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政治与军事【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1页
第7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政治与军事【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2页
第7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政治与军事【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3页
第7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政治与军事【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4页
第7课+辽宋夏金元的统治、政治与军事【高效备课精研+知识精讲提升】 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空定位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时期。政治: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两宋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崇文抑武,文官政治兴起;从民族政权对峙走向统一;辽朝南、北面官制度因俗而治,兼顾了不同民族特点;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金朝实行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促进了女真社会发展;元朝疆域广阔,建立行省制度,影响深远。阶段特征经济: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不抑兼并”,租佃制发达;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坊市制度被打破,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边境贸易和海上贸易发展。思想文化:科技成就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在宋朝基本成熟;宋代程朱理学地位确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元曲和风俗画;辽、夏、金、元都创制了自己的文字。阶段特征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对峙,有和有战,但以和平交往为主。社会关系:宋朝社会与前代相比出现了一些新变化:门第观念淡化;对下层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国家对社会的控制也相对松驰等。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课程标准必修: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择性必修: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两宋及辽夏金元时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官员选拔方式和特征,知道该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辽宋夏金元时期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重难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冗两积与王安石变法辽:南北面官制;西夏:仿宋制;金:猛安谋克制;元:行省制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夺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宋太宗“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963—979年),结束分裂。灭亡:1127年,北宋被金朝攻灭,史称“靖康之变”。节度使(武人)专权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背景:①北宋统一,结束五代十国以来分裂局面;②借鉴唐后期藩镇军阀割据教训:外重内轻,君弱臣强;

③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需要。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措施:①加强对地方控制:削实权: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监视,文臣任州郡长官(三岁一易;公文:知州通判联合署名,牵挚知州权力)收精兵:征收地方精锐入禁军;轮换驻地(更戍法)制钱谷:设转运使(漕司),财赋收归中央——削弱地方物质基础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措施:②分散机构权力:

中央机构:二府三司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b.地方机构:从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到路、州(府)、县三级;设立“四监司”,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彼此制约。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措施③崇文抑武:抑制武将势力膨胀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拓展:官职差遣制度(加强君权)宋代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官名只用来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称为“官”“职”,官员担任的实际职务,由皇帝灵活掌握,称为“差遣”。其要旨是使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以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但这一制度造成官僚机构重复设置,出现严重的“冗官”现象,且效率低下。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宋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3)影响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彼此制衡,加强君主专制;地方军事力量薄弱,强干弱枝;分化事权,行政效率低下,因循守旧;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和“积贫”“积弱”的“三冗两积”局面,为北宋灭亡埋下隐患。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锁院制度宋代科举中糊名与誊录制度(1)选拔: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纲要上P63、65;选必一P31)①科举制比唐朝更为完善,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②北宋朝廷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2)考核: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选一31)(3)监察:承唐制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

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崇文抑武、文人治国吸取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乱政的教训,有效地巩固了统一,但是却造成军队的战斗力低下分化事权,强化集权有利于巩固政权,但却导致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了地方和农民阶级的反抗,但边防空虚,成为北宋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的重要原因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2.影响正面影响北宋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负面影响①中央集权过分集中,地方灵活性不够,不利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本地经济,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②分化事权,彼此制约,官员职责不清,萎靡因循之风渐长,不利于政府办事效率的提高;③机构重叠,官员众多,开支巨大,出现冗官、冗费现象,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④崇文抑武,守内虚外,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对辽、夏的战争中屡屡失利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文人治国——宋代文官政治的形成原因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迅速发展,租佃契约关系日益普遍,社会流动性空前加强,为宋代文官政治形成准备了条件政策吸取前代武人拥兵自重,皇权式微的教训,确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针选官科举制度得到了较大发展,削弱了门第血统在科举中的作用,增加了寒门士人入仕的机会教育宋代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官学、私学的数量和规模都超过了前代,既提高了社会整体文化水平,也为文官政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表现宋初最高统治者将兵权、行政权、财权集于中央,各路监司、各州的长官,大多重用文人,并以文人掌兵权。同时,宋初统治者又提倡文教,复兴儒学,扭转了五代颓风,激励士大夫的忠义节气。“兴文教,抑武事”,崇尚文治,奖励儒术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3.赋税制度①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②除了征收类似唐朝的庸一样的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③募役法:因为徭役扰民严重,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募役法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僧侣、官户等,也需要缴纳“助役钱”。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官府也因此增加了财政收入。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4.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1)户籍:户籍分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和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表明宋代租佃关系的发展,表明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有利于人口流动。(2)基层治理:保甲制。王安石推行保甲制度,源于唐朝的邻保制度。导致宋朝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①城市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②赋税制度的变革,征收标准渐以田亩为主;③“不抑兼并”,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④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社会等级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5.法律与教化(1)法律: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963年《宋刑统》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部分内容有所改变。《天圣令》,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2)教化: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A.社会层面:通过教育与科举,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B.乡里层面:乡约、族规、家训成为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C.家庭层面:朱熹的《家礼》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中期统治危机边防危机对辽

1.策略:北伐收故土到议和求安定(澶渊之盟)(1)两次北伐,均告惨败(2)辽军南下,签订协议(3)兄弟相称,“岁币”相赠2.影响:北部边境安定,经济发展有所保障对西夏1.策略:屡战屡败到达成议和(1)西夏称臣北宋,北宋赐予“岁赐”2.影响:西北边境安定。特点防御性为主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冗兵冗官冗费积贫积弱财政危机养兵北宋募兵政策导致军队空前庞大养官政府强化中央集权导致官僚队伍膨胀;机构重叠;官僚子弟入仕过滥6.中期统治危机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中期统治危机[归纳提升]北宋中期面临的社会问题(1)北宋政府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纵容地主阶级兼并农民的土地,使北宋中期大量的土地被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2)北宋始终面临着辽和西夏的威胁,辽、西夏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辽和西夏的威胁导致民族矛盾尖锐。(3)改革派和保守派争执不休,引发了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变法求强(1)庆历新政①改革者:范仲淹②核心宗旨:整顿吏治③失败原因: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概念阐释】庆历新政庆历新政,发生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是宋仁宗支持范仲淹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庆历新政使官府行政效能提高,财政、漕运等状况有所改善,萎靡的政局有所起色。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资费加倍,民族矛盾尖锐,对王安石变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变法求强(2)王安石变法①背景: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变法求强(2)王安石变法②目的:③措施:富国:官府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拨巨款从事商业经营等手段,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辟财源。强兵: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④性质:富国强兵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目的措施内容作用富国青苗法青黄不接之时,政府贷款或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募役法纳钱代役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加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保证灌溉,防洪赈灾均输法采购物资“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节省费用,增加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增加了政府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市易法在东京设市易务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强兵实行“省兵”措施,精简军队,缩减编制节省军费开支,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宋军的战斗力推行强兵措施如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取士改革科举制度,主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选拔和培养人才;有利于推动改革;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批判“恩荫”制度,选拔人才贯彻择优录取原则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变法求强(2)王安石变法⑤影响:(积极)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变法求强(2)王安石变法⑤影响:(局限)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走向衰亡。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变法求强(2)王安石变法⑥失败原因:指导思想有误,某些措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如均输法)。变法措施过于激进,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变法过程中出现用人不当,危害百姓的现象。变法后期,宋神宗决心动摇及其去世,使王安石变法失去强大的支持。根本原因:未从根本上触及封建制度,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目的,无法真正给农民利益。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8.南宋偏安(1127-1279)南宋建立1127年,北宋被东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靖康之变”后,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绍兴和议(1141年)背景南宋初年,宋军在与金军对抗中素质明显提高,尤以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战绩卓著。宋高宗和宰相秦桧视岳飞等为心腹之患,主动向金朝求和内容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划界,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宋金对峙绍兴和议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几次战争,南宋地位稍有上升,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继续维持南北对峙的局面灭亡1276年,为元所灭,元军占领南宋都城。8.南宋偏安(1127-1279)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兴亡:2.民族:契丹族3.经济:游牧经济4.政治:辽国实行胡汉分治,设南北面官。实行四时捺钵(nàbō)制度。地方上草原民族居住地实行部族制、设节度使管理,汉人和渤海人居住地设置州、县。(1)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2)1125年,金灭辽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①南北面官:特点:因俗而治、汉蕃分治,既学习汉族制度又保持本民族特色。作用:保护汉族封建文明,促使契丹封建化;

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交融和经济发展。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胡服,掌实权;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汉服,仿汉制。②四时捺钵(行在、行营)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政权:(1)1038年元昊建立(2)北宋灭亡后,称臣于金,

1227年亡于蒙古2.民族:党项3.都城:兴庆府(银川)4.制度: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政权:(1)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号金,是为金太祖。定都于会宁府,称上京;

(2)1125灭辽,1127灭北宋;(3)1234亡于蒙古。2.民族:女真族3.经济:农耕、渔猎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4.大定之治: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金世宗被百姓称为“小尧舜”。5.衰落:金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制度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公元1234年,蒙古联合南宋攻破蔡州,金国灭亡。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内容特点沿袭唐宋制度汉化,封建化猛安谋克制度兵农合一,地域政权取代血缘部落组织猛安谋克制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猛安谋克”。凡女真民户,每三百户编为一谋克,十谋克编为一猛安。他们被大批迁入中原,在汉族村落之间筑寨居住,平时耕作,战时选拔丁壮出征。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概念解析】猛安谋克女真语音译,猛安,意为千、千夫长,是部落单位,负责管理军务、训练武艺、劝课农桑、御制盗贼,集军事、政事、生产、治安等;谋克意为百、百夫长,是氏族单位,负责抚缉军户、训练武艺、按察所部、征收赋税、宣导风化、劝课农桑、捕除盗贼、平理狱讼等。猛安谋克既是生产组织,也是军事组织和行政组织,便于国家管理。猛安谋克制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1.政权:1206(蒙古汗国)

1271—1368(元)2.民族:蒙古族3.建立者:铁木真(蒙古)

忽必烈(大元)4.都城:大都、上都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军事组织:十户-百户-千户;怯薛军(中央军)断事官:达鲁花赤(总督)成文法:《大扎撒》文化:蒙古文字以蒙古人充各路达鲁花赤,汉人充总管,回回人充同知,永为定制。——《元史》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第一次1219年-1223年1231年灭掉花刺子模,直抵黑海北岸第二次1235年-1242年灭亡金朝之后,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金帐汗国(钦察汗国)建立。第三次1253年-1259年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伊利汗国建立。形成四大汗国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对蒙古:发展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性帝国(形成了四大汗国)对世界:

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

(商业、宗教、疾病、枪炮)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欧亚内陆民族分布变化。西迁:主要是西征的蒙古军队。14世纪后,他们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东迁:大批移民自西东迁,进入中国中原地区,被称为“色目人”;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纲要上p58)5.蒙古西征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政治制度(1)中央机构:一省制(中书省)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政治制度(3)地方机构:行省制度,地方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①内容:除今天的河北、山东、山西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②意义: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省制的开端。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武夷山南岭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行政区域。概念辨析:山川形便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是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利用犬牙相入划分的行政区域往往地跨多个自然区域,内部自然条件、经济特点、文化风俗差别较大。南岭行省权力大而不专概念辨析:犬牙交错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政治制度(3)地方机构:行省制度③特点:行省的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行省制度既有利于中央收集,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有利于官员的相互制约,也即可以说是实行集体领导与民主集中相结合的领导方式。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

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政治制度(4)边疆管理:①西藏(吐蕃):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由直属的宣政院进行管理。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②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③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④台湾: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置巡检司,以经略台湾。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政治制度(5)官员选拔与管理:官员选拔: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随着上层统治者汉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恢复科举制,但时断时续,录取人数不多。官员监察: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6.政治制度(6)赋税制度:①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在北方征丁税、地税,在南方征夏税、秋粮。②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按户等征收丝和银两。(7)户籍制度: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民族关系(1)民族交融——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2)民族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四等人制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汉族,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处于不平等地位)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7.民族关系(1)民族交融——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2)民族政策: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四等人制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统治利益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加速了元朝的灭亡。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8.交通(1)修驿道,设驿站

影响:便于政令传达,物资运输(2)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1)传教士:两位欧洲传教士先后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进行交涉。(2)旅行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约于1275年由陆路来华,留居17年,根据他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对以后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住在大都的畏兀儿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9.对外交流课标解读一、宋二、辽三、西夏四、金五、元单元小结(纲上60、62)(纲下29)(选一65)(选二37)(选三53)(选三64)造纸术: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城堡不堪一击,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