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1页
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2页
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3页
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4页
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 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劳动教育为学生成长赋能——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方法浅析摘要:劳动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世界。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轻视体力劳动,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基层劳动者的苗头。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劳动教育应当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标精神,聚合能量,把劳动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当中,在学生心中厚植劳动光荣的理念,多维度开展各类”沉浸式”劳动教育,让他们在“劳动锻炼营”里大显身手,以此提升劳动育人的价值,收获愉悦感、成就感,为成长赋能。关键词:树德增智强身审美 劳动创造了人类。从远古神农开创农耕生活,到如今宇航员驾驶飞船在天际间自由遨游,人类通过劳动将文明之光洒遍宇宙。纵观历史,人类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劳动史,劳动创造了历史,也改变了世界。但随着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出现轻视体力劳动,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基层劳动者的苗头。家庭教育就是个缩影,“小皇帝”、“小公主”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不少父母错误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做家务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长时间的劳动意识淡漠,导致部分学生没有生活经验,连最基本的劳动技能都不具备。因为疫情,很多人都经历了居家学习生活,有人没有被新冠病毒击倒,却被“柴米油盐”折腾了半死,归根到底就是缺乏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日前教育部正式印发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要求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再次强调了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 1设者和接班人,必须重视劳动教育。劳动光荣,劳动者伟大。劳动教育应当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让劳动课程顺利落地?如何让劳动课程和其他课程共同奏响“五育并举”的时代和音是我们学校教育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一、树德——厚植劳动光荣的理念。自古以来,热爱劳动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朗朗上口的古诗文《采莲曲》《归园田居》,到历朝历代不同版本的“耕织图”,以及民间故事《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均可见一斑。中国社会从农耕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以后,先进的机器、清洁能源、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让不少人对于劳动这一概念产生了偏颇。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学业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轻视体力劳动,重视脑力劳动,导致劳动的育人功能被弱化、软化、淡化。学生在校值日有家长代劳,回家以后更是有长辈不停地嘘寒问暖,让孩子们彻底打消了劳动的欲望。很多学生不再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他们片面地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考上理想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就是前程似锦。劳不劳动可以随性而为。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乏看到一些“高分低能”的案例,还有少数人不择手段追求暴富,贪图享受而身陷囹圄。因此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植根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刻不容缓。劳动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劳动对于提高自身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观念首先要转变。1.创设劳动的机会。“我是家庭一成员”、“我是学校一分子”、“我是社会接班人”这一思想要定位准确,学生才能发扬主人翁精神,愿意投身到劳动中去,给大家服务。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带头参与劳动,给学生树榜样、做示范。2.适度的劳动任务。教师和家长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分层安排合适的劳动项目。比如幼小阶段主要以劳动兴趣培养,兼顾自理能力培养。小学阶段要养成劳动的习惯,形成“以劳动为荣,懒惰为耻”的品质,让他们在劳动中获得2价值感。3.不吝惜表扬。教师和家长要包容和接纳孩子犯错,劳动的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孩子动手劳动,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值得我们大肆夸奖,成就感能提高自信,保持劳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不断进取。二、增智——渗透学科之间的融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全国2万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经常做家务的孩子比不做家务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要高出27倍。著名的教育专家蒙台索利认为劳动是生活的一部分,日常生活劳动可以构建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其专注力和秩序感。况且劳动中整合了各种学习的技能:如对物品的整理涉及到分类归纳能力;有条不紊地做事情涉及到统筹安排能力、动手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把物品“变废为宝”涉及到科学认知、辨识能力和动作的精细化。蕴含在生活中的劳动教育从来都不限于学校,不限于课堂,各种看似无意的家务劳动,能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综合比较能力。一点点积累、一点点提高、一点点成长,孩子们可能还会举一反三,把日常劳动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到其他领域,以此收获更多美妙的体验。学校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主导者和先行者,既要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又要大胆创新,把学科教学、综合实践、家庭生活融为一体,使劳动教育成为一门涵盖技术性、实践性和教育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学科。1.设置劳动体验岗。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事务管理,弘扬“主人翁精神”特质,从点滴中渗透劳动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中要营造劳动教育的氛围,班级里要设置各类小岗位,如讲台台长负责讲台卫生,卫生监督员挂牌维护卫生角卫生,每天晨扫有专人清洁走廊和教室,电教小助手负责管理班级里的电器设备。图书管理员定期对图书角进行整理……这些小岗位的设置,不仅让管理落到实处,而且提升了学3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2.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剥豆子比赛,包饺子比赛,整理书包比赛,钉扣子比赛,系红领巾比赛,做香囊……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内外知识,胆量、思维、表达、组织能力也得到了飞跃式发展,班集体更具有凝聚力和活力。3.创新更多的社会实践渠道。新时代劳动的概念不仅体现于体力劳动,更包含具有思维因素的创造性劳动。为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开展以“今天我当家”、“开心农场营养配餐”、“楼道卫生大作战”、“垃圾分类进行时”、“共享单车与你我他”小调查;与各学科整合,开展“一亿有多大”、“普通电表与分时电表的选择”、“养蚕记”、“瓜果蔬菜发电”等实践活动;针对生活中的不便,进行提高劳动效率的小发明,小创造。此类活动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勇于探索、不怕困难、敢于实践的精神,可谓一举多得,受益良多。三、强身——促进手脑的协调发展。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有两宝,双手与大脑。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他是现代最早提出“手脑相长”育人理念的教育专家。在做中教,在做中学,教学做三位一体既能开发大脑,又能强健体魄。劳动的过程其实就是大脑和四肢协同配合的过程。“心灵手巧”这个成语是思维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最佳印证。劳动的过程让学生的四肢得到放松,调节大脑疲劳,同时运动也刺激脑细胞的加快发育,有利于左右脑的开发。另外不同于运动健身,适度进行体力劳动不仅能充分舒活自己的全身筋骨,还能加快新陈代谢,促进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1.形成劳作即健身的思维。进行体力劳动不是锻炼身体的某一部位,而是需要全身机能的协同合作。人4们在进行劳动时消耗的不仅仅是卡路里和脂肪,省去请钟点工和去健身房的钱,锻炼了身体,还创造了劳动价值,享受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深切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令人身心愉悦。2.掌握劳动健身小窍门。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劳动会使身体不可避免的受到损伤,要想避免腰肌劳损必须做到劳动的频率不能过高,时间也不宜太长。我们可以教学生在洗衣、扫地、做饭时加入健身小动作,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健身效果。3.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一块基石,校园里师生之间互相配合完成劳动任务;家庭中全体成员其乐融融建设美好家园;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尊重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劳动不仅锻炼和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何乐而不为?四、审美——提升劳动育人的价值。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劳动创造了美。”这一观点。从人类诞生之初,人们通过劳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追求怡情悦性的审美体验。今天我们从各类出土文物如生活器物、服饰、工具、以及留存至今的建筑等均可以看到人类感知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身影。从传统的手工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后,机器解放了人们的双手,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新时代脑力劳动的确比体力劳动更占据核心地位。但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的同时,“好逸恶劳”、“眼高手低”等不良习气的滋生阻碍了学生终身发展,降低了人生幸福指数,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劳动观等起到了负面作用。我们因地制宜,把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有效融合,以美促劳、用劳育美,美劳共生相得益彰。1.发掘传统劳作的经典美。铜陵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让我市的水稻种植产业5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观看水稻种植、体验水稻收割、参与水稻新品的开发和研制,从中感受劳作的辛苦,体味成功的喜悦。良好的劳动态度、基本的劳动技能、淳朴的勤俭节约理念悄然在学生中生根发芽。2.打造高品质的研学基地。智慧课堂、智慧校园、智慧城市让我们为学生劳作体验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和平台,让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实施更加灵活、机动与科学。我们把校园装扮成一个小型的开心农场,利用楼顶平台,走廊,过道,花园小径开辟出一块块小菜园,依着时令种上丝瓜、番茄、豆角、青菜、南瓜等蔬菜,学生们用心呵护蔬菜宝宝们成长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生命力的勃发,从而获得劳动价值感。我们还联合铜陵市中职中心、大江教育集团、铜陵市校内外活动中心、“铜草花”研学基地、科技馆和华文教育基地,跨学科、多领域开展”沉浸式”的劳动教育,让学生们在“劳动锻炼营”里大显身手。3.健全多元化的劳动评价体系。 学校要定期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活动,把学科融合、家庭生活、社会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制定学生劳动教育评价手册,全方位多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从“会劳动”变成“爱劳动”。同时学校还要聚合师资力量,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质高效开展劳动课教研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