶祖父。商行贾坐:商贾均指生意人,在古代的分界是行卖叫商,坐卖叫贾。【译】祖孙三代互相扶掖而行,商人忙着生意,农人在忙着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译】这些活动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如果能领会做人的真理,天天都是“人日”。字面解读5/4/2023临河三中陈静30(2022·新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5/4/2023临河三中陈静31(2022·新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南宋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A.正月,初阳发动,万物生长,所以词以“无边春色”起头。次句的“苦”字表达了人们寻觅春色的执著情感。B.词中的“南山”,既指春光优美的地方,也是提刑官应懋之邀请词人游春的目的地。C.词人用“箫鼓”“笛”写节日歌舞之盛,用“村村”“家家”极写范围之广,表现了农村“人日”的风俗景象以及人们的欢乐情绪。D.“祈麦祈蚕”点出人们对丰收的祈盼;“来趁元正七”的“趁”,有“赶”的意思,详尽细腻地描写出人们争先恐后赶趁“人日”热闹的情景。E.“翁前子后孙扶掖”一句采用镜头特写,传神表现出长幼有序、孝悌仁爱的和睦景象。(2022·新1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3.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人应当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生活幸福;(2)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①任公渐:任渐,黄庭坚的好友。②坐隐:与下文“手谈”都指下围棋。③蜩甲:蝉蜕。④湘东一目:南朝梁湘东王萧绎,自幼盲一目。围棋中,棋子在棋盘上围成的空白交点称为目。围棋需两目才能成活,一目就是死棋。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开篇都写到作者因没有公务缠身,难得闲暇,于是生发了弈棋的雅兴。B.第一首诗的颔联用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聊之事和下棋相比较,写出下棋之乐。C.第二首诗颈联的“诚”“尚”二字写弈者虽不服输,但最终也未能扭转颓势。D.两首诗中都写作者陶醉于对弈,不觉时间流逝,表现出其对下棋的痴迷程度。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其二)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2.这两首诗都富含理趣,请结合第一首诗的尾联和第二首诗的颔联,分别对此加以赏析。
一诗尾联,作者有慨叹也有议论,他一边下棋,一边在留心棋给人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这既是作者在棋局上的自我提醒,也是他感悟出的人生哲理。二诗颔联,作者通过比喻描绘下棋者,“心似蛛丝游碧落”写下棋者思绪的飘荡、灵动,“身如蜩甲化枯枝”写下棋者意志的集中,已达忘我之境。作者借此生动地揭示了做事需凝神专注、投入忘我的道理。弈棋二首呈任公渐
黄庭坚(其一)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樽。
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7.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弈棋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塑造了一个喜爱下棋、意趣高雅、专注沉稳、善思克敌的弈棋者形象。①喜爱下棋、意趣高雅。首联描写了忙里偷闲的文士恐有负大好时光,下棋自乐,表现了弈棋者对围棋的喜爱。颔联通过对比,点明“坐隐”和“手谈”的快乐超过了岩穴隐居,与俗人闲谈,突出弈棋者的高雅情操。②神情专注、心思沉稳。颈联以夸张、侧面描写的手法描写对弈时间之久,连案几上的公文书簿都积满灰尘,全然不知客人在门外等候已久的画面,从侧面描写了弈棋者的专注忘我。③善于总结、克敌制胜。尾联弈棋者一边下棋,一边留心总结棋局的启示,“骄兵必败”“多疑必失”是一种告诫,也是一种自我提醒。弈棋者沉着冷静,最终打败对手,克敌制胜。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赴举:取得贡举资格赴京参加进士考试。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借代,交代了谭孝廉赴京科考的时代背景,赞扬其行为的难能可贵。B.颈联“也知”扫去贵贱命中注定的消极情绪,为后一句表达嘱托之意蓄势。C.尾联指出当下儒学之道急需人才,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卿贵族们举荐谭孝廉。D.这首诗情中蕴理,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表现出作者对后辈殷切寄望的情谊。叮嘱谭孝廉好好回答公卿的提问,展示自己的才华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9.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①颔联哲理: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年轻人不要为求轻松只做容易的事;颈联哲理:即使贫贱有命,但疏懒怠惰会一事无成。②启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勇于奋斗;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偶题三首
宋朱熹其一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其二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其三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溪。[注]①幅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福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各题。10.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组诗围绕“水”这一话题,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B.第一首诗写青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C.第二首诗把泉水奔腾的生命姿态和断梗枯槎无处存身的黯然的生命姿态进行对比。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偶题三首
宋朱熹其一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其二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其三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溪。[注]①幅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福巾。②槎:同“茬”,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③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11.这组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请列出其中两条人生哲理并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第一首:凡事当寻求根底,努力探寻真理。第二首: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第三首: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不可偏执一端。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踏莎行①·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本词为寓居郴州旅舍所写。由于新旧党争,秦观一再被贬,最后贬徙郴州,并削去所有的官爵俸禄。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以眼前景物的凄迷朦胧象征前途的渺茫,表现的是词人被贬官后内心无所适从的惆怅之情。B.“可堪”两句运用寓情于景、视听结合的艺术手法,选取典型意象,写词人羁旅客馆的生活。C.词人遭遇贬官,朋友寄赠的礼物和书信本应令他高兴,事实上却引发了他更浓的思乡怀旧的愁绪。D.一个“砌”字把不可言传的抽象的感情变为形象的东西,给人一种直觉的感受,同时也可以使人想象积恨的沉重坚实、无法消解。踏莎行①·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本词为寓居郴州旅舍所写。由于新旧党争,秦观贬徙郴州,并削去所有的官爵俸禄。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并把它写在扇面上。这两句好在何处?请简要分析。①运用拟人修辞,由于分别加入了“幸自”和“为谁”两个词,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两句似是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来是围绕着郴山而流的,为什么却要老远地向潇湘而去呢?②运用象征手法,郴江之水本应环绕郴山,却背井离乡,流下潇湘,象征了作者本想为国效力,如今却离乡远谪的深长怨恨。(如答“比喻”“反问“无理之妙”也可酌情给分)踏莎行①·郴州旅舍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②,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注】①本词为寓居郴州旅舍所写。由于新旧党争,秦观贬徙郴州,并削去所有的官爵俸禄。②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鹅湖①和教授兄韵陆九渊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②岑③。易简工夫④终久大,支离事业⑤竞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75)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了一次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主要为朱熹“理学”和陆九浦“心学”之间的暂学辩论。②泰华:指泰山和华山。③岑:高山。④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⑤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城墓兴哀宗庙钦”是说人见到坟墓时,就感觉到很伤感,一到了寺院里边,就显得很肃静。B.颔联借水、石说明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与《劝学》中“积水成渊,积土成山”蕴含的道理相同。C.尾联谈自下升高、辨真伪的法门在于“先须辨古今”,其实所有答案都在自己的心地上。D.此诗语言平易,风格清新,作者以充满哲理的笔触为自己的心学张目,具有浓郁的思辨色彩。鹅湖①和教授兄韵陆九渊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竞浮沈。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注】①南宋淳熙二年(175)在信州鹅湖寺举行了一次哲学辩论会,史称“鹅湖之会,主要为朱熹“理学”和陆九浦“心学”之间的暂学辩论。②泰华:指泰山和华山。③岑:高山。④易简工夫:简单质朴的学说。⑤支离事业:琐碎的理论。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15.朱、陆双方辩论的“为学之方”清晰地表现出二人在哲学上的基本分歧点。本诗中谈到了哪些“为学之方”?结合内容简要分析。①“为学之方”首需养心神和尊德性,明确自己的本心。“斯人千古不磨心”“先须辩古今”均强调本心的重要性。②“为学之方”重在积累,步步累积成就辉煌。“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需要经过一步一步的累积,方能成就辉煌的事业。③“为学之方”亦需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易简工夫终久大”,可知易简质朴直达本心的为学之道才是永恒的大事业。无锡道中赋水车①苏轼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②,刺水绿针抽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③。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④推雷车。【注】①本诗是作者经过无锡看到农民遇旱用水车车水的情景而作。②云阵:军阵中一种蜿蜒曲折的横队。③鼍鸣:传说天旱水干,鼍则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鼍,鳄鱼的一种。打衙,击鼓。④阿香:神话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水车的形象,又以叠字摹写水车动静之态,生动传神。B.颔联写车水时水流穿行稻田,如云滚波浪,稻芽刺出水面,有如绿针点点。C.颈联实写五月洞庭飞起沙尘,鼍鸣如鼓,言旱情严重,烘托内心焦急之情。D.本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把灾年百姓遇旱车水的寻常情景写出了深厚意味。tuó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17.本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机械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版:版权许可及发行外包合同2篇
- 2025签订房屋租赁合同要审查哪些要点
- 2024年标准个人汽车短期租赁协议范本版
-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范例合集
- 旅游挑战之旅服务合同
- 外墙修复工程安全协议
- 娱乐产业合同工管理方案
- 2024年标准化园林材料采购合同版B版
- 2024双方智能电网建设与运营合作承诺书3篇
- QB/T 8024-2024 电热采暖炉(正式版)
- 中国饮食文化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音乐技能综合实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饲料毒物学-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第五单元《京腔昆韵》-欣赏 ☆姹紫嫣红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
- 中小学校园交通安全常识宣传
- 商业摄影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松果体区肿瘤护理
- 《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防高坠篇》测试附有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