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乒乓外交_第1页
中美乒乓外交_第2页
中美乒乓外交_第3页
中美乒乓外交_第4页
中美乒乓外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打开中美交往大门的钥匙——乒乓外交1969-1979年中国外交大事记中美乒乓外交中国重返联合国两岸留美学生联合“保钓”尼克松访华坦赞铁路通车邓小平访美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乒乓外交:中国外交史上的奇迹

庄则栋世界乒坛上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中国体育史上一座永恒的丰碑,他曾经三次

蝉联世界冠军、全国冠军、国家队内部冠军,这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

他与美国运动员科恩的偶遇并大胆接触奠定了“乒乓外交”的基石,使得乒乓球真正成为了我们的“国球”,他为“小球转动大球”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完成了几代人的梦想与追求,创造了迄今无人能超越的神话。

格伦•科恩美国乒乓球运动员。

在乒乓外交事件中促进中美冰封二十年的外交关系重新解冻。

并成为首批到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美国人。

他也是美方的代表。因为一只小小的银球,历史在1971年的春天,拐了个弯。对于中美外交来说,1971年的4月尤其值得铭记。从4月4日,两国乒乓球队员庄则栋与科恩的一次偶然握手,到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作为新中国首批访华美国人出现在北京,仅仅6天的时间,两个国家完成的不仅仅是普通的访问,而是外交寒冬中的一次艰难启航,也是僵硬关系中的一次破冰。1971年的中国外交仍受文革的冲击,然而中苏关系恶化和越南战争成为中美两国关系调整的一次契机。“和谁握手,也不能和美国人握手”“对打了几十个回合,我都没敢和科恩说话,出门前都说好了的,不准和美国运动员接触,邀请谁也不邀请美国,和谁握手也不能和美国人握手……”

——梁戈亮那年,梁戈亮仅仅21岁,名古屋之行是他生平第一次出国。除了比赛,中国队还担任着另一个任务:邀请一些国家乒乓球队到中国,联络感情。当时的名单里,没有美国乒乓球队。

“中美同乘一车!”

“我想去中国”毛主席吃过安眠药后的决策4月6日晚上,美国领队就找到中国队驻地,提出比赛结束后,希望到中国去。美国领队的访华要求很快得到国内回复:暂时不邀请美国队访华。几个小时后,比赛闭幕,美国队将乘飞机回国,毛泽东却罕见地改变了主意。毛泽东决定:“邀请美国队访华。”几个小时后,地球另一端的华盛顿,美国总统尼克松接到了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刻请来国务卿罗杰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他们得出结论:北京的邀请,是充满含义的微妙示意。尼克松立即指示美国乒乓球队接受邀请,前往中国。

4月10日,美国乒乓球运动员与一小批美国记者来到北京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终于走向了正常化的道路。而“乒乓外交”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