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评估-发热-护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1.gif)
![健康评估-发热-护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2.gif)
![健康评估-发热-护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3.gif)
![健康评估-发热-护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4.gif)
![健康评估-发热-护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31ea62e31201b6948825b3e4e9c14d0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评估-发热-护理第一页,共40页。
定义★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
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时,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称为发热。第二页,共40页。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腋下)
生理变异:24小时内波动不超过1℃。
1.下午较早晨稍高。
2.剧烈运动、劳动或进餐后体温
可略升高。第三页,共40页。生理变异:3.月经前及妊娠期高于正常。4.老年人低于青壮年5.高温环境下可稍升高。
第四页,共40页。二.病因与分类
1.感染性发热(infectivefever)
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
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
的感染。第五页,共40页。2.非感染性发热(noninfectivefever)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①机械性、物理或化学性损害,
如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
②因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而引起
的心肌、肺、脾等内脏梗死。
③组织坏死与细胞破坏如癌、溶血反应。第六页,共40页。
2.非致热源性发热
见于①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如
颅脑外伤、出血、炎症等;
②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
续状态、甲亢等
③散热减少的疾病,如广泛
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第七页,共40页。(2)抗原、抗体反应:
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等。
(3)内分泌代谢疾病:甲亢等。
(4)皮肤散热减少:广泛性皮炎、以及慢
性心力衰竭而引起的发热,
一般为低热。第八页,共40页。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①物理性,如中暑。
②化学性,如重度安眠药中毒。
③机械性,如脑出血、脑震荡。
直接损害体温调节中枢
高热无汗--发热的特点
第九页,共40页。(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影响正常的体温调节过程,
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多为低热,
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
表现,属功能性发热性。第十页,共40页。三.发生机制
正常:产热==散热。
发热:产热↑或散热↓。
第十一页,共40页。
1.致热源性发热—大多数
致热源:外源性内源性第十二页,共40页。(1)外源性致热源微生物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某些类固醇物质多醣体成分、多核苷酸及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激活血液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释放内源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第十三页,共40页。(2)内源性致热源(又称白细胞致热源)
白介素(IL-I)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
血-脑屏障
↓
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温阈)上升
↓
代谢增加(垂体内分泌因素)
骨骼肌阵缩(运动神经)
↓
产热增多
第十四页,共40页。通过交感神经
↓
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
排汗停止
↓
散热减少
↓
发热第十五页,共40页。
四.临床表现★
1.发热的分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第十六页,共40页。2.临床过程及特点
分为三个阶段
(l)体温上升期
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40℃
或以上,常伴有寒战。
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
峰,多不伴寒战。
第十七页,共40页。(2)高热期:
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
疟疾--持续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持续数天,
伤寒--数周。
临床表现:寒战消失;皮肤发红;呼吸
深快;出汗并逐渐增多。第十八页,共40页。(3)体温下降期
骤降: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
常,或略低于正常,常伴有大
汗淋漓。
渐降:指体温在数天内逐渐降至正常
临床表现:汗多,皮肤潮湿。
第十九页,共40页。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热型--发热患者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
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
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
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第二十页,共40页。
临床上常见的热型
√
1.稽留热(continuedfever)
体温维持在39~40℃以上,达数天或
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常见--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第二十一页,共40页。第二十二页,共40页。2.弛张热(remittentfever)
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
超过2℃,体温最低仍高于正常水平以上。
常见-败血症、风湿热、及化脓性炎症。
第二十三页,共40页。第二十四页,共40页。3.间歇热(intermittent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
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
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
复交替出现。
常见--疟疾第二十五页,共40页。第二十六页,共40页。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常见:布氏杆菌病第二十七页,共40页。第二十八页,共40页。5.回归热体温急剧上升达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和无热期各持续数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第二十九页,共40页。第三十页,共40页。6.不规则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第三十一页,共40页。第三十二页,共40页。六、护理评估要点1.发热的特点: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第三十三页,共40页。伴随症状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第三十四页,共40页。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第三十五页,共40页。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第三十六页,共40页。发热对人体功能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秘书测验综合练习试题附答案
- 《镇痛镇静谵妄》课件
- 《燕子》公开课课件
- 《咖啡馆合作方案》课件
- 《洗衣机修理》课件
- 经济效益评价的基本方法课件
- 大学生科学实验报告解读
- 食品加工项目生产合作合同
- 中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感悟
- 中学生如何应对挫折征文
- 高质量SCI论文入门必备从选题到发表全套课件
- 越南语基础实践教程1第二版完整版ppt全套教学教程最全电子课件整本书ppt
- 民政局离婚协议书模板(8篇)
-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卷 新高考Ⅰ卷(含解析)
- (完整版)中心医院心血管学科的专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 劳动合同法草案的立法背景与创新黎建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 第三章 检测仪表与传感器
- 服装QC尾期查货报告(中英双语)
- 电机学辜承林(第三版)第1章
- 医疗机构停业(歇业)申请书
- 肩锁关节脱位的分型及其endobutton手术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