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西方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西方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西方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西方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西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王起静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和宏观有什么联系?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听到这样一些词汇:你是否知道如何评价这些政策政府为什么要大量修建水库、铁路、高速公路、磁悬浮列车?政府为什么要发行国债?政府为什么要发行那么多货币?中央银行为什么要降低或者提高利率?税务部门为什么要降低税收或者进行税收减免?政府为什么要鼓励人们消费?传统美德不是要鼓励勤俭节约吗?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目录与教学安排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第13章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14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16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17章总需求函数和总供给函数第18章通货膨胀理论

参考书目1初级教材[美]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2009年4月版[美]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1月版.第五-第七编.[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4版,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2中级教材[美]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1年9月版[美]鲁迪格·多恩布什,斯坦利·费希尔,理查德·斯塔兹.宏观经济学(第10版)[美]奥利维尔·布兰查德.宏观经济学(第4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月版[美]罗伯特·J·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第12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第四节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研究对象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就业水平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宏观要以微观为基础“合成缪误”——宏观不是微观的简单叠加二部门经济循环模型二部门经济循环模型

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转移支付宏观经济分析的简化模型(货币流程):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产品市场资本市场政府部门世界市场要素收入要素支出消费支出销售收入储蓄投资货币发行公债发行间接税政府购买直接税转移支付居民进口进出口资本往来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边界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1.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的实物或劳务2.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3.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而不是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当年的流量而不是存量5.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不计)例题1.应计入今年GDP的是:A.今年生产的拖拉机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2.应该计入当年GDP的: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GDP指一定时期内新生产而不是新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国家收入水平划分

1简介世界银行是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通常把世界各国分成四组,即低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但以上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2标准按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的最新收入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97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976至3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3856至1190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高于1190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3注意人均国民总收入(与人均GDP大致相当)和人均收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所得和政府所得,也包括居民个人所得;而人均收入只包括居民个人所得。中等收入陷阱1定义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2表现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国收入陷阱”问题。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3问题中国如何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6100美元-10000美元)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了很多问题,如何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2)

国民生产总值(GNP)——身份概念国民生产总值是位于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中所生产,体现为最终产品(含服务)的产出的价值。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3)GDP和GNP的区别GNP是身份概念,GDP是地域概念;GNP与GDP在数值上通常是不相等的;GDP更能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经济的国界概念在淡化,所以目前大多数国家都用GDP核算经济对GDP与社会福利的思考GDP高就意味着生活水平高吗?如何看待中国的GDP和国外的GDP?(考虑物价因素和自给自足因素)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4)1为什么产出总是等于收入?产出总是要划分为要素收入(工资、利息、利润、地租),而且是可以分配净尽的(欧拉定理);2为什么产出总是等于支出?卖不出去的商品要视为生产者的“存货投资支出”,这是理解总产出必然等于总支出的关键之处。3总结上述三个变量之间的恒等关系,决定了我们从产出、收入与支出三个角度中的任一角度计算的GDP都具有合理性。由于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难以划分,所以通常采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计算GDP产出、收入与支出三个宏观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收入法与支出法计算的GDP可能并非完全相等,通常要有一个统计误差。支出法GDP=C+I+G+(X-M)C代表居民消费支出(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劳务;不含住宅建造支出);I代表企业投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是一个增量概念,包括净投资和弥补折旧的重置投资);G代表政府支出(政府购买,不包含转移支付和国债利息等);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X-M代表净出口(外国人购买)。收入法GDP=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前四项是标准的要素收入;后两项因为必须记入成本,在用收入法核算GDP时,必须考虑进去;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I】投资:

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资本的形成和增加。固定投资fixed固定:可以长期存在和使用居民住房投资企业固定投资存货投资inventory=企业持有存货的变化=产量超过销量。=净存货=年底存货-年初(上年底)存货投资净投资宏观经济学,严格区分投资和净投资的意义不大。净投资、折旧(重置投资),都是当年投资支出,都构成

社会需求。为使问题简单化,除非特别说明,都假定折旧为零,投资

和净投资是同一个量。净投资=每年新增资本=期末资本存量-期初资本存量重置投资replacement

=对磨损的补偿=折旧投资=投资–折旧(重置投资)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转移支付(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救济金、

失业保障金等。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可以避免重复计算。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政府转移支付,无非是主要归入个人消费(和投资)。政府购买包括消费和投资两种性质。具体统计时,往往无法区分政府和个人。而笼统地分

别记入最终消费和资本形成。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方法【X-M】净出口netexports: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X=出口,M=进口表示本国的最终产品有多少通过外国人的支出而实现。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和使用的净支出。中国的贸易顺差屡创新高。问题:一方面,顺差过大不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人民币

有升值压力,国际贸易磨擦增大。另一方面,净出口增大使GDP增速居高不下。但外

需波动容易造成经济大起大落。第四节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GNP)某年某国产出的最终产品价值,包括资本消耗(折旧)国民生产净值(NDP)=GDP扣除资本折旧国民收入(NI)——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NNP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要素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个人收入(PI)=NI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得税、保险税(费)等,加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减个人所得税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1)这种储蓄与投资的恒等式,是从会计角度看的,并不意味着现实中意愿的储蓄总等于计划的投资,二者之间的差异是导致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储蓄与投资之所以相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把企业库存看作了企业存货投资,这种存货投资可能是被动的;宏观相等并不意味着微观相等。两部门恒等式(消费者和厂商)支出角度:Y=C+I;收入角度:Y=C+S;由此推出:C+I=Y=C+S,从而推出:I=S三部门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支出角度:Y=C+I+G;收入角度:Y=C+S+T;其中T为政府净收入,税收减去转移支付;由此推出:C+I+G=Y=C+S+T;从而推出:I+G=S+T,或者I=S+(T-G)第五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储蓄与投资恒等式(2)支出角度:Y=C+I+G+(X-M);收入角度:Y=C+S+T+Kr;其中Kr代表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C+I+G+(X-M)=Y=C+S+T+Kr

;I+G+(X-M)=S+T+Kr;或者I=S+(T-G)+(M-X+Kr).四部门恒等式(消费者、厂商、政府和对外贸易)第六节名义GDP和实际GDP1定义名义GDP—当年价格计算;实际GDP—以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数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引起GDP的变动2总结实际GDP是影响居民福利的根本因素研究GDP的变动应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宏观经济学中GDP通常是指实际GDP年份1960年——1991年美国实际GDP与名义GDPGDP(10亿美元)50002500150010005001960199019751980198519701975名义GDP实际GDP通胀因素名义GDP实际GDP第13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投资与储蓄的相等第二节消费函数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第四节乘数论第五节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论第六节四种重要的乘数第一节投资与储蓄的相等1宏观经济学中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两部门假设:家户与企业(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凯恩斯假设: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引起产量变动,不引起价格变动——产量决定于总需求。2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非计划存货为零产出超过总需求——非意愿存货增加,企业缩减生产;产出低于总需求——非意愿存货减少,企业增加生产。3投资与储蓄的相等有两种情况均衡状况:非意愿存货为零;(均衡条件)统计状况:非意愿存货不为零。(实际结果)第二节消费函数(1)一、家庭消费函数

1.凯恩斯认为:家户收入是决定消费的主要因素

2.凯恩斯消费心理规律: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快。

3.凯恩斯消费函数系列:

(1)凯恩斯消费函数:

(2)边际消费倾向:

(3)平均消费倾向:

4.凯恩斯线性消费函数假定及其含义:

第二节消费函数(2)45°cy0非线性消费曲线示意图E45°cy0线性消费曲线示意图E

二、储蓄函数

1.

储蓄函数:;

2.边际储蓄倾向:;

3.平均储蓄倾向:;

4.收入与储蓄关系的线性假定:第二节消费函数(3)第二节消费函数(4)Sy0线性储蓄曲线示意图ESy0非线性储蓄曲线示意图E第二节消费函数(5)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两者互为补数,其和为收入。2.如果APC和MPC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减,那么APS与MPS随收入的增加而递增。3.APS与APC的和恒等于1;MPS与MPC的和恒等于1。四、家户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收入分配影响社会消费函数;税收政策影响社会消费函数;公司未分配利润影响社会消费函数。五、对凯恩斯消费函数的评价及弗里德曼、莫迪里安尼消费函数简介(供扩充知识面)。45°C,Sy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Ey0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1)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此时的均衡收入:收入恒等式:(1)消费函数是:(2)(2)代入(1)得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在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时,收入达到均衡状态:即储蓄函数:二者联立,得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2)45°C+iy0用消费加投资曲线决定国民收入y0y1E0E1C+isy0用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决定国民收入iE0E1s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2)三、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假定:消费是上一期收入的函数,即,同时,那么:,解之,得当t无穷大时,

提示:第五节乘数论(1)1乘数的概念当投资增加时,投资引发的收入的增量将是投资增量的数倍,这个倍数被称为投资乘数。2乘数的原理第一轮:当投资100元时,投资将通过购买行为全部转化为要素收入。第二轮: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由投资转化来的要素收入中的80会通过购买行为转化为新的要素收入。第三轮: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由第二轮转化来的80元要素收入中的64会通过购买行为转化为新的要素收入。第四轮:……

第五节乘数论(2)乘数的计算假设⊿y和⊿i分别代表收入和投资增量,代表边际消费倾向,那么:

当时,乘数的计算公式第五节乘数论(2)△y△i注意乘数的作用是两方面的:投资增加会引起收入数倍增加,投资减少会引起收入数倍减少。45°c+iy0乘数效应示意图y0y1E0E1c+i1c+i0第六节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论(1)问题:加入政府部门后首先要考虑到哪些变量?1.税收;2.转移支付;3.政府购买。税收的两种情况

(1)定量税——税收不随收入而变动,记为t;(2)比例税——税收随收入而变动,记为t=t(y);政府支出的两种情况(1)政府购买;(2)转移支付。注意:考虑到税收以后,消费函数中的收入只能用减去税收之后的可支配收入来表达,即yd=y-t或者yd=y-t(y)第六节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论(2)问题:加入政府部门后收入是如何决定的?三部门均衡公式:两边减去,得(1)定量税条件下由得第六节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收入决定论(3)(2)比例税条件下(假定税率为t)由得无论增加税收量,还是提高税收比例,都会导致国民收入的降低,这一点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第六节四种重要乘数的含义与推导(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第六节四种重要乘数的含义与推导(2)平衡预算乘数由于当,即平衡预算时,注意:以上四种乘数都是在定量税假定下计算出来的,比例税的情况相对复杂,同学们只作简单了解即可。第十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IS曲线第三节利率的决定第四节LM曲线第五节IS-LM分析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第一节投资的决定投资的含义——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而不是简单的转移)资本的边际效率——

一种贴现率,按这种贴现率计算,资本各个时期所取得的预期收益的贴现值,恰好等于资本的供给价格现值与贴现资本的价格关于投资的几个重要概念:资本边际收益率图示资本边际效率(%)投资量(百万元)108641002003004000单个企业可供选择的投资项目对单个企业来说,利率越低,它的投资需求量越大AA+BA+B+CA+B+C+D资本边际收益率图示社会资本边际效率:MECMEIr0资本边际效率曲线(MEC)和投资边际效率曲线(MEI)投资量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第一节投资的决定投资边际效率——考虑到利率与资本边际效率的互动(利率下降,资本品价格上升,若每期预期收益不变,那么资本边际效率必然下降)此时经过调整的资本边际效率被称为投资的边际效率。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线性假定时:ri0线性投资函数示意图第二节IS曲线IS曲线的含义两部门均衡条件:由此推出由于可得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第二节IS曲线IS曲线ry54321010001500200025003000ABCDEIS曲线是从投资与利率的关系、储蓄与收入的关系以及储蓄与投资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IS曲线的推导s=iii1i2s2s2s1s1ss(B)(C)OOy1y2yy2y1i1i2i=i(r)OOyir2r1r1r2rrP1P2(A)(D)s=s(y)图A:由r推出i;图B:由i得出s;图C:由s得出y;图D:对r与y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IS投资需求储蓄函数投资储蓄均衡产品市场均衡i=sr(i)=y-c(y)第二节IS曲线IS曲线斜率的分析IS曲线斜率既取决于,也取决于,其中是主要的。IS曲线特征分析由得ry0IS曲线示意图IS曲线d与增加第二节IS曲线IS曲线的移动外生变量与的变动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由可以看出ry0曲线IS1IS2与的增大引起IS曲线右移ry0曲线IS2IS1与的减小引起IS曲线左移i1i2sIS1IS2450rssrooooiiyy储蓄函数(3)IS曲线(4)投资需求(1)投资=储蓄(2)is2IS2450rssrooooiiyys1IS1储蓄函数(3)IS曲线(4)投资需求(1)投资=储蓄(2)第二节IS曲线考虑到政府支出与税收之后的情况由此推出试分析t与gb对IS曲线的影响或者第三节利率的决定(1)传统的认识利率是投资与储蓄相等时的均衡点凯恩斯的认识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尤其是货币的需求(因为供给一般由国家控制)货币的需求动机——交易、预防、投机交易和预防需求:投机需求:货币需求函数第三节利率的决定(2)rm0货币需求曲线示意图rm0第三节利率的决定(3)流动偏好陷阱利率极低时(2%)人们愿意无限持有货币不再购买债券的状态,这时央行无论供给多少货币,利率都不会再下降,流动偏好趋于无穷大状态。rm0不同收入下的货币需求曲线第三节利率的决定(4)货币供求平衡和利率的决定rm0rm0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变动第四节LM曲线(1)LM曲线的推导由可得或者LM曲线的含义当货币供给量给定时,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ry0LM曲线示意图LM曲线的推导m2m2m1m1rrOOOOm1=L1(y)=kym=m1+m2LMm2am2bM2bM2arararbrbM1bM1aM1aM1bybyayayb(A)(B)(C)(D)yy货币投机需求货币供给货币交易需求货币市场均衡m=L1(y)+L2(r)m2=L2(r)=-hrybk对LM曲线斜率的影响m2m2m1m1rrOOOOm1=L1(y)m=m1+m2LMm2am2bM2bM2arararbrbM1bM1aM1aM1byayayb(A)(B)(C)(D)yyyb1ya1ya1yb1m’1=L1(y)LM’h对LM曲线斜率的影响m2m2m1m1rrOOOOm1=L1(y)m=m1+m2LMm2am2bM2bM2arararbrbM1bM1aM1aM1bybyayayb(A)(B)(C)(D)yy0m2m2rm1m1rr1r2r3y利率变化的两种特殊情形第四节LM曲线LM曲线的斜率由得,凯恩斯区域

——h无穷大时,斜率为0;古典区域

——h接近0时,斜率为无穷大;LM曲线斜率取决于k与h;ry0LM曲线的三个区域凯恩斯区域古典区域中间区域第四节LM曲线LM曲线的移动1.货币投机需求曲线移动,LM曲线发生反方向移动;2.货币交易需求曲线移动,LM曲线发生同方向移动;3.货币供应量变动将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移动;LM曲线的移动取决于m与h;在经济学中m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由得,ybk对LM曲线斜率的影响m2m2m1m1rrOOOOm1=L1(y)m=m1+m2LMm2am2bM2bM2arararbrbM1bM1aM1aM1byayayb(A)(B)(C)(D)yyyb1ya1ya1yb1m’1=L1(y)LM’h对LM曲线斜率的影响m2m2m1m1rrOOOOm1=L1(y)m=m1+m2LMm2am2bM2bM2arararbrbM1bM1aM1aM1bybyayayb(A)(B)(C)(D)yy0m2m2rm1m1rr1r2r3y利率变化的两种特殊情形第五节IS-LM分析(1)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IS曲线LM曲线由(1)、(2)联立,解方程组可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第五节IS-LM分析产品市场(IS曲线)投资函数储蓄函数均衡条件均衡公式货币市场(LM曲线)供给函数储蓄函数均衡条件均衡公式第五节IS-LM分析(3)ry0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EE1·E2··ⅠⅡⅢⅣ150020002500234E点:E1点:E2点:第五节IS-LM分析(4)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区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ⅠⅡⅢⅣ有超额产品供给有超额产品供给有超额产品需求有超额产品需求有超额货币供给有超额货币供给有超额货币需求有超额货币需求第五节IS-LM分析(5)市场均衡与充分就业市场均衡ry0市场均衡与充分就业市场均衡E1E2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储蓄函数投资函数产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函数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货币供给函数货币市场均衡条件IS曲线LM曲线IS方程与LM方程联立,可得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第十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第一节财政政策分析第二节货币政策分析第三节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分析第四节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第五节“挤出”效应分析第六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近20年我国经济走势和相应政策1992年,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全国普遍出现了回升势头,GDP增长率达到12.8%,标志着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已经开始启动。不仅实际经济部门出现高投资、高增长,全国许多地方的不动产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在沪、深两个股票市场上,平均股票价格翻了一翻。1992年的高增长主要来源于投资尤其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膨胀,按名义价值计算,投资总量比上年增加了37.6%,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仍然达到24%。通货膨胀率出现1990年以来的首次回升,到1992年底,消费物价指数增长6.7%,生活费用指数增长8.2%,35个大中城市生活费用指数增长13.4%。1992—1993年上半年的形势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明显过热。紧缩货币政策,主要有:

1、自1993年7月11日起提高银行存贷款和新发行国库券的利率。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平均上调1.72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上调1.38个百分点。对3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实行保值,同时,财政部新发行的3年、5年期国债利率分别上调1.44和1.8个百分点,并实行保值。

2、命令所有专业银行在8月15日前收回全部超限额贷款,收回期限超过1年及向国有银行以外机构的非法同业拆借。

1998-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背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国内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企业效益不高、经济增长粗放,出口困难;政策目标:拉动经济增长、缩小地区差距、保持社会安定、增强人民信心、改善出口竞争力;政策手段:1)国有商业银行增发1000亿元国债,专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2)向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发行2700亿元的特别国债,专项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增强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3)对一般贸易出口收汇实行贴息,4)清理涉及企业的政府性基金和收费,分三批取消不合法、不合理基金,减轻企业负担370多亿元。

时间贷款利率期限一年期一至三年三至五年五年以上1997-10-238.64%9.36%9.90%10.53%1998-03-257.92%9.00%9.72%10.35%1998-07-016.93%7.11%7.65%8.01%1998-12-076.39%6.66%7.20%7.56%1999-06-105.85%5.94%6.03%6.21%表11997-1999年金融机构基准贷款利率变化表

降低存、贷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1998年连续三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1999年又再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时间储蓄利率期限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1997-10-235.67%6.21%6.66%1998-03-255.22%6.21%6.66%1998-07-014.77%4.95%5.22%1998-12-073.78%4.14%4.50%1999-06-102.25%2.70%2.88%表21997-1999年居民储蓄利率变化表

时间法定准备金存款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1997-10-237.56%7.02%1998-03-215.22%5.22%1998-07-013.51%3.51%1998-12-073.24%3.24%1999-06-102.07%2.07%表31997-1999年金融机构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变化表2009年积极财政政策背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政策工具:1)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加强重点建设,增加4万亿元投资,扩大内需,2)实行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5000亿元左右;3)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促进消费;4)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5)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时间内容2008-09-16下调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8-10-09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08-10-29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两月内第三次降息。2008-11-27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1.0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为11年来最大降幅,下调大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8-12-23下调一年期存贷款利率0.27个百分点,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率。

2008年下半年,央行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

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目前适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背景:1)自今年7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连续四个月超过3%这一年初确定的全年通胀目标。10月份,CPI同比更是上涨4.4%,涨幅创25个月以来的新高。

2)2009年,中国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堪称十余年之最: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27.7%,远远超过货币当局原先预定的增长17%的目标,比GDP增长率与消费物价涨幅之和高20个百分点;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近10万亿元,几乎为上年新增贷款的2倍。政策:中国经济今年实现10%左右的增长已是大概率事件,明年经济增长也有着较为扎实的基础。在此背景下,宏观调控的重点已由“保增长”转向“防通胀”和“调结构”,而货币政策也正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或常态。第一节财政政策的影响及有效性财政政策原理财政扩张—收入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增加—货币投机需求减少—利率提高—投资下降—收入减少——减少的幅度依赖于IS曲线与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不动,IS曲线斜率变动时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IS曲线不动,LM曲线斜率变动时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财政政策乘数:第二节货币政策的影响及有效性货币政策原理增加货币供应量——利率降低——投资增加——收入增加——但与此同时货币投机需求增加——新增货币仅有一定比例促成利率降低——收入有折扣的增加(不与货币供给同比例增加)LM曲线斜率不动,IS曲线斜率变动时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IS曲线效率不动,LM曲线斜率变动时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货币政策乘数:

第三节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分析凯恩斯极端情况含义

LM曲线水平(流动陷阱),IS曲线垂直。

IS曲线在水平的LM曲线上移动时的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LM曲线在IS曲线垂直时的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rE1E20yR*r0yR1R2第四节古典主义极端情况分析古典主义极端情况含义

垂直的LM曲线与水平的IS曲线相交,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r0yR*第五节“挤出”效应(1)1“挤出”效应的含义

政府经济对私人经济的替代(消费和投资);

2“挤出”效应机理政府支出增加——商品价格上涨——货币交易需求增加——货币投机需求减少——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居民收入和消费减少。3“挤出”的力度

(1)非充分就业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扣除了挤出效应后,对收入和就业仍然有积极作用;(2)充分就业条件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私人投资和消费具有完全的挤出效应。第五节“挤出”效应(2)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大,则挤出效应明显;

2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k越大,利率上升越多,挤出效应越明显;3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h越小,货币需求变动时,利率变动越大,挤出效应越明显;4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d越大,同样利率水平时对投资影响越大,挤出效应越明显。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第六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产出不确定,利率上升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产出减少,利率不确定

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产出不确定,利率下降

膨胀性财政政策和膨胀性货币政策——产出增加,利率不确定

ry0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E1E2第十六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第二节财政政策第三节货币政策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1充分就业失业的三种类型:摩擦性、自愿性失业、非自愿性失业;

充分就业的含义——不是全部就业,不存在非自愿性失业;

自然失业率——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时的失业率(4-6%)2价格稳定

总体价格水平稳定,具体产品价格调整;

3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既不能萧条,又不要过热

4国际收支平衡

不能有太大的顺差,也不能有太大逆差。第二节财政政策(2)西方财政构成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社会福利、救助、农产品补贴等)政府收入(1)税收,包括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累进税、比例税;(2)公债,包括短期(1年以内)、中期(1-5年)和长期(5年以上)三种。第二节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支出萧条时增加购买;过热时减少购买

转移支付小于政府购买乘数;萧条时增加转移支付;过热时减少转移支付

公债既影响财政,又影响货币

税收所得税率;税收总量(如减免等)

第二节财政政策(3)1自动稳定器含义——经济系统本身具有的抑制通胀、减轻萧条的机制;自动稳定器原理——(1)所得税征收对象的自动变化;(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3)农产品价格的维持制度。2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局限性与财政政策的必要性;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时机判断的难度;(2)乘数大小难以确定;(3)政策时滞;(4)挤出效应;(5)外界不确定因素干扰。

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凯恩斯以前的财政平衡思想——年度财政平衡和周期财政平衡及其评价。凯恩斯功能财政思想——财政要为经济的无通胀和充分就业服务,而不能简单地评价赤字和盈余。第二节财政政策(4)1充分就业财政盈余预算赤字和盈余的原因——(1)自动稳定器的结果;(2)财政政策的结果。充分就业财政盈余概念及其应用——确定了是否使用财政政策的判断标准;2公债公债类型——内债和外债;对公债的传统认识——借债要还,构成当代或下一代人的负担;凯恩斯的观点——外债是负担,需要向外国人还;内债是自己借自己的,不构成负担。3西方财政的管理模式财政分级管理模式——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第三节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1.实施主体——中央银行;2.实施工具——控制货币供应量;3.作用机理:货币供应量——调节利率——影响投资和经济——达到目标第三节货币政策(2)二、西方银行制度商业银行

——负债业务

吸收存款

——资产业务

放款和投资

——中间业务

代理支付,接受委托金融机构示意图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储蓄和贷款协会……信用协会保险公司中央银行金融媒介机构第三节货币政策(3)1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2银行的银行:为商业银行保管准备金、提供贷款、办理全国的结算业务;3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代表政府与国外发生金融关系、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市场活动中央银行的职能第三节货币政策(4)1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系统中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货币;2法定准备率是指在现代银行制度中,由中央银行代表政府规定的存款准备金在存款总额中所占的比率。3法定准备金是指银行按照法定准备率提取的准备金三、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三个重要概念第三节货币政策(5)存款人(1)银行存款(2)=(3)+(4)银行贷款(3)=(2)*0.8存款准备金(4)=(2)*0.2甲1008020乙806416丙6451.212.8…………合计500400100(二)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功能(举例)1.假定:1)法定准备率为20%;2)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以活期存款的形式存入银行;第三节货币政策(6)在上述例子中如果用:

D——存款总和

R——原始存款

rd——法定准备率那么称为货币创造乘数(三)影响货币创造乘数的因素1.商业银行有没有超额储备,是否全部贷出;如果有超额准备且比率为re;那么货币创造乘数变为:

1/(rd+rE)

2.银行客户是否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有没有保留现金;考虑到现金漏出因素,假设漏出率为rc;那么银行货币创造乘数为

1/(rd+rE+rc)第三节货币政策(7)(四)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高能货币H)=通货(CU)+法定准备金(Rd)+超额准备金(Re)

——银行体系货币创造的基础货币供给总和(M)=通货(CU)+活期存款(D)高能货币创造乘数第三节货币政策(8)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央行购进债券,货币供应量增加,证券价格上升,利率降低;反之亦然。——这是政府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手段。2.变动法定准备率——降低准备率,货币供给增加;反之,则减少。第三节货币政策(8)货币政策工具3.再贴现率政策——再贴现率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再贴现率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以及其它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再贴现只是针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短期短缺”,是否发挥作用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去中央银行贴现,具有很大局限性,目前已经成为次要的货币政策工具。4.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已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第三节货币政策(10)1通胀时,紧缩的货币政策效果比较显著,但经济衰退时,扩张的政策效果不明显;2从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看,变动货币供给从而影响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会影响货币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作用的外部时滞影响政策效果。五、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十七章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第三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一节总需求曲线(1)1总需求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户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2总需求函数以产量(国民收入)所表示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3总需求曲线反映的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从IS-LM模型中推导出来。第一节总需求曲线(2)1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2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减少。3宏观经济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旨在影响总需求的需求管理政策。第二节总供给曲线(1)——总供给1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或国民收入),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技术)所生产的产量。2生产函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关系。有短期和长期之分。y=f(N,K),技术水平没有被明确表示,且短期内资本存量不会有太大变化。生产函数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技术不变和K为常数的假设条件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3劳动市场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当劳动供给等于劳动需求时,劳动市场达到均衡。Ns(W/P)=Nd(W/P)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此时为充分就业状态。第二节总供给曲线(2)1总供给函数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2总供给曲线按照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长短,将总供给曲线分为三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和常规总供给曲线。二、总供给函数和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3)理论基础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具有伸缩性,经济的就业水平会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理论观点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的垂直线。理由一是短期,W和P迅速调整,古典总供给曲线可视为短期总供给曲线,是短期总供给曲线的一种极端情况;二是长期,即使W和P不能迅速调整,但由于具有充分时间调整,也可使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政策含义增加需求的政策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三、古典总供给曲线第二节总供给曲线(4)理论基础货币工资和产品价格具有刚性。理论观点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