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脑神经研究生_第1页
08脑神经研究生_第2页
08脑神经研究生_第3页
08脑神经研究生_第4页
08脑神经研究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8脑神经研究生第一页,共37页。第一节

脑神经概述

顺序及名称(共12对)Ⅰ嗅N、Ⅱ视N、Ⅲ动眼N

Ⅳ滑车N、Ⅴ三叉NⅥ展NⅦ面N、Ⅷ前庭蜗N、Ⅸ舌咽N、Ⅹ迷走N、Ⅺ副N、Ⅻ舌下N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副舌下顺序连。迷走副舌十二全。第二页,共37页。脑神经的纤维成分(与脑神经核相对应)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传导痛、温、触觉及本体觉2.特殊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视觉、听觉、平衡觉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传导头颈胸腹腔的内脏感觉

4.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传导味觉和嗅觉5.一般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眼球外肌、舌肌等6.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7.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布于咀嚼肌、面肌和咽喉肌等第三页,共37页。脑神经的分类:每一对脊神经均含有四种纤维成分,而脑神经则不同,有的只有1种纤维,有的含2种,有的含3、4种,故把12对脑神经分为3类:感觉性:Ⅰ.Ⅱ.Ⅷ(3对)运动性:

Ⅲ.Ⅳ.Ⅵ.Ⅺ.Ⅻ(5对)混合性:Ⅴ.Ⅶ.Ⅸ.Ⅹ(4对)含副交感纤维的脑神经有:Ⅲ、Ⅶ、Ⅸ、Ⅹ(4对) 第四页,共37页。一、嗅神经:由嗅细胞的中枢突组成,集聚成20条嗅丝,

穿筛孔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传导嗅觉。第二节12对脑神经第五页,共37页。脑神经进出颅腔的部位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1三叉神经2

三叉神经3

Ⅵ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前庭蜗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第六页,共37页。二、视神经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集聚而成,穿过视神经管入颅中窝,形成视交叉(不完全交叉)。视神经外包有由脑膜延续而来的三层被膜,脑的蛛网膜下隙也延伸到视神经周围。当颅内压增高时,压迫视神经,可导致视神经盘(视神经乳头)水肿。第七页,共37页。三、动眼神经

(运动性)动眼神经核发出一般躯体运动纤维: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和下斜肌。动眼神经副核发出副交感纤维:经睫状神经节换元后支配瞳孔括约肌,睫状肌。动眼神经损伤后,可出现上睑下垂,外斜视、瞳孔开大、对光反射消失等症状。第八页,共37页。四、滑车神经

(运动性)起自滑车神经核支配上斜肌穿眶上裂滑车神经损伤,使眼球不能向外下方运动,故下坡或下楼梯时感到困难。第九页,共37页。五、三叉神经(混合性)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三叉N运动核咀嚼肌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三叉神经感觉核管理头面部皮肤、眼、口、鼻腔粘膜及牙等的处的感觉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中枢突周围突第十页,共37页。(一)眼神经

(感觉性神经)(穿眶上裂)

眶上神经滑车上神经2.泪腺神经:分布于泪腺3.鼻睫神经:分布于鼻腔、眼球等第十一页,共37页。(二)上颌神经

(感觉性神经)(穿圆孔)3.翼腭神经:又称神经节支,连于翼腭神经节4.上牙槽神经:又分为前、中、后3支至上颌牙。第十二页,共37页。(三)下颌神经

(混合性神经)

(穿卵圆孔)3.舌神经:有面神经的鼓索加入穿颏孔后为颏神经5.咀嚼肌神经:至咀嚼肌第十三页,共37页。眼神经

(感觉性神经)(穿眶上裂)上颌神经

(感觉性神经)(穿圆孔)

下颌神经

(混合性神经)

(穿卵圆孔)

三叉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以两个根起始,夹脑膜中动脉颊神经:分布于颊部皮肤和黏膜舌神经:分布于口腔底和舌前2/3的黏膜,中途有面神经的鼓索加入下牙槽神经:至下颌牙,穿颏孔后为颏神经咀嚼肌神经:至咀嚼肌眶下神经:分布于下睑、颊部、上唇等颧神经:分布于颧部等处的皮肤翼腭神经:又称神经节支,连于翼腭神经节上牙槽神经:又分为前、中、后3支至上颌牙额神经:又分出眶上神经至额顶部及上睑皮肤泪腺神经:分布于泪腺鼻睫神经:分布于鼻腔、眼球等第十四页,共37页。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第十五页,共37页。

当一侧三叉神经完全损伤时,出现同侧面部皮肤及口、鼻腔黏膜感觉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同侧咀嚼肌瘫痪、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三叉神经痛时,在眶上孔、眶下孔和颏孔处可有明显压痛。第十六页,共37页。六、展神经属于一般躯体运动神经,起于展神经核,经眶上裂入眶,支配眼外直肌。展神经损伤可导致内斜视。第十七页,共37页。分布范围面肌泪腺舌下腺,下颌下腺舌前2/3味蕾外耳道、耳后皮肤七、面神经(混合性)

面神经核

上泌涎核

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起始核:翼腭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膝神经节第十八页,共37页。面神经的行程:自脑桥小脑三角出脑,与前庭蜗神经同行,进入内耳门,穿过内耳道底进入面神经管,经鼓室内侧壁的后上方,在转向下,经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腮腺到达面部。在面神经管的起始处,有膨大的膝神经节。第十九页,共37页。①鼓索:含味觉纤维(舌前2/3)和副交感纤维(下颌下腺和舌下腺)②岩大神经:主要含副交感纤维(泪腺)③镫骨肌神经:支配镫骨肌运动面神经管内分支第二十页,共37页。面神经管外分支:耳后神经、二腹肌支、茎突舌骨肌支①颞支②颧支③颊支④下颌缘支⑤颈支第二十一页,共37页。面神经损伤面神经管外损伤:主要为面肌瘫痪,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睑裂不能闭合,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发笑时口角歪向健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面神经管外损伤的症状外,还伴有其它症状,如舌前2/3味觉障碍,唾液腺和泪腺分泌障碍;由于镫骨肌损伤,可出现听觉过敏等。第二十二页,共37页。八、

前庭蜗神经(又称位听神经)

(属于特殊躯体感觉神经)蜗神经节前庭神经节蜗核前庭神经核前庭蜗神经损伤后,表现为患侧耳聋和平衡功能障碍,可出现眩晕、眼球震颤,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第二十三页,共37页。九、舌咽神经

(混合性)茎突咽肌腮腺舌后1/3、咽、颈A窦、颈A小球等耳后皮肤起始核:疑核

下泌涎核

孤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分布于:耳神经节下神经节上神经节颈静脉孔上神经节下神经节耳神经节第二十四页,共37页。舌咽神经的分支鼓室神经颈动脉窦支咽支舌支扁桃体支茎突咽肌支耳神经节岩小神经腮腺第二十五页,共37页。

一侧舌咽神经损伤:表现为同侧舌后1/3味觉消失,舌根及咽峡区痛觉消失,同侧咽肌轻度瘫痪,腮腺分泌障碍等。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烈疼痛,主要表现为舌根、软腭、扁桃体、咽部及外耳道等部位的疼痛。常由进食、吞咽、说话而诱导疼痛发作。第二十六页,共37页。颈、胸、腹腔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活动十、迷走神经(混合性)起始核:

迷走神经背核疑核孤束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分布范围:咽肌、喉肌、腭肌等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皮肤上神经节下神经节颈、胸、腹腔器官的内脏感觉器官旁节器官内节第二十七页,共37页。迷走神经的行程要点:经颈静脉孔出颅在颈部位于大血管后方在胸部位于肺根后方左迷走N构成食管前丛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N构成食管后丛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迷走N前、后两干穿膈的食管裂孔入腹腔第二十八页,共37页。胃后支腹腔支迷走神经的分支颈部分支喉上神经内支外支耳支咽支脑膜支颈心支胸部分支喉返神经支气管支食管支腹部分支前干后干

胃前支肝支第二十九页,共37页。耳支颈心支前干后干胃前支腹腔支咽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肝支胃后支支气管支食管支第三十页,共37页。

右喉返神经勾绕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勾桡主动脉弓返回颈部称为喉下神经,分布于除环甲肌以外的全部喉肌,声门裂以下的喉黏膜。

在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易损伤喉下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第三十一页,共37页。

迷走神经损伤后的症状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后,造成内脏活动障碍,其表现为心悸、脉速、恶心、呕吐、呼吸节律深而慢,甚至窒息等;因咽喉部感觉障碍和咽喉肌麻痹,可出现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软腭下降、腭垂偏向健侧等。第三十二页,共37页。十一、副神经咽喉肌疑核、副神经核颅根(加入迷走神经):咽喉肌脊髓根: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运动性)副神经损伤:由于胸锁乳突肌瘫痪出现斜颈,头弯向健侧,面向患侧仰的强迫性体位。如斜方肌瘫痪时,则患侧肩胛骨下垂,耸肩困难。第三十三页,共37页。标本观察副神经第三十四页,共37页。十二、

舌下神经(运动性)舌下神经核全部舌内肌大部分舌外肌舌下神经损伤: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患侧颏舌肌瘫痪所致);缩舌恰好相反,舌尖偏向健侧(患侧舌骨舌肌瘫痪所致)第三十五页,共37页。

头面部、眼球、舌的神经分布眼球

感觉--视N(视觉)--眼N(一般感觉)运动--动眼N(5条眼球外肌)--滑车N(上斜肌)--展N(外直肌)--交感N(瞳孔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