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事故预想_第1页
电厂事故预想_第2页
电厂事故预想_第3页
电厂事故预想_第4页
电厂事故预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温端子松动造成循环水泵跳闸1.设备简介每台机组设有德国KSB生产的两台50%容量的循环水泵,循环水泵设有如下保护:1)旋转滤网后水位低于6.0m,延时2秒;2)该台循环水泵运行60秒且出口压力高于0.2MPa;3)推力轴承温度大于105℃,延时2秒;4)导向轴承温度大于105℃,延时2秒;5)B循环水泵出口蝶阀开度<90%且关闭且泵在运行;6)B循环水泵出口蝶阀失电。2.事件经过:04年8月21日20:00,1A循环水泵试运中跳闸。跳闸前1A、1B循环水泵正在进行8小时试运,1A循环水泵已连续运行5个小时,CRT上各温度如下:名称电机线圈温度1电机线圈温度2电机线圈温度3电机线圈温度4电机线圈温度5电机线圈温度6电机导向轴承温度电机推力轴承温度温度℃868686858887878220:00,电机导向轴承温度突然从87℃突升至109℃,就地报告1A循环水泵跳闸,CRT上出现报警信号。立即配合调试查找原因,并通知设备维护人员与西门子厂家,检查是否为DCS通讯方面故障,同时通过温度曲线和事故追忆查找跳闸原因。从温度曲线上看在1A循环水泵跳闸时电机导向轴承温度一共出现了两次突升,两次间隔在9秒左右,第一次时间为19:59:45,最高温度97℃,第二次时间为19:59:54,最高温度109℃。这两次温度突变从正常运行温度达到峰值温度的时间均为2-3秒左右。在事故追忆中查到,19:59:44发1A循环水泵导向轴承温度报警,19:59:45发保护跳泵信号,其后在19:59:54又发了一次导向轴承温度报警。现场人员反映在1A循泵跳闸时就地并没有发现异常现象。最后调试和西门子人员认为可能是该温度测点虚接,导致信号反馈异常,触发保护引起跳泵。最后经厂家提供定值,将1A、1B循环水泵电机导向轴承、推力轴承温度均改为95℃报警,105℃经2秒延时跳闸。辽宁某发电厂输煤栈桥烧塌特大火灾事故⑴事故经过1989年2月5日4时50分,运行二值输煤班长李XX?9?1母线接地报警。李下楼到电气室检查,途中发现10号皮带栈桥在拉紧装置上部的第一个窗口内有跳动的火焰,他边跑边喊,准备到电气室切电。当看到已有人来切电时,便立即跑回到控制室给值长打,报告火警。5时8分值长赶到控制室,用电业局调度电话向市内消防队报告火警。5时10分,栈桥南段一声巨响,首先塌落,紧接着中段和北段相继塌落,又发出巨响,2号炉油管被砸断起火,2号炉5时31分紧急停炉,切断油源。5时20分到5时25分东电二公司,金州区消防队和海洋渔业公司消防队先后到达现场灭火,6时50分大火扑灭。10号输煤栈桥所发生的火灾,造成120米栈桥烧塌,660米皮带烧毁,不同规格的电缆1.1万米,和有关附属设施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00万元。⑵事故原因①直接原因。10号X皮带拉紧装置上部南侧的导向滚筒东端轴承座在受力方向严重磨损,有部分金属熔化,外壳破碎,轴承损坏。滚筒端头被磨成锥型,表面呈兰黑色(估计温度达1000[以上;),由于轴承座的破碎,导向滚筒掉落时,将两端的轴承座拉碎,滚筒脱出轴承座掉在栈桥底板上,并且向南移距安装位置2.4!!处。高达1000I以上的导向滚筒轴头埋在栈桥板上积存的煤粉中,将着火点为410^的煤粉引燃。导向滚筒掉落后,运转中的皮带与拉紧皮带进口的槽钢接触,与皮带直接磨擦,使其过热〖表面呈烤蓝色;),温度高达600^以上钢板又将煤粉引燃。引燃的煤粉和过热的钢板与皮带直接接触,将101阻燃皮带〖着火点430~4800引燃。②火灾扩大原因。皮带着火后,引起控制电缆着火、短路,就地启动了108皮带运转,桥内风速加大,煤粉扬起,火势进一步扩大。由于电缆短路,又引起强大的弧光和气浪,加剧了火势的发展。⑶暴露出的问题①生产管理方面:电厂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不明确,安全工作无人管,抓得不力。^对于输煤系统过去发生的故障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对策,措施不利,没有真正做到“三不放过”。^输煤系统的规程制度不健全,没有明确巡回检查规定。丄转运站及皮带走廊积粉较多,没有清扫制度。^岗位责任制没有落到实处。厂设备维护保养实行承包制,但管理跟不上,检查不利;表现在维护保养方面问题较多。1、.领导力量薄弱,运行人员素质差,责任心不强。②设计、设备方面;整个输煤栈桥内无消防系统,致使火灾发现和扑灭不及时;^防止粉尘措施不完善,除尘装置效果不良;^水喷雾装置一直未投入运行;丄照明严重不足。西北某电厂发生起重伤害重大事故事故经过1992年7月18日上午,西北电管局某发电厂8号汽轮发电机〈50姍)大修,行车司机王X在操作大钩起吊汽轮机转子过程中,当行车限位器动作停车时,起吊指挥人员仍然打出继续上升的手势,王为增加起吊高度,即用一堆棉纱和一根螺栓将大钩限位器的重锤垫住,使限位开关失去限位作用。上午10时10分,转子吊出就位以后,另一检修地点要求用小钩起吊3号调速汽门。王急于工作,在行车行走中,一面收大钩,一面放小钩,当行车开到3号调速汽门上部进行起吊工作时,王只注意了小钩的起吊操作,忘记将大钩主令开关切至“0”位停大钩,同时又忘记取出已垫入限位器下的棉纱和螺栓,导致大钩上升到极限位置时,限位接点失去作用,电机不能断电,10时20分造成钢丝绳过牵引而被拉断,动滑轮组连同大钩掉下来。当时,调速班三人站在上缸盖3号调速气门处,班长吕XX、工人展X站在上缸盖南侧的检修大架上(高约1.2!^。汽缸盖上人员正在调整起吊调速气门的尼龙绳套,行车大钩连同动滑轮组(共重1527^〉从15!!高的行车顶部掉下后,先砸到4号调速汽门凸轮轴承座上,接着把检修木架、木板及汽缸下面的一根枕木端部砸碎,将站在木架板上的吕乂乂^男、35岁,调速班班长、党员〉和展、〈男、30岁,调速班工人,党员)二人弹至地面。吕头部着地(戴有安全帽,帽绳绷断)造成脑颅骨粉碎性骨折,抢救无效死亡;展X头皮划皮(戴有安全帽,未脱落,后颈部被安全帽沿碰伤;),左腿股骨骨折。⑵事故原因①直接原因:行车司机王X在用大钩起吊汽轮机转子时,违反《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机部分)第694条中关于起吊时“有重物暂时悬在空中时,严禁驾驶员离开驾驶室或做其他工作”等规定。更严重的是王在起吊不能顺利进行的情况下,离开驾驶室擅自用绵纱和螺栓将限位器重锤垫住,以增加提升高度,致使限位器失去限位作用,转子起吊完毕后,既未及时取同垫物,又未将大钩主令开关切至“0”位,最后导致钢丝绳子拉断,发生重大事故。因此,这起重大事故,完全是一起因行车司机严重违章作业而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②本次8号汽轮发电机大修,在7月16日已发生因行车大钩起吊高度不够,吊上汽缸困难的问题,当时,行车上的两位司机王X、张XX釆取了用扳住限位开关而增加起吊高度的错误作法。此问题又没有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这是事故发生原因之一。③开展反违章斗争深度不够,留有死角,个别职工安全意识淡薄的现象未得到彻底扭转,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④行车司机王X,用50/101行车起吊50似V机缸盖和转子是首次,经验不足,为此,分场和班组在本次大修中,安排了二名行车司机配合工作。但7月18日当另一名司机因故未到时,却没有进一步釆取措施,也是事故发生的一个原因。⑶暴露出的问题①严重违反《安规》中第694条规定。起吊重物不准让其长期悬在空中,有重物暂时悬在空中时,严禁驾驶人员离开驾驶室或做其他工作。更严重的是用绵纱和螺栓将限位器重锤垫住,以增加提升高度,致使限位器失去限位作用。②行车大钩起吊高度不够的缺陷没有得到及时处理。③安全意识淡薄。④行车司机是首次进行缸盖和转子起吊,经验不足。东北某发电厂2号机氢爆,险些造成设备损坏事故一、事矿经过2号机〔100MW)于1989年4月6日13时停机转入小修。8日4时30分运行一值班开始用真空法排氢,6时左右经化学取样化验含氢量为9.947。,不合格。约半小时后,化学第二次化验含氢量降低到0.347。(小于37。为合格〗,确认合格,并于6时45分通知值长和汽机司机。上午10时电气高压班开始进行直流耐压试验,下午2时10分在进行对地放电时听到机体内一声爆响,发生氢爆。氢爆发生后,厂领导决定进行全面检查和试验,经打风压、内部宏观检查和耐压试验均没发现异常情况,决定继续进行小修。该机已于4月15日并网发电。二、事故原因本次氢爆是由于置换氢不彻底,使发电机内残留少量氢气,化学在动态下取样使样品没有代表性(取样点位置不当)含氢量超标没有化验出来,电气在耐压试验后对地放电时产生火花而造成。三、暴露出的问题本次氢爆虽未造成后果,但性质十分严重。从原因分析看,暴露出如下问题:(1)没有认真执行规章制度。用真空法置换氢规定抽两次真空,本次只抽一次。(2)化学人员缺乏对取样的分析能力。主要表现在第一次不合格到第二次合格300。,而样品变化达30倍没有意识到不合理。也没有将第一次不合格的结果通知有关人员。3)值长指挥不当。抽真空时,值长曾通知化学人员,让他们快化验,化验合格了告诉他,致使化学人员着急化验,第一次化验结果没汇报。(4)各级领导管理有漏洞。取样点不合理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但各级领导都没有认识到。吉林某电厂除氧器爆炸造成严重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⑴事故经过1981年1月11日7~8时,清河电厂共7台机组运行。7号机带200MW负荷。8时前,汽机由运行一班值班。7号机司机常X、司机助手王※※丨除氧器专责、死者;),零米副司机白、8时由运行二班接班。7号机司机范(死者)、司机助手戴除氧器专责、死者;),零米副司机戴XX。接班的汽机人员发现除氧器水位在1.60〔汽机运行规程规定正常水位保持在1.9米.因水位低于正常,司机XX和助手不接班,要求恢复正常后再接。交班司机助手随即到零米处,自已起动了备用中的1号低位水泵。并开大了运行中的2号泵出口门,开大了低位水箱的除盐水补水门,然后对接班零米副司机说:“等我来,你再停泵,恢复原来系统”随即回到控制室。由于向除氧器大量补水,汽压下降到3.7表压。运行人员开了二段抽汽汽源〔事故后检查二段抽汽门在全开位置,三段抽汽门在全关位置〗,8时5分汽压出现回升,速度比一般为快。8时20分除氧器水位升至1.80,压力为4.7表压,两班人员正式交接班。一班司机常X、副班长李XX(因7号机未交班,其在开完班内碰头会后来到7号机单元控制室)离开控制室,司机助手向零米接班副司机打通知停泵后,随即离开控制室(据分析根据表纸此时汽源没关〗。三人刚离开,接班司机匆忙从控制室跑出,追上他们〔已走到6号单位控制室窗前)说:“除氧器压力高”,三人随即返回。副班长先进到控制室看到汽压为6〔表压〉,速度很快,即奔出控制室去检查低位水泵,其他两人相继进入控制室,交班司机走在最后,当其走到控制室门前时听到排汽声,接着一声巨响,除氧器爆炸。事故当时,网控室值班人员发现7、5号机动率表及线路电流表摆动和7号变压器着火。8时25分值长下令拉开300号母联断路器,经一系统处理,使其机组正常运行。这次事故造成损失十分严重。该除氧器CC-680型)布置在6、7号机组煤斗空档间,标高21.60,上是输煤间,下边标高9.60处是机组单元控制室。事故时,除氧器储水130多吨,爆炸后,水箱炸裂成三截。因破坏威力很大(约相当于2.8吨TNT炸药〗,造成除氧器平台、输煤间楼板、控制室顶部和下部楼板一起塌陷到标高4.20的电缆夹层楼板上。造成9人死亡,5人受伤。发电设备和厂房遭到严重破坏,一个房架、两跨房盖全部塌落,机炉房部分窗户震落,大部分玻璃震碎;控制室内操作台损坏,仪表盘大部损坏(共75块〗,相应电缆损坏约40米;8段皮带基础构架倒塌;6号炉乙侧风道、7号炉制粉管道被砸坏;7号发电机出口隔离开关烧损,封闭母线烧断,7号主变压器低压侧套管爆炸起火;汽轮发电机组、主变压器内部损坏也很严重。直接损失约数百万元。⑵事故原因经过现场勘测调查,爆破形态分析和对有关人员的审查,排除了恶意破坏事故的可能性,认定这是一起生产责任事故。这次事故的直接起因是汽机值班人员的错误操作。8时交班时,因除氧器水位低于正常,接班人员未接班,交班人员釆取了通过低位水泵向除氧器补充大量低温水的不正常措施。运行人员又违反规程规定全部开启二段抽汽门加热(汽压24.69表压,当时负荷200MW,规程规定负荷在150MW以上时用三段抽汽,汽压11.04表压〗。当停止大量补水后,未关闭汽源,造成除氧器超压,安全阀动作后〔定铊压力高于规定约1表压X因排汽量小于进汽量,压力继续升高,除氧器断水后,压力急剧上升,停止补水约两分钟,即发生爆炸。因此,这次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是运行操作人员〔交班两班直接操作有关人员4人,3人已死亡〉。⑶暴露出的问题①领导对安全生产方针贯彻不力,重主机,轻辅机。对除氧器的安全监察,上级规程没有规定,电厂也没有具体规定,长期没有作为重要设备来管。除氧器的自动压力调整装置不能投放,投产以来,一直未获解决。对除氧器安全保护的合理性没有进行研究,心中无数。②汽轮机运行规程不严密,规程中176条规定“负荷升至150^1时,将除氧器供汽切换由三段抽汽供汽”。规程没有在150^1以上明确规定严禁使用二段抽汽。③电厂汽机分场在职工安全思想教育、运行检修管理、设备缺陷处理等方面有许多漏洞。在人员技术培训上,没有把除氧器的安全运行列入日程,运行人员不了解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的危险及严重后果,除氧器安全门没有定期试验定砣的制度,按制造厂规定定砣压力为5.5表压,经水压试验实测,安全门动作范围在5.6-7(表压〗,使安全门动作高于规定约1表压,抽汽门的电动操作把手有时不好用,业务不熟悉有电当没电违章去作业险丢命一条、事故概况2001年5月24日9时50分,辽宁省某石化厂总变电所所长刘某,在高压配电间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面有灰尘,于是就找来一把笤帚打扫,造成1Okv高压电触电事故。经现场的检修人员紧急抢救苏醒后,送住市区医院。经医生观察诊断,右手腕内侧和手背、右肩胛外侧(电流放电点)三度烧伤,烧伤面积为3%。二、事故经过5月24日8时40分,变电所所长刘某安排值班电工宁某、杜某修理直流控制屏指示灯,宁某、杜某在换指示灯灯泡时发现,直流接线端子排熔断器熔断。这时车间主管电气的副主任于某也来到变电所,并和值班电工一起查找熔断器故障原因。当宁某和于某检查到高压配电间后,发现2号主受柜直流控制线路部分损坏,造成熔断器熔断,直接影响了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接着宁某和于某就开始检修损坏线路。不一会儿,他们听到有轻微的电焊机似的响声。当宁某站起来抬头看时,在2号进线主受柜前站着刘某,背朝外,主受柜门敞开,他判断是刘某触电了。宁某当机立断,一把揪住刘某的工作服后襟,使劲往外一拉,将他拉倒在主受柜前地面的绝缘胶板上,接着用耳朵贴在他胸前,没有听到心脏的跳动声,宁某马上做人工呼吸。这时于某已跑出门,去找救护车和卫生所大夫。经过十几分钟的现场抢救。刘某的心脏恢复了跳动,神志很快清醒了。这时,闻讯赶来的职工把刘某抬上了车,送到市区医院救治。后经了解得知,刘某在宁某和于某检修直流线路时,他看到2号进线主受柜里有少许灰尘,就到值班室拿来了笤帚(用高梁穗做的),他右手拿着笤帚,刚一打扫,当笤帚接近少油断路器下部时就发生了触电,不由自主地使右肩胛外侧靠在柜子上。三、事故原因分析(1)刘某违章操作。刘某对高压设备检修的规章制度是清楚的,他本应当带头遵守这些规章制度,遵守电器安全作业的有关规定,但是,刘某在没有办理任何作业票证和采取安全技术措施的情况下,擅自进入高压间打扫高压设备卫生,这是严重的违章操作,也是造成这次触电事故的直接原因。刘某是事故的直接责任者。(2)刘某对业务不熟。1992年,工厂竣工时,设计的双路电源只施工了1号电源,2号电源的输电线路没架设,但是,总变电所却是按双路电源设计施工的。这样,2号电源所带的设备全由1号电源通过1号电源联络柜供电到2号电源联络柜,再供到其它设备上,其中有1条线从2号计量柜后边连到2号主受柜内少油断路器的下部。竣工投产以来,2号电源的电压互感器、主受柜、计量柜,一直未用,其高压闸刀开关、少油断路器全部打开,从未合过。刘某担任变电所所长工作已经两年多,由于他本人没有认真钻研变电所技术业务,对本应熟练掌握的配电线路没有全面了解掌握(在总变电所的墙上有配电模拟盘,上面反映出触电部位带电),反而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因此,把本来有电的2号进线主受柜少油断路器下部误认为没有电,所以敢于大胆地、无所顾忌地去打扫灰尘。业务不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3)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5月21日,总变电所已经按计划停电一天进行了大修,总变电所一切检修工作都已完成。时过3日,他又去高压设备搞卫生。按规定,要打扫,也要办理相关的票证、采取了安全措施后才可以施工检修。他全然不想这些,更不去想自己的行为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不把自身的行为和安全联系起来考虑,足见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4)车间和有关部门的领导,特别是车间主管领导和电气主管部门的有关人员,由于工作不够深入,缺乏严格的管理和必要的考核,对职工技术业务水平了解不够全面,对职工进行技术业务的培训学习和具体的工作指导不够,是造成这起事故的重要原因。操作不认真,乱点鼠标;保护设置错误造成锅炉低水位停机2004-10-21T22:33,某电厂发生了一起保护误操作事故,造成2号炉被迫停炉。为避免此类事故再次发生,现对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1事故前的运行方式1号炉出力204t/h,2号炉出力210t/h,1,2号机抽汽运行,电负荷均为50MW;1,2号高压除氧器运行,1,2号给水泵并列运行。2事故经过运行汽机给水除氧值班员A在进行给水调节操作后,放开操作鼠标时,鼠标指示标正好指在进行后期安装的3号高压除氧器低水位保护按钮的方格上。22:33,当A准备拿鼠标进行给水母管压力调整操作时,无意间点动鼠标,造成1,2号给水泵跳闸,而备用4号给水泵没有联动启动。锅炉由于给水泵全停,1,2号炉水位急剧下降,紧急减负荷已来不及,2号炉水位已消失,1号炉水位降至最下限,被迫停2号炉。经查,1,2号给水泵跳闸的原因是因为3号高压除氧器低水位保护动作造成的。3事故分析3号高压除氧器当时正在安装调试,4号给水泵9月13日投入运行,由于4号给水泵的监视控制与3号高压除氧器的监视控制在同一画面上,但不在给水除氧操作的DCS主画面上,为了实现对4号给水泵监视控制,将4号给水泵监视控制画面移至了主DCS上,这样3号高压除氧器的监视控制也一起进入DCS主画面。3号高压除氧器由于冲管,原来始终是处于满水状态,直到10月20日16:00,由于安装公司要焊接化学取样管和进入3号高压除氧器内进行检查,所以将3号高压除氧器内的水全部放掉。按常规,在DCS上投入保护必须经授权人的批准(输入专用密码),操作人、监护人要同时输入密码才能进行投入保护的操作,而3号高压除氧器低水位保护只在画面上设一个按钮,无论任何人,只要用鼠标在按钮上点动就可以实施重要保护的投、退操作,这是违反保护投、退原则和程序的。所以,3号高压除氧器低水位保护的设置是错误的。同时,由于1,2号高压除氧器低水位保护从未投入过,所以对这一设备存在的重大缺陷没有及时发现,为这次事故的发生留下了隐患。4防范措施(1)某厂目前处于运行、安装、调试交叉作业的非常时期,必须加强对交叉作业环节的管理。生技科、运行生产各单位在安装和调试工作涉及运行设备时,必须按程序办理手续,并提出预防措施。(2)生技科、微机中心针对全厂机、炉、电各类保护进行逐项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3)针对运行人员不规范的操作习惯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水平。这次事故反映出我们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设备管理还存在着不够细致的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的分析、教育和处理,从而提高管理现代化发电企业的水平。湛江电厂“6.4”全厂停电及#2机烧轴瓦一、事故经过:

6月4日8时,湛江电厂两台300Mw机组并网运行,#1机负荷150MW,#2机组负荷250MW。#1机组因轴承振动不正常,6kV厂用电工作段仍由启动/备用变压器供电。

9时17分#2机突然跳闸,发出抗燃油(EH)油压低、EH油泵C泵跳闸、发电机失磁、汽轮机和发电机跳闸等讯号。汽轮机值班员立即抢合主机、小汽机直流事故油泵和发电机密封直流油泵,均启动正常。电气值班员发观#2发一变组2202开关跳闸,#2厂高交622a开关跳闸,622b开关红绿灯不亮,6kVⅡa、6kVⅡb两段自投不成功。

9时l8分抢合062a开关成功,汽机司机投入交流润滑油泵,停下直流润滑油泵。电气值班员到现场检查,负荷开关已分闸,但没有检查发现622b开关在合闸位置。然后抢合上062b开关时,向#2发电机送电,引起启动/备用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使2208、620a、620b三侧开关跳,#1机组失去厂用电跳闸,全厂停电。#2机交流润滑油泵失压,直流润滑油泵没有及时投入而使部分轴瓦断油。值班员先后切开061a、061b、062a、062b、060a、060b开关,于9时21分合2208开关成功。9时24分合620a开关成功,恢复Ⅱa段厂用电,但合620b开关不成功。经检查处理,9时50分合620b开关,10时17分就地操作合062b开关成功,至此厂用电全部恢复正常。

11时45分#2机挂闸,转速迅速升至120转/分,即远方打闸无效,就地打闸停机。

11时48分汽机再次挂闸,转速自动升至800转/分,轴向位移1.9mm,远方打闸不成功,就地打闸停机。

12时10分第三次挂闸,轴向位移从0.7mm升至1.7mm,轴向位移保护动作停机。

事故后检查发现#2机组轴承损坏,其中#1、2、5、6下瓦和推力瓦损坏严重,需要更换。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经检查分析计算机打印资料和事故后做试验证明,事故直接原因是C抗燃油泵跳闸,因蓄能器漏氢退出运行,造成抗燃油压迅速降低,该保护动作跳机。

事故扩大为全厂停电的原因:#2机6kV厂用电B段622b开关跳闸线圈烧坏,红绿灯不亮,值班人员没有到现场检查,没有发现该开关未跳开,当抢合062b开关时,启/备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跳三侧开关,全厂失去厂用电。当时,#l机厂用电由启/备变压器供电,#1机组被迫停机。启/备变压器高低侧CT特性不匹配,已发生差动保护误动多次,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亦是扩大为全厂停电事故重要原因。

#2汽轮发电机组烧瓦原因:计算机打印资料表明,9时18分40秒直流事故油泵停,而此后因抢合062b开关造成全厂停电,交流油泵停运,润滑油中断烧瓦。全厂停电交流油泵停运后除了没有及时抢合直流润滑油泵外,直流油泵为什么不能联动和两次抢合不成功,有待继续检查联动装置和二次回路。

三、事故暴露的问题

1.运行人员素质低,判断事故和处理事故能力不强。该厂曾发生过开关非全相运行,汽轮机叶片断落,振动异常没有立即停机,两次非同期并列#1发电机、#1炉空气预热器烧损等事故,仍至这次全厂停电、损坏设备重大事故,都出现运行人员误判断、误处理,反映运行人员处理事故能力不强。

2.安全管理不善。发生多起事故未能及时组织深入调查分析,按“三不放过”原则严肃处理,认真吸取教训。运行规程未明确规定,开关红绿灯不亮时如何检查处理。运行人员往往不是按规程而是由值长或厂领导命令进行重大操作或处理事故。厂领导直接干预运行人员处理事故是错误的。全厂停电后,#2机组#6瓦温度曾达101度,轴向位移1.9mm,运方打闸失灵,汽机挂闸后转速升高达800转/分,这些现象说明机组处于不正常状态,厂领导仍决定冲转,是拼设备的体现。

3.设备管理不善,未能及时消除缺陷。抗燃油蓄能器、启/备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厂用电和事故油泵自投装置等存在的问题,未及时处理,致使一般事故扩大为全厂停电和损坏主设备重大事故。计算机缺陷不及时消除,不能把9时19分40秒以后的数据资料打印下来,加深了分析事故难度。据反映,工作人员可擅自将重要保护退出运行,未经有关部门批准,限期恢复。

4.个别值班人员不如实反映停过#2机直流润滑油泵和全厂停电时,不能迅速投入直流润滑油泵等情况,背离了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说老实话的职业道德。

四、反事故对策

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加强责任心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运行人员操作技术水平、判断和处理事故能力。认真对待事故和障碍,按“三不放过“原则及时组织调查分析,真正吸取事故教训。对隐瞒事故真相的同志,给予教育和处理。

2.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运行规程不完善的要修改补充,不完善的内容先以书面形式颁布执行。运行人员应按规程操作和处理事故,厂领导不要干预运行人员操作,不得违章指挥操作,不得为避免事故拼设备。必须建立保护装置管理制度,落实责任制,重要保护和联锁装置退出运行时必须经总工程师或厂领导批准,并限期恢复。

3.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坚持定期轮换试验制度,设备缺陷要及时处理,暂时难于消除的缺陷要有防止发生事故具体措施,颁发到有关岗位执行。宁波北仑港发电厂“3.10”电站锅炉爆炸事故1993年3月10日,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港发电厂一号机组发生一起特大锅炉炉膛爆炸事故(按《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界定),造成死亡23人,重伤8人,伤16人,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该机组停运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一、事故经过1993年3月10日14时07分24秒,北仑港发电厂1号机组锅炉发生特大炉膛爆炸事故,人员伤亡严重,死23人,伤24人(重伤8人)。北仑港发电厂1号锅炉是美国ABB-CE公司(美国燃烧工程公司)生产的亚临界一次再热强制循环汽包锅炉,额定主蒸汽压力17.3兆帕,主蒸汽温度540度,再热蒸汽温度540度,主蒸汽流量2008吨/时。1993年3月6日起该锅炉运行情况出现异常,为降低再热器管壁温度,喷燃器角度由水平改为下摆至下限。3月9日后锅炉运行工况逐渐恶化。3月10日事故前一小时内无较大操作。14时,机组负荷400兆瓦,主蒸汽压力15.22兆帕,主蒸汽温度513度,再热蒸汽温度512度,主蒸汽流量1154.6吨/时,炉膛压力维持负10毫米水柱,排烟温度A侧110度,B侧158度。磨煤机A、C、D、E运行,各台磨煤机出力分别为78.5%、73%、59%、38%,B磨处于检修状态,F磨备用。主要CCS(协调控制系统)调节项目除风量在“手动”调节状态外,其余均投“自动”,吹灰器需进行消缺,故13时后已将吹灰器汽源隔离。事故发生时,集中控制室值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集中控制室备用控制盘上发出声光报警:“炉膛压力‘高高”’、“MFT”(主燃料切断保护)、“汽机跳闸”、“旁路快开”等光字牌亮。FSS(炉膛安全系统)盘显示MFT的原因是“炉膛压力‘高高”’引起,逆功率保护使发电机出口开关跳开,厂用电备用电源自投成功,电动给水泵自启动成功。由于汽包水位急剧下降,运行人员手动紧急停运炉水循环泵B、C(此时A泵已自动跳闸)。就地检查,发现整个锅炉房迷漫着烟、灰、汽雾,人员根本无法进入,同时发现主汽压急骤下降,即手动停运电动给水泵。由于锅炉部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柜通讯中断,引起CRT(计算机显示屏)画面锅炉侧所有辅助设备的状态失去,无法控制操作,运行人员立即就地紧急停运两组送引风机。经戴防毒面具人员进入现场附近,发现炉底冷灰斗严重损坏,呈开放性破口。二、事故造成后果该起事故死亡23人,其中电厂职工6人(女1人),民工17人。受伤24人,其中电厂职工5人,民工19人。事故后对现场设备损坏情况检查后发现:21米层以下损坏情况自上而下趋于严重,冷灰斗向炉后侧例呈开放性破口,侧墙与冷灰斗交界处撕裂水冷壁管31根。立柱不同程度扭曲,刚性梁拉裂;水冷壁管严重损坏,有66根开断,炉右侧21米层以下刚性梁严重变形,0米层炉后侧基本被热焦堵至冷灰斗,三台碎渣机及喷射水泵等全部埋没在内。炉前侧设备情况尚好,磨煤机、风机、烟道基本无损坏。事故后,清除的灰渣934立方米。该起事故最终核算直接经济损失778万元人民币,修复时间132天,少发电近14亿度。因该炉事故造成的供电紧张,致使一段时间内宁波地区的企业实行停三开四,杭州地区停二开五,浙江省工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间接损失严重。三、事故原因该起锅炉特大事故极为罕见,事故最初的突发性过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造成的。以下,仅将事故调查过程中的事故机理技术分析结论综合如下:1.运行记录中无锅炉灭火和大负压记录,事故现场无残焦,可以认定,并非煤粉爆炸。2.清渣过程中未发现铁异物,渣成份分析未发现析铁,零米地坪完整无损,可以认定,非析铁氢爆炸。3.锅炉冷灰斗结构薄弱,弹性计算确认,事故前冷灰斗中积存的渣量,在静载荷下还不会造成冷灰斗破坏,但静载荷上施加一定数量的集中载荷或者施加一定数量的压力,有可能造成灰斗失稳破坏。4.事故发生后的检验结果表明,锅炉所用的水冷壁管材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水冷壁管断口样品的失效分析证实,包角管的破裂是由于冷灰斗破坏后塌落导致包角管受过大拉伸力而造成的。5.对于事故的触发原因,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3.10”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锅炉严重结渣。事故的主要过程是:严重结积渣造成的静载加上随机落渣造成的动载,致使冷灰斗局部失稳;落渣入水产生的水汽,进入炉膛,在高温堆渣的加热下升温、膨胀,使炉膛压力上升;落渣振动造成继续落渣使冷灰斗失稳扩大,冷灰斗局部塌陷,侧墙与冷灰斗连接处的水冷壁管撕裂;裂口向炉内喷出的水、汽工质与落渣入水产生的水汽,升温膨胀使炉膛压力大增,造成MFT动作,并使冷灰斗塌陷扩展;三只角角隅包角管先后断裂,喷出的工质量大增,炉膛压力陡升,在渣的静载、动载和工质闪蒸扩容压力的共同作用下,造成锅炉21米以下严重破坏和现场人员重大伤亡。因此,这是一起锅炉严重结渣而由落渣诱发的机械一热力破坏事故。另一种意见认为,3月6日~3月10回炉内结渣严重,由于燃烧器长时间下摆运行,加剧了灰斗结渣。这为煤裂角气和煤气的动态产生和积聚创造了条件。灰渣落入渣斗产生的水蒸汽进入冷灰斗,形成的振动加速了可燃气体的生成。经分析计算,在0.75秒内局部动态产生了2.7千克以上混合可燃气体,逐步沿灰斗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由于下二次风与可燃气混合,混合温度在470度左右(未达着火温度)。突遇炽热碎渣的进入或火炬(燃烧器喷焰)随机飘入,引起可燃气体爆炸,炉膛压力急剧升高,炉膛出口压力达2.72手帕以上,触发MFT动作。爆炸时,两侧墙鼓出,在爆炸和炉底结渣的联合作用下,灰斗与两侧墙连接处被撕裂,灰斗失稳下塌,包角管和联箱水平相继破裂,大量水汽泄出,炉内压力猛烈升高,使事故扩大。6.锅炉投入运行后,在燃用设计煤种及其允许变动范围内煤质时出现前述的严重结渣和再热汽温低、局部管段管壁超温问题,与制造厂锅炉炉膛的结构设计和布置等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它是造成这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另外,除上述诸技术原因外,北仑电厂及有关单位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该事故机组自3月1日以来,运行一直不正常,再热器管壁温连续超过报警温度。虽经采取调整火焰中心,加大吹灰和减轻负荷等措施,壁温超限问题仍未解决。按ABB-CE公司锅炉运行规程规定,再热器壁温的报警温度为607度,3月6日至3月10日,再热器壁温多在640度和670度之间,锅炉负荷已从600兆瓦减至500兆瓦,再减至450兆瓦,到3月10日减至400兆瓦,再热器壁温仍严重超限。按运行规程规定,再热器壁温严重超温采取措施而无效时,应采取停炉措施。运行值班长曾多次向华东电管局总调度和浙江省电管局调度请示,但上级部门非但不同意停炉,而且还要求将锅炉负荷再提高一些,要求锅炉坚持运行到3月15日计划检修时再停炉。结果因结焦严重,大块焦渣崩落,导致该起特大事故发生。因此,该起事故原因的认定结论为:制造厂锅炉炉膛设计、布置不完善及运行指挥失当;是一起锅炉设备严重损坏和人员群亡的责任事故。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锅炉严重结渣。四、事故处理该起事故发生后,电力工业部及浙江省有关部门组成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责任认定如下:1.该台锅炉在投入运行以后,在燃用设计煤种及允许变动范围内的煤种时,出现了锅炉结渣、再热汽温达不到设计值而过热器、再热器管壁严重超温的问题;虽然采取了降负荷运行和下摆燃烧器等防止结渣,但积渣日趋严重,最终酿成了事故。另外楼梯间、平台、过道不畅造成了人员众多伤亡,因此制造厂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2.在运行管理上,北仑港电厂对引进的设备和技术研究、消化不够,又缺乏经验,在采取一系列常规措施未能改善锅炉运行状况的情况下,未能及时对炉内严重结渣作出正确判断,因而没有采取果断停炉措施。对事故负有运行管理不当的次要责任。为了认真吸取事故教训,除积极组织对外谈判外,电力部已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⑴对北仑港电厂厂长给予降职处分;⑵对厂总工程师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⑶对浙江省电力局局长通报批评,生产副局长通报批评;⑷其他有关直接责任人员也做了相应处理。另对调查组提出的防止事故的对策。要求ABB-CE公司解决的项目,将通过谈判达到。3.与事故主要责任方美国ABB-CE公司的谈判工作本着坚持原则、实事求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原则,由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水利电力对外公司及华东电管局、浙江省电力局等单位组成谈判组,开展对美国ABB-CE公司的谈判工作。第一轮谈判于1993年9月9日至9月10日进行,谈判主要内容是双方各自阐述对事故原因的看法。ABB-CE认为锅炉下部结渣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七种可能的外力造成灰斗失稳引起事故,而灰斗的四道刚性梁及四周角部的焊接质量不良使灰斗强度不够。我方认为锅炉结构不完善,制造质量不良,冷灰斗设计强度低,在锅炉大量结渣的情况下又无法观察和清渣。因此受可能发生的外力作用,使灰斗失稳破坏引起事故。在谈判中我方还与ABB-CE公司就如何使锅炉消除缺陷,尽快达到安全稳定运行的各种问题进行了讨论。为使下一轮谈判顺利进行,ABB-CE公司在10月份提交了正式的事故调查报告及我方需要的炉内温度场、有关部件的强度计算等分析资料;我方提供了煤种资料及事故原因调查报告(第二轮谈判于当年11月初举行,谈判内容及结论暂略)。五、防范措施国内大型电站炉结渣的问题比较普遍,为接受北仑港事故教训,举一反三,电力工业部于1993年9月24日至28日召开了大型电站锅炉燃烧技术研讨会,邀请科研、制造和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提出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的措施,提高电站锅炉的安全运行水平。为预防事故再次发生,具体的防范措施如下:1.制造厂(ABB-CE)应采取措施,解决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的再热器汽温低和部分再热器管壁温度严重超限的问题。2.制造厂应研究改进现有喷燃器,防止锅炉结焦和烟温偏差过大的问题。在未改进前,制造厂应在保证锅炉设计参数的前提下,提出允许喷燃器下摆运行的角度和持续时间。3.锅炉设计中吹灰器布置密度低,现在吹灰器制造质量差,制造厂应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在未改进前,电厂应加强检修、维护和管理,提高现有吹灰器的可用率,必要时换用符合要求的吹灰器。4.制造厂应研究适当加强冷灰斗支承的措施,以提高其结构稳定性又不致影响环形集箱的安全。5.制造厂应采取措施加装必要的监视测点,如尾部烟温、烟压测点、过热器减温器进出口汽温测点、辐射式再热器出口汽温测点等,并送入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此外,还应考虑装设记录型炉膛负压表。6.制造厂应对冷灰斗的积渣和出渣系统的出渣增加必要的监测手段,包括增加必要的炉膛看火孔,以便检查锅炉结渣情况。7.制造厂应对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厂房结构、安全设施、通道、门、走、平台和扶梯等进行改进,如大门不能采用卷帘门,看火孔附近要有平台等。8.切实加强燃煤管理。电力部和其他上级有关部门应共同解决锅炉燃煤的定点供应问题。电厂要加强对入厂煤、火炉煤的煤质分析和管理,完善配煤管理技术。9.电厂应严格执行运行规程,加强对锅炉的运行分析和管理工作。应及时提出锅炉运行情况的分析意见和异常工况的应急措施。10.对事故中波及的设备和部件进行仔细的检查。恢复运行前必须进行炉内空气动力场和燃烧调整试验。机组甩负荷,抽汽管道返汽造成飞车事故乌石油化热电厂3号汽轮发电机组“2.25”特别重大事故详细原因分析一、事故经过1999年2月25日,乌石化热电厂汽机车间主任薛良、副主任顾宗军与汽机车间15名工人当班,其中3号汽机组由司机曹磊、副司机黄汉添和马新俊值班。凌晨1时37分48秒,3号发电机——变压器组发生污闪,使3号发电机组跳闸,3号机组电功率从41MW甩到零。汽轮机抽汽逆止阀水压联锁保护动作,各段抽汽逆止阀关闭。转速飞升到3159r/min后下降。曹磊令黄汉添到现场确认自动主汽门是否关闭,并确认转速。后又令马新俊启动交流润滑油泵检查。薛良赶到3号机机头,看到黄汉添在调整同步器。薛良检查机组振动正常,自动主汽门和调速汽门关闭,转速2960r/min,认为是污闪造成机组甩负荷,就命令黄汉添复位调压器,自己去复位同步器。由办公室赶至3号机控制室的顾宗军,在看到3号控制屏光字牌后(3号机控制盘上光字牌显示“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和“自动主汽门关闭”),向曹磊询问有关情况,同意维持空转、开启主汽门,并将汽机热工联锁保护总开关切至“退除”位置。随后顾宗军又赶到3号机机头,看到黄汉添正在退中压调压器,就令黄汉添去复位低压调压器,自己则复位中压调压器。黄汉添在复位低压调压器时,出现机组加速,机头颤动,汽轮机声音越来越大等异常情况(事后调查证实是由于低压抽汽逆止阀不起作用,造成外管网蒸汽倒流引起汽轮机超速的)。薛良看到机组转速上升到3300r/min时,立即手打危急遮断器按钮,关闭自动主汽门,同时将同步器复位,但机组转速仍继续上升。薛良和马新俊又数次手打危急遮断器按钮,但转速依然飞速上升,在转速达到3800r/min时,薛良下令撤离,马新俊在撤退中,看见的转速为4500r/min。约1时40分左右,3号机组发生超速飞车。随即—声巨响,机组中部有物体飞出,保温棉渣四处散落,汽机下方及冷油器处起火。乌石化和热电厂领导迅速赶至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并采取紧急措施对热电厂的运行设备和系统进行隔离。于凌晨4:20将火扑灭,此时,汽轮机本体仍继续向外喷出大量蒸汽,当将1.27MPa抽汽外网的电动门关闭后,蒸汽喷射随即停止。二、事故原因(一)1.27MPa抽汽逆止阀阀碟铰制孔螺栓断裂使阀碟脱落,抽汽逆止阀无法关闭,是机组超速飞车的主要直接原因。(二)运行人员在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后,应先关闭抽汽电动门后解列调压器,但依据制造厂资料编制的规程有关条款模糊不清,未明确上述操作的先后顺序,造成关闭抽汽电动门和解列调压器的无序操作,是机组超速飞车的次要直接原因。(三)在事故处理中,司机曹磊在关闭抽汽电动门时没有确认阀门关闭情况,低压抽汽系统实际处于开启状态,使之与阀碟脱落的低压蒸汽逆止阀形成通道,是1.27MPa抽汽倒流飞车的间接原因。三、事故原因分析为分析原因,调查组反复多次进行了以下工作:1、现场观测、取证;2、查阅和分析原始记录、数据和资料;3.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询问和笔录;4.解体设备;5.对关键设备和电汽机热工保护系统进行试验和测试;6.综合分析讨论。结果如下:(一)通过对事故当事人的调查表明,3号机超速飞车是发生在复位低压调压器时。根据对1.27MPa抽汽逆止阀解体检查和鉴定结果证实:抽汽逆止阀铰制孔螺栓断裂,阀碟脱落,致使该逆止阀无法关闭。证实3号机超速飞车是由于逆止阀无法关闭,造成1.27MPa蒸汽倒汽引起。1.机组在保护动作后,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关闭,转速升到3159r/min后,最低转速降至2827r/min,历时约3分钟,这说明自动主汽门、调速汽门是严密的,该调节系统动作正常。2.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机组转速上升到3159r/min,后降至最低时2827r/min;机组挂闸,开启自动主汽门,此时同步器在15.6mm,高压调速汽门没有开启,解列调压器,转速飞升到3300r/min;打闸后,自动主汽门关闭,转速仍继续上升,最后可视转速为4500r/min;经现场确认:自动主汽门和高压调速汽门关闭严密。说明主汽系统对机组超速没有影响。3.通过现场设备解体检查确定:4.02MPa抽汽逆止阀严密。4.02MPa蒸汽无法通过中压抽汽管道返汽至汽轮机。其它各段抽汽逆止阀经检查和鉴定均关闭严密。(二)运行人员在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自动主汽门关闭后,未先确认抽汽电动门关闭就解列调压器,中压调速汽门和低压旋转隔板开启,因低压抽汽逆止阀无法关闭,致使1.27MPa抽汽倒汽至低压缸中造成机组超速飞车。1.乌石化热电厂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运行规程》规定,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发电机故障跳闸和汽轮机保护动作时,应依照7.12款7.12.2条执行,按故障停机处理。故障停机处理步骤依照7.1.3款执行。该7.1.3.7规定:停止调整抽汽,关闭供汽门,解到列、低调压器。2.乌石化热电厂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启动运行规程》规定,汽轮发电机组负荷甩到零以后,调节系统不能维持空负荷运行,危急遮断器动作时,应依照7.10.1款7.10.1.2条中d项执行,解列中、低压调压器、关闭供汽门。此时,汽轮发电机组的状况与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后汽轮发电机组的状况完全相同,但《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运行规程》中的处理规程却与之相抵触。3.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乌石化热电厂提供的《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运行维护说明书/112.003.SM》,对关闭供热门和解列中、低压调压器这两项操作的顺序未做出说明。4.当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发电机出口油开关跳闸时,电磁解脱阀动作,危急遮断滑阀动作,泄去自动关闭器油,自动主汽门关闭。综合滑阀NO.1下一次脉动油泄去,增大高、中、低压油动机错油门下三路二次脉动油的泄油口。同时,由于发电机出口油开关跳闸,超速限制滑阀动作,直接泄去高、中、低压油动机错油门下三路二次脉动油使高、中、低压油动机加速关闭,以防止甩负荷时机组动态超速过大,使机组能可靠地维持空转。超速限制滑阀动作约三秒后自动恢复原位。与此同时,调压器切除阀也接受油开关跳闸信号而动作,泄去NO.2、NO.3综合滑阀下脉冲油压,使其落至下止点,从而增大高压油动机滑阀下脉冲油排油口,高压油动机得以迅速关闭,有效地消除了调压器在甩负荷时出现的反调作用。但同时也减少了低压油动机下二次脉动油的泄油口和上述综合滑阀NO.1增大低压油动机错油门下二次脉冲油的泄油口的作用恰好相反。然而,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说明书/112.002.SM》未对此做出说明,导致无法对低压旋转隔转板此时的启闭状态进行确认,给使用单位乌石化热电厂的有关人员判定上述情况下低压旋转隔板的启闭状态造成困难,在编制该型汽轮机运行规程中针对上述情况进行事故处理的有关条款时,误认为低压旋转隔板处于开启状态,因而无需对关闭电动抽汽门和解列调压器这两项操作规定先后顺序,给编制该型汽轮机运行规程造成误导。当发电机甩负荷时,汽轮机调节系统不能维持空负荷运行,危急遮断器动作时,也存在同样的问题。5.乌石化热电厂标准化委员会在编写发布《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运行规程》时,编写、审核和批准等有关人员未就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启动维护说明书/112.003.SM》和《CC50---8.83/4.02/1.27型汽轮机调节保安系统说明书//112.002.SM》上述内容向哈尔滨汽轮机有限责任公司提出疑义。(三)3号机低压抽汽逆止阀因铰制孔螺栓断裂阀碟脱落,使1.27MPa外网蒸汽通过低压抽汽管道返到低压缸中,这是导致机组超速飞车的主要直接原因。在中低压调压器复位后,即机组在纯凝工况下,手打危急遮断器时,只能使自动主汽门和高压调速汽门关闭,中压调速汽门和低压旋转隔板不能关闭,无法将返汽量限制至最小,因而不能避免机组超速飞车。(四)司机曹磊在出现“发电机差动保护动作”和“自动主汽门关闭”信号后,进行停机操作。在DCS画面上关闭各段抽汽电动门,但没有对电动门关闭情况进行确认,使1.27MPa蒸汽倒流至汽轮机低压缸成为可能(实际事故中1.27MPa抽汽三个电动门均在开启状态)。(五)副司机黄汉添没有准确地向汽机车间主任薛良反映机组的真实情况。(六)汽机车间主任薛良和运行副主任顾宗军在事故发生时及时赶到现场是尽职尽责的行为。但违章代替司机与副司机操作,造成关闭抽汽电动门和解列调压器的无序操作。神二主蒸汽管道爆裂,造成重大人身伤亡2006年12月12日,山西神头第二发电厂发生一起主蒸汽管道爆裂事故,造成二人死亡、二人重伤、三人轻伤,部分设备损坏。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事故简要经过2006年12月12日9时01分,山西神头第二发电厂(以下简称神头二电厂)#1机组正常运行,负荷500MW,炉侧主汽压力16.48MPa,主汽温度543℃,机组投“AGC”运行,各项参数正常。9时02分,#1机组汽机房右侧主蒸汽管道突然爆裂,爆口处管道钢板飞出,在主蒸汽管道上形成面积约为420mm(管道纵向)×560mm(管道环向)的爆口,高温高压蒸汽喷出,弥漫整个汽轮机房,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共造成7名人员伤亡,其中2人事故当天死亡,另外2人重伤、3人轻伤。伤亡人员均为负责汽机车间清扫卫生的朔州涞源电力安装检修公司(外委)工作人员。截至目前,2名重伤人员的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已无生命危险,3名轻伤人员已停止用药,饮食起居恢复正常。发生事故的主蒸汽管道设计为φ420mm×40mm,材质为捷克标准17134,相当于我国钢号1Crl2WmoV,设计额定运行压力为17.2MPa,温度为540±5℃。1号机组成套设备从原捷克斯洛伐克进口,于1992年7月16日移交生产。二、事故损失和恢复生产情况除人员伤亡外,本次事故还造成#1机组主汽系统部分管道、热工控制系统部分元器件、化学采样间部分设备、厂房部分墙体和门窗损坏。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伤亡人员赔偿、治疗费用)约309.38万元。在深入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同时,山西省电力公司调集各方力量,迅速开展事故抢修和恢复生产工作。12月l8日和22~23日,省公司召集所属有关单位和部门,并邀请西安热工院、苏州热工院等单位专家参加,召开了两次事故抢修专项会议,确定管道更换范围和施工方案,明确各单位分工,排定工期计划。经全力抢修:神头二电厂#l机组已于2007年1月14日恢复运行,并网发电。截至1月18日,机组运行平稳,负荷控制在450MW~460MW,各项参数和监控指标正常。三、应急处置事故发生后,神头二电厂集控运行人员立即执行机组紧停措施,处理得当,避免了事故范围进一步扩大,锅炉、汽机、发电机三大主设备没有受到损害。山西省电力公司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省公司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带有关人员于12日中午赶到事故现场,了解事故情况,组织事故处理和伤员抢救。12日晚山西省电力公司召开了党组紧急会议,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事故处理领导组和善后处理、恢复生产、事故调查三个工作小组,并立即开展相关工作。国家电网公司抽调专家组成工作小组于13日中午抵达神头二电厂,了解事故发生及应急处置有关情况,协助山西省电力公司进行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突发事件信息报告与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规定,山西省电力公司紧急启动新闻应急预案,有关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下午l5:00左右,现场危险消除后,山西省电力公司派专人带领媒体记者进入事故现场。12月13日,山西省电力公司向省政府、太原电监办和事故发生地朔州市政府安监部门汇报了事故情况,并由新闻中心向媒体记者提供了事故情况稿件。四、事故调查与原因初步分析山西朔州市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于15日进驻神头二电厂。事故调查组分社会调查组、技术组、资料组三个工作小组。山西省电力公司组织有关单位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目前,事故调查组已完成社会调查和资料收集整理,事故技术分析和报告整理工作正在进行。此次事故为大容量发电机组主蒸汽管道爆裂,管道钢材成块飞出,而且呈现直管道环向爆口,事故技术原因比较复杂。山西电科院对爆管段及飞出的残片做了宏观检查、化学成分分析、常温和高温短时拉伸试验、冲击试验、金相组织检查和扫描电镜分析等大量试验、分析工作。山西省电力公司还特邀了太原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太原重型机器厂理化检测中心、山东电科院、西北电科院、国网电力建设研究院等单位专家帮助进行技术分析。2007年1月5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专门会议,聘请钢铁研究总院的有关专家对山西省电力公司已进行的事故分析工作和初步分析意见进行审核、分析。与会专家认为:山西省电力公司目前进行的失效分析思路正确、采用的试验研究方法恰当,提出的初步分析意见符合逻辑,爆破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的组织性能不良。根据目前已做的试验和技术分析工作,神头二电厂#1机组主蒸汽管道爆裂事故技术分析初步意见是:主蒸汽管道爆裂的主要原因是管道材料组织性能不良,并在长期高温运行中进一步劣化,在较高应力的作用下因强度不足发生膨胀变形至爆裂,与运行操作、人为原因和外力因素等均无关。为更深入、准确地找到管道爆裂原因,并为其他非事故管段今后的运行维护、检查检测和更换提供科学依据,山西省电力公司已委托西安热工研究院对事故管段和残片做进一步的断口试验分析。交流电混入直流电保护系统,造成保护动作2005年10月25日13时52分,托克托发电公司发生一起因天津维护人员作业随意性大、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危险点分析不足,误将交流电接入机组保护直流系统,造成运行中的三台机组、500kV两台联络变压器全部跳闸的重大设备事故。现通报如下:一、事故前、后的运行状况全厂总有功1639MW,#1机有功:544MW;#2机小修中;#3机停备;#4机有功:545MW;#5机有功:550MW;托源一线、托源二线、托源三线运行;500kV双母线运行、500kV#1联变、#2联变运行;500kV第一串、第二串、第三串、第四串、第五串全部正常方式运行。事故时各开关动作情况:5011分位,5012分位,5013在合位,5021合位,5222分位,5023合位,5031、5032、5033开关全部合位,5041、5042、5043开关全部分位,5051、5052、5053开关全部分位;5011、5012、5022、5023、5043有单相和两相重合现象。10月25日13时52分55秒"500kVⅠBUSBRKOPEN"、"GENBRKOPEN"软报警,#1机组甩负荷,转速上升;发电机跳闸、汽机跳闸、炉MFT。发变组A屏87G动作,发电机差动、过激磁报警,厂用电切换成功;#4机组13时53分,汽机跳闸、发电机跳闸、锅炉MFT动作。发跳闸油压低、定冷水流量低、失全部燃料.检查主变跳闸,起备变失电,快切装置闭锁未动作,6kV厂用电失电,各低压变压器高低压侧开关均未跳开,手动拉开;#5机组13时53分,负荷由547MW降至523MW后,14秒后升至596MW协调跳。给煤机跳闸失去燃料MFT动作。维持有功45MW,13时56分汽包水位高,汽轮发电机跳闸,厂用电失去,保安电源联启。经过事故调查技术组初步确定事故原因和现场设备试验后,确认主设备没有问题机组可以运行后,经请示网调许可,#4机组于26日16时43分并网,#5机组于28日15时09分并网,#1机组于28日15时15分并网。二、事故经过化学运行人员韦某等人在进行0.4kVPC段母线倒闸操作时,操作到母联开关摇至"实验"位的操作项时,发现母联开关"分闸"储能灯均不亮,联系天津维护项目部的冯某处理,13点40分左右天津维护冯某在运行人员的陪同下检查给排水泵房0.4kVPC段母联开关的指示灯不亮的缺陷,该母联开关背面端子排上面有3个电源端子排(带熔断器RT14-20),其排列顺序为直流正、交流电源(A)、直流负,由于指示灯不亮冯某怀疑是电源有问题并且不知道中间端子是交流,于是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量三个端子中间的没有电(实际上此线为交流电,此方式测量不出电压),其它两个端子有电,于是冯某简单认为缺陷与第二端子无电有关,于是便用外部短路线将短路线(此线在该处线把内悬浮两端均未接地)一端插接到第三端子上(直流负极),另一端插到第二端子上(交流A)以给第二端子供电并问运行人员盘前指示灯是否点亮,结果还是不亮(实际上这时已经把交流电源同入网控的直流负极,造成上述各开关动作,#1、#4机组同时跳闸,#5机组随后跳闸),冯某松开点接的第二端子时由于线的弹性,该线头碰到第一端子(直流正极)造成直流短路引起弧光将端子排烧黑,冯某将端子排烧黑地方简单处理一下准备继续检查,化学运行人员听到有放电声音,并走近看到有弧光迹象便立即要求冯某停止工作,如果进行处理必须办理工作票,此时化学运行人员接到有机组跳闸的信息,便会同维护人员共同回到化学控制室。三、原因分析1、技术组专家通过对机组跳闸的各开关动作状态及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推断为直流系统混入交流电所致。经在网控5052开关和5032开关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与事故状态的开关动作情况相一致。确定了交流串入直流系统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技术)原因。2、天津维护人员工作没有携带端子排接线图,对端子排上的接线方式不清楚,危险点分析不足、无票作业,凭主观想象,随意动手接线,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四、事故暴露的主要问题:1、天津蓝巢电力检修公司工作人员检修安全及技术工作不规范,技术水平低,在处理给排水泵房0.4kVPC段母联开关的指示灯不亮的缺陷时,使用万用表的直流电压挡测量接线端子的交流量,并短接端子排接线,使交流接入网控直流控制回路,最终造成此次事故。2、天津蓝巢电力检修公司的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存在漏洞,工作人员有规不循,安全意识薄弱,检查缺陷时未开工作票,没有监护人,对检修工作中的危险点分析有死角;对设备系统不熟悉,在二次回路上工作未带图纸核对,人员培训存在差距。天津蓝巢电力检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存在盲点。3、托电公司在对外委单位管理存在差距,对外委单位工作人员的安全及技术资质审查不力,未尽到应有的职责对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对外委单位人员作业未严格把关,未严格执行生产上的相关规定。4、直流系统设计不够完善。此接线端子的直流电源由500kV#1网控的直流电源供给,网控直流接引到外围设备(多台机组、网控保护直流与外围附属设备共用一套直流系统),交直流端子交叉布置并紧挨在一起,存在事故隐患,使得直流系统的本质安全性差,抵御直流故障风险的能力薄弱。5、托电公司在盘柜接线不合理以及遗留短接线等问题未及时发现并未及时治理,反映出设备管理不到位。虽然已经制定了防止500kV系统全停的措施并下发,对交直流不能混用的问题已经列为治理项目,但工作责任分解还未完成,未将生产现场所有可能引起交流串入直流的具体检修作业点进行分析,反映出基础工作薄弱。6、在运行人员带领下维护人员检查确认缺陷时,运行人员对维护人员的工作行为没有起到监督作用,运行人员对电气专业工作规范不清楚,对管辖设备基本工作状态不清,充分说明运行人员的自身学习与培训教育工作不到位。五、应吸取的教训和采取的措施1、托电公司对在生产、基建现场直流系统进行摸底检查,从设计、安装、试验、检修管理上查清目前全厂直流系统的状况,分系统、分等级对交流可能串入直流系统及造成的影响进行危险点分析及预控制,制定出涉及在直流系统上工作的作业指导书。2、交直流电源在同一盘柜中必须保证安全距离、隔离措施到位,交流在上,直流在下,且有明显提示标志,能立即改造的及时进行改造,不能改造的做清标记、作好记录,避免交流串入直流。组织所有电气和热工人员包括外来维护人员、运行人员,认真学习交流串入直流回路造成保护动作的机理和危害的严重性,要大力宣传保证直流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3、加强直流系统图册管理,必须做到图纸正确、完整,公司、部门、班组要按档案管理的标准存档,有关作业人员要人手一册。4、凡是在电气二次或热工、热控系统回路上的工作,必须使用图纸,严格对照图做工作,没有图纸严禁工作,违者按"违章作业"给予处罚。5、在热工和电气二次回路上工作(包括检查),必须办理工作票,做好危险点分析预防措施,在现场监护下工作。进行测量、查线、倒换端子等二次系统工作,逐项监护,防止出错。6、加强检修电源的使用和管理。在保护室、电子间、控制盘、保护柜等处接用临时工作电源时必须经公司审批措施到位后方可使用。在上述区域任何施工用电一律从试验电源插座取用,工作票上要注明电源取自何处。7、检查各级直流保险实际数值的正确性,接触的良好性,真正做到逐级依次向下,防止越级熔断,扩大事故。8、对网控等主机保护直流接到外围设备的情况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要安排整改。9、各单位、部门再次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完善、每一项工作、每台设备是否都已明确到人,尤其公用外围系统化学、输煤、除灰、水厂等系统的管理,避免存在死角。10、托电公司各部门加强对外委单位(包括短期的小型检修、施工、长期的检修维护、运行支持)的全过程管理,对外委单位安全及技术资质、对其作业的安全措施、人员的安全技术水平进行严格审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并要求其考试合格后上岗。各部门严格履行本部门、本岗位在外委单位安全管理的职责。不能以包代管,以问代考。对其安全及技术资质一定要进行严格审查,并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及考核。同时对于每一项外包工程作业,必须派出专职的安全监护人员,全程参与其作业过程。11、要严格履行两票管理规定,杜绝人员违章,从危险预想、写票、审票、布置安全措施、工作票(操作票)执行等各环节严格把关,严禁以各种施工通知、文件、措施来代替必要的工作票制度,严禁任何人员无票作业或擅自扩大工作范围。对五防闭锁装置进行一次逻辑疏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这次三台机组跳闸事故处理的详细情况待事故调查结束,形成正式报告后另行下发。(请托电公司与外委单位的运行、检修涉及到电气一次、二次、热工专业的每位员工对"10.25事故"快报立即学习,并写出学习心得,其他专业人员也要立即开展学习,并在班组安全学习活动中结合本职工作展开讨论,做到举一反三。)1、立即在各生产、基建和前期项目单位,开展一次直流系统安全大检查活动,从设计、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等各个环节,逐项检查、认真分析、找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安装不规范的地方、标志不全面的地方、图纸不正确的地方、管理不到位的地方,要全方位接受教训,立即整改,不留死角。2、交直流电源在同一盘柜中必须保证安全距离,交流在上,直流在下,且有明显提示标志,避免交流串入直流。组织所有电气和热工人员包括外来维护人员、运行人员,认真学习交流串入直流回路造成保护动作的机理和危害的严重性,要大力宣传保证直流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3、加强直流系统图册管理,必须做到图纸正确、完整,厂、车间、班组要按档案管理的标准存档,有关作业人员要人手一册。4、凡是在电气二次或热工、热控系统回路上的工作,必须使用图纸,严格照图工作,没有图纸严禁工作,违者要给予处分。5、重申在热工和电气二次回路上工作,必须开工作票,做好危险点分析预防措施,在现场监护下工作。要制定测量、查线、倒换端子等二次系统工作的作业程序,逐项监护,防止出错。6、加强检修电源的使用和管理。制定保护室、电子间、控制盘、保护柜等处接用临时工作电源的制度,严格管理,任何施工用电一律从试验电源插座取用,工作票上要注明电源取自何处。7、检查各级直流保险实际数值的正确性,真正做到逐级依次向下,防止越级熔断,扩大事故。8、托电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