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辛温解表药_第1页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_第2页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_第3页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_第4页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表药辛温解表药第1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八章

解表药概述一、何谓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二、解表药为什么能解表?解表药多具辛味,且入肺与膀胱经。辛味主散、轻扬升浮,发散外邪。第2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肺(主皮毛)解表药味辛主散入偏行肌表膀胱(太阳经主表)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达到治愈表证。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服药,促使病人发汗或微发汗,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

三、功效:发散表邪为主(风寒、风热)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缓和疼痛(止痛)透疹、消疮等作用。第3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四、适应范围:1、外感表证(感受风寒或风热)。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2、水肿初起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当发汗者。如:临床常见的急性肾炎。3、疮疹初期兼有表证,以及其它疾病兼有表证需要发汗者。4、麻疹未透或需要透发汗出者。5、外感兼有咳喘者。如:急性肺炎、支气管炎。6、外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剧烈者或风湿痹痛。

第4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五、注意事项1、因时治宜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气候温暖,肌腠松弛,易出汗)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气候寒冷,肌腠致密,不易出汗)2、因人治宜凡老、弱、婴、幼、孕妇或产妇、气虚者,用量宜轻,必要时配合其它滋阴、助阳、益气药。3、不宜过量,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液。第5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4、素体阳虚、阴虚、自汗、盗汗、吐泻、失血、久患疮疡、淋证慎用;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者,禁用解表药。

5、解表药具辛散之性(味辛、芳香),不宜久煎,以免损失药效。

6、汤药宜热服,盖被以助发汗。

7、针对外感风寒或风热的不同,分别选择相应的解表药,根据兼证和体质选用适宜药配伍。第6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六、解表药的分类1、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辛温——发散风寒——用以风寒表证症见: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脉浮紧。(冬秋多用)2、辛凉解表药(又称疏散风热药)辛凉——疏散风热——用以风热表证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脉浮数(春夏季多用)第7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七.配伍应用1.阴虚血虚而兼有表证者——配伍玉竹、麦冬、熟地黄等滋阴养血药。2.阳虚、气虚而兼表证者——配伍附子、人参、黄芪助阳益气解表。3.风寒感冒而兼气郁不舒者——配伍木香、陈皮理气解表。风热表证而兼热毒壅盛或温病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疏表解毒。4.风寒夹湿或痹证初起——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湿药。5.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内外和邪——配伍半夏、细辛、干姜等温肺化饮药。

第8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歌诀:诸药性能,解表优良。疏解肌表,发汗力强。恶寒、发热可解,头痛、身痛可康。风寒宜用辛温,风热宜用辛凉。汗多者慎用,体弱者减量。第9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定义: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用于风寒表证的药物。性能特点:性味: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功效:发散风寒,发汗力强。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重点药物: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白芷。熟悉药物:荆芥、香薷、生姜、羌活、藁本、细辛、辛夷等第10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麻黄《本经》

草麻黄

药材麻黄(草麻黄)

药材麻黄(中麻黄)

药材麻黄(木贼麻黄)

第11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麻黄《本经》要点:发汗力强,素有“发汗第一药”之称。命名:以色味命名,麻言其味,黄言其色,本品味麻色黄,故名。别名:麻黄草、龙沙、卑相、卑盐。来源: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中麻黄和木贼麻黄的草茎枝入药。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地。采集炮制:立秋之霜降(9-11月)之间采收,割取去根、节,煮沸去沫,阴干切段。第12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用法:生用:辛散作用强——发汗解表,利水消肿,用于风寒表证、风水浮肿。蜜炙:缓其开泄之性,辛散作用减弱,有润肺作用——宣肺平喘,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气喘。捣绒:发汗力较生用麻黄次之(防发汗太过可用此)。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辛,微苦、温。归经:肺、膀胱。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第13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分析:味辛发散肺(肺主皮毛)发散风寒入性温胜寒膀胱(太阳经主表)故可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辛散苦泄散肺寒入肺经肺寒去,肺气宣温通宣畅降肺气喘自平—宣肺平喘入膀胱经—则温化膀胱助气化辛温利水消肿入肺经—上开肺气通调水道第14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应用: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浮紧等表实证。病因病理:风寒外袭、腠理闭塞。麻黄开腠理,散风寒,发汗而解表,为辛温解表峻品,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麻黄10g,桂枝10g,杏仁10g,甘草3g水煎服,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头痛身痛,咳喘等。第15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咳嗽气喘(属实证)病因病理:风寒外束,肺气壅遏。麻黄外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内能开宣肺气以平喘,故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外感咳喘(实喘)。如表证已解,仍有咳喘者,麻黄可改为炙麻黄。外感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以增强宣肺平喘作用,如三拗汤。寒饮内停——常与干姜、细辛、半夏配伍以达温肺散寒作用,如小青龙汤。肺热咳喘——常与杏仁、石膏配伍,取其清宣肺热而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第16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3、风水水肿(水肿而兼有表证者)病因病理:风邪外袭、肺气不宣、风水相搏。麻黄上开肺气、下输膀胱、发散风寒、利水消肿。用于急性水肿,兼有表证或上半身水肿明显或头面、四肢水肿等(包括急性肾炎)。本品既能发汗以散风寒,又能温膀胱而利水,临床常用越婢加术汤治疗。此外,还可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关节痛)、阴疽、痰核等。第17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现代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初期肺炎、风疹、急性肾炎、小儿百日咳等均可采用本品。用量用法:3-10g,煎服。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均当忌用。药物成分: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等。药理实验:1、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2、麻黄碱、伪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而平喘,作用缓和而持久。3、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第18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按语:麻黄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因其辛温宣散,轻扬升发,善开宣肺气、疏腠理、透毛窍以发汗解表;宣肺气主肃降而止咳平喘,调水道,温膀胱而利水消肿。故可治风寒表实无汗症;咳嗽气喘、水肿而有表证者。第19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桂枝肉桂

药材桂枝

第20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桂枝《别录》要点:发汗力较麻黄弱,善温经通阳,上肢病引经药。命名:药用肉桂树的嫩枝,故名。来源:樟科常绿乔木肉桂的嫩枝入药。产地: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采集炮制:春季剪下嫩枝,用水稍浸泡,闷至透,凉晒干或阴干,切成薄片或小段用。用法:生用——发汗解表炒用——温经通阳蜜炙——温中补虚(胃虚寒痛,常与芍药、甘草、饴糖同用)。处方用名:桂枝、嫩桂枝、炒桂枝。第21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性味:辛甘温归经:心、肺、膀胱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分析:辛主散肺入走肌表,发汗解表温胜寒膀胱甘主补入心经走血脉而温通经脉甘温助阳温能通入膀胱而助阳化气以行水故达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第22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应用:1、风寒感冒(用于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或无汗均可应用)。治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增强发汗之力。方如麻黄汤。治风寒表虚有汗者,常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方如桂枝汤。2、风寒湿痹、肩臂肢节酸痛病因病理:风寒袭表、凝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桂枝辛散温通,能散风寒、通经脉,其痛自止。故可用于风寒湿痹、肩臂肢节酸痛。第23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诸药横至肩臂、手指,故为上肢病的引经药。3、痰饮证、蓄水证见:痰饮内停、目眩心悸、胸脘痞满、气短而促。桂枝甘温,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常与白术、茯苓配伍,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常用方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4、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胸阳不振、心脉瘀阻——胸痹、心痛。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动悸、脉结代桂枝能温通胸中阳气(温心阳、通心脉、止悸动第24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实验证明:桂枝有强心、改善血行、扩张血管、疏通传导组织等作用。5、寒凝经闭腹痛病因病理:寒凝血滞、经脉受阻、血行不畅。桂枝入心经走血脉,温化寒凝,通经活血,故可用以寒凝经闭腹痛。临床上常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芎、红花、桃仁等,治疗月经错后或经闭,或行经腹痛。方如温经汤。桂枝亦属一味调经药,可用以宫冷不孕,常与吴茱萸、川芎、生姜同用。第25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用量用法:3-10g,煎服。使用注意: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症,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药物成分:含挥发油、鞣质、粘液质及树脂。药理研究:1、能刺激汗腺,使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散热和发汗。2、有强心、镇痉、镇痛之效。3、对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皮肤真菌、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4、有健胃,缓解胃肠痉挛及利尿作用。第26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按语: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之功。桂枝的发汗作用较麻黄为弱。麻黄是宣发卫气、开腠发汗而散寒邪;桂枝是透达营气而散风邪,故治风寒表证无论有汗、无汗均可应用。桂枝能助阳化气以行水而治痰饮证、蓄水证;能温胸阳、暖营血、化寒凝而治寒凝经闭,少腹作痛及胸痹、胸痛等症。第27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鉴别比较: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常相须为治风寒表证。桂枝麻黄:辛开苦泄,以宣散为主;发汗力强,治风寒表实证为主,且可宣肺平喘治咳喘,利水消肿治风水水肿。桂枝:辛甘温煦,以温通为用。发汗力弱,治风寒表虚有汗为主,且温经通阳,治经寒腹痛、闭经及胸痹、心悸、痰饮等。第28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紫苏《别录》

紫苏药材紫苏叶

第29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紫苏《别录》要点:既能散在表之风寒,又能行在里之气滞,其发汗力较缓和,故常用于风寒表证,病情较轻及老人、小儿、体弱不任峻汗之病人。外感风寒,内有气滞者适宜。命名:根据功能和颜色命名。紫言其色,苏言其功,故名。古时把“苏”写成“蘇”——有舒畅、疏散之意。本品疏畅气机、发汗解表,故言“苏”,又因色紫而名紫苏。别名:赤苏、桂荏、苏叶。第30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来源: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苏的茎、叶入药。单用其叶名苏叶,质轻性浮,偏于发汗解表单用其梗名苏梗,走里行气,偏于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单用其子名苏子,质重下气,功能降气化痰定喘。产地:我国南北均产。采集炮制:夏秋季采收(7-9月)干燥,切段。性味:辛温(芳香)。归经:肺、脾。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第31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分析:味辛发散入肺经走肌表-散肌表风寒—发表散寒性温胜寒香温化湿入脾经走中焦—化湿醒脾,行气宽中味辛行气李时珍曰:“脾爱暖而喜香温也。”紫苏香温正为脾之所喜。应用:1、风寒感冒、咳嗽、胸闷不舒病因病理:风寒犯肺、肺气不宣。第32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紫苏辛温,芳香入肺、脾两经,外散风寒以治风寒感冒,又能理气宽中,化湿醒脾。外寒去表证解,内湿除则胸闷止。故适用于风寒表证兼气滞,见胸闷不食,恶心呕吐等或咳嗽痰多,紫苏为首选药。方如香苏散,杏苏散香附10g、紫苏10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胸满。2、脾胃气滞、胸闷呕吐及妊娠呕吐病因病理:寒湿伤中,脾阳被困,运化失职,浊气不降,胃气上逆。第33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紫苏芳香化湿,味辛行气,为醒脾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寒湿祛则脾阳振,气机畅则呕满除。常与藿香、陈皮、半夏等配伍。偏寒者——配藿香、砂仁偏热者——配黄连、竹茹气滞痰结——配半夏、厚朴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紫苏有行气安胎的作用。妊娠恶阻或中焦气滞,导致呕恶不食,影响胎气不安。紫苏辛温芳香能疏气滞、止呕吐而进食,胎元得养而自安。常配伍砂仁、木香、陈皮等理气安胎药,以和中止呕安胎。。第34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附方:紫苏10g,半夏10g,生姜10g。水煎服,治妊娠恶阻,呕吐不食。3、用于进食鱼蟹引起的腹痛、吐泻可用于本品大量单用,或配生姜、大蒜煎服。以苏叶为好,如民间验方:苏叶水煎服,解鱼蟹毒。用量用法:3-10g,煎服。使用注意:不宜久煎。小验方:黄连2g,苏叶3g,开水泡当茶饮,治妊娠呕吐,心烦不安。第35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药物成分:本品主含挥发油。药理研究:1、有解热作用,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而有发汗作用。2、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增强胃肠蠕动。3、减少支气管分泌,缓解支气管痉挛。4.抗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第36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防风《本经》

防风药材防风第37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

防风《本经》要点:为治风之通用品,无论内风外风均可应用。命名:根据其功能而命名。能防范风邪,因通治一切风证。别名:旁风、黄风、屏风。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的根入药。产地:主产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采集炮制:春秋季采挖,除去芦头上棕毛,晒干润透、切片。用法:生用——祛风解表为主,用于风寒、风热表证。炒用——祛风胜湿,止痉、止泄力胜,用于风湿痹症,破伤风、泄泻。炭用——以止血力强,多用于出血症。(肠风下血)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炒防风、防风炭。第38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性味:辛、甘、微温。归经:膀胱、肝、脾。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分析:辛微温主散—入膀胱(太阳经主表)—外散在表风邪而祛风解表肝(主筋脉)辛温入内散肌肉、筋脉风湿之邪脾(主肌肉)风湿去,筋脉痛,气血行痛自止—胜湿止痛辛主祛风—入肝经-祛肝经风邪—祛风止痉性微温而不燥,甘缓而不峻烈,称“风药中之润剂”。第39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应用:1、外感表证,风寒风热均可应用。防风具有祛风解表之功,故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外感风寒,头痛、身痛,常与荆芥相须为用。如荆防败毒散。外感风热,目赤、咽痛,可配荆芥、薄荷、连翘、桔梗同用。风疹、皮肤瘙痒,常与荆芥、牛蒡子、白蒺藜同用。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常与羌活、藁本同用。第40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2、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四肢拘急)病因病理:风寒湿邪,闭阻经络、肌肉之间。防风辛温具有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之功。故可治疗风寒湿痹之关节疼痛。3、破伤风(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四肢痉挛)病因病理:风邪外侵,引动内风。防风具有祛风止痉之功,故可治疗破伤风。常配全虫、蜈蚣等增强祛风解痉作用,方如玉真散。4、腹痛泄泻(炒用)——痛泻要方。用量用法:3-10g,煎服。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血虚发痉者慎用。第41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药物成分:含挥发油、甘露醇。药理研究:1、有明显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2、有抗菌作用。按语:防风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性主升浮,善行周身,功专祛风。入膀胱经走表以祛肌表之风邪而解表,治外感表证;入肝经走筋脉以除肝经风邪而止痉,治破伤风;又有胜湿之功,而治风寒湿痹证。第42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鉴别比较:荆芥祛风解表,偏于祛风,药力缓和,风寒防风风热表证均为常用之品,并治风疹瘙痒然:荆芥性质轻扬,善祛在表之风邪而解表透疹,止痒消疮,为疹发不透,皮肤瘙痒、疡疮初起之主药,且炒炭止血。防风质重,不仅走表,且可入里,不仅祛风,兼能除湿,善祛筋骨内外一切风邪。主治风湿痹痛,破伤风,痉挛抽搐。第43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白芷《神农本草经》

白芷药材白芷第44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白芷《本经》要点:治阳明经头痛要药,鼻渊要药。来源: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产地: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采集炮制:夏、秋间采挖。晒干或低温干燥。切片,生用。处方用名:产于四川称川白芷,为道地正品产于杭州称杭白芷,为通用正品性味归经:辛,温。芳香归经:肺、胃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第45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分析:辛散祛风入肺经(肺主皮毛)—外散风寒性温胜寒入胃经—散阳明经风寒—止痛芳香透窍—入肺经(肺开窍鼻)—通鼻窍芳香燥烈,温燥除湿—燥湿止带味辛发散—以宣毒外泄消肿排脓芳香化湿浊—湿去肿消第46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应用:1.风寒感冒(头痛、鼻塞)。2、头痛、牙痛、风湿痹痛。尤善散阳明经风寒湿邪而止痛,为治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疼痛)牙痛之要药。3、鼻渊。(临床常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为治鼻渊之常用药,内服外用均可。4、疮痈肿毒。本品辛以散结,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为外科常用药。第47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4.寒湿带下。本品辛香入脾,能除阳明经湿邪而燥湿止带。治寒湿带下,配白术、茯苓等以健脾利湿止带。治湿热带下,可配黄柏、车前子等以清热利湿止带。此外,本品还有祛风燥湿止痒、祛斑除臭等作用。外用可治多种皮肤疾病,如隐疹、湿疹、白癜风、面部色斑、狐臭等。用法用量:煎服,3~10g。第48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按语:本品辛温,芳香气烈,入肺、胃经。辛能行散,温能祛寒,性燥除湿,芳香走窜上达,既善散阳明经风寒湿邪,又善通鼻窍、止痛;为治风寒表证、头痛、牙痛、鼻塞、鼻渊等常用之品,对邪入阳明经的头痛、牙痛尤为多用。此外,本品尚可消肿排脓、燥湿止带、止痒,以治疮疡肿毒,带下过多及皮肤瘙痒等证。药物成分:本品含挥发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如当归素、白当归醚、欧前胡乙素、白芷毒素、东莨菪素等。第49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药理研究:1.本品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2.小量白芷毒素有兴奋延髓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迷走神经及脊髓的作用。3.能升高血压,使脉搏变慢、呼吸加深,引起流涎呕吐,大剂量可引起痉挛继而麻痹。4.所含呋喃香豆类化合物对平滑肌有解痉作用。5.抑制细菌和真菌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一定抑制作用。第50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外用治关节积水、带状疱疹、银屑病等疾患有效。鉴别比较:白芷羌活同治头痛,阴虚头痛禁用。藁本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善治前头痛(阳明头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后头痛(太阳头痛藁本—散厥阴经风寒,善治头项痛(厥阴头痛第51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羌活祛风散寒,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桂枝羌活(善祛散头项、脊背部的风寒)为治上半身疼痛和后头部疼痛的引经药桂枝(善祛散肩、臂、手指的风寒)为治上肢疼痛的引经药(肩、臂、手指)。第52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细辛《本经》

北细辛

华细辛

药材细辛

第53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细辛《本经》要点:治头痛、牙痛、鼻塞来源: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全草。产地:前二种习称“辽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后一种主产于陕西等地。采集炮制:夏季采收。阴干生用。性味:辛,温;有小毒。归经:肺、肾、心。功效: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窍。第54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应用:1.外感风寒及阳虚外感证。本品祛风散寒能达表入里,入肺经散在表之风寒,入肾经除在里之阴寒。2.头痛,痹痛,牙痛等痛证。本品有良好的散寒通窍止痛作用。3.寒饮咳喘。本品能外散表寒,内温肺饮。治外感风寒,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白清稀,配干姜、五味子,如小青龙汤。治寒痰停饮阻肺,配茯苓、干姜、五味子,如苓甘五味姜辛汤。第55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用法用量:煎服,3~5g。入丸散剂,0.5—1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气虚多汗、阴虚阳亢或血虚引起的头痛等忌用。反藜芦。细辛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按语:本品辛散温通,入肺、肾、心经。芳香走窜,通彻表里上下,散寒力胜。能外散风寒而解表邪,内化寒饮而止咳喘,散寒通脉而善止痛,升发辛散而通诸窍。为治风寒在表,阳虚外感,寒饮咳喘,痹痛,头痛,尤其少阴头痛、牙痛之常用之品;此外,还能通窍开闭治鼻渊、中风口噤等。唯有小毒,用当宜慎第56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药物成分:本品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有甲基丁香油酚、黄樟醚、细辛醚等。药理研究:本品的挥发油有镇痛、解热、抑菌、抗炎、镇咳、抗组织胺、抗变态反应及局麻等作用。大剂量挥发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加快,冠脉血流量增加。能增加减压缺氧的耐受力,扩张内脏血管、松弛平滑肌、增强脂质代谢及升高血糖等。此外尚有局麻作用。临床报道现代以本品水煎内服,可治心动过缓、阳痿;或以本品与半夏白术天麻汤合用,治美尼尔综合征。均有效。外用治急性结膜炎、急性乳腺炎等疾患效果良好。第57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姜药材生姜生姜第58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荆芥药材荆芥荆芥第59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香薷药材香薷香薷第60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羌活药材羌活羌活第61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藁本药材藁本藁本第62页,共71页,2023年,2月20日,星期四苍耳子药材苍耳子苍耳子第63页,共71页,20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