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_第1页
“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_第2页
“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_第3页
“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_第4页
“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地热”中的对外汉语教学必将喷涌地点: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办公室

时间:2006年1月6日

访谈对象:国家汉办主任许琳

参加访谈者:申宏磊谭震赵丽

2005年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让世界上那些了解和不了解中国的人们通过汉语这个传播的使者走近了中国,感知了中国。在当今这个多元世界中,语言担负着和平使命,它是国际间交往和文化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桥梁。

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国家汉办)成立于1987年,是由国务院11个部门领导组成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中国教育部内。国家汉办始终以“向世界推广汉语,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了解”为宗旨,致力于让汉语走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对外大传播》一直关注着对外汉语教学在中国对外传播中的特殊作用,围绕这个选题,曾先后采访了国内外的相关专家和学者,以及留学生朋友们,但是研讨对外汉语教学问题,我们必须要寻找到一个高屋建瓴的视野来统领全局,要找到使得全盘运作的那个“主机”。2005年成功主办了首届世界汉语大会的国家汉办,近年来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曾一语破的地说,国家汉办就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机”!

对外汉语教学承载着搭建与世界文化沟通的使命,胸怀着实现人类和平美好的愿望,在走出国门的路上,有着怎样的风景?又面临着多少荆棘?带着这些问题,《对外大传播》专访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琳。

对外汉语教学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快人快语的许琳女士在繁忙中总是带着一股帅劲,在《对外大传播》采访的前一天,她刚刚任职一周年。在此之前,从1979年进入教育部工作以后,她先后在计划司、财务司工作了多年,后来在国外当了十年的中国教育参赞,用她自己的话说“跟对外汉语教学这个领域一点也不相关,根本就不沾边。”从驻加拿大回来之后,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汉办主任一职亲自点将,点到了许琳头上,无论她怎样说自己不合适,但周部长自有说服她的理由。这个理由不仅是许琳自身的经历所充分具备的,更是中国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大事业在关键期的发展所最需要的。谈到此,许琳说――

我是1954年出生的,我觉得我们这代人匆匆忙忙走过了大半生,对中华文化的根基根本没有过去的那些知识分子深厚。像汉语言学之父赵元任、国学大师林语堂,还有鲁迅等,这些真正的国学大师把自己圈在小屋子里,沉下心来对一个问题,一个学科好好地研究,特别是国学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我没有在这些方面潜下心来地做过钻研。而且我在大学本科是学化学的,研究生读的又是经济,这样跨学科去做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我内心认为难度很大。

对于上级的安排,我一再表示我不适合这个职务,但周部长斩钉截铁地对我说:“你是个快手,只有你适合做这个工作,你出过国,有外事经验,也搞了这么多年计划经济工作,你对于财务、市场应该比别人明白。到2008年,对中国对外汉语教学来说是五年机遇期,在五年机遇期里,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好,所以就必须你去。”我最后还是服从了上级的安排,也是上级把我说服了。

说到1987年国家汉办的建立,源于时任中国文化部部长的朱穆之同志给中央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出,他到国外转了一圈发现,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在建国之初培养的一批非洲的、欧洲的汉学家,或者说培养的汉语人才,这批为国际培养的人才数量虽然不大,但作用很大。但遗憾的是,经过十年,之后又过了十几年,这样二十几年过去了,这些人都退出了工作岗位,随着他们在国际舞台的“消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几乎也近于无声了,即使有声音也是反面的声音多于正面的。对于这样的局面,我们怎么办呢?他认为急需的问题是必须赶紧重建这支队伍,为了把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或者说成功的外交渠道,不但能够延伸,而且能够扩大下去,就非常有必要抓紧成立一个组织来主抓这件事,从中央来说就是要成立对外汉语教学小组,具体实质的部门就是国家汉办。对国家汉办的要求是协调各部委,把对外汉语教学这个事情当作国家的、民族的事业来对待,以“润物细无声”的样子走出去。

成立汉办的初衷是希望通过语言作为桥梁,不带有价值观,不带有政治色彩的,以民间的文化语言交流的方式来传播中华文化,通过传播中华文化这种途径,达到宣传中华民族价值观的目的。

孔子学院与“和而不同”

世界上一些大国都在大力推广自己的母语,美国有“托福”,英国有“雅思”,法国总统亲自抓对外法语教学,德国到处有歌德学院,西班牙有塞万提斯学院,俄罗斯有俄语中心……他们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语言。对外语言教育是扩大国家影响,提升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欣喜地看到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此后,以传播中国汉语为己任的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相继出现。就在2006年的2月,加拿大第一所孔子学院在温哥华揭牌。

一周后,拉美第一家孔子学院,以及美国西海岸第一家孔子学院先后在墨西哥和旧金山揭幕成立。

至今,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30余所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并正在向建立100所孔子学院的目标迈进。

为什么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以“孔子”来命名呢?孔子的儒家理念对于当今汉语走向世界又有哪些裨益呢?许琳这样说――

中国的价值观是“和为贵”,之后派生出的孔子学院就源于此。孔子提倡“和而不同”。尽管有人说,中国人即使不侵略,也能把你容纳了,中国太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征服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但是,中国没有侵略过任何国家。孔子的“和而不同”的确是中国最成功的经验,也是中国人最优势的东西。什么是“和而不同”呢?比如说和人打交道,我不会去打你,但是你的意见我可以不接受,但在不接受的情况下,我还能和你一起走,这就是中国人。但是这种观念国外根本不知道,他们也不能理解。英语里“Confucius”,我一直认为是智慧,我都不知道是孔子。国外把孔子作为智慧的化身,美国“9・11”之后,出于反恐需要,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我们的“和为贵”,他们想到了我们中国的孔子,他们要回到孔子那里去,就是要去寻找破解这个难题的智慧。但智慧是什么呢?外国人将智慧看作是比较诡秘、比较狡诈,甚至是笑里藏刀,反正要往坏里说。如果往好里说,智慧就是大家都和平发展,求同存异。

语言推广,不搞市场运作是搞不起来的

我们高等学校这么多年来,应该说是没有市场管理,由于“教育产业化”这个提法一直被否认,所以大家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教育当然就不能产业化。面对这个误区,许琳掷地有声地告诉我们:“汉语国际推广不是纯教育,本来汉语就是一个产品,因为语言本身是一个产品,特别在向国际上推广的时候,就更是一个文化产品。我们必须要以产业来运作,由市场来运作,如果不走这条路,汉语教学绝对没有出路。”了解经济运作规律的许琳,对汉语教学工作有着自己的认识,她这样说――

作为语言推广来说,不搞市场运作是搞不起来的,但是过去步子迈得还太小,进度有些慢。在我接任这个汉办主任之初,周济部长给我的说法是,国家汉办的定位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明确了。

在汉办成立之初,我们既要继承老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成功经验,同时还要开拓我们新的航道。但是当时的大气候真的不行,可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经济从当时的据说是第103位一直走到现在的第4位。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了,在国际上的政治地位也就提高了。说实在的,国际上还是拿钱说话,拿实力说话!可是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之后,又给人家一种印象,就是大国威胁,要不然就是大国崩溃。反正不是惶惑就是威胁。不过不得不承认,像很多搞社会科学的学者所说,我们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匹配,也就是说,中国经济虽然已经占到第四位,但是你的文化作为产品在世界占的比重很小。

英语为什么在国际上应用如此之广?美国、英国的产品出口大,同时他们的语言也就跟着出去了。我们的经济很难带着语言走,因为带不起来。我们的出口产品,今后五年中,标签要中英文对照,而过去全是英文。我们自己的出口产品是英文的标签和说明书,而自己的汉字却不往上写,这说明我们自己都觉得难,当然也没有硬实力和软实力匹配的观念。还比如说,美国经济很厉害,好莱坞也很厉害,对中国的“大片”输出,这点中国二十年也不能追上。在亚洲国家的汉文化圈里,人家非常重视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提升,例如“韩流”的出现。这些国家补助文化产业,补助电影行业、影视行业有很多措施,然后再通过这些载体传播他们的语言,像日语、韩语啦,力度不比我们小。所以,过去方方面面,实事求是地说,国家的重视不够,现在来自外面的压力来了。顺便说到我们的外宣品,我在使馆的时候,看到一车一车往废品站拉,根本售不出去。这个就说明我们在软实力的提升和文化走出去这方面准备不足。务虚都不够,更提不上务实了。

“突然”冒出来的“汉语热”,其实并不突然

据媒体报道,目前“汉语热”在国际上持续升温。有学者认为,要客观看待这个现象,相对于以前,学习汉语的人数的确是大大增加了,但是外国那么多人,真正学习汉语的还是占少数。许琳也曾经说过:“我在国外,我就没觉得热,而是你们在家里天天说热。”可是2005年的首届世界汉语大会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使得许琳对“汉语热”有了不同的体会和认识。就如何看待这个“热”或“不热”

问题,以及其中到底是怎样一个状况,许琳说――

我做了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工作之后,对“汉语热”有了深刻的体会。特别是世界汉语大会的举办对我的教育很大,汉语的确很热。这个大会我们顺利请到了200名外宾,100名国内人士,证明中国的汉语真的要走出去了。

刚开始,我还担心请不来那么多外宾,结果,基本没有请不下来的,来宾的层次都很高,部长有十几个,政要来了五个,大学校长一百多个,国外校长们非常重视这个大会。还有一些教育局局长等,可以说,都是国外主流的人,来得非常多。这让我吃惊不小,觉得确实是“汉语热”。

2002年开始,仿佛突然冒出来了“汉语热”,其实这是中国本身经济总量快速上升的结果,年增长持续6%~9%,甚至10%的增长速度,二十多年不变,让老外怕了。怕了之后,他想研究你。国别不同,反应也不同。穷国家认为读了汉语会找到好工作;富国家,像新加坡、日本、韩国,或者是美国,他们的公司像三星、摩托罗拉等大公司要进中国,进中国就要本土化。这种国家对国家的贸易需求,就必须要学习语言。说实在的,觉得学了中文将来会有好工作,就业有好出路,这是周边国家学习汉语最大的原因。所以,现在印尼也宣布大中小学都要开中文课,泰国也是教育部下令要开中文课。

“汉语热”是一种涌动,真正的“喷涌”还没开始

现在汉语国际推广,可以说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找到和抓住了这样一个机遇,但是要在五年的机遇期里将对外汉语工作做好,困难的确很多,这也是汉语确实热,但又热不起来的尴尬。对此,许琳说――

说不热,一是我们的市场没有开发好,一个是我们没有准备好。不是人家不热,的确是热,可是真的落实到实际中,还是有很多困难。比如说,泰国说要开中文课,但是他的课程设置要有一段时间去改,这是时间问题。除此,特别像泰国、印尼这样的国家,有点像美国的拷贝和翻版,什么东西都要家长同意,可是公立学校的家长,并不是很高层次的家长,高层次家庭的孩子都送私立学校,进公立学校的都是草根阶层老百姓。他们孩子的家长就会问,学习汉语的好处是什么?学校说,学了汉语可以到中国去,可是他们没钱又去不了。这个倒是次要的,关键在于,他们虽然可以开中文课,但是政府不投入,其他也就追加不上来了。而且这些国家,包括美国,教育经费都是逐年递减的,在减经费的情况下,首先减的是外语,中文本来就难学,他们想,就算中国能支持我,但是能养我一辈子吗?还得主要靠我来拨钱。另外,美国人还说,你中国派老师来,我还不敢让你们来这么多。我们有教师工会,中国来的教师占了我国的教师岗位,我们的教师工会要保护教师的利益,你们占了我的位置,我的人进不去了。这样我们是不会同意的。所有这些都是制约的原因。还有的校长说,开中文课,你们的教材不好,你们的师资也对不上我们的路。孩子觉得中文特别难学,特别枯燥,孩子都跑了怎么办?

一点一点落实起来,真的很难,不容易。热确实是热,但是热的市场需要我们去开发,现在有这种涌动,而且很强烈,但是“喷涌”还没开始。真正成为市场,成为一大片还没有到那个程度。汉语又热又不热,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对外汉语教学要大众化,

要应用型,要多媒体带路

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教材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培养。曾有美国汉语学者告知,他们用的教材大多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出的,效果还可以,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如何让价值观和习惯都与中国人不同的外国人觉得汉语教材实用,仿佛这始终是个难题。但是这些问题在做过外交官多年的许琳面前,的确有一些新的解决办法。她说――

教师要脱离本体,我们要在“三贴近”的思想指引下,贴近外国人的思想,贴近外国人的习惯,贴近外国人的生活来编教材,组织教学。现在国内有很多关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书,里面没有“三贴近”,全是作者自己的观点。

国外大多用北京语言大学的教材,那是因为过去没有别的学校的教材,但是,“北语”走的是精英道路,现在这种精英道路走不通了。所谓的精英道路,就是外国人来了,在教他的时候,必须要板正,不能在语法上有错误,说出来的话必须优美,必须让人感觉从说话人的身上就能看出中国的语言真美。但是这个美是个相对的概念,你比如说,教外国人这样一句话“这个东西掉地上了”,就不能说成“这个东西掉地下了”。那样人家就会被难住了,吓退了,汉语没法学。

所以,我们在教外国人的时候,不能像教中国人那样教。许嘉璐副委员长曾问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如果一个外国人在北京的新街口、马甸、太平庄地界(我们戏称新马太)待一年,没老师教,他会不会说汉语?”实际上许先生的寓意是:外国人到中国来没教材一样能学汉语,说话和认字都是一样的。与朋友交流、看报纸都能学汉语,这和精英式的教材无关。我们也曾像教中国人语文那样去教外国人,但是数量太小了,和我们现在这种大国的形象,和我国软实力必须急切提升的需求根本不适应。所以我说,一定要走出本体,不能再按以前的教法教了,要大众化,要应用型,要多媒体带路。

这么多年我们都是本体走下来,越走越本体,为什么?当然,我们还有制度上的原因,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都很辛苦,但是,评职称都很困难,因为你就是一个教书匠。再说,“您好”、“再见”,这些谁不会教?你凭什么评职称?所以,这些人为了评职称无奈就只能去钻本体,因为对外汉语教学不是一个学科,语言学是一个学科,应用语言学是二级学科,所以,大部分老师都去研究“的、了”、去研究“之,乎,者,也”了。还有,教师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