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精选汇编

【湖北省黄冈市】

三、(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思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

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

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

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口之妻从门间而斑。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驰马,意气扬扬,甚自

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②

深矣常有以自下⑶空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注释】①御:马夫。②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③自下:谦虚。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性行飒咫()⑵拥大盖,策马()

(3)身学齐国()⑷晏子径而问之()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愚以为宫中之事晏子荐以为大夫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

C.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其夫为相御其后夫自损抑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3.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2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的名相,请结合文段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2分)

⑴诸葛亮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页共98页

⑵晏子的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0.(4分)⑴善良公正⑵驾御(驾着)⑶担任相国(当国相)(4)感到奇怪(对……感到奇怪)

21.(2分)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

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以为:认为/以为:把...作为;B.之:的/之:的;C.于:在/于:对于:.其:她(的)/其:那

样。故选:Bo

22.(2分)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23.(4分)⑴(2分)都拿来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将士们团结和睦,才能高和才能低的人(德

才高低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

(2)(2分)而(通过)你的表现,(可以看出你)自认为很满足了,我因此要求离开(离婚)。

24.(2分)⑴(1分)忠贞纯正:忠诚报国:能干公正;久经锻炼与考脸。

(2)(1分)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改正。(知错能改)或:做人谦杰不张扬。

【参考译文】

【乙】晏子是齐国的宰相,有一天坐车出门。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的丈夫为晏子的车夫,头

顶上撑着大车篷,用鞭子赶着四匹大马,意气风发,十分得意。

车夫不久后回到家里,他的妻子请求离开。车夫问其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

国的宰相,名声在各诸侯国中都很显赫。现在我看他,深谋远虑,自己却总是很谦虚的样子。如今你身高

八尺,却只是个车夫,然而看你的样子,好像还觉得很满足。这就是我要离开你的原因。“

从这件事后,车夫常常抑制自己的骄态,谦虚退让。晏子对此感到奇怪便询问车夫,车夫如实回答,

于是晏子推荐他做了大夫。

【湖北省荆门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

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住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黄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

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单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善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解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鸣呼!若真无马

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济为美,正则无景:

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攀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

民斫①直,删密,钿5正,以天梅丽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软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瘾明告鬻②悔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卓其生气,以求重

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选自龚自珍《病梅馆记》)

第2页共98页

【注释】①斫:(zhu6),砍削,②鬻:yCi,卖。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以前;为美,正则无景(倾斜)

B.且欲与箪马等不可得(普通)未可明诏大号以缠天下之梅也(约束)

C.孽之不以其道(用马鞭驱赶)以天梅酒梅为业以求钱也(使……成为病态)

D.鸣之而不能厚其意(沟通)逅其生气(抑制)

10.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故里有名马(连词,即使)B.星马也(代词,这,这样)

C.共真无马邪?(代词,它,指天下)D.根以曲为美(介词,凭借)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文虽然文体不同,但都直接批判了统治者肆意摧残人才的社会现实。

B.甲、乙两文都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甲文用"千里马"来比喻杰出人才,而乙文则用“病梅"来比喻因受

摧残而性格扭曲的统治阶级御用人才。

C.甲文揭示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D.乙文揭示了梅被摧残的根本原因是“文人画士孤癖之瘾"。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⑴骄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答案】9.D

【解析】“通”意思是“知晓、懂得”。

10.C

【解析】表示反问语气。

11.A

【解析】【乙】文托梅议政,借物俞理,属于间接批判。

12.⑴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槽之间,不以千里马而著称。⑵又不是愚蠢的想谋取钱财的人凭借他们

的智慧和力量能做到的。

【参考译文】

【乙】江宁的龙蟠里,苏州的邓尉山,杭州的西溪,都出产梅。有人说:"梅凭着弯曲的姿态被认为是

美丽的,笔直了就没有风姿;凭着枝干倾斜被认为是美丽的,端正了就没有景致;凭着枝叶稀疏被认为是

美丽的,茂密了就没有姿态。”本来就如此。(对于)这,文人画家在心里明白它的意思,却不便公开宣告,

大声疾呼,用(这种标准)来约束天下的梅。又不能够来让天下种梅人砍掉笔直的枝干、除去繁密的枝条、

锄掉端正的枝条,把枝干摧折、使梅花呈病态作为职业来谋求钱财。梅的枝干的倾斜、枝叶的疏朗、枝干

的弯曲,又不是那些忙于赚钱的人能够凭借他们的智慧、力量做得到的。有的人把文人画士这隐藏在心中

的特别嗜好明白地告诉卖梅的人,(使他们)砍掉端正的(枝干),培养倾斜的侧枝,除去繁密的(枝干),

第3页共98页

摧折它的嫩枝,锄掉笔直的(枝干),阻碍它的生机,用这样的方法来谋求大价钱,于是江苏、浙江的梅都

成病态了。文人画家造成的祸害严重到这个地步啊!

【湖北省荆州市】

二、古诗文联读。(16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

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林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

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目:“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

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目:“介胄之士不拜,请

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

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文帝遣冯唐

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日:“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日:“陛下虽

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对日:"今臣

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虏曾一人,尚

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

爵,罚作之。由此言之。”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众辱】当众侮辱。②【间处】私底下。③【飨(x匕ng)】用酒食款待。(4)【椎牛】杀牛。

⑤【坐】定罪。⑥【说】同"悦",愉快。

6.(2分)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上自芳军劳:慰问

B.军士吏修甲被:同"披",穿着

C.用无何居:经过

D.使人称谢称谢:道谢

7.(2分)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己而考细柳军行道专人弗受

B.天子耳至年且九十

C.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乃不知有汉

第4页共98页

D.天子为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8.(2分)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词作先叙后议,上片叙写出猎盛况,下片则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B.上片首句中"狂"字为全词之眼,既是人物性格,也是全词风格。

C.下片引用两个典故,来表达作者企盼得到重用、报效朝廷的愿望。

D.词作选材、语言、情感及人物形象都展现出粗犷豪放的艺术魅力。

9.(2分)下面对《周亚夫军细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不得驱驰""按辔徐行"与前面"直驰入”对比,写出周亚夫治军严明的特点。

B."不拜"与"将以下骑送迎"对比,表现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尽职守的性格。

C.文帝"称善者久之"与"群臣皆惊”对比,表现出西汉初年君臣和谐的景象。

D.全文从不同角度,采用对比手法,刻画出一个凛然不可犯的“真将军"形象。

10.(2分)下面对《文帝遣冯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和前文一样,都表现了汉文帝深明大义、有容人之量的品格。

B.故事开头的"怒"体现文帝真性情,结尾的"说"显示文帝大胸襟。

C.文帝责怪冯唐,并不是怪他对自己大不敬,只是怪他说话不分场合。

D.冯唐认为魏尚爱兵善战,却因小错获罪,委婉劝谏文帝要知错能改。

11.(3分)请用三个"/"给《文帝遣冯唐》一文画线处断句。

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12.(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答案】6.(2分)D

【解析】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7.(2分)B

【解析】A项,动词,到、往/助词,的;B.同为副词,将,将要:C.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介

词,被/动词,是。

8.(2分)A

【解析】上片记叙、描写,下片抒情,没有讨论军情、议论国事。

9.(2分)C

【解析】表现文帝有容人之量和识人之明。

10.(2分)D

【解析】“委婉劝谏”“知错能改”有误,应该是直言劝谏文帝要知人善任。

11.(3分)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12.(3分)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行军礼的方式拜

见您

【参考译文】

文帝听说廉颇、李牧的为人事迹,说到“唉!我为何得不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人才来做我的将军?如

第5页共98页

果得到了,我又何必担忧匈奴为患呢!”冯唐说,“臣诚惶诚恐,昧死以陈,眼下纵使得到像廉颇、李牧那

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啊!”文帝很生气,站起来返入禁中,过了好一会儿,才召见冯唐,责备他说:“您

为何当众羞辱我呢?不能私下告诉我吗?"现在我听说魏尚做云中郡的郡守,他军市的租税全用来稿飨士卒,

更拿出私有的钱财,每几天就宰一次牛,以飨宾客、军吏及舍人,所以匈奴躲得远远的,不敢接近云中郡

的关塞。有一次,匈奴曾经入侵,魏尚率领车骑出击,杀敌甚多。我认为陛下的法令太严明,赏赐太轻,

刑罚太重。而云中郡守魏尚犯了记录斩敌首的战功差了六级之罪,陛下把他交给执法之吏治罪,削除他的

官爵,并判他徒刑。由此说来,陛下纵然得到像廉颇、李牧那样的将才,也不懂得任用的。”文帝很高兴,

当天就令冯后拿着符节去救免了魏尚的罪,再度任命他为云中都守。又任命冯唐为车骑都尉,统领中尉和

郡国的车战之士。

【湖北省卜堰市】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文言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

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

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

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B.郁郁青青(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C.橘倾楫摧(摧:倒下)

D.进亦忧(进:指上文"居庙堂之高”)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下列选项中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即入正题。"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记缘由。

第6页共98页

B.第⑵段描写洞庭湖"胜状",以"然则"一转,提出"异"字,开启下文。

C.⑶、⑷段分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D.第⑸段作者假托“古仁人"政治理念,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

2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的政治抱负,也是他恪守的人生信条。阅读下面链接

材料•,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实践的。

【阅读链接】公天性喜施与,人有急,必济之,不计家用有无.既显,门中如贫贱时,家人不识富贵之

乐。

【答案】19.C

【解析】橘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摧,折断。故C错误。

20.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

坏或乐或悲。)

21.A

【解析】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

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故"‘谪守'二字,点明重修岳阳楼一事和作

记缘由”的表述错误,故选A。

22.范仲淹乐善好施,帮助他人不计较自己得失;显贵时自己及家人依然保持清廉俭朴的生活作风;

这种扶危济困、清正廉洁的品质,正是他对先忧后乐的政治主张的实践。

【参考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膝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

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咐我写

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

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

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

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

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

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

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

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

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

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

是高兴极了。

第7页共98页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

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

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

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湖北省孝感市】

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诚子书》诸葛亮)

【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家贫,以荻①画地学书。幼敏悟

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即号,嶷然有声②。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篦③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嗫④,

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口:‘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日:,生可求乎?,日:,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⑥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②嶷(yi)然有声:很高的声望。③篦(lu):竹编的盛物器

具。④瞌(ze):精微,深奥。⑤治:研究。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聊的一项(2分)()

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诲其学

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

A诫子田以获画地学节

B浮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浮

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D死修也小大之州,虽不能察,必以情

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专送的一项(3分)()

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D.甲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是诸葛亮希望儿子珍惜时间的谆谆劝勉,乙文中"修闻而服之终身"体现

了欧阳修善于听取母亲教诲且终身遵循的可贵品质。

1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第8页共98页

①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20.诸葛亮认为"才须学也",请结合两文谈谈如何做才能学有所成。(3分)

【答案】16.(2分)A

【解析】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四岁时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

嫁,亲自教导他学习。故断为: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

17.(2分)D

【解析】D项都为“诉讼事件”的意思。A.书信/书写、写字B.放纵/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C.结构

助词,的/代词,他。

18.(3分)C

【解析】“并”是“比肩”之意。

19.(4分)①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得分点:“险躁”“治性”)

②(我)设法使他们活下来却不能够(努力让他们活下来却没有成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

(得分点:“而”“恨”)

20.(3分)①须有“志”。明确志向,选定目标。②须能“静摒除杂念和干扰,保持宁静专一的状态,

专心致志学习。③须能“勤不怕苦累,刻苦勤奋的学习。④须惜“时”。

善于利用时间,能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答对3点即可,每点1分)

【参考译文】

【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

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

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

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甲】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立誓守节,亲自

教导儿子学习。家境贫困,(就)用芦管当笔在地上描画着学习写字。(欧阳修)自幼聪敏颖悟,超过常人,

书读过就能熟记背诵。等到成年,(就)有了很高的声望。有一天,欧阳修在废书篓中得到了唐朝韩愈的遗

稿,读后心里十分欣慕。(于是)苦心孤诣地探幽索隐,废寝忘食,决心要努力追上韩愈并与他比肩齐名,

最终,(欧阳修)凭着他的文章名满天下。

欧阳修的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常常秉烛研读公文,屡屡停卷而叹。我问他(叹气的

原因),则说:“这是个死刑案啊,我想设法让他活下来,(可)办不到啊!‘我说:可以让他活下来吗?'你

父亲就说:,我设法让他活下来却不能够,那么死去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撼。(我)经常想方设法让死刑犯活下

来,还会有死的,可是世人常常是让他死啊!,他平时教育他的子弟,也常用这样的话,我耳朵都听熟了。”

第9页共98页

欧阳修听后终身遵循这个教导。

【湖南省常德市】

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舜发于吠亩之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百里奚举于中愿为小鞍马

C.必先苦其心志茶喜洋洋者矣

D.征于年天山共年

19.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用"/“画两处)。(2分)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请以课文《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起义为例,谈谈你对“生于忧患”的理解。(3分)

【答案】18.A

【解析】B项,集市、市场/买;C项,他的/那;D项,脸色/颜色。

19.(2分)然后/知/生于忧思而死于安乐也(画对1处给1分,画对2处给满分)

20.(3分)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

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采分点:”使动句式”“曾益”各I分,句子顺畅1

分)

21.(3分)“生于忧患”的意思是说,忧患患和磨难可以使一个人奋发有为,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1

分)陈胜、吴广出身低微,在戍守渔阳途中遭逢大雨,困于大泽乡,在逃亡也是死、起义也是死的境遇中,

选择了为国事而死,最后建立了张楚政权。如果不是“苦秦久矣”,如果不是身处绝境,就没有陈胜、吴广

的揭竿而起。(2分)

【湖南省郴州市】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第10页共98页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

愚公长息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

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

(乙)高阳应将为室。家匠对日:“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

必败④。”高阳应日:“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匠

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败。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选自《吕氏春秋•别类》)

[注释]①生:湿。②加涂其上:加上粉刷的东西。③挠:弯曲。④败:坍塌。⑤缘:根据。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何苦而不平()②室之始成也萼()

11.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B.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C.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D.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沏。

②高阳应好小察而不通大理也。

13.对于甲乙两文寓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B.甲文告诉我们做一件事不要受外界影响,应坚持不懈。

C.乙文告诉我们要依据实际经验从长远整体的角度去做事。

D.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不应太过于全面,否则太浪费时间。

【答案】10.①愁②好的

11.D

【解析】此句句意为:用没干的木料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断句为:以生

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

12.①你思想(头脑)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或顽固得没法开窍)。②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

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13.D

【解析】D项,乙文告诉我们考虑问题做事应该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应全面考虑,否则就会事与愿

违。

【参考译文】

第11页共98页

(乙)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

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一

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

不会坏。”木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

坍塌了。高阳应该只喜欢从小处观察,不知道大的道理啊!

【湖南省衡阳市】

二、(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

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

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王冕僧寺夜读(节选)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①田者。父怒,挞②之,已而复如初。母日:"儿痴如此,曷③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

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安

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注】①蹊正踩踏,践踏。②挞G:用鞭子或棍子打。③曷h6:为什么。④恬:安静、平静。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耳:而已,罢了)

B.安阳韩性闻而导之(异:不同)

C.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复:又)

D.冕小儿,恬若不见(若:好像)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即更刮目相待是日更定矣

B.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县每至晴初霜早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策之不以其道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4.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分)

⑵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2分)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考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中孙权善劝,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并且现身说法,使吕蒙无可推辞。

B.【甲】文中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侧面表现出孙权劝学的显著效果,又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

第12页共98页

习的重要性。

C.【乙】文中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痴迷的程度。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造就了

他的成功。

D.【乙】文中年幼的王冕,面对狰狞凶恶的神像,也会改变神色,内心惊惶。但他在这种情况下继续

发奋读书。

【答案】12.B

【解析】“异”应该是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

13.B

【解析】B项中的“旦”均译为“早晨”。

14.⑴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获得的好处很多。(2)孩子对读书这样痴迷,为什么不听任他去做想做的

事呢?

15.D

【解析】王冕面对神像“恬然不见”,所以D选项中说他内心惊惶不正确。

【参考译文】

【乙】王冕是诸暨县的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到田展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晚上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一个人牵了牛来责备牛踩了庄稼。父亲

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王冕仍是这样。王冕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悄悄地走出去,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

像前长明灯的亮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

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坦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学成

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湖南省湘西州】

二、(-)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

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日:"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

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日:“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

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中》)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星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第13页共98页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5.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3分)

16.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分)

【答案】13.B

【解析】亲:以……为亲。

14.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2分)②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

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2分)

15.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3分)

16.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等。(每点1分,答对4点给满分)

【参考译文】

【乙】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

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

相互劫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

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湖南省岳阳州】

二、(三)文言文阅读(9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甲】孟子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

之门,戒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

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乙】柳下惠不羞污君①,不辞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②而不怨,厄穷而不悯③。

一一《孟子》

【注释】①污君:坏的君王。②佚:散失。③悯:愤懑。

1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建之日(谨慎)B.与民申之(遵从)

C.不舂污君(以......为羞)D.进不隐贤(在朝廷做官)

1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⑴此之谓大丈夫

第14页共98页

⑵柳下惠不羞污君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式不能屈。

14.你认为柳下惠是孟子所说的"大丈夫"吗?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11.(2分)A

【解析】戒:告诚。

12.(2分)⑴此之谓/大丈夫⑵柳下惠/不羞污君

13.(3分)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14.(2分)是。柳下惠的“进不隐贤,必以其道”是甲文观点“得志,与民由之”的具体体现,柳下惠的“遗

佚而不怨,厄穷而不悯”是甲文观点“不得志,独行其道”的具体体现。(答“柳下惠的所作所为是甲文中,贫贱

不能移'的体现”亦可)

【参考译文】

【乙】柳下惠不认为侍奉坏君主是羞耻的事,也不因为官职小而瞧不上;到朝廷做官,不掩藏自己的

贤能,必定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被国君遗弃而不怨恨,处境穷困而不忧伤。

【湖南省株洲市】

(-)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分)

A.①峰日路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