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1号线机电安装07标bim应用实施方案_第1页
轨道交通1号线机电安装07标bim应用实施方案_第2页
轨道交通1号线机电安装07标bim应用实施方案_第3页
轨道交通1号线机电安装07标bim应用实施方案_第4页
轨道交通1号线机电安装07标bim应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轨道交通工程承包单位:合同号:监理单位:编号: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B3.1致:(项目监理机构)我方已完成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机电安装施工项目M1-GC-JDAZ-FSD-07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审批,请予以审查。附件:□1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3BIM应用实施工程施工方案□4本次申报内容系第次申报。施工项目经理部(章):项目经理(签字、执业印章):年月日项目监理机构签收人姓名及时间施工项目经理部签收人姓名及时间审查意见专业监理工程师(签字):日期:审核意见:项目监理机构(章):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执业印章):年月日建设单位签收人姓名及时间项目监理机构签收人姓名及时间审批意见:(仅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建设单位(盖章)建设单位代表(签字)日期:注:1、施工项目经理部至少在计划开工日期前7天提出本报审表,给项目监理机构、建设单位审查、审批留出必要的时间。2、本表与审核单同时使用。3、本表由施工单位呈报三份,批准后建设单位、项目监理机构各留一份,退施工单位一份。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机电安装施工项目M1-GC-JDAZ-FSD01-07标段BIM应用实施方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工项目经理部目录1.工程概况 32.编制依据 33.BIM应用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 33.1应用目标 33.2主要工作内容 34.BIM团段建设 54.1BIM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 54.2工作流程 55.BIM软硬件配备 65.1硬件平台 65.2软件平台 76.BIM建模标准 76.1单位与比例 76.2项目基准点 76.3模型拆分 86.4建筑、结构建模 86.5机电专业建模标准 116.6管控要点 146.7命名规则 15附表 16

BIM模型色彩表 7.推进计划 298.BIM模型的搭建及应用 298.1BIM模型实施所需资料的收集 298.2建筑结构设计 308.3机电设备模型建立及设计协调 308.4全程可视化交流 328.5施工支吊架BIM设计安装 358.6成果输出 359.BIM技术应用预估的困难以及实施保障措施 369.1BIM模型管线碰撞问题 369.3传统管理理念根深蒂固 379.4建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37 1.工程概况常州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起点站为南夏墅站,终点站为森林公园站,线路全长约34.237km;起点南夏墅站至阳湖路站采用高架敷设方式,阳湖路站后设置高架至地下过渡段,至终点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其中高架线长2.189km,地下线长31.635km,敞开段长0.413km;共设29座车站,其中地下车站27座,高架车站2座,平均站间距1207m,设百丈车辆段和南夏墅停车场。本标段为机电安装7标段,包含新区公园站、黄河路站、龙虎塘站共3站3区间机电安装工程。2.编制依据(1)《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GB/T51235-2017(2)《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51212-2016(3)《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GB/T51269-2017(4)《常州市轨道交通BIM建模标准》3.BIM应用目标及主要工作内容3.1应用目标根据“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机电BIM启动会”安排,本项目的BIM应用目标为碰撞检测、管线综合优化设计及三维施工技术交底。3.2主要工作内容(1)模型搭建与复核利用AutodeskRevit,由建模师根据施工图纸准确、高效地搭建建筑结构、机电管线的三维模型。并根据设备厂家提供的设备大样图绘制设备族,绘制时必须注意吊装部件和操作部件的细节。在建筑结构模型搭建完毕后,由现场BIM工程师到现场对模型进行测量复核。主要复核内容包括:建筑结构模型的几何尺寸、预留孔洞的数量、位置、大小、下翻梁和腋角的数量、尺寸。复核后,将与图纸不符的部分及时反馈到模型上。(2)合模由各专业承包单位独立建立系统模型后,交由机电承包单位进行整理、更新、合模。合模时需注意建筑基准点的核准和比例尺的统一。合模后,随机抽查10个以上的点位情况,确保系统模型与机电模型空间标准的一致。以合模后的模型做为后续工作的基础模型。模型以站区为单位,包括站区涉及的建筑、结构、通风空调、给排水、动力照明、系统桥架等部分。(3)碰撞检测及管线综合优化设计利用AutodeskNavisworks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碰撞检查报告。通过分析碰撞检查报告、业主的工艺需求、设备的安装空间需求、设备的检修空间需求等要素,大致确定碰撞调整的区域划分、系统划分、调整思路。再利用AutodeskRevit按照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碰撞调整。碰撞调整完毕后,增加管线支吊架。最后对管线进行进一步深化,重点关注管线的净高、管线复杂度、管线施工顺序等要素。公共区管线还需要与装饰装修方进行协调,减少与装饰装修方案的冲突。尽量得到管线排布方案的最优解。(4)模型评审模型初步调整完毕后,由BIM中心主任主持,组织BIM中心成员、项目工程部成员、作业班组技术人员利用三维漫游软件Fuzor对模型进行内部评审,评审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内部评审结束后,向业主单位申请模型评审。由业主单位组织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系统单位、设备厂家等相关单位对模型进行评审。由各家单位对模型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评审,并提出改进意见。评审完毕后,由BIM工程师依据各家单位的合理要求对模型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由业主单位正式确认。做为施工的正式依据。(5)施工出图业主对模型确认后,BIM工程师利用AutodeskAutoCAD进行施工出图,出图顺序大致按照预留孔洞、二次砌筑、支吊架系统、动照桥架系统、通风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的顺序。出图后,按照出图规范添加相关标注,生成正式施工图纸。针对关键部位、重点部位出具剖面图以及三维示意图。做为技术交底方案的支撑资料。(6)技术交底施工图纸出图的同时,准备技术交底资料。同时利用BIM软件生成三维技术交底资料。利用Lumion软件对模型进行效果处理。利用AutodeskNavisworks软件生成空调机房、公共区管线的安装工序生长图动画和新材料、新工艺的安装演示动画。利用Fuzor软件生成三维漫游视频,直观展示管线设备安装后状态。利用FuzorMobile软件生成轻量化模型,用于平板电脑和手机查看。交底资料准备齐全后,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组织,项目部各部门,作业班组班组长、主要技术人员等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展示BIM技术生成的各种动画,增强技术交底效果。重点说明关键部位、重点部位的安装说明,交付的交底资料中应包括关键部位、重点部位施工图、剖面图以及三维示意图。(7)现场检查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端设备,可以携带轻量化模型到现场与施工成品进行对比。主要核对安装成品与模型的尺寸差异与位置差异。确保安装成品与模型基本一致。4.BIM团段建设4.1BIM人员组成及职责分工主要BIM应用人员工作内容姓名BIM中心职务工作内容备注席刚主任负责协调模型与施工现场的相互配合;制定整体计划并督促计划的推进实施常驻沈弓召副主任负责BIM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资源调配、进度控制黄微一级BIM建模师负责龙虎塘站全站建筑、结构、风水电专业BIM建模、管线综合、技术交底、现场控制及反馈常驻周建锋一级BIM建模师负责黄河路站全站建筑、结构、风水电专业BIM建模、管线综合、技术交底、现场控制及反馈常驻雷刚建模员负责新区公园全站风水电专业BIM建模、管线综合、技术交底、现场控制及反馈常驻姜云丰建模员负责新区公园全站建筑、结构专业BIM建模、技术交底、现场控制及反馈常驻4.2工作流程如BIM基本工作流程图所示。BIM基本工作流程图5.BIM软硬件配备5.1硬件平台BIM应用对于个人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主要包括:数据运算能力,图形显示能力、信息处理数量三个方面。为顺利推进本项目BIM应用,BIM小组根据以往工程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专业设备用于BIM技术应用。同时组建千兆局域网并引入高速互联网接入解决设备间的互联互通问题,实现BIM小组成员间、BIM小组与公司BIM中心间的信息交换、协同工作。BIM应用设备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用途图形工作站HPZ4402建模、管综图形工作站HPZ2301建模、管综笔记本电脑1技术交底、成果汇报平板电脑IPAD43现场复核核心交换机H3CS3100-26TP-SI1网络搭建投影机1扩展显示触摸屏(待定)3现场模型展示其中HPZ440图形工作站配置为E5-1620V3/16GDDR4-2133ECC/256SSD+1T/丽台QuadroM2000独显4GB。其中HPZ230图形工作站配置为E3-1226V3/16GDDR3-1600ECC/256SSD+1T/ATIFireProW2100独显2GB5.2软件平台采用AutodeskRevit做为建模平台,同时辅以各种软件、插件以实现不同的功能需求。软件列表公司软件功能AutodeskAutoCAD2016平面图纸处理Revit2017建筑、结构、机电建模Navisworks2017模型协调、碰撞检查Civil3D2016地形、场地建模KollacStudiosFuzor实时漫游FuzorMobile模型轻量化Act-3DLumion7.0场景布置、增加可视化效果6.BIM建模标准6.1单位与比例项目单位为毫米,视图比例为1:100。6.2项目基准点BIM项目工作的开展通常会涉及到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而在项目开展之初,统一的模型基准能保证协同工作可以顺利有效地开展。模型基准的设置最基本的一个就是项目基准点。项目基点的设置:为了保证各专业、各团队的模型在最终模型的整合过程中能与设计图纸对应,各专业的项目基点(模型原点)设置要统一。项目基点定义的是本项目单体坐标系的原点(0,0,0),用于在场地中确定建筑的位置与其他建筑间的相对关系。设置原则:A.项目不需要拆分时,项目基点由参与此项目的各专业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协调确定。B.项目需要拆分时,不同的分区由不同的团队单独来完成,项目基点的设置可根据不同分区来进行单独设置,由相关团队的内部各专业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协调确定。基准点的设置应该选择明确的轴线交点,并且在项目开始前就设置好,进行记录,在项目过程中不应随便修改位置,保证各专业间的协同工作有效地进行。轴网设置好后,建议把轴网进行锁定,以免建模过程中轴网发生偏移。6.3模型拆分鉴于目前计算机软硬件的性能限制,整个项目都使用单一模型文件进行工作是不太可能实现的,必须对模型进行拆分。模型拆分的主要目的是协同工作,实现不同专业间的协作,以提高大型项目的操作效率。不同的建模软件和硬件环境对于模型的处理能力会有所不同,模型拆分也没有硬性的标准和规则,根据以往项目的经验以下是实际项目操作中比较常用的2种模型拆分建议。(1)使用工作集模式,这种模式下建筑、结构、水暖电专业都在同一模型文件里分别建模,借助“工作集”机制,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同一个“中心文件”和多个同步的“本地副本”,同时处理一个模型文件。(2)使用链接模式,这种模式下这种模式下建筑、结构、水暖电专业分别建立各自专业的模型文件,相互通过链接的方式进行专业协调。通过“链接”机制,我们可以在模型中引用更多的几何图形和数据作为外部参照。链接的数据可以使一个项目的其它部分,也可以使来自另一个专业团队或外部公司的数据6.4建筑、结构建模6.4.1构件命名规则对于混凝土构件的命名,一般情况下可采用“构件类型编码-构件编号-构件尺寸”的方式进行。如剪力墙的命名,以墙编号为Q1,厚度为200mm的钢筋混凝土现浇剪力墙为例,如图所示。主要结构构件的类型编码表构件分类构件类型编码构件分类构件类型编码剪力墙Q梁L柱Z板B楼梯T地梁D桩承台C主要建筑构件的类型编码见表构件分类构件类目编码构件分类构件类目编码内墙NQ门M外墙WQ窗C其他隔墙GQ天花板TP柱GZ6.4.2材质匹配按照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确定。普通混凝土划分为十四个强度等级:C7.5、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建模人员在建模过程中需保证使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国家标准的强度等级相同。对特殊的混凝土,应根据相应的设计说明或其他标准建立相应额度材质库,标示相应的混凝土等级。6.4.3建模顺序:1结构柱-2结构板-3结构梁-4墙-5建筑板-6其它构件。结构柱、建筑柱、结构墙、建筑墙必须在结构完成面上建模。二次隔墙墙体(包括构造柱、导墙、过梁等,统一按墙体构建模型)深化部分:随工程进度及现场建筑图纸(包含变更、洽商、图纸会审纪要)更新及时更新模型(包含墙定位、墙厚、门洞尺寸及定位、墙机电留洞尺寸及定位等信息)。构件的扣减交汇原则在Revit构件之间的交汇处,默认的几何扣减处理方式不符合GB50500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要求,所以有必要明确规定构件之间的交汇的原则,结合RIB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出的工程量结果。6.4.4建筑、结构建模细则(一)重叠绘制墙重叠建模不合法和合法绘制示例:板重叠建模不合法情况示例:板部分重叠情况:两块或两块以上板部分重叠:板完全重叠:板与板完全重叠相交。柱重叠建模不合法情况示例:柱与柱完全重叠(二)线性结构封闭性线性构件图元(墙、梁、条基、基础梁等线性构件)应拉通绘制,以保证造价算量的准确性。线性图元错误画法如下:线性图元正确画法如下:构件之间建模时避免出现缝隙,如图:6.5机电专业建模标准6.5.1BIM模型规划标准各专业模型应保持项目机电、方向、标高、单位一致;规范深化设计BIM模型设计标准,确保设计过程符合规范要求,满足机电各专业后续BIM工作的开展。可按一下方式拆分:1)按机电各专业系统或子系统划分;2)按空间(模块)划分,如楼层、建筑分区等;3)按功能划分;4)按施工工艺划分;应注意某些子系统或部件贯穿分区的情况(管井等),应先保证体系完整和连贯性。设计有编号的按照设计编号,设计没编号的写轴线位置。例:项目名称PF-C-3管井详图。6.5.2深化设计及BIM建模要求1)设计依据应遵守和执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及相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依据招标图纸及业主、设计院提供的相关设计文件,进行深化设计。2)内部协调要求深化设计人员与施工技术人员相互协调,了解合同要求和技术规范,通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领会设计意图。熟悉业主提供的图纸和相关的功能要求,针对施工阶段的各节点细部做法进行认真研究,优化设计方案,确保建立的深化设计施工模型与现场施工相一致。3)外部协调要求加强与设计、业主、土建、装饰及其他系统承包商的协调配合,深化设计过程中,保持紧密沟通,在模型中实时贯彻及反映各方要求。4)深化设计模型要求深化设计模型应清楚反映所有安装部件的尺寸标高、定位及有关与结构及装饰的准确关系。包括详细的平面图和剖面图。总体效果既要满足设计要求与验收规范,又能考虑交叉施工的合理性以及以后的维修方便,尽可能减少返工现象的发生。5)深化设计报审要求对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深化并报审,根据审核意见,及时完善机电深化设计图纸,深化设计图经项目设计管理方审批批准即为正式施工图,施工现场必须严格遵照执行。6.5.3BIM深化设计建模方式1.深化设计与BIM模型同步完成(具备条件时建议使用该方式)1)针对机电专业内部之间的管线综合排布。2)机电深化设计过程中,建议由一名BIM专业工程师利用三维建模软件,综合完成特定区域的所有管线综合深化任务,统一考虑各专业系统(建筑、结构、风、水、电气、消防等专业)的合理排布及优化,同时遵循设计、施工规范及施工要求。此方式在建模过程中就提前考虑管线分布,避免大规模碰撞,提高了后期管线深化设计的可操作性,加快了模型与现场一致性。2.深化设计与BIM模型分开完成(条件不具备或有其他特殊情形时可选择使用该方式)1)先对二位图纸进行单专业深化设计2)分专业建模、合并模型;3)根据碰撞检查修改各专业管线和模型。该做法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专门建模团队,一般缺乏专业知识,导致模型建立过程中可能无法完全理解设计意图和现场要求。使得综合后的模型缺乏可操作性。2)一般的施工项目时间紧张且过程重复频繁,深化设计工作完成后,再进行BIM建模,效率低无法满足施工进度要求。3)因分专业分别单独建模,缺乏统一布置和综合考虑,往往造成大面积管线碰撞,使再修改和协调的工作量非常大,甚至全部重做。6.5.4管综深化细则:1)给排水专业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冷热水管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管径范围与墙面的净距(mm)D≤DN32≥25DN32≤D≤DN50≥35DN75≤D≤DN100≥50DN125≤D≤DN150≥602)暖通专业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风管与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100mm;对于管道的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的净距应≥100mm;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100-150mm的间距;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沟通,断面尺寸改扁,便于提高标高;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空调水平干管应高于风机盘管。;冷凝水应考虑坡度,吊顶的实际安装高度通常由冷凝水的最低点决定;3)电气专业电缆线槽、桥架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宜小于0.3m;电缆桥架应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符合以下要求:管道类别平行净距m交叉净距m一般工艺管道0.40.3易燃易爆气体管道0.50.5热力管道有保温层0.50.3无保温层1.00.5在吊顶内设置时,槽盖开启面应保持80mm的垂直净空,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距离最好保持在≥100mm;电缆桥架与用电设备交越时,其间的净距不小于0.5m;两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敷设时,其间净距不小于0.6m,桥架距墙壁或柱边净距≥100mm;电缆桥架内侧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0.3m;电缆桥架多层布置时,控制电缆间不小于0.2m,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3m,弱电电缆与电力电缆间不小于0.5m,如有屏蔽盖可减少到0.3m,桥架上部距顶棚或其它障碍不小于0.3m;电缆桥架不宜敷设在腐蚀性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上方及腐蚀性液体管道的下方;通信桥架距离其他桥架水平间距至少300mm,垂直距离至少300mm,防止其它桥磁场干扰;桥架上下翻时要放缓坡,桥架与其他管道平行间距≥100mm;桥架不宜穿楼梯间、空调机房、管井、风井等,遇到后尽量绕行;强电桥架要靠近配电间的位置安装,如果强电桥架与弱电桥架上下安装时,优先考虑强电桥架放在上方;6.6管控要点6.6.1建模管控要点在满足LOD标准要求和模型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在建模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建筑专业建模要求:楼梯间、电梯间、管井、楼梯、配电间、空调机房、泵房、管廊尺寸、天花板高度等定位须准确;结构专业建模要求:梁、板、柱的截面尺寸与定位尺寸须与图纸一致;管廊内梁底标高需要与设计要求一致,如遇到管线穿梁需要设计方给出详细的配筋图,BIM做出管线穿梁的节点;水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保持一致;一些需要增加坡度的水管须按图纸要求建出坡度;系统中的各类阀门须按图纸中的位置加入;有保温层的管线,须建出保温层;暖通专业建模要求:各系统的命名须与图纸一致;影响管线综合的一些设备、末端须按图纸要求建出,例如:风机盘管、风口等;暖通水系统建模要求同水专业建模要求一致;有保温层的管线,须建出保温层;电气专业建模要求:要求各系统名称须与图纸一致;6.6.2管综管控要点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低压管避让高压管;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安装、维修空间≥500mm;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6.7命名规则6.7.1.BIM资源文件结构标准模板、图框、族和项目手册等通用数据保存在中心服务器中,并实施访问权限管理。6.7.2项目文件夹项目数据也统一集中保存在中心服务器上,对于采用工作集模式时,只有“本地副本”才能存放在客户端的本地硬盘上。6.7.3文件命名规则项目名称-区域-楼层或标高-专业-系统-描述-中心文件或本地文件.rvt6.7.4色彩规定为了方便项目参与各方协同工作时易于理解模型的组成,特别是水暖电模型系统较多,通过对不同专业系统模型赋予不同的模型颜色,将有利于直观快速识别模型。1.建筑/结构专业各构件使用系统默认的颜色进行绘制,建模过程中,发现问题的构件使用红色进行标记。2.机电专业如果模型来自于设计模型,可继续沿用原有模型颜色,并根据施工阶段的需求增加和调整模型颜色。如果模型是在施工阶段时创建,可参照附表1设置。

附表1BIM模型色彩表内容线型CAD颜色CADRGBBIM颜色BIMRGB生活给水实线0,255,00,255,0生活废水虚线155,155,51155,155,51生活污水虚线100,100,51100,100,51通气管实线255,255,255255,255,255雨水实线255,255,0255,255,0消火栓实线255,0,0255,0,0喷淋实线251,191,0255,0,0气体灭火实线251,191,0255,0,0送风管实线0,255,00,255,255回风管实线255,255,0255,0,255新风管实线0,255,2550,255,0排风管实线0,0,255215,153,0消防排烟管实线0,255,0179,32,22消防补风管实线255,0,255255,0,255加压送风管实线191,255,0191,255,0冷冻水供水管实线0,255,2550,255,255冷冻水回水管虚线0,255,2550,153,153冷却水供水管实线255,0,255102,153,255冷却水回水管虚线255,0,25550,102,153冷凝水管虚线0,0,2550,0,255膨胀水管实线255,255,0255,255,0制冷剂管实线255,0,255255,0,255多联机管道实线255,0,255255,0,255强电桥架实线255,127,159255,0,0动力桥架实线190,0,100190,0,100照明桥架实线200,200,158200,200,158弱电桥架实线255,223,127255,223,127FAS桥架实线255,0,0255,0,0BAS桥架实线0,0,2550,0,255AFC桥架实线38,0,038,0,0民用通信桥架实线0,63,2550,63,255通信桥架实线63,0,25563,0,255气灭桥架实线255,0,0255,0,07.推进计划按照机电7标所属龙虎塘站、黄河路站、西区公园站的工期进度安排,编制《机电7标BIM应用推进计划表》。做为BIM技术应用实施前期的时间控制节点。BIM应用推进计划表站点项目阶段计划开始时间计划结束时间龙虎塘站建筑结构翻模2017-12-152018-01-20风水电翻模2018-12-252018-01-21管综深化2018-01-222018-03-20出图及交底2018-03-012018-03-30黄河路站建筑结构翻模2017-12-142018-01-20风水电翻模2017-12-182018-01-25管综深化2018-03-102018-04-15出图及交底2018-02-262018-03-10新区公园建筑结构翻模2017-12-202018-01-30风水电翻模2018-01-082018-02-10管综深化2018-02-112018-03-30出图及交底2018-03-102018-04-158.BIM模型的搭建及应用8.1BIM模型实施所需资料的收集为保障项目中众多管线的合理布置及观感质量,为本项目中主要电器设备布置及安全施工做好前期工作。BIM设计团队先从各个相关单位收集齐相关图纸资料,具体内容如下:(1)主体建筑、结构、装修施工图;(2)中心基地临时场地布置图、地面临时场地布置图、站内设施布置图;(3)综合管线施工图、剖面图;(3)机电各专业施工平面图、剖面图;(4)区间隧道、风井、变电所等要求范围内的各专业图纸;(5)其他承包商专业(通信与信号等)施工平面图、剖面图;(6)设备技术资料、出厂资料。(7)厂家提供甲乙供设备外观数据资料。8.2建筑结构设计协调建模人员严格按照收集齐全的图纸建立车站主体建筑结构和车站附属(商业开发、上盖物业如有)的BIM模型,建模过程中按节点进行阶段性合模,检查碰撞并做出检查优化,确定建筑结构模型无误,对建模过程中发现由设计或施工导致的违规、不合理等问题提交具有指导意义的建模检查报告,配合建设单位进行整改,并及时同步更新相应BIM模型。(1)建模过程中遇到的图纸问题及问题处理记录:如上所示,在建模过程中发现车站主体结构图上柱子的尺寸与建筑图上有出入,此时把遇到的问题分项记录,反馈给设计或施工,待确认后以反馈意见为准对模型该位置进行修改或重建,得到最新的、准确的土建模型。如上所示,按图纸建模发现按装修作法做,保洁间的楼板底面达不到结构标高,此时将问题记录反馈设计,可以及时发现该位置的不合理性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诸如此类的各种不同的图纸问题,在建模过程中都可以提早发现。发现问题及反馈问题、修改模型,可为后期各专业模型合模及土建施工提供准确的模型。(3)现场测量及模型对照在土建结构已完工的情况下,除了对照图纸建立初步模型建立外,为配合其他未施工专业作出深化设计,我们还应该到现场进行车站的结构复核测量,得出的数据可以跟图纸及模型进行对比,模型根据现场测得的数据进行调整修改或者重建,最终建立与现场一模一样的、精准的土建模型。8.3机电设备模型建立及设计协调(1)机电设备模型建立:机电设备模型应遵循设计原则,以图纸为依据,按系统划分建模,各专业设备的模型应能够清晰表达其外形轮廓(例如:设备模型应能反映外部按钮、指示灯等内容),各专业材料模型的细度应与安装工序相一致。除了包含图纸上所表达的所有构件以为,主要参数等信息添加到该设备及材料模型的非几何属性信息中。(2)机电设备模型设计协调:实际工作中,各类管线往往由设计单位的多个专业设计师分别设计,受制于施工图的设计周期、专业分包深化设计水平、现场协调等多种客观因素,往往只进行大体的空间分配,来不及对各种管线集中的区域进行详细划分。由于管线综合布置任务分配不明确,机电安装过程中屡屡发生个别专业抢先施工、使后续工种无法作业的被动情况,以至于不得不进行重复劳动,装上去拆下来,拆下来再装上去。浪费材料,拖延工期,影响质量。利用BIM技术的3D制作软件AutodeskRevit+AutodeskNavisworks,对项目进行机电管线模拟,通过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发现各专业管线的碰撞问题,并导出碰撞报告,直观地查看出碰撞点的对象和碰撞详情,区别于设计师在传统二维CAD图纸查错的不清晰性和复杂性、繁琐性。设计院调整类专业碰撞记录:设计院调整类专业碰撞是指施工过程中无法实现安装,需要通过设计院再次深化的碰撞类型。如上所示,在建模过程中发现桥架与结构相撞。此时记录问题,反馈给设计,待设计院讨论研究以后给出方案即可实现设计协调。如上所示,在建模过程中发现风管穿过轨顶风道侧壁,此时记录问题,设计反馈作出处理。施工深化类专业碰撞记录:施工深化类专业碰撞是指施工过程中管线碰撞可通过管线避让,满足安装设计要求的碰撞类型。如上所示,通过建模发现桥架与结构碰撞,经过优化调整,以实现安装要求。此处优化处理得到设计院批准。传统的设计流程中通过二维管线综合设计来协调各专业的管线布置,但它只是将各专业的平面管线布置图进行简单的叠加,很难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BIM技术的应用,就可以让问题完全暴露。8.4全程可视化交流建立土建、结构、机电等各专业的BIM模型,以BIM模型为载体进行讨论,使业主、设计与各施工单位之间的沟通建立在三维可视的条件下进行,提高参与各方之间交流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包括:(1)在施工过程中,针对现场存在的问题,通过BIM模型模拟展示,会同项目各参建方共同解决。(2)工程例会中,辅以BIM模型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工程的进度、现场施工状况等信息,以方便业主等项目相关方对项目的实时了解及管控,提高参建各方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3)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技术交底,以BIM模型为载体对细部结构进行三维展示,增强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提高施工的准确性;(4)应提供Navisworks格式(.nwd)的模型供各方快速浏览、审阅与讨论,Navisworks文件应预先设定关注点的视点。8.5施工支吊架BIM设计安装(1)通过BIM深化设计模型完成支吊架设计、并落实到模型中去。(2)通过BIM深化设计模型完成支吊架平面位安装图。(3)与机电及土建BIM模型进行协调检查。(4)模型完成后可指导施工,施工结束后现场需与模型一致,即完成施工模型。交付物:施工模型及吊架平面安装图(CAD或PDF格式模型。8.6成果输出8.6.1过程中的记录与输出1.土建结构复核(包含净高、结构柱偏移、下翻梁位置与高度)2.管线碰撞点(根据管综图建模)3.砌筑工程墙体砌筑预留孔洞图4.管综深化方案(综合支吊架安装平剖面图)5.三维交底记录(包含工序模拟、复杂节点施工模拟、大型设备运输模拟)6.每月月度总结8.6.2最终输出成果文件序号服务内容交付清单文件格式份数备注1全专业基础建模(附支吊架)BIM模型RVT/NWD1套基于项目施工图终版图,建模标准参照常州市轨道交通BIM建模标准,模型精度LOD4002机电深化报告冲突检测报告DOCX/PDF1套3机电深化优化建议报告DOCX/PDF1套4机电深化机房验证,冲突检测及优化建议报告DOCX/PDF1套5机电深化综合支吊架定位图PDF/DWG1套6机电深化管综平面图、设备区走廊及机房管综剖面图、公共区及房间内管综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等PDF/DWG1套所有管线管径、标高进行标注,所有管线翻弯处均需有相关标注注明7现场跟踪模型现场跟踪调整模型RVT/NWD1套8车站机电总安装漫游展示漫游展示动画Rvt/nwd/.ls/avi1个车站9竣工验收在施工过程模型基础上,根据项目竣工验收需求,完善设备相关信息RVT/NWD1套10软件基础操作培训Revit;Naviswoks等基础软件的操作培训7天具体培训内容以满足项目实际需求为准。9.BIM技术应用预估的困难以及实施保障措施9.1BIM模型管线碰撞问题1、利用BIM技术的3D制作软件AutodeskRevit+AutodeskNavisworks,对项目进行机电管线模拟,通过软件的碰撞检测功能发现各专业管线的碰撞问题,并导出碰撞报告,直观地查看出碰撞点的对象和碰撞详情,区别于设计师在传统二维CAD图纸查错的不清晰性和复杂性、繁琐性。2、在机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