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法概述
案例1.甲乡人民政府为建造办公大楼,向该乡乙工商银行贷款300万元,后来由于各种因素,到期未能清偿,于是乙银行以甲乡人
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颦甲乡政府虽然处在管理阶层,但是其向乙银行贷款属于借款协议法律关系,在这一关系中,两者之间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
不平等关系,而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有偿财产流转关系,必须符合民法等价有偿的原则,具有民法调整财产关系的特性,所以两者
之间的法律关系应当由民法调整。
案例2.某甲夜间驾驶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因事先饮酒过量,精神恍惚,汽车失去控制,将相向而行的路人乙撞死。
分析上述两则案例中所述社会关系是否属于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范围?并说明理由。
答:法律关系分为三层:第一,乙被撞死,乙的近亲属得以甲侵犯乙的生命权为由主张损害补偿,此时系民事案件,由民法调整。
第二,甲违章驾车致乙死亡,甲构成交通肇事罪,得按照刑法相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此时由刑法调整。第三,甲酒后驾车,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得处以相应行政处罚,此时由行政法调整。
民法基本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雇工协议“工伤概不负责”问题:
天津市塘沽区张学珍、徐广秋开办新村青年服务站,于1985年6月招雇张国胜(男,21岁)为临时工,招工登记表中注明“工伤
概不负责次年11月17日,该站在天津碱厂拆除旧厂房时,因房梁折落,导致张国胜左踝关节挫伤,引起局部组织感染坏死,
导致因脓毒性败血症而死亡。张国胜生前为治伤用去医疗费14151.15元。为此,张国胜的父母张连起、焦容兰向雇主张
学珍等索赔,张等则以“工伤概不负责''为由拒绝承担民事责任。张连起、焦容兰遂向法院起诉。分析该案中的做法是否符合民
法的基本原则?并说明理由。
名该案中“工伤概不负责”条款违反了宪法和有关劳动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是无效的。对劳动者实行
劳动保护,在我国宪法中已有明文规定,这是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张学珍、徐广秋身为雇主,对雇员理应依法给予劳动保护,
但他们却在招工登记表中注明“工伤概不负责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也严重违反了《民法通则》第7
条所规定的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即学理上所说的“公序良俗”原则应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事实
甲承包本村水库,用来养殖大量鱼苗,一年夏天,连降暴雨,甲承包的水库蓄洪功能有限,最终被水冲毁。甲水库中放养长大的成
鱼所有顺水而下,流入下流乙承包的邻村水库中,当时乙承包水库中的成鱼已经所有捕捞出售,此时该水库中只有乙刚刚放养
的部分鱼苗。甲于是规定乙返还自己水库中流入乙水库中的所有成鱼,乙认为该部提成鱼是自己流入其承包的水库中的,自己
没有做任何违法侵权之事,拒绝返还。为此双方发生纠纷,经两村干部调解不成,甲将乙诉至该县人民法院。你认为本案应
当如何解决?为什么?
等;本案例涉及民事法律事实问题。民事法律事实,是民法的基本概念,指民法认可的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
灭的客观现象。并非所有的客观现象都是民事法律事实,都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消灭,只有为民法规范规定或
认可并能产生民事后果的那些事实才干成为民事法律事实。民事法律事实可以与人的意志有关,也可以无关,但是必须是客观
存在,只存在人脑中的主观意识的东西不是民事法律事实,主观意识必须表达于外部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客观社会关系方可。
根据客观现象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民事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可以引起民事法律后
果的客观现象。行为是指当事人的故意识的社会活动。
在本案例中,由于连降暴雨,甲承包水库中的成鱼流入乙承包的水库中,产生了乙的受益行为,对甲而言这是与其自身行为无
关的他方当事人行为,这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该事件与《民法通则》第92条(不妥得利的规定)结合产生民事法律关
系,引起甲、乙之间财产关系的变化,构成民法上的不妥得利之债。因此,乙应当返还甲因此受到的损失。
自然人行为能力案例分析
16岁的少年甲向邻居乙借钱1000元购买自行车,在购车时不慎将钱丢失。乙规定甲还钱,甲不得已将事情告诉父母。甲
的父母一方面对儿子进行批评教育,另一方面则认为乙不应当借钱给其未成年的儿子,并且钱已经丢失,因而拒绝还钱。按照
法律的规定,甲的父母是否应当向乙偿还1000元钱,为什么?
答•该案例涉及我国《民法通则》关于民事行为能力的规定,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可以独立通过意思表达,进行
民事行为的能力。法律行为的生效也必须当事人具有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依据年龄、精神状况双重标准,对自然人的
行为能力作了三级制的制度设计,《民法通则》规定:第一,年满18周岁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虽未
满18周岁的,但已满16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者,也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10周岁以上未满18周
岁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三,不满10周岁的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对于精神病人则依照其精神状况,个案决定
其行为能力,或者无行为能力或者有部分行为能力,同时规定了利害关系人申请精神病人进行行为能力宣告制度。
该案例中情形要分两种情况进行判断,第一种情况,甲已满16周岁且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重要生活来源,在此情况下,甲
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与乙之间借款行为有效,所借款项应当返还,但是应当由甲承担返还责任。第二种情况,甲已满16
周岁未满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为行为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需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方为有效。从案例中可以看
出,甲的父母作为其法定代理人并没有追认之意,此时甲所为民事行为无效。根据《民法通则》第61条、《协议法》第58条,
甲应当向乙返还所借款1000元,而甲又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33条,这第二种情况应当如下解决,
即甲的父母应当承担返还责任,假如甲有财产,可以从其财产中支付,局限性部分由父母适当补偿。甲的父母未尽应有的监护
职责,故无减轻民事责任之情形。
合作案例分析
1.甲、乙、丙均为经营长途客运业的专业户,三人商定合作经营跑运送,每人出资20万元入伙,同时甲提出其业务经理丁善
于管理,可以由丁以其管理才干入伙,不须缴纳出资,乙、丙表达批准。四人一致批准由丁作为平常业务负责人。后甲因其他
事项提出退伙,并放弃在合作中的份额,乙、丙、丁表达批准。3天后,丁在运送中撞伤别人,须支付补偿费60万元,为此
引起纠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以其管理才干入伙是否有效?
(2)补偿费60万元应当如何承担?
箓(1)有效。依照《民法通则》和《合作公司法》的规定,普通合作合作人可以以劳务出资。
(2)由乙、丙、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退伙人只对合作期间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由于本案中甲已经退伙,对退伙后产生的债务
不承担责任。
2.甲、乙二人每人出资5万元合作经营一家饭店,因经营不善,对丙负债7万元,而合作所剩净资产仅为4万元。同时甲欠丁个
人债务1万元,丙、丁同时起诉规定甲偿还债务,而甲个人资产为3万元。试分析甲应当如何偿还债务?
摩•本案例考察合作的债权人和合作人个人的债权人权利实现的顺序问题。丙是合作的债权人,他有权利规定甲偿还合作的所
有债务,丁为甲的个人债权人,当然也有权利规定甲偿还个人债务,在这两个债权债务中甲都负无限责任。
作为合作人的甲既要承担个人债务又要承担合作的债务,但是本案中甲的个人财产3万元局限性以完全清偿这两项债
务,这就涉及清偿债务的顺序问题。该问题在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依照理论上的通说,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用双重
优先权原则,即合作人个人的债权人优先于合作的债权人从合作人的个人财产中得到满足,合作债权人优先于合作人个人的债
权人从合作财产中得到满足。易言之,合作财产优先用于清偿合作债务,个人财产优先用于清偿个人债务。
本案中,债权人应当一方面规定以合作财产作为清偿,合作财产局限性清偿时,各个合作人就局限性之额连带负其责任。
由于所有合作财产只有4万元,局限性以清偿丙的7万元债务,所以对于剩下的3万元债务,甲应当以其个人财产负补充连
带责任,即丙有权规定甲以个人财产清偿剩下的这3万元债务。但是问题是,甲同时负有1万元的个人债务,并且债权人丁也
有权规定甲以3万元的个人财产来清偿。于是根据双
重优先权理论,甲的3万元个人财产就应当先用来清偿对丁的个人债务1万元,剩下的2万元再用来清偿丙的债务,但是此时
单靠甲的个人财产已经局限性以完全清偿丙的所有债务。
法人案例分析
甲、乙、丙经协商共同成立德利搬家有限责任公司,甲为董事长并担任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乙为业务经理,丙为财务负责人。
公司章程约定:购置公司财产超过10万元的,应当通过三人协商批准。为更换车辆,更好地承接任务,甲未经与乙、丙协商即
定购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运货车。在一次搬运的过程中,公司员工王某、李某工作中打闹嬉戏不慎将客户赵某阳台上的一
盆花碰落,恰好砸在行人刘某的头上,刘某为此支付了医疗费和其他费用8万元。在购买车辆及对刘某责任的承担上,甲与乙、
丙产生纠纷。
问题:(1)甲所签订车辆买卖协议效力如何?为什么?
(2)刘某所受损害应当由谁承担责任?为什么?
答•(1)有效。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超越权限与善意第三人签订的协设有效。《协议法》第50条规定:“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
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协议,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本案中,公司规章
虽然约定,购置公司财产超过10万元的,应当经三人批准,但是该内部约定对于善意第三人来说不具有约束力。为了善意第三
人的利益,甲作为法定代表人,其超越权限与第三人订立的协议应为有效协议。由此可见,法定代表人的权限可以受到法人的
章程或者法人相关机关决议的限制,该项限制不得对抗第三人,除非该第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此限制。
(2)由德利搬家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法人对其工作人员以法人的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给别人导致的损失,应承担民事责任。依照
《民法通则》第43条和《民法通则意见》第158条的规定,公司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以法人的名义从事经营
活动,给别人导致经济损失的,公司法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案中,王某和李某是德利搬家有限责任公司的工作人员,其在
执行职务中的行为应由其所在公司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由此可见,公司法人具有民事责任能力,其承担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其一,须有加害别人的行为;其二,须因法人的
代表人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其三,须因执行职务的行为所发生。
民事权利案例分析
1.16岁的中学生甲到乙电脑城购买新开发上市的电脑,有A、B两个型号,价格均为2万元,甲表达将购买其一,先付2000
元作为押金,究竟购买具体哪一型号,明日再告知。甲回家后告知其母丙,丙对甲未经其允许擅自购买贵重物品的做法甚为不
悦,但是考虑到甲学习之便的确需要一台电脑,于是勉强认可甲的购买行为,同时表达对于A、B何种类型为佳,甲可以自己
决定。甲与同学商议后,告知乙选择A型电脑,甲支付价金受领电脑后发现该电脑欠缺乙所保证的品质,经
其母丙批准后,向乙请求解除协议并规定其返还所交付的价金。
问题:试说明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等1(1)甲为16岁的中学生,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协议法》第47条的规定,甲购买价值2万元电脑的行为不是
纯获利益的行为,也不是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对于甲的买卖协议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追认后方能有
效。甲母丙的事后追认行为使得甲与乙签订的买卖协议有效。甲母的事后追认属于行使形成权的行为。
(2)甲与乙约定于A型和B型电脑之间选定其一,认为给付,是为选择之债,甲享有选择权。选择权也属于形成权的一种,得
以当事人一方之意思表达,使已经成立的法律关系的效力发生变更,使选择之债变为单一之债。
甲为限制行为能力人,其行使选择权的行为系属单独行为,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未经法定代理人批准的单独行为无效,
甲行使选择权的行为事先得到其母的批准,所以该选择行为有效。
(3)乙交付的电脑不具有所保证的品质,甲在其母丙事先批准的情况下实行的解除协议的行为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属于解
除权的行使,该项解除权也是形成权的一种。
(4)既然甲与乙之间的买卖协议已经被解除,则甲有权规定乙返还价金,乙也有权规定甲返还A型电脑,甲与乙由于协议解除产生
的互相义务,准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即在他方当事人未为对待给付之前得拒绝自己的给付。
2.2023年7月广东省韶关市发生洪水,甲为救助自家和邻居被突袭而来的洪水围困的财物,未通过乙的批准,使用了乙的
小船。事后,乙规定甲支付使用费,为防止甲逃脱,并扣留了甲的一辆摩托车。
问题:请分别分析甲、乙的行为的性质?
承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以其性质和保护机关等的不同,可以分为自我保护和国家保护两种。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是指权
利人自己采用各种合法手段保证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法律许可的民事权利的自我保护方法有请求、自卫行为、自助行为等。
自卫涉及合法防卫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别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其他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用的致别人较
小财产损害的行为。本案中甲为了救助自家和邻居家被洪水围困的财物,而采用的使用乙的小船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行为,不
构成侵权。
由于甲的行为没有给乙导致任何损失,不构成侵权行为,乙就不得索取任何费用,乙不具有规定甲支付使用费的请求权,所以乙
擅自扣车的行为就不属于自助行为,而当然的属于侵权行为。
物权案例分析
1.甲向乙借款,将自己的母马出质给乙,随同母马转移给乙的尚有马鞍和马鞭。在质权存续期间,母马生下小马驹,因甲到期无
力还款,乙欲行使质权。就行使质权的范围等问题发生纠纷。
问题:(1)小马驹的所有权属于谁?为什么?
(2)乙的质权效力范围如何?为什么?
第1.(1)小马驹的所有权属于甲。孳息的所有权属于原物的所有人。马驹是马所生的天然孳息,在法律没有特殊规定或者
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孳息的所有权应当归原物的所有人,《协议法》第163条也规定:“标的物在交付之前产生的孳息,
归出卖人所有,交付之后产生的孳息,归买受人所有。’'但是该条文只是买卖协议中的特殊规定,不合用于质押协议。本案中
甲虽然将母马出质于乙,但是甲仍然是该母马的所有权人,所以小马驹属于甲所有。
(2)乙的质权效力及于母马及其小马驹、马鞍、马鞭。质权的效力及于孳息和从物。依民法原理,马鞍和马鞭是马的从物,
小马驹是马的孳息。依照《担保法》第68条及《担保法解释》第91条,除当事人另有约定之外,质权人有权收取质物所生
的孳息,质权的效力及于随同质物转移的从物。所以乙的质权的效力及于母马、小马驹、马鞍、马鞭。
2.德国民法于修正的第90条A规定:“动物非物。动物以特别法律保护之。在未有特别规定期,应准用有关物的规定。”
问题:既然本条文规定动物不是物,那么是否意味着动物就不是客体而是主体呢?
承德国民法在1991年1月1日以前,将动物视为物。由于长期受指责此种“物的性质''忽视了动物的特殊性,德国民法在修
正的第90条A规定:“动物非物。动物以特别法律保护之。在未有特别规定期,应准用有关物的规定。”既然此条规定“动物非
物”,那么动物是什么呢?我国有学者依此规定认为,既然动物不是物,动物就不是客体,不是客体就只能是主体。此种结识显
然是“荒唐的”。此项规定并不是将动物人格化或者当成是权利主体,而是旨在表白对有生命之“物”的尊重,动物的所有人不得任
意处分动物。在民法上,动物仍然是物,只是对动物的支配,应当受特别法的规范,受到限制。
所有权善意取得制度案例分析
1.甲从国外带回一架照相机。好友乙看望甲时,见到该照相机爱不释手,便向甲提出:“给我吧。”甲说:“先拿去用吧。“乙走时
将照相机带走。后因乙急需用钱,以2000元将照相机卖给丙(丙不知情)。三个月后,甲问乙:“你何时将照相机还我?”
乙说:“你不是送给我了?”双方为此发生纠纷,诉至法院。
问:(1)该案涉及哪些基本理论?
(2)该案应当如何解决?
(3)就该案涉及的重要理论问题进行讨论?
等P)本案涉及意思表达的解释以及无权处分和蔼意取得制度。
(2)本案中甲说“先拿去用吧”,事实上是拒绝了乙“给我吧”的要约,而提出了一项新的要约,乙走时将照相机带走则是通过行
为作出承诺,所以甲乙之间属于借用关系。乙在借用期间占有甲的照相机,又将照相机卖给不知情的丙,乙属于无权处分行
为,但是丙根据善意取得制度可以取得照相机的所有权。甲不能向丙主张返还照相机,只能向乙主张不妥得利返还请求权或
者侵权损害补偿请求权。
(3)一方面,关于甲的意思表达的含义问题。甲说“先拿去用吧",按照文义解释甲事实上是借用的意思表达,而非赠与的意思表达;
假如对此仍有疑问,结合目的解释的规则,甲所欲达成的目的事实上也是借用,而非赠与,这一目的是为乙已知或者明知的。
另一方面,关于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问题。无权处分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但是经由权利人追认或者处分人事后取得处分权
时,该民事行为的有效,第三人可以取得被处分的标的物的所有权,这一点也为我国《协议法》明确规定。在无前述情形,但
是第三人符合善意取得时,该第三人也可以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本案中的丙就符合善意取得的条件。
此外,所谓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别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后,假如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处在善意,就
可以依法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2.《民法通则》第59条规定:民事行为显失公平的,一方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予以变更或撤消。《协议法》也
规定产下列协议,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消:……(二)在订立协议时显失公平的。”
请从意思自治原则和公平原则的关系入手,评述上述法律规定。
等•民法上的公平原则的含义之一是,在民事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非自愿地失去均衡时,应当依据公平原则给予特定当事人调整
利益的机会。使用''非自愿地失去平衡”这样的字眼,意味着理解和合用公平原则不能仅仅着眼于利益衡量,还要考察利益失
衡的因素。法谚曰“对心甘情愿者不存在不公正“,可见公平原则是对意思自治原则的有益补充,本题中所引法条对显失公平民
事行为的解决就是在这种意义上体现了公平原则。
民法上就一方给付与对方的对待给付之间是否符合公平原则的规定,是否具有等值性,其判断依据一般采主观等值原则,
即当事人主观上愿以此给付换取对待给付,即为公平合理,至于客观上是否等值合理则在所不问,可见,公平原则的具体运用,
必须以意思自治原则的具体运用为前提和基础,假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不均衡是自主自愿的产物,就不能认为违反了
公平原则。因此,《民法通则意见》第72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运用优势或者运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
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可以认定为显示公平。
可见,民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是指非出于自愿的因素,实行民事行为的结果对一方当事人过度有利,对他方当事人过度
不利。显失公平一方面着眼于实行民事行为的结果,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民事行为成立时明显失衡;另一方面,显失
公平规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严重失衡并非当事人自愿的结果,而是由于一方当事人运用优势或者运用对方没有经验所
致。
此外,将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归入可撤消的民事行为的范畴,这一方面是法律对非基于意思自治原则导致的显失公平的民
事行为的纠正;另一方面把撤消权交给一方当事人,
也秉承对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尽少干预的做法,是对撤消权人意思自治的充足尊重。
代理案例分析
李某和王某是邻居,李某要去边疆地区支教一年,临行前将自己的电脑委托王某保管。一个月后,李某电告王某说自己新买了
一台电脑,委托其保管的电脑可以以适当价格出售,但是显示器不要卖。张某知道此事后,对王某说自己想买,但希望王某对
李某说电脑有毛病,以便以低价购买,王某便按张某的意思告诉了李某,李某批准低价出售,张某便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该电
脑。过了一段时间王某嫌显示器碍事,便以李某的名义以合理价格卖给了赵某,赵某已经付钱,但是没有交货。李某此时支
教期满,回来后了解了真实情况,产生了纠纷。问:
(1)李某能否规定张某返还电脑?
(2)王某向赵某出售显示器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
(3)若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将显示器卖给不知情的赵某,但是没有交货,则此时王某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赵某能否主张对显示器
的所有权?
参考答案
(1)可以。李某委托王某代为出售电脑,双方形成代理法律关系,但是王某滥用代理权,与张某恶意串通,损害李某的利益,依照
《民法通则》第58条的规定,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张某不能取得电脑的所
有权,李某有权规定其返还电脑。
(2)王某向赵某出售显示器的行为是无权代理行为,属于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李某没有委托王某出售显示器,因此,王某以李
某的名义出售显示器的行为是没有代理权的无权代理行为,其效力处在不拟定状态,李某可以追认该行为而使其有效,赵某在
知道王某为无权代理后也可以催告李某追认,或者自行撤消该行为。
(3)王某以自己的名义出售李某的显示器,此属于无权处分行为。赵某虽然不知情,并且合理价格有偿购买,但是赵某没有
实际受让该显示器,按照善意取得制度的要件,善意相对人必须实际占有标的物,所以本题中的情形不符合善意取得的要件,赵
某不能取得显示器的所有权。
期限与诉讼时效案例分析
1.王某和李某是同事,2023年10月王某因办理出国手续向李某借款3万元,并立字据约定王某在出国前将钱款还清。此
后王某出国,在国外生活了3年,期间李某与王某一直电话联系,但是双方对借钱一事却只字未提。2023年12月30日王某
回国,李某因盖房急需钱,找到王某,王某表达尽快还,并在原字据上写下“2023年1月30日前还清“。2023年2月10日李某
再找王某时,王某称债务早已过诉讼时效,不用返还。问:
(1)李某对王某债权的诉讼时效期间是否已经届满?
(2)王某在字据上写下的“2023年1月30日前还清”的行为有何效力?
(3)李某能否通过诉讼要回王某欠他的钱?
(4)若2023年1。月李某借给王某钱时,双方未在字据中约定还款期限,则2023年王某回国时李某请求王某还款能否得到法
院支持?
第(1)已经届满。《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此,假如权利人在2年内不行使民事权利,法院将不再予以保护,权利人也将丧失胜诉权。本题中李某于2023年10月借钱
给王某,直到2023年12月30日才第一次向王某要钱,时间己通过了3年,李某债权的诉讼时效2年已经届满。
(2)李某对王某债权已经到期,但是根据《民法通则》第138条的规定,诉讼时效完毕后,义务人自愿履行其义务的,权利人可
受领其履行而不构成不妥得利,所以王某仍然可以偿还借款。但是对于本题中王某已经批准履行,但是尚未履行的情形,当事
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的还款协议,应当依法予以保护。所以本题中王某在字据上写下的“2023年1月30日前还清”的行为属
于新的承诺,因此而形成的还款协议具有法律效力。
(3)综合上述,李某可以通过诉讼要回王某欠他的钱,由于王某重新作出了承诺,该新的还款协议受到法律的保护。
(4)可以得到法院的支持。由于此时李某王某之间的借款协议属于未定清偿期的协议,债权人李某可以随时请求清偿。
2.村民甲、乙二人历来不睦。2023年3月7日,二人由于琐事发生扭打,乙被打成轻伤花去医药费一千余元。几天后乙
去找甲索要医药费,遭到甲的拒绝,甲兄弟众多,乙因惧怕就未再坚持。不料此后甲经常找磴欺负乙,2023年12月30日,
两人再次产生扭打,致使乙右腿骨折,花去医药费2万余元,并卧床3个多月,导致误工损失两千多元。2023年4月3日,
乙向法院提起诉讼,一并规定补偿前次轻伤所花医药费1227元。
请问:本案应当如何解决?
箓根据《民法通则》第136条的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规定补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乙2023年12月30日骨折,2
023年4月3日向法院起诉,没有超过1年的诉讼时效限制,应当依法获得支持.
就2023年3月7日的轻伤损失,虽然几天后其曾经向甲请求过,依据《民法通则》第140条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果,但是
至2023年4月3日,该补偿请求权明显己经超过1年的诉讼时效期间限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3条,就乙的该部分诉讼请求,法院应予受理,但因“甲兄弟众多,乙由于惧怕就未再坚持”
不属于中止、中断、延长事由,法院就乙的该部分诉讼请求应判决驳回。
物权请求权案例分析
1.1995年10月31日,被告为装修富利达地下商贸城,与原告汇通支行签订了两份借款协议,约定:汇通支行分别借给富
利达公司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借款期限分别为4个月、5个月。双方同时签订了两份抵押协议,约定:富利达
公司以其对富利达地下商贸城拥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分别为这两笔借款进行抵押担保。汇通支行于签约当天分三次向富利达
公司发放了人民币610万元和美元100万元的贷款。这笔借款到期后,汇通支行仅收回利息人民币113562.60元和美元
11248.84元。至1997年9月20日,富利达公司欠汇通支行借款本金人民币610万元、美元100万元,利息人民币1726
128.3元、美元146860.28元。汇通支行因此提起诉讼。
请问:(1)双方签订的抵押协议是否有效?
(2)试结合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分析本案双方当事人协议所设抵押权的效力。
等•(1)双方签订的抵押协议是有效的。按照《物权法》第15条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
物权的协议,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协议另有约定外,自协议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协议效力。双方签订的抵
押协议,意思表达真实、自愿、合法,协议有效成立。
(2)本题涉及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内容应当由法律明确规定,而不能由法律之外的其他规范性文
献拟定,或当事人通过协议任意设定。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我国《物权法》第180条和第184条分别从正面和反面规定了
抵押财产的范围。本案当事人所设抵押权以对商贸城拥有的管理权和抵押权为担保,并不属于《物权法》所明确规定的可以抵
押的财产范围。但是根据第180条第1款第7项,“法律、行政法规未严禁抵押的其他财产”也可以进行抵押,本案中,对商贸
城拥有的“管理权和出租权”可认为当事人带来实际的财产收益,当事人又协商一致、意思表达真实合法,其所设立的抵押权应
认定为有效。
2.被告荣华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与原告新华印刷厂相邻三十余米处建造一座大厦。在基础工程建设期间,因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
使原告印刷厂地面下沉,厂房墙体处开裂。原告向被告提出停止抽排地下水,被告予以拒绝。后来发现墙体开裂更严重,并导
致印刷机的基础移位,机器转筒纸胶印机出现异常,印刷质量下降。经有关单位鉴定,原告厂房和厂内印刷机受损的直接因素,
是被告基础工程施工大量抽排地下水导致的。原告因此直接损失达14万余元。原告请求被告补偿,一直未能得到解决,遂向法
院提起诉讼,规定停止侵害,补偿损失。
试问:(1)被告应依何种法律规定承担法律责任?
(2)试分析本案原告行使何种请求权更为有利.
笥(1)本案在性质上属于相邻关系的纠纷。被告建造的大厦与原告厂房相邻,被告建造大厦时,未充足考虑邻人建筑物的安
全,由此导致原告的损害,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应当依照相邻关系的规定承担补偿责任。
(2)结合本案可以看出,原告在其物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可以享有两项请求权:即物权请求权和基于侵权所产生的请求权。
物权请求权是指权利人为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或者防止侵害的发生,请求义务人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作为一种重要的物权保护手段,物权请求权在物权立法
过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然而关于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形态等问题,学者一直存有争议。当前各国物权请求权立法例重要有两
种:一为法国为代表的立法例,在民法典不直接规定物权请求权,将物权的保护制度视为诉权制度,物权请求权视为诉权,在民
事诉讼法中加以规定。另一为德国式,民法典直接规定物权的请求权,以所有权的请求权为中心,他物权或准用所有权的请求
权的规定。我国《物权法》第一编第三章专门规定了物权的保护,明确在物权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行使的物权请求权有:
返还原物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
事实上,物权请求权和侵权的请求权这两种权利保护方法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别,无法互相取代,具体表现在:
第一,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目的。物权请求权的目的是排除物权受到侵害的事实或者也许,恢复
或者保障物权的圆满状态;侵权请求权的目的是填补物权人无法通过行使物权请求权而得以填补的损失。
一般而言,当物权受到侵害时,一方面应当合用物权请求权,以尽也许地恢复物权的圆满状态。只有在遭受的侵害无法通
过物权请求权加以填补时,才得以行使侵权请求权,要
求加害人给予损害补偿。
第二,物权请求权与侵权请求权规定相对人承担责任的条件不同。一方面,两者的规则基础不同。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
定,除了法律特别规定的侵权行为以外,一般侵权行为的受害人要行使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必须合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是
假如合用物权请求权,权利人只需要证明损害的存在而不必证明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假如以侵权请求权代替物权请求权,事
实上加重了物权人的举证承担,这对物权保护极为不利。另一方面,从危害后果上看,行使侵权请求权的前提是存在损害补偿
之债,这意味着加害人导致了受害人财产的损失才承担补偿责任,没有损失就没有补偿。但是物权请求权行使的前提是物权遭
受侵害或者有遭受侵害的也许,而不以导致财产损失为前提。假如以侵权请求权代替物权请求权,也加重了受害人的举证承担。
况且,对物权导致的危险或者妨害自身,往往难以准确地用货币衡量,假如允许不管物权人遭受的价值上的损失如何,都可
以行使物权请求权,对物权人的保护是更合理的。最后,从抗辩事由来看,物权请求权的抗辩事由比较简朴,但在侵权请求权中,
权利人具有较多的抗辩事由。
第三,法律对两种请求权保护的期限不同。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了侵权请求权合用的诉讼时效。但是对于物权请求权
来说,一方面对于排除妨害、消除危险等物权请求权而言,很难拟定诉讼时效的起算点。由于物权的请求权通常合用于各种继
续性的侵权行为,这种侵权行为通常是连续不断进行的。另一方面,对于诸如返还原物的请求权而言合用两年或一年的诉讼
时效将不利于保护所有人的利益。
第四,物权请求权和侵权请求权对物权保护的效力不同。物权请求权来源于物权,是物权效力的内容,而侵权请求权
则源于债权,是债权的内容。由于物权的效力优先于债权,因此物权请求权的效力应当优先于债权请求权。假如以侵权请求权
代替物权请求权,则损害了物权应当具有的优先效力,在理论上与物权的性质不符,在实践中也不利于对物权的保护。
总之,当物权人的权利遭到损害后,物权人应当一方面行使物权请求权,只有当物权请求权局限性以保护时,才考虑行使侵权
的请求权。结合本案可以看出,尽管原告在其物权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可以享有两项请求权,即物权请求权和基于侵权所产生
的请求权,但原告行使物权请求权对其是最为有利的,这重要基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原告只需证明其物权受到侵害,而无须
证明加害人是否具有过错。另一方面,从被告施工开始到原告发现损害,前后通过两年多的时间,这就涉及是否应受《民法通
则》所规定的诉讼时效限制问题。本案的侵害行为属于继续性侵害,很难拟定期效的起算点,假如受害人行使物权请求权,则意
味着只要发现其权利受到侵害或者遭到妨碍,权利人就有权行使物权请求权,而不应从侵害行为发生之时开始计算时效。所以,
原告行使物权请求权,从时效的角度看,是有利的。
物权变动案例分析
甲由于要调往外地工作,欲将家里的财产变卖,甲的朋友乙知道后同甲商议,规定甲把彩电卖给他。双方协定的价格是150
0元。6月1日,乙将钱交给甲以后,乙将电视装上车欲将电视拉走。甲想起自己尚有一个月才走,就问乙能否借用一个月?
乙批准。7月1日,乙将电视拉回家,到家后,当他接通电源,电视机不显示图像,乙认为甲的电视机在卖给他之前就坏了,
就把电视机又给甲送回来,规定甲把钱退给他。甲请来修理电视机的技术人员检查,认为是搬运不妥显像管损坏。乙坚决不要
电视机了,规定甲退钱。假如甲一定要将电视卖给他,那就退给他电视的修理费将近500元。试根据民法理论分析以下问题:
(1)甲交付电视机是采用的什么样的交付方式?
(2)电视机的所有权是否已经转移?假如是,何时转移?
(3)甲是否应当承担电视的修理费用或者收回电视?
(4)结合民法理论,结合本题谈谈动产的交付问题。
第(1)占有改定。
(2)已经移转。移转时间为6月1日。
(3)甲无须承担修理费用或收回电视。
(4)本题涉及民法中动产的所有权移转问题。《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协议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
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动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物权法》第27条规定:
动产物权转让时,双方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在法律上,交付是指将物或所有权凭
证移转给别人的行为。简言之,交付意味着占有的移转。由于在交付之前,当事人之间存在着移转所有权的协议,因而财产
一经交付,便发生移转所有权的效果。应当指出,因交付而发生所有权的移转,规定交付行为完全符合协议的约定,否则不能
视为已交付,不导致所有权移转。接受标的物的一方可以规定对方继续按协议约定履行交付义务或追究其违约责任。财产已经
交付,但是当事人约定财产所有权转移附有条件的,在所附条件未成就前,财产所有权也不移转。
交付分为现实的交付和观念的交付两种情况。所谓现实的交付就是指动产物权的出让人将动产的占有实际移转给受让人,由受
让人直接占有该动产。所谓观念交付,是指在特殊情况下,法律允许当事人通过特别的约定,并不现实地交付动产,而是采用一
种变通的交付方法,来代替实际交付。观念交付又分为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和指示交付三种情况。《物权法》第25〜27条分别
进行了规定。所谓占有改定是指转让人和受让人在转让动产物权时,假如转让人希望继续占有该动产,当事人双方可以订立协
议,特别约定由转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而受让人因此取得对标的物的间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的实际交付。所谓简易交付是指
出让人在转让动产物权之前,受让人已经通过委托、租赁、使用借贷等方法而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从移转标的物所有权的协
议生效之时起,视为交付。所谓指示交付是指在转让动产物权时,假如该动产已经由第三人占有,转让人可以将其对第三人的
返还请求权转让给受让人,以代替物的实际交付。本题中甲卖电视给乙,双方约定由甲借用电视一个月,属于占有改定。甲和乙
根据口头协议构成了买卖电视机的法律关系,从6月1日乙付钱,双方达成协议时电视机的所有权就移转了。只但是采用的并
非实际交付的方法。既然电视机的财产权已经转移,电视机毁损或灭失的风险也应当由所有权人承担。因此,乙在运送期间不
慎将电视机损坏,应由他自己负责。甲无须承担电视的修理费用,也没有义务收回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占有改定是否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产生移转所有权的效果并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学理上还存有争议。
依交付而移转动产所有权,只是法律对动产所有权移转时间的一般规定,属于任意性规范。当事人可以通过对动产所有权
移转时间的特别规定而排除这一规定的合用。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在买卖协议中,交付时间一般有三种情形:第一,假如约定由受让人自提货品,受让人取走动产的
时间为交付时间。本题就属于这种情况。第二,假如协议约定由转让人送货的,转让人在交货地点将标的物交付受让人点收完
毕,视为交付。第三,协议中可以约定转让人代办托运或邮寄货品的,转让人将标的物交第一承运人或邮局的时间为交付时间。
所有权添附案例分析
1.王某与林某为邻居。1962年王某全家迁往外地,因不知以后是否回来,遂将其四间房屋借给林某使用,并托林某妥为管理。
林某自王某拜别后,即使用该房屋。1980年林某因儿子结婚需要住房,即将王某的房子整修了一下,并在王某房屋占用的
院内新盖厢房三间,共花费1500元左右。1993年王某因年龄已大,即回老家居住,让林某腾还房屋.于是,林某将王某的原
四间房屋还给林某,自己仍住在三间厢房。王某让林某归还厢房,林某称厢房是自己建的,应归其所有,
如王某乐意要可以卖给王某。而王某则认为,厢房虽然是林某盖的,但在自己院内,故应归自己所有。何况林某住在自己院内
数年也未付过房租,而对房屋的修缮费用他已还给林某。双方争执不下,王某就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林某搬出厢房,归还给
他。
试问:(1)试分析本案重要涉及的法律问题。
(2)试对运用民法原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答:(1)本案争议的焦点就在于添附物的所有权归属问题。所谓添附,是指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形成不可分离的物
或具有新物性质的物。由于因添附形成的财产要恢复原状在事实上不也许或者在经济上不合理,因而需要立法拟定添附物的归
属,以期定分止争。
(2)添附是动产所有权取得的一项重要方式,是罗马法以来所公认的原则。其立法理由在于:两个以上的物结合为一体,若要使
之分离,必然要毁损或减少物的价值,支付不必要的费用,更何况在添附的情况下,要想恢复原状往往已经不也许,因此,从增进财
富、充足发挥物的效用的原则出发,须认可添附可以取得所有权。我国司法实践也将添附作为取得所有权的一种方法。但是,
新颁布的《物权法》并没有对添附作出明确的规定。依据民法理论,添附一般涉及附合、混合和加工三种。添附的重要特点
是:第一,不同所有人的物结合在一起而成为不可分离的物。第二,添附必须是数个物的结合而形成了单独的所有权。第三,添
附的重要法律效果是一方取得了别人的所有权,或者一方取得添附后的新的物的所有权。
在添附物的所有权归属上,《民法通则意见》第86条作了如下规定:“非产权人在使用别人的财产增添附属物,财产所有人
批准增添,并就财产返还时附属物如何解决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没有约定又协商不成,可以拆除的,可以责令拆除;不能拆除
的,也可以折价归财产所有人;导致财产所有人损失的,应当承担补偿责任。”但是,假如没有约定而又可以拆除的就进行拆除,
经济上不一定合理。所以,在添附的情况下,应考虑的是,假如添附物不容易拆开或拆开不经济上不合理,就应保持其结合状态,
而不应强行拆除。
添附的结果是,一方所有权有所扩大,而另一方所有权丧失。在当事人方面看,对于丧失所有权的一方,必须加以救济,
才干公平。因此,从公平的原则出发,因添附而受到损失的一方当事人得规定获得利益的一方返还其所得的利益。
从本案来看,林某是在王某的宅基地范围内建造房屋的,宅基地的使用权和房屋的所有权是一致的,只能为一人所有,因而林
某是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的。所以,在这种于别人宅基地上建筑房屋的情况下,厢房应当由王某取得所有权。然而,在添附
中,取得所有权的一方并没有取得利益的根据,其对因此而导致的别人的损失应当于所得利益范围内返还。所以,王某应当向
林某返还其所得的不妥利益。返还范围为林某建房的费用及相关的劳务报酬。
物权保护
2.2023年6月,陈某同仇某签订了为期一年的房屋租赁协设,租赁仇某的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居住。2023年5月,双方房屋
租赁协议即将届满时,陈某提出续签一年协议的请求,仇某因自己的儿子要结婚,需要住房,拒绝了陈某的请求。但是房屋租赁
协议到期后,陈某仍然居住在该房屋中,对仇某提出腾还房屋的请求不予理睬。仇某无奈,于2023年7月12日趁陈某外出
之际,扭开门锁,将陈某的物品从房中搬出。陈某闻讯后急忙赶回予以阻止,双方发生纠纷。陈某起诉到法院,以仇某私闯民
宅为由规定其补偿损失。仇某则以陈某侵犯其所有权为由提起反诉,请求法院判令陈某腾房。
请问:本案应当如何解决?为什么?
答:本题考核对物权的保护。《物权法》第34条规定广无权占有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权利人可以请求返还原物。”即权利人享
有返还原物请求权。本案中,租赁协议已经届满,双方又并未达成续签协议的协议,此时,陈某继续住在该房中,并拒不搬走
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无权占有,侵犯了仇某的所有权,仇某有权行使返还原物请求权。本案中仇某的行为属于自力救济,但是其
方式不妥,应当补偿由此给陈某导致的损失。
建筑物共有案例分析
尚某与陶某系同一单位职工,共同居住于单位家属楼同一层相邻。两户住宅中间,有一条共同使用的通道,并有一个临街窗子。
尚某先入住,就将这条楼道打上隔断,自己装杂物用。陶某入住时发现此事,曾向尚某提出拆除隔断的意见,尚某没有接受。
住房制度改革以后,双方都交房款购买了住房的所有权,住房成为私房,陶某又向尚某提出拆除隔断、该处楼道应共同使用
的规定,尚某仍不批准。通过单位领导调解不成,陶某遂向法院起诉。
试就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
辞本案中当事人各自购买了住房的产权,形成了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法律关系,是一个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本案中的争
议重要在于共有部分的使用问题。
所谓建筑物区分所有人的共有权,是指区分所有人依照法律、协议以及所有人之间的规约,对建筑物的共有部分、基地使
用权、社区的土地使用权等共同享有的财产权利。在建筑物区分所有的状态下,共有权与区分所有人的专有权是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区分所有人对共有部分所享有的权利大都是法定的,也就是说,在共有人对共有部分的权利没有达成约定期,各区分所
有人对共有部分都应享有法定的权利。其中专有所有权是核心,取得了专有所有权也就意味着有共有权,丧失了专有所有权
也就意味着丧失了共有权。区分所有人可以占有、使用共用部分。本案中尚某拒不拆除的行为,侵犯了陶某对共有部分的权
利,是错误的。
不动产所有权移转案例分析
张三与李四是同村相邻邻居关系,张三居西,李四居东。1986年3月,该村几户村民协商在村内一街道上建造房屋,王五一方
面从街道最东头开始建造5间瓦房,然后由张三在其西边建造房屋,其他村民按顺序向西建造。按本村建房的习惯,最东头
一家拥有东山墙和西山墙,其他住户均是有西山墙无东山墙。由于建造烟囱等取暖做饭设备需要依附山墙,而张三的邻居己经
规定在张三家的西山墙建烟囱,因此在建房过程中,张三与王五商议在王五的西山墙内建造一烟道由张三使用,王五表达批准,
由张三出资在山墙上建了烟囱等。烟囱建成后一直由张三使用。1986年6月,王五刚建成房屋就将该房屋以2万元的价格卖
给了在外打工的李四,双方签订了买卖房屋的契约,房屋并未过户,王五和李四均未使用该房。2023年,李四准备不再出
去打工,遂修缮房屋,由于该地天气寒冷,村民每家每户都有建造烟囱的习惯,遂在西间房屋建造了一铺火炕,也要使用该烟
囱。故规定张三停止使用该烟囱,张三家人多势众,不仅予以拒绝,还砍坏了李四家长过双方院墙的枣树,双方因此酿成纠纷。
李四无奈,又在东山墙建了新的烟囱使用,但心里一直愤愤不平,咽不下这口气。随后,李四以该烟囱归其所有为由诉到法院,规
定张三停止使用该烟囱。审理中,张三辩称该烟囱应归其所有,其应当拥有使用的权利,并向法庭提供了多名邻居的证言以
及自己一直在使用烟囱的证据。李四则提供了房屋和东、西山墙为自己所有的房产证明,房产证明上的所有人仍标注为王五。
据试根据民法理论和相关法律分析:
(1)烟囱应归谁所有?由谁使用?
(2)设若房屋已经办理了过户登记,张三能否规定使用西山墙的烟囱?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3)张三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1)烟囱应归王五所有,由张三使用。根据物权的公示原则和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动产的所有权的移转是要式行为,必须通
过登记才干移转。因此本题中,虽然王五和李四订立了房屋买卖契约,但是由于没有办理过户登记,所以房屋的所有权仍归
属于王五,而烟囱属于房屋的附属物,东、西山墙以及烟囱也属于王五。王五与张三有约定,建造烟囱让张三使用。这是所有
人对自己财产的合法处分,且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是有效的,并且此约定也一直没有终止,因此该烟囱应当由张三使用。
(2)能。本题涉及相邻关系的解决问题。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毗邻的不动产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的所
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予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简朴地讲,即不动产的相邻各方因行使所有权
或使用权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相邻关系的设立旨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对相邻的另一方提出的是提供便利的最低规
定。
本题中张三和李四是互相毗邻的邻居,假如房屋已经办理了过户登记,那么房屋和东、西山墙以及烟囱的所有权应当归属
于李四。根据题意,本地天气寒冷,建造烟囱取暖是
本地村民的习惯,也就是说,建造烟囱取暖使用是基本的生活需要,李四己经在东边的山墙上建了一个烟囱使用,而张三使用
西山墙上的烟囱并不会给李四的权利导致损害,因此符合相邻关系的要件。因此,应当允许张三使用西山墙的烟囱。
(3)张三应当补偿砍树给李四导致的损失。
张三砍坏李四枣树的行为损害了李四的合法权益,根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的规定,应当补偿相应的损失。张三在使
用烟囱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合理的限度,给李四导致损失的,应当进行补偿。
共有与善意取得案例分析
甲、乙二人系夫妻,均在A市做生意,2人共同拥有住房1幢、店面3间。二人婚后感情不和,经常闹离婚,因生意不佳,二人
于1999年6月将店面租给丙使用,约定租期3年,每年租金10万元。2023年8月,二人因琐事产生争执,甲一气之下前
往外地做生意去了。2023年1月,丙找到乙,希望可以续签协议。乙考虑到自己夫妻感情不和,迟早要离婚,遂表达可以,
并建议丙也可买下此房,丙询问是否需要通过甲的批准,乙谎称甲早有出卖房屋的意思。2023年3月,二人签订了房屋买卖
协议,丙当即支付房款,双方办理了房屋过户手续。2023年5月,甲回到A市,向丙讨还房屋,这时才得知乙已经将房屋卖给了
丙。乙为了独吞房款,趁甲出门不辞而别。试分析下列问题:
乙的行为性质如何?并试分析买卖前后房屋所有权的归属关系。乙对甲是否应承担责任?
参考答案
房屋是夫妻共有财产,甲、乙对房屋是夫妻共同共有关系。在我国的实际生活中,共同共有一般涉及夫妻共有财产、家庭
共有财产、继承共有财产三种形式。本题涉及夫妻共有财产这种形式。
我国《民法通则意见》第89条规定:“共同共有人对共有财产享有共同的权利,承担共同的义务。在共同共有关系存续期间,
部分共有人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一般认定无效。
但第三人善意、有偿取得该财产的,应当维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对其他共有人的损失,由擅自处分共有财产的人补偿。”此
外,《物权法》第97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
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全体共同共有人批准,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因此,共同共有人在对外活动中,应当作为一个
整体参与民事活动,对共有物的处分应当通过全体共有人的一致批准,处分行为才可以对外发生效力,假如部分共有人擅自处
分共有财产,而没有征得其他共有人的批准,处分行为应当认定为无效。
但是,夫妻共有财产和其他共有形式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解决权。”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释(一)》第17条进一步规定:“婚姻法第十七条关于,夫或妻对夫妻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解决
权’的规定,应当理解为:(一)夫或妻在解决夫妻共同财产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因平常生活需要而解决夫妻共同财产的,任何
一方均有权决定。(二)夫或妻非因平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解决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
别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批准思表达的,另一方不得以不批准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在本案中,甲、乙虽感
情不和,但是在法律上仍然具有婚姻关系,甲、乙对其共有的财产都有平等的处分权。在乙出卖房屋的时候,其谎称甲己经批
准的行为虽然并不道德,但是作为第三人的丙是没有理由怀疑的,况且丙善意地给付了房款,也进行了房屋的过户登记。房屋
的所有权应当归属于丙。因此,在房屋过户登记之前,房屋的所有权归甲、乙共有,过户之后归丙所有。
我国《婚姻法》第47条规定:“离婚时,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夫妻共同财产或伪造债务的一方,可以少分或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
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乙擅自出卖房屋并且为了独吞房款不辞而别,符合前述
规定,因此在离婚时,甲有权规定多分财产,并有权向乙规定补偿。
地役权纠纷
甲从别人手中购得临近海边的一块土地并建造别墅。该地前边有一公司乙,双方协议约定:乙在30年内不得在该处兴建高
层建筑,为此甲每年向乙支付一定数额金钱作为补偿。一年后乙公司迁址,将房屋所有转让给丙房地产开发公司,乙未向丙提
及其与甲之间的协议约定。丙购得该房屋后建高层住宅。甲得知这一情况后,规定丙立即停止兴建,遭到拒绝后便向法院提起
诉讼,请求法院确认乙与丙之间转让房屋协议无效,并规定补偿损失。
请分析:
(1)从民法理论上分析,本案属于相邻关系纠纷抑或地役权纠纷?
(2)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你认为甲是否有权规定丙停止兴建?
答.•(1)依民法理论分析,本案应属于地役权纠纷。相邻权和地役权的行使都意味着权利人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扩张,以及邻
人所有权或使用权的限制,故实践中容易导致混淆。一般认为,可从如下几方面来认定某一法律关系究竟是相邻权纠纷还是地
役权纠纷:
1)有无提供便利的必要性。本案中,丙购地兴建高楼的行为并没有影响到甲此后正常的生活起居,只但是是使其观看大海景色受
到一定阻拦。
2)权利取得的方式是法定抑或约定。本案中,"观景权’'并非法律规定的相邻关系赋予的权利,而是通过约定的方式取得的。
3)权利取得是有偿抑或无偿。相邻权的取得具有法定性,通常是无偿的。而地役权的取得大都是有偿的,其依约定而取得,供
役地人并没有为需役地人提供便利的法定义务,但供役地人提供的便利的确满足了需役地人的某种特殊规定和需要,为需役地
人带来了某种特定的利益,该便利已经超过了法律所施加的义务,为此需役地人应当向供役地人支付一定费用来作为自己获得
便利的对价.本案中,双方约定的金钱应为甲获取地役权而向乙支付的对价。
综上,本案应为地役权纠纷。
⑵我国现行《物权法》明确规定了地役权制度,肯定了其用益物权性质。《物权法》第158条规定:“地役权自地役权协议生效
时设立。当事人规定登记的,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地役权登记;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根据该条,该权利不需要进行登
记即可设立,但不登记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甲与乙之间设立的约定是有效的,地役权于协议生效时即已设立,但是由于并未
进行登记,因此不得对抗善意的丙。甲无权规定丙停止兴建,只能规定乙承担相应的责任。
担保物权
1.甲为了筹款向乙借了20万元,并提供自己的一间价值8万元的房屋和一辆价值15万元的汽车做抵押,并办理了抵押登记.
不料,在办完抵押登记回来的路上,甲驾驶汽车被一辆违规行驶的汽车撞伤,汽车也被撞坏,经估价,该车还值3万元,根据
保险协议保险公司补偿甲10万元。那么,根据民法原理和相关法律分析:甲、乙之间的汽车抵押的效力如何?对保险补偿
金10万元应当如何解决?
签本题涉及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和不可分性。所谓物上代位,是指标的物因出卖、出租、消灭或毁坏,发生以金钱或其他
财物代替时.,担保物权人可以对此行使权利。《担保法解释》第80条规定:“在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
押权人可以就该抵押物的保险金、补偿金或者补偿金优先受偿。抵押物灭失、毁损或者被征用的情况下,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
未届清偿期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对保险金、补偿金或补偿金等采用保全措施。”《物权法》第174条规定:“担保期
间,担保财产毁损、灭失或者被征收等,担保物权人可以就获得的保险金、补偿金或者补偿金等优先受偿。被担保债权的履行
期未届满的,也可以提存该保险金、补偿金或者补偿金等。“汽车虽然被损坏,但是依旧值3万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课题组成员培训
- 专科护士培训收获
- 3.1 水循环(分层练习)高一地理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T-YNZYC 0083-2023 绿色药材 云黄连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 T-YNAEPI 0001-2024 有机固废低温绝氧碳化处理工程技术规范
- 期中模拟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穿越刺绣的时尚语言-抽纱刺绣与现代时装设计探索
- Windows Server网络管理项目教程(Windows Server 2022)(微课版)9.2 任务1 安装VPN服务器
- 幼儿教育绘本分享-幼儿教育专家
- 山东省滕州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中练习九年级英语试题(无答案)
- 兰州大学介绍课件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套课件
- 小学数学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七年月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
- 样品打样申请单
- 2023年东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神话故事之人物特点课件
- 《文化旅游项目策划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1
- 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指南
- 影视《乱世佳人》欣赏课件
- 五年级上册美术课件-9飞天 |浙美版 (7)(共22张PPT)
- DB31T 1227-2020 医疗机构输血科室设置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