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走向碳中和的一个关键_第1页
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走向碳中和的一个关键_第2页
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走向碳中和的一个关键_第3页
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走向碳中和的一个关键_第4页
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走向碳中和的一个关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风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是能源低碳转型的重要方向间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如何输出高质量电力受到国内外的共同关注2我国有专家多年前就提出了概念:研究了对电能的产生、输运与应用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柔性化电力技术3“

体的

”中财委提出:下功夫做好这件事,破好题,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能源安全的核心,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的关键。4下

得:5源一能源电气化,电能低碳化是大趋势,是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的基础

。6从燃煤发电为主走向以非化石能源发电为主,是转型的方向,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的历史过程。电能多元发展在一个时期中,化石能源电力与非化石能源电力将:协调互补协同配合7非水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光),由于其资源禀赋的丰厚、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经济性:微

不举

足轻

重担

当大

任正从

道8在发挥它的基本优点的同时:“清

碳”也

:由于源头(风、光)的间歇性,导致电源出力的波动性和运行的复杂性。9做好全系统的战略为此,在采取一系列“新型电力系统”措施的同时:自身的完备的标准体系产业链条新能源本身也需形成:协同友邻【网、储、多能互补】10除

外:新型电力系统的电源还需确立

多能互补

的策略11我国目前煤

电在高效、清洁化出力发电的同时,应有序安排煤电机组的灵活性改造,参与深度调峰,确保机组安全运行,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12对调峰辅助服务应有补偿政策【体现煤电的“供电价值”和“灵活性价值”】“先立后破”的含义之一,就是建设性的电源转型。13要进一步发展水电新型电力系统中我国水电的装机和出力,还有一定的潜力。14可

挥核

电稳

用在安全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在2030年达到

一亿千瓦以上的装机是完全可能的15在多能互补的条件下,可以通过电力交易市场解决调峰问题。以10%的电厂作备用应急电源,用户可德国由大数据提供的各种电源出力情况的预测,选择电源(缓解了储能)。16新能源发电企业可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实现高质量的出力17网二大力发展智能电网和配电网18数字技术可提升电网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与传统电力技术融合促进电力系统各环节智能化,使电网“可观、可测、可控”。19数字技术支撑电网以信息流引领优化能量流、业务流,增强电网的全息感知能力、开放性、交互性。使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20智

能电

网可提升电网的灵活性、可控性,具备吸纳不稳定电源的能力。“智能电网通过电力和信息的双向流动,建立起高度自动化和广泛分布的能量交换网络。这样的电网具有‘自愈’能力,能够容纳全部发电和储能”。21数字与能源结合,通过能源互联网,把能源生产端与消费端连起来,实现能源系统快速响应和实时负载平衡。22由传统大电网向大电网与

微网互补共生转变建

设智

网适应分布式能源并网、储能、电动车等。电网需强化跨省、跨区域输电能力23储三大力发展各种储能(热)技术24储能技术是未来能源系统具备柔性、包容性和平衡功能的关键节点。储能技术的时移作用,可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不同的储能技术可应对不同周期的间歇性。251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相变储能等抽水蓄能目前在储能中占比最大【世界和中国】26太阳能热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性技术之一,兼有发电和储能的功能。272多种电池储能技术进步很快从发展趋势看,化学储能占比会越来越大,将为主。28电

车的

展既有利于节能,又可起到储能的作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研究报告给出:到20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约为

3亿辆,每辆车平均

65Kwh,40年则车载电池储能容量约为

200亿Kwh,相当于目前全国每天消费的总电量。29据估计:电化学储能成本已突破经济性拐点再降

1/3未来五年未来十年再降

66%—80%303有多种应用,如氢能冶金、交通能源等。氢能是未来能源产业之一发展的初衷是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水资源

是地球上的“氢矿”31可提升风、光的消纳能力,并可应对长周期的间歇性,将波动性的风能、太阳能转换为氢能,利于储能和传输。32储能在

发电侧、电网侧和

用户侧都有应用市场发改委、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估计:到2新型储能装机可超过3000万千瓦025年33储能带来的节省电能的成本将抵消储能设备的成本,将成为能源经济新的增长点。据估计,到2025年:“新能源+储能”的市场将迈入千亿级34满足中东部电力负荷的一种思路四35“身边取和远方来”相结合强化“身边取”和“分布式”提高中东部地区能源自给率“分布式与集中式”相结合36自产直消、寓电于民,与储能技术相结合,培育大批量的“产消者”,不仅增加了当地的能源自给率、独立性、安全性,而且缓解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对大电网的冲击。BIPV列入建筑标准37专家们定量的计算表明:更经济电从“身边来”模式电从“远方来”模式>>【大批产消者】【西电东送】更安全对电力负荷很重的地区,可将“身边来”和“远方来”相结合38就风、光、生物质这类分布广泛而能量密度低的能源本性而言,更适合分布式(也不排除集中式)的发展。如果进一步,把这些分布式分布式电源电源与储能及数字化管理结合起来,就可建成一批“微网”和“虚拟电厂”,可独立运行,也可与大电网互动。微网虚拟电厂数字化管理储

能39兰考试中东部能源做到高比例自给,

点意义可减缓“西电东送”和“北煤南运”的压力。兰考县仪封乡秦寨村光伏兰考县三义寨集中式风电项目40有源配电网局部直流电网微电网实现上述新形态电网与大电网的协同发展对电网的调度运行方式、控制策略、调节能力、抗风险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41需求侧管理也是一种灵活性资源五预计到2025年,需求侧响应达7000万KW,占最大负荷4%;长期,有望突破20%。42通过数字化管理,可引导用户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电力需求,利于维持系统平衡。需求本来具有柔性山西芮城的光储直柔已有很成功的试点经验:电力发展分布式电力网,用电终端发展灵活用电的柔性负载,以便有效消纳风、光。43每户投资10—12万元芮城试点屋顶光伏户内直流配电、自发自用每户每年发电:2.2万Kwh供交通和农具柔性充电每户还可外送

1万Kwh剩余电能44卫星数据农村区域建筑屋顶面积273亿m2保守估计可装

20亿Kw光伏年发电量

2.95万亿Kwh占未来我国电力总量的

~20%45

可装机

8.3亿Kw光伏,发电1.2万亿Kwh,可满足城镇自身用电

30%

—40%;城镇“光储直柔”配电

建筑内部配电改直流,“需求侧响应”用电模式,成为电力的柔性负载;

城镇百公里范围内有风、光基地,则光储直柔建筑可只靠零碳电力运行。加之生物质商品化能源、工业余热、跨季节蓄热装置,可完成北方供热零碳热源改进。46并可带动一批新兴产业:

零碳能源

电动车、充电桩、电池

大功率芯片

低压直流配电产品

直流建筑电力产品

……47

纵向发、输、配、用及源、网、荷、储协调规划,横向多能互补;

发展多种类型的商业化储能技术;

调动各种灵活性资源。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完全可能的48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