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舍环境控制技术_第1页
鸡舍环境控制技术_第2页
鸡舍环境控制技术_第3页
鸡舍环境控制技术_第4页
鸡舍环境控制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舍环境控制技术第1页/共61页

养殖环境控制的认识现代家禽养殖主要依靠优良的品种、完善的动物营养、兽医防疫体系及家禽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三项经过30多年深入的研究,成果卓著,惟独环境因素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气候变化、环境管理等缺陷,以致优良品种的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营养完善的全价饲料因环境的变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兽医防疫体系中,环境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种疫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良好的环境是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境控制是现代化养殖业的重要基础。第2页/共61页《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朱师傅在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做饲养员已经有五年多了。每天,他都会戴着像防毒面具一样的口罩,进到臭气熏天的养鸡场内进行投食和消毒等工作。第3页/共61页

汇报提纲一、鸡舍环境测定结果介绍二、鸡舍环境控制技术第4页/共61页

一、鸡舍环境测定结果介绍第5页/共61页本试验在一处标准化养殖场的同一鸡舍先后进行了四个批次试验,第一批2月14日至3月26日(饲养期41天),第二批4月24日至6月1日(饲养期39天),第三批7月10日至8月20日(饲养期42天),第四批9月20日至10月30日(饲养期40天)。实验设计15个测定位点均匀分布于鸡舍内,将鸡舍横截面分为A,B,C三组位点,A位点在距离鸡群最前端5米的位置,B位点在鸡群中间位置,C位点在距离鸡群最后端5米的位置,3个横截面之间距离随鸡舍内鸡群的不断扩大而逐渐增大;将鸡舍纵截面分为1,2,3,4,5五组位点,1和5位点在鸡舍侧墙边,3位点在鸡舍中间,每组位点间隔2.5米,每点循环记录空气质量测定指标。第6页/共61页第7页/共61页

测定结果:1、鸡舍内不同日龄平均温度变化第8页/共61页鸡舍内不同横截面平均温度比较(前、中、后)第9页/共61页横截面温度变化:1、1至4周龄,鸡舍进行最小通风和过渡通风,舍内温度较均匀,不同横截面差别不大,前端温度稍高于中后端。

2、5周龄以后,第一批和第四批以过渡通风为主,并且依然对鸡舍进行加热,所以温度前高后低;第二批和第三批此时以纵向通风为主,前端风速较高,所以舍内温度前低后高。第10页/共61页鸡舍内不同纵截面平均温度比较(左、中、右)第11页/共61页总的看来:1、中后期温度控制偏高,最低一批35日龄26度。2、鸡舍前端温度高于后端,相差3-5度。3、鸡舍中间温度高于两侧。

传统管理理念,重视温度,忽视通风。第12页/共61页

2、不同日龄鸡舍内平均氨气浓度变化趋势第13页/共61页不同横截面氨气浓度变化规律

1周龄,鸡舍内氨气总体水平较低,鸡舍开启侧墙进风窗,通风量较小,所以氨气浓度差别不大。第14页/共61页不同横截面氨气浓度变化规律第15页/共61页不同横截面氨气浓度变化规律

2周龄至出栏,鸡舍开启山墙风机,开启侧墙进风窗面积加大,通过负压通风,舍内空气从前向后流动,氨气不断累积,鸡舍横截面氨气浓度从前向后递增。第16页/共61页不同纵截面氨气浓度变化规律

1周龄,鸡舍内氨气总体水平较低,通风量小,鸡舍不同纵截面氨气浓度差别较小。第17页/共61页不同纵截面氨气浓度变化规律

2至3周龄,鸡舍开启山墙1至2个风机,以最小通风模式为主,但纵截面1和5通风较差,存在通风死角,所以鸡舍侧墙边氨气浓度高于中间区域;同时风机通过负压通风使空气由两侧向中间聚集,由于氨气的累积规律,鸡舍纵截面3氨气浓度高于2和4,即中间高于两侧。总的来说,纵截面1和5>3>2和4,即两边最高,中间高于两侧区域。第18页/共61页不同纵截面氨气浓度变化规律

4周龄后,鸡舍后端开启3至6个风机,并加大开启侧墙通风窗面积,进行过渡通风或纵向通风,空气快速、均匀的向后流动,中间氨气浓度与两侧的差别减小,但侧墙边仍然存在通风死角,纵截面1和5氨气浓度显著高于2、3和4,即两边显著高于中间区域。第19页/共61页4通风量对氨气浓度的影响时间日龄(天)NH3浓度(ppm)运行风机数量侧窗开启面积(m2)2:002120.3500.123510.5610.247:002122.8800.123511.3410.2411:002115.6910.24356.0330.615:002113.2710.24355.0730.620:002119.7300.12357.1720.6

2周龄至出栏,开启侧墙通风窗与风机后,随着通风量的加大,以21,35日龄为例,在相同时间点,随着通风量的加大氨气测定值下降明显。第20页/共61页5鸡舍内不同区域死淘数分析根据不同日龄的死淘鸡数,绘制死亡曲线,可见这四批鸡的后期死淘数都高于前期。第21页/共61页5鸡舍内不同区域死淘数分析

此次实验每批养殖量均为17500只,至出栏死淘数分别为799,809,635和649只,按鸡舍横截面划分三部分,其中前部23.78%,中部38.42%,后部37.80%。按鸡舍纵截面划分为四部分,从左至右分别为37.17%,16.15%,14.14%和32.54%,鸡舍中后部死淘数显著高于前部,两侧死淘数显著高于中间。第22页/共61页

二、鸡舍环境控制技术第23页/共61页第一部分鸡舍环境控制第24页/共61页温度湿度通风1、鸡舍环境控制第25页/共61页一、温度1.温度管理原则熟知不同日龄的目标温度测定位置为鸡背高度减少不同部位的温差调整温度设置必须观察鸡群反应,特别注意风冷效应的影响通风和保温发生矛盾时,应确保通风,保持目标温度下限甚至更低1、鸡舍环境控制第26页/共61页2.冬季温度控制细节采用间歇性通风模式满足目标温度的前提下,适当加大通风量冬季预温管理提前3天升温进鸡前24h达到目标温度,模拟育雏垫料等设施设备温度28℃-30℃1、鸡舍环境控制第27页/共61页3.夏季温度控制细节纵向通风时注意风冷效应纵向通风开启湿帘时,根据鸡舍长度、饲养密度确定风速高温季节温度控制温度补偿原则。如果白天超温,夜间可适当低于目标温度,释放多余热量稳定风速原则。晚上温度降低时不要调低风速,减少应激。湿度风速体感温度50%0m/s82F-28℃2m/s66F-19℃70%0m/s86F-30℃2m/s70F-21℃表127℃在不同条件下的体感温度1、鸡舍环境控制第28页/共61页二、湿度1.适宜湿度前期:60%-70%中后期:50%-70%2.湿度控制的意义为鸡群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降低氨气等有害气体的产生量,缓解通风与保温的矛盾1、鸡舍环境控制第29页/共61页3、鸡舍环境中水分的控制呼吸道疾病表皮灼伤氨气水分垫料的管理和空气湿度的控制提倡在任何时候给垫料洒水的方式为鸡舍加湿冬季鸡舍湿度任何时候不高于60%。28天前垫料必须绝对干燥。21天前鸡舍氨气不能超过5ppm。前期良好的管理可以确保后期环境(哪怕通风不足)第30页/共61页三、通风控制(一)通风的目的补充新鲜空气调节温度、湿度降低有害气体浓度鸡舍环境均匀1、鸡舍环境控制第31页/共61页(二)通风模式横向通风过渡通风纵向通风1、鸡舍环境控制第32页/共61页1.横向通风(最小通风)(1)适用范围:寒冷季节和育雏期间,不需排除多余热量,该模式维持时间越长越好(2)目的:补充新鲜空气,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环境周龄只均换气量(m3/h)2万只换气量(m3/h)10.16320020.42840030.591180040.841680050.931860061.182360071.352700081.5230400表2肉鸡不同日龄的换气量1、鸡舍环境控制第33页/共61页(3)最小通风管理细节获得最小通风成功的关键是舍内形成一定的负压,便于舍外空气通过小窗进入舍内。鸡舍密封性要好。鸡舍隔热保温效果好。气流方向不得有障碍物小窗在鸡舍周围分布均匀在寒冷季节定时驱动:在生长的早期或非常寒冷条件下,开:停=1:10。但要至少维持最小通风量安装搅拌风机:在寒冷地区,用搅拌风机实现冷暖空气混合,避免热空气聚集在鸡舍上部,提高热利用效率,缩小上下温差(可从8-12℃降到3℃以内)。1、鸡舍环境控制第34页/共61页1、鸡舍度环境控制进风窗的开启数量、大小必须与风机排风量匹配进风窗面积偏小,进入空气减少,舍内负压升高进风窗面积偏大,负压降低,空气从靠近风机的进风窗进入,环境均匀度降低。小窗开启大小一致(5-7.5cm),根据静压调整开口大小,通过小窗的风速相同进入鸡舍的冷空气与舍内热空气在鸡群上方混合第35页/共61页2.过渡通风(混合通风)(1)适用范围:在温和的气候和中等大小的鸡群使用,当最小通风量无法调控到目标温度,需要排出过多的热量时使用。(2)与最小通风的相同点侧墙进风口进风纵向进风口关闭风不直接吹到鸡上(3)与最小通风不同点开启风机数量增加通风量增加1、鸡舍环境控制第36页/共61页(4)过渡通风细节管理避免冷空气直接打在鸡身上开启纵向风机数量<50%,横向风机配合使用。当一半数量的纵向风机开启后,仍不能达到目标温度,要从污道端逐渐关闭风门,过渡到纵向通风。风速≤1.0m/s换气频率:2-3min/次,频率太低则温差增大。进风口:侧墙进风窗,纵向通风进风口关闭尽量使用过度通风模式。T内-T外>6℃时,该模式能够满足环境控制需要。如后期(8周龄)外界气温低于16.5℃时过渡通风能够满足环境控制需要。1、鸡舍度环境控制第37页/共61页3.纵向通风(1)适用范围:温暖气候,饲养中后期,当鸡群需要风冷效应获得舒适的体感温度时使用。(2)目的:排出多余的热量纵向通风获得适宜的体感温度蒸发制冷降低鸡舍的实际温度1、鸡舍度环境控制第38页/共61页(3)纵向通风细节管理首先要考虑到风冷效应风冷效应的影响因素不同日龄的鸡风冷效应不同风冷效果风速≥2.5m/s效果最佳换气频率<1min/次,温差2-3℃T=32℃时效果变差T≥38℃时完全失效两端温差大蒸发降温T≥28℃、RH%≤70%时使用RH%>70%时只会增加湿度要考虑风冷效应的叠加风速周龄M/S1470.5-2.2-1.1-1-6.6-2.8-1.11.5-12-5.5-2.22-8.3-3.92.5-10.0-5.5表3气温29.4-32.2℃时估算的风冷效应值1、鸡舍度环境控制第39页/共61页第二部分地下养鸡-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0页/共61页1.场区规划占地面积400亩地上部分管理区、生活区占地15亩地上沼气工程等占地25亩种植区占地330亩,复耕率为92%地下部分占地360亩建成4个独立单元的养殖区规划建设连栋鸡舍42栋年出栏肉鸡1800万只2、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1页/共61页2.鸡舍建筑设计鸡舍环境分组控制,每组4栋鸡舍规格:88m×7.6m×3.5mU型通风道每层80m×2.5m×1.7m2、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2页/共61页3.通风设计2、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3页/共61页U通风道设计纵向横向通风相结合多点送风在U型风道分区控制通风量上层13个横向风道,52个出风口,占60%的通气量下层正压纵向通风,占通风量的40%2、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4页/共61页2、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5页/共61页4.地下养殖的优点土地利用率高冬暖夏凉,U型风道预温时间长隔热性能好密封性好降低了外界环境的干扰,如噪声极端天气:酷热、严寒空气净化,开启风机2小时对自然菌的有效去除率为77%pm10的有效去除率为78%排出气体净化-立式逆流高效洗涤塔2、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6页/共61页5.地下养殖的局限性土地资源限制投资大每组总投资510万元土建227万元,780元/m2设备等283万元85元/只对地质构造的影响能源消耗环境控制设计理念,多点通风。2、鸡舍环境控制创新模式简介第47页/共61页第三部分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第48页/共61页一、舍内的主要有害气体及控制指标3、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序号项目缓冲区场区舍内雏禽成年1氨气2510152硫化氢122103二氧化碳38075015004PM100.5145TSP1286恶臭405070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TSP总悬浮颗粒物,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表5鸡舍环境质量控制标准第49页/共61页二、氨气的控制(一)氨气的主要来源尿酸分解(二)氨气产生的机理Weaver等(1991):相对湿度75%鸡舍内的氨气浓度及发病率均显著高于相对湿度为45%的鸡舍。洪奇华(2008),相对湿度与氨气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即相对湿度每增加1%,氨气浓度升高0.046mg/m3。3、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第50页/共61页(三)控制氨气的思路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治理3、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第51页/共61页1.控制氨气产生的途径递增变量每日排泄量的增加排泄物的累计效应反应条件:湿度、温度随呼吸排水量约为95升/天/吨体重随粪便排出约61升/天/吨体重3、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第52页/共61页2、控制舍内氨气浓度的措施(1)源头控制-降低底物尿酸等废弃物排放量饲料调控技术研究建立肉鸡动态营养需要模型,实现肉鸡营养需要的精准控制研究酶制剂配方和氨基酸平衡技术,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微生态调控技术——内调理念肉鸡肠道微生态研究养殖就是养肠道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降低含氮废物的排放量3、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第53页/共61页(2)过程阻断微生态调控技术—外控理念研究微生态制剂对鸡舍环境的控制开发微生态制剂产品抑制氨气细菌分离到19株产氨菌枯草芽孢杆菌A3菌对产氨菌有抑制作用陈国营,鸡粪抑氨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制剂的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12.陈国营,詹凯等,蛋鸡粪抑氨菌选育及其抑氨机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2.24(7):582-587.陈国营,詹凯等,抑氨菌液改善笼养蛋鸡舍环境的效果,2012,48(15):59-63开发商业化产品的可行性?发酵床菌群的主体菌种?3、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控制第54页/共61页控制反应速度降低湿度降低温度?成功案例控制措施前期不加湿,湿度控制在30%-40%后期通过通风降低湿度控制结果前期舍内氨气浓度<5ppm后期舍内氨气浓度<15ppm质疑湿度过低粉尘量大垫料过筛、饲喂颗粒料影响呼吸系统粘膜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