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院呼吸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1页
人民医院呼吸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2页
人民医院呼吸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3页
人民医院呼吸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4页
人民医院呼吸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呼吸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2023版

人民医院

医院资料仅供参考

目录

第1章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查.

第一节微生物学

第二节痰液细胞学检查

第2章诱导痰的方法

第3章胸膜腔穿剌术

第4章胸腔抽气术

第5章胸腔闭式引流术

第6章经胸壁针剌胸膜活体检查术

第7章胸腔镜检查术

第8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第一节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第二节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第三节经支气管针吸活检

第9章支气管肺泡灌洗技术

第10章肺功能测定

第一节肺容积

第二节通气功能

第三节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第四节呼气高峰流量

第五节气道阻力

第六节肺弥散功能测定.

第七节心肺功能运动冢验

第八节呼吸肌功能测定

第11章支气管激发试验

第一节乙酰甲胆碱、组胺吸入激发试验

第二节运动激发试验

第12章支气管舒张试验

第13章睡眠呼吸监测

第14章动脉血气分析

第15章经胸壁针刺肺活检

第16章过敏原皮肤试验

第17章呼吸骤停复苏技术

第18章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19章常规机械通气

第20章无创性正压机械通气

第21章痰液体位引流

第22章气溶胶疗法

第1章痰和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检查

第一节微生物学

【概述】

痰括本采集方便,无创伤性,临床应用广泛,对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痰标本的正确采集、处理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

是准确、及时向临床提供重要的感染信息的基础。目前咳痰标本仍是最常用、最

简单的采样方法,必须指导或辅助患者深咳痰,及时送检,并通过镜检筛选合格

标本。损伤性莱样技木仅在选择病例(抗生素治疗反应不佳;可疑特殊病原体感

染,如寄生虫、痰菌阴性肺结核、混合感染或二重感染等)使用。

【操作方法】

1.咳痰标本采集要求患者在清晨用药前留取,因为晨痰量多,且含菌量也多。

留取前刷牙,用清水漱口3次,以除去口腔内大部分杂菌,之后用力咳痰。咳

痰较困难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雾化蒸气吸入进行导痰;对咳嗽乏力或

昏迷患者,可用普通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对不能咳痰的婴

幼儿或病重患者,如须采集痰标本做结核杆菌培养,可插胃管抽吸胃液标本送检,

也可留取12s24h痰液,经漂浮浓集后检查,以提高结核杆菌检出率。若做细菌

或真菌培养,痰液必须盛于无菌容器内送检。观察痰量应留取24h痰液,必要时

在容器内加人央许防腐剂。

2.咽拭子采样上呼吸道感染,可通过咽拭子获取标本。标本采集前数小时

内不得用消毒药物漱口或涂抹病灶局部。用咽拭子采集标本时应小心、认真、准

确,避免触及舌、口腔黏膜和唾液,以防污染。如咽拭子标本发现致病菌,如肺

炎链球菌、流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等,且数量较多时、提示

有该菌所致感染存在,

3.纤维支气管镜抽吸采样以利多卡因做咽喉部局部麻醉后,插入纤维支气管

镜(纤支镜),达到肺炎病灶引流支气管内,纤支镜吸引口依次连接标本采集瓶

或试管及负压吸引装置,用负压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纤支镜吸入标本采集瓶内送

检。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也可用普通无菌吸痰管直接经人工气道插至大约叶

支气管水平,接负压装置将痰液经吸痰管吸入标本采集瓶内。

纤支镜直视下可准确采集病灶部位的分泌物,但插入时纤支镜顶端和内孔常

受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所以纤支镜吸引物常规培养结果不能完全代表肺部感染

的病原体、但检查过程中如注意规范化操作,插入纤支镜时尽量不做上呼吸道分

泌物吸引,纤支镜吸痰遭口咽部细菌污染机会较咳痰明显减少。一般认为纤支镜

吸引物定盘培养可更有效地区分污染菌与感染菌。

人工气道是肺部感染的常见易感因素。经人工气道吸引下呼吸道分泌物是目

前临床较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但由于这些患者的气管纤毛黏液防御机制受到损

害,大气道常有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定植而不再保持无菌状态,故建立人工气道

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诊断有时更为困难。通常认为吸引物定量培养可能区分污染

菌抑或感染菌。根据国内诊断标准,经人工气道吸痰细菌浓度>1X105cfu/ml

可认为是感染病原菌,而浓度VIXiOcfu/ml则认为是污染菌。

4.防污染标本毛刷采样防污染标本毛刷(protectedspecimenbrush,PSB)

一般经纤支镜采样,咽喉部由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纤支镜插入至肺炎病灶引流支

气管腔内,插入过程尽量不做吸引或向腔内注射黏膜麻醉药。PSB经纤支镜插

入并超越前端2cm,伸出内套管顶去聚乙二醇寒,越过外套管约2cm,随后

将毛刷仲出内套管2s3cm刷取分泌物。毛刷、内套管顺序依次退回外套管内,

然后拔出整个PSBoPSB亦可经人工气道其至直接经鼻腔插入采样,PSB插入前

先在体外测量校度,估计PSB插至总支气管或叶支气管水时采样为宜。PSB经

人工气道采集过程,.基本与经纤支镜采样相同。

采样后的PSB用乙醇(酒精)消毒外套管,以无菌剪刀剪去内、外套管顶端

部分,然后,前伸毛刷并将其剪下至装有无菌等渗氯化钠液或乳酸林格液的试管

内,彻底振荡使毛刷上的病菌洗涤混匀于液体中,送检做定量细菌和真菌培养。

此操作相对简单,创伤轻微。有报道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达86%和89%.有

学者认为防污染标本刷取样应深人,且多方向旋转及上下移动,可提高培养的敏

感性。

5.支气管肺泡灌洗术(bronchoalveolarlavage»BAL)采样采用塑料导管,在

近顶端处设置气囊,纤支镜插入病灶引流支气管后,引人导管并楔人段支气管然

后用等渗氯化钠液20s50ml分次注人,并立即用低负压吸引回收,弃去首次灌

洗液,以减少污染,收集以后回收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eboalveolarlavage

flu-ide.BALF)送检。如果采用这种带气囊导管,在嵌人段支气管后,注气使气囊

膨胀填塞气道。在局麻下施行BAL时,麻醉药不能直接滴人灌洗的肺段,否则会

抑制培养基中的细菌生长。BAL应在胸片显示的浸润K或支气管镜检见宥脓性分

泌物的肺段进行。获取标本后,应尽快处理,以免被污染或使厌氧菌死亡。对

于建人工气道患者,可采用不经纤支镜的保护性支气管肺泡灌洗(prevent

bronchoalve-olarlavage,PBAL)。

BAL是一种诊断下呼吸道机会性感染的敏感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有免疫缺陷

和免疫损伤者,其最理想的适应证是疑有肺部感染而用其他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不能明确病原学诊断者。BAL是诊断肺部寄生虫感染的最有效的方法,若BALF

中有阳性发现则可诊断为寄生虫感染。BAL诊断藐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患者中卡氏肺抱子虫肺炎的敏感性为85%~90%o如从患者的BALF中分离

出较高浓度真菌,则应高度怀疑肺部真菌感染。一些研究表明,若BALF中发

现有病毒生长,也可诊断为肺部病毒感染。BAL也可用于诊断细菌性肺炎,如在

患者的BALF中分离出结核杆菌和军团曲,具有确诊价值。BALF的半定量培养

对细菌性肺炎的诊断意义较大,但BALF也可被口咽部分泌物污染,检查及评

价结果时均应予以注意。BAL并发症罕见,偶可致呼吸衰竭、肺炎、气胸、咯血

等。与肺活检相比,相对安全。

【注意事项】

1.标本的运送与保存痰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争取在20min内送到细菌

实验室。痰液室温下延搁2〜5h会降低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和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而定植于上呼吸道的非致病菌和革兰阴性杆菌会过度生长。

另外,细菌室收到标本后应立即进行标本的质量检查、处理及培养接种,如不能

立即进行检查,则应暂口寸放于冰箱中,冰箱中存放的标本应在24h以内进行检查。

2.标本的质量检查虽然部分痰标本通过肉眼观察其外观如黏液和脓性成分,

可大致了解受检标本的质量,但仅凭此点尚嫌不足,研究发现,痰涂片革兰染色

做细胞学检查判断痰标本受污染程度是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一般认为,来自下

呼吸道的合格的痰标本应是含白细胞和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较多;而受唾液污染

严重的不合格标本则来自颊黏膜的扁平鳞状上皮细胞较多。

痰标本在培养之前首先必须对其质量进行估评,其方法是做涂片,用革兰染

色镜检。在显微镜(10X10)下观察白细胞和扁平上皮细胞存在的情况,每低倍

光镜视野痰鳞状上皮细胞〉25个时,不管白细胞数量如何,均可视为不合格

标本6目前,一般主张痰直接涂片光镜检查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V10个、

白细胞>25个,或鳞状上皮细胞:内细胞VI:2.5,可做污染相对较少的“合

格”标本接种培养。在粒细胞缺乏者不宜用单纯白细胞数作为评价指标,而应以

涂片中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并存为合格标本指标。

3.标本接种前处理

⑴标本的洗净:由于痰中含有正常菌群影响病原菌的检出,采用以下方法

可以减少正常菌群。将痰液加人含有15-20ml灭菌的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剧

烈振荡5〜10s,然后用接种环将沉淀于管底的脓痰小片沾出,再放人一个试管

内,以同样的方法反复2次,最后将剩余的脓痰接种于培养基上。

⑵标本均质化:痰均质化以胰酶均质化为多见。其方法为向痰液内加人等

量的pH为7.6的10%胰酶溶液,放置37摄氏度40分钟,即能使痰均质化,

而对细菌培养无较大影响。

⑶标本消化-去污染处理法:此方法的标本用于结核杆菌培养。方法是将二

硫苏糖醇与痰液等量置离心管内,搅拌后剧烈振荡,再静止15min,加人无菌、

浓度0Q67mol/L.pH为6.8的磷酸盐缓冲液至离心管口12cm处,关紧盖,颠倒

至少3次,3OOOr/min离心ISmin,保留沉淀物,用火焰通过管口,加人2ml

的20g/L牛血清清蛋白(白蛋白)溶液,以手摇混合,用此沉淀物制涂片并接种培

养基。

第二节痰液细胞学检查

【概述】

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某些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方法简便,且不

给病人带来任何痛苦,可反复检查。尤其诊断肺癌阳性率可达80%以上,其

中诊断小细胞肺癌阳性率90%、鳞癌阳性率82.2%、腺癌阳性率69.4%.未分化癌

阳性率71.4%,诊断假阳性率1.8%。中心型肺癌阳性率高于周边型肺癌,分

别为82.9%和62.8%0痰细胞学检查也可作为判断治疗疗效或早期复发的

指标之一。但传统的痰细胞学检查易受取材、保存、制片、染色及检查人员素质

等因素的影响,灵敏度仅为20%~30%,因此,改进痰细胞学的检查方法是非

常重要和必须的。

【操作方法】

L痰标本采集。要求患者清晨收集肺深部咳出的痰。医务人员必须认真指导

患者如何从肺深部咳痰,咳痰前不能吃任何东西,最好先用清水漱口3次,以

去除口腔杂物。之后做2—3次深呼吸,再用力唆嗽,将肺深部的痰咳出,遗弃

第1口痰,留第2、3、4口痰做标本。如患者咳痰困难,可用3%~5%氯

化钠溶液雾化吸入,诱导痰液排出。目前多数医院痰留置于干净的玻璃器内,或

置于95%乙醇内。

留置器皿内的痰应于1〜2h内送化验室。如不能及时送检,则必须保存在

VC冰箱内。徐片要由有经验的技术员进行,选择带血丝的痰或灰白色痰块涂片,

涂片要均匀,并立即置于固定液内,再用巴氏或苏木素和伊红(hematoxylinand

eosin,、HE)染色。置于乙醇的痰标本可送病理科,进行石蜡包埋后染色。

2.痰液收集方法已有很快进展,1963年Saccomann。建立了保存痰

液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及肺癌筛查中。2000年协和医院对Saccomann。

法进行了相应改良,加人了解黏剂,使细胞学检查阳性率有明显提高。但长期

保存有17.7%标本受损。

我院痰储存固定常用50%乙醇和2%多聚乙醇的混合液。每个收集管内

置固定液20ml,可留取7~8口痰,便于进行多项目检查。已留痰的收集管

立即保存于4摄氏度冰箱。解黏处理这一步非常重要,否则将收集不到纯脱落

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及痰基因分析,目前解黏处理常用美国PR。MEGA公

司生产的DTT(DL-Dithiothreitol),工作浓度为5%,DTT可打断黏蛋白之间的

二硫键连接,而不损伤细胞。

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的液基细胞学与计算机辅助细胞学诊断系统(CCT)

的应用,可使痰细胞学检出的阳性率达97.1%o液基细胞学包括薄层细胞学检

测系统(TCT)和自动细胞学检测系统(LCT),均已获美国FDA批准,应用于临

床。可将痰标本中的黏液、血液和炎性细胞分离,收集痰脱落细胞制成薄片,用

于细胞学检测,使痰的采集、制片、染色等步骤实现标淮化和自动化,并应用计

算机技术,对痰涂片给予分析,提高丁精确度。

3.留取痰次数。一般认为送检4~6次,据报道1、2、3、4次的阳性率分别

为47.2%、72.7%、84.5%、91.5%。当晚期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完全阻塞或合并气

道感染时,肿物表面有多量坏死物及脓痂,痰细胞学往往呈阴性,待抗炎、化学

治疗或放疗后,气道稍通畅,继续不断多次留痰,有可能得到细胞学阳性诊断。

4.痰检肺癌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目前痰脱落细胞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广

阔的发展前途,北京协和医院已进行免疫标记技木在肺癌筛查中应用研究。

(1)不均一核糖蛋白(heterogeneousnuclealribonucleoprotein,hnRNP)A2/B

1:是一种RNA结合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痰脱落细胞阳性者表

达为57%。肺癌高危人群监测中已证实,痰脱落细胞呈鳞状化生和不典型增生

时有hnRNP表达。国外报道肺癌病人在临床确诊前2年收集的痰标本中已

有hnRNPAAB:阳性表现。

(2)痰P53基因突变测定: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

PCR)-单链多肽性(single-strandcomformationpolymorphism,SSCP)-银染肺癌痰检

出率55.5%,诊断灵敏度55.56%,特异性98.25%。并有1例患者于临床诊断肺

癌前1年,痰脱落细胞PS3点突变已呈阳性;变性高压液相色谱法(denaturing

highperformanl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可检测痰细胞Rb2/P13。及P53

突变,两者结合特异性100%,灵敏度51.43%。

第2章诱导痰的方法

【概述】

诱导痰的方法是通过吸入雾化高渗盐水诱导痰液生成,并进一步分析痰液中

细胞成分和上清液可溶性介质,以研究哮喘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方法。

S前主要用于哮喘的气道炎症机制的研究,何对气道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药

物疗效观察及其机制探讨也有意义。

【适应证】

1.哮喘与其他呼吸道疾病的鉴别诊断。

2.了解哮喘患者及其他呼吸系疾病气道炎症的特点。

3.研究气道炎症性疾病加重的原因。

4.预期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哮喘患者痰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口寸能是激素治疗

效果满意的预示,在临床工作中有应用价值。

5.评价药物对气道炎症的作用、通过观察药物治疗前后诱导痰中细胞组分及

炎症介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改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禁忌证】

1.用力呼气量<1L的任何患者。

2.近期大咯血。

3.下列病症患者。

(1)哮喘中重度急性发作(加重)。

⑵急性或慢性呼吸衰竭。

⑶气胸或纵隔气肿。

⑷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⑸严重心功能不全。

【相对禁忌证】活动性肺结核。

【操作方法】

1.雾化吸入的方法自前尚无标准的诱导痰方法,文献中主要有两种不同的

方法:

(1)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吸入浓度恒定(如3%)或渐增的超声雾化高渗盐水。

⑵吸入超声雾化高渗盐水(如4.5%)的时间逐渐延长。

目前国内基本均采用吸入3%盐水的固定时间间隔法,但购种痰液诱导方

法均应按标准方法进行。

2.操作方法

⑴测FEV1

⑵吸入沙丁胺醇

200pgo

⑶20min后再测FEV,若>肋%预计值则继续操作。

⑷嘱患者平静呼吸时吸入超声雾化3%盐水7ml,每次吸入后,鼓励患者积

极唆嗽,清理鼻咽腔后收集痰液。

⑸再测FEK,若FEV:下降不超过10%则继续操作,若FEV;下

降10%-20%,则再次吸入沙丁胺醇200吟如果再次吸入沙丁胺醇后没有

改善则应终止试验,如果有改善则可继续诱导痰。

⑹必要时可用4%~5%的盐水重复以上步骤。

⑺结束诱导条件为诱导所得的标本已足够实验需要;总吸入时间达20〜

30mino

⑻有如下情况终止诱导。若患者出现胸闷、咳嗽、喘鸣、呼吸困难等症状

或FEV:下降超过基线值的20%及绝对值小于预计值的90%,应停止实验,并吸

入沙丁胺醇200—400Mg。

改良诱导法:先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lmin再依次用3%、4%、5%高渗

盐水雾化吸入1~2min,每次操作前测FEV1,若FEV1下降超过10%或痰迓

已够则停止操作。

【注意事项】

1.高渗盐水的吸入对气道构成非特异的刺激,可引起气道平滑肌的收缩,降

低通气功能,对存在气道高反应性的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的影响尤其显著,因此

实施诱导痰方法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必须进行肺功能检查。没

有条件进行肺功能检查者不得随意进行该项操作,肺功能检查次数因不同情况而

异。

2.诱导痰过程中,操作者必须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现场应备有意外情况的

抢救设施。

3.诱导操作前后均应吸入脚受体激动药。

4.经吸入高渗盐水诱导出来的痰标本应尽早进行处理,因为痰液可能含有唾

液,因此应对痰标本进行甄别,首先要鉴别标本来S上呼吸道还是下呼吸道,这

可通过镜检观察黏液含量、计数鳞状上皮细胞来判断,若来源于声门以下气道,

则其中鳞状上皮细胞较少。

5.对诱导痰液应进行选择,可按需选择其中的黏稠部分或通过倒置显微镜选

择无鳞状上皮细胞的部分进行处理,这部分痰细胞总数、活细胞数目、嗜酸性粒

细胞及上清液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cationicprotein,ECP)含量比

整个痰高。含唾液的诱导瘤在进行分析之前就已经被稀释,因此实际上是半定

量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处理全部排出物,包括唾液及痰液。比较这两种痰液

处理方法,发现用上述第2种处理方法得到的非鳞状上皮细胞分类计数中中性

粒细胞比例较高,上清液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浓度较高.无抡采用上述哪

一种方法,均需用0.1%的二硫苏糖醇(DTT)将标本液化。DTT能够使糖蛋

白纤维丝之间交联的二硫键打开,从而溶解黏液、分散细胞。

【并发症】

如果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一般是安全的,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支气管瘗挛,

导致哮喘样发作。

第3章胸膜腔穿刺术

【概述】

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减压或胸腔内

局部注射给药等。

【适应证】

1.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进行诊断性穿刺。

2.太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3.结核性胸膜炎合并胸腔积液。

4.脓胸、脓气胸。

5.肺炎并发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

6.外伤性血气胸。

7.脓胸或恶性胸腔积液须胸腔内注人药物者。

8.其他为了诊治目的需要穿刺抽液者。

【相对适应证】

病情危重,但需要进行胸膜腔穿刺以明确诊断或缓解症状者。

【禁忌证】

1.有严重出血倾向。

2.大咯血。

穿刺部位皮肤有炎性病灶,如可能应更换穿刺部位。胸腔积液量少者,胸腔

穿刺应慎重。

【操作方法】

1.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不能起床

的患者,可取半坐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前应进行物理检查,核实胸腔积液部位,一般情况下,穿剌点选在胸

部叩诊实音最明显的部位进行,通常取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第7s9肋间;有时

也选腋中线第6s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为穿刺点。除大量胸腔积液外,包裹

性积液或胸腔积液量少时,可于超声定位后,进行穿刺,4结合X线或超声

检查结果确定,穿刺点可用甲紫棉签在皮肤上标记。

3.术者戴口罩和无菌手套,助手协助打开胸穿包,于穿刺部位常规消毒皮肤,

覆盖消毒洞巾。

4.用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自皮至胸膜壁

层进行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5.根据麻醉注射针估测穿刺针迸针深度。

6.木者以一手固定穿刺一位的皮肤,另一只手持穿刺针,将穿刺针的三通

活栓转到弓胸腔关闭处,再将穿刺针在麻醉处缓缓刺人,当针锋抵抗感突然消先

时,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

以防刺人过深损伤肺组织,用注射器缓慢抽液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

将注射器内液体排出。

如用较粗的长穿刺针代替胸腔穿刺针时,应先将针座后连接的胶皮管用血管

钳夹住,然后进行穿刺,进入胸腔后再接上注射器,松开止血钳,抽吸胸腔内积

液,抽满后再次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取下注射器,将液体注人容器或试管3十

量或送检。

7.抽液结束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片刻,用胶布固定。

8.嘱患者静卧,观察有无不适反应。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取得配合。对精神紧张者,术

前可口服地西泮(安定)等镇静药物。

2.应尽量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3.穿刺针应沿肋骨上缘垂直进针,不可斜向上方,以免损伤肋骨下缘处的神

经和血管。

4.术中助手用止血钳固定穿刺针,防止针头摆动而损伤肺组织。

5.穿刺中患者应避免咳嗽、打喷嚏、深呼吸及转动身体,以免穿刺针损伤肺

组织。

6.一次抽液不应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

次不超过8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但积液量大时,可在控制抽液速

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抽液总量。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净。微生物学检查应采

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拭验。细胞学检

查应立即送检。

7.严格无菌操作,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8.恶性胸腔积液,在尽量抽液后,可注射抗肿瘤药或硬化剂,促使脏层与壁

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防止胸液重新积聚。注药后嘱患者卧床2〜4h,并不断

变换体位,使药物在胸腔内均匀分布。如注人的药物刺激性强,可致胸痛,可在

注药前给布桂嗦(强痛定)或呢替咤等镇痛药。

9.当出现胸膜反应、复张性肺水肿或剧烈唆嗽时,立即停止抽液。

【并发症】

1.气胸。

2.血胸。

3.胸膜反应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

4.复张性肺水肿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两肺湿性啰音或哮鸣音等。

第4章胸腔抽气术

【概述】

胸腔抽气术是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治疗手段,是促进肺尽早复张的关键措施。

【适应证】

肺压缩>20%的闭合性气胸;虽然气胸量不到20%,但患者呼吸困难

症状明显,或经休息和观察气胸延迟吸收,均可考虑抽气减压。张力性气胸和开

放性气胸也应积极抽气减压。

【操作方法】

1.部位应在积气最多处,通常无胸膜粘连时多在锁骨中线第2、3前肋间,

也可在腋中线3-4肋间。

2.抽气方法常规消毒、铺洞巾,在0.2%利多P因局麻下进行。

⑴气胸箱抽气,可观察抽气前后胸膜压力,又可记录抽气量,多适于闭合

性气胸的治疗。

⑵简易法:用50~100ml注射器及普通针头进行抽气。

一般初次抽气贵少于1000ml,然后测压和观察5-10min.如果闭合

性气胸,观察期间,胸腔压力不再增加;开放性气胸即抽气后压力不变或胸腔

内压降低后又很快恢复到零位水平,并随呼吸上下波动。开放性气胸或张力性气

胸,胸腔抽气术效果不佳,可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并发症】

1.麻醉意外患者文寸麻醉药过敏可出现休克甚至心脏停搏。

2.复张性肺水肿患者肺复张后出现呼吸困难,两肺大量水泡音,酷似左心

衰症状。

3.损伤性血气胸

4.继发感染

【并发症的预防】

1.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取得患者配合。

2.向家属说明胸腔抽气术的意义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取得家属同意。

3.询问药物过敏史。

4.术前测血压、脉搏。

5.患者采取舒适体位。

6.严格消毒措施。

7.做好并发症处理的准备。

第5章胸腔闭式引流术

【概述】

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膜疾病常用的治疗措施。I通过水封瓶虹吸作用,使胸

膜腔内气体或液体及时引流排出,避免外界空气和液体进入胸腔,从而维持胸膜

腔内负压,促进肺膨胀,并有利于控制胸膜腔感染,预防胸膜粘速。

【适应证】

1.自发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经反复穿刺抽吸疗效不佳者。

2.支气管胸膜瘦,食管吻合口瘦,食管破裂者。

3.胸腔积血较多,难以通过穿刺抽吸解除者。

4.脓胸积液量较多且黏稠者,或早期脓胸,胸膜、纵隔尚未固定者。

5.开放性胸外伤、开胸术后或胸腔镜术后须常规引流者。

【禁忌证】

非胸腔内积气、积液,如肺大泡、肺囊肿等禁用。

【操作方法】

1.体位依病情轻重,患者可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头略转向对侧,上肢抬高

抱头或置于胸前。

2.切口部位依病变部位和引流物性质决定切口部位。一般情况下,引流气

体时,切口宜选择在锁骨中线第2肋间;引流脓胸、血胸、乳糜胸等积液液体时,

切口常选择腋中线或腋后线6〜8肋间;如系包凄性胸腔积液,应借助X线或

超声检查,确定切口部位和引流管人路。

3.消毒、麻醉切口部位周围15cm范围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局部浸润麻

醉,并将针尖刺人胸腔试抽,以确定有无积液、气体等。

4.插管方法可选用肋间切开插管法、套管针插管法、肋骨切除插管法。

⑴肋间切开插管法:沿肋间或皮纹方向切开皮肤2.0〜3.0cm,在肋骨上缘

处用中弯血管钳钝性分离肋间组织,用钳尖刺人胸膜腔内,撑开血管钳,扩大创

□o用血管钳夹住引流插管末端,再用另一血管钳纵行夹持引流管前端,经切口

插入胸腔内,引流管进入胸膜腔的长潭以侧孔进入胸膜腔0.5〜1.0cm为宜。

将引流管末端与盛有液体的水封瓶相连接,松开末端血管钳,嘱患者咳嗽或做深

呼吸运动,可见气体或液体自引流管内流出,玻璃管内液体随呼吸上下运动。

如上述现象不出现,应重新调整胸膜腔内引流管位置。切口缝合1~2针,用引

流管旁缝合皮肤的两根缝线将引流管固定在胸壁上。

⑵套管针插管法:局麻处切开皮肤约2cm,紧贴肋骨上缘处,用持续的力量

转动套管针,使之逐渐刺人胸壁,进胸膜腔时有突破感。先将引流管末端用血管

钳夹住,拔出针芯,迅速将引流管自侧壁插入套管腔,送人胸腔内预定深度,缓

慢退出套管针套管,注意勿将引流管一并退出。缝合皮肤并固定引流管,末端连

接水封瓶。

⑶肋骨切除插管法:在手术室进行,可插入较粗的引流管,适用于脓液黏

稠的脓胸患者。手术切除一段肋骨,长约4cm。术中切开脓腔,吸出脓液,手指

伸人脓腔,剥离黏连,以利引流。

【注意事项】

1.分离肋间组织时,血管钳要紧贴肋骨上缘,避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

2.引流管侧孔不能太浅,否则易脱出引起开放性气胸或皮下气肿。

3.留置在胸膜腔内的引流管长度一般应控制在5cm左右,不插入过深。

4.缝皮肤固定线时,进针要深,宣到肌层,关闭肌肉与皮下之间的间隙,皮

肤缝合不宜太严密。

5.水封瓶内玻璃管下段在水平面下2s3cm为宜,如果过深,胸内气体不易

逸出。

6.引流开始时须控制放出气体、品体的速度,特别是对于肺压缩严重且萎馅

时间扳者,以防止发生复张后肺水肿。

7.注意观察引流瓶中气液面的波动情况,经常挤捏引流管,不要使之受压、

扭曲,确保引流管通畅。

8.移动患者或患者行走时,要用血管^夹住近端引流管,防止水封瓶的液体

倒流人胸腔或引流管脱落。

9.拔除引流管时,要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用凡士林纱布盖住引流口,迅速

拔管,压紧纱布避免空气进入胸腔。

【并发症】

1.麻药过敏,严重时可引起休克。

2.胸膜反应,严重时可引起休克。

3.切口感染,并可导致胸腔感染。

4.出血,并可能导致血胸。

第6章经胸壁针刺胸膜活体检查术

【概述】

胸膜活体检查术(pleurabiopsy)简称胸膜活检,是原因不明的胸膜疾患有用

的检查手段。方法有经胸壁针刺胸膜活检、经胸腔镜胸膜活检和开胸胸膜活检3

种,以前者最常用。

【适应证】

各种原因不明的胸膜病变合并胸腔积液患者均为此项检查的适应证。

胸膜穿刺活检可获得小片胸膜组织,以使进行病理组织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对渗出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意义其大。胸腔积液的常见原因为结核性胸膜炎和

各种胸膜转移性肿瘤,通过胸膜活检可以发现结核性肉芽肿病变或明确肿瘤性

质。胸膜间皮瘤有时也可通过胸膜活检而得到确诊。结缔组织病所致胸腔积液患

者,通过胸膜活检可能发现相应的改变。淀粉样变患者胸膜活检也可发现特异

改变。

对于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胸腔穿刺联合进行胸膜活检,诊断价值明显优

于单独胸腔穿刺抽液检查。

胸膜增厚明显而病因不明时,即使无胸腔积液,也可考虑做胸膜活检。

漏出性胸腔积液,如已确诊为心.力衰竭、肝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引起者,

因胸膜无特异性病变,不须行胸膜活检。

【禁忌证】

1.严重出血倾向,尚未有效纠正者。

2.已确诊为脓胸或穿刺部位皮肤有化脓性感染者。

肺动脉高压、心肺功能不全者为胸膜穿刺活检的相对禁忌证。对肺大泡、胸

膜下泡及肺囊肿合并胸膜疾患患者,选择穿剌部位时应避开上述病变。

【操作方法】

1.患者体位、穿刺部位、局部消毒、麻醉过程同胸膜腔穿刺术。本检查可与

胸膜腔穿剌术合并进行,先活检,后抽液。包裹性积液活检部位可根据X线胸片、

胸部CT和B型超声检查结果确定,并予以标记。

2.国内多数医院采用的是改良的Cope针。将套管连同穿刺针剌人胸膜腔

后,拔出穿剌针,用拇指堵住套管针的外孔,接上50ml注射器,并抽出胸腔积

液,供实验室检查用。移开注射器,放开拇指,迅速插入钝头钩针。将整个针

从垂直位变成与胸壁呈45°的位置,将套管连同钝头钩针缓慢后退,遇阻

力时即表示已达壁层胸膜,此时稍用力,将钩针紧紧钩住胸膜并固定,然后将套

管推入1cm左右,使壁层胸膜切人在套管内,然后将钩针拉出,即可获得活检

标本。同时用拇指堵住外套管口,防止进气。为提高活检阳性率,可分别在类似

时钟3、6、9点处各重复操作1~2次,以获得足够的标本送检。12点处可

不取村,以免损伤肋间血管和神经。胸膜为白色组织,通常先漂浮在标本瓶的

表面,稍后再缓慢下沉。如果取出组织为红色则可能为骨骼肌组织,应重复再取。

3.将切取的组织块放人10%甲醛或95%乙醇中固定送检。

【注意事项】

1.认真仔细操作,减少套管针漏气。

2.胸腔积液量大,胸腔压力高的患者,活检后要注意加压包扎或延长压迫时

间,以避免胸液外漏。

3.其他注意事项同胸膜腔穿刺术。

【并发症】

同胸膜腔穿刺术。

第7章胸腔镜检查术

【概述】

20世纪60年代后期,胸腔镜检查在诊断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方面的重要

作用已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使得这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我国于20世

纪80年代应用此项检查技术,现已比较普及.胸腔镜检查具有下列优点:①

观察视野^晰,可在直视下观察病变的形态、部位和大小;②可在直视下进行各

种活检操作,取材大,组织学检查阳性率高;③操作较简便;④安全,并发症少,

患者易于接受。

【适应证】

1.未明原因的胸腔积液。

2.良恶性胸膜疾病。

3.胸膜粘连术:恶性胸腔积液、自发性气胸、复发性非恶性胸腔积液。

4.弥漫性肺病的活体组织检查。

【禁忌证】

1.绝对禁忌证

⑴缺乏胸膜间隙。

⑵终末期肺纤维化伴蜂窝肺。

⑶须持续通气支持的呼吸衰竭。

⑷肺动脉高压。

⑸不能纠正的出血性疾患&

2.相对禁忌证

⑴一般状况差

⑵发热。

(3)顽固性唆嗽。

⑷心血管功能状态不稳定。

⑸低氧血症。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木前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并签署

手术同意单,以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

⑴实验室检查

①常规拍摄胸片,必要时拍CT和侧卧位胸片;

②血气分析;

③肺功能;

④血常规(包括凝血指标);

⑤心电图。

⑵建立人工气胸

2.器械多种内镜可用于胸膜腔检查,一般可分为硬质直管式胸腔镜和可曲

性软式胸腔镜。任何可消毒并能通过患者肋间隙的内镜如支气管镜、腹腔镜、纵

隔镜等都可用作胸膜腔检查。通常采用的胸腔镜是硬质胸腔镜,有单穿刺硬式胸

腔镜和双穿刺硬式胸腔镜两种,其优点是视野较广,可取得较大的活组织标本,

葛于止血、清除液体,诊断准确率高。对于无胸腔镜的单位,选择纤维支气管镜

进行胸膜腔检查也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3.穿刺点的选择选择腋中线第4或第5肋间进入可全面观察胸腔。自发性

气胸口寸,选择第3或第4肋间可全面观察肺尖。转移癌或胸膜间皮瘤多见于肋

脊角和膈肌表面,在第5或第6肋间进入可直接观察这些病变。胸膜粘连时,需

最大胸腔空间允许手术操作并能观察胸膜病变,可根据X线选择穿刺进镜点。

胸膜活检时一般通过单个开口即可全面观察胸膜,同时经胸腔镜的活检孔行胸膜

活检。必要时可做2个开口,一个用于胸腔镜观察,一个用于活检或手术操作。

4.检查步骤患者取健侧卧位,选定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麻,切开皮肤,套

管针沿肋骨上缘垂直进入胸膜腔,拔出针芯,插入胸腔镜。吸引管吸出胸液,全

面观察胸膜腔。如有蜘蛛网样的粘连影响观察,可予机械分离。仔细观察病灶的

形态和分布,判定病灶的部位、分布、大小、质地、颜色、表面情况、有无血管

扩张或搏动,以及病灶有无融合、基底部的大小、活动度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并在直视下根据病变进行胸膜活检和(或)肺活检及某些治疗。术毕拔出胸腔镜和

套管;放置胸腔引流管并缝合皮肤。

5.辅助操作肉眼观察虽有一定的特征,但最后确诊还有赖于取得组织学根

据。可按肉眼所观察到的病变情况采取标本和进行治疗。

⑴胸膜活检技术:胸膜活检前,当肋骨和肋间隙在镜下不能辨认时,可应

用钝头探子识别。活检应在肋骨面取材。当胸膜较厚时,活检较简单,损伤肋间

动脉的危险性亦很小,如果胸膜较薄,活检应顶着肋骨进行。一般对可疑病变取

4〜6块活检标本,必须获取足量的组织,以便临床诊断和研究。当怀疑恶性肿

瘤,而内镜下又无特异性发现时,应适当增加活检标本的数目.纤维素样结节

对掩盖恶性病变,应用活检钳将纤维素样物质去除,在病变底部或在病变周边部

接近正常胸膜处取活检。

⑵肺活检技术:术者一手操作内镜,一手拿凝结活检钳,助手固定套管。

活检钳应与肺表面垂直,然后接触标本。夹住肺组织1〜2s后,将其拉向5mm

的套管,当活检钳被拉进套管的远端时,短促释放电流(约1s),切断组织块。

取下标本后,活检部位变白,稍回缩。禁止在肺裂上取活检,因为此处可能有

大的纵隔和肺裂静脉。应避开肺大泡和蜂窝肺气腔,因为术后有长期漏气的危险,

一般每次取5s8块活检标本,正常的肺区和疑有病变的肺区都应取材。在病变

外围、大体看上去正常的组织可也得到有用的诊断标本,而在疑有病变的部位

只见非特异性纤维化改变,这种情况亦不少见。

⑶滑石粉胸膜粘连术:首选的胸膜粘连方法是向胸腔内吹人滑石粉,全面

清除胸腔积液,并将粘连解除后,通过胸腔镜的工作孔向胸腔内吹人4s6g的无

菌医用滑石粉.直视下确保滑石粉均匀地分布在所有的胸膜表面、须小心避免滑

石粉磨损胸腔镜的玻璃镜头。

6..术后处理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有无皮下气肿

等并发症。术后3d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术后胸腔引流管的护理:术后须放置胸腔引流管,位置和放置时间根据埴征

有所不同。在诊断性手术,当只做胸膜活检时,胸腔引流管可能只需几个小时。

手术结束时,将一胸腔引流管置于胸腔镜的切口中。如杲肺已完全复张,且无漏

气,胸腔引流管可在术后24h内拔出;如果有漏气,直到漏气停止再拔出。

在进行胸膜粘连术时,须做第2个切口,将胸腔引流管置于尽可能低的一个

肋间隙、插入胸腔引流管前,在管子上剪多个孔,以便引流整个胸腔。胸膜粘连

术后,直到液体引流量少于150nd,没有漏气后才能拔出引流管,一般需3〜6d。

【并发症】

1+持续漏气。

2.皮下气肿。

3*术后发热。

4+大出血。

第8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

【概述】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胸科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己经广泛运

用。

第一节常规纤雉支气管镜检查

【适应证】

1.诊断方面

(1)不明原因的痰中带血或咯血。

(2)不明原因的肺不张、陌塞性肺炎。

⑶反贺发作且吸收缓慢的肺段肺炎。

(4)不明原因的干咳或局限性哮鸣音。

(5)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喉返神经麻痹或膈神经麻痹。

⑹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孤立性结节或块状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⑺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

⑻痰中查到癌细胞,胸部影像学阴性。

⑼肺部感染须经防污染毛刷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鉴定病原菌。

(10)诊断不清的肺部弥漫性病变。

(11)须做支气管肺泡灌洗、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和经支气管淋巴腺活检检查。

(12)怀疑气管-食管瘦者。

(13)观察有毒气体引起的气道损伤、烧伤。

(14)选择性支气管、肺泡造影。

(15)肺癌必要的分期辅助检查。

(16)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置导管后怀疑气管狭窄。

(17)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气管支气管软化。

(18)胸部外伤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

2.治疗方面

⑴取除气管支气管内异物。

⑵对少遣出血患者可试行局部止血。

⑶帮助建立人工气道。

⑷治疗支气管内肿瘤。

⑸治疗支气管内良性狭窄。

⑹放置气道内支架。

⑺去除气管支气管内异常分泌物(痰栓、脓栓、血块等)。

⑻对肺癌患者做局部放疗或局部注射化疗药物。

(9)对支气管扩张重度感染或肺化脓症脓腔的灌洗治疗。

【禁忌证】

1.大景咯血,通常应在咯血停止后2周后进行。

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3.严重心律失常。

4.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如凝血功能严重障碍。

5.严重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6.新近发生心肌梗死,或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心肌

损伤表现。

7.已诊断主动脉瘤,有破裂危险者。

【操作方法】

1.纤支镜消毒2%的防锈戊二醛装人足够度的容器内,将纤支镜放人容器内

浸泡15min后用无菌蒸储水彻底冲洗干净。

2.术前检查

⑴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测量血压及进行心、肺体检。

⑵拍摄X线胸片,正侧位片,必要时拍常规断层片或CT片,以确定病变部

位。

⑶凝血机制和血小板计数等检查。

⑷对疑有肺功能不全者可行肺功能检查。

⑸肝功能及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的检查。

⑹心电图检查

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检查。

3.患者准备

⑴向患者详细说明检查的目的、意义、大致过程、常见并发症和配合检查

的方法等,同时应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征得家属与患者的同意,并签署书面

知情同意书。

⑵术前禁食5h。

⑶根据需要在术前30min可用少许镇静药和胆碱能受体阻断药,如地西泮

和阿托品肌注;咳嗽较剧烈者可用镇咳药物。

⑷有些患者(如老年、轻度缺氧)可在鼻导管给载下进行检查。

⑸必要时进行心电监视。

4.麻醉用2%利多卡因咽喉部麻醉后,纤支锐引导下利多卡因在气管内麻

醉。

5.体位多选用仰卧位,病情需要者亦叶选用半卧位或坐位。

6.插入途径一般经鼻或经口插入。

7.直视观察应有顺序地全面窥视可见范围的鼻、咽、气管、隆突和支气管,

然后再重点对可疑部位进行观察。应特别重视对亚段支气管的检查。

8.活检在病变部位应用活检钳钳夹组织,注意尽量避开血管,夹取有代表

性的组织。

9.刷检对可疑部位刷检送细胞学检查,同时行抗酸染色以寻找“酸杆雷,

尚可用保护性标本刷(PSB)获取标本做细菌培养。

10.灌洗液培养标本可注生理盐水20ml后经负压吸出送细菌培养、结核杆

雷培养和真菌培养等。

11.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疾病不同而做相应治疗,如脓腔冲洗+注药,

气管良性肿瘤和肺癌患者做局部注药,以及激光、微波治疗及放内支架等治疗。

12手术后术后患者应安静休息,一般应在2~3h之后才可进食饮水,以

免导致误吸。应注意观察有无咯血、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对疑有结核或肿瘤

者术后可连续几次进行痰细胞学检查或痰抗酸杆菌检查,其阳性率较一般送检标

本0

【并发症及其处理】

纤支镜检查总的说来是十分安全的,但也确有个别病例因发生严重的并发

症而死亡。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3%,较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0.1%,

病死率约为0.01%。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措施如下。

L纤支镜检查室必须配备有效的抢救药品和器械。

2.麻醉药物过敏或过量人要在正式麻醉之前先用少许药物喷喉,如出现明

显的过敏反应,不能再用该药麻醉。气道注入麻醉药后约有30%吸收至血循环,

因此,麻醉药不宜用贵过多,例如利多卜因每例患者应用总量以不超过300mg(2%

利多卡因15ml)力宜。对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出现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者应立

即进行对症处理,如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抗抽搐药物,对心率过缓者应用阿托品,

心脏停搏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喉水肿阻塞气道者应立即建立人工气道。

3.插管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多见于原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者,或麻醉不

充分、强行气管插入者。一旦发牛应立即就地施行人工心肺复苏术。

4.喉痉挛或喉头水肿。多见于插管不顺利,或麻醉不充分的患者,大多在拔

出纤支镜后病情可缓解。严重者应立即吸氧,给予抗组胺药,或静脉给予糖皮质

激素。

5.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多见于哮喘急性发作期进行检查的患者,应立即拔

出纤支镜,按哮喘严重发作进行处理,

6.术后发热。多见于年纪较大者,除丫与组织损伤等园素有关外,尚可能有

感染因素参与,治疗除适当使用解热镇痛药外,应酌情应用抗生素。

7.缺氧。纤支镜检查过程中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pressureofoxygeninar-tery,

PaOJ下降十分常见,进行纤支镜检查时Pa02—般下降2A7kPa(20mmHg)

左右,故对原来己有缺氧者应在给氧条件下,或在高频通气支持条件下施行检查.

8.出血。施行组织活检者均有出血、少量出血经吸引后可&行止血,如仍

有出血者,可用:

⑴经纤支镜注人冰盐水。

⑵经纤支镜注人稀释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2mg,加人生理盐水20ml内,每

次可注人5-10ml)o

⑶经纤支镜注人稀释的凝血酶(凝血酶200rg加人生理盐水20ml内,

该制剂绝对不能注射给药。

⑷必要时同时经全身给止血药物,此外出血量大者尚可进行输血、输液等。

⑸纤支镜的负汪抽吸系统定可靠有效,以保证及时将出血吸出,不使其

阻塞气道。

⑹对较大量出血患者,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果取措施,必要时可换用硬

质气管镜填塞出血局部或请胸外科协助处理。

第二节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概述】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ransbronchiallungbiopsy,TBLB)多在X线透视监视下

施行,经纤支镜的活检孔插入活检钳,将活检钳送到预定的外周肺病灶进行活

检、该技术克服了常规纤支镜只能对3〜4级支气管内的组织取材的缺点,可对

纤支镜直视范围难以见到的外周肺病变进行取材。在没有X线透视条件时,进

行TBLB对弥漫性肺部病变也可获得较高阳性率。

【适应证】

1.普通纤支镜检查可见范围以外的肺组织内的孤立结节病变,经其他检查未

能定性者。

2.肺部弥漫性病变性质不明者。

【禁忌证】

除常规纤支镜检查所述禁忌证以外,在进行经纤支镜肺活检时以下情况禁忌:

1.病变不能除外血管畸形及肺部囊性病变所致者。

2.怀疑病变为肺包虫囊肿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纤支镜消毒、术前检查、患者准备和局部麻醉等与常规纤支镜检查大致相同,

但有儿点须着重注意:

L术前、术中应准确进行,病灶定位诊断,包括仔细阅读X线胸片、CT片、

术中进行多轴位透视,认真仔细观察、确认活检钳进入病灶中。

2.麻醉要求比常规纤支镜检查高,要保证患者能较安静地接受检查6因

此术前一般使用镇静药。

3.对于可能发生的气胸、大出血等应省充分的抢救措施并备置相应的器械和

药品。纤支镜进入气道后,应按常规顺序对可见范围进行普查,然后依术前定位

将活检钳由选定的支气管口插入,在X线透视监察下经支气管至末端肺组织,

于患者呼气末进行钳夹。若为弥漫性肺病变,也可以无X线监视条件下采取标本。

【并发症】

1.气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